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8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fects‑Rich Heterostructures Trigger Strong Polarization Coupling in Sulfides/Carbon Composites with Robust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1
作者 Jiaolong Liu Siyu Zhang +14 位作者 Dan Qu Xuejiao Zhou Moxuan Yin Chenxuan Wang Xuelin Zhang Sichen Li Peijun Zhang Yuqi Zhou Kai Tao Mengyang Li Bing Wei Hongjing Wu Mengyang Li Bing Wei Hongjing Wu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2025年第1期528-547,共20页
Defects-rich heterointerfaces integrated with adjustable crystalline phases and atom vacancies,as well as veiled dielectric-responsive character,are instrumental in electromagnetic dissipation.Conventional methods,how... Defects-rich heterointerfaces integrated with adjustable crystalline phases and atom vacancies,as well as veiled dielectric-responsive character,are instrumental in electromagnetic dissipation.Conventional methods,however,constrain their delicate constructions.Herein,an innovative alternative is proposed:carrageenan-assistant cations-regulated(CACR)strategy,which induces a series of sulfides nanoparticles rooted in situ on the surface of carbon matrix.This unique configuration originates from strategic vacancy formation energy of sulfides and strong sulfides-carbon support interaction,benefiting the delicate construction of defects-rich heterostructures in M_(x)S_(y)/carbon composites(M-CAs).Impressively,these generated sulfur vacancies are firstly found to strengthen electron accumulation/consumption ability at heterointerfaces and,simultaneously,induct local asymmetry of electronic structure to evoke large dipole moment,ultimately leading to polarization coupling,i.e.,defect-type interfacial polarization.Such“Janus effect”(Janus effect means versatility,as in the Greek two-headed Janus)of interfacial sulfur vacancies is intuitively confirmed by both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for the first time.Consequently,the sulfur vacancies-rich heterostructured Co/Ni-CAs displays broad absorption bandwidth of 6.76 GHz at only 1.8 mm,compared to sulfur vacancies-free CAs without any dielectric response.Harnessing defects-rich heterostructures,this one-pot CACR strategy may steer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nanomaterials,boosting functionality across diverse application domains beyond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fects-rich heterointerfaces Sulfides Polarization coupling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下载PDF
Construction of 3D porous Cu_(1.81)S/nitrogen-doped carbon frameworks for ultrafast and long-cycle life sodium-ion storage
2
作者 Chen Chen Hongyu Xue +6 位作者 Qilin Hu Mengfan Wang Pan Shang Ziyan Liu Tao Peng Deyang Zhang Yongsong L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2025年第1期191-200,共10页
Transition metal sulfides have great potential as anode mterials for sodium-ion batteries(SIBs)due to their high theoretical specific capacities.However,the inferior intrinsic conductivity and large volume variation d... Transition metal sulfides have great potential as anode mterials for sodium-ion batteries(SIBs)due to their high theoretical specific capacities.However,the inferior intrinsic conductivity and large volume variation during sodiation-desodiation processes seriously affect its high-rate and long-cyde performance,unbeneficial for the application as fast-charging and long-cycling SIBs anode.Herein,the three-dimensional porous Cu_(1.81)S/nitrogen-doped carbon frameworks(Cu_(1.81)S/NC)are synthesized by the simple and facile sol-gel and annealing processes,which can accommodate the volumetric expansion of Cu_(1.81)S nanoparticles and accelerate the transmission of ions and electrons during Na^(+)insertion/extraction processes,exhibiting the excellent rate capability(250.6 mA·g^(-1)at 20.0 A·g^(-1))and outstanding cycling stability(70% capacity retention for 6000 cycles at 10.0 A·g^(-1))for SIBs.Moreover,the Na-ion full cells coupled with Na_(3)V_(2)(PO_(4))_(3)/C cathode also demonstrate the satisfactory reversible specific capacity of 330.5 mAh·g^(-1)at 5.0 A·g^(-1)and long-cycle performance with the 86.9% capacity retention at 2.0 A·g^(-1)after 750 cycles.This work proposes a promising way for the conversionbased metal sulfides for the applications as fast-charging sodium-ion battery an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 sulfide nanoparticles porous carbon framework fast charging long-cycle performance sodium-ion full batteries
下载PDF
Hydrogen sulfide reduces oxidative stress in Huntington's disease via Nrf2
3
作者 Zige Jiang Dexiang Liu +7 位作者 Tingting Li Chengcheng Gai Danqing Xin Yijing Zhao Yan Song Yahong Cheng Tong Li Zhen W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2025年第6期1776-1788,共13页
The pathophysiology of Huntington's disease involves high levels of the neurotoxin quinolinic acid. Quinolinic acid accumulation results in oxidative stress, which leads to neurotoxicity. However, the molecular a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Huntington's disease involves high levels of the neurotoxin quinolinic acid. Quinolinic acid accumulation results in oxidative stress, which leads to neurotoxicity. However, the molecular and cellular mechanisms by which quinolinic acid contributes to Huntington's disease pathology remain unknown. In this study, we established in vitro and in vivo models of Huntington's disease by administering quinolinic acid to the PC12 neuronal cell line and the striatum of mice, respectively. We observed a decrease in the levels of hydrogen sulfide in both PC12 cells and mouse serum, which was accompanied by down-regulation of cystathionine β-synthase, an enzyme responsible for hydrogen sulfide production. However, treatment with NaHS(a hydrogen sulfide donor) increased hydrogen sulfide levels in the neurons and in mouse serum, as well as cystathionine β-synthase expression in the neurons and the mouse striatum, while also improving oxidative imbalance and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in PC12 cells and the mouse striatum. These beneficial effects correlated with upregulation of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 expression. Finally, treatment with the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inhibitor ML385 reversed the beneficial impact of exogenous hydrogen sulfide on quinolinic acid-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Taken together, our findings show that hydrogen sulfide reduces oxidative stress in Huntington's disease by activating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suggesting that hydrogen sulfide is a novel neuroprotective drug candidate for treating patients with Huntington's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ptosis CYSTATHIONINE-Β-SYNTHASE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 Huntington's disease hydrogen sulfide MITOCHONDRION NEUROPLASTICITY oxidative stress quinolinic aci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下载PDF
冀东高板河矿床硫同位素特征及其对高于庄组硫化物及锰矿石成矿机制的约束 被引量:1
4
作者 高兆富 朱祥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7-281,共15页
河北兴隆县高板河矿床是我国典型的中元古代喷流-沉积(SEDEX)型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其矿石及赋存围岩类型多样,目前不同类型矿石的主导成矿机制及其成因关系尚存争议。本文聚焦该矿床代表性矿石的硫同位素特征,发现与富锰黑色页岩密切相... 河北兴隆县高板河矿床是我国典型的中元古代喷流-沉积(SEDEX)型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其矿石及赋存围岩类型多样,目前不同类型矿石的主导成矿机制及其成因关系尚存争议。本文聚焦该矿床代表性矿石的硫同位素特征,发现与富锰黑色页岩密切相关的条带状/纹层状黄铁矿矿石和含锰白云岩赋矿的块状、浸染状及脉状硫化物矿石的硫同位素组成呈明显的两端元分布特征:前者主要由自形程度较好的黄铁矿微晶组成,相对富集重的硫同位素(δ34 S值在+6.7‰~+27.1‰之间);而后者以粗粒他形黄铁矿为主,硫同位素组成明显偏轻(δ34 S值总体在-10.0‰~+5.0‰之间)。不同于传统SEDEX模型强调局限盆地硫化水体环境,本文结合前人对该时期海平面及沉积相变化的认识,提出高板河矿化是海侵向海退转化过程中局部热液喷流活动加强的产物。底板黑色页岩上覆于浅水台地相碳酸盐岩地层以及其下部赋存白云质结核等地质证据指示该套富锰黑色页岩属于海侵成因。海侵过程使得潮下带深水区域形成局部硫化水体环境,低浓度海水硫酸盐几乎完全被还原,使得具有明显沉积特征的条带状/纹层状黄铁矿矿石富集重的硫同位素,其δ34 S平均值与前人报道的同时期海水硫酸盐硫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相比之下,含锰碳酸盐岩中大量叠层石出现、硫化物矿层的下伏围岩由黑色页岩横向上过渡为碳酸盐岩的“穿时”特征共同指示层状矿体形成于海侵向海退转换过程中的沉积相突变带。同时,广泛发育的热液交代等地质特征指示碳酸盐岩中硫化物成矿过程中热液活动加强,由于潮间带碳酸盐岩沉积-早期成岩环境中硫酸盐浓度较高,水岩界面附近发生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产生较大的硫同位素分馏,因此碳酸盐岩赋矿的块状、浸染状及脉状矿石的硫同位素相比海水硫酸盐明显偏轻。综上所述,高板河矿床是喷流沉积和热液交代两种方式成矿的产物,成矿过程伴随着海侵向海退转换中发生的沉积相变,不同类型矿石硫同位素组成差异是由于不同水深条件下海水硫酸盐浓度差异导致的硫酸盐还原过程产生不同程度分馏的结果。本次研究为研究高于庄组二段所赋存的硫化物及锰矿石成矿过程提供了有效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板河 SEDEX 中元古代 硫化物 硫同位素
下载PDF
硫化氢环境下老旧管道失效概率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汪洋 曾云帆 +3 位作者 刘永良 王晓威 刘建 周琼瑜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0,共6页
老旧管道在服役过程中存在着失效风险,而影响老旧管道失效的因素有很多,在众多影响因素中硫化氢对管道产生的腐蚀损伤较严重。为解决受腐蚀损伤的老旧管道安全评估问题,文章建立了一种在硫化氢环境下老旧管道失效概率评价方法。以在硫... 老旧管道在服役过程中存在着失效风险,而影响老旧管道失效的因素有很多,在众多影响因素中硫化氢对管道产生的腐蚀损伤较严重。为解决受腐蚀损伤的老旧管道安全评估问题,文章建立了一种在硫化氢环境下老旧管道失效概率评价方法。以在硫化氢环境中使用了约20年的老旧集气管道为研究对象,采用蒙特卡洛法模拟管道服役过程中的动态压力和腐蚀损伤引起的剩余强度的变化,计算了单一腐蚀因素引起管道失效的概率,并通过正态分布概率给出管道使用的安全范围。研究结果表明:投运20年以上的含硫老旧管道在氢致开裂实验与应力腐蚀开裂实验中,均未发生开裂。根据模型计算得出,老旧管道依旧可以安全服役,但服役6年后失效概率超过0.5,需要进行整修工作,服役27年后,管道内腐蚀严重,剩余强度降到3.82 MPa,需要更换管道。通过模拟得到了失效概率与腐蚀缺陷和服役时间的关系,为老旧集气管道再服役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集气管道 管道失效概率 腐蚀速率 应力腐蚀
下载PDF
泡沫镍负载NiMoO_(4)/NiMoS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郑佳红 申嘉钧 白昕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1-590,共10页
以泡沫镍作为基底,采用水热法原位生长出具有片状结构的NiMoO_(4)活性材料,然后通过水热硫化制备出NiMoO_(4)/NiMoS_(4)复合材料,研究了水热时间和硫脲添加量对样品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电化学结果表明,NiMoO_(4)/NiMoS_(4)电极在... 以泡沫镍作为基底,采用水热法原位生长出具有片状结构的NiMoO_(4)活性材料,然后通过水热硫化制备出NiMoO_(4)/NiMoS_(4)复合材料,研究了水热时间和硫脲添加量对样品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电化学结果表明,NiMoO_(4)/NiMoS_(4)电极在电流密度为1A·g^(-1)时,比电容为1560.7F·g^(-1),在电流密度为40A·g^(-1)时循环2000次后,比电容仍为初始比电容的76.7%。将NiMoO_(4)/NiMoS_(4)电极材料与活性炭(AC)分别作为正、负极组装的非对称超级电容器(ASC)在400W·kg^(-1)的功率密度下可提供29.0Wh·kg^(-1)的能量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蒙特卡罗的硫化氢吸附-扩散机理 被引量:1
7
作者 贾进章 邢迎欢 +4 位作者 李斌 贾鹏 吴禹默 杨强 王东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5-864,共20页
为了明确硫化氢(H_(2)S)在煤中吸附扩散的微观动力学机理,揭示不同温度、压力对煤吸附H_(2)S分子吸附扩散特性的影响机制,基于巨正则蒙特卡罗(GCMC)、分子动力学(MD)和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利用Material Studio软件研究了温度在273.15... 为了明确硫化氢(H_(2)S)在煤中吸附扩散的微观动力学机理,揭示不同温度、压力对煤吸附H_(2)S分子吸附扩散特性的影响机制,基于巨正则蒙特卡罗(GCMC)、分子动力学(MD)和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利用Material Studio软件研究了温度在273.15~313.15 K、压力1~1 000 kPa时H_(2)S在气肥煤大分子模型中的吸附扩散特征。结果表明:温度由273.15 K升至313.15 K时,H_(2)S的饱和吸附量由38.34 mL/g降至31.85 mL/g,降低了16.93%,当压力为1 kPa时,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最为敏感。温度为293.15 K时,压力由1 kPa升至1 000 kPa时,最可几相互作用能由-39.391 kJ/mol升至-34.301 kJ/mol,随着压力的增加,最可几相互作用能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在吸附H_(2)S过程中,H_(2)S的等量吸附热在36.63~41.43 kJ/mol内,为物理吸附,等量吸附热随着吸附量的增加呈现出负指数变化;H_(2)S的吉布斯自由能ΔG为-3.57~-24.57 kJ/mol,吸附熵ΔS为-0.126~-0.194 8 kJ/(mol·K),随吸附量升高ΔG和ΔS的绝对值线性降低,H_(2)S的吸附自发性和系统的混沌程度均降低。H_(2)S与气肥煤的相互作用能为-492.47~-3 390.95 kJ/mol,以范德华能为主,占总能量的58.67%,以静电能为辅,占41.33%,随着吸附量的增加,相互作用能绝对值增加,吸附量与相互作用能的变化具有一致性。H_(2)S与羧基的相互作用最强,羟基次之,H_(2)S在—OH、—COOH、—C=O周围存在双层吸附。温度由273.15 K升至313.15 K,H_(2)S分子的扩散系数由1.066×10^(-10)m^(2)/s升至2.025×10^(-10)m^(2)/s,温度升高会导致原本闭合的孔吼孔道打开,增加裂隙的连通性,温度升高,增加H_(2)S分子平均自由程,使得H_(2)S扩散能力增强,H_(2)S扩散活化能为11.206 kJ/mol。H_(2)S相对体积分数分布呈现多峰结构,H_(2)S在气肥煤大分子模型中呈层状结构分布。H_(2)S的极限吸附热为42.898 kJ/mol,H_(2)S与煤体上—OH、—COOH、—C=O活性基团产生氢键作用,H_(2)S在吸附初期存在微弱的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吸附-扩散 巨正则蒙特卡罗 分子模拟 吸附机理
下载PDF
分段递进式除硫工艺对油井采出含硫废水的处理研究
8
作者 刘怀珠 于慧艳 +4 位作者 胡彬彬 赵亮 赵康宁 朱广斌 吴新世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1-178,共8页
针对油井采出废水中硫化物去除难的问题,采用分段递进式除硫工艺对油井采出废水经过UASB生物反应池和仿生池进行分段递进式回流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分段递进式除硫工艺,调节采出废水中S/N为5.2∶2,补充一定量的HCO_(3)^(-),设置回... 针对油井采出废水中硫化物去除难的问题,采用分段递进式除硫工艺对油井采出废水经过UASB生物反应池和仿生池进行分段递进式回流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分段递进式除硫工艺,调节采出废水中S/N为5.2∶2,补充一定量的HCO_(3)^(-),设置回流比为2.7∶1条件下,采出废水中的硫化物(S_(2)^(-))去除率为95.8%,最大容积载荷6.46 kg/(m^(3)·d);硝酸盐(NO_(3)^(-)-N)去除率达99.6%,最大容积载荷1.13 kg/(m^(3)·d)。经SEM和XRD验证,硫代谢产物以单质硫(S0)为主,回收率83.8%,其次为SO_(4)^(2−)和S_(2)O_(3)^(2-);硝酸盐代谢产物以N_(2)为主,产率72.4%,其次为NO_(2)^(-)。分段递进式除硫工艺不仅解决了采出废水中的硫化物去除难题,同时实现了资源回收(S0)和主要代谢终产物(如N2)的无污染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采出废水 硫化物 分段递进式除硫工艺 容积载荷 单质硫回收
下载PDF
SRB还原SO_(4)^(2-)影响因素的广义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邓奇根 姚萌萌 +2 位作者 李帅 刘朝思 张哲铖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2,共6页
为探究影响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降解污泥还原SO_(4)^(2-)的主要因素,构建广义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并对变量的重要度进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SO_(4)^(2-)还原率随温度及初始pH值的上升呈现先增长... 为探究影响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降解污泥还原SO_(4)^(2-)的主要因素,构建广义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并对变量的重要度进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SO_(4)^(2-)还原率随温度及初始pH值的上升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随氧化还原电位的上升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温度,初始pH,氧化还原电位的综合关联度分别为0.690,0.755,0.537,影响SO_(4)^(2-)还原率因素大小顺序为初始pH>温度>氧化还原电位。研究结果可为污泥处理过程中控制硫化氢的释放提供理论支持,并为避免或减少污泥产硫化氢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 污泥 SO_(4)^(2-)还原率 硫化氢
下载PDF
一锅法高效合成氧杂卓并[2,3-c]吡唑类化合物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俊丰 孙枫钦 +3 位作者 何鑫星 牟清澜 李诗媛 杨开川 《合成化学》 CAS 2024年第3期267-275,共9页
氧杂卓和吡唑作为优势骨架广泛存在于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本文探究了碱作用下吡唑类缺电子烯烃与二甲硫醚及4-溴丙烯酸酯一锅法环化反应,考察了碱、溶剂以及物质的量之比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并以67%~86%的收率得到系列氧... 氧杂卓和吡唑作为优势骨架广泛存在于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本文探究了碱作用下吡唑类缺电子烯烃与二甲硫醚及4-溴丙烯酸酯一锅法环化反应,考察了碱、溶剂以及物质的量之比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并以67%~86%的收率得到系列氧杂卓并[2,3-c]吡唑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ESI-TOF)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杂卓并[2 3-c]吡唑 一锅法 二甲硫醚 质子转移 合成
下载PDF
不同因素对咸鸭蛋“黑黄”产生的影响
11
作者 孙静 杨雪 +5 位作者 彭旭 卢立志 曾涛 贾鸣 申杰 杜金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3-21,共9页
为分析影响盐腌鸭蛋中“黑黄”产生的因素,本实验通过色度值和金属离子含量测定以及蛋白质组学分析,对比“黑黄”咸蛋和正常咸蛋不同部位的差异,初步确定与“黑黄”形成有关的因素,再通过单因素试验进一步研究这些因素对黑黄形成程度和... 为分析影响盐腌鸭蛋中“黑黄”产生的因素,本实验通过色度值和金属离子含量测定以及蛋白质组学分析,对比“黑黄”咸蛋和正常咸蛋不同部位的差异,初步确定与“黑黄”形成有关的因素,再通过单因素试验进一步研究这些因素对黑黄形成程度和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e、Cu含量越高,蛋黄色度值越小,“黑黄”越黑,推测卵黄高磷蛋白中Fe2+与S2-结合形成的硫化物是使蛋黄变黑的原因,半胱氨酸的降解脱硫是蛋黄产硫的主要原因。微生物浓度、温度、pH值是影响黑黄产生的主要因素,鸭蛋载菌量和腌制温度越高,黑黄率越高;pH7.0~8.0范围内均可产生H2S,其中pH7.5时产气速率最快。综上,可以推测“黑黄”是由蛋黄内硫元素与铁元素之间的变色反应造成,腌制过程中的温度、pH值以及鸭蛋本身的载菌量对“黑黄”现象均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蛋 微生物 硫化氢 变色反应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基于改进络合铁法的含硫化氢尾气处理工艺模拟与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瑞祥 谢若涵 +5 位作者 马晓珑 范峥 李长海 刘姝延 刘锋 胡杨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目的有效处理含硫尾气,确保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方法采用Aspen Plus V11软件基于Peng-Robinson热力学模型对改进络合铁装置的H_(2)S处理过程进行了全流程模拟,并根据Box-Behnken Design对其进行了响应面设计,得到了最佳H_(... 目的有效处理含硫尾气,确保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方法采用Aspen Plus V11软件基于Peng-Robinson热力学模型对改进络合铁装置的H_(2)S处理过程进行了全流程模拟,并根据Box-Behnken Design对其进行了响应面设计,得到了最佳H_(2)S脱除率及其对应的优化操作参数。结果此模拟流程能够较好地反映改进络合铁装置的实际运行情况,可以作为后续优化研究的基础模型。当循环溶液温度为47.2℃、循环溶液中Fe^(3+)质量分数为8.4100%、循环溶液体积流量为3.12 m^(3)/h、电解槽电压为0.64 V时,改进络合铁装置的H_(2)S脱除率高达99.999988%。此时,外排气中H_(2)S质量浓度为9.5 mg/m^(3),完全可以满足外排气中H_(2)S质量浓度不大于10 mg/m^(3)的约束条件;t检验结果表明,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预测值和验证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其准确度一致。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提升含H_(2)S尾气处理水平提供准确、可靠的理论支撑和数据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化氢尾气 改进络合铁法 热力学模型 流程模拟 响应面法 参数优化
下载PDF
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及硫同位素联测方法
13
作者 杨华敏 王萍 +2 位作者 陶成 王杰 马亮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6-172,共7页
我国含硫化氢天然气勘探潜力巨大,硫化氢成因、来源、形成机制为石油工作者所关注。硫化氢含量及硫同位素是两项常用且重要的判识指标。因硫化氢的强毒性,国内很多实验室较少检测或取消了此类检测项目。通过前处理流程优选硫化氢转化试... 我国含硫化氢天然气勘探潜力巨大,硫化氢成因、来源、形成机制为石油工作者所关注。硫化氢含量及硫同位素是两项常用且重要的判识指标。因硫化氢的强毒性,国内很多实验室较少检测或取消了此类检测项目。通过前处理流程优选硫化氢转化试剂,同时通过改进同位素质谱仪配套设备——调试硫同位素法拉第杯离子束聚焦等参数,安装特制色谱柱、特氟龙管路、硫反应管等,搭建了硫化氢含量及硫同位素联测技术平台;其次将高纯二氧化硫标准气替换为低浓度、低压力、小体积的工作标准气,通过系统条件实验探索(稳定性,标样分析等),确定最优实验条件;最后将反应生成的固体沉淀物送入质谱仪中进行硫同位素组成信息的检测,通过与标准纯含硫物质同位素组成的信号对比,计算出待测气体中硫化氢含量。用该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富县气田、鄂西渝东红星地区部分含硫化氢天然气进行硫化氢含量和硫同位素测试,所测结果稳定、精度良好,同时与外部实验室比对结果吻合。与传统方法比,该方法一次进样可得到硫含量和硫同位素数值;优选醋酸银试剂一步化学法一次性转化,减少同位素分馏;另一方面将硫化氢转化为固态硫化银,与标准物质硫化银硫同位素直接对比,同位素溯源结果更具可靠性;以低浓度、低压力、小体积的二氧化硫作为工作标准气,降低了实验室安全风险和仪器损害,满足环保安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硫同位素 联测方法 天然气
下载PDF
海底热液硫化物中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的关系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志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共19页
海底热液硫化物的同位素组成不仅可以示踪其来源,也记录了流体及其沉淀过程。本文分析了全球海底热液硫化物的金属(铅、铼、锇、铁、铜、锌)、非金属(硫)及其流体包裹体中的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探讨了硫化物中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同... 海底热液硫化物的同位素组成不仅可以示踪其来源,也记录了流体及其沉淀过程。本文分析了全球海底热液硫化物的金属(铅、铼、锇、铁、铜、锌)、非金属(硫)及其流体包裹体中的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探讨了硫化物中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底热液硫化物中的硫同位素组成与锇、铁同位素组成之间,铁同位素组成与铅和氦同位素组成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其锇同位素组成与铁同位素组成之间,氙同位素组成与铅、锇同位素组成之间,则存在正相关性。在岩浆去气注入流体阶段形成的硫化物,具δ^(34)S_(VCDT)值较低(约0‰),^(3)He/^(4)He(>8 Ra)、^(40)Ar/^(36)Ar(>300)和^(129)Xe/^(132)Xe(>0.99)值较高的特点。在流体-岩石相互作用阶段,随着岩石中含铅矿物的不断溶解,即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程度的增加,流体中沉淀的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的铅质量分数增加,伴随^(206)Pb/^(204)Pb值轻微的减小。在流体-海水混合阶段,海水影响的加剧可使硫化物中的锇质量分数(约0×10^(-9))急剧降低,δ^(57)Fe值(<—1.6‰)、187 Os/188 Os值(>1)明显增大;随着流体-海水混合作用的增强,硫化物中黄铁矿的δ^(34)S_(VCDT)值将随着其流体包裹体中^(3)He/^(4)He、^(40)Ar/^(36)Ar、^(129)Xe/^(132)Xe值轻微降低而升高,而其^(3)He/^(4)He值随着其^(130)Xe/^(132)Xe值的降低而降低。以上表明,通过综合分析海底硫化物中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的同位素组成和其质量分数,并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揭示岩浆去气、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和流体-海水混合对海底热液循环的影响,进而了解硫化物沉淀过程中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和流体-海水混合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同位素 同位素组成之间的关系 海底热液硫化物
下载PDF
肝星状细胞通过胱硫醚γ-裂解酶/硫化氢(CSE/H2S)调控肝细胞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
15
作者 尚宏伟 马亚楠 +2 位作者 路欣 吕翎娜 丁惠国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38-2245,共8页
目的肝星状细胞(HSC)和硫化氢(H2S)信号分子作为肝细胞癌(HCC)微环境中重要的组分,参与调控HCC的发生发展等多种生物学进程。本研究通过HSC与肝癌细胞系共培养,探讨HSC通过分泌H2S参与调控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HSC细胞系(... 目的肝星状细胞(HSC)和硫化氢(H2S)信号分子作为肝细胞癌(HCC)微环境中重要的组分,参与调控HCC的发生发展等多种生物学进程。本研究通过HSC与肝癌细胞系共培养,探讨HSC通过分泌H2S参与调控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HSC细胞系(LX-2)及肝癌细胞系(Hep G2、PLC/PRF/5)为研究对象。RT-q PCR和Western Blot(WB)法检测LX-2中H2S关键合成酶——胱硫醚γ-裂解酶(CSE)m RNA及表达水平;ELISA测定上清液LX-2产生的H2S浓度;二代测序、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质免疫沉淀(Ch IP)及WB检测H2S(内源性和外源性)作用Hep G2和PLC/PRF/5细胞后,JNK/Jun B-TNFSF14信号通路基因、结合位点及相关蛋白。Transwell小室将LX-2分别与Hep G2和PLC/PRF/5共培养,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细胞的细胞活力、凋亡,WB测定H2S-TNFSF14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所有细胞实验均重复3次。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结果LX-2主要通过CSE合成H2S,LX-2培养上清液中H2S浓度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增加[(22.89±0.08)pg/m L vs(28.29±0.15)pg/m L vs(36.19±1.90)pg/m L,F=79.63,P<0.05]。LX-2中CSE m RNA水平显著高于CBS m RNA和MPST m RNA(1.008±0.13 vs 0.320±0.014 vs 0.05±0.02,F=80.84,P<0.05)。当CSE被炔丙基甘氨酸(PPG)抑制之后,随着PPG浓度增加,H2S浓度下降(P<0.05)。LX-2分别与Hep G2、PLC/PRF/5共培养,随着培养时间延长,Hep G2(87.48%±0.82%vs70.48%±0.641%vs 52.89%±0.57%vs 45.20%±0.69%,F=1517.13,P<0.001)和PLC/PRF/5(92.41%±0.48%vs 74.10%±0.73%vs 53.70%±0.60%vs 44.00%±0.27%,F=2626.21,P<0.001)细胞活力降低;凋亡增加(Hep G2:12.88%±0.64%vs15.5%±0.16%vs 18.43%±0.37%vs 13.01%±0.58%,F=142.15,P<0.001;PLC/PRF/5:8.51±0.05 vs 12.80±0.33 vs 15.59±0.21 vs 10.72±0.30,F=676.40,P<0.001),第3天最显著。二代测序显示,内源性H2S(LX-2产生)和Na HS(外源性H2S供体)参与调控Hep G2中多种基因表达。Na HS和LX-2通过释放H2S,激活肝癌细胞中JNK/Jun B信号通路、上调凋亡基因TNFSF14表达,且p-Jun B与TNFSF14基因转录调控区域结合增加。结论在肝癌微环境中,HSC通过信号分子CSE/H2S,激活了肝癌细胞中JNK/Jun B信号通路,TNFSF14表达增加,从而促进了肝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星状细胞 硫化氢
下载PDF
新型H_(2)S的荧光探针制备及其在水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登超 韩秋敏 +2 位作者 邱忠洋 夏军 毛瑞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8-243,共6页
以2-(3,5,5-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丙二腈(TCM)和4-羟基苯甲醛为原料合成TCM-OH作为荧光团,以7-硝基-1,2,3-苯并二唑胺(NBD)作为识别单元,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近红外荧光探针(TCM-NBD),用于检测水样中的H_(2)S。考察了不同pH对探针响... 以2-(3,5,5-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丙二腈(TCM)和4-羟基苯甲醛为原料合成TCM-OH作为荧光团,以7-硝基-1,2,3-苯并二唑胺(NBD)作为识别单元,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近红外荧光探针(TCM-NBD),用于检测水样中的H_(2)S。考察了不同pH对探针响应H_(2)S的影响、探针对H_(2)S浓度和时间响应、探针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并推测可能的响应机理。结果显示,探针TCM-NBD对H_(2)S可以实现快速响应(<10 min);在0~25μmol/L范围内,吸光度和荧光强度与H_(2)S浓度之间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性分别为0.9947和0.9926,检测限分别为0.28、0.84μmol/L。该探针抗干扰性强,灵敏度高,可以成功应用于环境水样中的H_(2)S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 5 5-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丙二腈 7-硝基-1 2 3-苯并二唑胺 荧光探针 硫化氢 水样
下载PDF
甘肃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成岩成矿构造观测及解析
17
作者 焦建刚 谭福 +3 位作者 李林娜 刘健 杨兴科 高栋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6-1042,共17页
甘肃金川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于新元古代,从其母岩浆侵位到后期构造叠加改造,该矿床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尽管前人开展了相关研究,但是关于该矿床的矿区构造研究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此外,厘清矿区控岩控矿构造对探讨岩浆侵入... 甘肃金川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于新元古代,从其母岩浆侵位到后期构造叠加改造,该矿床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尽管前人开展了相关研究,但是关于该矿床的矿区构造研究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此外,厘清矿区控岩控矿构造对探讨岩浆侵入与就位过程、矿床深部找矿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根据矿区构造分类、配套、交切关系与成岩成矿时序组合等,划分出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构造系统,借助断裂、共轭节理产状统计分析了矿区构造应力场,确定主压应力方向分别为N-S向、NE-SW向和NNE-SSW向。最后将矿区构造与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相结合,总结归纳出成矿前、成矿期与成矿后构造演化过程:成矿前经历吕梁运动阶段,该区发生强烈褶皱和变质作用。成矿期晋宁运动阶段,金川赋矿岩体的母岩浆沿着吕梁期形成的褶皱构造虚脱空间侵入就位。成矿后,加里东运动阶段,龙首山地区发生陆内造山,大量基性岩脉侵入;海西运动阶段,推覆造山运动强烈,形成泥盆纪地层,发育一系列同斜紧闭褶皱;燕山运动阶段,挤压-走滑作用占主导形成东西向展布的山前拉分盆地和北东向展布的断陷盆地;喜马拉雅运动阶段,急剧隆升和剥蚀,金川矿床从深部被抬升到了地表。研究成果为金川矿床深、边部找矿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金川 铜镍硫化物矿床 构造解析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吉林红旗岭晚三叠世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矿物化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镍铜成矿的启示
18
作者 王建 杨言辰 +1 位作者 李爱 袁海齐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9-269,共21页
吉林红旗岭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群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南缘,由3个北西向岩带(I、II、III)组成,包括30多个小岩株,其中I-岩带的部分岩体伴有铜镍矿化,并且其1和7号岩体分别形成了中型和大型岩浆铜镍硫化物型矿床。矿床主要容矿岩石为辉橄... 吉林红旗岭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群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南缘,由3个北西向岩带(I、II、III)组成,包括30多个小岩株,其中I-岩带的部分岩体伴有铜镍矿化,并且其1和7号岩体分别形成了中型和大型岩浆铜镍硫化物型矿床。矿床主要容矿岩石为辉橄岩、橄辉岩、斜方辉石岩、二辉石岩、苏长岩和辉长岩。主量元素方面,红旗岭岩群具有富镁(w(MgO)=20.7%~31.1%)、低钛(w(TiO_(2))=0.33%~0.79%)、低碱(w(K 2 O+Na 2 O)=0.60%~2.29%)和硅(w(SiO_(2))=40.0%~53.0%)变化范围大的特征;微量元素方面,红旗岭岩群呈现弱富集LREE和LILE(Th)以及亏损HREE和HFSE(Nb-Ta-Ti)。岩相学、地球化学和矿物(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尖晶石、斜长石和角闪石)主微量元素特征表明,红旗岭岩群明显不同于洋岛型玄武岩、阿拉斯加型环状杂岩和科马提岩,但与岛弧玄武岩以及中亚造山带西段的“黄山西”和“黄山东”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容矿超镁铁质岩相似,其母岩浆是一种富Mg、亏损Nb-Ta的岛弧拉斑玄武质熔体,形成于晚三叠世古亚洲洋闭合后伸展环境,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地壳混染和分离结晶作用,含矿母岩浆可能经历了硫化物的“二次熔离”,最终形成了铂族元素(PGE)亏损型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 高镁拉斑玄武质母岩浆 硫化物熔离 铂族元素亏损 碰撞后伸展环境 红旗岭 中亚造山带
下载PDF
硫化氢与结直肠癌
19
作者 陈坚 张会禄 +1 位作者 潘亦达 刘杰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9期12-15,21,共5页
机体内的硫化氢是一种微量气体信号分子,在肠道中由肠上皮细胞和肠道菌群代谢产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结直肠癌患者伴有肠道菌群失衡和体内硫化氢水平增高现象。本文概要介绍机体内硫化氢的产生途径及其生理和病理作用,并讨论了未来... 机体内的硫化氢是一种微量气体信号分子,在肠道中由肠上皮细胞和肠道菌群代谢产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结直肠癌患者伴有肠道菌群失衡和体内硫化氢水平增高现象。本文概要介绍机体内硫化氢的产生途径及其生理和病理作用,并讨论了未来呼出气中硫化氢水平用于结直肠癌筛查与预警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硫化氢 肠道菌群 胱硫醚Β-合酶
下载PDF
硫化铜精矿氧压浸出工艺研究
20
作者 仝一喆 刘自亮 +1 位作者 王恒辉 孟凡成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37,共8页
针对硫化铜精矿火法冶炼工艺副产硫酸,在硫酸滞销地区难以大规模应用的难题,研究了硫化铜精矿氧压浸出工艺。对某硫化铜精矿原料进行了成分、物相及有价元素赋存状态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分析了硫化铜精矿氧压浸出的可行性,研究了一段氧... 针对硫化铜精矿火法冶炼工艺副产硫酸,在硫酸滞销地区难以大规模应用的难题,研究了硫化铜精矿氧压浸出工艺。对某硫化铜精矿原料进行了成分、物相及有价元素赋存状态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分析了硫化铜精矿氧压浸出的可行性,研究了一段氧压浸出、两段氧压浸出工艺的浸出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两段逆流氧压浸出,一段控制温度135~140℃、总压1.3~1.4 MPa、时间2~2.5 h、分散剂加入量4‰~5‰、沉矾剂加入量2.5%~3%,二段控制温度165~170℃、总压1.4~1.5 MPa、时间2.5~3 h、分散剂加入量6‰~7‰、沉矾剂加入量3%~3.5%,铜浸出率为90.49%~92.25%。一段浸出液含铜90.78~92.34 g/L、铁10.81~13.84 g/L、硫酸28~30 g/L,可送后续除铁净化—电积生产电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炼铜 硫化铜精矿 氧压浸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