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什么我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中不重视施蒂纳?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森林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7-14,共8页
马克思主体论的建构过程是从对自我意识主体的批判开始的,施蒂纳是促使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费尔巴哈的关键人物。《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大约三分之二的篇幅是批评以虚无主义问题与马克思、恩格斯遭遇的施蒂纳的,但我们在研究中对此并没... 马克思主体论的建构过程是从对自我意识主体的批判开始的,施蒂纳是促使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费尔巴哈的关键人物。《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大约三分之二的篇幅是批评以虚无主义问题与马克思、恩格斯遭遇的施蒂纳的,但我们在研究中对此并没有给与应有的重视,却把该书研究的重点放在占该书篇幅10%的批评费尔巴哈部分上。这主要是因为1949年之后的中国社会发展还没有触及施蒂纳所提出的问题,体会不到施蒂纳涉及到的虚无主义问题对于日益陷入世俗化困境中的现代人的重要性。另外,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的论述、传统哲学观和思维模式对施蒂纳及其问题也起着明显的消解作用。今天我们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应该把马克思批判施蒂纳的部分放在与批判费尔巴哈部分同样重要的位置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德意志意识形态》 施蒂纳
下载PDF
政治哲学的视界转换——重释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分歧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添翼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1-158,310,共8页
法国大革命以来,个人原则的盛行引发了德国思想界的重大变革,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体系进行颠覆,通过预设类本质与共同体的同一,既强化了人的主体性价值,也造成了人的绝对化。马克思、施蒂纳在展开正式的思想论争之前,都曾对费尔巴哈哲... 法国大革命以来,个人原则的盛行引发了德国思想界的重大变革,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体系进行颠覆,通过预设类本质与共同体的同一,既强化了人的主体性价值,也造成了人的绝对化。马克思、施蒂纳在展开正式的思想论争之前,都曾对费尔巴哈哲学加以反思:施蒂纳率先以精神哲学的论证方式,暴露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唯心论内涵;马克思拒绝从实在论角度对个人进行的过度理论抽象。据此,可以考察马克思对施蒂纳进行批判的政治哲学立场。马克思认为,施蒂纳用自利原则所论证的"唯一者",在本质上仍是对费尔巴哈思辨幻想的继承,个人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社会性本质,是祛除精神哲学信仰、超越利己主义者联盟以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思想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 政治 哲学 费尔巴哈 施蒂纳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在“存在”问题上的重大表态——兼论《德意志意识形态》对施蒂纳的批判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凯荣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73,共11页
所有哲学都是关于存在的学说,存在问题涉及哲学的基本问题,从一个哲学关于存在的思想很容易洞穿其全部哲学的主旨。关于存在的哲学经过漫长的发展在19世纪马克思出现的那个年代发生了重大的转向,这一转向是与克尔凯戈尔、施蒂纳和马克... 所有哲学都是关于存在的学说,存在问题涉及哲学的基本问题,从一个哲学关于存在的思想很容易洞穿其全部哲学的主旨。关于存在的哲学经过漫长的发展在19世纪马克思出现的那个年代发生了重大的转向,这一转向是与克尔凯戈尔、施蒂纳和马克思三个几乎同时出现的重要思想家的名字紧密相关的。从那时起,哲学更加关注于个人、个人的身体、个人的情绪等存在问题,三种哲学都给出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也都各有其作用。相比之下,只有马克思将存在不是理解为感性存在,而是理解为感性活动,从而将问题的解决诉诸历史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历史基础。这一点,海德格尔也似乎注意到了,他把存在理解为动词(to be)而不是动名词(being),与马克思的存在思想多有暗合,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问题 马克思主义 《德意志意识形态》 施蒂纳
下载PDF
个人概念的变革与唯物史观的创立——《德意志意识形态》对施蒂纳利己主义的批判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淑梅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4-140,共7页
马克思把施蒂纳哲学作为黑格尔之后德国哲学的标本来批判,这对于马克思实现哲学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作为施蒂纳哲学"出发点和返回点"的现实的、有形体的个人,实为"理想的"、利己主义的人。马克思理解的现实的... 马克思把施蒂纳哲学作为黑格尔之后德国哲学的标本来批判,这对于马克思实现哲学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作为施蒂纳哲学"出发点和返回点"的现实的、有形体的个人,实为"理想的"、利己主义的人。马克思理解的现实的个人是从事现实的感性物质劳动的人,是同自然和他人处于现实联系中的人,是受到现实的异己的经验条件制约的人。马克思从这样的个人出发,创立了唯物史观这门历史的科学,成为真正批判的世界观。施蒂纳构想的利己主义者的联合体把人与人的关系归结为功利关系,马克思通过考察功利论演化的历史,说明在不同的国家、在资产阶级发展的不同时期,功利论的表现方式和社会作用不尽相同。施蒂纳抽掉了功利论中的经济关系和公益内容,是"冲淡了的功利论",是小资产者的幻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施蒂纳 现实的个人 利己主义 功利论
下载PDF
“唯一者”的谱系及其批判——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的研读 被引量:1
5
作者 朱亦一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9-116,共8页
为了在整体上回答"绝对精神的瓦解过程"及其在德国思想界所带来的影响和结果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合著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书中对施蒂纳和《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批判所占的篇幅在全书的70%左右,针对《唯一者及其所... 为了在整体上回答"绝对精神的瓦解过程"及其在德国思想界所带来的影响和结果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合著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书中对施蒂纳和《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批判所占的篇幅在全书的70%左右,针对《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内容及其批判逻辑,马克思、恩格斯展开了逐章逐节的批判。正是导引于此,马克思、恩格斯才"不得不"首次初步全面展开其新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论述。因此,无论是要深入研究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青年黑格尔派这一课题,还是就更加系统、全面地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本身来讲,从现时代的角度来重新研究和评价施蒂纳的思想以及马克思对其的批判,都是一个必要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一者及其所有物》 唯一者 施蒂纳 利己主义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下载PDF
郁达夫与德国文学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久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99-103,共5页
在郁达夫对外国文学的多元化的接受和吸纳中 ,对德国文学的接受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留日期间所受的“德式”教育 ,使郁达夫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德国文学作品 ,从而也培养了他对德国文学的浓厚兴趣。对于德国文学 ,郁达夫极为推崇 ,特... 在郁达夫对外国文学的多元化的接受和吸纳中 ,对德国文学的接受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留日期间所受的“德式”教育 ,使郁达夫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德国文学作品 ,从而也培养了他对德国文学的浓厚兴趣。对于德国文学 ,郁达夫极为推崇 ,特别是对尼采、施蒂纳、施笃姆等德国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他更是备加赞赏 ,不仅积极地向中国读者进行推介 ,而且他自己在思想和创作上也深受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德国文学 尼采 施蒂纳 施笃姆 影响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与施蒂纳对费尔巴哈批判的不同思路——兼论马克思对施蒂纳的超越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宵前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80-84,共5页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是两个几乎同时的批判费尔巴哈的文本。同样面对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这两个文本体现了马克思与施蒂纳的不同批判思路。马克思通过强调人的社会存在反对费尔巴哈将人作为&qu...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是两个几乎同时的批判费尔巴哈的文本。同样面对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这两个文本体现了马克思与施蒂纳的不同批判思路。马克思通过强调人的社会存在反对费尔巴哈将人作为"类"的"自然存在"观点,施蒂纳则试图以个人的独特性来颠覆费尔巴哈的抽象人本主义。在稍后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继而批判了施蒂纳,完成了对施蒂纳的超越,为唯物史观的形成开辟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施蒂纳 费尔巴哈 唯物史观 超越
下载PDF
“世界历史”概念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实践唯物主义重建
8
作者 张永庆 祝莉萍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0-85,共6页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费尔巴哈》章,马克思恩格斯以意识形态与实践唯物主义的对立为文本结构,以反讽为主要修辞风格,对"世界历史"概念作了实践的批判性改造。"世界历史"是经由施蒂纳中介而来的意识形态语言,它...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费尔巴哈》章,马克思恩格斯以意识形态与实践唯物主义的对立为文本结构,以反讽为主要修辞风格,对"世界历史"概念作了实践的批判性改造。"世界历史"是经由施蒂纳中介而来的意识形态语言,它颠倒反映着现代社会整体化趋势;与之相对,马克思恩格斯以世界市场的形成为基础重构的"世界历史"概念,客观地揭示了现代社会整体化趋势的内在机制和历史意义,是实践唯物主义的科学发现。由此,马克思恩格斯既批判了唯心主义的"世界历史"观念,又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蒂纳 意识形态批判 反讽 “世界历史” 世界市场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虚无主义”批判
9
作者 成海鹰 《唐都学刊》 2017年第4期51-55,共5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宏篇巨制《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用全书的2/3篇幅,对当时最典型的虚无主义者施蒂纳进行了批判。如今,在"虚无主义"已经构成一种庞大而复杂的现象席卷全球,并造成令人忧虑的严重问题的现实中,认识和克服&qu...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宏篇巨制《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用全书的2/3篇幅,对当时最典型的虚无主义者施蒂纳进行了批判。如今,在"虚无主义"已经构成一种庞大而复杂的现象席卷全球,并造成令人忧虑的严重问题的现实中,认识和克服"虚无主义"有着前所未有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面对"虚无主义"盛行的趋势,梳理、整饬书中相关的思想资源,厘清马克思批判施蒂纳的基本思路,以提供令人审视、反思并超越"虚无主义"的观点和视角,是理论的需要,也是实践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 “虚无主义”批判 施蒂纳
下载PDF
论施蒂纳对费尔巴哈人本学的批判及其限度——基于马克思哲学视角
10
作者 王时中 陈倩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21-27,共7页
如果说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内核,其后的各学派均是对“绝对精神”的改造与推进,而费尔巴哈揭示了“绝对精神”的抽象本质因此破解了思辨哲学的秘密,那么施蒂纳又在费尔巴哈批判黑格尔的基础上,从一种极端的“唯我论... 如果说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内核,其后的各学派均是对“绝对精神”的改造与推进,而费尔巴哈揭示了“绝对精神”的抽象本质因此破解了思辨哲学的秘密,那么施蒂纳又在费尔巴哈批判黑格尔的基础上,从一种极端的“唯我论”和利己主义出发,用费尔巴哈批判黑格尔的方式对费尔巴哈进行了再批判,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费尔巴哈“人本学”的道路,他的整个“唯我论”就是针对费尔巴哈的人本学提出的最大反题。只有在这种层层递进的关系中,才可能深刻把握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蒂纳 费尔巴哈 人本学 思辨哲学 类本质 现实的人 马克思
下载PDF
施蒂纳的“唯一者”思想及其对马克思早期思想的促推 被引量:2
11
作者 蔡元元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53,共7页
施蒂纳的《唯一者及其所有物》开启了颠覆、消解形而上学"人本主义类人学"的序幕。施蒂纳从"天赋人权"、"个人人格"绝对自由平等的"个人自我意识自由"出发,论证了个人的"独自性"、自私性、特殊性和唯一性,指出"现实的人"是... 施蒂纳的《唯一者及其所有物》开启了颠覆、消解形而上学"人本主义类人学"的序幕。施蒂纳从"天赋人权"、"个人人格"绝对自由平等的"个人自我意识自由"出发,论证了个人的"独自性"、自私性、特殊性和唯一性,指出"现实的人"是各自具有"独自性"的"唯一者",但又是有权利追求、享有和拥有一切的所有者,同时还是颠覆、否定普遍的"一般性"或"共同性"并否定一切与此相联系而产生的一切传统观念和价值,使人的自由个性得以随心所欲地发挥和实现的"唯一者"。这一思想所带来的冲击非常巨大,在马克思摆脱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类哲学"(或"类人学")而转向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促推作用,但其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主观唯心论和无政府主义观念则受到马克思、恩格斯的激烈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蒂纳 马克思 类人学 唯一者 唯物史观
下载PDF
马克思对施蒂纳“自由主义”批判的批判——再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12
作者 薛俊强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6-94,共9页
马克思对施蒂纳"自由主义"批判的批判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重要问题。理清这个问题有利于重新审视《共产党宣言》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个命题。该命题所含的内在的理论张力(个人自由... 马克思对施蒂纳"自由主义"批判的批判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重要问题。理清这个问题有利于重新审视《共产党宣言》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个命题。该命题所含的内在的理论张力(个人自由与一切人的自由,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与自由)是巨大的,并内在地包容了"经验性"和"超验性"、"形而上"和"历史性"之几重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施蒂纳 “自由主义” 批判 自由与发展
下载PDF
马克思对施蒂纳国家观的批判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冰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55,共5页
施蒂纳认为国家无力实现个体自由,其以个人无政府主义反对国家,将国家视为"固定观念"对人类的统治,并进一步将人民等同于国家。其对国家、人民的批判指向对观念的批判。施蒂纳指出国家实则体现了利己主义原则,并据此指认利己... 施蒂纳认为国家无力实现个体自由,其以个人无政府主义反对国家,将国家视为"固定观念"对人类的统治,并进一步将人民等同于国家。其对国家、人民的批判指向对观念的批判。施蒂纳指出国家实则体现了利己主义原则,并据此指认利己主义原则的正当性与合理性。而马克思则认为国家存在有其现实基础,国家的消亡同样是一个历史过程,意识的批判并不能改变国家的性质,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批判还需要在政治经济学批判领域内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蒂纳 固定观念 国家 人民
下载PDF
启蒙的合理定位:马克思批判施蒂纳
14
作者 刘森林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31,F0002,共11页
承接启蒙自古就有的哲学与宗教、理性与启示之间的内在张力,以及谢林所谓探究具体存在的肯定哲学与探究概念、本质的否定哲学之间的张力,马克思立足于特殊与普遍、经验与超越之间的张力结构,对施蒂纳沿着声扬具体存在之论发展为否定普... 承接启蒙自古就有的哲学与宗教、理性与启示之间的内在张力,以及谢林所谓探究具体存在的肯定哲学与探究概念、本质的否定哲学之间的张力,马克思立足于特殊与普遍、经验与超越之间的张力结构,对施蒂纳沿着声扬具体存在之论发展为否定普遍、超越维度的唯一者逻辑的做法提出尖锐批评。从理性启蒙与德性启蒙统一、生产力与道德协调一致的角度来看,施蒂纳推进启蒙的方案是极端的,会导致各种虚妄,招致规范性维度、理想性维度的丧失从而招致虚无主义。物质偶像、精神偶像必须祛除,但物质基础和精神理想必须维护。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判表明,只有在合理维持特殊与普遍、经验与超越之间张力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找到启蒙的合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的张力 马克思 施蒂纳
下载PDF
个人自由的视角转换——重释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判与超越
15
作者 刘睿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257-261,共5页
对个人自由问题的争论贯穿了整个西方思想史,至今仍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施蒂纳在《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对古往今来的自由主义加以批判,并针对费尔巴哈的"类本质"提出了高于一切的"唯一者"。而在《德意志意识... 对个人自由问题的争论贯穿了整个西方思想史,至今仍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施蒂纳在《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对古往今来的自由主义加以批判,并针对费尔巴哈的"类本质"提出了高于一切的"唯一者"。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圣麦克斯"中,马克思批判地指出,"唯一者"在本质上仍然是纯粹抽象思辨的产物,是将理论神秘化的神秘物。并且指出虚幻抽象的利己主义者联盟不能使人的自由现实化,只有通过现实的个人"改变世界"的革命实践,才能逐渐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施蒂纳 现实的个人 唯一者 自由
下载PDF
论马克思对施蒂纳“唯一者”批判的重要意义
16
作者 袁芳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3-17,共5页
为了彻底克服费尔巴哈哲学中的神学—形而上学的幽灵,施蒂纳更加激进地设定了"唯一者"来对费尔巴哈的"类"进行否定。施蒂纳用"唯一者"克服抽象理性的作法,虽然留下了消解一切价值的断头路,但其要求彻底... 为了彻底克服费尔巴哈哲学中的神学—形而上学的幽灵,施蒂纳更加激进地设定了"唯一者"来对费尔巴哈的"类"进行否定。施蒂纳用"唯一者"克服抽象理性的作法,虽然留下了消解一切价值的断头路,但其要求彻底摆脱抽象方式对于历史和宗教的解释的诉求,却为马克思完成宗教批判,实现对现存世界的革命化理解,从而转向一种新的历史科学的建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蒂纳 马克思 “唯一者” “现实的人”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的施蒂纳批判——以利己主义问题为中心
17
作者 程欣 《保定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21-25,共5页
施蒂纳对马克思的思想产生两方面的影响:其一,施蒂纳对马克思重新思考与费尔巴哈的关系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二,施蒂纳让马克思深刻地看清了德国观念论的危害的严重性,并在对施蒂纳的批判中建立起了自己的唯物史观。
关键词 马克思 施蒂纳 利己主义
下载PDF
《安提戈涅》的悲剧核心之争:黑格尔、施蒂纳与马克思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政 《德国哲学》 2018年第1期103-120,241,共19页
《安提戈涅》是古希腊著名悲剧,也是西方哲学史中的重要话语元素。在《精神现象学》《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黑格尔和施蒂纳将《安提戈涅》作为理论架构的要素,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此进行了总评和阐发。黑格尔与施蒂纳在《... 《安提戈涅》是古希腊著名悲剧,也是西方哲学史中的重要话语元素。在《精神现象学》《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黑格尔和施蒂纳将《安提戈涅》作为理论架构的要素,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此进行了总评和阐发。黑格尔与施蒂纳在《安提戈涅》中的张力,意味着历史、价值、文化如何进入现代性的根本问题。因而,表面上马克思谨慎赞同黑格尔的对象化处理方式,但施蒂纳的《安提戈涅》阐述中蕴含了更具突破性的现代性意蕴,直接改变了马克思的思维轨迹。文章通过分析三者在《安提戈涅》问题中的思想纠葛,厘清马克思对两人的真正判定,一探马克思向现代性语境中虚无主义问题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提戈涅》 现代性 悲剧 马克思 施蒂纳
下载PDF
施蒂纳无政府主义辨析
19
作者 林钊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1-151,共11页
麦克斯·施蒂纳以无政府主义鼻祖而著称,但其无政府主义的思想内涵尚未得到充分阐释。他与无政府主义主流传统有较大差别,而以其先验性独树一帜。从否定性、肯定性、策略来对施蒂纳无政府主义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他批判自由主义以绝... 麦克斯·施蒂纳以无政府主义鼻祖而著称,但其无政府主义的思想内涵尚未得到充分阐释。他与无政府主义主流传统有较大差别,而以其先验性独树一帜。从否定性、肯定性、策略来对施蒂纳无政府主义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他批判自由主义以绝对、抽象的普遍观念侵犯个性,是君主制和政治神学的延续;他主张以"利己主义者联盟"取代国家,强调利用关系是维系联盟的唯一准则;他要求以反抗取代革命,因为革命旨在谋求秩序而反抗暗示了主体的不断生成。纵观施蒂纳的无政府主义,他率先开启了对资本主义拜物教和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为当代社会批判理论提供了重要理论资源。但他并没有发现真正现实的个人,也误将观念而非现实的社会关系当作限制个人的障碍,他主张的利己主义者同盟实则是市民社会的翻版。马克思的批评让我们清楚洞察到施蒂纳的限度和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蒂纳 无政府主义 利己主义 自由主义批评 主体
下载PDF
论马克思对施蒂纳历史分期思想的批判
20
作者 李德栓 《宁夏党校学报》 2018年第1期55-58,共4页
马克思对施蒂纳历史分期思想的批判是马克思对其科学的历史分期思想的运用和深化,因而在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形成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 马克思 施蒂纳 历史分期思想 批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