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2-Selenium Bridged β-Cyclodextrin,Glutathione Peroxidase Mimic on Stroke of Stroke-prone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被引量:1
1
作者 JIAZhi-dan SUNYe +3 位作者 MUYing MAJi-sheng YANGang-lin LUOGui-min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28-333,共6页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2-selenium bridged β -cyclodextrin(2-SeCD),a GPX mimic,on the stroke of stroke-prone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SP),fifty-two SHRSP of 8-week ol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2-selenium bridged β -cyclodextrin(2-SeCD),a GPX mimic,on the stroke of stroke-prone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SP),fifty-two SHRSP of 8-week ol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B,C and control group D. The rats of groups A,B,C and D were given 1.0%-1.5% NaCl mass fraction as drinking fluid. After onset of stroke,groups A,B and C were given \{orally\} 16.05,160.5 and 1605 mg·kg -1 ·day -1 of 2-SeCD,respectively,and group D was given water for \{2 weeks.\} The clinical score of stroke,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survival time of rats were recorded and the histopathologic examinations of their brain and carotid artery were made after decapitation. The clinical scores of stroke after treatment with 160.5 mg·kg -1 ·day -1 (Group B) and 1605 mg·kg -1 ·day -1 (Group C) of 2-SeCD are 2.55±0.98 and 1.98±0.79,respectively,those a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D(3.41±0.83,p<0.01). The survival days in group B(10.0±8.6) and group C(14.4±7.9) are longer than that for group D(4.7±2.9,p<0.01). The electron microscope study showed that the endothelium of carotid artery was near to normal in group B and group C,while it was seriously injured in control group D and mildly injured in group A. 2-SeCD may effectively be used to treat the stroke for SHR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Selenium bridged β -cyclodextrin Glutathione peroxidase Enzyme mimic stroke stroke-prone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
下载PDF
PPIs与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长期死亡风险的关联:基于MIMIC-Ⅲ数据库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2
作者 覃偲偲 张慧涛 +2 位作者 潘海燕 朱瑶丽 曾利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 研究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使用与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长期死亡风险的关联。方法 基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MIMIC-Ⅲ),纳入年龄≥18岁、首次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并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使... 目的 研究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使用与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长期死亡风险的关联。方法 基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MIMIC-Ⅲ),纳入年龄≥18岁、首次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并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使用过PPIs(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将患者分为PPIs组和非PPIs组。对比2组基线数据后,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使用PPIs与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ICU死亡风险、30 d死亡风险、90 d死亡风险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1 015例患者,其中PPIs组402例,非PPIs组613例。基线资料显示,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ICU死亡率、30 d死亡率、90 d死亡率分别为15.37%,13.60%,20.10%。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相对于非PPIs组,PPIs组的ICU死亡风险较低(P=0.002)。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在调整多个变量后的结果显示,PPIs组相对于非PPIs组的ICU死亡风险比为0.671 9 [95%CI(0.478 8,0.942 8),P=0.021],但2组患者30 d和90 d的死亡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使用PPIs可能会有效降低患者的ICU死亡风险,但对患者的30 d死亡风险和90 d死亡风险没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剂 重症缺血性脑卒中 死亡风险 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
下载PDF
Spontaneous Cervical Epidural Hematoma Mimicking Stroke: A New Perspective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3
作者 Alp Yurter Paul E. Kaloostian 《Open Journal of Modern Neurosurgery》 2013年第4期59-62,共4页
Objective: The authors report an extremely rare case of stroke-mimicking, spontaneous cervical epidural hematoma treated with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 Case Report: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69-year-old female... Objective: The authors report an extremely rare case of stroke-mimicking, spontaneous cervical epidural hematoma treated with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 Case Report: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69-year-old female presenting with left-sided hemiparesis of the arm and leg. She was administered by TPA because she was thought to have an ischemic stroke and intracranial CT showed no hemorrhage. However, her neurological condition continued to decline, and MRI of her cervical spine revealed a large spontaneous epidural hematoma. Subsequently, the patient underwent emergency surgery. Conclusions: TPA administration to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 (SEH) patients is dangerous. Because cervical epidural hematomas can mimic stroke, the attending medical staff needs to exercise vigilance in diagnosis. In addition to the head, the spine should also be scanned prior to TPA adminis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 stroke mimic 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 CERVICAL
下载PDF
Comparison Between the Effects of 2-Selenium Bridged β-Cyclodextrin and Ebselen on Treating SHRsp Stroke 被引量:3
4
作者 JIA Zhi-dan LIN Feng LIU Lei MU Ying YAN Gang-lin LUO Gui-min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22-329,共8页
A 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 mimic, 2-selenium bridged β-cyclodextrin(2-SeCD), was synthesized. In order to examine its role and mechanism in treating stroke we chose stroke-prone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A 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 mimic, 2-selenium bridged β-cyclodextrin(2-SeCD), was synthesized. In order to examine its role and mechanism in treating stroke we chose stroke-prone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sp) as animal model. 56 SHRsps of 8-week old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everal groups: test groups (low, moderate, high dose of 2-SeCD) and control groups(positive and negative). After onset of the stroke, the rats in test groups were orally administrated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2-SeCD, the positive control group with ebselen, and the negative control group with drinking water. The treatment lasted two weeks, followed by observation of the rats for 10 days, meanwhile blood pressure, biochemical parameters of plasma, and the contents of nitric oxide(NO) and malondialdehyde(MDA) in plasma and brain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ntents of NO and MDA in plasma and brain between the test groups(high, moderate dose of 2-SeCD) and negative control group. The NO contents of the test groups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egative control group (P〈0.01). The MDA contents of the test groups(high, moderate dose of 2-SeCD)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negative control group(P〈0.01). The mechanism of 2-SeCD in treating stroke was discussed, which maybe related to the increase of NO and the decrease of MDA in plasma and brain tissue, but the exact mechanism should be further studied. Moreover, the tendencies of changes i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contents of NO and MDA, and other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for the test groups were shown to be much bett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parameters for the positive group(the group with ebselen)(P〈0.05), indicating that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2-SeCD is better than that of ebsel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Selenium bridged β-cyclodextrin Glutathione peroxidase Enzyme mimic stroke stroke-prone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 Nitric oxide Malondialdehyde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中假卒中的临床特点及鉴别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蕾 朱宣 +6 位作者 张萍 张敏敏 姜一 邢鹏飞 张永巍 吴涛 邓本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22-1225,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假卒中的临床特征及其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13年9月至2015年2月静脉溶栓、明确诊断假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假卒中的临床特征及其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13年9月至2015年2月静脉溶栓、明确诊断假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静脉溶栓患者212例,明确假卒中患者7例(3.3%),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数据无明显差异,精神心理障碍和痴呆病史对鉴别假卒中具有重要价值,头颅MRI、血管评估、脑电图、血液和脑脊液检查有助于明确假卒中的最后诊断。结论少数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最后诊断为假卒中,患者病史结合头颅MRI对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假卒中
下载PDF
对错误溶栓患者临床转归及安全性的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周颖奇 单培佳 单连标 《疑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了解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患者中貌似卒中(SM)患者的发生率、安全性、临床转归及原因。方法对2010年4月—2012年3月发病4.5 h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诊断为貌似卒中的发生... 目的了解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患者中貌似卒中(SM)患者的发生率、安全性、临床转归及原因。方法对2010年4月—2012年3月发病4.5 h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诊断为貌似卒中的发生率、病因、治疗安全性及临床转归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收集了2003—2012年全球公开发表的同类研究文献,对其中的数据进行了合并分析。结果本组91例静脉溶栓患者中,SM占3例(3.3%),分别由药物中毒、Bell麻痹及癫痫引起。3例患者无溶栓相关并发症出现,临床结局较佳。统计文献中共计4200例静脉溶栓患者,貌似卒中者252例(6.0%)。其中无溶栓相关的颅内出血发生,血管源性水肿仅1例,临床结局较好。引起SM的主要原因分别为:癫痫(31.7%,80/252)、转换障碍(24.2%,61/252)、偏头痛(21.0%,53/252)。结论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中,SM的发生率较低,且rt-PA相关的不良反应少、临床转归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 静脉溶栓 RT-PA 貌似卒中
下载PDF
短暂头痛、神经功能缺损伴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随访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候越 陈静 +2 位作者 谢志颖 王朝霞 袁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974-977,共4页
目的报道1例短暂头痛、神经功能缺损伴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综合征(HaNDL)患者的临床、脑脊液和脑电图改变特点。方法患者,男,27岁,反复出现肢体麻木无力和头痛1 m余,有时伴随语言障碍或失认。头部MRI和头颈CTA未见异常。经食道超声心动... 目的报道1例短暂头痛、神经功能缺损伴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综合征(HaNDL)患者的临床、脑脊液和脑电图改变特点。方法患者,男,27岁,反复出现肢体麻木无力和头痛1 m余,有时伴随语言障碍或失认。头部MRI和头颈CTA未见异常。经食道超声心动示卵圆孔未闭。发作期和发作间期对患者进行脑电图和脑脊液检查。结果脑电图检查在发作期出现非对称性的慢波活动,发作间期慢波减少至正常。腰穿检查在发作期和间期均存在脑脊液蛋白和淋巴细胞增多,脑脊液淋巴细胞亚群分析以T淋巴细胞为主,少量B细胞及NK细胞,比例大致在正常范围。1 m余后症状好转无复发。结论 HaNDL综合征早期诊断易与脑卒中混淆。局灶性神经功能缺陷伴头痛及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是该病的主要特点。脑电图可用于监测病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头痛、神经功能缺损伴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综合征 假性卒中 头痛 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
下载PDF
急诊卒中模拟病的鉴别及静脉溶栓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范学慧 钟镝 +2 位作者 陈洪苹 李国忠 赵秀丽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1期1211-1216,共6页
卒中模拟病(stroke mimics,SM)为入院时有突发语言、肢体活动障碍、意识改变等类似卒中发作症状,出院诊断明确为急性缺血性卒中以外的其他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准确快速的诊断卒中患者,并且及时的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所以识别SM... 卒中模拟病(stroke mimics,SM)为入院时有突发语言、肢体活动障碍、意识改变等类似卒中发作症状,出院诊断明确为急性缺血性卒中以外的其他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准确快速的诊断卒中患者,并且及时的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所以识别SM和缺血性卒中的不典型表现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从临床症状特点及辅助检查工具(量表和影像学检查)来鉴别急诊的SM,同时对其静脉溶栓的安全性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模拟病 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下载PDF
类卒中:3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9
作者 武亚萍 张医芝 +2 位作者 南善姬 范佳 韩艳秋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613-616,共4页
目的通过3例类卒中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及文献复习,提高临床医生对类卒中的警觉,避免错误的诊治。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初诊缺血性脑卒中而后被证实为类卒中的3个病例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资料、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通过3例类卒中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及文献复习,提高临床医生对类卒中的警觉,避免错误的诊治。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初诊缺血性脑卒中而后被证实为类卒中的3个病例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资料、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例1主诉为晨起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数小时就诊,头部CT提示陈旧腔隙性脑梗死,首诊考虑脑梗死。其后出现明显发热、癫痫发作,复查头部影像及经手术证实为颅内硬膜外脓肿。早期没有识别的原因是病史询问不详细,影像学复查不及时。病例2一位突然一过性左上肢酸痛、左下肢活动不灵5 h的70岁男性来急诊,接诊考虑脑梗死。行头部MRI检查未见新发病灶。住院后详细询问病史,患者早期有数分钟背部疼痛,行颈椎核磁示提示脊髓硬膜外血肿。急性脊髓硬膜外血肿很少表现类似卒中的一侧肢体无力,但是,当患者发病时伴有疼痛症状时,一定要排除脊髓硬膜外血肿,因为不适当的溶栓治疗会加重病情。病例3患者因抽搐、言语障碍、右侧肢体完全瘫痪20 h入院。虽既往有癫痫病史,头部MRA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初步诊断脑梗死。但2次头部MRI、核磁脑灌注成像都未见异常。脑电图检查有局部异常且患者住院5 d神经系统症状基本恢复,最终确诊为Todd’s瘫痪。癫痫发作后遗留瘫痪一般都比较短,但也有持续数日的。结论类卒中临床上用于描述类似卒中的非血管疾病。即表现为急性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仔细的临床评估(临床病史和神经系统检查)与实验室评估相结合对于类卒中是很重要的。脑成像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正确诊断和排除类卒中至关重要。随着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和磁共振成像(MRI)评估的使用,类卒中的误诊率将下降到较低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卒中 颅内硬膜下脓肿 脊髓硬膜外血肿 Todd’s瘫痪
下载PDF
拟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假卒中的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晓强 俞晓翔 +2 位作者 谈正叶 金玉华 王琰萍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502-505,共4页
目的分析拟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假卒中的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嘉兴市第二医院卒中中心AIS静脉溶栓治疗患者269例的临床资料,经溶栓治疗后诊断AIS 240例(89.2%),假卒中29例(10.8%),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分析拟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假卒中的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嘉兴市第二医院卒中中心AIS静脉溶栓治疗患者269例的临床资料,经溶栓治疗后诊断AIS 240例(89.2%),假卒中29例(10.8%),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溶栓治疗前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ABS评分表判别患者是否为假卒中,分析FABS<3分及≥3分患者在不同NIHSS评分分值段中的构成比,绘制假卒中发生率在NIHSS评分各分值段的散点图,并拟合假卒中分布的回归曲线,计算回归方程。结果AIS组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房颤患病率均高于假卒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ABS评分<3分及FABS评分≥3分的患者在NIHSS评分<6分、6~10分、>10分的3个分值段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2,P<0.05)。随着NIHSS评分值增大,实际频数及假卒中发生率降低。回归曲线的方程为lgY=47.68-0.32X(校正R^(2)=0.878,P<0.05)。结论假卒中发生率在急性脑血管病再灌注时间窗内NIHSS评分上符合递减指数曲线分布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假卒中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卒中模拟病的研究现状及新进展:热点问题及预测方案
11
作者 陈晓曼 张硕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年第12期774-778,共5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属于神经科急症,尽早治疗能够改善症状和减轻缺血性脑损伤。一部分患者的症状表现为卒中样发病,与真性卒中临床特点相似,但实际为卒中模拟病(stroke mimics,SM)。SM包含一系列病因及疾病状况。尽管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和... 急性缺血性卒中属于神经科急症,尽早治疗能够改善症状和减轻缺血性脑损伤。一部分患者的症状表现为卒中样发病,与真性卒中临床特点相似,但实际为卒中模拟病(stroke mimics,SM)。SM包含一系列病因及疾病状况。尽管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症状对SM进行评估及快速识别,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可能接受了不恰当的治疗,由此带来了潜在的药物治疗风险,同时挤占急诊医疗资源。因此,早期准确地鉴别SM对于避免潜在药物治疗风险及延误原发性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多模态影像学方案和基于临床特征的预测量表有助于神经科医生在急诊环境下识别SM。本文总结了SM的患病率、疾病谱分布、临床特点、溶栓治疗的安全性以及SM的鉴别诊断和预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模拟病 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预测模型 量表
下载PDF
温阳复元方联合miR-137模拟剂调控线粒体铁死亡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丽琴 张鼎 +3 位作者 袁莉 向军军 陈炜 胡跃强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10期1354-1359,共6页
目的:阐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miR-137对转铁蛋白受体(TFR)和胸腺癌抵抗蛋白(BCRP)表达的调控作用及温阳复元方的干预效应。方法:75只SD大鼠分为五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余组予温阳复元方灌胃,miR-137模拟组和mi... 目的:阐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miR-137对转铁蛋白受体(TFR)和胸腺癌抵抗蛋白(BCRP)表达的调控作用及温阳复元方的干预效应。方法:75只SD大鼠分为五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余组予温阳复元方灌胃,miR-137模拟组和miR-137模拟对照组大鼠使用脑立体定位法分别将miR-137模拟剂和miR-137空载体注射到缺血侧MCA区,成模后再灌注24 h、7 d、14 d大鼠取材;评价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TTC染色;分别通过RT-q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相关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较高(P<0.01);成模后大鼠脑组织出现明显的白色梗死灶。与模型组比较,温阳复元方组、miR-137模拟组和miR-137模拟对照组大鼠脑组织中miR-137以及TFR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其中miR-137模拟组降低最为显著(P<0.01);同时,大鼠脑组织中BCRP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其中miR-137模拟组升高最为明显(P<0.01)。结论:miR-137可能通过下调TFR、上调BCRP的表达,从而达到对大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温阳复元方能进一步增强其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温阳复元方 缺血性中风 线粒体铁死亡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miR-137模拟剂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致卒中模拟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赵云松 赵帝 +4 位作者 余雯瑾 张海军 谢瑱 吕骏超 赵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68-475,483,共9页
目的探讨以卒中样发作起病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所致卒中模拟病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0年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以急性卒中样发作起病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158例。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结... 目的探讨以卒中样发作起病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所致卒中模拟病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0年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以急性卒中样发作起病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158例。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结合出院时诊断,将患者分为卒中模拟病组(38例)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组(5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卒中模拟病相关评分,其中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患者本次发病入院(就诊)前体温(>37.2℃)、收缩压、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冠心病、心房颤动、吸烟史以及饮酒史),将实验室检查结果[脑脊液(常规、生化)、血常规及血生化等]、相关评分转换为有序等级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卒中模拟病的评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远程卒中模拟病(TM)评分及FABS(facioplegia,atrial-fibrillation/age,blood-pressure,seizure)量表评分,并分别对其进行分层分析,其中NIHSS评分<5分为2,5~15分为1,>15分为0;TM评分<10分为2,10~20分为1,>20分为0;FABS量表评分<3分为0,3~4分为1,>4分为2。依据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检验值参考范围,按低于正常值、正常值参考范围内、高于正常值将脑脊液的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氯化物及葡萄糖含量分别设定为0、1、2;按照异常、正常分别将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生化(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D-二聚体)、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脑脊液生化(免疫球蛋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蛋白质、微量白蛋白)设定为1、0。以卒中模拟病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参数作为自变量,进行中枢系统感染所致卒中模拟病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卒中模拟病组患者年龄、收缩压均低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4±12)岁比(49±19)岁,t=-4.176;(115±16)mmHg比(136±31)mmHg,t=-3.912;均P<0.01]。两组患者性别、入院前发热(>37.2℃)、冠心病、心房颤动、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史、饮酒史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卒中模拟病组血D-二聚体<0.6 mg/L的比例高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5%(34/38)比72.0%(36/50),χ^(2)=4.052,P=0.044],其余脑脊液常规、生化及血常规、生化分层分布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两组患者NIHSS评分总体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模拟病组TM评分<10、10~20、>20分的占比分别为65.8%(25/38)、34.2%(13/38)、0,急性缺血性卒中组TM评分<10、10~20、>20分的占比分别为22.0%(11/50)、52.0%(26/50)、26.0%(13/50),组间评分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97,P<0.01);卒中模拟病组FABS量表评分<3、3~4、>4分的占比分别为5.3%(2/38)、81.6%(31/38)、13.2%(5/38),急性缺血性卒中组FABS量表评分<3、3~4、>4分的占比分别为32.0%(16/50)、62.0%(31/50)、6.0%(3/50),组间评分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99,P=0.003)。(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发生卒中模拟病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D-二聚体<0.6 mg/L患者发生卒中模拟病的风险是血D-二聚体≥0.6 mg/L患者的4.610倍(OR=4.610,95%CI:1.143~18.594,P=0.032);TM评分每降低1个等级(10分),患者发生卒中模拟病的风险增加6.401倍(OR=6.401,95%CI:2.633~15.561,P<0.01);而吸烟史与卒中模拟病无关(P>0.05)。结论在卒中样发作起病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中,血D-二聚体<0.6 mg/L及低TM评分可能增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发生卒中模拟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卒中样发作 卒中模拟病 急性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卒中模拟病的溶栓治疗一例
14
作者 刘安祥 熊倩 +6 位作者 刘锐 田明巧 王倩 熊宗梅 张琴彬 杨洁 张国华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0期3014-3015,共2页
卒中模拟病(SM)因其临床症状类似脑卒中发作,临床上容易被误诊为脑卒中。近期我院收治了1例以精神心理障碍为表现的SM并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现对该病例发病情况、诊疗经过进行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对SM的认识。
关键词 卒中模拟病 缺血性脑卒中 精神心理 溶栓 治疗
下载PDF
五禽戏—猿提改良动作在咽期吞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俞茗文 罗文韬 +5 位作者 唐俊 周仁娣 崔维维 罗红玲 万萍 翟华 《中国康复》 2020年第10期512-516,共5页
目的:验证猿提动作对于脑卒中和脑外伤后咽期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8名咽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9人,2组均接受常规训练,研究组另外接受猿提改良动作训练,对照组另外采用Shaker训练法、门德... 目的:验证猿提动作对于脑卒中和脑外伤后咽期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8名咽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9人,2组均接受常规训练,研究组另外接受猿提改良动作训练,对照组另外采用Shaker训练法、门德尔松手法并结合低头转头法,每周5次,共治疗20次。2组患者治疗前后均分别采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级和电视荧光吞咽造影检查(VFSS)进行吞咽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的FOIS均明显上升(均P<0.05),2组治疗前后稀钡及稠钡的会厌谷及梨状窝滞留、渗透量、喉上抬、喉前移的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FOIS及VFSS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五禽戏——猿提改良动作能改善脑卒中和脑外伤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且能增加吞咽时喉上抬及喉前移的距离,减少渗透与误吸,并能减少梨状窝滞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外伤 吞咽障碍 五禽戏 猿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