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使、妖妇及“人”——论《聊斋志异》中的三类女性
1
作者 李慧杰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38-43,共6页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史上,男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往往被截然分为两大类型———“天使”与“妖妇”。“天使”一类的女性形象是男权社会审美理想的载体,而“妖妇”一类的女性形象则表达了男权社会对某些女性气质的厌恶。在《聊斋志异》...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史上,男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往往被截然分为两大类型———“天使”与“妖妇”。“天使”一类的女性形象是男权社会审美理想的载体,而“妖妇”一类的女性形象则表达了男权社会对某些女性气质的厌恶。在《聊斋志异》这一男性文本中,“天使”与“妖妇”形象占据着重要位置,暗含了作者蒲松龄对男权文化的重申与强调。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聊斋志异》中还存在着一些“新女性”。这些“新女性”追求自由独立的人格,有着强烈的女性解放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使 妖妇 “人” 《聊斋志异》
下载PDF
高堂华屋外的野百合——蒲松龄辞赋的独特意蕴 被引量:1
2
作者 颜莉莉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43-47,共5页
蒲松龄辞赋从赋的高堂华屋走向世俗民间。蒲松龄以其感同身受的切肤之痛叙写民间的艰辛和苦难,表现出对底层深入骨髓的体认和关怀,并将役使鬼神、抒发孤愤的聊斋笔法与香草美人以寓忠贞的屈骚传统完美结合,在香花幽草的灵异世界里雕刻... 蒲松龄辞赋从赋的高堂华屋走向世俗民间。蒲松龄以其感同身受的切肤之痛叙写民间的艰辛和苦难,表现出对底层深入骨髓的体认和关怀,并将役使鬼神、抒发孤愤的聊斋笔法与香草美人以寓忠贞的屈骚传统完美结合,在香花幽草的灵异世界里雕刻出人间社会的微缩景观。其语言收放自如、雅俗共赏,生动热闹的俗世场景在相对凝固的赋体中自由跳动,由此表现出独特的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文赋 民间立场 聊斋笔法
下载PDF
论《聊斋志异》对清初遗民小说的改编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剑兵 《三峡论坛》 2013年第1期103-106,149-150,共4页
《聊斋志异》共有4篇取材于清初遗民小说,即《陆判》、《义犬》分别取材于明遗民徐芳的《换心记》、《义犬记》,《商三官》、《赵城虎》分别取材于明遗民王猷定的《李一足传》、《义虎记》。蒲松龄在改编这些遗民小说时,一是拈出原有故... 《聊斋志异》共有4篇取材于清初遗民小说,即《陆判》、《义犬》分别取材于明遗民徐芳的《换心记》、《义犬记》,《商三官》、《赵城虎》分别取材于明遗民王猷定的《李一足传》、《义虎记》。蒲松龄在改编这些遗民小说时,一是拈出原有故事的核心内容而敷演之,二是突出原有故事在细节上的描写,三是承袭原有故事对现实的反映与讽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清初遗民小说 徐芳 王猷定
下载PDF
佛经翻译文学与《聊斋志异》中的瘟疫与灾害母题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立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36-39,共4页
在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母题演进的历程中,有些原型母题的意蕴并非本土生成,而是与相异的其他东方民族之间通过文化互动、文学交流植入而来,从毗邻的印度文学翻译传译过来的成分占有很大比重。在清代蒲松龄所撰《聊斋志异》中便有许多故事... 在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母题演进的历程中,有些原型母题的意蕴并非本土生成,而是与相异的其他东方民族之间通过文化互动、文学交流植入而来,从毗邻的印度文学翻译传译过来的成分占有很大比重。在清代蒲松龄所撰《聊斋志异》中便有许多故事内存着经由汉译佛经传来并融汇于我国文化、再现于文学叙事的印度母题,例如小说情节中时常出现的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疾病、灾害,即为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翻译 文学母题 《聊斋志异》 瘟疫与灾害
下载PDF
《聊斋志异》生命权意识初探
5
作者 卞良君 廖楚玲 《临沂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105-108,共4页
《聊斋志异》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权意识,特别是强烈的生命权意识——即重视人的生命权,尊重人的生命的存在,崇尚生命的地位与价值。小说描述险恶的生存环境对人的摧残与蹂躏,叙写抗暴行为和仁民爱物举动,以表现和彰显生命权意识。这种生... 《聊斋志异》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权意识,特别是强烈的生命权意识——即重视人的生命权,尊重人的生命的存在,崇尚生命的地位与价值。小说描述险恶的生存环境对人的摧残与蹂躏,叙写抗暴行为和仁民爱物举动,以表现和彰显生命权意识。这种生命权意识在今天仍有重要意义,它启示人们更好地珍惜和维护人的生命,并警醒人们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生命权意识 尊重 维护
下载PDF
社会性别理论下《聊斋志异》文本统计及其女性形象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志红 毕研花 《蒲松龄研究》 2014年第4期15-28,共14页
《聊斋志异》全书,连附录计算在内,一共有496篇。这496篇故事,我们以卷为单位,以人物形象的性别为分类依据,进行了分类统计。统计结果显示,以男性形象作为主要描写对象的篇目有284篇,占到了总数的59%;以女性形象为主要描写对象的篇目则... 《聊斋志异》全书,连附录计算在内,一共有496篇。这496篇故事,我们以卷为单位,以人物形象的性别为分类依据,进行了分类统计。统计结果显示,以男性形象作为主要描写对象的篇目有284篇,占到了总数的59%;以女性形象为主要描写对象的篇目则只有44篇,占总篇数的9%;男性女性同样作为主要主人公描写的篇目有155篇,占32%。基于这样的统计数据,基于社会性别理论意义上的思考,我们对小说中女性形象篇目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使人们对生存在男权文化重压下女性的生活生存境况也有了更深一步的感受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社会性别理论 统计 女性形象 分析
下载PDF
封闭的完整连贯与开放的循环往复——蒲松龄聊斋小说与霍夫曼艺术童话的叙事结构特征及艺术文化背景 被引量:1
7
作者 霍英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94-97,共4页
我国清初小说家蒲松龄和德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霍夫曼均以描绘荒诞离奇的鬼神世界而著称,他们的作品在表现主题和艺术风格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之间便产生了比较研究的可能性。但是,由于他们的艺术创作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其表现... 我国清初小说家蒲松龄和德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霍夫曼均以描绘荒诞离奇的鬼神世界而著称,他们的作品在表现主题和艺术风格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之间便产生了比较研究的可能性。但是,由于他们的艺术创作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其表现手法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之处。尤其在叙事结构方面,两位作家的作品表现出完整封闭和循环往复的不同特点,情节发展也以严密的逻辑关系和断片交叉式叙事方式相区别。本文旨在对这两位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揭示聊斋小说和艺术童话叙事结构的不同艺术特征及其与中西方文艺思想传统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小说 艺术童话 叙事结构 文化特征
下载PDF
《聊斋志异》文本与影视的异同--以《聊斋奇女子》的影视改编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佳欣 《蒲松龄研究》 2020年第2期108-114,共7页
随着影视业的发展,《聊斋志异》中的故事被不断地搬上大荧幕。电视剧《聊斋奇女子》以《聊斋志异》为底本,对传统名著进行了现代化改编,在保留原始内容的基础上,给剧情增添了新的矛盾与波折,赋予了人物更丰富的性格。同时,改编剧所呈现... 随着影视业的发展,《聊斋志异》中的故事被不断地搬上大荧幕。电视剧《聊斋奇女子》以《聊斋志异》为底本,对传统名著进行了现代化改编,在保留原始内容的基础上,给剧情增添了新的矛盾与波折,赋予了人物更丰富的性格。同时,改编剧所呈现出来的悲剧色彩,也值得人们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聊斋奇女子 文本 影视 比较
下载PDF
《聊斋志异》中的儿童文学形象
9
作者 董爱霞 《淄博师专学报》 2009年第2期16-22,共7页
《聊斋志异》的诸多篇章以天马行空的奇特幻想、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神奇变幻的童话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最能打动儿童心灵的是那些机智勇敢、善良可爱、纯真无暇、有特异功能的儿童形象。虽然儿童形象不是... 《聊斋志异》的诸多篇章以天马行空的奇特幻想、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神奇变幻的童话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最能打动儿童心灵的是那些机智勇敢、善良可爱、纯真无暇、有特异功能的儿童形象。虽然儿童形象不是《聊斋志异》的重点人物,但蒲松龄所塑造的儿童形象个个生动鲜明,极富个性,极易与小读者产生共鸣。我们对《聊斋志异》中出现的儿童形象进行了总结和分类,希望能从一个较新的角度了解蒲松龄的创作,进而对《聊斋志异》的文化内涵有一个新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志异 儿童形象
下载PDF
《聊斋志异》在日本儿童书中的翻译与改写——聚焦于1978年以前的历时性变迁
10
作者 邹双双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41-51,共11页
《聊斋志异》在日本儿童书中的翻译和改写可追溯到1910年代。二十世纪初,聊斋故事主要作为日本儿童文学创作的素材来源以及中国民俗研究资料而被收录进《中国童话集》《中国传说集》一类图书;1937年至1945年侵略战争时期,在意识形态作用... 《聊斋志异》在日本儿童书中的翻译和改写可追溯到1910年代。二十世纪初,聊斋故事主要作为日本儿童文学创作的素材来源以及中国民俗研究资料而被收录进《中国童话集》《中国传说集》一类图书;1937年至1945年侵略战争时期,在意识形态作用下,改写后的聊斋故事被日本用于向儿童灌输所谓“大东亚共荣圈”意识,服务战时话语;战争结束后,在文学自觉重建、日本儿童文学转型、中国观发生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儿童版的改写空前繁盛,其自战前继承而来的“童话”身份逐渐被“中国文学”取代,艺术性和思想性获得肯定的同时,也被反复纳入日本的“世界文学”系列。《聊斋志异》在日本儿童书中的文本之旅是从“童话”“传说”走向“文学经典”的渐变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日本儿童文学 中日关系 翻译 改写
原文传递
着力传达“故事”背后的“深层内容”——《聊斋志异》闵福德译本的一个特点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洪波 王春强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106,共6页
本论文对被列入"企鹅经典丛书"的《聊斋志异》闵福德新译本进行了介绍和评述,从译本中《导言》与译者笔记的解读入手,以翟理斯译本为参照,分析指出闵译本最鲜明的特点,在于突破英语世界以往视《聊斋》为"奇异"鬼怪... 本论文对被列入"企鹅经典丛书"的《聊斋志异》闵福德新译本进行了介绍和评述,从译本中《导言》与译者笔记的解读入手,以翟理斯译本为参照,分析指出闵译本最鲜明的特点,在于突破英语世界以往视《聊斋》为"奇异"鬼怪故事的娱乐消遣赏析视角,精准把握并着力传达了《聊斋志异》故事背后的"孤愤"情怀,这是英语世界《聊斋》传播与研究走向深入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闵福德译本 孤愤之书
原文传递
《聊斋志异》经典日译百年翻译出版历程 被引量:1
12
作者 邹双双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8-168,共11页
本文细致梳理《聊斋志异》的经典日译——柴田天马译本的百年翻译出版历程,挖掘与此相关的人物与故事,在此基础上探讨其译文文体变迁,并通过比较同时代译文析出其译文特色。研究发现柴田天马译本的翻译出版在日本社会文化语境变迁中有... 本文细致梳理《聊斋志异》的经典日译——柴田天马译本的百年翻译出版历程,挖掘与此相关的人物与故事,在此基础上探讨其译文文体变迁,并通过比较同时代译文析出其译文特色。研究发现柴田天马译本的翻译出版在日本社会文化语境变迁中有过大起大落,但在友人支持以及其本人锲而不舍的坚持下实现多次发行,有力促进了《聊斋志异》在日本的传播。其译文在百年间也随着日本文字和日语文体的改革而略有变化,但柴田在有生之年始终坚守其活用振假名、保留汉语语词的翻译策略,这种执着是他向外表达自我文化取向的一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柴田天马 日本 翻译出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