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现代社会建构论对主客思维的超越 被引量:9
1
作者 杨莉萍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7-30,45,共5页
主客思维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特征 ,但主客对立只是作为自明的预设 ,不耐深究。从休谟、康德到罗蒂 ,主客关系不断遭遇合法性危机 ,后现代社会建构论实现了对它的彻底解构。社会建构论对主客思维的超越表现为以社会建构认识论取代主客符合... 主客思维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特征 ,但主客对立只是作为自明的预设 ,不耐深究。从休谟、康德到罗蒂 ,主客关系不断遭遇合法性危机 ,后现代社会建构论实现了对它的彻底解构。社会建构论对主客思维的超越表现为以社会建构认识论取代主客符合论 ,以建构本体取代物质或精神本体 ,以“关系的人”取代“本质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思维 后现代社会建构论 合法性危机 精神本体 人的行为 现代文化 自恋者文化
下载PDF
历史事实 历史真实——从客观实证论到主观建构论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霞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633-636,共4页
对客观实证论与主观建构论视域下的历史事实、客观实证论与主观建构论的理论缺陷,以及历史的真实性是否存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论述。认为客观实证论与主观建构论的观点尽管各有其合理性,但是又各有缺陷;客观实证论者认为历史事实是等... 对客观实证论与主观建构论视域下的历史事实、客观实证论与主观建构论的理论缺陷,以及历史的真实性是否存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论述。认为客观实证论与主观建构论的观点尽管各有其合理性,但是又各有缺陷;客观实证论者认为历史事实是等待着史学家去发现的客观的独立存在,历史事实等同于历史真实,这种观点排除了历史事实中的各种主观因素对历史真实性的影响;主观建构论者认为历史事实含有主观性与相对性,这一观点容易导致对历史知识的全盘怀疑主义;史学家的"自治"和"技艺"、共同的学术规范和学科训练以及相对客观的历史事件和史料的制约等,都在某种程度上维护和保证了历史的相对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事实 历史真实 客观实证论 主观建构论
下载PDF
主观倾向构式“X还来不及呢” 被引量:4
3
作者 孙鹏飞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68,共9页
本文立足于构式语法理论,从适切语境、构式化演变、话语功能等方面对"X还来不及呢"结构进行认知探讨。"X还来不及呢"具有统一的认知功能,是一个主观倾向构式,其构式义为"言者(或言者认为某行为主体应该)主观... 本文立足于构式语法理论,从适切语境、构式化演变、话语功能等方面对"X还来不及呢"结构进行认知探讨。"X还来不及呢"具有统一的认知功能,是一个主观倾向构式,其构式义为"言者(或言者认为某行为主体应该)主观上倾向于选择‘X’动作或处于‘X’状态"。该结构的构式化机制是"重新分析"和"类推",结构隐喻是其得以构式化的根本动因。"反预期""申辩""主观高量评价"为该构式的主要话语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还来不及呢” 主观倾向 构式 构式化 话语功能
下载PDF
师生共建高校课堂学习资源的实践与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丹 刘汉明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79-181,共3页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习资源的建设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教学改革应提倡“主导—主体”新型教学结构,改变以往教师以教材主宰大学课堂教学资源的模式,探索新型师生共建课堂学习资源的结构,以期对传统的教学结构改革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 课堂学习资源 师生共建 建构主义 主导-主体
下载PDF
译者主体性的关联认知考量与重构——基于RT的建构主义视角
5
作者 侯林平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77-84,共8页
关联理论(RT)为译者主体性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并为"翻译的认知取向研究"开辟了道路。RT关照下的译者主体性具有"多元"认知交际和"有限理性"的建构主义本质;译者主体性的"度"是由译者认... 关联理论(RT)为译者主体性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并为"翻译的认知取向研究"开辟了道路。RT关照下的译者主体性具有"多元"认知交际和"有限理性"的建构主义本质;译者主体性的"度"是由译者认知成本与语境效果来确定的。基于关联认知范式并且通过分析和借鉴国内外现有译者主体性的认知模式,提出了"双重认知体验—推理交际模式"。此模式具有自主性、交往性、体验性、动态性等特征,这些区别性特征不仅使之有别于其他同类模式,而且使之具备较强的心理现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关联认知 建构主义 认知体验 推理
下载PDF
主题宣讲法在高校课堂的应用探微
6
作者 孙宝云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1-69,共9页
主题宣讲法的主体是学生,通过将一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分解为若干主题,让学生自发组建团队的方式在课堂讲解,并开展师生互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总结了笔者近五年在主讲的多门课程中,运用主题宣讲法展开教学改革积累的些许经验,希冀对提... 主题宣讲法的主体是学生,通过将一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分解为若干主题,让学生自发组建团队的方式在课堂讲解,并开展师生互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总结了笔者近五年在主讲的多门课程中,运用主题宣讲法展开教学改革积累的些许经验,希冀对提高大学生的听课效果、增强学生的学术兴趣方面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建构主义 主题宣讲 微视频案例
下载PDF
主观轻量构式“也就这么/那么+数量结构”及其构式化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婷婷 陈昌来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2期115-122,共8页
文章讨论现代汉语“也就这么/那么+数量结构”构式,认为此构式主要用来表达主观判定的“量少”,且具有轻贬感情色彩。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其可变构件“数量结构”可替换为“具量含义结构”和“不具量含义结构”两种形式,形成构式演化,并... 文章讨论现代汉语“也就这么/那么+数量结构”构式,认为此构式主要用来表达主观判定的“量少”,且具有轻贬感情色彩。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其可变构件“数量结构”可替换为“具量含义结构”和“不具量含义结构”两种形式,形成构式演化,并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熟语倾向,同时始终保留“主观轻贬”这一核心语义含义。最后归纳了构式化的形成动因,认为高频使用、重要构件、情景语境、构式压制对构式化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也就这么/那么+数量结构” 主观轻量 构式化 熟语化 成因
下载PDF
主体性真的会消解吗?——对结构主义美学的重新解读
8
作者 罗永祥 周帆 《安顺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6-28,共3页
主体性是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它是理性在文学文本中的具体表现。结构主义美学紧紧抓住语言指涉的不确定性,集中力量打击作者主体性,企图取消作者主体性在文学文本中的中心地位,以摆脱传统美学的束缚,为文学艺术以文本研究为中心树立典... 主体性是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它是理性在文学文本中的具体表现。结构主义美学紧紧抓住语言指涉的不确定性,集中力量打击作者主体性,企图取消作者主体性在文学文本中的中心地位,以摆脱传统美学的束缚,为文学艺术以文本研究为中心树立典范。事实上,结构主义美学不可能摆脱主体性的束缚,这是由结构主义美学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作者试图对结构主义美学反作者主体性这一现象以及结构主义美学何以不能摆脱主体性束缚的原因作进一步探讨,以加深对结构主义美学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主义美学 作者 主体性
下载PDF
汉语疑问代词呼应构式及其构式化研究
9
作者 侯文玉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0-99,共10页
“疑问代词呼应构式”是汉语中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句式,其结构形式可分为复句、紧缩句、半固定和固定四种类型。作为一个整体表达式,疑问代词呼应构式表达的是疑问代词所构成的前后两部分为一种广义的“条件—结果”关系。构式体现了较强... “疑问代词呼应构式”是汉语中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句式,其结构形式可分为复句、紧缩句、半固定和固定四种类型。作为一个整体表达式,疑问代词呼应构式表达的是疑问代词所构成的前后两部分为一种广义的“条件—结果”关系。构式体现了较强的主观性与主观量特征。从复句到紧缩句,再到半固定形式,最后发展为一个固定的习语式,说明疑问代词呼应构式的构式化过程是一个连续发展的不断紧缩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问代词呼应构式 构式化 构式演变 主观性 主观量
下载PDF
网络流行语“确认过眼神”的构式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景元 胡佃婷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39-44,共6页
网络流行语"确认过眼神"源自歌曲,采用的是拷贝模式,在反复高频使用中形式、意义和功能动态浮现。形式上,其占据了标题前段和标题中段两个促成语法化或语用化的重要位置。意义上,可以抽象概括为"表达主观确认型话语立场&... 网络流行语"确认过眼神"源自歌曲,采用的是拷贝模式,在反复高频使用中形式、意义和功能动态浮现。形式上,其占据了标题前段和标题中段两个促成语法化或语用化的重要位置。意义上,可以抽象概括为"表达主观确认型话语立场"。功能上,主要有元语言评价功能、话语标记功能、吐槽功能和对话收缩功能。文章通过个案研究,展示了互动语言学的理论取向和观察分析视角,为网络语言共时平面的语言演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阐释。对于网络语言的教学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构式化 主观确认型立场 话语功能
下载PDF
主观认知度视角下“人间X”格式的构式化分析
11
作者 刘梁强 罗堃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93-100,共8页
在“人间X”结构的发展定型过程中,言者的主观认知度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主观认知度的差异,“人间X”结构有三种解读意义,即低主观认知度下的基本义、中等主观认知度下的延伸扩展义、高主观认知度下的变式义,不同层级的主观认知度对应... 在“人间X”结构的发展定型过程中,言者的主观认知度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主观认知度的差异,“人间X”结构有三种解读意义,即低主观认知度下的基本义、中等主观认知度下的延伸扩展义、高主观认知度下的变式义,不同层级的主观认知度对应于不同的语义透明度。与此同时,伴随着“人间”一词词义的变化,“人间X”结构从偏正格式变为定型构式,其表达意义由时空范畴变为程度限定范畴。就变化动因来看,定型构式“人间X”是言者求新求异的表达需要,也是其降低个人主观性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化 构式化 主观认知度 去主观化 “人间X”
下载PDF
“确认过眼神”的主观化与构式化
12
作者 胡佃婷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9年第7期21-24,共4页
"确认过眼神"作为新兴的网络用语,表达说话人的主观确定型立场,主要置于句首作分句,其后续句多是肯定句。确认对象从眼神到非眼神的转变体现了主观化过程;其形式、意义、功能逐渐固定,也体现了其构式化的过程。其具有言据性... "确认过眼神"作为新兴的网络用语,表达说话人的主观确定型立场,主要置于句首作分句,其后续句多是肯定句。确认对象从眼神到非眼神的转变体现了主观化过程;其形式、意义、功能逐渐固定,也体现了其构式化的过程。其具有言据性话语标记和语篇统辖功能,在广告语体中,还具有娱乐调侃和广告推介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确认过眼神 主观确定型立场 主观化 构式化
下载PDF
知识生产之刃:郑杭生学术历程的方法理念再现
13
作者 姜利标 杨辰燕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91,共19页
作为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后的先行者,郑杭生早期哲学领域的求学经历,为其后来的学术发展奠定了辩证理性的认知根基。改革开放之后,他将自我的学术研究兴趣和具体的社会现实分析紧密地结合起来,从哲学研究转向了恢复重建之中的社会学。基... 作为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后的先行者,郑杭生早期哲学领域的求学经历,为其后来的学术发展奠定了辩证理性的认知根基。改革开放之后,他将自我的学术研究兴趣和具体的社会现实分析紧密地结合起来,从哲学研究转向了恢复重建之中的社会学。基于历史和辩证视角,郑杭生提出了社会学知识存在的两种形态,并构建出具有代表性的社会运行论和社会转型论;与此同时,他在反思中西方现代性背景下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又先后提出具有本土特色的互构论和实践结构论。最重要的是,郑杭生晚年也在谋划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发展事业。他不仅呼吁学术共同体要拥有理论自觉意识,还强调构建中国社会学话语权的重要性,试图为中国社会学进入世界舞台提供明确发展路径。纵观郑杭生的学术历程可以发现,其学术人生背后的知识生产之道,实际上可以看作一个在自身研究方法理念引导下的动态创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 历史唯物主义 互构主义 主体性话语 方法理念
原文传递
构式化中的识解干预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雅刚 刘正光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1-462,共12页
"新节奏构式"经历了[这是VP的节奏]_(-进程)>[这是VP的节奏]_(-情态)>[这是X的节奏]_(-情态)三阶段,体现了原型范畴的拓展。本文着重从共时角度说明构式化与构式变化中的识解调整,以示其普遍共性,增加历时研究的深度。... "新节奏构式"经历了[这是VP的节奏]_(-进程)>[这是VP的节奏]_(-情态)>[这是X的节奏]_(-情态)三阶段,体现了原型范畴的拓展。本文着重从共时角度说明构式化与构式变化中的识解调整,以示其普遍共性,增加历时研究的深度。不变的"节奏"意象图式代表范畴原型的概念表征。该意象有规律、顿变和渐进三个认知拓扑特征;对三者的识解变换引发构式微变。构式化、构式变化与识解变换相互制约,这种互动始于微观局部变化却具有系统性。演化过程体现了隔断与延续的对立统一,变化的识解和不变的意象为构式演化断与续的动因与约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情态 主观性 构式化 构式变化 意象图式 识解变换
原文传递
主观极量义构式“A了去了”的来源及双“了”构式的历时演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昌来 陈红燕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6-136,共11页
"A了去了"的可替换构件为性质形容词A,固件为"了1"和"去了2"。"了1"实现"A"语义的有界化,"去了2"将"A了"主观识解为无终点极量,共现的双"了"是"... "A了去了"的可替换构件为性质形容词A,固件为"了1"和"去了2"。"了1"实现"A"语义的有界化,"去了2"将"A了"主观识解为无终点极量,共现的双"了"是"A了去了"构式的语义算子和形式标记。与"V了去了"相比,"A了去了"的特征更接近"X了Y了",即二者都是四音节,都以双"了"为形式和语义标记,基本都作为述谓成分或独立成分,都是表达语义量级较高的主观评价。从相关构式的形式和语义特征来看,"A了去了"是双"了"构式迎合当代语境需求,语义细化、转化、主观化的结果:"A了去了"构式承继双"了"构式的形式、语义和韵律特征,将"去"作为语义焦点,实现双"了"构式的语义突变("主观极量义")、构件性质的突变("A了"的有界化、"去了"性质的准程度副词化)和构件语义的突变("去了"语义的极量程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了去了” 双“了”构式 构式化 主观极量 后构式变化
原文传递
主观肯定构式“还不是”的构式化分析
16
作者 杨坤 吴灵蕊 《语言学研究》 2023年第1期71-84,共14页
表示“主观肯定义”的“还不是”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形–义”错配构式。本文首先基于CCL和BCC语料库对主观肯定义“还不是”的主观义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形–义”的演化过程。“还不是”的语义发展依次经历了“否定义”“主观肯定... 表示“主观肯定义”的“还不是”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形–义”错配构式。本文首先基于CCL和BCC语料库对主观肯定义“还不是”的主观义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形–义”的演化过程。“还不是”的语义发展依次经历了“否定义”“主观肯定推测义”“主观肯定义”三个阶段,其语义演化过程伴随着主观性的增强。表示“主观肯定推测义”的“还不是”最早出现于唐代,用于反问句,元代开始用于感叹句,随后通过“语境吸收”获得了反问句和感叹句的“主观肯定推测义”。明清时期,表示“主观肯定义”的“还不是”构式化完成,主要标志为开始广泛用于陈述句,该组合固化,语义变得不透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不是” 主观肯定义 主观性 构式化 语境吸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