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存空间与客观秩序——对康德“反驳唯心论”的斯特劳森式误读的辨正
1
作者 刘晚莹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7-116,160,共11页
康德在“反驳唯心论”中提出一个致力于抗衡对外部世界现实性的怀疑的论证。斯特劳森在《感觉的界限》中引入了“空间是持存的”这一命题来理解康德的论证。斯特劳森的这一解读影响深远,也成了康德解释界的惯有模式,并构成英美学界诸多... 康德在“反驳唯心论”中提出一个致力于抗衡对外部世界现实性的怀疑的论证。斯特劳森在《感觉的界限》中引入了“空间是持存的”这一命题来理解康德的论证。斯特劳森的这一解读影响深远,也成了康德解释界的惯有模式,并构成英美学界诸多争论中的主要议题。通过论证分析和概念分析表明,斯特劳森对“空间是持存的”这一命题的理解中隐秘地包含了对外部世界对象之现实性的假定,因此将这一命题引入“反驳唯心论”的论证之中的做法将使得整个论证变成循环。“空间”在康德本人的“反驳唯心论”论证中只是一个附加的描述词,不能充当充足的论据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斯特劳森 反驳唯心论 空间 客观时间秩序
下载PDF
斯特劳松对康德几何学哲学思想的辩护
2
作者 袁建新 赵伟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10-14,共5页
斯特劳松系统阐述了现象几何学思想,以回应实证主义者对康德几何学哲学思想的批评。霍普金斯、索普的批评及心理学的成就表明,斯氏理论缺乏科学基础就断定现象空间的几何学是欧氏几何学的观点是错的。斯氏理论忽视康德的心灵具身性思想... 斯特劳松系统阐述了现象几何学思想,以回应实证主义者对康德几何学哲学思想的批评。霍普金斯、索普的批评及心理学的成就表明,斯氏理论缺乏科学基础就断定现象空间的几何学是欧氏几何学的观点是错的。斯氏理论忽视康德的心灵具身性思想及数学物体和自然物体的区分,由此不能成功地为康德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特劳松 现象几何学 康德 现象(或知觉)空间 数学物体和自然物体 心灵具身性
下载PDF
斯特劳森与罗素的指称理论之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晓平 赵亮英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8-83,共6页
斯特劳森把语境因素和说话者意图引入对语言表达式的意义分析中,从语用学的层面分析语言,提出语言表达式和语言表达式的使用的区别;针对罗素的指称理论,斯特劳森进一步区别了意义和指称、预设与断定以及语词的作用,对语言哲学的发展意... 斯特劳森把语境因素和说话者意图引入对语言表达式的意义分析中,从语用学的层面分析语言,提出语言表达式和语言表达式的使用的区别;针对罗素的指称理论,斯特劳森进一步区别了意义和指称、预设与断定以及语词的作用,对语言哲学的发展意义重大。对比分析罗素理论和斯特劳森理论可见,二者并非互斥而是互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素 斯特劳森 摹状词 意义 指称
下载PDF
从罗素到斯特劳森——简论指称理论的发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景秀辉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80-82,88,共4页
指称理论历来受到语言学家和哲学家的重视,对帮助我们理解许多语言现象具有重要意义。斯特劳森批判、继承和发展了罗素的指称理论,尤其是关于限定摹状词指称的观点。斯氏区别了意义与指称以及语词本身与语词的使用,认为无论摹状词还是... 指称理论历来受到语言学家和哲学家的重视,对帮助我们理解许多语言现象具有重要意义。斯特劳森批判、继承和发展了罗素的指称理论,尤其是关于限定摹状词指称的观点。斯氏区别了意义与指称以及语词本身与语词的使用,认为无论摹状词还是逻辑专名都应该在语境中赋予指称的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称理论 罗素 斯特劳森 发展
下载PDF
限定摹状词理论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洁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7-80,共4页
本文通过论述罗素的子命题论、斯特劳森的语境论和唐纳南的功能论,分析三种限定摹状词理论在本体论、意义观、语境观、功能观等方面的异同,并由此透视对限定摹状词进行研究的哲学和语言学意义。
关键词 限定摹状词 指称 罗素 斯特劳森 唐纳南
下载PDF
唐奈兰的限定摹状词理论对“语境”原则的贯彻 被引量:1
6
作者 朱耀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6,52,共6页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第一次从指称的角度将专名与摹状词区别开来。斯特劳森不仅是第一个对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提出系统批评的人,而且也是第一个提出根据"语境"来确定摹状词的指称的人。唐奈兰的限定摹状词理论的根本特点在于他比...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第一次从指称的角度将专名与摹状词区别开来。斯特劳森不仅是第一个对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提出系统批评的人,而且也是第一个提出根据"语境"来确定摹状词的指称的人。唐奈兰的限定摹状词理论的根本特点在于他比斯特劳森更加彻底地贯彻了"语境"原则,认为语境从根本上决定着摹状词是起指称作用还是仅仅起归属作用。这意味着象罗素那样把某个语句从它的使用语境中孤立出来进行语义分析和逻辑分析的时代的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素 斯特劳森 唐奈兰 摹状词 指称 语境
下载PDF
言语行为论能用来反驳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吗? 被引量:1
7
作者 郭立东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24,共7页
约翰·塞尔提出了一种基于言语行为论的论证,支持斯特劳森,反驳罗素的限定摹状词理论。他的论证有两个前提。第一,只有两种可能的方式把罗素的理论应用于所有种类的语内行为:我们要么把每个包含限定摹状词的语内行为都分析为包含有... 约翰·塞尔提出了一种基于言语行为论的论证,支持斯特劳森,反驳罗素的限定摹状词理论。他的论证有两个前提。第一,只有两种可能的方式把罗素的理论应用于所有种类的语内行为:我们要么把每个包含限定摹状词的语内行为都分析为包含有存在断定,或者把它分析为只在命题内容中有存在性表达。第二个前提是两种方式都行不通。我质疑第二个前提并试图表明塞尔并没有给出充分理由证明普通所谓命令或提问不能包含断定。在结尾处,我描述了一种语言现象,即包含限定摹状词的语言可用来进行欺骗,以支持罗素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素 斯特劳森 塞尔 限定摹状词理论 言语行为论 语内行为
下载PDF
斯特劳森的基础主义
8
作者 方红庆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106,共6页
基础主义是西方知识论中的主流理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经过笛卡儿、康德、罗素等,一路传承至今。斯特劳森的描述的形而上学可以视为是一种基础主义,它试图描述我们人类的思想结构,为经验或客观殊相的知识寻求合理的基础和根... 基础主义是西方知识论中的主流理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经过笛卡儿、康德、罗素等,一路传承至今。斯特劳森的描述的形而上学可以视为是一种基础主义,它试图描述我们人类的思想结构,为经验或客观殊相的知识寻求合理的基础和根据。这种基础主义把基本殊相视为基础的信念,而基本殊相有物质物体和人两个,前者为我们提供指称框架或概念图式,后者为我们的经验提供了出发点和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特劳森 基础主义 基本殊相
下载PDF
罗素—斯特劳森之争中的三个区分
9
作者 朱耀平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4-20,共7页
罗素认为,摹状词与专名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并不指称某个对象,因此不应当像对待专名那样来对待摹状词,即不能根据有无指称来判定摹状词的意义。在斯特劳森看来,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的根本问题在于它脱离语句的具体使用场合来谈论语句的真假或... 罗素认为,摹状词与专名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并不指称某个对象,因此不应当像对待专名那样来对待摹状词,即不能根据有无指称来判定摹状词的意义。在斯特劳森看来,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的根本问题在于它脱离语句的具体使用场合来谈论语句的真假或其中的某个语词的指称,把语词的意义与它的指称混为一谈。无论是专名还是摹状词,就它们本身来说并不具有指称某个对象的作用,像罗素那样把"是否指称某个对象"作为划分专名与摹状词的标准是错误的。此外,与罗素运用"自我中心词"的概念将摹状词截然二分不同,斯特劳森认为就所有的摹状词的"所指"都与说话者的语境有关而言,它们都可以看作是"包含自我中心词的摹状词",而"不包含自我中心词的摹状词"则可以作为当"包含自我中心词的摹状词"的指称对语境具有最小程度的依赖性时所发生的极端情况来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素 斯特劳森 摹状词 专名 指称
下载PDF
从斯特劳森与罗素的论争看摹状词理论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安民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13,共5页
斯特劳森与罗素在摹状词理论上的分歧主要表现在意义问题、句法问题和专名问题三个方面,其中句法方面的分歧是决定性的。斯特劳森基于日常语言的句法对摹状词理论所作的批评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不合适的。摹状词理论强调的是一阶逻辑语言... 斯特劳森与罗素在摹状词理论上的分歧主要表现在意义问题、句法问题和专名问题三个方面,其中句法方面的分歧是决定性的。斯特劳森基于日常语言的句法对摹状词理论所作的批评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不合适的。摹状词理论强调的是一阶逻辑语言的句法,日常语言的句法是它批判的对象。通过一阶逻辑语言的句法理论,摹状词理论解决了某些因日常语言句法的混乱而引起的问题,但它的重要性不在于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而在于在哲学研究中对一阶逻辑语言的句法分析方法的倡导与示范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素 斯特劳森 摹状词理论 意义 句法 专名
下载PDF
关于摹状词理论的论争
11
作者 吕进 韩秋红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71-73,共3页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既广受赞誉,也引起诸多争议。斯特劳森强调了语境论,克里普克提出了“历史因果链条”的命名学说,其他一些著名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对这些观点进行梳理的同时,应该肯定摹状词理论所坚持的强调分析的精确性、无歧...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既广受赞誉,也引起诸多争议。斯特劳森强调了语境论,克里普克提出了“历史因果链条”的命名学说,其他一些著名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对这些观点进行梳理的同时,应该肯定摹状词理论所坚持的强调分析的精确性、无歧义性的思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摹状词 专名 罗素 斯特劳森 克里普克
下载PDF
意义即指称?——罗素与斯特劳森的指称理论论争
12
作者 雷传平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22-26,共5页
指称理论是知识论的重要问题之一,分析哲学学界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罗素认为,意义即指称;而其论战者斯特劳森认为意义是有关语句或语词,指称是有关语词的使用,真假是有关语句的使用。因此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要区分意义和指... 指称理论是知识论的重要问题之一,分析哲学学界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罗素认为,意义即指称;而其论战者斯特劳森认为意义是有关语句或语词,指称是有关语词的使用,真假是有关语句的使用。因此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要区分意义和指称"。此研究对于理解知识论中意义理论、指称理论与真假理论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素 斯特劳森 指称 摹状词
下载PDF
论唐纳兰的限定摹状词理论
13
作者 骆欢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14期90-92,共3页
唐纳兰在罗素和斯特劳森之后,提出了限定摹状词的指称性用法和归属性用法。本文在简单介绍了限定摹状词的几个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唐纳兰对罗素以及斯特劳森的理论的批判,唐纳兰理论在前人基础之上所取得的发展,同时,从克里普克对... 唐纳兰在罗素和斯特劳森之后,提出了限定摹状词的指称性用法和归属性用法。本文在简单介绍了限定摹状词的几个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唐纳兰对罗素以及斯特劳森的理论的批判,唐纳兰理论在前人基础之上所取得的发展,同时,从克里普克对唐纳兰理论批判的角度,阐述了唐纳兰理论所存在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定摹状词 罗素 斯特劳森 唐纳兰 局限
下载PDF
摹状词理论:从语义到语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璇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1,共6页
罗素用摹状词理论对传统逻辑中主谓式的语句进行语义分析,力图将其逻辑结构清晰呈现出来,从而解决哲学和逻辑学中诸多疑难,而斯特劳森从语用层面上批判罗素的这种转化工作。此批判强调语境要求对于语词和语句使用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 罗素用摹状词理论对传统逻辑中主谓式的语句进行语义分析,力图将其逻辑结构清晰呈现出来,从而解决哲学和逻辑学中诸多疑难,而斯特劳森从语用层面上批判罗素的这种转化工作。此批判强调语境要求对于语词和语句使用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成摹状词理论从语义向语用的转变。本文一方面通过斯特劳森的批判,再现这种转变,另一方面也希望对罗素与斯特劳森的思想展开质疑与反质疑的哲学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特劳森 罗素 摹状词理论 语境
原文传递
斯特劳森的客观性论证 被引量:1
15
作者 方红庆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21,共6页
斯特劳森主要把康德的先验演绎当作是先验论证的典范,并且尝试运用日常语言分析学派的方法去改造先验演绎,摒弃康德的综合概念和先验心理学主体,转而从单纯的一般经验概念的分析出发证明"经验可能性的必要条件是特定的客观性和统一... 斯特劳森主要把康德的先验演绎当作是先验论证的典范,并且尝试运用日常语言分析学派的方法去改造先验演绎,摒弃康德的综合概念和先验心理学主体,转而从单纯的一般经验概念的分析出发证明"经验可能性的必要条件是特定的客观性和统一性"。先验论证正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哲学方法论工具,值得我们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特劳森 先验论证 康德 客观性 统一性
原文传递
重新梳理和思考笛卡尔的身心问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贾江鸿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共6页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笛卡尔的心物关系问题等同于身心关系问题,虽然笛卡尔在本体论上对精神性思维(心)和广延性物体(物)做了根本的区分,但是,笛卡尔也从一开始就一直都在坚持一种身心统一论的观点,甚至他还把身心的统一体置于一种本体论的...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笛卡尔的心物关系问题等同于身心关系问题,虽然笛卡尔在本体论上对精神性思维(心)和广延性物体(物)做了根本的区分,但是,笛卡尔也从一开始就一直都在坚持一种身心统一论的观点,甚至他还把身心的统一体置于一种本体论的高度,并且把它和思维、物体看成是同样不可怀疑的、最确定的原初概念。由此,笛卡尔的身心关系问题就远远不是简单的心物相加和弥合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物关系 身心关系 斯特劳森 梅洛.庞蒂 亨利
原文传递
自然主义、先验论证与怀疑主义——论斯特劳森的自然主义转向
17
作者 方红庆 何纯秀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125,共6页
后期斯特劳森追随休谟和维特根斯坦的道路而转向了自然主义,他认为任何企图通过论证来支持或反驳怀疑主义挑战的做法都是无根据的,因为人类的某些基本概念如物质物体、他心等概念是人类理性的自然倾向,是人类思维不可逃避的认知模式的... 后期斯特劳森追随休谟和维特根斯坦的道路而转向了自然主义,他认为任何企图通过论证来支持或反驳怀疑主义挑战的做法都是无根据的,因为人类的某些基本概念如物质物体、他心等概念是人类理性的自然倾向,是人类思维不可逃避的认知模式的体现。不过,自然主义需要联合先验论证来阐明这些信念的基础地位,否则就会流于口号。总而言之,自然主义是一种探究真理的第三条路径,它试图约束人类理性的过分自负,从而展示真理的自然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特劳森 自然主义 怀疑主义 先验论证 人类理性
原文传递
On the Issues of Transcendental Argument
18
作者 CHEN Jiaming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2年第2期255-269,共15页
The transcendental approach initiated by Immanuel Kant and Peter Strawson has been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contemporary exponent of this line of thinking. Barry Stroud understands this form of transcendental argument ... The transcendental approach initiated by Immanuel Kant and Peter Strawson has been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contemporary exponent of this line of thinking. Barry Stroud understands this form of transcendental argument as relying on an empirical "verification principle" and hence he rejects it as unnecessary. Nevertheless, Stroud's view is only warranted to a certain extent. In some non-empirical objective spheres, including concepts and propositions as regards general metaphysics, moral metaphysics and philosophy of religion, the transcendental approach is still necessary. In terms of quality, transcendental approach belongs to "conceptual argumentation," which differs from experience and logic with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 of setting up a theoretical antecedent before further inquiry at the level of doctrine, i.e., concep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cendental argument METAPHYSICS Kant strawson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体有自由意志吗 被引量:4
19
作者 南星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5-47,共13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体变得越来越自主,以至于人们会很自然地对它们是否拥有自由意志产生疑问。然而,传统哲学中的主流观点以及大多数人的直觉都会否认机器拥有自由意志的可能性。在经典的"反应态度"理论的...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体变得越来越自主,以至于人们会很自然地对它们是否拥有自由意志产生疑问。然而,传统哲学中的主流观点以及大多数人的直觉都会否认机器拥有自由意志的可能性。在经典的"反应态度"理论的基础上,可发展出一种"实践自由"的概念,人工智能体可以满足这一概念所要求的两个重要条件,即行为的不可预测性和潜在冲突的目标,但在对期待和要求的共同认可这一关键条件上会面临十分严重的困难。通过对人工智能体拥有自由意志的可能性条件进行分析,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类)自由意志的本性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意志 人工智能 司倬森 反应态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