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榆神府覆沙矿区采煤塌陷地表层土壤理化性质演变
被引量:11
- 1
-
-
作者
杜华栋
赵晓光
张勇
聂文杰
-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
西安科技大学煤炭绿色开采地质保障技术研究所
陕西省水利厅
-
出处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70-775,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1306)
西安科技大学博士启动金项目(2014QDJ019)
陕西省水利厅水利科技项目(2015slkj-01)资助
-
文摘
以榆神府覆沙矿区采煤塌陷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实验室分析检测方法,研究不同采煤塌陷年限下(1、2、5、10 a和未塌陷区)土壤理化性质演变特征,探讨采煤塌陷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与未塌陷地相比,采煤引起地表塌陷初期(1~2 a)土壤体积质量、硬度、黏粒含量、含水量、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有效磷、全磷和全钾含量均有显著减小,而土壤孔隙度、p H和沙粒含量增加,全氮含量变化不明显,土壤质量总体表现出一定的退化趋势;(2)塌陷区自然恢复条件下上述土壤指标在塌陷5 a后呈现出改善的趋势,其中土壤物理性质、全效养分和土壤水分指标恢复较快,在塌陷10 a后即可恢复至塌陷前水平;但土壤速效养分、p H和有机质经过10 a的土壤自修复仍未完全恢复,采煤塌陷对土壤质量的损害具有一定延续性。(3)采煤塌陷后土壤质量演变过程分析表明,自然恢复条件下塌陷区土壤大体经过3个演替阶段,即退化期(塌陷后1~2 a)→改善期(塌陷后5 a)→部分恢复期(塌陷后10 a)。
-
关键词
榆神府矿区
采煤塌陷
土壤理化性质
演变规律
生态恢复
-
Keywords
Yu-Shen-Fu mining area
Coal mining subsidence
Soil physical-chemical properties
successional rul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
分类号
S153
[农业科学—土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