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CONDENSATION HEATING AND SURFACE FLUX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SOUTH CHINA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MCS) 被引量:1
1
作者 蒙伟光 李江南 +3 位作者 王安宇 冯瑞权 古志明 闫敬华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05年第2期144-153,共10页
A sensitive 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y is card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ondensation heating and surface flux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South China MCS that occurred during 23 - 24 May 1998. The results rev... A sensitive 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y is card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ondensation heating and surface flux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South China MCS that occurred during 23 - 24 May 1998. The results reveal the following: (1) Condensation heat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CS. In every different stage, without condensation heating, MCS precipitation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quickly dissipates. (2) Condensation heating demonstrates most importantly during the early development stages of MCS vortex; as the vortex develops stronger, the condensation heating effects reduces. (3) By affecting the MCS development processes, condensation heating also influences the formation of MCS mesoscale environment structure features such as low-level jet (mLLJ), upper-level divergence. (4) By changing the antecedent environmental circulation, the surface fluxes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CS. Because of the surface heating, pressure declines over the heavy rainfall and MCS happening regions, which results in the intensification of southerly flows from the ocean along the South China coastline areas, and leads to the enhancement of horizontal convergence and increase of vapor amount in the lower layer. All of these make the atmosphere more unstable and more favorable for the conv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densation heating surface fluxes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MCS) South China heavyrainfall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The Influences of Boundary Layer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on Mesoscale Heavy Rain System 被引量:17
2
作者 许丽人 赵鸣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3期458-465,467-472,共14页
The mesoscale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model (MM4) in which the computations of the turbulent exchange coefficient in the boundary layer and surface fluxes are improved, is us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s of boundary... The mesoscale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model (MM4) in which the computations of the turbulent exchange coefficient in the boundary layer and surface fluxes are improved, is us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s of boundary layer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on the predictive results of the mesoscale model. Seven different experiment schemes (including the original MM4 model) designed in this paper are tested by the observational data of several heavy rain cases so as to find an improved boundary layer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in the mesoscale meteorological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l the seven different boundary layer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have some influences on the forecasts of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distribution of rain area, vertical velocity, vorticity and divergence fields, and the improved schemes in this paper can improve the precipitation forecast. Key words Boundary layer parameterization - Mesoscale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MNWP) - Turbulent exchange coefficient - Surface fluxes - Heavy rain This paper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49875005 and No. 497351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undary layer parameterization mesoscale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MNWP) Turbulent exchange coefficient Surface fluxes Heavy rain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uxes Generated by Inhomogeneities of the Underlying Surface over the Jinta Oasis in Nor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万莉 吕世华 +2 位作者 傅慎明 孟宪红 H.C.NNAMCHI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887-906,共20页
Using land-use types derived from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 collected by the EOS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EOS/MODIS), the mesoscale and turbulent fluxes generated by inhomogeneities of the ... Using land-use types derived from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 collected by the EOS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EOS/MODIS), the mesoscale and turbulent fluxes generated by inhomogeneities of the underlying surface over the Jinta Oasis, northwestern China, were simulated using the 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ing System (RAMS4.4).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esoscale circulation generated by land-surface inhomogeneities over the Jinta Oasis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urbulence. Vertical heat fluxes and water vapor are transported to higher levels by mesoscale circulation. Mesoscale circulation also produces mesoscale synoptic systems and prevents water vapor over the oasis from running off. Mesoscale circulation transports moisture to higher atmospheric levels as the land-surface moisture over the oasis increases, favoring the formation of clouds, which sometimes leads to rainfall. Large-scale wind speed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mesoscale heat fluxes. During the active phase of mesoscale circulation, the stronger large-scale winds are associated with small mesoscale fluxes; however, background wind seems to intensify the turbulent sensible heat flux and turbulent latent heat flux. If the area of oasis is enlarged properly, mesoscale circulation will be able to transport moisture to higher levels, favoring the formation of rainfall in the oasis and protecting its "cold island" effect. The impact of irrigation on rainfall is important, and increasing irrigation across the oasis is necessary to protect the oa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HOMOGENEITIES RAMS mesoscale circulation TURBULENCE heat flux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Climatological Structures of the Arabian Sea Eddies and Eddy-Induced Flux
4
作者 LIN Xinyu QIU Yun +2 位作者 NI Xutao LIN Wenshu AUNG Cherry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874-885,共12页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spatial structure and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of eddies in the Arabian Sea(AS)using Argo profiles and satellite measurements.The majority of eddies occur in the northern AS,especially along i...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spatial structure and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of eddies in the Arabian Sea(AS)using Argo profiles and satellite measurements.The majority of eddies occur in the northern AS,especially along its northeastern boundary.In contrast,the western AS had a relatively higher eddy kinetic energy compared to the eastern part.Particularly,the strongest energetic eddies were present in the Somali Current system.The composite results revealed the evident thermohaline anomalies caused by cyclonic eddies(CEs)and anticyclonic eddies(AEs)in the upper 300m layers.The anomalous temperature structure within CEs and AEs showed a dominant dipole structure in the near-surface layer and a monopole structure below,with maximum temperature anomalies of approximately−0.8℃and+1.0℃located at depths of 100–150m,respectively.The composited salinity structures for CEs and AEs exhibited monopole vertical structures and sandwich-like patterns.For AEs,large positive salinity anomalies occurred at subsurface layers of 60–180 m with a peak value of about 0.07,and weak negative values were observed above 60m and below 180 m.A similar vertical structure but with an opposite sign operates for CEs.The composited CE and AE caused an equatorward salt flux with values of−8.1×10^(4)and−2.2×10^(4)kg s^(−1),respectively.CEs caused an equatorward heat flux of−7.7×10^(11)W,and AEs induced a poleward flux of 1.5×1011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bian Sea mesoscale eddy thermohaline structure heat and salt flux
下载PDF
零侧边界通量方案在CMA-MESO模式中的应用
5
作者 仇培宇 沈学顺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8-476,共9页
在全球或区域数值模式中实现水汽等水物质的守恒或收支平衡计算十分重要,缺乏质量守恒可能会导致虚假的水汽运动和过量的局部降水。目前我国的CMA-MESO模式中使用的平流方案是PRM(Piecewise Rational Method)方案,尽管该方案有较高的精... 在全球或区域数值模式中实现水汽等水物质的守恒或收支平衡计算十分重要,缺乏质量守恒可能会导致虚假的水汽运动和过量的局部降水。目前我国的CMA-MESO模式中使用的平流方案是PRM(Piecewise Rational Method)方案,尽管该方案有较高的精度和正定保形性以及能够在全球模式中做到守恒,但是在有限区域模式中由于侧边界的处理难以做到在有限区域模式中的守恒或收支平衡。为了解决模式平流方案在有限区域模式中的守恒问题,研究了一种新的简单且可忽略计算成本的有限区域模式半拉格朗日方案质量守恒的零侧边界通量方案(Zero Lateral Flux,ZLF)将其应用在CMA-MESO模式中。研究先通过理想试验结果表明ZLF方案具有良好的守恒性和保形性,能够更好保持物理量场的分布和强间断物理量场的守恒。然后将该方案加入CMA-MESO模式中,通过实际个例预报试验和连续预报试验结果表明ZLF方案能够抑制高估的降水,减少虚假降水预报,显著改善降水落区预报。对于极端暴雨而言,ZLF方案对于降水量级和降水落区预报改善效果都非常显著。ZLF方案有效改进了CMA-MESO模式的水物质不守恒问题,提高了模式的降水预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侧边界通量 有限区域守恒半拉格朗日方案 水物质守恒 极端暴雨 中尺度模式
下载PDF
On the variability of vertical eddy heat flux in the upper ocean
6
作者 Tianshi Du Peiran Yang Zhao Ji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94-99,共6页
Ocean eddies produce strong vertical heat flux(VHF)in the upper ocean,exerting profound influences on the climate and ecosystem.Currently,mooring array provides a standard way to estimate the eddy-induced VHF(EVHF)bas... Ocean eddies produce strong vertical heat flux(VHF)in the upper ocean,exerting profound influences on the climate and ecosystem.Currently,mooring array provides a standard way to estimate the eddy-induced VHF(EVHF)based on the adiabatic potential density equation.Apart from the validity of adiabatic assumption,it remains unclear to what extent the estimated EVHF at a single location within a limited time period is representative of its climatological mean value.In this study,we analyzed the above issue by systematically evaluating the variability of EVHF simulated by a 1-km ocean model configured over the Kuroshio Extension.It is found that the EVHF at a single location exhibits pronounced variability.Even averaged over one year that is comparable to the current maintenance capacity of mooring array,the EVHF still deviates significantly from its climatological mean value.For more than 49%of locations in our computational domain(31°-40°N,149°-166°E),th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one-year mean EVHF and its climatological mean value at the peaking depth is larger than the climatological mean itself.The mesoscale eddies play a dominant role in the variability of EVHF but contribute little to the climatological mean EVHF;the opposite is true for submesoscale eddies.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nested mooring array allowing for isolating the effects of submesoscale eddies will be useful to obtain climatological mean EVH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ical eddy heat flux SUBmesoscale mesoscale climatological value pseudo-observation experiment
下载PDF
一次冷锋过境过程的中尺度通量观测 被引量:9
7
作者 陈陟 李诗明 +3 位作者 钱粉兰 周明煜 周乐义 刘辉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54-761,共8页
根据Taylor假定 ,通过对铁塔定点观测冷锋过境湍流资料的谱分析 ,分离出其中尺度过程 ,从而计算出其中尺度通量 .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 ,在强背景风场条件下 ,湍流动量输送占据绝对优势 ;当背景风较弱时 ,中尺度动量通量不能被忽视 ,它甚... 根据Taylor假定 ,通过对铁塔定点观测冷锋过境湍流资料的谱分析 ,分离出其中尺度过程 ,从而计算出其中尺度通量 .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 ,在强背景风场条件下 ,湍流动量输送占据绝对优势 ;当背景风较弱时 ,中尺度动量通量不能被忽视 ,它甚至强于湍流动量通量 .而中尺度感热通量的强弱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总的说来 ,冷锋后的中尺度感热通量大大强于湍流感热通量 .对于湍流通量参数化计算的理论分析表明 ,在较长的时间尺度进行湍流通量参数化时 ,有必要考虑因中尺度扰动而产生的修正 .合理的通量计算参数化方案需要全面包含湍流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通量 中尺度通量 冷锋 参数化 大气环流
下载PDF
北京地区一次典型大雾天气过程的边界层特征分析 被引量:55
8
作者 刘熙明 胡非 +2 位作者 邹海波 曹晓彦 窦军霞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74-1182,共9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325 m铁塔15层风、温、湿梯度观测资料和3层超声资料,对2002年12月1-4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持续大雾天气过程进行近地面层大气边界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地面大气边界层较大的相对湿度(〉70%)、较小的风...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325 m铁塔15层风、温、湿梯度观测资料和3层超声资料,对2002年12月1-4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持续大雾天气过程进行近地面层大气边界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地面大气边界层较大的相对湿度(〉70%)、较小的风速(〈3.0 m·s^-1)和风速垂直切变(〈0.02 s^-1)、稳定的层结结构以及较低的气温是北京持续大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冷空气的侵入使得边界层相对湿度迅速减小,风速和风速垂直切变增大,破坏近地面大气边界层的结构,导致大雾的消散。分析还发现,大雾的维持与消散主要受风场等动力因素的影响,热力层结是大雾维持和消散的必要条件。冷空气的侵入自上而下影响平均风场,而对湍流风场的影响则是自下而上的。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大雾期间,近地面边界层内中尺度动量通量和感热通量都大于湍流尺度的,中尺度动量通量与平均风速基本呈反相关;冷空气的侵入使得湍流通量显著加强,是导致大雾天气消失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区 大雾 城市边界层 湍流 中尺度通量
下载PDF
利用区域尺度气象模式模拟黑河地区地表能量通量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树华 蒋浩宇 +5 位作者 胡非 张称意 刘和平 梁福明 辛国君 王建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92-1400,共9页
应用中尺度区域模式RAMS(the 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 system),在40余组不同参数的条件下模拟中国干旱半干旱黑河地区的地表能量通量和土壤温度特征,并以此探索模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适用性。为了证明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模式的稳定... 应用中尺度区域模式RAMS(the 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 system),在40余组不同参数的条件下模拟中国干旱半干旱黑河地区的地表能量通量和土壤温度特征,并以此探索模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适用性。为了证明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模式的稳定性,模拟连续运行30天,其中包含晴好和阴雨的天气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即使使用较为可靠的NECP再分析气压层资料和实地探测资料,进行初始场和参数的输入,RAMS的默认设置也很难较为合理地反演出地表能量通量,只有合理地调整好其土壤特征参数,RAMS才能得到与实测资料符合得较好的结果。土壤特征参数对模拟结果影响较大,影响因子的重要性依次为:土壤含水量、土壤层总厚度、土壤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区域模式 黑河地区 潜热通量 感热通量 土壤温度
下载PDF
北京地区一次强沙尘天气过程的中尺度通量特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熙明 全利红 +1 位作者 姜金华 王丙兰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6-301,共6页
应用大气所325m铁塔的湍流资料和梯度资料,对2003年3月20-23日影响北京的一次强沙尘天气过程的中尺度通量和湍流通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空气的影响是从上层开始的。沙尘爆发前,边界层有强逆温存在,动量以中尺度输送为主,湍流... 应用大气所325m铁塔的湍流资料和梯度资料,对2003年3月20-23日影响北京的一次强沙尘天气过程的中尺度通量和湍流通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空气的影响是从上层开始的。沙尘爆发前,边界层有强逆温存在,动量以中尺度输送为主,湍流很弱。沙尘爆发时,向下的湍流动量通量明显加大。湍流动量通量是沙尘沉降的主要原因,但沙尘爆发前的中尺度过程不能忽略。沙尘爆发前后,感热通量均以小尺度的湍流输送为主,中尺度输送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中尺度通量 湍流通量 城市边界层
下载PDF
台风“珍珠”登陆期间动量通量的多尺度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彭珍 宋丽莉 +4 位作者 胡非 秦鹏 马晓光 孙鉴泞 张宁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67,共7页
利用台风"珍珠"登陆前后的近地层湍流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台风经过观测场地前后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及其动量通量特征。结果表明,台风"珍珠"经过观测场地前后的近地层气象要素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并且在台风前部存在强的中尺度对流系统,... 利用台风"珍珠"登陆前后的近地层湍流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台风经过观测场地前后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及其动量通量特征。结果表明,台风"珍珠"经过观测场地前后的近地层气象要素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并且在台风前部存在强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反映在风速能谱密度结构上,频率f在3×10^-4-2×10^-3Hz之间的中尺度信号对能谱的贡献比平稳天气形势下的能谱贡献大很多,尤其是顺风方向风速的能谱密度的峰值与湍流信号的峰值相当;动量通量分析结果表明,台风中心经过观测场地的前后三小时,近地层通量以向下输送的中尺度通量为主,湍流通量的贡献相对于中尺度通量较小,也是向下输送的;而在其他时段,近地层通量主要以向上输送的湍流通量为主,中尺度通量量值很小,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通量 中尺度通量 多尺度分析 台风“珍珠” 逆梯度输送通量
下载PDF
论中尺度运动对大尺度模式网格平均的次网格垂直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强 曹晓彦 胡隐樵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3-460,共8页
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尺度运动对大尺度模式网格平均的次网格通量的影响方式和作用机制 ,提出了在大尺度模式中参数化次网格中尺度通量和地表次网格通量中尺度加强的思想方法 ,初步分析了这些参数化方法的缺陷和局限性 ,对几个在参数化中尺... 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尺度运动对大尺度模式网格平均的次网格通量的影响方式和作用机制 ,提出了在大尺度模式中参数化次网格中尺度通量和地表次网格通量中尺度加强的思想方法 ,初步分析了这些参数化方法的缺陷和局限性 ,对几个在参数化中尺度通量和地表次网格通量中尺度加强时应重点考虑的关键因子提出了建议。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模式网格 次网格中尺度通量 地表通量中尺度加强 参数化方法 中尺度运动
下载PDF
海气相互作用对“格美”台风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磊 费建芳 +4 位作者 林霄沛 章立标 令聪倩 黄小刚 程小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4-456,共13页
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唯一一年四季都有热带气旋生成的海域,同时,我国沿海紧临该海域,是受热带气旋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本文通过建立海气耦合模式,以西北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源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对"格美"台风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唯一一年四季都有热带气旋生成的海域,同时,我国沿海紧临该海域,是受热带气旋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本文通过建立海气耦合模式,以西北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源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对"格美"台风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研究海气相互作用对热带气旋发展的影响,对提高台风的数值模拟及预报水平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耦合作用引起的海表面温度(SST)降低减弱了台风强度,在模拟前期与实况台风强度更为吻合,在后期弱于实况,而台风移动路径受耦合作用的影响不大。台风移动速度及强度决定了SST降温幅度,降低幅度最大可达4℃以上,但SST对大气的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SST下降区在台风移动方向上落后于高风速区。台风中心附近大风的抽吸及挟卷作用引起深层低温海水上涌使得SST降低,该冷尾过程至少持续54小时以上。SST的改变决定了热通量的输送,在SST不变的情况下,近地面层风速影响了热通量的分布。垂直上升对流的加强、减弱与台风强度息息相关,42小时之前不断加强的上升对流运动是台风达到最强的原因,此后下沉运动不断加强,导致台风强度减弱。耦合作用增加台风内部涡度的非对称性,但减弱了中心涡度向高层扩展趋势,这可能是耦合作用通过热力因子间接影响动力结构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温度 台风 中尺度海气耦合模式 热通量
下载PDF
凝结加热和地表通量对华南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发生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5
14
作者 蒙伟光 李江南 +3 位作者 王安宇 冯瑞权 古志明 闫敬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8-376,共9页
通过有无凝结加热和地表通量影响的数值模拟对比研究,分析了非绝热过程对一次华南暴雨MCS发生发展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凝结加热对MCS的降水影响很大,在MCS发展的各个时期,如不考虑凝结加热,MCS的降水强度很快减弱,无法继续发展。(2... 通过有无凝结加热和地表通量影响的数值模拟对比研究,分析了非绝热过程对一次华南暴雨MCS发生发展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凝结加热对MCS的降水影响很大,在MCS发展的各个时期,如不考虑凝结加热,MCS的降水强度很快减弱,无法继续发展。(2)凝结加热在MCS涡旋的形成期最为重要,在涡旋形成之后,影响相对减弱。(3)凝结加热通过对MCS发展过程的影响从而也影响了MCS环境场中尺度低空急流、高层辐散等中尺度结构特征的形成。(4)地表感热、潜热通量等边界层非绝热过程对MCS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在暴雨MCS发生前期,地表非绝热过程造成气压下降,导致华南南部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加大,辐合加强,从而使低层的湿度增大,气层变得更加不稳定,有利于对流的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加热 地表通量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华南暴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沙漠绿洲非均匀分布引起的中尺度通量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15
作者 牛国跃 洪钟祥 孙菽芬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85-395,共11页
为了研究大气环流模式次网格中尺度通量的参数化问题,本文发展了一个Pielke中尺度边界层与陆面过程的耦合模式,陆面过程模式中包括一个简单植被水热传输模式及一个裸土沙漠模式。利用这一耦合模式,对黑河试验区中沙漠和绿洲这... 为了研究大气环流模式次网格中尺度通量的参数化问题,本文发展了一个Pielke中尺度边界层与陆面过程的耦合模式,陆面过程模式中包括一个简单植被水热传输模式及一个裸土沙漠模式。利用这一耦合模式,对黑河试验区中沙漠和绿洲这种典型的非均匀下垫面进行了模拟,20多个数值试验的模拟结果表明:(1)中尺度通量在特定的情况下具有和湍流通量相当的重要性,因此,大尺度模式中对中尺度通量的参数化是十分必要的。(2)对于中尺度通量的发展存在一个明显的最优尺度和最优块数,即当绿洲尺度为60km,3块时,中尺度通量最大。而且当块数增加到一定数目时,可以忽略非均匀效应。(3)背景风速的增大可以使中尺度通量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沙漠绿洲 中尺度通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5.10”岷县暴雨灾害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杨小银 宋广宁 付培健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98-805,共8页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中尺度模式WRF,对2012年5月10日甘肃岷县出现的罕见雷电、短时强降水、冰雹和阵性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模拟,同时使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对此次天气过程的水汽来源进行了模拟,并对模式输出的多种物理量进行...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中尺度模式WRF,对2012年5月10日甘肃岷县出现的罕见雷电、短时强降水、冰雹和阵性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模拟,同时使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对此次天气过程的水汽来源进行了模拟,并对模式输出的多种物理量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能较好地模拟此次天气过程;在此次降水发生过程中,暴雨区出现了很强的辐合上升运动,为降水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中低层负螺旋度的短暂出现可作为降水即将发生的一个指标;来自西亚地区和孟加拉湾的水汽在甘南中层辐合,为此次暴雨提供了足够的水汽;不稳定能量的积累和释放,且能量的释放过程比积累过程快,导致暴雨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WRF模式 水汽通量散度 Z-螺旋度
下载PDF
中尺度模式中的边界层特征量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许丽人 赵鸣 汤剑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5-153,共9页
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MM4中, 用level 3及E-ε-l两种湍流闭合方法对原总体边界层参数化方案进行改进, 使得中尺度模式中可以直接输出有关湍流量, 并对地表通量参数化方案进行改进, 进而对不同下垫面如沙漠、... 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MM4中, 用level 3及E-ε-l两种湍流闭合方法对原总体边界层参数化方案进行改进, 使得中尺度模式中可以直接输出有关湍流量, 并对地表通量参数化方案进行改进, 进而对不同下垫面如沙漠、 植被上的有关湍流量和边界层特征量进行分析, 研究中尺度系统中边界层结构的特征。本文主要从地表通量、 湍流交换系数、 湍流动能(q2)、 温度脉动方差( 2)及风温廓线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新方案能更好地反映边界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闭合 地表通量 边界层结构 数值天气预报 沙漠 植被 中尺度模式
下载PDF
陆面面积平均通量的参数化问题 被引量:6
18
作者 牛国跃 洪钟祥 +1 位作者 孙菽芬 叶卓佳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7年第3期13-24,共12页
目前,气候和大气边界层物理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面积平均通量的参数化问题。本文对这一研究方向中存在的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法和目前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阐述,简要介绍了非均匀陆面影响的高度及其尺度划分,阐述了混合... 目前,气候和大气边界层物理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面积平均通量的参数化问题。本文对这一研究方向中存在的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法和目前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阐述,简要介绍了非均匀陆面影响的高度及其尺度划分,阐述了混合高度、参考层高度(观测高度和模式第一层高度)、近地层高度、内边界层高度、平衡层高度、粗糙度副层和边界层高度等之间的关系及其在非均匀尺度划分中的作用,并且阐述了整体输送公式在不同尺度的非均匀陆面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可能解决办法。同时还对中尺度的非均匀陆面驱动的一类非经典中尺度环流的参数化,即中尺度通量的参数化问题进行了评述。最后针对内蒙古草原实验和青藏高原实验等具体问题,提出了边界层观测和非均匀陆面参数化方法的几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面积平均通量 陆面非均匀尺度 整体输送方法 中尺度通量
下载PDF
山东省2009年7月8~9日区域性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钢 杨瑞峰 +1 位作者 陈彬 许长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1260-11262,11399,共4页
利用常规天气图、卫星云图、区域自动气象站、新一代天气雷达等资料对2009年7月8~9日发生在山东省区域性强降水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处于低层大气涡度的强辐合区和垂直速度上升区,西北涡东移过程中切变线生成,地面倒槽... 利用常规天气图、卫星云图、区域自动气象站、新一代天气雷达等资料对2009年7月8~9日发生在山东省区域性强降水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处于低层大气涡度的强辐合区和垂直速度上升区,西北涡东移过程中切变线生成,地面倒槽向山东伸展,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加强了对流的发展;低空急流是主要的水汽输送通道,为暴雨产生提供了水汽条件。水汽主要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水汽通量 急流 假相当位温 中尺度对流系统
下载PDF
土壤含水量空间尺度分布非均匀对中尺度脉动量和通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姜金华 胡非 程雪玲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75-382,共8页
本文采用RAMS(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ing System)模式模拟研究了没有背景风的情况下,土壤湿度非均匀分布的长度尺度分别为40km逐渐减小到2km时,地表通量的分布和大气边界层的响应.运用二维傅里叶变换,分析了地表通量、中尺度脉动... 本文采用RAMS(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ing System)模式模拟研究了没有背景风的情况下,土壤湿度非均匀分布的长度尺度分别为40km逐渐减小到2km时,地表通量的分布和大气边界层的响应.运用二维傅里叶变换,分析了地表通量、中尺度脉动量和中尺度通量的二维幅度谱分布,初步探讨大尺度模式中非均匀地表条件下的边界层参数化问题.分析结果显示各试验的地表水、热通量和中尺度脉动量的幅度谱的极大值都出现在与各自非均匀尺度相对应的波数处,当有不同尺度的非均匀斑块共存时,最大的非均匀尺度占主导.但是中尺度水、热通量的结果有所不同,除了在与各自非均匀尺度相对应的波数处有峰值之外,在其他波数还有多个峰值.这些结果表明地表水、热通量的空间分布尺度与非均匀尺度之间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而中尺度水、热通量与非均匀尺度的关系并不明显,说明地表水、热通量的网格平均值的代表性较好,但是不能反映次网格脉动的影响,而中尺度通量的网格平均值的代表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非均匀尺度 数值模拟 中尺度通量 二维傅里叶谱分析 边界层参数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