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毛目纤毛虫鬃棘尾虫纤毛器基部微管的荧光标记 被引量:1
1
作者 尹飞 生欣 顾福康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0-352,F0002,共4页
腹毛目纤毛虫鬃棘尾虫的纤毛器微管骨架由口围带、波动膜、额腹横尾棘毛、左右缘棘毛和背触毛等纤毛器微管和纤毛器基部附属微管等组成,其中口围带基部含小膜托架、小膜后微管、小膜托架微管及小膜托架间的倒"V"形微管连接;... 腹毛目纤毛虫鬃棘尾虫的纤毛器微管骨架由口围带、波动膜、额腹横尾棘毛、左右缘棘毛和背触毛等纤毛器微管和纤毛器基部附属微管等组成,其中口围带基部含小膜托架、小膜后微管、小膜托架微管及小膜托架间的倒"V"形微管连接;波动膜基部形成微管骨架网;额腹横棘毛和左、右缘棘毛基部含前纵微管束、后纵微管束和横微管束,但不同位置的棘毛基部微管发达程度不一样;背触毛基部以纤毛基体为中心向前、后皮层发出前纵微管和后纵微管,形成背皮层微管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毛目纤毛虫 鬃棘尾虫 纤毛器基部微管
下载PDF
下毛目分子系统进化研究和鬃棘尾虫再描述(纤毛动物门:下毛目:尖毛虫科) 被引量:5
2
作者 朱飞云 余育和 沈韫芬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4-32,共9页
作者自武汉东湖采集的样本中分离出鬃棘尾虫Stylonychiapustulata ,利用活体观察与蛋白银染色技术进行了形态学研究 ,并测定了核糖体小亚基RNA基因全序列 ;以邻接法 (Neighbor Joining ,NJ)和最大简约性法 (MaximumParsimonyMethod ,MP... 作者自武汉东湖采集的样本中分离出鬃棘尾虫Stylonychiapustulata ,利用活体观察与蛋白银染色技术进行了形态学研究 ,并测定了核糖体小亚基RNA基因全序列 ;以邻接法 (Neighbor Joining ,NJ)和最大简约性法 (MaximumParsimonyMethod ,MP)对该物种与GenBank中所有其它下毛目物种进行了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 :所研究下毛目种类皆聚为一支 ,支持下毛目为单系观点 ;尖毛虫属和棘尾虫属物种聚类相互交错 ,因此结合形态学上分类标志的分析 ,对这两个属存在的合理性提出异议。根据本文对同种不同种群的小腔游仆虫Euplotesaedicalatus、尖毛虫Oxytrichagranulifera以及鬃棘尾虫Stylonychiapustulata分子进化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毛目 鬃棘尾虫 核糖体小亚基RNA基因 形态学 系统进化 分子系统发育
下载PDF
松花江四种纤毛虫的形态学研究
3
作者 姚顺利 陈瑛 +4 位作者 范鑫鹏 母伟杰 王丽 蔡兴隆 潘旭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5-605,共11页
利用活体观察,氨银染色和蛋白银染色的方法,对采自松花江的4种广布种纤毛虫:贻贝棘尾虫Stylonychia mytilus (Müller, 1773) Ehrenberg, 1830、鬃异源棘尾虫Tetmemena pustulata (Müller, 1786) Eigner,1999、尾草履虫Paramec... 利用活体观察,氨银染色和蛋白银染色的方法,对采自松花江的4种广布种纤毛虫:贻贝棘尾虫Stylonychia mytilus (Müller, 1773) Ehrenberg, 1830、鬃异源棘尾虫Tetmemena pustulata (Müller, 1786) Eigner,1999、尾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 (Ehret, 1963)和刚毛榴弹虫Coleps hirtus的形态学进行研究。依据新采集种群,对4个种活体形态和纤毛图式特征,以及鬃异源棘尾虫的发生学特征进行补足性描述。研究对贻贝棘尾虫做了重要重描述,可清晰观察到该种蛋白银染后6列背触毛的排列特征、左右缘棘毛数的具体统计,结果发现,贻贝棘尾虫哈尔滨种群与前人报道的种群相比,形态特征基本吻合,区别在于前者小膜数目多于后者。鬃异源棘尾虫哈尔滨种群与漠河种群相比,形态和纤毛图式方面十分相似,发生模式基本一致,细微区别在于前者左右缘棘毛数目普遍多于后者,前者虫体大小波动范围较小,小核数目多于后者。尾草履虫哈尔滨种群与其青岛种群相比,二者显著差异在于收集管数目前者比后者少。本文榴弹虫与前人报道的刚毛榴弹虫种群相比,盔板带的数目、排列方式、窗口类型等形态学基本一致,细微区别在于本文报道种群体型普遍较前人报道种群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 贻贝棘尾虫 鬃异源棘尾虫 尾草履虫 刚毛榴弹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