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托咪酯对成年大鼠脊髓胶状质局部突触传递的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震 罗层 +1 位作者 孙焱芫 陈军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3-418,共6页
应用盲插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成年大鼠脊髓薄片上观察依托咪酯(etomidate,ET)对脊髓胶状质局部突触传递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钳制电压为-70mV时,500μmol/L的ET对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的持续时间、频率和幅度都无明显的作用... 应用盲插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成年大鼠脊髓薄片上观察依托咪酯(etomidate,ET)对脊髓胶状质局部突触传递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钳制电压为-70mV时,500μmol/L的ET对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的持续时间、频率和幅度都无明显的作用。在钳制电压为0mV时,50μmol/L的ET使GABA能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PSC)的持续时间延长45.57±12.46%(P<0.05),但对其频率和幅度无影响。同样在钳制电压为0mV的情况下,50μmol/L的ET对甘氨酸能mIPSC的持续时间、频率及幅度均无作用。以上结果表明,在成年大鼠的脊髓胶状质,ET主要通过延长GABA能mIPSC的持续时间,即延长受体通道的开放时间发挥作用,ET对于兴奋性的突触传递没有直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脊髓 胶状质 突触传递
下载PDF
大鼠尺神经一级传入纤维在脊髓胶状质定位投射的定量分析-FRAP法 被引量:4
2
作者 丁继固 蔡丽霞 +1 位作者 任立恩 胡松林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86-290,共5页
本实验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用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法和显微测量,对大鼠尺神经一级传入纤维在脊髓胶状质(SG)的定位投射进行了定量分析。大鼠尺神经向SG的纵向投射主要为C6~T1,少数实验动物投向T2上、中... 本实验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用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法和显微测量,对大鼠尺神经一级传入纤维在脊髓胶状质(SG)的定位投射进行了定量分析。大鼠尺神经向SG的纵向投射主要为C6~T1,少数实验动物投向T2上、中段。C6~T2各节段SG水平向“眉毛状反应带”长所测均值(mm)分别为0.996、0.996、0.918、0.783、0.642,而尺神经向C6~T2各节段SG水平向投射所测均值(mm)分别在0.354~0.536、0.333~0.542、0.214~0.515、0.144~0.319、0~0.223的范围,显示了反应带从SG的中间区逐渐移至内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神经 一级传入纤维 定量分析 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 脊髓胶状质
下载PDF
大鼠桡神经、尺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的定位投射——酸性磷酸酶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胡圣望 胡松林 蔡丽霞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4-48,共5页
本实验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以酸性磷酸酶(AcP)法研究了大鼠桡神经、尺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内的定位投射。大鼠桡神经感觉纤维纵向投射,主要至脊髓C_6上段至T_1中段胶状质,尺神经主要投射至C_6中段至T_1中段胶状质。其横向投射... 本实验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以酸性磷酸酶(AcP)法研究了大鼠桡神经、尺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内的定位投射。大鼠桡神经感觉纤维纵向投射,主要至脊髓C_6上段至T_1中段胶状质,尺神经主要投射至C_6中段至T_1中段胶状质。其横向投射,桡神经主要位于整个胶状质的中1/3区域;尺神经則均在胶状质中线以内,主要位于胶状质内侧半的外侧1/2~3/4区域。桡神经投射区居外,尺神经投射区居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胶状质 神经纤维 酸性磷酸酶
下载PDF
大鼠腋神经一级传入纤维在脊髓胶状质定位投射的定量分析——FRAP法 被引量:2
4
作者 丁继固 任立恩 +1 位作者 蔡丽霞 胡松林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15-118,共4页
用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法和显微测量,对大鼠腋神经一级传入纤维在脊髓胶状质(SG)的定位投射进行了定量分析。大鼠腋神经向SG的纵向投射主要在C5~C7,C5~C7各节段SG水平向“眉毛状反应带”宽所测均值(m... 用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法和显微测量,对大鼠腋神经一级传入纤维在脊髓胶状质(SG)的定位投射进行了定量分析。大鼠腋神经向SG的纵向投射主要在C5~C7,C5~C7各节段SG水平向“眉毛状反应带”宽所测均值(mm)分别为0.872、0.920、0.960,而腋神经向C5~C7各节段水平向投射所测均值(mm)分别在0.390~0.508、0.432~0.605、0.49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神经 脊髓胶状质 定量分析 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
下载PDF
太鼠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在脊髓胶状质定位投射的定量分析—FRAP 法 被引量:4
5
作者 丁继固 胡松林 蔡丽霞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1期75-85,107,共12页
本实验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用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法和显微测量,对大鼠坐骨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的定位投射进行了定量分析。大鼠坐骨神经和胫神经向胶状质的纵向投射为 L_(2~3);腓总神经为 L_(2.6)及 ... 本实验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用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法和显微测量,对大鼠坐骨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的定位投射进行了定量分析。大鼠坐骨神经和胫神经向胶状质的纵向投射为 L_(2~3);腓总神经为 L_(2.6)及 S_1的上中部。水平向投射,坐骨神经:L_(2~3)主要为胶状质的最内侧和中间区的部分区域,L_4~S_1,主要为内侧,中间和部分外侧区的全部胶状质,但未见向胶状质最外侧区投射;胫神经:L_2~S_1主要为内侧区,中间及部分外侧区仅部分实验动物有投射;腓总神经:仅向 L_2~S_1的中间和部分外侧区一处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 显微测量 脊髓胶状质 坐骨神经 胫神经 腓总神经
下载PDF
大鼠正中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的定位投射——酸性磷酸酶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胡松林 胡圣望 蔡丽霞 《解剖学报》 CAS 1988年第2期159-163,229,共6页
本实验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以酸性磷酸酶法研究了大鼠正中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内的定位投射。大鼠正中神经感觉纤维纵向投射主要至脊髓C_(5)上段至T_(1)中段胶状质;少数动物还投射至C_(4)中、下段及T_(1)下段。与解剖学专著的... 本实验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以酸性磷酸酶法研究了大鼠正中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内的定位投射。大鼠正中神经感觉纤维纵向投射主要至脊髓C_(5)上段至T_(1)中段胶状质;少数动物还投射至C_(4)中、下段及T_(1)下段。与解剖学专著的记载及HRP法研究的结果相比,有“前置”的趋势。其横向投射均在胶状质中线以内,且主要位于胶状质内侧半的内侧1/4~1/2区域;少数动物C_(7)~T_(1)上段的投射区占居胶状质内侧半全部范围。投射柱从上至下有向外扩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胶状质 正中神经 酸性磷酸酶 大白鼠
下载PDF
脊髓胶状质突触结构中的生长抑素 被引量:1
7
作者 朱长庚 刘庆莹 +2 位作者 卢金活 朱家祥 邓德忠 《解剖学报》 CAS 1986年第3期258-260,337,共4页
本研究用免疫电镜方法对大白鼠脊髓胶状质内生长抑素的分布进行了观察。超微结构图像表明:含生长抑素的神经纤维末梢参与构成轴体、轴树和轴轴突触的突触前成分。免疫反应产物定位于线粒体外膜、小透亮囊泡周围及大颗粒囊泡内。在免疫... 本研究用免疫电镜方法对大白鼠脊髓胶状质内生长抑素的分布进行了观察。超微结构图像表明:含生长抑素的神经纤维末梢参与构成轴体、轴树和轴轴突触的突触前成分。免疫反应产物定位于线粒体外膜、小透亮囊泡周围及大颗粒囊泡内。在免疫反应阳性的终扣内,突触囊泡大多数为圆或卵圆形,少数为扁形。根据超微结构特点结合有关的实验结果,作者认为生长抑素在脊髓胶状质内,很可能是一种神经递质而不是神经调制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免疫电镜方法 神经递质 神经调制物 脊髓胶状质
下载PDF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样免疫反应在人脊髓内的分布 被引量:1
8
作者 方秀斌 何维为 于频 《解剖学报》 CAS 1988年第1期26-29,114,共5页
本文应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6例正常人脊髓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定位分布。结果表明,CGRP样免疫反应纤维和终末广泛分布在脊髓全长各个节段的后角。免疫反应的强度和免疫反应纤维的密度,可依次归纳为。骶>腰>颈>... 本文应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6例正常人脊髓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定位分布。结果表明,CGRP样免疫反应纤维和终末广泛分布在脊髓全长各个节段的后角。免疫反应的强度和免疫反应纤维的密度,可依次归纳为。骶>腰>颈>胸。但颈膨大的免疫反应强度和免疫反应纤维的密度,却明显高于其他颈段。在脊髓的横切面上,免疫反应产物位于后角的各个板层(第Ⅰ~Ⅵ层和Lissauer束)以及中央管周围灰质,其中以胶状质密度最高。在脊髓前角,未见明显的阳性反应细胞体和免疫反应纤维。本文并对CGRP在胶状质内分布可能具有的功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脊髓 胶状质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心脏与内关穴神经投射相关关系研究——Ⅰ,心脏的神经投射 被引量:6
9
作者 杨琳 李振华 王培槐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0年第3期11-16,17,共6页
为研究心脏与内关穴神经投射的关系,作者建立了以调整心脏功能,以心电变化为指标的内关“得气”动物模型。用类霍乱原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CB-HRP)为标记物,分别注入“得气”的内关穴及左、右心室壁,追踪观察心室和内关穴区各类神经纤维... 为研究心脏与内关穴神经投射的关系,作者建立了以调整心脏功能,以心电变化为指标的内关“得气”动物模型。用类霍乱原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CB-HRP)为标记物,分别注入“得气”的内关穴及左、右心室壁,追踪观察心室和内关穴区各类神经纤维胞体在中枢和周围神经节内分布和形态特点。标记心脏的结果:在一定节段的脊神经节、交感神经节、脊髓灰质和迷走神经下节中都出现了酶标记细胞。在脊髓Rc-1ando胶状质、脊髓前角、延髓迷走神经核区也见有酶标记细胞,从而更新了心脏神经支配的传统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神经投射 内关 神经元 胶状质
下载PDF
山羊胚胎脊髓胶状质的形成和发育
10
作者 徐永平 郑月茂 +1 位作者 卿素珠 张涌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3期95-98,共4页
对山羊胚胎脊髓胶状质发育的形态学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1山羊脊髓胶状质在胚胎第 1 7周以后逐渐出现较多的神经元胞体和较大的淡染的神经元细胞核 ,提示胚胎第 1 7周龄是山羊脊髓胶状质神经元发育的关键时期 ;2山羊脊髓胶状... 对山羊胚胎脊髓胶状质发育的形态学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1山羊脊髓胶状质在胚胎第 1 7周以后逐渐出现较多的神经元胞体和较大的淡染的神经元细胞核 ,提示胚胎第 1 7周龄是山羊脊髓胶状质神经元发育的关键时期 ;2山羊脊髓胶状质内神经纤维在胚胎第 1 1周时就已出现 ,而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则在胚胎第 1 5周时形成 ,以后逐渐发育成熟 ;3山羊脊髓胶状质的胶质细胞发育较早 ,在胚胎第 6周末胶状质原基刚形成时 ,胶质细胞核已经开始分化 ,到胚胎第 1 8~ 1 9周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胚胎 脊髓 胶状质 形成 发育
下载PDF
大鼠尺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的定位投射──酸性磷酸酶法研究
11
作者 胡圣望 李应续 +2 位作者 胡振武 钱月楼 宋铁山 《咸宁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尺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的定位投射。方法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建立模型 ,采用酸性磷酸酶法观测。结果大鼠尺神经的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纵向投射 ,主要到脊髓C6中段至T1中段胶状质 ,其横向投射则均在胶状质中线以内 ... 目的研究大鼠尺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的定位投射。方法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建立模型 ,采用酸性磷酸酶法观测。结果大鼠尺神经的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纵向投射 ,主要到脊髓C6中段至T1中段胶状质 ,其横向投射则均在胶状质中线以内 ,主要位于胶状质内侧半的外侧 1 /2 -3/4区域。结论尺神经投射居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尺神经感觉纤维 脊髓 胶状质 定位投射 酸性磷酸酶法 研究
下载PDF
脊髓胶状质内生长抑素免疫反应阳性结构与一级传入纤维之间的突触连接
12
作者 刘庆莹 Raymond H HO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36-142,258,共8页
本文用单纯免疫电镜及免疫电镜与溃变(后根切断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一级传入纤维与脊髓胶状质内生长抑素(SOM)阳性结构之间的突触连结。结果在脊髓胶状质内观察到SOM阳性的胞体、轴突、树突及溃变的轴突,以上结构间形成了几种不同类... 本文用单纯免疫电镜及免疫电镜与溃变(后根切断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一级传入纤维与脊髓胶状质内生长抑素(SOM)阳性结构之间的突触连结。结果在脊髓胶状质内观察到SOM阳性的胞体、轴突、树突及溃变的轴突,以上结构间形成了几种不同类型的突触连结:(1)Ⅰ型或Ⅱ型突触球的中央成份(CⅠ或CⅡ末梢)是溃变的或是SOM免疫反应阳性的,它们与周围的树突形成轴树突触、轴轴突触或树轴突触,其中有一些周围的树突还是SOM阳性的。(2)某些简单的轴突(不参与构成突触球的轴突)呈暗型溃变,并与SOM阳性的树突形成轴树突触。(3)简单的SOM阳性的致密型轴突与含SOM的树突或核周质形成轴树或轴体突触。(4)简单的SOM阳性的亮型轴突与含SOM的树突形成轴树突触。这些突触关系提示脊髓胶状质内SOM阳性树突和胞体可直接从一级传入纤维或脊髓后角固有神经元接受冲动,其中有一些一级传入纤维和脊髓后角固有神经元也是SOM阳性的。这表明在脊髓固有神经元与一级传入纤维之间及脊髓固有神经元本身都存在着自调节突触。本实验结果为SOM参与感觉信息的调节提供了超微结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胶状质 生长抑素 突触 一级传入 免疫细胞化学
下载PDF
大鼠臂丛5条主支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的定位投射——酸性磷酸酶法
13
作者 胡圣望 胡振武 +1 位作者 李敏才 吴红年 《咸宁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臂丛 5条主支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的定位投射。方法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 ,采用酸性磷酸酶法。结果大鼠臂丛 5条主支的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的纵向投射 ,主要到脊髓C5上段至T1上段胶状质 ,少数动物还投射至C4 下段及T1... 目的研究大鼠臂丛 5条主支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的定位投射。方法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 ,采用酸性磷酸酶法。结果大鼠臂丛 5条主支的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的纵向投射 ,主要到脊髓C5上段至T1上段胶状质 ,少数动物还投射至C4 下段及T1中下段。其横向投射主要位于胶状质内侧半及胶状质外侧半内侧 1 / 3区域 ,部分动物C7上段至T1上段的投射占居胶状质外侧半内侧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胶状质 臂丛 酸性磷酸酶 大鼠 主支感觉纤维 跨神经节溃变
下载PDF
大鼠腓深神经传入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的定位投射—FRAP法
14
作者 丁继固 张丽华 +1 位作者 蔡丽霞 胡松林 《咸宁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5-8,11,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腓深神经传入纤维在脊髓胶状质(SG)的投射定位。方法: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用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法和显微测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大鼠腓深神经向SG的纵向投射主要为L2~L6上部。L2~L6... 目的:研究大鼠腓深神经传入纤维在脊髓胶状质(SG)的投射定位。方法: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用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法和显微测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大鼠腓深神经向SG的纵向投射主要为L2~L6上部。L2~L6各节段SG水平向眉毛状反应带长所测均值分别为0.761、0.825、0.887、0.898、0.819mm,而腓深神经向L2~L6上部各节段SG水平向投射所测均值分别在0.414~0.481、0.362~0.514、0.335~0.472、0.339~0.437、0.372~0.439mm的范围。结论:腓深神经投射区主要位于SG的中间带偏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深神经 脊髓胶状质 显微测量 FRAP法
下载PDF
大鼠肌皮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的定位投射──酸性磷酸酶法研究
15
作者 胡圣望 胡振武 +2 位作者 李应续 陈拥彬 高秀福 《咸宁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目的 :研究大鼠肌皮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的定位投射。方法 :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 ,采用酸性磷酸酶法。结果 :大鼠肌皮神经感觉纤维纵向投射 ,主要至脊髓C6上段至C7下段胶状质 .其横向投射均在胶状质中线以内 ,主要位于胶状质内... 目的 :研究大鼠肌皮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的定位投射。方法 :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 ,采用酸性磷酸酶法。结果 :大鼠肌皮神经感觉纤维纵向投射 ,主要至脊髓C6上段至C7下段胶状质 .其横向投射均在胶状质中线以内 ,主要位于胶状质内侧半外侧 2 /3和胶状质内侧半中 1 /3及外 1 /3区域 ,部分动物C7中段至C7下段占居胶状质内侧半中外 1 /3范围。结论 :投射柱从上至下有向外扩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胶状质 传入投射 肌皮神经 酸性磷酸酶 大鼠
下载PDF
大鼠肌皮神经一级传入纤维在脊髓胶状质定位投射的定量分析──FRAP法
16
作者 丁继固 陈拥彬 +2 位作者 蔡丽霞 肖立新 胡松林 《咸宁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肌皮神经传入纤维在脊髓胶状质(SG)的投射定位。方法:用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法和显微测量进行定量研究。结果:大鼠肌皮神经在SG纵向投射主要在C5~C6,少数实验动物投向C7上部。C5~C7各节... 目的:研究大鼠肌皮神经传入纤维在脊髓胶状质(SG)的投射定位。方法:用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法和显微测量进行定量研究。结果:大鼠肌皮神经在SG纵向投射主要在C5~C6,少数实验动物投向C7上部。C5~C7各节段SG水平向“眉样反应带”所测均值(mm)分别为0.849、0.943、0.960,而肌皮神经在C5~C7各节段SG水平向投射所测均值(mm)分别在0.250~0.382、0.288~0.425、0.301~0.402的范围。结论:肌皮神经在C5~C7水平向投射区占据SG中间带的内侧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皮神经 抗氟化物 酸性磷酸酶 脊髓胶状质
下载PDF
内源性大麻素类似物NAGly对大鼠脊髓胶状质神经元的突触传递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宫圆圆 李建民 +3 位作者 昝志 刘洁 刘暾 吕岩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讨内源性大麻素类似物N-花生四烯酰甘氨酸(N-arachidonylglycine,NAGly)对脊髓后角II层胶状质(SG)神经元突触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选用生后4—6周雄性SD大鼠,深麻醉后蔗糖人工脑脊液快速心脏灌注处死,取脊髓腰膨大段,制... 目的探讨内源性大麻素类似物N-花生四烯酰甘氨酸(N-arachidonylglycine,NAGly)对脊髓后角II层胶状质(SG)神经元突触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选用生后4—6周雄性SD大鼠,深麻醉后蔗糖人工脑脊液快速心脏灌注处死,取脊髓腰膨大段,制备保留脊髓腰膨大处一侧后根的脊髓矢状切片。利用膜片钳技术,对脊髓后角II层SG神经元进行全细胞记录,通过分析后根刺激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EPSC)的变化情况,观察NAGly(20μmol/L)对SG神经元突触传递兴奋性的影响,以及对自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的发放频率及幅度的影响。结果:通过诱发刺激的强度、潜伏期以及纤维传导速度我们将记录到的SG神经元分为A8纤维/C纤维投射神经元,NAGly对Aδ纤维和C纤维介导的eEPSC的幅度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01),并且这种作用可以被洗脱。NAGly对sG神经元的SEPSC的频率有明显的抑制,但不明显改变其幅度,提示其作用部位在突触前。结论:内源性大麻素类似物NAGly可以抑制脊髓后角浅层Aδ纤维及C纤维介导的突触传递,并通过突触前机制抑制SG神经元的兴奋性。提示内源性大麻素类似物NAGly可通过抑制伤害性C和A纤维介导的突触传递发挥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大麻素 NAGly 膜片钳胶状质 脊髓 大鼠
下载PDF
大鼠脊髓背角胶质层神经元的“超极化反跳”现象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佳楠 王文挺 +1 位作者 段建红 胡三觉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11-1013,共3页
目的:研究脊髓背角胶质层神经元在超极化脉冲刺激下的细胞膜反应性,揭示神经元在超极化状态下膜的基本性质.方法:在大鼠脊髓新鲜薄组织片上,利用脊髓薄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脊髓背角胶质层神经元接受超极化刺激后膜电位的变化情... 目的:研究脊髓背角胶质层神经元在超极化脉冲刺激下的细胞膜反应性,揭示神经元在超极化状态下膜的基本性质.方法:在大鼠脊髓新鲜薄组织片上,利用脊髓薄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脊髓背角胶质层神经元接受超极化刺激后膜电位的变化情况.结果:在电流钳模式下,膜电位在超极化刺激结束后,从超极化电位水平恢复到静息水平的过程中出现一个长时程的对抗回到静息水平的现象超极化反跳,该超极化反跳幅值的最大值为(16.5±3.8)mV;在电压钳模式下,同时可以记录到一个对应的长时程超极化激活的外向流,该外向流的最大幅值为:(45.0±2.1)pA,时程为:(475.0±0.8)ms.该超极化反跳和超极化激活的外向流具有电压依赖性,没有时间依赖性.结论:超极化刺激能引起大鼠脊髓胶质层神经元出现“超极化反跳”,该现象是神经元在超极化状态下的基本膜特性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跳 脊髓 胶质层 超极化 膜片钳
下载PDF
大鼠脊髓胶状质内GABA能神经元突触联系的超微结构研究
19
作者 朱家祥 蔡秋云 朱长庚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20-224,316,共6页
本文用免疫电镜方法对脊髓胶状质内GABA能神经元的突触联系进行了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脊髓胶状质内有许多GABA能神经元胞体和末梢分布;标记的GABA能神经末梢可作为突触前成分与未标记的GABA形成输一树突触。未标... 本文用免疫电镜方法对脊髓胶状质内GABA能神经元的突触联系进行了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脊髓胶状质内有许多GABA能神经元胞体和末梢分布;标记的GABA能神经末梢可作为突触前成分与未标记的GABA形成输一树突触。未标记的末梢可与标记的GABA末梢形成输一轴突触。此外,标记的GABA能神经末梢还可作为突触前成分与标记的GABA能轴突、树突或胞体形成输-轴、轴-树或轴-体突触,即自调节突触。上述结果揭示:GABA能末梢可对脊髓胶状质内其它神经元产生抑制或脱抑制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胶状质内含GAnA的神经结构可形成各种形式的自调节突触,并借此实现其对脊髓功能的复杂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脊髓胶状质 免疫电镜方法 突触
全文增补中
脊髓趋化因子受体2介导大鼠骨癌痛维持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丽娅 高坡 周晔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61-1267,共7页
目的·研究脊髓趋化因子受体2(chemokine C-C motif receptor 2,CCR2)介导大鼠骨癌痛(bone cancer pain,BCP)维持的机制。方法·选取54只SD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BCP组、假手术组、BCP+INCB3344(CCR2特异性阻断剂)组和BCP+溶... 目的·研究脊髓趋化因子受体2(chemokine C-C motif receptor 2,CCR2)介导大鼠骨癌痛(bone cancer pain,BCP)维持的机制。方法·选取54只SD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BCP组、假手术组、BCP+INCB3344(CCR2特异性阻断剂)组和BCP+溶剂对照组。向BCP组大鼠胫骨骨髓腔内注入Walker256乳腺癌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假手术组则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BCP+INCB3344组是在BCP模型建立第14日后,向大鼠鞘内注射INCB3344;BCP+溶剂对照组则注射等量的溶剂。通过检测BCP组大鼠和假手术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值来判断鉴定BCP模型是否成功。采用蛋白质印迹检测假手术组和BCP组大鼠脊髓后角CCR2表达情况。通过机械痛行为的测试,观察鞘内给予INCB3344对BCP模型大鼠机械痛阈的影响。通过全细胞膜片钳记录观察BCP组、BCP+INCB3344组和BCP+溶剂对照组大鼠脊髓胶状质层(substantia gelatinosa,SG)神经元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pontaneous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sEPSCs)、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酸(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acid,AMPA)电流和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电流间的差异。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14 d时BCP组大鼠的机械痛阈下降且术侧脊髓后角CCR2的表达增加(P=0.000,P=0.009),而鞘内注射INCB33444 h时可显著升高BCP大鼠的机械痛阈(P=0.002)。BCP组大鼠SG神经元sEPSCs的频率和幅度、AMPA电流和NMDA电流幅度均高于假手术组(均P=0.000),而鞘内给予INCB3344可显著抑制BCP大鼠的上述指标(均P<0.05);此外,胞外给予INCB3344也可显著抑制BCP大鼠SG神经元sEPSCs的频率(P=0.001)和幅度(P=0.020)。结论·脊髓后角的CCR2可通过增强AMPA和NMDA受体功能来介导BCP大鼠脊髓后角兴奋性突触传递效能的增强,该作用可能是BCP维持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受体2 骨癌痛 脊髓 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胶状质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