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汶川地震诱发文家沟巨型滑坡-碎屑流基本特征及成因机制初步分析 被引量:57
1
作者 黄河清 赵其华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8-177,共10页
2008年5月12日,汶川M8.0地震在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内诱发一巨型滑坡。通过现场调查得知,滑坡前后缘高差455m,厚度20~30m,滑面为基岩层面,初始方量2.750×107m3。滑体在运动中转化为碎屑流。滑坡-碎屑流总的水平运动距离为402... 2008年5月12日,汶川M8.0地震在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内诱发一巨型滑坡。通过现场调查得知,滑坡前后缘高差455m,厚度20~30m,滑面为基岩层面,初始方量2.750×107m3。滑体在运动中转化为碎屑流。滑坡-碎屑流总的水平运动距离为4022m,垂直运动距离为1443m,遗留的堆积物体积达5×107m3。滑坡距映秀—北川断裂仅3.6km,位于其下盘,地震烈度达X I度。滑坡导致文家沟中48人遇害,并形成一条完整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链。初步分析表明滑坡启动速度快,滑坡向碎屑流转化过程明显、地点明确。碎屑流运动过程复杂,伴有强烈的"气垫效应"和"前缘气浪冲击效应"。作者认为,文家沟滑坡的高启动速度是长持时强烈地震动作用的结果,与山体的猛烈碰撞是导致滑体解体并转化为碎屑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滑坡 碎屑流 成因机制 地质灾害链
下载PDF
汶川地震触发窝前滑坡特征及失稳机制探讨 被引量:12
2
作者 汤明高 许强 +1 位作者 张伟 董秀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491-3502,共12页
为弄清汶川地震触发窝前滑坡特征,探讨该滑坡的失稳机制,笔者先后多次赴滑坡区开展调研。调研结果表明:(1)窝前滑坡为上陡下缓、上硬下软型地形地质结构,属于拉裂–走向滑移型的斜坡失稳破坏模式;(2)由于石坎断层活动,在近断层上盘效应... 为弄清汶川地震触发窝前滑坡特征,探讨该滑坡的失稳机制,笔者先后多次赴滑坡区开展调研。调研结果表明:(1)窝前滑坡为上陡下缓、上硬下软型地形地质结构,属于拉裂–走向滑移型的斜坡失稳破坏模式;(2)由于石坎断层活动,在近断层上盘效应、强地震动集中性、地震波长持时累积效应、地形放大效应和地震动水平加速度效应作用下,直接触发的一起剧动式高速远程滑坡;(3)表现出一系列与一般重力环境下滑坡迥异的运动和堆积特征,如高陡粗糙的滑坡壁、弯道超高和侧向抛撒、颗粒分异堆积等特征,运动中形成滑源区、陡坡加速区、碎屑流通区(流槽区和爬高区)、堆积区和抛撒区;(4)主要经历山体震动拉裂、高速溃滑、碎屑流和堆积4个阶段。滑坡运动至800 m左右时,峰值速度达56.1 m/s,全程运动时间约57.1 s,平均速度35.6 m/s;高位势能和滑体碎屑化是窝前滑坡产生高速远程运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汶川地震 近断层地震动 窝前滑坡 拉裂–走向滑移 高速远程 碎屑流
下载PDF
略论高速远程型坡体运动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峻龄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3-8,共6页
由于以洒勒山滑坡为代表的高速远程型滑坡造成的巨大灾害及其形成机制的“神秘莫测”,引起了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其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的兴趣,陆续有若干论文见诸于世。作者发现,在部分论文中有将高速滑坡“扩大化”或将几种不同的地质现象... 由于以洒勒山滑坡为代表的高速远程型滑坡造成的巨大灾害及其形成机制的“神秘莫测”,引起了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其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的兴趣,陆续有若干论文见诸于世。作者发现,在部分论文中有将高速滑坡“扩大化”或将几种不同的地质现象混淆的情况,这将对研究工作的深入进展产生不利影响。为此,作者撰写本文阐述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提出将高速远程型坡体运动分成高速远程碎屑流、高速远程泥石流、高速远程滑坡三类,并提出了高速远程滑坡的判别指标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崩塌 泥石流 (干)碎屑流 高速 远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