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出、日落方向并非从来就被称作东方、西方——从北方民族方位观念发生、发展和演变谈起 被引量:7
1
作者 阿尔丁夫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86-91,共6页
学界几乎普遍认为 ,从方位观念产生之日起 ,人们就将日出方向称为东方 ,将日落方向称作西方。其实 ,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从北方民族方位观念发生、发展和演变来看 ,最早将今天的东、西方称作日出、日落方向 ;后来 ,称为前、后方 ;再后... 学界几乎普遍认为 ,从方位观念产生之日起 ,人们就将日出方向称为东方 ,将日落方向称作西方。其实 ,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从北方民族方位观念发生、发展和演变来看 ,最早将今天的东、西方称作日出、日落方向 ;后来 ,称为前、后方 ;再后来 ,称为南、北方 ;最后才将日出、日落方向称作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民族 方位观念 日落方向 民族风俗 东方 西方 日出方向
下载PDF
相悖的伦理诉求与两难伦理选择——《日落》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被引量:2
2
作者 邹惠玲 陈晓曦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5,共9页
美国印第安裔作家约翰·约瑟夫·马修斯在其代表作《日落》中一方面表达了对印第安传统伦理的向往,另一方面又塑造出一个挣扎于印第安传统伦理与白人伦理之间、最终以白人伦理定位人生的印第安主人公。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 美国印第安裔作家约翰·约瑟夫·马修斯在其代表作《日落》中一方面表达了对印第安传统伦理的向往,另一方面又塑造出一个挣扎于印第安传统伦理与白人伦理之间、最终以白人伦理定位人生的印第安主人公。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出发,把《日落》置于马修斯创作的历史环境中,分析马修斯在小说中对以"全是我的亲属"为内核的印第安传统伦理的彰显,透视小说家所表现的白人伦理对印第安传统生存方式的侵蚀,并进而探究马修斯对白人伦理既否定又肯定的矛盾态度,解读小说主人公逐渐割舍与部族土地以及土地上万物生灵亲缘关系的伦理转向过程,藉以揭示马修斯动摇于两种相悖的伦理诉求之间的伦理困境以及他那个时代印第安人所面临的两难伦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修斯 《日落》 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两难
原文传递
阿尔茨海默病和额颞叶痴呆患者徘徊行为落日现象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3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0-164,共5页
目的探索阿尔茨海默病和额颞叶痴呆患者徘徊行为的落日现象,并比较该现象在两痴呆亚型之间的差异。方法利用电子示踪监测系统对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入住大阪浅香山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27例阿尔茨海默病及7例额颞叶痴呆患者进行连续30... 目的探索阿尔茨海默病和额颞叶痴呆患者徘徊行为的落日现象,并比较该现象在两痴呆亚型之间的差异。方法利用电子示踪监测系统对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入住大阪浅香山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27例阿尔茨海默病及7例额颞叶痴呆患者进行连续30d的步行活动监测,分析并比较两者24h标准化活动水平的变化。结果经Huynh-Feldt Epsilon(H-F)校正后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24h标准化活动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74,P=0.06),分组因素与时间因素无交互效应(F=1.42,P〉0.05),两组间标准化活动水平变化趋势不服从第17次项曲线(F=5.24,P〈0.05)和第9次项曲线(F=4.26,P=0.05)。两组标准化活动水平均逐渐增高,阿尔茨海默病组在18:00达到最高点,额颞叶痴呆组则在19:00达到最高点,Bonferroni法多重比较显示阿尔茨海默病组在5:00-7:00的标准化活动水平较额颞叶痴呆组高(分别为0.75±0.08比0.35±0.16,F=4.91:1.13±0.13比0.49±0.26,F=5.06;1.24±0.15比0.56±0.28,F=4.47;P〈0.05),而在16:00则较低(1.65±0.11比2.224±0.22,P〈0.05)。圆形分布,检验显示额颞叶痴呆组活动峰值时间较阿尔茨海默病组延迟(14:12±5:12比15:47±4:19,X^2=87.31,P〈0.01)。结论徘徊行为的落Et现象在阿尔茨海默病及额颞叶痴呆中均有出现,但两者徘徊行为时间趋势不尽相同。与额颞叶痴呆患者相比,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徘徊行为时相较长,且峰值时间较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额颞痴呆 徘徊行为 落日现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