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天使、妖妇及“人”——论《聊斋志异》中的三类女性 |
李慧杰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2
|
高堂华屋外的野百合——蒲松龄辞赋的独特意蕴 |
颜莉莉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3
|
论《聊斋志异》对清初遗民小说的改编 |
杨剑兵
|
《三峡论坛》
|
2013 |
2
|
|
4
|
佛经翻译文学与《聊斋志异》中的瘟疫与灾害母题 |
王立
|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1
|
|
5
|
《聊斋志异》生命权意识初探 |
卞良君
廖楚玲
|
《临沂大学学报》
|
2013 |
0 |
|
6
|
社会性别理论下《聊斋志异》文本统计及其女性形象分析 |
李志红
毕研花
|
《蒲松龄研究》
|
2014 |
2
|
|
7
|
封闭的完整连贯与开放的循环往复——蒲松龄聊斋小说与霍夫曼艺术童话的叙事结构特征及艺术文化背景 |
霍英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13 |
1
|
|
8
|
《聊斋志异》文本与影视的异同--以《聊斋奇女子》的影视改编为例 |
李佳欣
|
《蒲松龄研究》
|
2020 |
1
|
|
9
|
《聊斋志异》中的儿童文学形象 |
董爱霞
|
《淄博师专学报》
|
2009 |
0 |
|
10
|
《聊斋志异》在日本儿童书中的翻译与改写——聚焦于1978年以前的历时性变迁 |
邹双双
|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
2024 |
0 |
|
11
|
着力传达“故事”背后的“深层内容”——《聊斋志异》闵福德译本的一个特点 |
张洪波
王春强
|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12
|
《聊斋志异》经典日译百年翻译出版历程 |
邹双双
|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