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血清pNF-H、HMGB1表达水平及其对全麻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理 李睿 +2 位作者 魏嘉 赵苓君 曾钦娅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3年第6期1348-1352,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血清神经丝蛋白H磷酸化亚型(pNF-H)、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水平及其对全麻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于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髋部骨折全麻...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血清神经丝蛋白H磷酸化亚型(pNF-H)、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水平及其对全麻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于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髋部骨折全麻术术后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按是否发生POCD分为POCD组(n=30)和非POCD组(n=66)。检测并比较2组受试者血清pNF-H、HMGB1表达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老年髋部骨折全麻术术后患者的血清pNF-H、HMGB1水平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NF-H、HMGB1水平对老年髋部骨折全麻术患者POCD的预测价值。结果POCD组血清pNF-H、HMGB1表达水平均高于非POCD组(P<0.05),MoCA评分低于非POCD组(P<0.05)。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pNF-H、HMGB1水平升高均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全麻术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血清pNF-H、HMGB1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NF-H、HMGB1水平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全麻术POCD均有预测效能(P<0.05),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3、0.76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全麻术患者的血清pNF-H、HMGB1异常高表达与POCD的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有望通过监测患者血清pNF-H、HMGB1水平预测患者术后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骨折 血清神经丝蛋白H磷酸化亚型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全麻手术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大豆蛋白质有关性状的QTL定位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顺湖 周瑞宝 +2 位作者 喻德跃 陈受宜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139-2149,共11页
以科丰1号×南农1138-2组合衍生的184个重组自交家系(简称RIKY)和(Essex×ZDD2315)×ZDD2315衍生的114个BC1F2家系(简称BIEX)为材料,对蛋白质含量、蛋油总量与油脂含量,11S、7S、11S/7S,11S-1~11S-4,7S-1~7S-6等4组16个... 以科丰1号×南农1138-2组合衍生的184个重组自交家系(简称RIKY)和(Essex×ZDD2315)×ZDD2315衍生的114个BC1F2家系(简称BIEX)为材料,对蛋白质含量、蛋油总量与油脂含量,11S、7S、11S/7S,11S-1~11S-4,7S-1~7S-6等4组16个性状利用WinQTL Cartographer Ver.2.5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多区间作图法(MIM)和IciMappingVer.2.0的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1)在RIKY和BIEX群体分别定位到17+个和21+个QTL,合计38+个QTL;在RIKY有蛋白、油脂、蛋油总量QTL11个,在11S和7S亚基组上分别只有1+和3+个;在BIEX有前性状QTL2+个,有后性状QTL分别9+和6+个;(2)两群体16个性状上均没有检测到共享的QTL,说明两群体的蛋白质有关性状具有完全不同的遗传基础;RIKY的两个亲本间蛋白、油脂和蛋油总量有明显遗传差异,但在亚基组上遗传差异不大,而BIEX则反之;(3)4组总、分性状中,两群体一致表现出蛋白、油脂和蛋油总量和11S、7S和11S/7S比值两组在总、分性状间共享QTL(共同遗传基础),而11S亚基组和7S亚基组两组性状在总、分性状间无共享的QTL;(4)蛋白质有关性状QTL定位结果和分离分析结果共同表明这类性状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均占较大比重,要考虑两者兼用的育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蛋白质含量 蛋油总量 11S 7S 11S/7S 亚基组 QTL定位
下载PDF
结肠癌患者组织中NCAPD2、Lnc RNA NR2F1-AS1、Nup107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戚飞飞 李广秋 冷雷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231-236,共6页
目的探究结肠癌患者组织中染色体凝缩蛋白复合物I的亚基D2(NCAPD2)、Lnc RNA核受体亚家族2F组成员1-反义RNA1(Lnc RNA NR2F1-AS1)、核孔蛋白107(Nup107)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 目的探究结肠癌患者组织中染色体凝缩蛋白复合物I的亚基D2(NCAPD2)、Lnc RNA核受体亚家族2F组成员1-反义RNA1(Lnc RNA NR2F1-AS1)、核孔蛋白107(Nup107)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进行根治性切除术的6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中采集患者的结肠癌组织标本和距离结肠癌组织>2 cm的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测定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Lnc RNA NR2F1-AS1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NCAPD2和Nup107表达情况。比较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Lnc RNA NR2F1-AS1、NCAPD2、Nup107表达情况,同时比较Lnc RNA NR2F1-AS1、NCAPD2、Nup107不同表达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Lnc RNA NR2F1-AS1、NCAPD2、Nup107表达对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结肠癌患者的生存曲线,分析Lnc RNA NR2F1-AS1、NCAPD2、Nup107表达情况与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结肠癌组织的Lnc RNA NR2F1-AS1相对表达量为1.09±0.28,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0.69±0.09,结肠癌组织的Lnc RNA NR2F1-AS1高表达率、NCAPD2阳性率和Nup107高表达率分别为55.00%、61.67%和70.0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26.67%、30.00%和3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 RNA NR2F1-AS1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NCAPD2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Nup107高表达患者和低表达患者在肿瘤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远端转移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nc RNA NR2F1-AS1、NCAPD2和Nup107表达均是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nc RNA NR2F1-AS1高表达、NCAPD2阳性和Nup107高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低于Lnc RNA NR2F1-AS1低表达、NCAPD2阴性和Nup107低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c RNA NR2F1-AS1、NCAPD2、Nup107的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远端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三者可能共同参与了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染色体凝缩蛋白复合物I的亚基D2 Lnc RNA核受体亚家族2F组成员1-反义RNA1 核孔蛋白107 预后
下载PDF
大豆蛋白质有关性状遗传的分离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刘顺湖 周瑞宝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58-1966,共9页
采用科丰1号×南农1138-2衍生的重组自交家系群体(RIKY)和(Essex×兴县灰布支)×兴县灰布支回交自交衍生群体(BIEX)为材料,应用SDS-PAGE电泳测定11S、7S、11S/7S比值及其10个亚基组的相对含量,用凯氏(Kjeltec)自动定氮仪测... 采用科丰1号×南农1138-2衍生的重组自交家系群体(RIKY)和(Essex×兴县灰布支)×兴县灰布支回交自交衍生群体(BIEX)为材料,应用SDS-PAGE电泳测定11S、7S、11S/7S比值及其10个亚基组的相对含量,用凯氏(Kjeltec)自动定氮仪测定蛋白质含量、自动索氏(Soxtec)抽提仪测定油脂含量。结果表明:(1)两群体蛋白质组分及其亚基组有关性状以及油脂与蛋油总量等均有不同程度超亲分离,双亲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位点互补。(2)蛋白质含量遗传,两群体均为1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1.3%~40.9%和37.2%~53.7%。蛋油总量均为3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主、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9.9%~66.6%和23.2%~27.9%。油脂含量为2~3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两类遗传率分别为48.6%~71.7%和4.2%~29.7%。(3)11S组分均为3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两类遗传率分别为14.3%~60.7%和17.0%~50.7%。7S组分均为3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两类遗传率分别为34.5%~44.1%和21.5%~45.1%。11S/7S比值遗传均为2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两类遗传率分别为56.6%~74.8%和10.1%~20.1%。(4)11S的4个亚基组依次分别为2~3对主基因+多基因、2对主基因+多基因、2对主基因+多基因、2~3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5)7S的6个亚基组依次分别为1~2对主基因+多基因、2对主基因+多基因、2~3对主基因+多基因、3对主基因+多基因、1~2对主基因+多基因和2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所有16个性状都由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其中有10个性状两群体具相同的主基因数,其他6个性状两群体间相差1对主基因,两群体间遗传模型大同小异。这些相关性状的育种既要利用主基因还必须利用微效多基因,要考虑兼用两者的育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蛋白质含量 蛋油总量 11S 7S 11S/7S 亚基组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
下载PDF
小麦种质资源宁春4号的研究和利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袁汉民 裘志新 +5 位作者 陈东升 袁海燕 王晓亮 张富国 赵桂珍 汤忠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0-165,共6页
小麦品种宁春4号不仅是中国的一个优良春小麦品种,也是一个优异的种质资源。它含有来自美洲、欧洲、亚洲、澳洲优良小麦品种的遗传物质,含有Rht2等基因,具有1、17+18、5+10优质HMW-GS组合,以及Glu-A3b、Glu-B3f优质LMW-GS组合,属于非1BL... 小麦品种宁春4号不仅是中国的一个优良春小麦品种,也是一个优异的种质资源。它含有来自美洲、欧洲、亚洲、澳洲优良小麦品种的遗传物质,含有Rht2等基因,具有1、17+18、5+10优质HMW-GS组合,以及Glu-A3b、Glu-B3f优质LMW-GS组合,属于非1BL/1RS易位系小麦品种。与其他宁夏春小麦品种相比,宁春4号在不同生育期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缓降期内的平均叶绿素含量均最高;光饱和点最小;从孕穗期至开花期旗叶光合速率日平均值、最高值最大。宁春4号与部分小麦近缘属种杂交表现出较高的可杂交性,利用其做亲本与其他小麦杂交已选育出一批优良品种。由于长期坚持对宁春4号小麦品种提纯复壮,使其在生产上28年不衰退。宁春4号是一种兼性类型的小麦品种,现已筛选出冬性宁春4号,品质有较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质资源 宁春4号 谷蛋白亚基 远缘杂交 遗传类群
下载PDF
中国野生和栽培大豆11S及7S蛋白质相对含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刘顺湖 周瑞宝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9-767,共9页
大豆种质蛋白质11S和7S及其亚基组相对含量的遗传变异是专用型品种选育的基础。以全国各生态区的野生豆138份和地方品种409份,国内育成品种148份、国外育成品种83份,合计778份大豆种质为材料,采用SDS-PAGE电泳技术测定蛋白质11S和7S组... 大豆种质蛋白质11S和7S及其亚基组相对含量的遗传变异是专用型品种选育的基础。以全国各生态区的野生豆138份和地方品种409份,国内育成品种148份、国外育成品种83份,合计778份大豆种质为材料,采用SDS-PAGE电泳技术测定蛋白质11S和7S组分及其亚基组相对含量,研究其遗传变异。在南京同一条件下的结果表明:全国野生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11S相对含量平均分别为54.7%、64.8%和71.7%,变幅28.8%~82.6%、38.8%~79.4%和48.2%~88.9%;7S相对含量平均分别为44.7%、34.9%和27.9%,变幅20.6%~71.2%、20.6%~61.1%和15.7%~47.8%;11S/7S比值平均分别为1.4、2.0和2.7,变幅0.4~3.9、0.6~3.9和0.9~4.0。野生豆驯化为栽培豆并经选育后11S相对含量和11S/7S比值上升,7S相对含量下降,变幅均减小;亚基组11S-2和11S-3相对含量增加;7S的6个亚基组,尤其7S-1和7S-6,相对含量下降。11S、7S、11S/7S以及各亚基组在各群体各生态区内均有较大变异,但与来源地纬度、蛋白质和油脂含量均无显著相关。从中优选到11S/7S比值大于3.7、11S相对含量为78.9%~88.9%的8份种质,发现有11S的4个亚基组相对含量分别大于37%、7S的6个亚基组相对含量分别大于24%、以及11S-1和7S的6个亚基组缺失的种质,这些特异种质可供蛋白质组分育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G.sojaSieb.etZucc.) 栽培大豆(G.max(L.)Merr.) 11S蛋白质 7S蛋白质 11S/7S比值 蛋白质亚基组 遗传变异 生态区
下载PDF
芦苇叶中Rubisco对干旱生境的响应 被引量:6
7
作者 赵相山 陈国仓 +1 位作者 张承烈 甘敏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93-197,共5页
从分布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沼泽芦苇和沙丘芦苇叶中提纯的Rubisco,大、小亚基分子量无明显变化,但沙丘芦苇与沼泽芦苇相比较,Rubisco的氨基酸组成中,亲水性氨基酸相对含量增加,疏水性氨基酸相对含量减少,酶分子的疏... 从分布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沼泽芦苇和沙丘芦苇叶中提纯的Rubisco,大、小亚基分子量无明显变化,但沙丘芦苇与沼泽芦苇相比较,Rubisco的氨基酸组成中,亲水性氨基酸相对含量增加,疏水性氨基酸相对含量减少,酶分子的疏水性降低,且酶分子中可被PCMB滴定的SH基数仅为沼泽芦苇的50%。这说明,芦苇在长期适应沙丘干旱生境过程中,其Rubisco无论在结构与功能上,均发生有适应性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RUBISCO 干旱 生境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B组3型VP1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免疫效果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伟 蓝佳明 +6 位作者 李剑 金玉怀 高志云 揣侠 刘贵霞 张永红 王永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1-294,298,共5页
目的:用原核细胞表达柯萨奇病毒B组3型VP1蛋白并观察其免疫效果。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his/VP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诱导VP1蛋白的表达并纯化。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腹腔注射VP1蛋白,对照组注射PBS,每... 目的:用原核细胞表达柯萨奇病毒B组3型VP1蛋白并观察其免疫效果。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his/VP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诱导VP1蛋白的表达并纯化。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腹腔注射VP1蛋白,对照组注射PBS,每3周免疫1次,共免疫3次。每次免疫后2周取血清,用微量中和试验法检测血清CVB3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末次免疫后3周,每组随机取3只小鼠,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特异性CTL杀伤活性;每组另随机抽取3只腹腔注射3LD50CVB3,第7天检测血中病毒滴度;用致死量的CVB3攻击每组剩余12只小鼠,观察免疫保护作用。结果:实验组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滴度随免疫次数增加而提高(P<0.05),第3次免疫后中和抗体滴度达70.79±1.31,明显高于PBS对照组(P<0.05);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亦明显高于PBS组(P<0.05),但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CTL杀伤活性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别(P>0.05);CVB3攻击后,实验组小鼠血中病毒滴度显著降低,生存率达33.33%,而PBS组小鼠无存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P1蛋白可显著增强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提高致死量CVB3感染后小鼠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B组 亚单位疫苗 免疫应答 原核表达
下载PDF
怀化地区侗族高血压高发人群G蛋白β_3亚单位基因825C/T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黄雪梅 江兴林 +3 位作者 段于峰 张申 姚丽萍 李晓阳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5年第5期21-22,85,共3页
目的 探讨G蛋白β3 亚单位(GNB3)基因82 5C/T多态性与怀化侗族高血压高发人群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PCR -RFLP)检测96例怀化侗族高血压病人和89例健康人的GNB382 5C/T... 目的 探讨G蛋白β3 亚单位(GNB3)基因82 5C/T多态性与怀化侗族高血压高发人群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PCR -RFLP)检测96例怀化侗族高血压病人和89例健康人的GNB382 5C/T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 高血压组GNB382 5C/T基因型频率(CC18.8%、CT5 9.4 %、TT2 1.8% )等位基因频率(C4 8.4 %、T5 1.6 % )与正常对照组基因型频率(CC2 4 .7%、CT5 2 .8%、TT2 2 .5 % )等位基因频率(C5 1.1%、T4 8.9% )比较无显著差异;CC基因型患者与CT +TT型基因型患者比较,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GNB3基因多态性与怀化侗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GNB3基因 825C/T多态 少数民族
下载PDF
夏大豆提取蛋白质的组分及其亚基组构成变异分析
10
作者 刘顺湖 李桂菊 +1 位作者 王晓强 冯磊 《济宁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5-10,14,共7页
选取在山东省济宁地区大豆产区曾经或正在生产上推广使用的35个品种为供试品种,采用SDS-PAGE电泳技术测定提取蛋白质11S组分、7S组分、亚基组和亚基的相对含量以及亚基数量,研究其变异特点.在济宁地区同一条件下的结果表明:(1)11S和7S... 选取在山东省济宁地区大豆产区曾经或正在生产上推广使用的35个品种为供试品种,采用SDS-PAGE电泳技术测定提取蛋白质11S组分、7S组分、亚基组和亚基的相对含量以及亚基数量,研究其变异特点.在济宁地区同一条件下的结果表明:(1)11S和7S组分的亚基总数变异范围为15~23个,平均为18.03个.7S组分亚基数量变异范围为3~7个,平均4.49个,有5个亚基组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11S组分亚基数量变异范围为11~19个,平均13.54个,没有亚基组缺失现象.(2)7S组分相对含量的变异范围为14.78~27.54%,平均为22.07%;11S组分的变异范围为49.04~63.52%,平均为59.77%.11S/7S比值变异范围为2.12~4.11,平均为2.77.(3)7S组分6个亚基组的相对含量平均为4.38~6.62%,11S组分4个亚基组平均相对含量为7.02~21.72%.(4)7S组分相对含量与11S组分之间有微弱的正相关(r=0.08),7S组分相对含量与11S/7S比值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r=-0.94).而11S组分相对含量与11S/7S比值之间存在微弱的正相关(r=0.19).7S的6个亚基组中相邻的2个亚基组之间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r=-0.38~-0.85).11S组分的相邻亚基组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78~-0.95),不相邻的亚基组之间相关关系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 max(L )Merr ) 提取蛋白质 11S 7S 11S 7S比值 亚基组 相对含量
下载PDF
分子标志物指导化疗药物选择的策略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立 黄静 +1 位作者 朱晓莉 魏晓莹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94-798,共5页
背景与目的: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subunit M1,RRM1)等分子标志物已发现和化疗药物的疗效密切相关,并有可能成为预测疗效以及指... 背景与目的: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subunit M1,RRM1)等分子标志物已发现和化疗药物的疗效密切相关,并有可能成为预测疗效以及指导治疗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评价分子标志物指导化疗药物选择的策略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73例Ⅲ或Ⅳ期NSCLC患者根据病理组织充足与否,分为免疫组化指导治疗组(A组)及对照组(B组),A组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CC1、RRM1以及Ⅲ型β微管蛋白,并根据分子标志物指导化疗药物的选择。B组则使用吉西他滨+顺铂治疗。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57.9%vs 34.3%,P=0.043)。A组及B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56 d和12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85 d和354 d;生存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7)。A组及B组1年生存率、Ⅲ级以上化疗不良反应及化疗前后PS评分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吉西他滨+顺铂方案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71.4%vs 34.3%,P=0.018)。结论:免疫组化检测分子标志物指导化疗的策略能够提高化疗有效率,延长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在分子标志物指导化疗药物选择的策略下应用,将取得更高的治疗缓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 化疗药物选择
下载PDF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和β-微管蛋白Ⅲ的表达对Ⅰ~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石燕 陈丽 +2 位作者 李杰 吕亚莉 焦顺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5-382,479,共9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1)和β-微管蛋白Ⅲ与接受不同辅助化疗方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行辅助化疗的Ⅰ~Ⅲ期非小细胞肺...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1)和β-微管蛋白Ⅲ与接受不同辅助化疗方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行辅助化疗的Ⅰ~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CC1、RRM1和β-微管蛋白Ⅲ的表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特征、分子特征与生存规律的关系。结果 ERCC1、RRM1和β-微管蛋白Ⅲ的高表达率分别为36.4%、43.7%和38.4%,三者表达程度无相关性,ERCC1(P=0.008)和RRM1(P=0.028)在腺癌中的高表达率显著低于非腺癌,而β-微管蛋白Ⅲ在腺癌中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非腺癌(P=0.001)。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5.8个月,80例出现复发或转移,40例死亡,中位生存期未达到,中位无疾病生存期(DFS)为24.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P=0.036)、临床分期早(P=0.001)及非腺癌(P=0.004)患者较女性、临床分期晚及腺癌患者中位DFS显著延长,而年龄、吸烟与否、化疗方案的类型及ERCC1、RRM1和β-微管蛋白Ⅲ的表达程度对DFS无影响。分层分析显示,RRM1高表达时,含吉西他滨方案组较其他方案组DFS有缩短的趋势(P=0.054);β-微管蛋白Ⅲ高表达时,紫杉类方案组较长春瑞滨和吉西他滨组DFS有缩短的趋势(P=0.076)。而在RRM1或β-微管蛋白Ⅲ低表达以及ERCC1不同表达程度层中,各化疗方案组对DFS的影响无差异。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腺癌与否和临床分期是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对于接受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RRM1高表达者对吉西他滨耐药,而β-微管蛋白Ⅲ高表达者对紫杉类耐药,在耐药人群中使用其他方案似乎能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获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CC1、RRM1和β-微管蛋白Ⅲ的表达有助于筛选辅助化疗药物及预测化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 β-微管蛋白Ⅲ 辅助化疗
下载PDF
烟碱抑制RAW264.7细胞表达和释放HMGB1的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国英 赵中夫 +3 位作者 刘明社 韩德五 张慧英 杨柳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烟碱抑制RAW264.7细胞HMGB1表达和释放的机制。方法:(1)RAW264.7细胞在6孔板分组培养:仅加培养液为对照组(C);加LPS250μg/L为LPS组(LPS);在LPS基础上加烟碱1μmol/L和10μmol/L分别为烟碱1组(N1)和烟碱2组(N2)。培养24h后,RT-... 目的:探讨烟碱抑制RAW264.7细胞HMGB1表达和释放的机制。方法:(1)RAW264.7细胞在6孔板分组培养:仅加培养液为对照组(C);加LPS250μg/L为LPS组(LPS);在LPS基础上加烟碱1μmol/L和10μmol/L分别为烟碱1组(N1)和烟碱2组(N2)。培养24h后,RT-PCR检测各组细胞HMGB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上清液和胞浆、胞核HMGB1含量。(2)用鼠α7nAChR基因反义和正义链RNA转染培养细胞后,再加含LPS250μg/L和10μmol/L烟碱于培养液分别作为反义链组(antisense RNA)和正义链组(senseRNA);以上述C组和LPS组为对照,2h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上清液HMGB1量。结果:(1)C组细胞HMGB1 mRNA呈低水平表达(1659.20±121.05);细胞HMGB1 mRNA表达水平在N1和N2组及LPS组间差异无显著(P>0.05)。(2)LPS组上清液的HMGB1量较高(445.34±28.52);N1和N2组上清液的HMGB1量显著低于LPS组(P<0.05)。(3)C组胞核HMGB1量较高(335.46±12.24);而LPS组胞核HMGB1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N1组和N2组胞核HMGB1显著高于LPS组(P<0.05)。(4)AntisenseRNA组与LPS组比,培养液中HMGB1量无显著差异(P>0.05);senseRNA组与LPS组比,HMGB1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烟碱对RAW264.7细胞释放HMGB1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主要机制可能是通过与α7nAChR特异结合而影响HMGB1的核转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丁 胆碱能抗炎通路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1 受体 α7亚基烟碱 RAW264.7细胞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ROS1融合基因与ERCC1和RRM1基因mRNA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玉旺 许春伟 +2 位作者 高文斌 张玉萍 张博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ROS1融合基因与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和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subunit M1,RRM1)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 目的探讨ROS1融合基因与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和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subunit M1,RRM1)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57例NSCLC中ROS1基因及ERCC1和RRM1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ROS1融合基因及ERCC1和RRM1基因mRNA的表达均与患者性别、年龄、是否吸烟、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ROS1融合基因与ERCC1和RRM1基因mRNA表达水平无关,且ERCC1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RRM1基因mRNA表达水平无关(P>0.05)。结论 NSCLC组织中ROS1融合基因表达可能与ERCC1和RRM1基因表达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ROS1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 M1
下载PDF
1群4型禽腺病毒的分离鉴定及Fiber-2蛋白的免疫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程增青 范根成 +4 位作者 窦小龙 刘红祥 申茂欣 徐全刚 杨汉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463-2471,共9页
旨在鉴定河南某蛋鸡场以心包积液、肝肿大出血为特征的病原,并对病原的免疫原性蛋白进行表达和效果分析。本研究采用病毒分离、血清学试验、PCR检测及测序分析、动物回归试验、大肠杆菌表达、蛋白纯化、攻毒保护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 旨在鉴定河南某蛋鸡场以心包积液、肝肿大出血为特征的病原,并对病原的免疫原性蛋白进行表达和效果分析。本研究采用病毒分离、血清学试验、PCR检测及测序分析、动物回归试验、大肠杆菌表达、蛋白纯化、攻毒保护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所采集样品经卵黄囊途径接种7日龄SPF鸡胚,盲传2代后获得病毒;PCR可扩增出约900 bp的Hexon基因片段,经测序,其Hexon基因与血清C4型毒株的相似性为100%;血清中和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禽腺病毒为1群血清4型禽腺病毒,命名为HN-ZK株。该毒株可在鸡胚原代肝细胞上产生CPE,病毒含量可达10^(7.5)TCID50·0.1 mL^-1。动物回归试验表明,该分离毒株可使35日龄SPF鸡100%(10/10)表现出发病症状。以分离株的DNA为模板,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3 ku的Fiber-2蛋白,离心浓缩、纯化后蛋白含量为300 mg·mL^-1。将表达的Fiber-2蛋白用不同的剂量免疫SPF鸡,结果表明20μg·只^-1的剂量能使鸡完全抵抗强毒株的攻击,说明Fiber-2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可为禽心包积水-肝炎综合征的诊断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群禽腺病毒 鉴定 Fiber-2蛋白 亚单位疫苗
下载PDF
亚单位流感疫苗免疫效果与人群血型相关研究
16
作者 梁明明 李辉 +1 位作者 王倩嵘 邓艳 《医药论坛杂志》 2005年第2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亚单位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与A、B、O血型的关系.方法选择同一工作单位的54名,年龄22~66岁之间(平均年龄27.38岁)健康人作为调查对象.于2003年9月接种亚单位型流感疫苗,应用血凝抑制试验(HI)进行了流感抗体检测,同时依据血型分... 目的探讨亚单位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与A、B、O血型的关系.方法选择同一工作单位的54名,年龄22~66岁之间(平均年龄27.38岁)健康人作为调查对象.于2003年9月接种亚单位型流感疫苗,应用血凝抑制试验(HI)进行了流感抗体检测,同时依据血型分类.结果 54名被观察者均无局部或全身反应.H1N1、H3N2、B三个型别免疫阳转率分别达到96.40%~96.92%、93.62%~93.71%、90.41%~90.5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增长5.83~5.88倍、4.63~4.70倍、6.26~6.32倍;H1N1型中B型血组高于A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0.2110 P<0.05),其余各型别血型组之间均差别无显著性.结论亚单位流感疫苗安全性好,免疫效果亦良好.提示:A、B、O不同种类血型对流感疫苗的免疫原性的反应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亚单位疫苗 血型 血凝抑制试验
下载PDF
西方蜜蜂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Ⅱ富含A+T非编码区单倍型类群
17
作者 李兴安 牛庆生 薛运波 《中国蜂业》 2016年第10期16-17,20,共3页
西方蜜蜂(Apis砌ZZ澹ra)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I)~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I(COII)富含A+T非编码区(AT-rich noncoding region,NC)属于高变异DNA序... 西方蜜蜂(Apis砌ZZ澹ra)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I)~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I(COII)富含A+T非编码区(AT-rich noncoding region,NC)属于高变异DNA序列,既呈现mtDNA长度变异又呈现mtDNA序列变异,它作为mtDNA多态性标记广泛地应用于A.m.地理亚种的DraI酶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DraI RFLP)分析和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分析。在本文中,A.m.非洲世系mtDNA的28种DraI RFLP谱图被归纳为3种COI—COIINC单倍型类群,即P0、Q元件组成类群,P1、Q元件组成类群以及P2、Q元件组成类群;A.m.西部欧洲世系mtDNA的90种DraI RFLP谱图被归纳为1种COI—COIINC单倍型类群,即P、Q元件组成类群;A.砚东部欧洲世系mtDNA的25种SNP谱图被归纳为1种COI—COIINC单倍型类群,即Q元件组成类群;A.m.亚洲世系mtDNA的29种DraIRFLP谱图被归纳为3种COI—COIINC单倍型类群,即P0、Q元件组成类群,P0’、Q元件组成类群以及P1',Q元件组成类群。本文综述了这个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蜜蜂 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I非编码区 线粒体DNA单倍型类群
下载PDF
403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细胞中ERCC1、RRM1及β-tubulin Ⅲ的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燕 谭清和 +9 位作者 吉志固 陆俊国 陶玉 陈佳 朱兴华 王建红 杨书云 徐小红 尹海兵 何松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30,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基因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RRM1)及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表达,寻找适合晚期NSCLC的实验材料和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361例组织学标本和42例细胞学标...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基因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RRM1)及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表达,寻找适合晚期NSCLC的实验材料和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361例组织学标本和42例细胞学标本进行了ERCC1、RRM1及β-tubulinⅢ的检测,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其中的85例组织学标本和8例细胞学标本还采用原位杂交法进行了mRNA水平的检测。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ERCC1、RRM1及β-tubulinⅢ的阳性率分别为53.8%、46.9%和54.3%。组织学标本与细胞学标本的免疫组化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CC1表达与病理类型(鳞状细胞癌阳性率高于腺癌)及淋巴结转移有关,β-tubulinⅢ表达仅与病理类型有关(腺癌阳性率高于鳞状细胞癌),RRM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原位杂交结果显示,ERCC1、RRM1及β-tubulinⅢ的mRNA阳性率分别为39.8%、43.0%和59.1%。结论 ERCC1、RRM1及β-tubulinⅢ的免疫组化检测不仅适用于不同种类的NSCLC组织学标本,也适用于细胞学标本。细胞学标本的mRNA原位杂交法优于免疫组化法。对NSCLC进行这3种基因检测分析,有助于指导术后辅助化疗及晚期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基因1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 β-微管蛋白Ⅲ
原文传递
Ⅰ~Ⅲ期肺腺癌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与ERCC1和RRM1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姚传山 马磊 +1 位作者 刘瑞青 李醒亚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8-263,共6页
目的:探讨Ⅰ~Ⅲ期肺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与切除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1,ERCC1)和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su... 目的:探讨Ⅰ~Ⅲ期肺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与切除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1,ERCC1)和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subunit M1,RRM1)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在荧光定量PCR仪上检测99例Ⅰ~Ⅲ期肺腺癌组织中EGFR基因19和21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ERCC1和RRM1蛋白的表达。结果:肺腺癌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46.5%,在女性和不吸烟患者中较高(P<0.05);ERCC1蛋白高表达患者50例(50.5%),RRM1蛋白高表达患者52例(52.5%)。与未检测到EGFR基因突变的肺腺癌患者比较,EGFR基因突变患者ERCC1蛋白低表达者多见(P=0.035);肺腺癌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与RRM1蛋白表达水平无关(P>0.05);ERCC1蛋白表达水平与RRM1蛋白表达水平无关(P>0.05)。结论:肺腺癌组织中EGFR突变者ERCC1蛋白倾向低表达,这类患者可能更能从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中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突变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 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
原文传递
地衣型真菌的Ⅰ型内含子及其在系统发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叔楠 刘萌 +1 位作者 周启明 郭守玉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20-931,共12页
以蜈蚣衣属、黑蜈蚣衣属地衣样品为材料,结合GenBank中相关数据,对地衣型真菌核糖体小亚基DNA上的Ⅰ型内含子分布模式进行归纳,并探讨了其在地衣型真菌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地衣型真菌核糖体小亚基DNA上存在多个Ⅰ型内含子... 以蜈蚣衣属、黑蜈蚣衣属地衣样品为材料,结合GenBank中相关数据,对地衣型真菌核糖体小亚基DNA上的Ⅰ型内含子分布模式进行归纳,并探讨了其在地衣型真菌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地衣型真菌核糖体小亚基DNA上存在多个Ⅰ型内含子插入位点,通过二级结构分析给出了天然状态下Ⅰ型内含子发生转座的证据。分析显示,Ⅰ型内含子作为分子标记,只适合用于种下单位的系统发育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内含子分布模式 二级结构 小亚基rDNA ITS序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