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的原生质体制备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雷虹 曾伟民 +3 位作者 金忠斌 何堃 平文祥 周东坡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6-309,315,共5页
广谱天然防腐剂ε-多聚赖氨酸产生菌Streptomyces albulus的育种工作目前仅处于常规育种水平,为对其进行原生质体技术的育种改造,对影响S.albulus原生质体制备的几个重要因子进行了详细研究。测定了S.albulus的生长曲线,确定制备原生质... 广谱天然防腐剂ε-多聚赖氨酸产生菌Streptomyces albulus的育种工作目前仅处于常规育种水平,为对其进行原生质体技术的育种改造,对影响S.albulus原生质体制备的几个重要因子进行了详细研究。测定了S.albulus的生长曲线,确定制备原生质体的最佳菌龄为稳定期初期即培养40h;S发酵液中添加2·0%甘氨酸可使原生质体形成率最高;以破坏链霉菌细胞壁效果最好的溶菌酶进行酶解,确定最佳酶解温度为为35℃、最佳酶解时间为180min、最佳溶菌酶浓度为2.0mg·mL-1;在以上最佳原生质体制备条件下可获得纯净且量多的S.albulus原生质体,形成量达1.74×108cfu·mL-1,为S.albulus原生质体的进一步遗传育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ptomyces albulus 原生质体 制备 影响因子
下载PDF
Streptomyces albulus NK49合成ε-聚赖氨酸及其产物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耿伟涛 谷燕燕 +5 位作者 谢晨庚 王晓萌 杨超 徐道情 宋存江 王淑芳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34,共7页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ε-聚赖氨酸高产菌株.通过细胞、菌落形态特征研究、生理生化反应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命名为小白色链霉菌NK49(StreptomycesalbulusNK49).利用摇瓶培养72h后检测到ε-聚赖氨酸产量达0...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ε-聚赖氨酸高产菌株.通过细胞、菌落形态特征研究、生理生化反应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命名为小白色链霉菌NK49(StreptomycesalbulusNK49).利用摇瓶培养72h后检测到ε-聚赖氨酸产量达0.74g/L.通过1HNMR、13CNMR和MALDI—TOF—MS对ε-聚赖氨酸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小白色链霉菌NK49所合成的ε-聚赖氨酸的聚合度为21~34,聚合度28~31的£聚赖氨酸为主要组分.该聚合度与已报道的微生物产ε-聚赖氨酸的聚合度不同,具有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NK49 Ε-聚赖氨酸 聚合度
下载PDF
Space-flight Mutation of 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 for Enhancing Natamycin Production 被引量:6
3
作者 梁景乐 林建平 +2 位作者 徐志南 苏薇 岑沛霖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5期720-724,共5页
Mutants of the strain producing natamycin, 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 were obtained after space-flight muta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sand spores and slant spores, the mutation ratios were up to 67.6% and 78.3% and the... Mutants of the strain producing natamycin, 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 were obtained after space-flight muta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sand spores and slant spores, the mutation ratios were up to 67.6% and 78.3% and the survival ratio was 43.1% and 3.0%, respectively. An improved mutant producing natamycin, S. gilvosporeus LK-45, was screened, which showed natamycin productivity of 1420mg·L^-1. A mutant resistant to 2-deoxy glucose, S.gilvosporeus LK-119, was further obtained using a'rational screening procedure. The natamycin productivity of 1940mg·L^-1 was achieved when glucose was used as the carbon sou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e-flight mutation 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 NATAMYCIN rational screening 2-deoxy glucose
下载PDF
Screening for 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Strains with High Production of Agricultural Antibiotics by Streptomycin Resistance 被引量:16
4
作者 彭祎 黄永春 +1 位作者 蔡延明 曹仁林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8年第1期146-149,共4页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creen 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strains with high production of agricultural antibiotics. [ Method] A strain of S. hygroscopicus was screened from the soil of Hainan Island. After n...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creen 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strains with high production of agricultural antibiotics. [ Method] A strain of S. hygroscopicus was screened from the soil of Hainan Island. After natural screening and consecutive ultraviolet induced mutation twice, S6-7 strain was obtained as the original strain then treated by UV irradiation and streptomycin resistance screening, and finally rescreened through shake-flask fermentation. [Result] 7 better strains were selected by primary screening from 62 single colonies which were picked out randomly. After 3 generations of consecutive cultivation on slant media and rescreening, 5 strains presented obvious forward mutation. The forward mutation rate reached 8.06%, and the largest production increasing rate came up to 25.11%. [Conclusion] By combining streptomycin resistance screening and conventional ultraviolet induced mutation, both the antibiotic-producing capacity and forward mutation screening efficiency of the original strain were greatly enhan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Agricultural antibiotics Ultraviolet induced mutation STREPTOMYCIN
下载PDF
Breeding of High-Yield Salinomycin-Producing Streptomyces albus Strains by Low Energy N^+ Ion Beam Irradiation
5
作者 Liqin WU Fengxiang MIAO +1 位作者 Haike GU Hongzhong SHA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2012年第5期55-56,F0003,共3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mutagenesis effects of N+ ion beam implantation on Streptomyces a/bus and obtain high-yield salinomycin- producing mutant strain. [ Method ] Streptomyces a/bus strain S-11-...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mutagenesis effects of N+ ion beam implantation on Streptomyces a/bus and obtain high-yield salinomycin- producing mutant strain. [ Method ] Streptomyces a/bus strain S-11-04 was mutated with different doses of N + implantation. The effects of low energy N * implantation on the survival rate, colony morphology and salinomycin-producing ability were investigated. [ 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ow energy N + implantation can efficiently improve the positive mutation rate of Streptomyces albus; 13 mutant strains with high yield of salinomycin were isolated; to be specific, mutant strain N3- 6 has relatively good genetic stability with four continuous generations, and the titres of salinomycin were increased by 41% in the shake-flask culture and 20.5% in mass product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 Conclusion ] N + ion beam irradia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obtain high-yield salinomycin-producing Streptomy- ces albus str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ptomyces albus N ion beam irradiation SALINOMYCIN mutation breeding
下载PDF
基于低pH适应性进化策略提高小白链霉菌ε-聚赖氨酸合成能力 被引量:1
6
作者 柳天一 张越 +3 位作者 王靓 张宏建 张建华 陈旭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共8页
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是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的工业生产菌,其在发酵生产过程中遭受低p H胁迫,易造成ε-PL合成能力下降。因此,该文采用一种逐级增加选择压力的低p H适应性进化策略,经过连续93 d的适应性进... 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是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的工业生产菌,其在发酵生产过程中遭受低p H胁迫,易造成ε-PL合成能力下降。因此,该文采用一种逐级增加选择压力的低p H适应性进化策略,经过连续93 d的适应性进化,实现S.albulus GS114耐受p H值由4.0降低到3.6。经过大量筛选,获得了低p H适应性进化菌株S.albulus ALE4.0、S.albulus ALE3.8和S.albulus ALE3.6;结合低p H耐受性和摇瓶发酵实验,确定最优适应性进化菌株为S.albulus ALE3.6。进一步考察不同p H值对S.albulus ALE3.6合成ε-PL的影响发现,S.albulus ALE3.6在不同p H值条件下,较出发菌株S.albulus GS114均表现出发酵优势。最后,采用恒定p H 4.0补料分批发酵方式,在5 L发酵罐水平实现S.albulus ALE3.6的ε-PL产量达到43.7 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63%。研究结果一方面表明通过适应性进化方法可以显著提高S.albulus的低p H耐受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通过增强S.albulus低p H耐受性是提高其合成ε-PL能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链霉菌 酸耐受 适应性进化 Ε-聚赖氨酸 ε-聚赖氨酸合成能力
下载PDF
小白链霉菌全细胞转化L-赖氨酸合成ε-聚赖氨酸的体系构建与优化
7
作者 朱道君 刁文娇 +4 位作者 张佳微 王靓 张宏建 张建华 陈旭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6,共8页
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是天然抗菌肽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的主要生产菌株。为了提高小白链霉菌生产ε-PL效率,该文构建并优化了全细胞转化L-赖氨酸合成ε-PL体系:葡萄糖质量浓度80 g/L,菌龄12 h,反应温度30℃... 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是天然抗菌肽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的主要生产菌株。为了提高小白链霉菌生产ε-PL效率,该文构建并优化了全细胞转化L-赖氨酸合成ε-PL体系:葡萄糖质量浓度80 g/L,菌龄12 h,反应温度30℃,L-赖氨酸质量浓度15 g/L,柠檬酸浓度15 g/L,初始反应p H 4.0,硫酸铵质量浓度6 g/L,湿菌体量为1900 g/L。基于该转化体系,实现小白链霉菌在96 h合成ε-PL产量和底物转化率达到13.80 g/L和38.9%,分别是常规摇瓶发酵的4.1、3.2倍。最后,在小白链霉菌中异源表达来自大肠杆菌的L-赖氨酸特异性通透蛋白基因lysp,获得的重组菌S.albulus OE-lysp实现L-赖氨酸利用能力和底物转化率较出发菌株分别提升26%和33%,ε-PL产量增加至17.21 g/L,约为常规摇瓶发酵ε-PL产量的6.4倍,这是文献报道的最高摇瓶规模ε-PL产量。该研究结果一方面说明了通过全细胞转化L-赖氨酸生产ε-PL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为S.albulus转化大宗氨基酸L-赖氨酸生产高值ε-PL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链霉菌 Ε-聚赖氨酸 全细胞转化 异源表达 L-赖氨酸通透蛋白
下载PDF
小白链霉菌中CRISPR-Cas9基因敲除系统的构建与优化
8
作者 开朗 杨昊 +1 位作者 朱道君 陈旭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0-17,共8页
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是工业上生产ε-聚赖氨酸的主要菌株。为提高S.albulus的ε-聚赖氨酸合成能力,基于诱变和抗性筛选的传统育种方法被普遍应用。然而,由于传统育种存在“疲劳效应”,当前S.albulus的育种陷入了瓶颈。为... 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是工业上生产ε-聚赖氨酸的主要菌株。为提高S.albulus的ε-聚赖氨酸合成能力,基于诱变和抗性筛选的传统育种方法被普遍应用。然而,由于传统育种存在“疲劳效应”,当前S.albulus的育种陷入了瓶颈。为利用代谢工程方法进一步提高S.albulus的ε-聚赖氨酸合成能力,亟需建立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方法。为此,该文以S.albulus GS114为研究对象,以ε-聚赖氨酸合成酶基因pls为靶基因,构建了CRISPR-Cas9基因敲除系统,成功敲除了pls,编辑效率为100%。为进一步提高获得的敲除株数量,对S.albulus GS114结合转移条件进行了系统优化,获得的最优结合转移条件为:供受体比例1∶1,镁离子浓度30 mmol/L,55℃热激孢子10 min,培养20 h后覆盖抗生素。在最优转移条件下,结合转移效率达到2.5×10^(-8),较优化前提高了78%。该研究结果一方面为后续S.albulus的代谢工程改造提供了重要工具,另一方面为其他工业链霉菌构建CRISPR-Cas系统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小白链霉菌 CRISPR-Cas9系统 基因敲除
下载PDF
高产ε-聚赖氨酸白色链霉菌的复合诱变选育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余明洁 田丰伟 +3 位作者 范大明 赵建新 陈卫 张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9-101,104,共4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ε-聚赖氨酸的产量,本实验以白色链霉菌SA为出发菌株,采取紫外照射复合氯化锂(15W,25s,0.5%LiCl)诱变选育及0.025mol/L亚硝酸诱变选育,得到一株具有遗传标记AEC的抗性突变高产菌株UN2-71,在液体摇瓶发酵培养基中,ε-聚赖... 为了进一步提高ε-聚赖氨酸的产量,本实验以白色链霉菌SA为出发菌株,采取紫外照射复合氯化锂(15W,25s,0.5%LiCl)诱变选育及0.025mol/L亚硝酸诱变选育,得到一株具有遗传标记AEC的抗性突变高产菌株UN2-71,在液体摇瓶发酵培养基中,ε-聚赖氨酸产量达到1.64g/L,较出发菌株提高5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白色链霉菌 诱变
下载PDF
ε-聚赖氨酸高产菌株的选育 被引量:11
10
作者 贾士儒 董惠钧 +1 位作者 姜俊云 刘伟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4-17,共4页
依据传统诱变理论和白色链霉菌生物合成ε 聚赖氨酸的特点 ,确立了以枯草芽孢杆菌为敏感菌株 ,抗性突变株筛选和抑菌圈法相结合的初筛方法。在优化诱变条件的基础上 ,以白色链霉菌为出发菌株 ,经紫外线与硫酸二乙酯诱变 ,选育出一株遗... 依据传统诱变理论和白色链霉菌生物合成ε 聚赖氨酸的特点 ,确立了以枯草芽孢杆菌为敏感菌株 ,抗性突变株筛选和抑菌圈法相结合的初筛方法。在优化诱变条件的基础上 ,以白色链霉菌为出发菌株 ,经紫外线与硫酸二乙酯诱变 ,选育出一株遗传性状稳定 ,遗传标记为AECr+Glyr的ε 聚赖氨酸生产菌株 ,其产量可达 0 79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育 遗传性状 诱变 抑菌圈 发菌 硫酸二乙酯 遗传标记 Ε-聚赖氨酸 高产菌株 生产菌株
下载PDF
诱变选育ε-聚赖氨酸产生菌突变株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海涛 李燕 +1 位作者 欧杰 蔡冰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98-401,共4页
以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SF-21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微波诱变、硫酸二乙酯诱变和紫外诱变。在诱变过程中经瓶初筛、复筛获得了高产ε-聚赖氨酸的菌株,ε-聚赖氨酸的产量达0.848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1.3%。经5次传代发酵表明... 以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SF-21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微波诱变、硫酸二乙酯诱变和紫外诱变。在诱变过程中经瓶初筛、复筛获得了高产ε-聚赖氨酸的菌株,ε-聚赖氨酸的产量达0.848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1.3%。经5次传代发酵表明该菌株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变 Ε-聚赖氨酸 白色链霉菌
下载PDF
一种简便的ε-聚赖氨酸产生菌的筛选方法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超 张东荣 +2 位作者 贺魏 段作营 毛忠贵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04-1107,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灵敏的ε-聚赖氨酸(-εPL)产生菌的筛选方法。方法:利用产正电分泌物的菌株和美蓝之间的静电作用而形成独特的透明圈,从而灵敏地筛选得到产正电分泌物的菌株;利用Dra-gendorff试剂与生物碱特有的颜色反应,从菌株中筛...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灵敏的ε-聚赖氨酸(-εPL)产生菌的筛选方法。方法:利用产正电分泌物的菌株和美蓝之间的静电作用而形成独特的透明圈,从而灵敏地筛选得到产正电分泌物的菌株;利用Dra-gendorff试剂与生物碱特有的颜色反应,从菌株中筛选,得到3株生物碱产生菌。结果:对产生物碱的菌株发酵液进行-εPL含量分析,确定1株-εPL高产菌Z-18。结论:经鉴定Z-18为白色链霉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株筛选 Ε-聚赖氨酸 白色链霉菌
下载PDF
阿维菌素高产菌株的选育及阿维菌素B_1的鉴定 被引量:36
13
作者 宋渊 曹贵明 +1 位作者 陈芝 李季伦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1-35,共5页
自阿维链霉菌(StreptomycesavermitilisATCC31272)中分离出了3种不同类型的菌株,其中只有产灰色孢子的菌株能产生阿维菌素(Avermectins),摇瓶发酵单位约100μg/mL。经高频电子流诱变和对发酵培养基的改进,选育出Sa76菌株,其摇瓶发酵单... 自阿维链霉菌(StreptomycesavermitilisATCC31272)中分离出了3种不同类型的菌株,其中只有产灰色孢子的菌株能产生阿维菌素(Avermectins),摇瓶发酵单位约100μg/mL。经高频电子流诱变和对发酵培养基的改进,选育出Sa76菌株,其摇瓶发酵单位可达1000μg/mL。从其菌丝体中提取纯化了阿维菌素B1晶体,其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谱(1HNMR和13CNMR)和质谱与国外报道的一致。Sa76菌株又经2次亚硝基胍诱变,筛选出发酵单位2000μg/mL以上的Sa768菌株。在此基础上,再次用亚硝基胍对Sa768菌株进行了诱变,获得Sa769菌株,结合发酵条件的优化,其发酵单位可高达3500~4000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链霉菌 阿维菌素B1 菌株选育 发酵
下载PDF
大剂量紫外诱变选育ε-聚赖氨酸高产菌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超 王正刚 +1 位作者 段作营 毛忠贵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07年第3期64-68,共5页
以白色链霉菌Z-18为出发菌株,经大剂量紫外诱变处理,用S-2-氨基乙基-L-半胱氨酸(AEC)氨基酸结构类似物平板定向育种方法,获得1株ε-聚赖氨酸高产菌C-18,其发酵液中ε-聚赖氨酸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42.9%。在含有50 g/L葡萄糖的培养基中,ε... 以白色链霉菌Z-18为出发菌株,经大剂量紫外诱变处理,用S-2-氨基乙基-L-半胱氨酸(AEC)氨基酸结构类似物平板定向育种方法,获得1株ε-聚赖氨酸高产菌C-18,其发酵液中ε-聚赖氨酸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42.9%。在含有50 g/L葡萄糖的培养基中,ε-聚赖氨酸积累可达1.23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育种 白色链霉菌
下载PDF
搅拌转速和pH对ε-聚赖氨酸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姜俊云 贾士儒 +1 位作者 董惠钧 牛瑞阳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04年第2期60-63,共4页
采用 5L自控式发酵罐研究了ε 聚赖氨酸分批发酵过程中搅拌转速和pH对发酵指标以及菌体细胞形态的影响。提高搅拌速率对菌体生长和ε 聚赖氨酸的合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但当搅拌转速达到 4 0 0r min以上时 ,由于剪切力过大导致细胞死亡 ... 采用 5L自控式发酵罐研究了ε 聚赖氨酸分批发酵过程中搅拌转速和pH对发酵指标以及菌体细胞形态的影响。提高搅拌速率对菌体生长和ε 聚赖氨酸的合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但当搅拌转速达到 4 0 0r min以上时 ,由于剪切力过大导致细胞死亡 ,ε 聚赖氨酸产量下降。当pH维持 5以上 ,有利于菌体生长 ;pH4 0左右可促进ε 聚赖氨酸的合成。搅拌转速 35 0r/min和控制pH4 0时可获得最大的ε 聚赖氨酸产量 2 95g L ,菌体量 9 33g L ;此时产物ε 聚赖氨酸对葡萄糖的得率和对细胞干重的比生成速率分别为 0 0 6 2g g和 0 0 0 6g g·h。通过对比不同发酵条件下菌丝体的形态变化 ,发现当菌丝球比较均匀、形态无较大差别、具有致密程度相当的核心时 ,有利于ε 聚赖氨酸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白色链霉菌 PH控制 搅拌转速 菌体形态
下载PDF
离子注入红霉素产生菌诱变高产菌株及其机理初步研究 被引量:37
16
作者 陈宇 林梓鑫 +5 位作者 张峰 毛应俊 柳襄怀 汤建中 朱卫民 黄勃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10-414,441,共6页
用40~60keV、剂量1×1011~5×1014ions/cm2的N+离子注入红霉素产生菌后可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在一定范围内红霉素产生菌的正向突变分布百分数与离子注入剂量正相关,离子注入后红霉素产生菌的菌落... 用40~60keV、剂量1×1011~5×1014ions/cm2的N+离子注入红霉素产生菌后可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在一定范围内红霉素产生菌的正向突变分布百分数与离子注入剂量正相关,离子注入后红霉素产生菌的菌落形态和孢子颜色发生变化,经筛选得到了高产突变菌株,摇瓶发酵表明高产突变菌株产量可提高20%以上。与紫外线诱变相比,离子注入诱变具有突变范围广和突变程度高的特点。ESR测试表明离子注入产生的自由基对生物效应基本上无影响,离子注入生物效应主要应由注入离子与生物分子的直接作用引起。对离子注入诱变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红霉素产生菌 突变 诱变
下载PDF
聚-ε-赖氨酸高产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工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雄 章莹 +2 位作者 袁金凤 王实玉 王金华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31-734,共4页
利用亚甲基蓝平板初筛、摇瓶复筛,从土壤中筛选了一株聚-ε-赖氨酸(ε-PL)高产菌株,ε-PL摇瓶产量大于2g/L,经初步鉴定该菌株为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对该菌株发酵生产ε-PL的培养基成分进行初步研究表明:葡萄糖是最好的碳... 利用亚甲基蓝平板初筛、摇瓶复筛,从土壤中筛选了一株聚-ε-赖氨酸(ε-PL)高产菌株,ε-PL摇瓶产量大于2g/L,经初步鉴定该菌株为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对该菌株发酵生产ε-PL的培养基成分进行初步研究表明:葡萄糖是最好的碳源,酵母粉和硫酸铵是最佳的复合氮源,在优化培养基下,ε-PL摇瓶产量达到3.9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ε-赖氨酸 白色链霉菌 筛选 发酵工艺
下载PDF
ε-PL聚赖氨酸产生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 被引量:5
18
作者 于雪骊 刘长江 种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77-280,共4页
本实验对ε-聚赖氨酸产生菌-白色链霉菌的原生质体制备、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白色链霉菌原生质体诱变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原生质体进行脉冲光诱变,氦氖激光诱变,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菌株;通过双层平板实验证明比出发菌株抑菌圈的... 本实验对ε-聚赖氨酸产生菌-白色链霉菌的原生质体制备、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白色链霉菌原生质体诱变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原生质体进行脉冲光诱变,氦氖激光诱变,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菌株;通过双层平板实验证明比出发菌株抑菌圈的H/C大0.28~0.45cm;通过发酵证明比出发菌株产ε-聚赖氨酸的能力提高4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白色链霉菌 原生质体 诱变
下载PDF
新的抗肿瘤抗生素云南霉素 Ⅰ.抗微生物活性及产生菌的生物学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继兰 李月英 +1 位作者 张春颖 王丽萍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0-103,共4页
新的抗肿瘤抗生素云南霉素是云谷霉素(谷氏菌素)的水解产物,它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及很弱的抗微生物活性。云谷霉素产生菌是从云南关坪土壤分离的一株放线菌2321菌株。按形态、培养、生理生化等特征及细胞壁化学组分,2321... 新的抗肿瘤抗生素云南霉素是云谷霉素(谷氏菌素)的水解产物,它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及很弱的抗微生物活性。云谷霉素产生菌是从云南关坪土壤分离的一株放线菌2321菌株。按形态、培养、生理生化等特征及细胞壁化学组分,2321菌株非常近似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albulusRoutieninRaoetal,1959)定名为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albulus)23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霉素 云谷霉素 小白链霉菌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拮抗放线菌MY-4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果蔬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罗建军 李辉 +1 位作者 耿鹏 胡美英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4-649,I0002,共7页
【目的】为了鉴定从沙糖橘果实表面分离得到的拮抗放线菌株MY-4,并确定该菌株对果蔬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方法】采用分析MY-4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相似性方法以确定其分类地位,并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和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 【目的】为了鉴定从沙糖橘果实表面分离得到的拮抗放线菌株MY-4,并确定该菌株对果蔬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方法】采用分析MY-4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相似性方法以确定其分类地位,并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和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抑菌活性。【结果】结果显示,菌株MY-4为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 Routien),菌株MY-4及其无菌发酵液对供试16种果蔬病原真菌均具有拮抗作用,其中菌株MY-4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拮抗作用最强,平板抑菌带宽度达17.08 mm,无菌发酵液对柑橘绿霉病菌的拮抗作用最强,菌丝生长抑制率高达98.82%,【结论】小白链霉菌菌株MY-4具有活性高、抑菌谱广的特点,有望继续研究开发成新的生防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链霉菌 拮抗作用 病原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