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method of identifying effective source rock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Bozhong Depression,Bohai Sea,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Jiang Fujie Pang Xiongqi +1 位作者 Meng Qingyang Zhou Xiaohui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58-465,共8页
Research on effective source rocks directly affects the accuracy of identifying hydrocarbon resources, and indirectly affects the exploration decisions in petroliferous basins. Although the previous evaluation methods... Research on effective source rocks directly affects the accuracy of identifying hydrocarbon resources, and indirectly affects the exploration decisions in petroliferous basins. Although the previous evaluation methods of effective source rocks vary relatively widely, a complet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approach has not yet been developed. For that reason, we redefined the concept of effective source rocks 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Surrounding this definition, and guided by the hydrocarbon expulsion theory, the quantitative model called "two stages and three steps" method is established to predict effective source rocks. Its application in the Bozhong Depression indicates that among the four sets source rocks in the Bozhong Depression, the Member 3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Es 3 ) has the largest effective source rock thickness, and the Member 1 Member 2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Es 1+2 ) is the second largest .The effective part of dark mudstone is only 30%-80% of the total volume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buried depth and improvement of quality, the effective part increase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two stages and three steps" method is a practical technique for effective source rock pred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rce rock EFFECTIVENESS hydrocarbon expulsion threshold Bozhong depression Bohai Sea
下载PDF
Associations of Time Spent on Study and Sleep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Report from the Large-Scale Monitoring of Basic Education Data in China
2
作者 Hao Yao Shuzhen Ch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Promotion》 2023年第9期1053-1065,共13页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and under the pressure of high competitiveness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mental health is facing greater challenges.Understanding the time alloc...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and under the pressure of high competitiveness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mental health is facing greater challenges.Understanding the time allocation of study and sleep is necessary for developing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programs.Based on a survey of 31,057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47 junior high schools in Gansu Province,China's Mainland,the study analyzed the associations of time spent on study and sleep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rough chi-square test,ANOVA,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and threshold regression model.It was found that 18.4%–21.1%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had mild and above anxiety and depressive symptoms.Femal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anxiety and depressive symptoms.In addition,time spent on study wa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time spent on sleep was significantly and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ve symptoms.Late sleepers were more likely to suffer from anxiety and depressive tendencies.Reducing after-school study time appropriately and getting more sleep are beneficial in reducing anxiety and depression,but it is more important to ensure time of sleep.For the reduction of anxiety and depressive symptoms,the maximum time spent on study after school should not exceed 1.92 h,the minimum time spent on sleep at night should be more than 7 h and a 40-min lunch break should be guaranteed at no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e spent on study time spent on sleep anxiety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threshold regression
下载PDF
紧张型头痛患者发作期和发作间期触觉辨别能力的变化及机制研究
3
作者 焦格 杜文娟 +1 位作者 刘畅 于生元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83-287,共5页
目的探讨紧张型头痛(tension type headache,TTH)患者发作期、发作间期触觉辨别能力的变化及机制。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收集2023年10月至2024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头痛门诊就诊的TTH患者,包括发作期和发作间期... 目的探讨紧张型头痛(tension type headache,TTH)患者发作期、发作间期触觉辨别能力的变化及机制。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收集2023年10月至2024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头痛门诊就诊的TTH患者,包括发作期和发作间期各105例,另纳入109名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受试者年龄、受教育时间、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等临床资料。通过触觉认知测试仪检测3组受试者的触觉辨别阈值,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三组受试者触觉辨别阈值的差异。结果三组受试者年龄、受教育时间、MMSE、MoCA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TH患者合并焦虑抑郁者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通过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焦虑、抑郁与TTH对触觉辨别能力的影响的交互作用不显著。TTH患者发作期和发作间期组的触觉辨别阈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TTH患者发作间期和发作期的触觉辨别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TTH患者发作期和发作间期的触觉认知水平均下降;触觉认知测试仪可识别TTH患者的早期触觉认知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张性头痛 触觉认知 触觉辨别阈值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非自杀性自伤患者的生理疼痛与社会疼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赵英哲 刘竞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3,共5页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是目前临床中常见的病理行为,严重影响个体身心健康。自伤与个体疼痛感知异常密切相关。疼痛分为生理疼痛和社会疼痛,相比健康人群,非自杀性自伤患者对生理疼痛敏感性低而对社会疼痛敏感性高,生理疼痛阈值增高而社会疼...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是目前临床中常见的病理行为,严重影响个体身心健康。自伤与个体疼痛感知异常密切相关。疼痛分为生理疼痛和社会疼痛,相比健康人群,非自杀性自伤患者对生理疼痛敏感性低而对社会疼痛敏感性高,生理疼痛阈值增高而社会疼痛阈值减低,疼痛敏感性的改变使其通过“以痛镇痛”的方式缓解情绪。非自杀性自伤个体疼痛敏感性的改变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自我批评、抑郁症状和童年期不良经历都与非自杀性自伤患者的疼痛敏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伤行为 疼痛 痛阈 疼痛测定 自我评估 抑郁症状 童年期不良经历
下载PDF
应激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对大学生抑郁风险预警阈值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爱楼 张阔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69-277,共9页
目的:抑郁是青少年最常见的情绪问题。其中,近期应激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大学生抑郁的关键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本研究探索这两个关键因素与大学生抑郁关系中可能存在的阈值效应,以期为提升抑郁风险预测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以及发展抑郁... 目的:抑郁是青少年最常见的情绪问题。其中,近期应激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大学生抑郁的关键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本研究探索这两个关键因素与大学生抑郁关系中可能存在的阈值效应,以期为提升抑郁风险预测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以及发展抑郁风险预警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我国中部H省3所地方普通本科高校2018-2022年入学的14043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研究。采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并采用R3.5.2进行分段回归模型(PRM)探索应激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对大学生抑郁的预测阈值。结果:①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与抑郁之间存在显著的两两相关,其中,社会支持与应激生活事件、抑郁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1),应激生活事件与抑郁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②应激生活事件的阈值达到42.055后,应激生活事件对抑郁水平的诱发作用愈发显著。而社会支持水平的阈值达到18.318后,社会支持对抑郁水平的抑制作用受到削弱;③根据应激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对抑郁的阈值效应可将大学生群体分为4组,高应激生活事件低社会支持组和高应激生活事件高社会支持组的大学生抑郁水平显著高于低应激生活事件低社会支持组和低应激生活事件高社会支持组(P<0.05),且高应激生活事件低社会支持组学生的抑郁水平又显著高于高应激生活事件高社会支持组学生(P<0.05);④4个组别的大学生在性别上的分布也存在显著差异(χ^(2)=129.014,P<0.001),高应激生活事件低社会支持组的男生占比(43.7%)明显高于总体样本中男生的比例(30.1%)。结论: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抑郁之间存在阈值效应,根据阈值效应分类的高应激生活事件低社会支持组大学生的抑郁水平更为严重;应激生活事件低于42.055阈值水平,社会支持高于18.318的阈值时,大学生的抑郁情绪会得到明显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应激生活事件 社会支持 阈值 分段回归 大学生
下载PDF
甘氨酸对睡眠剥夺小鼠痛阈值及抑郁样行为的影响
6
作者 向宇豪 兰淑巾 +1 位作者 杭倩如 武玉清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50-253,共4页
目的采用行为学实验探究甘氨酸对睡眠剥夺小鼠痛阈值及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生理盐水组(Control+NS组)、对照+甘氨酸组(Control+Gly组)、睡眠剥夺+生理盐水组(SD+NS组)、睡眠剥夺+甘氨酸组(SD+Gly组... 目的采用行为学实验探究甘氨酸对睡眠剥夺小鼠痛阈值及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生理盐水组(Control+NS组)、对照+甘氨酸组(Control+Gly组)、睡眠剥夺+生理盐水组(SD+NS组)、睡眠剥夺+甘氨酸组(SD+Gly组)。采用改良多平台法建立睡眠剥夺模型。测定各组小鼠的体重;采用热板法测定各组小鼠的痛阈值;采用强迫游泳实验测定各组小鼠的抑郁样行为。结果①与Control+NS组比较,SD+NS组在第3—5天体重明显下降;SD+Gly组在第3—4天体重明显下降;②与Control+NS组比较,Control+Gly组在第5天痛阈值明显增高,SD+NS组在第5天痛阈值显著降低;与SD+NS组比较,SD+Gly组第5天痛阈值明显增高;③与Control+NS组比较,SD+NS组在第5天漂浮不动时间占总时长的百分比显著增加,SD+Gly组在第5天漂浮不动时间占总时长的百分比显著增加;与SD+NS组比较,SD+Gly组在第5天漂浮不动时间占总时长的百分比明显减少。结论甘氨酸可以提高睡眠剥夺小鼠的痛阈值,并可以缓解睡眠剥夺引起的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 睡眠剥夺 痛阈 抑郁样行为 热板法 强迫游泳实验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陆丰13洼文昌组烃源岩地化特征及成藏贡献
7
作者 郑仰帝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2期52-54,共3页
珠江口盆地陆丰13洼钻揭文昌组泥质烃源岩的钻井多达30余口,为解决文昌组各段源岩的地化特征、生烃潜力和成藏贡献问题,开展了烃源岩的岩石热解、镜质体反射率及可溶有机质饱和烃色谱-质谱等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陆丰13洼文昌组发育文三... 珠江口盆地陆丰13洼钻揭文昌组泥质烃源岩的钻井多达30余口,为解决文昌组各段源岩的地化特征、生烃潜力和成藏贡献问题,开展了烃源岩的岩石热解、镜质体反射率及可溶有机质饱和烃色谱-质谱等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陆丰13洼文昌组发育文三段和文四段两套湖相烃源岩,文四段为主力源岩层系,有机质丰度为好-很好,以腐泥型有机质为主;文三段稍差,属于中等-好源岩,混合型有机质。文昌组整体处于低成熟-成熟热演化阶段,烃源岩排烃门限深度为3600 m。文四段烃源品质最优,热演化程度更高,成藏贡献大。该研究证实了文昌组具备良好的生烃条件和潜力,进一步坚定了洼陷周边油气勘探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地化特征 文昌组 排烃门限深度 陆丰13洼
下载PDF
Quantitative Analysis Model and Application of the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Threshold 被引量:6
8
作者 JIANG Fujie PANG Xiongqi GUO Jig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232-242,共11页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obviously controls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s.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concept of "source control theory", the concept of a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threshold wa...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obviously controls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s.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concept of "source control theory", the concept of a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threshold was put forward. This means the maximum range for hydrocarbon controlled by the source rock conditions to migrate in the hydrocarbon basins. Three quantitative analysis models are proposed on this basis, namely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robability, maximum hydrocarbon scale threshold and reserve distribution probability, which respectively refer to the probability of forming a hydrocarbon reservoir, the possible maximum scale of the hydrocarbon reservoir and the percentage of reserve distribution in a certain area within the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threshold.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539 hydrocarbon reservoirs discovered in 28 hydrocarbon source kitchens from seven sedimentary basins and sags of eastern China shows the maximum reservoir scale possibly formed in the hydrocarbon basi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robability and oil and gas reserve distribution probability are all controll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Generally, as the distances from the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center and hydrocarbon discharge boundary get longer and the hydrocarbon discharge intensity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center gets smaller, there will be lower probability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orresponding quantitative models are established based on single factor statistics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the Jiyang Depression shows that the prediction from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model for the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threshold agree well with the actual exploration results, indicating that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model is likely to be a feasible to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rce control theory scale threshold distribution threshold Jiyang depression hydrocarbon discharge threshold PROBABILITY
下载PDF
收入对老年人抑郁水平的非线性影响研究——来自CHARLS数据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浩林 张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42-449,共8页
文章采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收入对老年人抑郁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收入的增加,老年人的精神抑郁水平显著降低。多重门槛回归估计结果表明,收入对老年人抑郁水平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收入的影响呈现非... 文章采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收入对老年人抑郁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收入的增加,老年人的精神抑郁水平显著降低。多重门槛回归估计结果表明,收入对老年人抑郁水平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收入的影响呈现非线性,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对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水平降低。进一步研究显示,城市老年人和男性老年人具有更高的收入门槛值,同时农村老年人和男性老年人表现出更加复杂的非线性变化。建议提高老年人保障水平,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保障低龄老年人群体再就业;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提供非现金方式的社会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收入 抑郁水平 非线性影响 门槛回归模型
下载PDF
失志在肺癌患者阈下抑郁与术后锻炼依从性之间的中介效应
10
作者 张艳 彭纪芳 +2 位作者 万妍 陈天乐 潘春峰 《现代临床护理》 2023年第5期1-8,共8页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失志在阈下抑郁与术后锻炼依从性的中介效应,为制定提供肺癌患者术后锻炼依从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胸外科收治接受手术治疗1个月后的384例肺癌患者,采用阈下抑郁量表(s...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失志在阈下抑郁与术后锻炼依从性的中介效应,为制定提供肺癌患者术后锻炼依从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胸外科收治接受手术治疗1个月后的384例肺癌患者,采用阈下抑郁量表(subthreshold depression scale,STDS),肺癌锻炼依从性量表(lung-cancer post-operative exercise compliance scale,LC-PECS)和失志量表(demoralization scale,DS)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肺癌患者阈下抑郁、失志和术后锻炼依从性之间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肺癌患者失志在阈下抑郁与术后锻炼依从性的中介效应。结果364例肺癌患者完成研究。肺癌患者阈下抑郁总分为(119.98±15.08)分,术后锻炼依从性总分为(29.71±7.82)分,失志总分为(66.96±12.96)分;肺癌患者阈下抑郁对术后锻炼依从性起直接效应(β=-0.424,P<0.05),占总效应的72.48%;肺癌患者失志在阈下抑郁与术后锻炼依从性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β=-0.161,P<0.05),占总效应的27.52%。结论肺癌患者阈下抑郁和失志程度较高,术后锻炼依从性较低。临床护理人员应在肺癌患者术后早期调整其心理状态,增强其治疗的信心,从而提高其术后锻炼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阈下抑郁 失志 锻炼依从性 中介效应
下载PDF
砂岩透镜体成藏门限及控油气作用机理 被引量:74
11
作者 庞雄奇 陈冬霞 +3 位作者 李丕龙 张善文 姜振学 肖焕钦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8-41,45,共5页
砂岩透镜体成藏须经历供烃门限和聚烃门限 ,供烃门限与源岩向砂体排烃的临界地质条件相对应。在济阳坳陷目前已发现的 114个主要砂岩透镜体油藏中 ,有 112个处于排烃门限 ( 2 5 0 0m )以下。聚烃门限系指砂岩透镜体接收外来油气的临界... 砂岩透镜体成藏须经历供烃门限和聚烃门限 ,供烃门限与源岩向砂体排烃的临界地质条件相对应。在济阳坳陷目前已发现的 114个主要砂岩透镜体油藏中 ,有 112个处于排烃门限 ( 2 5 0 0m )以下。聚烃门限系指砂岩透镜体接收外来油气的临界地质条件 ,与之对应的砂岩孔隙度为 12 % ,渗透率为 1× 10 -3 μm2 。在济阳坳陷已发现的主要透镜体油藏中 ,98%以上的油藏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超过以上临界值。在砂岩透镜体埋藏过程中 ,一般要经历 4个阶段 ,处在第三阶段的透镜体砂岩既满足源岩供烃条件 ,又满足自身的聚烃条件 ,最有利于形成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透镜体油藏 地质门限 成藏机理
下载PDF
油气成藏门限研究及其在济阳坳陷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2
作者 庞雄奇 李丕龙 +3 位作者 金之钧 张善文 左胜杰 陈冬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4-209,共6页
成藏门限从定量角度阐述油气藏形成与分布规律。它是指确定的成藏体系内形成油气聚集所需要损耗的最低烃量 ,包括源岩残留、储层滞留、盖前排失、围岩损耗、水溶流失和扩散等 6个方面。地史过程中 ,油气生成量达到或超过成藏体系内能够... 成藏门限从定量角度阐述油气藏形成与分布规律。它是指确定的成藏体系内形成油气聚集所需要损耗的最低烃量 ,包括源岩残留、储层滞留、盖前排失、围岩损耗、水溶流失和扩散等 6个方面。地史过程中 ,油气生成量达到或超过成藏体系内能够损耗的最低烃量时 ,油气聚集作用才能开始进行。在源岩生油气总量一定的情况下 ,成藏体系内油气的成藏时间、运聚烃量和油气藏最大规模等都受成藏门限的制约。对济阳坳陷 2 8个成藏体系的应用研究表明 ,油大量聚集成藏前最低损耗烃量介于 0 36× 10 8~ 18 4× 10 8t,它主要随排烃强度、油气运聚范围和目的层的倾角的增大而增大 ,随砂地比、构造变动次数和剥蚀厚度的增大而减小。济阳坳陷最有利的成藏体系包括沾化凹陷的渤南 -孤岛成藏体系 ,东营凹陷的中央背斜带、北部陡坡带、滨县凸起南坡、王家港 -八面河和惠民凹陷的中央背斜带以及车镇凹陷的义和庄凸起北坡、车镇凹陷北等 ,它们均已进入成藏门限 ,远景资源量 2 18× 10 8~ 6 31× 10 8t,能够形成的最大油气藏储量规模可达 0 16× 10 8~ 4 79× 10 8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门限 成藏体系 资源评价 济阳坳陷
下载PDF
阈下抑郁辨识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琰 谭曦 +5 位作者 张靖 乔艳 陈凌昔 于林露 陈璐 孔军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798-800,共3页
阈下抑郁是一种以抑郁心境为主的心理亚健康现象,同抑郁症不同的是,目前临床上尚无公认的专门针对阈下抑郁的辨识工具。在心理咨询与临床诊断中,常常需借助于用于评定抑郁症的抑郁评定量表来筛选阈下抑郁患者。但是实际运用中,评定存在... 阈下抑郁是一种以抑郁心境为主的心理亚健康现象,同抑郁症不同的是,目前临床上尚无公认的专门针对阈下抑郁的辨识工具。在心理咨询与临床诊断中,常常需借助于用于评定抑郁症的抑郁评定量表来筛选阈下抑郁患者。但是实际运用中,评定存在不合理性与局限性。本文以阈下抑郁的定义、中医对阈下抑郁的认识及阈下抑郁的症状辨识为出发点,分析了当前抑郁量表在评定阈下抑郁中的优劣势,为建立阈下抑郁的辨识与筛选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阈下抑郁 抑郁量表 辨识
下载PDF
济阳坳陷油气勘探现状及主要研究进展 被引量:98
14
作者 李丕龙 金之钧 +3 位作者 张善文 庞雄奇 肖焕钦 姜在兴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共4页
济阳坳陷勘探 40年共发现 70个油气田 ,资源探明程度达 5 6.97% ,已属中高勘探程度区。济阳坳陷剩余石油资源总量为 46.72× 10 8t ,占坳陷剩余资源总量的 5 5 % ,整个坳陷还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目前勘探存在 3方面问题 :①有待... 济阳坳陷勘探 40年共发现 70个油气田 ,资源探明程度达 5 6.97% ,已属中高勘探程度区。济阳坳陷剩余石油资源总量为 46.72× 10 8t ,占坳陷剩余资源总量的 5 5 % ,整个坳陷还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目前勘探存在 3方面问题 :①有待重新评价资源潜力和重新总结油气分布规律 ;②隐蔽油气藏 (尤其是岩性油气藏 )在新发现油气藏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大 ,但目前缺乏有效的预测理论和勘探技术 ;③岩性圈闭含油气性变化大 ,成藏机理还认识不清。用门限控烃理论研究的结果 ,济阳坳陷进入成藏门限的 19个成藏体系的剩余资源潜力为 1.42× 10 8~ 6.3 1× 10 8t,7个成藏体系尚未进入成藏门限 ;根据三元复合成藏理论 ,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必须满足 3个条件 :一是砂体的成因类型要有利 ,二是包裹砂体的烃源岩生、排烃要达到一定数量 ,三是砂体的物性要达到一定的临界条件。图 8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勘探现状 隐蔽油气藏 成藏门限 发现过程 三元成藏
下载PDF
阈下抑郁个体对负性情绪刺激的注意解脱困难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李海江 卢家楣 +1 位作者 张庆林 邱江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3-520,共8页
本研究拟采用点探测范式及不同情绪内容的面孔刺激(高兴、中性、悲伤和愤怒)考察阈下抑郁个体的负性注意偏向及其内在机制。点探测任务中情绪面孔配对呈现(负性-中性、正性-中性),配对面孔中的情绪线索位置与靶刺激的位置构成负性一致/... 本研究拟采用点探测范式及不同情绪内容的面孔刺激(高兴、中性、悲伤和愤怒)考察阈下抑郁个体的负性注意偏向及其内在机制。点探测任务中情绪面孔配对呈现(负性-中性、正性-中性),配对面孔中的情绪线索位置与靶刺激的位置构成负性一致/不一致和正性一致/不一致条件,同时实验中加入"中性-中性"面孔线索作为一致和不一致条件的对比基线来考察注意偏向的内在机制。结果发现,阈下抑郁个体在负性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长于负性一致条件,表明阈下抑郁个体具有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进一步比较发现,阈下抑郁个体在负性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的长于"中性-中性"基线条件,而负性一致条件与基线之间差异不显著,表明阈下抑郁个体的负性注意偏向为对负性刺激的注意解脱困难。结果另发现,阈下抑郁个体未能像无抑郁对照组个体表现出对正性刺激的注意偏向。结果表明,处于阈下抑郁状态的个体表现出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具体为对负性刺激的注意解脱困难,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阈下抑郁个体在注意控制和情绪调节功能上的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阈下抑郁 注意偏向 注意定向 注意解脱困难
下载PDF
隐蔽油气藏资源潜力预测方法探讨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庞雄奇 陈冬霞 +2 位作者 李丕龙 姜振学 郝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0-376,共7页
隐蔽油气藏形成演化过程和成因机理十分复杂,为了提高油气资源评价的可信度,为高层次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应综合利用多种方法,如发现过程模型反演法、成藏门限理论正演计算法以及综合预测法。运用这些方法对济阳坳陷隐蔽油气藏的资源潜... 隐蔽油气藏形成演化过程和成因机理十分复杂,为了提高油气资源评价的可信度,为高层次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应综合利用多种方法,如发现过程模型反演法、成藏门限理论正演计算法以及综合预测法。运用这些方法对济阳坳陷隐蔽油气藏的资源潜力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济阳坳陷还有20.24×108t以上的隐蔽油气藏储量待发现,占剩余可探明储量的75%以上。其中,东营凹陷和沾化凹陷待发现隐蔽油气藏分别为7.83×108 t和3.53×108 t,车镇凹陷和惠民凹陷为3.78×108t和3.52×108t。平面上,隐蔽油气藏主要分布在储量丰度较高、探明储量较低的成藏体系内;层位上,沙河街组四段及其以上目的层勘探程度虽高仍是隐蔽油气藏储量增加的重点层位;类型上,岩性透镜体油气藏、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及古潜山油气藏是隐蔽油气藏今后勘探的重要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油气藏 资源评价 济阳坳陷 成藏门限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烃源岩排烃特征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周杰 庞雄奇 李娜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64,共6页
烃源岩在埋藏演化过程中发生排烃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其生烃潜力不断减小,反之也可利用烃源岩在演化过程中生烃潜力的变化规律来模拟其排烃特征。利用综合热解参数———生烃潜力指数[(S1+S2)/TOC]在热演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来确定源岩的排... 烃源岩在埋藏演化过程中发生排烃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其生烃潜力不断减小,反之也可利用烃源岩在演化过程中生烃潜力的变化规律来模拟其排烃特征。利用综合热解参数———生烃潜力指数[(S1+S2)/TOC]在热演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来确定源岩的排烃门限,并在此基础上模拟计算烃源岩在各演化阶段的排烃率、排烃速率及排烃效率。由于不同类型烃源岩的生烃潜力指数差别很大,在实际应用时应对不同类型源岩,含不同有机质类型的源岩进行区分。将此方法应用于济阳坳陷下第三系,发现油页岩和暗色泥岩具有不同的排烃特征,油页岩的排烃门限比暗色泥岩浅,排烃率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潜力指数 排烃门限 排烃量 烃源岩 下第三系 济阳坳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基于毛细管力的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判别 被引量:12
18
作者 姜航 庞雄奇 +4 位作者 施和生 朱俊章 白静 施洋 高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69-876,共8页
有效储层物性下限评价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致关重要。本文在回顾前人相关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储层与围岩介质的物性条件进行了研究,认为有效储层物性下限不是绝对的,而是取决于砂岩与围岩介质物性之间的相对关系,并与埋深具有一定的关系... 有效储层物性下限评价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致关重要。本文在回顾前人相关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储层与围岩介质的物性条件进行了研究,认为有效储层物性下限不是绝对的,而是取决于砂岩与围岩介质物性之间的相对关系,并与埋深具有一定的关系。由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判别方法:利用砂岩储层和围岩介质的毛细管力比值判定有效储层物性下限。有效储层临界条件下的毛细管力比值随埋深增加表现出逐渐增大趋势,其物性下限也随埋深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根据该方法在珠一坳陷深部古近系储层中识别出的有效储层与测井解释成果基本吻合。该方法对于优选油气勘探目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力比值 有效储层 物性下限 油气勘探 珠一坳陷
下载PDF
逍遥丸、归脾丸治疗老年期阈下抑郁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赛 许筱颖 +1 位作者 郭霞珍 肖燕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566-569,共4页
目的:初步探索逍遥丸、归脾丸对肝郁脾虚型、心脾两虚型老年期阈下抑郁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样本,通过DSM-IV、HAMD-17、CES-D以及中医辨证筛选出肝郁脾虚型、心脾两虚型老年期阈下抑郁症患者,并随机选取30例纳... 目的:初步探索逍遥丸、归脾丸对肝郁脾虚型、心脾两虚型老年期阈下抑郁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样本,通过DSM-IV、HAMD-17、CES-D以及中医辨证筛选出肝郁脾虚型、心脾两虚型老年期阈下抑郁症患者,并随机选取30例纳入空白对照组,将余下样本根据证型分类分别纳入归脾丸组和逍遥丸组,每组30例,最后观察归脾丸、逍遥丸对老年期阈下抑郁症的疗效。结果:1)12周末归脾丸组和逍遥丸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归脾丸组与逍遥丸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归脾丸、逍遥丸从干预4周末开始,才开始与同时期对照组HAMD-17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期归脾丸组与逍遥丸组之间评分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逍遥丸和归脾丸能够治疗老年期阈下抑郁症,从第4周开始有明显疗效。2)用归脾丸、逍遥丸治疗期阈下抑郁症,能够预防老年期抑郁症,符合中医"治未病"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丸 归脾丸 老年期阈下抑郁症 治未病
下载PDF
烃源岩生烃潜力恢复与排烃特征分析——以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烃源岩为例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立峰 姜振学 +4 位作者 周新茂 马中振 王乃军 张凤奇 林世国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8-384,共7页
根据排烃门限理论,对生烃潜力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生烃潜力指数恢复模型,并对辽河西部凹陷各类型有机质的排烃特征分别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不同类型有机质烃源岩排烃特征存在很大差异,有机质类型越好,排烃门限深度越浅,Ⅰ... 根据排烃门限理论,对生烃潜力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生烃潜力指数恢复模型,并对辽河西部凹陷各类型有机质的排烃特征分别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不同类型有机质烃源岩排烃特征存在很大差异,有机质类型越好,排烃门限深度越浅,Ⅰ型和ⅡA型有机质的排烃门限深度为2 200 m,ⅡB型为2 700 m,Ⅲ型为2 900 m;相同埋深条件下,有机质类型越好,烃源岩单位有机碳排烃量越大,达到排烃高峰期越早,排烃效率也越高。研究区排烃期主要有2期,第一期为东营组沉积期(主要为东营组抬升遭受剥蚀前);第二期为明化镇组沉积期至现今。研究区烃源岩总排烃量为156.23×108t,其中沙三段和沙四段烃源岩分别占61.5%和21.2%,是西部凹陷的主力排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潜力指数 排烃门限 排烃量 烃源岩 辽河坳陷 西部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