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芒草(Stipa bungeana)种子萌发与出苗对关键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6
1
作者 孙清琳 张瑞红 +6 位作者 易三桂 杨柳 李巧燕 周继华 来利明 姜联合 郑元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34-2042,共9页
种子萌发为植物生活史的关键阶段,对植物的定居、群落演替与动态起着决定作用。通过室内控制实验的方法,研究长芒草(Stipa bungeana)种子萌发对光照和温度,水势和温度,以及幼苗出土对沙埋深度和供水的响应。使用光照、温度和湿度自动控... 种子萌发为植物生活史的关键阶段,对植物的定居、群落演替与动态起着决定作用。通过室内控制实验的方法,研究长芒草(Stipa bungeana)种子萌发对光照和温度,水势和温度,以及幼苗出土对沙埋深度和供水的响应。使用光照、温度和湿度自动控制的生长箱,设置光照、黑暗和持续黑暗3个光处理和5个变温处理(5℃:15℃、10℃:20℃、15℃:25℃、20℃:30℃和25℃:35℃)(夜:昼);设置11个水势处理(0、-0.2、-0.4、-0.6、-0.8、-1、-1.2、-1.4、-1.6、-1.8 MPa和-2 MPa)和5个恒温处理(10、15、20、25℃和30℃),研究长芒草种子萌发对光照和温度、水势和温度的响应。设置6个沙埋深度(0.5、1、1.5、2、3、5 cm)和10个供水处理(2.5、5、7.5、10、15、20 mm和30 mm 7个单次供水处理,2.5、5、7.5 mm/3d 3个多次供水处理),研究长芒草幼苗出土对沙埋和供水的响应。结果表明:光照对长芒草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黑暗与持续黑暗条件下的最终萌发百分率无显著差异。在10:20℃—15:25℃温度范围内,长芒草种子萌发快速且集中,15:25℃为种子萌发最适温度,超过最适温度时,最终萌发百分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水势低于-1 MPa时长芒草种子不能萌发,最终萌发百分率和萌发速率均随水势的降低而降低。当温度达到30℃时,种子基本不能萌发。单次供水条件下,长芒草的最终出苗百分率和出苗速率接近为零;5 mm/3d及7.5 mm/3d供水条件下,最终出苗百分率可达到50%。5 mm/3d及7.5 mm/3d的多次供水与单次供水及2.5 mm/3d的多次供水相比更有利于长芒草出苗。适宜出苗的沙埋深度为0.5—2 cm,沙埋深度超过3 cm时最终出苗百分率和出苗速率均率接近于零。长芒草种子出苗情况随沙埋深度增加而降低,在供水量为7.5 mm/3d,沙埋深度为0.5—2 cm时,出苗最好。降低人为干扰对表层土壤的破坏,提高表层土壤含水量,是促进长芒草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芒草 温度 光照 水势 埋深 供水 灌丛化
下载PDF
典型草原建群种长芒草(Stipa bungeana)在中国的潜在分布范围预测及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百竹 朱媛君 +4 位作者 刘艳书 马风云 张晓 时忠杰 杨晓晖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13,共11页
以广泛分布在中国北方典型草原的建群种长芒草为研究对象,利用Maxent模型对长芒草在中国当前及未来气候变化下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对主要影响其分布的环境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 以广泛分布在中国北方典型草原的建群种长芒草为研究对象,利用Maxent模型对长芒草在中国当前及未来气候变化下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对主要影响其分布的环境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所得到的训练数据与测试数据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面积(areaunder ROC curve,AUC)分别为0.962和0.950,表明模型预测结果可靠,当前中国长芒草高适宜性分布区主要有5个,分别为黄土高原分布区、泰山-沂蒙山分布区、横断山分布区、藏南谷地分布区及天山分布区。在RCP2.6(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2.6)和RCP8.5(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8.5)两种气候情景模式下预测得到的2070年长芒草最适宜的潜在分布区有逐渐缩小的趋势。Jackknife检验对主导环境变量的筛选结果显示,影响长芒草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有地形粗糙度指数(terrain roughness index,tri)、9月降水量(precipitation 09,prec09)、气候湿度指数(climatic moisture index,topowi)、2月最高温度(maximum temperature 02,tmax02)、12月降水量(precipitation 12,prec12)和12月平均温度(average temperature 12,tavg12)。结果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典型草原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芒草 物种分布模型 最大熵模型 环境变量 生境适宜性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优势植物不同龄级株丛数量性状及养分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成霞 瓦勒塔 +1 位作者 牟晓明 常生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70,共10页
研究草地植物种群数量特征,可揭示其对环境和放牧干扰的适应性机制,以往龄级水平草地植物种群数量性状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以2种放牧年限下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优势植物(长芒草、达乌里胡枝子和茵陈蒿)为对象,通过对不同龄级下3种植物株... 研究草地植物种群数量特征,可揭示其对环境和放牧干扰的适应性机制,以往龄级水平草地植物种群数量性状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以2种放牧年限下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优势植物(长芒草、达乌里胡枝子和茵陈蒿)为对象,通过对不同龄级下3种植物株丛数量性状及养分特征的定量分析,探究植物种群龄级划分方法,明晰放牧下植物种群数量性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3种植物数量性状在轮牧第6和11年间整体变化小。2)放牧年限对各龄级植物种群株丛特征影响为茵陈蒿<长芒草和达乌里胡枝子,2种轮牧年份下3种植物株丛特征均随龄级增加呈增加趋势;达乌里胡枝子冠幅和基径及长芒草冠幅、基径和分糵数均为幼龄期<其他龄级。3)长芒草磷(P)含量为幼龄期<成年期和老年前期+老年期,达乌里胡枝子和茵陈蒿则与之相反;3种植物粗蛋白(CP)含量为老年前期+老年期<幼龄期和成年期,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则与之相反;各龄级磷(P)、钙(Ca)、钾(K)和镁(Mg)含量为长芒草<达乌里胡枝子和茵陈蒿。研究表明,依据3种植物株丛分蘖或分枝特征及“空心化”程度,可有效划分其龄级;轮牧下3种植物数量性状具有较高稳定性,放牧年限对植物株丛特性的影响受龄级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芒草 达乌里胡枝子 茵陈蒿 龄级 株丛性状
下载PDF
云雾山本氏针茅群落根系分布特征 被引量:44
4
作者 周梦华 程积民 +2 位作者 万惠娥 王丽学 赵凌平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67-271,共5页
为揭示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 Trin.)群落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采用根系取样器(Φ=9 cm)对宁夏云雾山本氏针茅群落根系分布特征和土壤含水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氏针茅群落地下生物量、根长密度、根表面积、比根长均随土壤深... 为揭示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 Trin.)群落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采用根系取样器(Φ=9 cm)对宁夏云雾山本氏针茅群落根系分布特征和土壤含水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氏针茅群落地下生物量、根长密度、根表面积、比根长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均表现出向表层(0-20 cm)集聚的趋势,且集中分布于0-40 cm土层,最大值均分布在0-20 cm土层,而底层(80-100 cm)最小;所有主要根系分布参数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之间差异显著,以下各层差异不显著;土壤含水量与根生物量和比根长相关性达显著水平(P〈0.05),与根表面积、根长密度均呈成正相关;根表面积、根生物量、根长密度和比根长间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雾山 本氏针茅 根系 分布特征
下载PDF
云雾山典型草原火烧不同恢复年限土壤化学性质变化 被引量:23
5
作者 李媛 程积民 +1 位作者 魏琳 陈芙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131-2138,共8页
云雾山典型草原处于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也是草原火灾多发区,试验比较了未烧地与新烧地、火烧后3 a和火烧后11 a土壤有机碳(SOC)、全N、全P和速效K含量的变化过程。测量的土壤深度为50 cm,每10 cm一层,比较了4个样地0—10 cm、10—20 cm... 云雾山典型草原处于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也是草原火灾多发区,试验比较了未烧地与新烧地、火烧后3 a和火烧后11 a土壤有机碳(SOC)、全N、全P和速效K含量的变化过程。测量的土壤深度为50 cm,每10 cm一层,比较了4个样地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40—50 cm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1)新烧地土壤剖面各层SOC、全N、全P和速效K含量都显著高于未烧地。(2)火烧后3 a样地土壤剖面各层SOC、全N、全P和速效K含量与未烧地差异不显著。(3)火烧后11 a样地土壤剖面各层全N含量都显著高于未烧地,SOC、全P和速效K含量除了0—10 cm层与未烧地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土层均显著增加。(4)4个样地的土壤剖面各层从上到下SOC、土壤全N、全P和速效K含量呈递减趋势。(5)3个火烧样地土壤表层(0—10 cm)的pH值和未烧地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火烧 火烧后年限 土壤特性 本氏针茅群落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本氏针茅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日动态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周秋平 程积民 +1 位作者 万惠娥 俞靓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0-514,共5页
采用盆栽和人工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观测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的日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本氏针茅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并有不同程度的"... 采用盆栽和人工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观测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的日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本氏针茅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并有不同程度的"午休"现象,且上午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下午,随着土壤水分的升高而增加;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也呈"双峰"型,表现为较高土壤水分处理针茅具有较高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受水分和光热胁迫的影响,日变化曲线呈凹型;胞间CO2浓度受空气CO2浓度和气孔导度的双重影响,呈现早晚高,正午低的日变化进程;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值出现在上午较早的时段,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却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氏针茅 土壤水分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植被覆盖下SPAC系统水量平衡模拟 被引量:24
7
作者 佘冬立 邵明安 俞双恩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78,共6页
应用土壤-水-大气-植物整合模型(SWAP),在野外观测试验基础上对坡耕地(豆地)、长芒草地和苜蓿草地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的水循环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和储水量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长芒草地水分收支基本平衡... 应用土壤-水-大气-植物整合模型(SWAP),在野外观测试验基础上对坡耕地(豆地)、长芒草地和苜蓿草地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的水循环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和储水量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长芒草地水分收支基本平衡,苜蓿草地的水分支出是坡耕地(豆地)的1.38倍,其中苜蓿的蒸腾耗水量是坡耕地(豆地)的3.88倍,这是引起苜蓿草地群落过度消耗土壤储水而呈现负补偿的主要原因。农地退耕还林还草后会增加SPAC系统水分支出,如果植被群落耗水过大很可能使土壤干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长芒草地 苜蓿草地 水量平衡 SWAP模型
下载PDF
长芒草锈病对牧草生物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陈秀蓉 马静芳 +2 位作者 杨成德 陈德蓉 南志标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43-47,共5页
长芒草锈病是陇东典型草原的主要病害,本试验对不同发病程度长芒草株高、地上生物量及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株高、生物量及植株体内叶绿素、氨基酸、蛋白质和可溶性糖随病害加重其数量下降;严重度为4级时,病株较健株矮化13.15%、... 长芒草锈病是陇东典型草原的主要病害,本试验对不同发病程度长芒草株高、地上生物量及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株高、生物量及植株体内叶绿素、氨基酸、蛋白质和可溶性糖随病害加重其数量下降;严重度为4级时,病株较健株矮化13.15%、生物量下降13.52%,并且氨基酸等4种成分的含量均不到健株的50%,表明锈病对长芒草生物量和品质均有显著影响。本结果为评价锈病对禾本科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芒草 锈菌 品质 产量
下载PDF
降水对鄂尔多斯高原克隆植物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朱雅娟 叶学华 +2 位作者 初玉 高树琴 董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52-963,共12页
鄂尔多斯高原地处半干旱区到干旱区的过渡带。通过沿鄂尔多斯高原从东到西的天然降水梯度的样带调查,分析了克隆植物的分布特征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克隆植物的物种数量、占物种总数的比例和重要值以及根状茎型克隆植物的物种数量均... 鄂尔多斯高原地处半干旱区到干旱区的过渡带。通过沿鄂尔多斯高原从东到西的天然降水梯度的样带调查,分析了克隆植物的分布特征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克隆植物的物种数量、占物种总数的比例和重要值以及根状茎型克隆植物的物种数量均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5种优势植物克氏针茅、本氏针茅、黑沙蒿、赖草和短花针茅均为克隆植物,它们的分布也受降水影响。克氏针茅的密度、本氏针茅的盖度和密度、黑沙蒿的高度、盖度和密度以及赖草的高度均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然而,赖草的盖度以及短花针茅的高度、盖度和密度均与降水量成负相关。因此,克隆植物在鄂尔多斯高原植被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其作用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克隆植物 根状茎型克隆植物 克氏针茅 本氏针茅 黑沙蒿 赖草
下载PDF
农牧交错带本氏针茅坡地土壤-植物系统磷素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辽宏 邱莉萍 +1 位作者 高海龙 张兴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92-1199,共8页
明确农牧交错带草坡地土壤-植物系统磷素分布特征对于草坡地生态系统磷素管理、空间分布和磷素流失预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研究针对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本氏针茅坡地,分析了草坡地土壤-植物系统磷素沿坡面的分布特征,并且从不同空间尺... 明确农牧交错带草坡地土壤-植物系统磷素分布特征对于草坡地生态系统磷素管理、空间分布和磷素流失预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研究针对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本氏针茅坡地,分析了草坡地土壤-植物系统磷素沿坡面的分布特征,并且从不同空间尺度研究了土壤-植物系统磷素的空间结构特征,以揭示农牧交错带草坡地土壤-植物系统磷素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坡位的降低,草坡地植物生物量、植物磷素含量和储量均逐渐增加,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在坡上部和坡中部相近,且均低于坡底部;这些变量的变异系数均以坡底部最小。植物磷素含量和土壤全磷的变异系数由坡顶向下依次为34.25%、25.98%、10.02%和24.05%、15.27%、10.85%,表明坡底部土壤-植物系统磷素分布相对均匀。各变量的最佳拟合模型在3个分析尺度上均保持一致,植物生物量和土壤速效磷的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土壤全磷以球状模型拟合效果最佳,而植物磷素以高斯模型拟合效果最好。随分析尺度的增加,块金常数、块金效应逐渐增大。植物磷素含量在5、10、15 m 3个尺度上的块金常数和块金效应依次为0.010、0.010、0.011和7.9、8.5、8.9,即样点间的空间依赖性逐渐减弱,空间相关性减弱。这表明农牧交错带草坡地土壤-植物系统磷素在不同尺度上空间结构比较稳定,属中等或强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异主要来源于结构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素空间分布 土壤-植物系统 本氏针茅坡地 农牧交错带
下载PDF
陕西省本氏针茅自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俞靓 井赵斌 程积民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2-517,共6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采自陕西省不同地区的5个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自然种群进行遗传变异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旨在探讨本氏针茅遗传变异产生的分子生态机理,为其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在100个供试单株中,采用15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采自陕西省不同地区的5个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自然种群进行遗传变异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旨在探讨本氏针茅遗传变异产生的分子生态机理,为其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在100个供试单株中,采用15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223条可统计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82条,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1.61%,Nei’s基因多样性(H)为0.1887,Shannon信息指数(I)为0.2975,各种群之间存在较高的多态性。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为63.01%,种群内的遗传变异为36.99%,遗传分化系数φst为0.6300,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0.1468,表明本氏针茅遗传分化程度较高,遗传变异主要分布在种群间,而种群内变异相对较小,且各种群间的基因交流非常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氏针茅 I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人工柠条灌丛林下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韩天丰 程积民 万惠娥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5-249,共5页
以宁夏固原上黄东山封育的人工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灌丛林下草地为研究对象,并以设置在其周围的放牧地天然草地作为对照,采用样线法进行群落调查,分析二者群落数量特征和地上生物量变化,以期为退化草地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 以宁夏固原上黄东山封育的人工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灌丛林下草地为研究对象,并以设置在其周围的放牧地天然草地作为对照,采用样线法进行群落调查,分析二者群落数量特征和地上生物量变化,以期为退化草地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上黄东山封育后的人工柠条灌丛林下草地群落物种数较放牧地显著增加,封育区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 Trin.)的优势地位明显加强,重要值远大于放牧地;人工灌丛林下草地与放牧地的相似性系数为0.585,表明二者的相似程度不高,人工种植的柠条对群落的结构影响较大,能够改善草地群落的小生境,为新物种出现提供良好的环境;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Shannon-winner指数)均表现为人工灌丛林下草地显著高于放牧地(P<0.05),而均匀度指数则相反(P<0.01);人工柠条灌丛林下草地地上生物量鲜重极显著高于放牧地(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 本氏针茅 群落特征 地上生物量
下载PDF
施水对本氏针茅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胡相明 程积民 +3 位作者 万惠娥 赵艳云 徐宣斌 李鹏远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2期39-46,共8页
通过利用短期施水代替降雨的方法,研究长期干旱条件下突然施水对本氏针茅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水后,本氏针茅的叶水势得到恢复,RuBP羧化酶活性提高,表观量子效率、羧化速率和最大光合能力明显增加,限制光合作用的气孔因素和非气... 通过利用短期施水代替降雨的方法,研究长期干旱条件下突然施水对本氏针茅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水后,本氏针茅的叶水势得到恢复,RuBP羧化酶活性提高,表观量子效率、羧化速率和最大光合能力明显增加,限制光合作用的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得到缓解。同时,本氏针茅的光化学活性在施水后部分恢复,光量子产量和热耗散能力明显提高。不同水分条件下,本氏针茅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光诱导过程存在较大的差异,施水条件下,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实际光化学效率和非光化学淬灭上升速率较快,而持续干旱条件下叶片的光诱导速率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氏针茅 长期干旱 短期施水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黄土高原本氏针茅光合特性及生产力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静 程积民 万惠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71-73,共3页
对黄土高原本氏针茅叶片光合特性及生产力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本氏针茅前期生长较慢,5月初至7月初为快速生长期,最高株高可达92.2cm,最高日增长量达1.67cm。本氏针茅生物量季节动态呈单峰曲线,8月份达最大值(822.5g/m2),其中非光合器官占... 对黄土高原本氏针茅叶片光合特性及生产力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本氏针茅前期生长较慢,5月初至7月初为快速生长期,最高株高可达92.2cm,最高日增长量达1.67cm。本氏针茅生物量季节动态呈单峰曲线,8月份达最大值(822.5g/m2),其中非光合器官占比重较大。其叶片光合、蒸腾特性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而呈规律性变化,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日进程均表现为双峰曲线,且光合午休同时受气孔和非气孔因素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氏针茅 光合特性 生产力 黄土高原 针茅 气孔导度 前期生长 单峰曲线 季节动态 光合器官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长芒草群落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被引量:33
15
作者 王国梁 刘国彬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7-231,共5页
以黄土丘陵区长芒草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圆盘入渗仪对不同盖度长芒草群落下的土壤入渗过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0-80 cm土壤剖面上,不同盖度的长芒草群落下土壤初始入渗速率和稳定入渗速率都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在同一深度... 以黄土丘陵区长芒草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圆盘入渗仪对不同盖度长芒草群落下的土壤入渗过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0-80 cm土壤剖面上,不同盖度的长芒草群落下土壤初始入渗速率和稳定入渗速率都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在同一深度的土壤剖面上,群落盖度越大土壤初始入渗速率和稳定入渗速率也分别越高。影响土壤初始入渗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有效孔隙度、初始含水量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影响土壤稳定入渗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有效孔隙度、根长密度和水稳性团体含量,但水稳性团聚体对表层土壤初始入渗速率和稳定入渗速率的影响不显著。长芒草群落不仅通过根系对土壤的物理机械作用以及根系周转过程中形成的生物性大孔提高了土壤入渗速率,还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提高了土壤入渗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芒草群落 入渗速率 入渗过程 植物根系 土壤剖面
下载PDF
长芒草种子适宜萌发条件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芝琴 李廷山 +1 位作者 武艳培 胡小文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8-222,共5页
研究了不同光照、温度以及二者之间的互作对长芒草(Stipa bungeana)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芒草种子在10~30℃温度范围内均能萌发,萌发最适温度为20℃,在光照与黑暗条件下的萌发率分别为72%与88%;2)光照显著抑制长芒... 研究了不同光照、温度以及二者之间的互作对长芒草(Stipa bungeana)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芒草种子在10~30℃温度范围内均能萌发,萌发最适温度为20℃,在光照与黑暗条件下的萌发率分别为72%与88%;2)光照显著抑制长芒草种子的萌发,且相比适宜温度条件下,光照对亚适宜温度下种子的萌发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芒草 发芽率 发芽指数 光照 温度
下载PDF
本氏针茅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引物筛选 被引量:5
17
作者 井赵斌 俞靓 +1 位作者 魏琳 程积民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9-228,共10页
以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幼嫩叶片为材料,建立适合本氏针茅基因组DNA提取的改良CTAB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单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本氏针茅SRAP-PCR反应体系中的5个主要因素(DNA、Taq酶、dNTPs、Mg2+和引物)进行优化,... 以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幼嫩叶片为材料,建立适合本氏针茅基因组DNA提取的改良CTAB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单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本氏针茅SRAP-PCR反应体系中的5个主要因素(DNA、Taq酶、dNTPs、Mg2+和引物)进行优化,旨在建立适合本氏针茅SRAP分析的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在20μL总的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加入量分别为:DNA(20ng.μL-1)3μL、Taq DNA酶(5U.μL-1)0.2μL、dNTPs(2.5mmol.L-1)1.4μL、引物(10μmol.L-1)1.0μL、Mg2+(25mmol.L-1)2.0μL、10×Buffer 2.5μL、ddH2O8.9μL。体系验证和引物筛选试验表明,该体系适于本氏针茅遗传多样性分析,该体系的建立可为本氏针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和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及生态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氏针茅 SRAP 体系优化 引物筛选
下载PDF
长芒草草地在封育条件下群落结构和生物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程积民 邹厚远 +1 位作者 彭祥林 贾恒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48-52,共5页
在宁夏南部大面积分布着以长芒草(Stipa bungeana)为建群种的干草地,是重要的草场资源。为了进一步探索封育对植物群落结构和生物量的影响,从1984~1986年,在云雾山草原自然保护区内选择了因放牧、鼠害危害较严重的长芒草草地进行了封... 在宁夏南部大面积分布着以长芒草(Stipa bungeana)为建群种的干草地,是重要的草场资源。为了进一步探索封育对植物群落结构和生物量的影响,从1984~1986年,在云雾山草原自然保护区内选择了因放牧、鼠害危害较严重的长芒草草地进行了封育试验。经过3年封育,长芒草群落结构已发生了显著变化,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成正比亦大幅度提高,为合理利用草地,保护草地,增加草地土壤肥力,发展畜牧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长芒草 群落 生物理
下载PDF
本氏针茅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引物筛选 被引量:6
19
作者 俞靓 井赵斌 +1 位作者 魏琳 程积民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3,共7页
以CTAB法提取的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 Trin.)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单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本氏针茅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DNA、Taq酶、dNTPs、引物和Mg2+进行优化,旨在建立适合本氏针茅ISSR-PCR分析的最佳反应... 以CTAB法提取的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 Trin.)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单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本氏针茅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DNA、Taq酶、dNTPs、引物和Mg2+进行优化,旨在建立适合本氏针茅ISSR-PCR分析的最佳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分别为:DNA(20ng/μL)2.5μL、Taq DNA酶(5U/μL)0.1μL、dNTPs(2.5mmol/L)1.6μL、引物(10μmol/L)2.3μL、Mg2+(25mmol/L)1.4μL、10×Buffer 2.5μL、ddH2O 9.6μL。经过体系验证和引物筛选试验表明该体系适于本氏针茅遗传多样性分析,该体系的建立为本氏针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氏针茅 ISSR 体系优化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本氏针茅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魏琳 朱仁斌 +2 位作者 程积民 井赵斌 苏纪帅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5-27,共3页
采用低温层积以及4种不同质量浓度的化学试剂(GA3、CaCl_2、NaOH、H_2O_2)浸种的方法,研究不同处理对本氏针茅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GA_3和CaCl_2浸种对本氏针茅种子萌发没有显著的影响,而低温层积处理、NaOH和H_2O_2浸种能显著提... 采用低温层积以及4种不同质量浓度的化学试剂(GA3、CaCl_2、NaOH、H_2O_2)浸种的方法,研究不同处理对本氏针茅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GA_3和CaCl_2浸种对本氏针茅种子萌发没有显著的影响,而低温层积处理、NaOH和H_2O_2浸种能显著提高本氏针茅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其中10 g/L NaOH浸种,种子萌发效果最好,萌发率达77%。影响本氏针茅种子萌发原因可能与种皮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氏针茅 种子 发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