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41篇文章
< 1 2 2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材心理化? 杜威作品中译本对“subject matter”的误译及其影响
1
作者 丁道勇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109,188,共26页
把subject matter译作“教材”,使之对等于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包括教科书在内的各类教学材料,是杜威作品中译本中反复出现的一个译法。通过对杜威作品的中、英文本进行相关比对,可知这是一个误译。在杜威作品中,subject matter指的是“学... 把subject matter译作“教材”,使之对等于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包括教科书在内的各类教学材料,是杜威作品中译本中反复出现的一个译法。通过对杜威作品的中、英文本进行相关比对,可知这是一个误译。在杜威作品中,subject matter指的是“学科内容”,是各门学科提供的事实和法则,不是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科书等教材。“教材心理化”这个中文表达,是subject matter误译的一个直接结果。对这一中文表达的内涵与影响的考察,进一步印证了上述研究发现。Subject matter是杜威反复提及的一个概念,是联系其教育哲学与哲学重建工作的关键词。对subject matter的误译,造成了有关杜威理论的一系列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ject matter 教材 教材心理化 杜威
下载PDF
Open Approach-Based Subject Matter: A New Aspect of Mathematical Activity Fostering Students' Creativity 被引量:1
2
作者 Wipaporn Suttiamporn Suladda Loipha +1 位作者 Maitree Inprasitha Nongkhran Sasom 《Sociology Study》 2012年第5期386-396,共11页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subject matter appeared on traditional Thai textbooks and Japanese textbooks and analyzes how extension and integration sequence on Japanese textbooks evokes students' mathematical creativity....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subject matter appeared on traditional Thai textbooks and Japanese textbooks and analyzes how extension and integration sequence on Japanese textbooks evokes students' mathematical creativity.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series of four lessons in the fifth grade by teaching experiment methodology conducted following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ject implemented lesson study and open approach in Thail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extension and integration sequence is an appropriate subject matter to generate lesson for problem-solving classroom. The sequence of lesson leads students to excitement, curiosity, confidence and intimacy in mathematics that are powerful effects of mathematical creativity. Students can produce the different and various ways to solve problems that indicate their divergent thin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 approach lesson study subject matter mathematical activity students' creativity
下载PDF
Distribution of Value-added Income of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Entering the Market Based on the Subject Input Contribution and TOPSIS
3
作者 Chenguang YUAN Lingchao W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1年第12期19-22,共4页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and protect the property rights of farmers,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ratio of land value-added income in collective op...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and protect the property rights of farmers,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ratio of land value-added income in collective operating construction land.Under the existing land value-added income distribution model,the land value-added income obtained by the government is much greater than that of village collectives,and it is difficult for village collectives and farmers to enjoy greater benefits.This distribution model is not conducive to protecting the property rights of farmer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and value-added income and land level,that is,the higher the land level was,the higher the value-added income and its ratio to the market transaction price were.According to calculation,the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ratio of the value-added income of collective operating construction land entering the market among the government,village collectives and farmers was 28.6%,51.1%,and 20.3%respectively.The actual land value-added income obtained by farmers was grea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In actual operation,this distribution mode has universal applicability.The reform of entering the market in the future also needs to raise the standards for entering the market,explore diversified interest protection channels,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ollective management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ctive operating construction land Land value-added income subject input contribution TOPSIS
下载PDF
A Study on Factors Influencing Cost Overrun in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across India 被引量:1
4
作者 Mohammed Tayyab Mohammed Furkhan +2 位作者 Mohammed Rizwan M.Jameel, Aaron Chadee 《Journal of Smart Buildings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2023年第1期52-83,共32页
Cost overrun is a common problem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worldwide.Most Indian construction projects,particularly those involving high-rise buildings,have had severe cost overruns.For managers,architects,engineers,an... Cost overrun is a common problem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worldwide.Most Indian construction projects,particularly those involving high-rise buildings,have had severe cost overruns.For managers,architects,engineers,and contractors,completing building projects within the specified cost budget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and hard assignment.Since it is common for high-rise building projects to go over budget,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find out the causes of cost overruns and provide effective measures.The study found 70 cost overrun factors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and expert opinions.A Google form questionnaire was distributed to 150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s across India.After following up,101 of the 150 responses were received.A five-point Likert scale was used and the acquired data was analyzed and ranked using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Index(RII)technique.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of RII,the top ten crit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cost overruns were frequent change orders during construction by the owner,delay in construction,escalation of material prices,market inflation or deflation,rework,frequent changes in design,inaccurate evaluation of the project timeline,unforeseen ground condition,inaccurate quantity take-off,and delay in progressive payment by the owner.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test revealed that there is a ver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nkings of factors provided by the owner,the consultant,and the contractor.In addition,a factor analysis tool in the SPSS software was also used to categorize the seventy factors into sixteen core components.The top ten critical factors were presented to subject matter experts,and their suggestions were being compiled.These results are expected to help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s minimize cost overruns,improve cost control measures,and initiate futur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t overrun High-rise buildings RII Factor analysis subject matter expert(SME) INDIA
下载PDF
区域国别法学的理论内涵与体系架构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晓君 董静然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6,共11页
区域国别法学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在新时代法学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学科地位和时代价值,我国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在厘清该学科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该学科是对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 区域国别法学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在新时代法学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学科地位和时代价值,我国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在厘清该学科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该学科是对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进行研究,探究不同国家和地区法律体系的运行规律,从整体上把握该国或该地区的法律特点和法律发展方向,进而探寻不同法律制度之间的共同价值观念与契合点。区域国别法学要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外交思想,服务于我国涉外法治建设,并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作出贡献。该学科的人才培养,要打破常规,走跨学科、跨院系的协同创新之路,构建国别法律人才“双协同”培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法学 涉外法治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艺术家何以可能?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波 曾真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4-102,114,共10页
不具备主体性的人工智能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人工智能艺术家何以可能的前提是人工智能能够拥有自我意识。目前的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事实上还是一种人类主体性参与的创作方式以及“人在环内”的人机交互模式,其意向性依然是人... 不具备主体性的人工智能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人工智能艺术家何以可能的前提是人工智能能够拥有自我意识。目前的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事实上还是一种人类主体性参与的创作方式以及“人在环内”的人机交互模式,其意向性依然是人类在把控,并没有离开人类主体性的参与,即自我意识的投射。但科学发展的趋势似乎给我们展示了越来越大的可能性,让人们对那个“奇点”的到来充满着想象。自我意识始于反思,“涌现”是复杂系统在一定的组织层次上出现的新特性。有研究进展表明,自指结构的实现以及复杂系统的因果涌现很可能让人工智能产生自我意识,从而成为人工智能艺术家何以可能的关键技术路径。从人工智能存在形态的分析出发,可以大致梳理出人工智能艺术家的三种可能的形态进路:拟人无具身形态、拟人+具身形态和蜂群AI(集合AI)形态。而人工智能艺术家何以可能的系统构建可从动机——人工智能为何需要艺术,沿袭与变化——人工智能审美活动可能如何进行,创造性——人工智能艺术家的身份要件等三方面来进行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人工智能艺术家 人工智能主体性 技术路径 三重构建
下载PDF
纪检监察学科话语体系的百年构建:历史演进与原创贡献 被引量:1
7
作者 卜万红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0,共9页
构建中国特色纪检监察学科话语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根据执政历史方位、肩负主要任务和面临突出问题的变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与中华优秀传统监察文化结合起来,以纪检... 构建中国特色纪检监察学科话语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根据执政历史方位、肩负主要任务和面临突出问题的变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与中华优秀传统监察文化结合起来,以纪检监察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构建了纪检监察学科话语体系的“四梁八柱”,奠定了纪检监察学科发展的坚实基础。中国共产党纪检监察话语体系的百年构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这就是开辟了纪检监察学科话语构建的中国道路,积累了纪检监察学科话语体系构建的中国经验,形成了纪检和监察合署办公的中国方案,赢得了与资产阶级政党理论竞争的中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检监察学科 权力制约监督 话语构建 理论贡献
下载PDF
一级学科视域下中共党史党建学理论的建设
8
作者 宋学勤 卫玮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2,共18页
作为一级学科,中共党史党建学要有源自并属于本学科的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学理论是必设的二级学科。搭建中共党史党建学理论自主的整体性框架,主要包括基本结构层面和功能运行层面。前者针对的是内部组成要素,涉及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作为一级学科,中共党史党建学要有源自并属于本学科的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学理论是必设的二级学科。搭建中共党史党建学理论自主的整体性框架,主要包括基本结构层面和功能运行层面。前者针对的是内部组成要素,涉及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后者则针对研究过程中的边界与操作,从学理上将中共党史党建学理论研究同史学理论研究、政治学理论研究等相邻学科理论区分开来。作为独立的学科,中共党史党建学理论既不要理论依附、理论移植,也不要理论泛化,而是基于理论与实践通过有机联动、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等手段而最终定型。中共党史党建学理论,不仅能够促进学科建设,更有利于服务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党史党建学 中共党史党建学理论 中共党史党建研究 学科构建 学科理论
下载PDF
论知识产权对象与知识产权客体的区分
9
作者 陈杰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56,共19页
知识产权“对象客体区分论”是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中最根本、最艰深的问题。该问题充满了“语言的迷雾”,因此需要在辨析法律概念与论理词、澄清语言误用、确定其社会关系基础后,从事实与视角两个方面予以阐述。在区分论的事实指向上,从... 知识产权“对象客体区分论”是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中最根本、最艰深的问题。该问题充满了“语言的迷雾”,因此需要在辨析法律概念与论理词、澄清语言误用、确定其社会关系基础后,从事实与视角两个方面予以阐述。在区分论的事实指向上,从对象到权利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对象(知识)、对象的利用方式(行为)、权利客体(法内好处)与权利内容(具体路径)。在视角上,知识产权“对象客体区分论”可以为知识产权法学研究带来“客体式”的视角,从而形成了一些全新的命题。其中,最核心的命题是:使知识产权成为知识产权的,不是知识产权的对象,而是知识产权的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对象 权利客体 知识产权的对象 知识产权的客体 知识产权的正当性
下载PDF
国家叙事与地方表达——论武陵山区民族村寨建设中的文化主体性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乔杰 李晓峰 洪亮平 《新建筑》 2024年第3期108-113,共6页
民族村寨建设是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国家叙事和地方表达。通过考察武陵山区民族村寨建设中文化自觉、文化惯性和文化生产过程,从文化主体的适应性、因应性和回应性中重新认识民族地区现代化过程中文化主体性建设的三重价值维度;面... 民族村寨建设是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国家叙事和地方表达。通过考察武陵山区民族村寨建设中文化自觉、文化惯性和文化生产过程,从文化主体的适应性、因应性和回应性中重新认识民族地区现代化过程中文化主体性建设的三重价值维度;面对国家政策设计和地方实践表达中的话语矛盾与冲突,从匠作技术传承、民族文化传播和地方性空间生产中分析民族村寨建设中的主体实践挑战;最后,从主体回归、实践赋权和空间活化三个层次提出我国民族村寨文化主体性建设的价值面向。文化主体性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迫切要求,为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民族地区生活水平的实质性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主体性 民族村寨建设 国家叙事 地方表达 武陵山区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视角下建筑施工扬尘排放特征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11
作者 闫辉 吴书海 张磊 《工程管理学报》 2024年第3期41-46,共6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由施工建设造成的扬尘逐渐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以城市为研究对象整体描述污染排放情况,对全面评估施工扬尘的环境影响具有关键意义。因此,结合遥感影像解译和排放因子法,提出一种城市整体视角下的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由施工建设造成的扬尘逐渐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以城市为研究对象整体描述污染排放情况,对全面评估施工扬尘的环境影响具有关键意义。因此,结合遥感影像解译和排放因子法,提出一种城市整体视角下的施工扬尘排放清单构建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广州市2020年施工扬尘源颗粒物排放清单,并将研究区域使用2 km×2 km网格分布进行排放特征分析,研究结果为进行高空间分辨率的污染物扩散模拟和环境影响评估提供了重要数据基础,并为观察施工污染提供了宏观视角,政府可以此为参考从城市整体出发进行污染监测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扬尘 卫星遥感 污染特征 颗粒物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融合:价值解读、模式与路径
12
作者 刘安乐 明庆忠 代稳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8-25,42,共9页
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是记录中国军工史、工业化史和党史的重要载体,是一种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和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为了促进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融合发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界定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概念,解读了三线建... 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是记录中国军工史、工业化史和党史的重要载体,是一种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和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为了促进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融合发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界定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概念,解读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旅游价值,提出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与对策,为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建设工业遗产 价值解读 旅游融合发展模式 主体功用性价值 主体衍生功用性价值
下载PDF
权力技术与主体建构:学前体育的社会学解释框架
13
作者 吴军霞 韩志芳 +1 位作者 李荣瑶 赵保丽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7-63,共7页
学前体育是“幼有所育”“幼有优育”的重要内容与形式,对学前体育政策工具与主体实践的理解是认识学前体育本质内涵与价值指向的重要逻辑起点。借助福柯的权力谱系分析学前体育作为一项“权力技术”如何实现自身成为学前教育的日常化活... 学前体育是“幼有所育”“幼有优育”的重要内容与形式,对学前体育政策工具与主体实践的理解是认识学前体育本质内涵与价值指向的重要逻辑起点。借助福柯的权力谱系分析学前体育作为一项“权力技术”如何实现自身成为学前教育的日常化活动,同时论证作为学前体育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体,幼儿如何借助“自我技术”实现自身主体的建构,以说明学前体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终极价值取向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认为,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学前体育要遵循提升政策引导力、提升科研助推力和提升师资培养力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体育 权力技术 主体建构 政策文件 科学研究 师资培养
下载PDF
“实践”与“历史”中我国民法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14
作者 许中缘 潘笛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148,共8页
聚焦近现代法律史领域,基于传统民法的社会伦理、民商合一、公私法融合知识传统,通过“实践”与“历史”视角,针对我国法律崇公抑私、重财产轻主体现状,演绎出中国法律现代性转型的知识前提与知识动力。基于中国民法自身传统和司法基因... 聚焦近现代法律史领域,基于传统民法的社会伦理、民商合一、公私法融合知识传统,通过“实践”与“历史”视角,针对我国法律崇公抑私、重财产轻主体现状,演绎出中国法律现代性转型的知识前提与知识动力。基于中国民法自身传统和司法基因,消除结构与行动二元对立,将“实践”置于中国民法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对民法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进行历史性反思与现代性重建。中国民法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需要超越“形式理性”与“实质非理性”二元对立,基于“实用道德主义”的价值取向,突出传统司法道德性表达和实用性行动的结合,在认同多元传统、共同形塑现实基础上,完成允许移植和本土并存法律制度的自主性知识建构,形成多元价值共识,实现中国法律的现代性转型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历史主体 实践主体 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下载PDF
“又X又Y”与“又是X又是Y”
15
作者 徐晶凝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9,共11页
本文基于400条随机抽取的语料,对“又X又Y”与“又是X又是Y”进行全面描写,揭示了二者的联系与区别。研究发现,虽然有相当一部分“又X又Y”带有言者的主观评价性,但其客观描述性用法更为基本,而“又是X又是Y”在客观呈现基础上所增加的... 本文基于400条随机抽取的语料,对“又X又Y”与“又是X又是Y”进行全面描写,揭示了二者的联系与区别。研究发现,虽然有相当一部分“又X又Y”带有言者的主观评价性,但其客观描述性用法更为基本,而“又是X又是Y”在客观呈现基础上所增加的主观评价义却是其突出特征。进入两个结构的词类,特别是形容词语义小类存在显著差异,二者在句法分布以及语篇分布上也有不同。“又是X又是Y”作为一种同形异构的语法序列,有相当一部分用例不能根据句法规则从“又X又Y”推导出来,已经成为一个形式—意义配对,有必要将它作为一个独立构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法 语义 语篇 主观评价 构式
下载PDF
基于前因因素的建筑工人安全行为评价模型与应用
16
作者 李国良 姚子旸 +2 位作者 杨晓严 章密 李玉龙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70,共9页
建筑项目中的事故主要与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因此对建筑工人安全行为进行事前评价是预防事故发生的关键。首先通过文献可视化分析初步筛选建筑工人安全行为前因因素,结合专家意见构建建筑工人安全行为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群... 建筑项目中的事故主要与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因此对建筑工人安全行为进行事前评价是预防事故发生的关键。首先通过文献可视化分析初步筛选建筑工人安全行为前因因素,结合专家意见构建建筑工人安全行为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群决策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并建立可拓物元评价模型;最后对某施工项目建筑工人安全行为进行评价与分析,以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建筑工人安全行为评价指标中安全意识所占权重较高,是事故预防的重要因素;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项目建筑工人总体安全行为等级处于“Ⅲ级”为一般安全,说明该项目施工作业人员整体处于比较安全的水平;建筑工人个体安全行为的维度指标评价结果为正态分布或偏正态分布,表明该评价模型能够有效识别建筑工人的安全行为水平,可为建筑安全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人 安全行为评价 群决策 可拓物元模型 前因因素
下载PDF
基层妇联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性功能及实现路径
17
作者 李华胤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8-210,共13页
农村基层妇联组织不仅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人群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农村基层政权的社会支撑之一。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时代背景下,要站在治理的角度去审视基层妇联在乡村治理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从治理来看,基层妇联是政治组织和群众组... 农村基层妇联组织不仅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人群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农村基层政权的社会支撑之一。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时代背景下,要站在治理的角度去审视基层妇联在乡村治理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从治理来看,基层妇联是政治组织和群众组织,也是治理组织和服务组织。基层妇联具有融入乡村治理全过程的政治需要和现实需要,在乡村治理中具有主体性功能。基层妇联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性功能不仅是由妇联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决定的,也是由党的帮手和助手功能决定的。基层妇联凭借其独特的政治、组织、动员、宣传和凝聚群众的优势,在乡村治理中可以发挥组织动员、服务群众、民情枢纽、协商议事等作用,提高乡村治理的组织化、社会化、服务化和共治化。通过组织体系“纵向到底”和“横向到边”以及成体系的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基层妇联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性建构,是妇联发挥基层治理功能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妇联组织 乡村治理 主体性功能 主体性建构
下载PDF
基于SD演化博弈的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履约研究
18
作者 薛松 方洁 +1 位作者 陈静妍 黄国华 《工程管理学报》 2024年第3期117-122,共6页
当前,我国大力推行的住宅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nherent Defects Insurance,IDI)实施效果亟需改善。针对寻租行为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基于保险公司视角构建履约阶段保险公司、承包商、风险管理机构的三方博弈模型,运用系统动力学进行仿真,... 当前,我国大力推行的住宅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nherent Defects Insurance,IDI)实施效果亟需改善。针对寻租行为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基于保险公司视角构建履约阶段保险公司、承包商、风险管理机构的三方博弈模型,运用系统动力学进行仿真,改变合作损失、名誉损失、监督成本等数值,探究各主体行为演化过程及各因素对主体策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保险公司积极监督受到承包商寻租和风险管理机构意向寻租策略的正向影响,出于长久合作考虑,不会出现寻租行为,监督成本是影响保险公司策略的主要因素。验证结果具有科学性,为IDI在市场中的顺利推行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屋建筑 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 利益相关者 多元主体 演化博弈 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跨界融合下现代粤绣题材创新设计与表现
19
作者 陈贤昌 《设计》 2024年第9期35-38,共4页
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粤绣艺术既要传承又要创新发展,体现与时俱进的现代粤绣。通过剖析粤绣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探究粤绣发展的现状与策略,揭示传统粤绣在跨界融合下的新思考、新范式,形成粤绣创新设计下的时代风貌,实现粤绣多维度的... 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粤绣艺术既要传承又要创新发展,体现与时俱进的现代粤绣。通过剖析粤绣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探究粤绣发展的现状与策略,揭示传统粤绣在跨界融合下的新思考、新范式,形成粤绣创新设计下的时代风貌,实现粤绣多维度的创新发展,为粤绣培育与传承提供理论参考及设计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绣 题材 跨界融合 创新设计 表现
下载PDF
我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布局特征分析及启示
20
作者 张洋 吴婷婷 +1 位作者 高云芸 李晶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更名后,学术界迫切需要开拓中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设的新思路和新视野。文章采用信息计量方法和网络调查方法,分析QS和ARWU近三年(2021年-2023年)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排名情况,探查中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在世界范围内... 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更名后,学术界迫切需要开拓中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设的新思路和新视野。文章采用信息计量方法和网络调查方法,分析QS和ARWU近三年(2021年-2023年)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排名情况,探查中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在世界范围内的总体布局特征,并根据ARWU 2019-ARWU 2023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数据综合分析中国高校建设信息资源管理二级学科群的思路与特征。研究发现,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在全球分布呈现不均衡特性,显现出较为显著的集聚现象;中国在该领域的学术排名持续上升,处于亚洲领先地位;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在我国地域上呈现分布不均的特征,二级学科群建设呈现多学科交叉融合趋势。最后,提出以下建议:面向学科内涵式发展,注重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育学科特色和高校特色;将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设融入服务地方和社会发展的行动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资源管理 学科布局 学科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