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在土地利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旸 周成虎 +1 位作者 戴锦芳 马荣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04-810,共7页
针对当前LUCC研究中存在的数据间多重相关性和样本量不足的问题,论文将一种新型的多元统计数据分析方法———偏最小二乘回归引入到研究中。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克服上述缺陷,并能实现多种数据分析方法的综合应用。为检验方法的功能及实用... 针对当前LUCC研究中存在的数据间多重相关性和样本量不足的问题,论文将一种新型的多元统计数据分析方法———偏最小二乘回归引入到研究中。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克服上述缺陷,并能实现多种数据分析方法的综合应用。为检验方法的功能及实用性,论文以苏锡常地区为例,对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回归是进行土地利用结构研究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工具,在地学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多元统计分析 偏最小二乘回归 苏锡常地区
下载PDF
苏锡常地区城市公园土壤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廖启林 刘聪 +3 位作者 徐慧珍 金洋 朱伯万 华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35-1044,共10页
在江苏省国土1/250 000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选择苏州市、吴江市、无锡市、江阴市、常州市、金坛市等45个城市公园土壤作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当地典型城市公园土壤中Cd、Hg、Pb、Zn、Sb、Sn、B、Se、N、稀土元素(REE)等50个元素... 在江苏省国土1/250 000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选择苏州市、吴江市、无锡市、江阴市、常州市、金坛市等45个城市公园土壤作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当地典型城市公园土壤中Cd、Hg、Pb、Zn、Sb、Sn、B、Se、N、稀土元素(REE)等50个元素含量及土壤pH、总有机碳(TOC)等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城市公园土壤的微量元素分布与城区污染土壤、农田土壤有显著差异,公园土壤的重金属含量总体偏低、N与TOC含量明显低于农田土壤,在公园土壤中S、Se、Cd、Pb、Zn、TOC等元素未出现高强度的人为富集,重金属污染以轻度Hg污染为主,S、Se、Cd、Pb、TOC、pH等指标在200 cm深度内分布相对稳定、未出现元素含量在不同深度的显著变化,指示多数公园土壤的微量元素分布总体上较一般城市土壤更少受人为因素干扰,可为人为活动对城市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提供重要的参比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分布 环境指示意义 土壤 城市公园 苏锡常地区
下载PDF
1996年以来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结构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俊 董平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9-84,共6页
以1996—2007年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选取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动态度、变化强度、相对变化率及景观生态学指标,对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年以来,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中,耕地比例锐减,居民点及工矿... 以1996—2007年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选取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动态度、变化强度、相对变化率及景观生态学指标,对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年以来,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中,耕地比例锐减,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所占比例则逐年上升,交通用地的变化幅度及动态度最大;各用地类型的变化强度在此期间呈一定波动,除牧草地外,交通用地历年的变化强度之和最大,期间以2004年各用地类型的变化强度之和最大;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化指数、多样性指数以及均衡度指数呈上升趋势,而优势度指数则呈下降趋势;各市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其他农用地的变化幅度及相对变化率差别不大,而园地、林地、牧草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及未利用地的变化幅度及相对变化率区域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时空演变 苏锡常地区
下载PDF
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演变——以苏锡常地区为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俊 陆玉麒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7-313,共7页
利用1996~2007年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动态度、变化强度、相对变化率及景观生态学角度,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多年来,由于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工、世用地... 利用1996~2007年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动态度、变化强度、相对变化率及景观生态学角度,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多年来,由于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工、世用地扩展迅猛,城镇加速蔓延,从而导致区内耕地面积锐减,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所占比例则逐年上升,交通用地的变化幅度及动态度最大;各用地类型的变化强度在此期间呈一定波动,除牧草地外,交通用地历年的变化强度之和最大,其次为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利设施用地、耕地、其他农用地、林地、未利用地;区域土地利用结构逐渐向均衡状态发展.用地结构的均质性逐渐增强,地区土地利用结构渐趋稳定;各市耕地、聘民点及工矿用地、其他农用地的变化幅度及相对变化率差别不大,而园地、林地、牧草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及未利用地的变化幅度及相对变化率区域差异较大,且三市园地、牧草地及未利用地的变化方向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动态演变 苏锡常地区
下载PDF
苏锡常地区优势产品农业产业化地域模式 被引量:11
5
作者 曾尊固 熊宁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678-686,共9页
苏锡常地区是我国富庶的农业地区 ,依据实地调研、分析农业比较优势 ,该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应具有较强支撑力度的优势产品 ,较高的产业关联度 ,较高的科技含量 .着重研究两种地域模式 ,一是基于名特优农产品的“(凭借 )小品种、(创造 )... 苏锡常地区是我国富庶的农业地区 ,依据实地调研、分析农业比较优势 ,该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应具有较强支撑力度的优势产品 ,较高的产业关联度 ,较高的科技含量 .着重研究两种地域模式 ,一是基于名特优农产品的“(凭借 )小品种、(创造 )高效益、(占领 )大市场”的模式 ;二是由龙头加工企业带动、体现优势产品创造高效益、加工产品提高附加值、产业扩张开拓大市场的模式 ,进而探讨上述地域模式的集聚 -扩散机制 ,苏锡常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地域上表现出集聚为主的特点 ,随着优势区域的实力增强而出现扩张的趋势 ,通过产业扩张、市场扩张、地域扩张 ,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生产要素优化组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地域模式 集聚-扩散机制 苏锡常地区
下载PDF
用水化学动力学方法分析评价苏锡常地区孔隙Ⅱ承压水超采状态下补给条件的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郑丽春 缪晓图 +4 位作者 薛宁菊 高梅 陆美兰 储兆君 黄科军 《地质学刊》 CAS 2012年第2期180-191,共12页
基于孔隙承压水属性,研究了苏锡常地区孔隙Ⅱ承压水超采状态下最大水位埋深期(1994年、1998年)地下水动态(水位、水质)监测资料与水文地质条件。论述水位动态虽能直观反映开采状态下水资源衰竭与水位变化特征,但对补给条件及水动力机制... 基于孔隙承压水属性,研究了苏锡常地区孔隙Ⅱ承压水超采状态下最大水位埋深期(1994年、1998年)地下水动态(水位、水质)监测资料与水文地质条件。论述水位动态虽能直观反映开采状态下水资源衰竭与水位变化特征,但对补给条件及水动力机制不清楚,则会给超采状态下水文地质条件认识及评价带来视觉上的偏颇。采用水化学动力参数则能很好地反映不同水源补给空间的变化规律,用其常量水化学组分(K+、Na+、Ca2+、Mg2+、Cl-、HCO-3、CO2-3、SO2-4)计算的离子强度(I)、主要离子活度(aHCO-3、aNa+、aCa2+)参数划分了长江渗压侧向补给、古生界地层断块凸起山体区大气降水入渗侧向补给及止水不严井"天窗"补给的范围;进行了超采状态下开采资源消耗属性分区。为进一步深化孔隙Ⅱ承压水开采条件、可开采资源评价、水位动态预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动力学方法 孔隙Ⅱ承压水 超采 补给条件 分析评价 应用 苏锡常
下载PDF
神经网络技术在地面沉降区划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武建强 余勤 《江苏地质》 2003年第3期171-174,共4页
复杂的第四系沉积环境构成地面沉降的地质背景 ,在对比分析第四系厚度、地下水位、含水层以及软土层发育程度的基础上 ,尝试性地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易发区进行识别。除基岩出露区外全区共被划分成 4类块段 ,这种... 复杂的第四系沉积环境构成地面沉降的地质背景 ,在对比分析第四系厚度、地下水位、含水层以及软土层发育程度的基础上 ,尝试性地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易发区进行识别。除基岩出露区外全区共被划分成 4类块段 ,这种分布与第四系条件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 ,经检验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人工神经网络 苏锡常地区 识别
下载PDF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风险评价管理模型研究初探 被引量:4
8
作者 于军 武健强 《江苏地质》 2008年第2期113-117,共5页
平原区超采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已成为影响这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如何从收益、成本、风险三个方面为决策者提供制定地面沉降相关防治措施的综合支持,实现灾害防治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御转变,是地面沉降防治研... 平原区超采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已成为影响这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如何从收益、成本、风险三个方面为决策者提供制定地面沉降相关防治措施的综合支持,实现灾害防治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御转变,是地面沉降防治研究领域的新课题。在综合考虑苏锡常地区技术、经济、人类活动等因素基础上,从地面沉降总体风险和地区差异水平出发,提出构建地面沉降风险评价模型及决策支持系统的初步研究思路和方法,为实现地面沉降防治的科学化决策管理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风险评价 管理模型 决策支持 苏锡常地区 江苏
下载PDF
基于GIS的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系统防污染性能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朱兴贤 王彩会 陆徐荣 《江苏地质》 2006年第1期41-45,共5页
在全面认识苏锡常浅层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区内的各种与浅层地下水防污染有关的地质环境因素进行判别,选择含水层厚度、包气带岩性、水位埋深、含水层顶板厚度做为评价的4个因素,以G IS软件ArcInfo为主要工具,通过信息量的空... 在全面认识苏锡常浅层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区内的各种与浅层地下水防污染有关的地质环境因素进行判别,选择含水层厚度、包气带岩性、水位埋深、含水层顶板厚度做为评价的4个因素,以G IS软件ArcInfo为主要工具,通过信息量的空间叠加分析,进行浅层地下水系统防污染性能评价。通过实际水质分析数据,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旨在为加强浅层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防污染性能 GIS 苏锡常地区 江苏
下载PDF
苏锡常地区农业产加销系列化经营的初步研究
10
作者 刘凯 曾尊固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83-88,共6页
在实地调查所获得大量信息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苏锡常地区农业产加销系列化经营的发展状况与特点、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若干对策思考。
关键词 农业生产 经营 农业经济 苏州市 无锡市 常州市
下载PDF
区域公共休闲体育设施分布的空间公平性研究——以苏锡常地区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茜 《湖北体育科技》 2015年第3期208-210,共3页
利用可达性和空间自相关的方法,分析苏锡常地区公共休闲体育设施的空间公平性。结果表明,苏锡常地区开放空间的空间公平性较高,而体育场馆的空间公平性较低。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公平性的区域差异性较大。苏州和无锡市公共休闲体育设施公... 利用可达性和空间自相关的方法,分析苏锡常地区公共休闲体育设施的空间公平性。结果表明,苏锡常地区开放空间的空间公平性较高,而体育场馆的空间公平性较低。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公平性的区域差异性较大。苏州和无锡市公共休闲体育设施公平性要高于常州市。各城市中心城区的公共休闲体育设施公平性较高,而边缘地带及周边县区的公平性则较低。结果反映出苏锡常地区公共休闲体育设施的空间布局不合理特征较为突出,政府需要调整当前公共休闲体育设施配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休闲体育设施 空间公平性 可达性 苏锡常地区
下载PDF
沉积环境对苏锡常地区潜水水质空间分布的影响分析
12
作者 王彩会 陈杰 黄晓燕 《江苏地质》 2008年第2期122-125,共4页
在全面的水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苏锡常地区采集潜水水样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苏锡常地区潜水水质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分带性。通过分析认为:苏锡常地区潜水的水质在空间上的差异与含水层及其包气带的沉积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基... 在全面的水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苏锡常地区采集潜水水样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苏锡常地区潜水水质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分带性。通过分析认为:苏锡常地区潜水的水质在空间上的差异与含水层及其包气带的沉积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基底构造的继承性差异沉降运动、气候冷暖交替引起的海面频繁升降以及河流、湖泊的搬运与沉积均对区内潜水水质的水化学特征的形成起到控制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 水质 分布特征 沉积环境 苏锡常地区 江苏
下载PDF
开放区域耕地资源人口容量研究─—以沪苏锡常城市连绵区为例
13
作者 黄晨熹 丁金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7-73,共7页
人口容量是近年来地理学和人口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传统的研究方法往往把人口容量支持系统局限于关闭区域不可移动的自然资源,如耕地等,忽视与外界的物能交换,而这种交换在现代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区域人口容量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人多... 人口容量是近年来地理学和人口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传统的研究方法往往把人口容量支持系统局限于关闭区域不可移动的自然资源,如耕地等,忽视与外界的物能交换,而这种交换在现代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区域人口容量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人多地少、物能交换频繁的沪苏锡常城市连绵区为例,考察了开放条件下区际补给对耕地资源人口容量的影响,并就有关的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以有助于人口容量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区域 人口容量 耕地资源
下载PDF
苏锡常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9
14
作者 汪名鹏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9年第1期60-65,共6页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苏锡常地区由于超量开采深层地下水,相继出现了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已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成为影响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在分析苏锡常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总结出本地区地质灾...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苏锡常地区由于超量开采深层地下水,相继出现了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已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成为影响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在分析苏锡常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总结出本地区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分布特征以及形成条件等,并对人类活动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地面沉降 地裂缝 分布特征 形成条件 防治措施 苏锡常地区
下载PDF
苏锡常近代建筑装饰中的几何图案流变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馨怡 刘佳 《设计艺术研究》 2019年第2期30-37,共8页
以苏锡常近代建筑装饰中几何图案为研究对象,基于设计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在多元文化交融和中西方思想意识渗透的相互作用下,中西式几何纹样的图案造型流变及图形结构流变,总结其若干特点,进而解析意识形态及地域文化的发展流变。
关键词 苏锡常地区 近代建筑 几何纹样 图案流变 意识流变
下载PDF
苏锡常地区产业布局研究
16
作者 渠爱雪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1期50-55,共6页
在对苏锡常地区产业布局现状特色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调控对策,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产业布局 产业带 江苏 苏州 无锡 常州 区域经济
下载PDF
胶东半岛与苏锡常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
17
作者 王警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5年第3期28-29,共2页
在对胶东半岛和苏锡常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其间差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缩小与苏锡常地区差距的对策。
关键词 胶东半岛 苏锡常 差距 对策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地区耕地流失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综合分析——以江苏省苏锡常地区为例 被引量:14
18
作者 周翔 韩骥 +4 位作者 孟醒 义白璐 曹武星 黄鲁霞 象伟宁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91-1202,共12页
基于遥感影像、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地理空间数据,以耕地流失显著的江苏省苏锡常地区为例,在分析耕地流失时空特征的基础上,不仅剖析了驱动耕地数量减少的宏观政策与社会经济因素,还重点研究了影响耕地流失格局的微观空间因子。研究结果... 基于遥感影像、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地理空间数据,以耕地流失显著的江苏省苏锡常地区为例,在分析耕地流失时空特征的基础上,不仅剖析了驱动耕地数量减少的宏观政策与社会经济因素,还重点研究了影响耕地流失格局的微观空间因子。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耕地数量经历了快速减少-缓慢减少-加速减少的变化轨迹,这与不同时期国家宏观政策的重大调整紧密相关;1990-2010年间耕地流失总量为24.46万hm2,主要流向为建设用地与水库坑塘;②城镇人口的激增和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是驱动研究区耕地数量锐减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③高程因子、距离与交通通达因子、邻域因子均不同程度影响耕地流失的空间格局,其中占主导的是到中心城区的距离、交通便利性以及邻域效应的驱动作用;④未来区域规划应考虑通过产业布局调整和区域整体规划以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还应重视提高工矿用地以及与三产相关的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促进耕地资源开发的合理、有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流失 社会经济驱动 空间驱动 多元逐步回归 二元LOGISTIC回归 苏锡常地区
原文传递
苏锡常地区建设用地扩张过程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周翔 陈亮 象伟宁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22-1430,共9页
基于遥感影像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本文综合运用3S空间分析技术、景观扩张指数与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了1990—2010年苏锡常地区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空间模式及社会经济驱动力.结果表明:研究区建设用地面积经历了快速增长-缓慢增长... 基于遥感影像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本文综合运用3S空间分析技术、景观扩张指数与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了1990—2010年苏锡常地区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空间模式及社会经济驱动力.结果表明:研究区建设用地面积经历了快速增长-缓慢增长-加速增长的变化轨迹,这与不同时期国家宏观政策的重大调整紧密相关;研究期间,建设用地面积增长2218.9 km2,主要源于对水田、旱田、水库坑塘等生态用地的占用;1990—1995年,区域建设用地主要以填充式、边缘式进行扩张;1995—2000年,填充式、边缘式受到政策限制,飞地式成为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途径;2000年以后,飞地式扩张大幅锐减,填充式扩张显著增强,建设用地空间形态逐渐趋向紧凑;区域经济高速增长是驱动建设用地扩张的主导因素,城镇人口的激增也加速了建设用地的扩张.未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应重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加强土地管理体制创新并推行紧凑的城市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景观扩张指数 社会经济驱动力 城市化 苏锡常地区
原文传递
快速城镇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动态及权衡与协同分析——以苏锡常地区为例 被引量:17
20
作者 聂名萱 黄思华 +2 位作者 濮励杰 朱明 郄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88-1099,共12页
苏锡常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地区之一,也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该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冲击,国土空间配置亟待优化。本研究基于多源数据,对苏锡常地区2000~2018年碳储存、食物供给、维持生物多样性3种生态... 苏锡常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地区之一,也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该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冲击,国土空间配置亟待优化。本研究基于多源数据,对苏锡常地区2000~2018年碳储存、食物供给、维持生物多样性3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格局及演变特征进行刻画,并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方法识别了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整体来看,2000~2018年,苏锡常地区的碳储存服务略有上升,食物供给服务和维持生物多样性服务波动下降;(2)苏锡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严重失衡,表现为中部建成区低,四周自然用地高的分布特点,城镇扩张区各类型生态系统服务退化较为严重;(3)在权衡与协同分析中,碳储存-食物供给服务、碳储存-维持生物多样性服务呈现协同关系,食物供给-维持生物多样性服务呈现权衡关系;(4)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存在空间差异,低值协同区集中分布在城市中心,高值协同区主要分布在西侧与南侧林地范围,低-高值与高-低值权衡区在空间上呈环绕相间分布。苏锡常地区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注意低值协同区和权衡区,有针对性地制定生态保护修复措施,合理调控社会经济发展,实现生态系统服务的协同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城镇化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与协同 苏锡常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