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什么我们需要一种低沉的情绪?——海德格尔对哲学基本情绪的存在历史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孙周兴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3,共7页
海德格尔从未满足于对“情绪”作一种心理学的规定。在前期哲学中,海德格尔对情绪现象作了现象学的分析,把情绪规定为此在之实存论环节;在后期思想中,海德格尔从“存在历史”意义上对我们时代作了一种“基调”分析。海德格尔认为,希腊... 海德格尔从未满足于对“情绪”作一种心理学的规定。在前期哲学中,海德格尔对情绪现象作了现象学的分析,把情绪规定为此在之实存论环节;在后期思想中,海德格尔从“存在历史”意义上对我们时代作了一种“基调”分析。海德格尔认为,希腊哲学的基本情绪是“惊奇”,一种让存在者之存在自行开启的“倾向”,一种“调音”。进而在近代哲学中,存在者是什么之问演变成“确定之物”的追问,“怀疑”成为哲学的基调。存在历史的“另一个开端”的基本情绪则被规定为“既惊恐又畏惧的压抑”。如果说“惊奇”是开启性的、扩张性的,那么“压抑”就是持守性的、收缩性的。“惊奇”趋于创造,而“压抑”则归于守成。作为我们时代的基调,“压抑”并非全然消极,而是指示着思想之重量,呼吁着实存之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 海德格尔 哲学 心理学 形而上学
下载PDF
论“情操”及“情-操”——一种存在论意义的探讨(论纲)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天庆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35,共8页
情操作为人超越自身的感情现象,不仅是中西传统文化发生的内核,也是现代性文化发展的重要表现。本文简要梳理了中国儒、道二家与西方(主要是德国)代表哲学家种种关于情操的思想特点,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意义上的“... 情操作为人超越自身的感情现象,不仅是中西传统文化发生的内核,也是现代性文化发展的重要表现。本文简要梳理了中国儒、道二家与西方(主要是德国)代表哲学家种种关于情操的思想特点,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意义上的“情-操”思想特点,试图说明作为人存在之本源展开方式意义上的“情-操”现象,是如何为各种情操提供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存在论 海德格尔 现象 哲学家 自身 本源 超越 思想特点 情操 意义
下载PDF
继旧开新——城市住宅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程博(译) 张峰(校) 《建筑师》 2021年第2期13-19,共7页
在阿尔多·罗西短暂的瑞士教学后,他的学生们对其思想和设计方法论进行了演绎发展。其中法比奥·莱茵哈特和米洛斯拉夫·锡克从20世纪80年代起所创立的"类比建筑"(Analoge Architektur)教学与实践方法论最为系统... 在阿尔多·罗西短暂的瑞士教学后,他的学生们对其思想和设计方法论进行了演绎发展。其中法比奥·莱茵哈特和米洛斯拉夫·锡克从20世纪80年代起所创立的"类比建筑"(Analoge Architektur)教学与实践方法论最为系统化。本文是锡克基于他过去四十年教学与实践,对欧洲城市住宅的类型研究与设计思考。对罗西和他所影响的瑞士建筑师而言,类型学是生动而具体的,是对建筑如何回应历史和社会条件的基本理解,也是建筑设计中得以与古为新的基本工具,这在本文中得到了非常详尽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比建筑 类型学居住建筑 城市 氛围
下载PDF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glish in Postcolonial Literatures 被引量:1
4
作者 Bill Ashcroft 《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2015年第4期80-94,共15页
The production of Anglophone texts by postcolonial writers has often raised the issue of translation.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glish in the postcolonial text may be seen as a form of‘inner tran... The production of Anglophone texts by postcolonial writers has often raised the issue of translation.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glish in the postcolonial text may be seen as a form of‘inner translation’in which the text is both source and target.More importantly the postcolonial author produces a culturally signifi cant text by various strategies of appropri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that act as metonymic of the source culture.Such strategies produce what may be called the‘metonymic gap’,that cultural distance established within the text by the second language author.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Gumbrecht’s term stimmung conveys that sense of the untranslatability of cultural difference that becomes installed in the text by the metonymic gap.It is through these strategies that the postcolonial author can convey a sense of cultural difference to a world anglophone audience,combining communicability with cultural d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colonial LITERATURE LANGUAGE TRANSLATION metonymic gap cultural difference stimmung
原文传递
A Pioneer on His Work: An Interview with Hans Ulrich Gumbrecht
5
作者 Hans Ulrich Gumbrecht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2022年第2期4-9,共6页
In this interview, Hans Ulrich Gumprccht visits some of his groundbreaking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 providing an ample archeological gaze towards the emergence of Digital Humanities. The key concepts proposed by Gum... In this interview, Hans Ulrich Gumprccht visits some of his groundbreaking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 providing an ample archeological gaze towards the emergence of Digital Humanities. The key concepts proposed by Gumbrccht arc discussed as well as the new theoretical framework he developed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towards an understating of Humanities not primarily focused on the semantic attribution of mea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erialities of Communication Production of Presence Non-Hcrmcncutic Field stimmung
原文传递
物的凝视——论审美静观的宗教性起源 被引量:4
6
作者 高薪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2-140,共9页
17世纪的法国古典主义画家普桑曾就艺术品的观看提出过一个令人难解的条件:距离。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使我们走向本雅明的"光晕"概念以及李格尔的"心境"概念。在这一问题谱系中,距离乃是开启审美静观的条件,这种审美... 17世纪的法国古典主义画家普桑曾就艺术品的观看提出过一个令人难解的条件:距离。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使我们走向本雅明的"光晕"概念以及李格尔的"心境"概念。在这一问题谱系中,距离乃是开启审美静观的条件,这种审美静观包含了不同于一般观看的许多特质,它具有使物回看观者的能力、无功利性,以及观看的永不知足性等等。而且,静观是使艺术品产生效能的根本原则。本雅明和李格尔不约而同地将这种特殊观看的培植追溯到其宗教性的起源,借助阿甘本有关宗教的论述,以及宗教与仪式的"隔离"和"禁忌"操作分析,来揭开审美静观的诸种谜题,并理解其在现代社会所遭受的种种批判;与此同时,这一揭示也预示了审美静观在新的个体伦理学视角下所孕育的解放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离 光晕 心境 面纱 凝视
原文传递
从场所到细节--提契诺酿酒工坊木构设计背后的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勤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16,共6页
通过回顾瑞士提契诺酿酒工坊的设计过程,说明在场所与氛围的主题下,设计的不同阶段如何产生了一系列内在关联的问题,又如何通过将一个木构建筑的形式、材料、结构、构造等的设计,与不同层面上的身体知觉、轻/重以及意义的讨论相联系,对... 通过回顾瑞士提契诺酿酒工坊的设计过程,说明在场所与氛围的主题下,设计的不同阶段如何产生了一系列内在关联的问题,又如何通过将一个木构建筑的形式、材料、结构、构造等的设计,与不同层面上的身体知觉、轻/重以及意义的讨论相联系,对这些问题作出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构 场所 氛围 景观 知觉 轻/重 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