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bjective identification research on cold vortex and mid-summer rainy periods in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龚志强 封泰晨 房一禾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571-580,共10页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ortheast China Cold Vortex (CV) and the Mid-Summer (MS) rainy period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atmospheric circulations a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and the objective identi...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ortheast China Cold Vortex (CV) and the Mid-Summer (MS) rainy period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atmospheric circulations a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and the objective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defining the annual beginning and ending dates of Northeast China CV and MS rainy periods are developed respectively. The annual beginning date of the CV (MS) rainy period is as follows. In a period from April to August, if daily regional mean precipitation ryi is larger than yearly regional mean precipitation R (or 2R) on a certain day, the station precipitation rs is larger than the station yearly mean precipitation (r/ (or 2(r)) in at least 50% of stations in Northeast China, and this condition is satisfied in the following 2 (7) days, then this date is defined as the beginning date of the CV (MS) rainy period. While the definition of the ending date of the MS rainy period shows the opposite process to its beginning date. With this objective identification method, the multi-year average (1981-2010) beginning date of the CV rainy period is May 3, the beginning date of the MS rainy period is June 27, the ending day of the CV rainy period is defined as the day before the beginning date of the MS rainy period, and the ending date of the MS rainy period is August 29. Meanwhile, corresponding anomaly analysis at a 500-hPa geopotential height, 850-hPa wind, Omega and relative humidity fields all show that the definitions of the average beginning and ending dates of the CV and MS rainy periods have a certain circulation meaning. Furthermore, the daily evolution of the CV index, meridional and zonal wind index, etc. all show that these objectively defined beginning and ending dates of the CV and MS rainy periods have climate signific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ast China cold vortex rainy period mid-summer rain period objective identification method
下载PDF
Study on Prediction of Summer Rainstorm Induced by Southwest Vortex in Guizhou Province
2
作者 WANG Xing-ju CHEN Zhen-hong YE Ba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1年第8期9-13,共5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prediction of summer rainstorm induced by southwest vortex.[Method] Based on 2.5°×2.5° re-analysis data in four time points a day from June to August during 1971-200...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prediction of summer rainstorm induced by southwest vortex.[Method] Based on 2.5°×2.5° re-analysis data in four time points a day from June to August during 1971-2008 at 700 hPa in northern hemisphere provided by NECP,rainstorm and southwest vortex from June to August in Guizhou Province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and the forecast data of rainstorm induced by southest vortex was obtained.[Result] Southwest vortex was one of major systems influencing rainstorm in flood season(from June to August),especially in June and July;the occurrence of this kind of rainstorm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oving path of southwest vortex,activity of cold air,environmental flow field at 500 hPa,shear line at 850 hPa,southwest jet,position of subtropical high ridge,water vapour conditions,vorticity field,etc.On the basis of factual data,objective forecast system was established and verified by means of similar method and physical diagno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t was rational to choose upper trough,southwest vortex,conditions of vertical movement,southwest jet,water vapour conditions,etc.as forecast factors;when the center of southwest vortex was located in major key area(100°-105° E,25°-35° N),and secondary key area(105°-108° E,25°-35° N),regional rainstorm occurred most easily,especially in major key area with high frequency of rainstorm.[Conclusion] The study coul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prediction level of rainstorm induced by southwest vortex,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west vortex summer rainstorm PREDICTION Guizhou Province China
下载PDF
Impacts of Polar Vortex,NPO,and SST Configurations on Unusually Cool Summers in Northeast China.Part I:Analysis and Diagnosis 被引量:7
3
作者 廉毅 沈柏竹 +5 位作者 李尚锋 赵滨 高枞亭 刘刚 刘平 曹玲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93-209,共17页
This study unveils the evolution of two major early signals in the North Pacific atmosphere-ocean system that heralded abnormal high-pressure blockings and cold-vortex activities across Northeast China, based on an an... This study unveils the evolution of two major early signals in the North Pacific atmosphere-ocean system that heralded abnormal high-pressure blockings and cold-vortex activities across Northeast China,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configurations of major modes including the polar vortex, the 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 (NPO), and SST in the preceding winter and spring and atmospheric low-frequency disturbances in Northeast China. We analyzed these aspects to understand the atmosphere ocean physical coupling processes characterized by the two early signals, and here we explain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dipole circulation anomalies affect the summer low-temperature processes in Northeast China. We further analyzed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background and associated physical processes of the two early sign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ar vortex NPO North Pacific SST atmosphere-ocean coupling summer low temperatures in Northeast China dipole pattern
下载PDF
2019年盛夏最大降水环流成因分析
4
作者 石红艳 杨宁 +1 位作者 李凤毅 孙景文 《黑龙江气象》 2024年第3期5-8,共4页
利用1961-2020年黑龙江省盛夏(7-8月)降水量、NCAR/NCEP大气再分析和Nino34 SST资料,分析2019年盛夏黑龙江降水异常与ENSO事件背景下大尺度环流特征。结果表明:2019年盛夏黑龙江省降水处于多水时段,ENSO暖事件多发期降水偏多发生的概率... 利用1961-2020年黑龙江省盛夏(7-8月)降水量、NCAR/NCEP大气再分析和Nino34 SST资料,分析2019年盛夏黑龙江降水异常与ENSO事件背景下大尺度环流特征。结果表明:2019年盛夏黑龙江省降水处于多水时段,ENSO暖事件多发期降水偏多发生的概率增加。指出了2019年降水特点主要受东北冷涡与3次台风北上相互作用,发生6次重大降水过程;500 hPa高度距平场为西北-东南向呈“+、-、+”形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偏东,脊区向北伸展有利台风北上;低纬主要有3支强南风距平气流北上进入气旋环流,为维持台风暴雨提供充足水汽;黑龙江中部和东部地区最大上升气流速度出现在600-300 hPa高度,也是台风活跃区,辐合明显,黑龙江省强降水出现在东部最大降水中心,落区位于三江平原北部鹤岗至萝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年盛夏强降水 气候背景 冷涡与台风结合 大尺度环流成因 物理量分析
下载PD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the Onset of Asian Summer Monsoon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崇银 潘静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6期925-939,共15页
The onset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has been a focus in the monsoon study for many years.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variability and predictability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onset and demonstrate that this onset ... The onset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has been a focus in the monsoon study for many years.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variability and predictability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onset and demonstrate that this onset is associated with specific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outbreak of the Asian summer mol)~soon is found to occur first over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and the Malay Peninsula region, and the monsoon onset is closely related to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s in the lower atmosphere. These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s consist of two low-frequency vortex pairs, one located to the east of the Philippines and the other over the tropical eastern Indian Ocean. Prior to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onset, a strong low-frequency westerly emerges over the equatorial Indian Ocean and the low-frequency vortex pair develops symmetrically along the equator.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se low-frequency vortices are important and serve as a good indicator for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onse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orthward jumps of the westerly jet over East Asia and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onset over SCS is investigated. It is shown that the northward jump of the westerly jet occurs twice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winter to summer and these jump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ummer monsoon development. The first northward jump (from 25°-28°N to around 30°N) occurs on 8 May on average, about 7 days ahead of the summer monsoon onset over the SCS. It is found that the reverse of meridional temperature gradient in the upper-middle troposphere (500-200 hPa) and the enhancement and northward movement of the subtropical jet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ic subtropic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first northward jump of the westerly j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onset of Asian summer monsoon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low-frequency vortex pair westerly jet northward jump
下载PDF
东北冷涡气候特征及其对海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郝立生 何丽烨 马宁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9-568,共10页
东北冷涡是对流层发生在东北亚区域深厚的冷性低压系统,它的活动异常往往会给夏季降水预测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为改进降水预测技术,使用1961—2021年中国2400多站降水数据和NCEP/NCAR再分析环流数据等资料,采用机器自动识别、相关分析... 东北冷涡是对流层发生在东北亚区域深厚的冷性低压系统,它的活动异常往往会给夏季降水预测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为改进降水预测技术,使用1961—2021年中国2400多站降水数据和NCEP/NCAR再分析环流数据等资料,采用机器自动识别、相关分析和回归重构等方法,分析了东北冷涡气候特征及其对海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东北冷涡发生时间和地理位置具有明显的气候特征。东北冷涡一年四季均可出现,夏季冷涡天数最多。月份上,5—9月冷涡过程明显偏多,其中6月过程和天数最多。夏季,冷涡中心位置在6月最偏南,7月最偏西,8月最偏东北。(2)海河流域夏季降水与全年或夏季的东北冷涡天数整体上不存在明显相关,但与夏季西涡(<120°E)天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夏季东涡(≥120°E)天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夏季西涡活动多,有利于海河流域夏季降水偏多;夏季东涡活动多,可能会造成海河流域夏季降水偏少。(3)东北冷涡可通过动力环流异常和水汽输送异常影响海河流域夏季降水。西涡出现时,会造成200 hPa层西风急流在海河流域上空显著增强,500 hPa层海河流域处于“东高西低”环流型槽前的上升区,850 hPa层东亚地区出现偏南风异常,增强了向海河流域的水汽输送。东涡出现时,200 hPa层西风急流在海河流域上空无明显异常,500 hPa层海河流域处于“东低西高”环流型高压脊前的辐散区,850 hPa东亚地区无明显水汽输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冷涡 气候特征 影响 夏季降水 华北
下载PDF
一次青藏高原夏季低涡的诊断分析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罗四维 杨洋 吕世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12,共12页
本文主要从能量角度出发,采用视热源方程、视水汽汇方程、扰动动能方程及扰动有效位能方程对1979年6月29日00时至30日12时的高原西部低涡的产生及发展进行了诊断分析。文中指出:(1)地面感热加热对低涡的生成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潜... 本文主要从能量角度出发,采用视热源方程、视水汽汇方程、扰动动能方程及扰动有效位能方程对1979年6月29日00时至30日12时的高原西部低涡的产生及发展进行了诊断分析。文中指出:(1)地面感热加热对低涡的生成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潜热加热是次要的;(2)低涡区的潜热加热Q_2最大值在500 hPa附近,比机热源Q_1的极值高度(350)hPa附近)低很多,说明低涡降水是对流性的。(3)低涡初期及成熟期其能量K‘的来源主要方式是:(?)→E‘→K‘,这类似于热带大气中能量的转换方式。(4)在低涡前期及后期,其发展机理主要是中纬度大气的斜压不稳定,这时K‘的主要来源方式是:(?)→E‘→K‘,其次是非绝热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低涡 分析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中国气候过渡带干旱化发展趋势与东亚夏季风、极涡活动相关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廉毅 沈柏竹 +1 位作者 高枞亭 隋波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40-749,共10页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1961~2000年中国160个测站降水量和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采取线性趋势变化、相关和水汽输送等分析方法,揭示中国大陆40 a的年和季降水变化趋势显著区域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与东亚夏季风和极涡活动的某些相关.结果...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1961~2000年中国160个测站降水量和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采取线性趋势变化、相关和水汽输送等分析方法,揭示中国大陆40 a的年和季降水变化趋势显著区域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与东亚夏季风和极涡活动的某些相关.结果表明:(1)经内蒙古中东部、山西省、河南省、陕西省和甘肃省东部至湖北省西部、四川省西北部和重庆市年降水量线性下降趋势较显著(其中相当部分为中国的气候过渡带),并明显向东与华北大部、东北地区中南部、环渤海地区、山东省和江苏省北部线性下降较显著区连成一片,构成占中国国土面积约1/5的气候变化干旱化区域,其中20世纪90年代年平均降水量负距平为50~100mm的面积约达90万km2,其季节变化主要为夏、秋两季降水锐减,长江中下游、东南部沿海和广东省大部年降水量线性上升趋势显著,其中江西省20世纪90年代年降水量正距平在200mm以上;(2)20世纪90年代夏季1000~300 hPa水汽输送积分负距平区与中国40 a气候变化干旱化区域总体相吻合;(3)中国西部地区东部与华北、东北地区中南部、环渤海地区降水干旱化区域连成一片,原因是多方面的,文中初步揭示了与影响中国的东亚夏季风在30°N以北地区活动和太平洋区极涡强度指数自20世纪70年代前后减弱相关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气候过渡带 干旱化 夏季风 极涡活动 气候变化
下载PDF
1998年夏季地震、地温场演变与洪涝过程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郭维栋 柳艳香 汤懋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1-416,共6页
基于地震、土壤温度和降水资料 ,从地球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观点分析了 1 998年夏季长江和嫩江流域特大洪涝灾害的成因 ,探讨了地球固体圈层热力活动对大气圈异常事件的激发作用 .分析表明深层 (3.2m)土壤温度场与同期降水场的分布有... 基于地震、土壤温度和降水资料 ,从地球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观点分析了 1 998年夏季长江和嫩江流域特大洪涝灾害的成因 ,探讨了地球固体圈层热力活动对大气圈异常事件的激发作用 .分析表明深层 (3.2m)土壤温度场与同期降水场的分布有很好的一致性 ,同时降水过程对下垫面脉冲性热扰动有较为敏感的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8年 夏季 地震 地温场 洪涝过程分析 气候系统 地热涡 降水
下载PDF
新疆夏季强降水研究若干进展及问题 被引量:74
10
作者 杨莲梅 李霞 张广兴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8-198,共11页
总结了1960~2009年新疆强降水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从大尺度环流背景、天气尺度和中尺度系统、水汽特征进行了分类概括。由于有关新疆地区降水的关注和研究相对较少,近些年与东部地区差距日益加大,致使我们应对防灾减灾的能力严重不足... 总结了1960~2009年新疆强降水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从大尺度环流背景、天气尺度和中尺度系统、水汽特征进行了分类概括。由于有关新疆地区降水的关注和研究相对较少,近些年与东部地区差距日益加大,致使我们应对防灾减灾的能力严重不足。提出了待解决的问题:中亚低涡和低空偏东急流的结构特征、形成机理及对降水的影响;中尺度系统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造成新疆地区暴雨的水汽源汇结构和接力输送机制;典型暴雨过程与高、中、低纬大范围水汽输送异常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对推进新疆短期天气预报的发展和提高强降水预报准确率,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夏季强降水 中亚低涡 低空急流 水汽
下载PDF
北半球环状模和东北冷涡与我国东北夏季降水关系分析 被引量:93
11
作者 何金海 吴志伟 +1 位作者 祁莉 姜爱军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51-2004年全国160个测站月平均降水资料和欧洲中心提供的ERA-40再分析资料,对近50多年东北地区夏季降水、东北冷涡与前期北半球环状模和海温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定义了一个夏季(6~8月)东北冷涡强度...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51-2004年全国160个测站月平均降水资料和欧洲中心提供的ERA-40再分析资料,对近50多年东北地区夏季降水、东北冷涡与前期北半球环状模和海温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定义了一个夏季(6~8月)东北冷涡强度指数(NECVI)。结果表明:NECVI能够较好表征东北低涡的气候效应;夏季东北冷涡强度与降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东北冷涡强年,降水偏多,前期2月北半球环状模(NAW)偏弱;东北冷涡偏弱年,降水偏少,前期2月NAM偏强。此外,夏季东北冷涡与前期的中国近海海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前期NAM和中国近海海温的异常可以作为夏季东北冷涡异常的一个前兆信号,进而为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的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半球环状模 东北冷涡 夏季降水 环流异常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环流特征及指标研究 被引量:44
12
作者 张秀芝 李江龙 +1 位作者 闫俊岳 丁一汇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2年第3期321-331,共11页
使用美国NCEP/NCAR高度场和风场资料及外逸长波辐射(OLR)资料,分析了4~7月南亚和东亚上空环流场,给出了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定义及1953~1999年季风爆发的时间序列,指出季风爆发存在3种类型的环流场,发现东印度洋赤道两侧涡旋对的出现... 使用美国NCEP/NCAR高度场和风场资料及外逸长波辐射(OLR)资料,分析了4~7月南亚和东亚上空环流场,给出了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定义及1953~1999年季风爆发的时间序列,指出季风爆发存在3种类型的环流场,发现东印度洋赤道两侧涡旋对的出现对季风爆发有很好的指示意义。综合季风爆发过程中热力学和动力学要素的特征,建立了适合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指数计算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夏季风 环流场 涡旋对 爆发指标 外逸长波辐射 热力学 动力学
下载PDF
1998年夏季嫩江和松花江流域东北冷涡暴雨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77
13
作者 孙力 安刚 +3 位作者 高枞亭 唐晓玲 丁立 沈柏竹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6-162,共7页
选择了 1 998年 9例典型的松嫩流域东北冷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东亚阻高、西太平洋副高和东北冷涡以及它们在强度和位置上的最佳配置构成了 1 998年松嫩流域持续性暴雨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亚洲季风诸系统 (南亚季风 ,副热... 选择了 1 998年 9例典型的松嫩流域东北冷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东亚阻高、西太平洋副高和东北冷涡以及它们在强度和位置上的最佳配置构成了 1 998年松嫩流域持续性暴雨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亚洲季风诸系统 (南亚季风 ,副热带季风 )的水汽输送也是大范围强降水频繁出现的主要原因 ,并且是与一般冷涡降水的最根本区别。冷涡系统自身独特的水平和垂直结构特征导致暴雨中心主要发生在系统中心以东大约 6个经距的范围内 ,而不是出现在冷涡中心附近及其以西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8年 夏季 松花江流域 东北冷涡 环流条件 水汽输送 垂直结构特征 嫩江流域 暴雨过程分析
下载PDF
夏季北极涡与副热带高压的联系及对华北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29
14
作者 张恒德 金荣花 张友姝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7-422,共6页
由于北极涡与副热带高压是两个影响我国天气气候变化的主要大气环流实体,两者紧密相联,且均对华北夏季降水有明显作用,本文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个大气环流因子及中国160站月降水资料,利用合成分析、相关分析... 由于北极涡与副热带高压是两个影响我国天气气候变化的主要大气环流实体,两者紧密相联,且均对华北夏季降水有明显作用,本文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个大气环流因子及中国160站月降水资料,利用合成分析、相关分析及SVD等方法讨论了夏季北极涡与北半球大气环流及副热带高压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夏季北极涡及副高对华北降水的共同作用。结果表明:(1)北极涡的变化不仅与高纬高度场密切相关,而且与中、低纬度环流紧密联系,当极涡异常偏大偏强,中、低纬地区位势高度均明显偏低,北半球副高的面积和强度易偏小,北界位置易偏南,其中副高强度的变化最大。(2)各分区极涡因子与副高因子之间基本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西太平洋和南海副高的北界、脊线位置呈正相关。(3)极涡指数、副高脊线及北界指数与华北降水之间以正相关为主,副高面积、强度指数与华北降水基本呈负相关。当亚洲和欧洲区极涡异常南扩,北非、大西洋、北美副高显著收缩减弱,西太平洋和南海副高明显北抬时,华北降水易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涡 副热带高压 华北夏季降水
下载PDF
1961—2010年潜在干旱对我国夏玉米产量影响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曹阳 杨婕 +3 位作者 熊伟 武永峰 冯灵芝 杨晓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21-429,共9页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旱灾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气象灾害。采用CERES-Maize作物模拟模型,模拟了1961—2010年潜在干旱对我国夏玉米产量影响的时空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其与大气环流因子间的关系,以期了解我国50年来夏玉米受旱的...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旱灾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气象灾害。采用CERES-Maize作物模拟模型,模拟了1961—2010年潜在干旱对我国夏玉米产量影响的时空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其与大气环流因子间的关系,以期了解我国50年来夏玉米受旱的变化情况,并为干旱的研究方法提供一些参考。结果表明:(1)1961—2010年我国夏玉米的潜在产量损失呈略微下降的趋势,不同时期表现不同,其中20世纪60年代、90年代表现为上升趋势。(2)在过去50年里,我国夏玉米潜在旱灾损失中心有向东北移动的趋势,华北地区受旱程度的减轻和东北地区受旱程度的增强是造成损失中心移动的主要原因。(3)我国夏玉米潜在旱灾产量损失中心的经纬度和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北极涡、副热带高压系统的部分指数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当北极涡在生长季前期或同期偏小、偏弱时,我国夏玉米潜在旱灾产量损失中心将偏东、偏北,而副热带高压系统影响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作物模型 干旱 北极涡 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东北夏季气温变化与北半球温度及极涡的关系 被引量:11
16
作者 卢秉红 李红斌 +2 位作者 赵坤 杨青 孙鸿雁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8-644,共7页
利用1961-2002年中国东北地区80个气象站夏季6—8月逐日气温、美国NCAR/NCEP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环流因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SVD分解等方法,对中国东北夏季气温变化与中高纬主要环流系统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发现:中国东北位... 利用1961-2002年中国东北地区80个气象站夏季6—8月逐日气温、美国NCAR/NCEP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环流因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SVD分解等方法,对中国东北夏季气温变化与中高纬主要环流系统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发现:中国东北位于东西伯利亚变温区南缘,其夏季气温年际变化规律和东西伯利亚一致;北极极涡边缘的形态变化影响东北夏季气温,不同的边缘形态对应东北不同的温度分布特征,主要是极涡边缘70°N左右的150~180°E和60~90°W两个关键区,其高度场的变化决定着东北夏季气温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夏季气温 极涡 相关
下载PDF
我国东部夏季三类雨型的诊断和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寅生 施能 刘海波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27-332,共6页
采用三级逐步判别方法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6、7、8月)降水进行客观诊断和预测。结果表明,利用6个测站的夏季降水量即可定量诊断我国夏季雨型,利用冬季500hPa极涡面积和北半球遥相关型指数建立起来的三级判别函数只包含7... 采用三级逐步判别方法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6、7、8月)降水进行客观诊断和预测。结果表明,利用6个测站的夏季降水量即可定量诊断我国夏季雨型,利用冬季500hPa极涡面积和北半球遥相关型指数建立起来的三级判别函数只包含7个因子。历史拟合率为38/39,试报效果也较好,从而为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型的客观预报提供了有应用价值的预报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雨型 极涡面积 遥相关型 诊断 降水预报
下载PDF
2009年夏季异常天气及其环流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建华 卫捷 +1 位作者 赵思雄 陶诗言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9-220,共12页
简要讨论了2009年夏季的异常天气过程和环流形势演变,主要涉及南海夏季风、华南、江淮、东北降雨等情况。该年夏季未发生区域或流域性的洪涝,而干旱的面积较大。2009年南海夏季风在5月第4候爆发,爆发后季风的推进出现了异常,同时,印度... 简要讨论了2009年夏季的异常天气过程和环流形势演变,主要涉及南海夏季风、华南、江淮、东北降雨等情况。该年夏季未发生区域或流域性的洪涝,而干旱的面积较大。2009年南海夏季风在5月第4候爆发,爆发后季风的推进出现了异常,同时,印度季风的推进出现了异常。华南前汛期降雨时间长、降水范围广。江淮梅雨期典型梅雨形势没有建立,为空梅年,但西风槽和登陆台风带来了几次降雨过程。华北降水偏弱,东北低涡活动频繁,使东北北部地区降水偏多,出现了低温冷害。此外,7月8~24日和8月15日至9月14日两段时期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出现了大范围持续高温,加剧了南方地区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前汛期 梅雨 东北低涡 季风
下载PDF
亚洲夏季风爆发与热源强迫下的热带大气Rossby波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哲 李崇银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27-1235,共9页
对南海夏季风爆发前的风场和局地对流凝结加热强迫作用进行了合成分析,表明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局地对流凝结加热作用对与南海夏季风爆发密切相关的低频涡对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然后,从动力学的角度研究了带有外部热源强迫的赤道β平面上... 对南海夏季风爆发前的风场和局地对流凝结加热强迫作用进行了合成分析,表明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局地对流凝结加热作用对与南海夏季风爆发密切相关的低频涡对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然后,从动力学的角度研究了带有外部热源强迫的赤道β平面上的Rossby波,利用Gardner-Morikawa变换和摄动展开方法,得到了热源强迫下描写赤道Rossby的mKdV方程,进而得到了不同热源形式下切变气流中赤道非线性Rossby波的解析解。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热源对赤道Rossby波的结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南海夏季风爆发前低频涡对的形成给出了一种动力学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源强迫 非线性赤道Rossby波 南海夏季风 涡对
下载PDF
北半球极涡指数对高原夏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尼玛吉 建军 次旺顿珠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8年第1期17-21,共5页
利用奇异值分解方法(SVD)分析了夏季降水对极涡面积和极涡强度指数的响应,研究发现,冬季北半球极涡指数场与高原夏季降水场,在青海省大部分是明显的负相关区域,西藏大部分以正相关为主;春季北半球极涡指数场与西藏和青海夏季降水场为正... 利用奇异值分解方法(SVD)分析了夏季降水对极涡面积和极涡强度指数的响应,研究发现,冬季北半球极涡指数场与高原夏季降水场,在青海省大部分是明显的负相关区域,西藏大部分以正相关为主;春季北半球极涡指数场与西藏和青海夏季降水场为正相关。冬季12月极涡指数与高原夏季6月降水的相关,自高原东南部到西北部呈"+-+"分布;冬季1月极涡指数与高原夏季7月降水相关,南北呈"+-"分布,西藏为正相关,青海为负相关;冬季2月极涡指数与高原夏季8月降水,除柴达木盆地北侧、西藏西部为弱的负相关外,其余地区均为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极涡 响应 SV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