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ified ulcer debride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superficial fungal infection of the cornea 被引量:3
1
作者 Jun-Yi Wang Dian-Qiang Wang +2 位作者 Xiao-Lin Qi Jun Cheng Li-Xin Xi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8年第2期223-229,共7页
AIM: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modified corneal ulcer debridement in superficial fungal keratitis unresponsive to medications.METHODS: A total of 209 patients(209 eyes) with fungal keratitis, involving no more t... AIM: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modified corneal ulcer debridement in superficial fungal keratitis unresponsive to medications.METHODS: A total of 209 patients(209 eyes) with fungal keratitis, involving no more than 50% of the stromal depth and not responding to antifungal agents for 2 wk, were recruited in this retrospective, noncomparative study.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modified corneal ulcer debridement. All visible corneal infiltrates were removed under an operating microscope to obtain a clean stromal bed and smooth incised edges. Antifungal drugs were used immediately after surgery. Healing time of the ulcers was recorded. Fungal recurrence, visual acuity, corneal thickness and risk factors for treatment failure were monitored.RESULTS: The follow-up was 13.6±5.8m o. The corneal ulcers healed in 195 of 209 eyes(93.3%), with a mean healing time of 8.4±6.8 d. The other 14 eyes were further treated by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1 eye),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LK)(7 eyes), conjunctival flap covering(4 eyes) or amniotic membrane transplantation(2 eyes). The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 was ≥20/70 in 80.3% of the eyes, ≥20/40 in 56.9% of the eyes, and ≥20/25 in 27.3% of the eyes. The corneas at the lesions became thinner, but all in the safe range. No fungal recurrence or corneal ectasis developed during the follow-up. The risk of treatment failure was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preoperative hypopyon(P=0.036) and ever using steroid(P=0.025).CONCLUSION: Modified surgical debridement is a simpl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superficial fungal infection of the cornea, with improved visual acuity and no recurrence. Such an intervention in time can rapidly control fungal infection and largely shorten corneal ulcer healing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ngal keratitis superficial fungal infection debridement cornea ulcer corneal scraping
下载PDF
1008例皮肤浅部真菌感染及其病原菌分析
2
作者 王宗岭 路金明 +1 位作者 郭辉 王云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57-163,共7页
目的分析皮肤浅部真菌感染病种及致病菌种的种类和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后拟诊断为皮肤真菌感染的患者皮肤标本,共1008例。取镜检阳性的标本接种于沙氏葡萄糖琼脂(SDA)平板或马铃薯葡萄... 目的分析皮肤浅部真菌感染病种及致病菌种的种类和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后拟诊断为皮肤真菌感染的患者皮肤标本,共1008例。取镜检阳性的标本接种于沙氏葡萄糖琼脂(SDA)平板或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平板上进行真菌培养和鉴定,对培养结果为酵母菌属的真菌采用科马嘉(CHROMagar)显色培养基进行分离鉴定,对于无法直接鉴定的菌落采用VITEK ATB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鉴定。取镜检阳性或培养为阳性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8例皮肤浅部真菌感染标本中,病种前三位为甲真菌病244例(24.21%)、花斑糠疹184例(18.25%)、足癣182例(18.06%);致病菌种前三位为红色毛癣菌307株(30.46%)、马拉色菌255株(25.30%)、须癣毛癣菌187株(18.55%);甲真菌病女性多于男性(χ^(2)=8.02,P<0.001),股癣男性多于女性(χ^(2)=29.1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致病菌种在性别构成上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本地区皮肤浅部真菌感染主要病种为甲真菌病、花斑糠疹和足癣,主要致病菌种为红色毛癣菌、马拉色菌和癣毛癣菌。临床治疗时应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部真菌病 真菌感染 病原菌 甲真菌病 花斑糠疹 足癣
下载PDF
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念珠菌血症伴烫伤样皮炎的护理体会
3
作者 苗莹莹 马艳飞 +2 位作者 刘芳 朱洪斌 高彩云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404-407,共4页
目的总结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念珠菌血症伴烫伤样皮炎的治疗及护理经验。方法成立个案护理小组;制定预防皮肤感染策略,做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梳理皮肤护理经验,培养预见性思维;充分进行皮肤护理评估,降低全身感染发生的风险;制定个性化围... 目的总结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念珠菌血症伴烫伤样皮炎的治疗及护理经验。方法成立个案护理小组;制定预防皮肤感染策略,做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梳理皮肤护理经验,培养预见性思维;充分进行皮肤护理评估,降低全身感染发生的风险;制定个性化围出院期居家护理指导;出院后继续做好延伸护理。结果患儿住院108 d出院,随访6个月,监测生长发育指标及神经系统发育均正常。结论成立个案小组、制定皮肤护理计划、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控制暖箱湿度等细节化管理,能够改善超低出生体重儿真菌感染的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出生体重儿 真菌感染 皮肤 护理
下载PDF
不同造模方法对皮肤损伤及愈合情况的病理学评价
4
作者 肖洒 孙军 +3 位作者 彭冬冬 唐海亮 姜德建 张妙红 《实验动物科学》 2024年第3期18-25,共8页
目的 探讨不同造模方法对皮肤损伤的影响及不同时间段创面皮肤愈合的病理学评价。方法 实验选用SD大鼠78只,雌雄各半,分为正常对照组(14只)、烧伤模型组(24只)、烫伤模型组(24只)和全切皮肤模型组(16只)。其中烫伤模型组采用台式超级控... 目的 探讨不同造模方法对皮肤损伤的影响及不同时间段创面皮肤愈合的病理学评价。方法 实验选用SD大鼠78只,雌雄各半,分为正常对照组(14只)、烧伤模型组(24只)、烫伤模型组(24只)和全切皮肤模型组(16只)。其中烫伤模型组采用台式超级控温烫伤仪烫伤皮肤组织,并于创面滴入混合菌,建立浅II度烫伤合并伤口感染模型。烧伤模型组采用自制烧伤锥形瓶烧烫伤皮肤组织,并于创面滴入混合菌,建立浅II度烧伤合并伤口感染模型。全切皮肤模型组采用无菌手术刀对皮肤进行面积为3 cm×3 cm切除,切除不伤及肌肉,建立皮肤全切模型。正常对照组分别于D1、3、4、5、7、10、14取2只动物进行解剖取材,烧伤和烫伤+细菌感染模型组分别于D1、3、5、7、10、14各取4只动物进行解剖取材,全切皮肤模型于D4、7、10、14各取4只动物进行解剖取材,对创面皮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大体观察发现,不同模型造模初期皮肤均出现不同程度创面损伤;中期皮肤损伤部位周围均出现红肿、水泡等局部反应;末期皮肤愈合较为完整。显微镜观察发现,各模型初中期皮肤主要表现为表皮变性坏死,角化不全,颗粒层、棘细胞层及基底细胞层缺乏,真皮不同程度炎性细胞浸润;末期皮肤表皮各层结构较为完整,真皮层可见大量新生血管,成纤维细胞聚集及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通过对造模不同阶段皮肤组织的病理学评价,较为全面的分析了不同造模方法对皮肤的损伤与愈合情况,为后续药物药效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II度烧烫伤 细菌感染 皮肤全切 损伤 愈合
下载PDF
浅部真菌检验中应用荧光染色法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束芬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6期135-137,共3页
目的:分析浅部真菌检验中应用荧光染色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浅部真菌感染患者151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样本,分别应用荧光染色法和氢氯化钾(KOH)湿片法检验,对比两种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及... 目的:分析浅部真菌检验中应用荧光染色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浅部真菌感染患者151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样本,分别应用荧光染色法和氢氯化钾(KOH)湿片法检验,对比两种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及阅片时间。结果:荧光染色法皮肤皮屑、头皮屑、甲屑、脓液真菌感染阳性率及总阳性率高于KOH湿片法(P<0.001);荧光染色法检查皮肤皮屑、头皮屑、甲屑、脓液样本阅片时间均短于KOH湿片法(P<0.001)。结论:在浅部真菌检验中应用荧光染色法的效果较好,阳性检出率高,阅片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部真菌感染 荧光染色法 氢氯化钾湿片法
下载PDF
浅部真菌感染临床诊断与真菌镜检及培养结果的差异性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丽 赖维 +6 位作者 龚子鉴 张玉清 陈荣章 陆春 万苗坚 黄怀球 马寒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了解仅根据临床表现诊断浅部真菌病的准确率及临床诊断、真菌镜检和培养结果之间的符合情况。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5-10月至本科门诊就诊,诊断为浅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取皮损鳞屑做真菌镜检和培养,计算其临床诊断、真菌镜检和培养结... 目的:了解仅根据临床表现诊断浅部真菌病的准确率及临床诊断、真菌镜检和培养结果之间的符合情况。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5-10月至本科门诊就诊,诊断为浅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取皮损鳞屑做真菌镜检和培养,计算其临床诊断、真菌镜检和培养结果之间的符合率。结果:确诊患者中临床诊断和真菌镜检结果的符合率为75.00%,临床诊断和真菌培养结果的符合率为49.67%,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结果的符合率为56.33%。另外,皮肤癣菌和念珠菌混合感染率为12.00%。结论:仅根据临床表现诊断浅部真菌病的准确率较低,真菌培养是浅部真菌感染诊断的金标准;皮肤癣菌和念珠菌的混合感染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真菌 浅部 临床诊断 镜检 真菌 培养 真菌
下载PDF
鲜蟾皮外敷治疗糖尿病患者体表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晓义 何红 +2 位作者 崔世维 朱净 李玉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990-1991,共2页
目的观察中华大蟾蜍的鲜蟾皮外敷治疗糖尿病患者体表感染病灶的疗效。方法随机将50例糖尿病体表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消毒、换药;实验组常规消毒后予鲜蟾皮外敷体表感染部位。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愈合时间及抗生素... 目的观察中华大蟾蜍的鲜蟾皮外敷治疗糖尿病患者体表感染病灶的疗效。方法随机将50例糖尿病体表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消毒、换药;实验组常规消毒后予鲜蟾皮外敷体表感染部位。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愈合时间及抗生素使用疗程。结果(1)实验组治疗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P<0.05);(2)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9.04±3.92 d,明显少于对照组19.05±6.07 d,P<0.001;(3)实验组抗生素使用疗程8.92±4.51 d,明显少于对照组18.16±6.06 d,P<0.001。结论鲜蟾皮外敷治疗,提高了治愈率,明显缩短了糖尿病体表感染患者愈合时间及抗生素使用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蟾皮 糖尿病 体表感染 疗效观察
下载PDF
盐酸布替萘芬涂膜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曲晓宇 宋燕青 +1 位作者 刘敏 张四喜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79-181,共3页
目的制备盐酸布替萘芬涂膜剂,考察处方组成并对质量控制进行研究。方法以成膜时间和外观质量作为评价指标,考察盐酸布替萘芬涂膜剂的处方组成,并依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对涂膜剂的检查要求进行质量控制。结果盐酸布替萘芬涂... 目的制备盐酸布替萘芬涂膜剂,考察处方组成并对质量控制进行研究。方法以成膜时间和外观质量作为评价指标,考察盐酸布替萘芬涂膜剂的处方组成,并依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对涂膜剂的检查要求进行质量控制。结果盐酸布替萘芬涂膜剂的处方为:盐酸布替萘芬1%(w/w)、甘油10%(v/w)、卡波姆971PNF3%(w/w)、对羟基苯甲酸乙酯0.1%(w/w)、无水亚硫酸钠适量作为p H调节剂、溶媒为95%的乙醇。该制剂性状为无色透明、黏稠的半固体,p H为4.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结果稳定、可靠。结论本文制备的盐酸布替萘芬涂膜剂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使用方便并且质量可控,是一种具有开发潜力的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真菌感染 盐酸布替萘芬 涂膜剂 卡波姆 质量控制
下载PDF
浅部真菌病临床标本致病菌DNA提取方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筱芳 陈辉 +3 位作者 崔凡 吕桂霞 沈永年 刘维达 《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3期18-20,共3页
目的初步建立直接从浅部真菌病临床标本中提取致病菌DNA的方法,为PCR技术快速诊断浅部真菌病及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蛋白酶K消化法、煮沸法和冻融法处理直接镜检阳性的临床标本,以经典的酚-氯法抽提致病菌DNA,并用真菌通用引物ITS... 目的初步建立直接从浅部真菌病临床标本中提取致病菌DNA的方法,为PCR技术快速诊断浅部真菌病及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蛋白酶K消化法、煮沸法和冻融法处理直接镜检阳性的临床标本,以经典的酚-氯法抽提致病菌DNA,并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进行PCR扩增检验。结果共收集标本61例,其中有44例PCR可扩增出特异性条带,甲屑的PCR检出率为81.0%,皮屑为69.2%;PCR检测为阴性的17例中有7例标本量较少,有5例菌量较少。整个DNA提取过程约需3h。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的直接从浅部真菌病临床标本中提取致病菌DNA的方法能满足后续PCR反应的需要;DNA提取效率与标本量和菌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部真菌病 核酸 提取
下载PDF
抗菌肽CGA-N46对皮肤感染克柔念珠菌小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琳 李瑞芳 +2 位作者 张慧茹 钟升威 黄亮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1-115,共5页
为研究抗菌肽CGA-N46对皮肤感染克柔念珠菌小鼠的治疗效果,用克柔念珠菌感染免疫抑制小鼠制备感染模型,采取皮肤病变观察、皮下脓疱液和痂皮分离真菌,确定建模是否成功。对克柔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分别涂抹4 mg/mL和8 mg/mL CGA-N46进行... 为研究抗菌肽CGA-N46对皮肤感染克柔念珠菌小鼠的治疗效果,用克柔念珠菌感染免疫抑制小鼠制备感染模型,采取皮肤病变观察、皮下脓疱液和痂皮分离真菌,确定建模是否成功。对克柔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分别涂抹4 mg/mL和8 mg/mL CGA-N46进行治疗,以成活率、有效率和组织病理变化判断CGA-N46治疗效果。结果表明,以2×108 CFU/mL克柔念珠菌菌悬液感染表皮可建立感染模型;4 mg/mL和8mg/mL CGA-N46均能提高克柔念珠菌感染小鼠成活率,对克柔念珠菌皮肤感染有缓解作用,其中8mg/mL CGA-N46治疗效果更好。结果证实,CGA-N46对克柔念珠菌临床感染有治疗效果,具有开发成新型抗真菌药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CGA-N46 克柔念珠菌 皮肤真菌感染 治疗作用
下载PDF
儿童浅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程颖 陈丹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5期288-292,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浅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19年9月在我院皮肤科就诊的8343例0~14岁儿童的浅部真菌检测结果,并结合患儿的性别、年龄、季节及外环境温湿度等因素,分析儿童浅部真菌的感染情况和发病特征。结... 目的探讨儿童浅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19年9月在我院皮肤科就诊的8343例0~14岁儿童的浅部真菌检测结果,并结合患儿的性别、年龄、季节及外环境温湿度等因素,分析儿童浅部真菌的感染情况和发病特征。结果就诊儿童浅部真菌感染率为17.20%(1435/8343),其中头癣144例、体癣235例、手癣27例、甲癣183例、股癣55例、足癣791例,足癣占比最高,达55.12%。经χ^2检验,患儿菌丝总体检出率高于孢子(P<0.001),头癣患儿孢子检出率高于菌丝(P<0.001),甲癣、股癣和足癣患儿菌丝检出率高于孢子(P<0.001);就诊儿童浅部真菌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P<0.001),0~3岁儿童感染率最低(P<0.001),夏季感染率最高而冬季感染率最低(P=0.002),不同性别、年龄和季节浅部真菌感染部位具有一定差异。经相关性分析,儿童浅部真菌感染率与月均温度明显相关,温度越高,浅部真菌感染率越高(P<0.001);儿童浅部真菌感染率与相对湿度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0.966)。结论浅部真菌感染是引起儿童皮肤症状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类型浅部真菌感染的菌丝和孢子检出率具有一定差异,性别、年龄、季节和温度是影响儿童浅部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部真菌感染 菌丝 孢子 季节 温湿度
下载PDF
皮肤浅部真菌患者KOH镜检结果及细胞免疫相关指标对真菌感染和定植的鉴别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林宁宁 杨正生 +2 位作者 林瑞静 张路方 杨会君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1年第6期796-800,共5页
目的分析皮肤浅部真菌患者氢氧化钾溶液(KOH)镜检结果及细胞免疫相关指标对真菌感染和定植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皮肤浅表真菌感染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取所有研究对象待检样本,行KOH镜检,分析KOH对各样... 目的分析皮肤浅部真菌患者氢氧化钾溶液(KOH)镜检结果及细胞免疫相关指标对真菌感染和定植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皮肤浅表真菌感染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取所有研究对象待检样本,行KOH镜检,分析KOH对各样本的阳性检出情况。使用美国BectonDickinso公司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相关指标CD3+、CD4+、CD8+水平,并计算CD4+/CD8+比值,分析细胞免疫相关指标CD3+、CD4+、CD8+水平及CD4+/CD8+比值对细胞感染、定植的鉴别价值。进一步采用ROC曲线分析细胞免疫相关指标CD3+、CD4+、CD8+水平及CD4+/CD8+比值对细菌感染和定植的鉴别价值。结果 135例样本中KOH镜检显示105例阳性,阳性检出率为77.78%(105/135)。其中体癣样本阳性检出率为85.71%(24/28),足癣样本阳性检出率为79.17%(19/24),甲癣样本阳性检出率为81.48%(22/27),花斑糠疹样本阳性检出率为65.52%(19/29),头癣样本阳性检出率为77.78%(21/27)。与真菌定植组相比,真菌感染组患者CD3+、CD4+、CD4+/CD8+降低,CD8+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D3+、CD4+、CD8+、CD4+/CD8+单独鉴别相比,4项联合对皮肤浅表细菌感染和定植的鉴别价值最为理想(P<0.05)。结论 KOH镜检对皮肤浅部真菌的阳性检出率高于60%,且CD3+、CD4+、CD4+/CD8+在真菌感染中降低,CD8+在真菌感染中升高,可用于真菌感染和定植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浅部真菌 氢氧化钾溶液镜检 细胞免疫相关指标 真菌感染 真菌定植
下载PDF
足部浅部真菌感染临床诊断与真菌学检查结果的差异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丽 赖维 +5 位作者 龚子鉴 张玉清 陈荣章 陆春 黄怀球 马寒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8年第5期256-259,共4页
目的:了解临床医生仅凭临床表现判断足部浅部真菌感染种类的准确率及临床诊断、真菌镜检和培养结果之间的符合情况。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5月~2007年10月到本科门诊就诊,由我科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拟诊为足部浅部真菌感染的患者... 目的:了解临床医生仅凭临床表现判断足部浅部真菌感染种类的准确率及临床诊断、真菌镜检和培养结果之间的符合情况。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5月~2007年10月到本科门诊就诊,由我科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拟诊为足部浅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取皮屑做真菌镜检和培养,计算其真菌学检查阳性率及临床诊断、真菌镜检和培养结果之间的符合率。结果:确诊患者中临床诊断和真菌镜检结果的符合率为61.21%,临床诊断和真菌培养结果的符合率为33.62%,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结果同时阳性的概率为68.10%;另外,在确诊患者中皮肤癣菌和念珠菌混合感染率为8.62%。结论:仅根据临床表现判断足部真菌病种类的准确率不高,真菌培养是诊断的金标准;皮肤癣菌和念珠菌混合感染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部真菌感染 诊断 真菌镜检 真菌培养
下载PDF
荧光染色法在浅部皮肤真菌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喜英 孟健 +4 位作者 王健 穆雅琴 张海燕 白光梅 薛敏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6期57-59,共3页
目的评估荧光染色法在浅部皮肤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553例疑似浅部真菌感染标本,分别采用KOH湿片法和荧光染色法检测标本中真菌有形成分,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553例临床可疑浅部皮肤真菌感染标本中,两种方法均可... 目的评估荧光染色法在浅部皮肤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553例疑似浅部真菌感染标本,分别采用KOH湿片法和荧光染色法检测标本中真菌有形成分,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553例临床可疑浅部皮肤真菌感染标本中,两种方法均可观察到长短不等的菌丝,但KOH湿片法中背景杂乱,不易观察,荧光染色法中真菌被荧光标记,可观察到清晰的蓝色菌丝;KOH湿片法共检出362例阳性标本(阳性率85.4%),荧光染色法共检出472例阳性标本(阳性率65.5%)。结论直接镜检法是浅部皮肤真菌形态学检查的基本方法。相较于KOH湿片法,荧光染色法是一种快速、高效、准确诊断浅部皮肤真菌感染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部真菌感染 荧光染色法 KOH湿片法
下载PDF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对足部浅表真菌感染诊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玲 张晓燕 陈辉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2年第5期275-278,共4页
目的初步研究探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对足部浅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足部浅表真菌感染患者组和疑似足部浅表真菌感染对照组的患者进行RCM检查,计算RCM病原学检查对诊断足部浅表真菌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 目的初步研究探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对足部浅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足部浅表真菌感染患者组和疑似足部浅表真菌感染对照组的患者进行RCM检查,计算RCM病原学检查对诊断足部浅表真菌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同时分析RCM非病原学显像特征对于足部浅表真菌感染鉴别诊断的价值,以及分析比较RCM在不同部位的病原学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RCM病原学检查诊断足部浅表真菌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5.3%、92.9%、93.3%及53.4%。RCM非病原学影像表现的特征在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CM共检查了患者组228个病变部位,其中表现为角化过度部位的阳性率为17.5%,表现为丘疹/水疱部位的阳性率为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RCM在足跖、足侧缘和足跟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CM除了具有病原学检查的基本特征,还具有检测病变部位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实时、多部位检查等优势,可以作为诊断足部浅表真菌感染的补充辅助检查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感染 足部 浅表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 诊断
下载PDF
联苯苄唑霜治疗浅部真菌病临床观察
16
作者 谢明 易敏 +1 位作者 王婕玲 金泓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2期76-78,共3页
采用双盲对照法,以联苯苄唑霜与克霉唑霜治疗浅部真菌感染。治疗组35例患者痊愈率为77.1%,有效率为91.4%;对照组31例患者痊愈率和有效率为35.5%和77.4%。联苯苄唑组疗效明显仇于克霉唑组(P<0.05)。... 采用双盲对照法,以联苯苄唑霜与克霉唑霜治疗浅部真菌感染。治疗组35例患者痊愈率为77.1%,有效率为91.4%;对照组31例患者痊愈率和有效率为35.5%和77.4%。联苯苄唑组疗效明显仇于克霉唑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苄唑 克霉唑 真菌病
下载PDF
三黄凝胶治疗皮肤浅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
17
作者 易建平 易建昌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7期839-840,共2页
目的:观察三黄凝胶外用对皮肤浅表感染性疾病疖、疔、黄水疮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24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0例,外用三黄凝胶;对照组:120例,外用金黄膏。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为82.5%... 目的:观察三黄凝胶外用对皮肤浅表感染性疾病疖、疔、黄水疮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24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0例,外用三黄凝胶;对照组:120例,外用金黄膏。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三黄凝胶治疗皮肤浅表感染性疾病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浅表感染性疾病 三黄凝胶 金黄膏 局部外用
下载PDF
波姆光辅助霉克霜剂治疗外阴皮肤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
18
作者 唐菲 付曼妮 於建鹏 《中国性科学》 2015年第6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波姆光辅助霉克霜剂治疗外阴皮肤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外阴皮肤真菌感染患者共86例,将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霉克霜剂治疗,观察组患者给... 目的:探讨波姆光辅助霉克霜剂治疗外阴皮肤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外阴皮肤真菌感染患者共86例,将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霉克霜剂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波姆光辅助霉克霜剂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引起了大部分的感染,并且各种细菌几乎都是耐药菌属;观察组43例患者中,在接受波姆光辅助霉克霜剂治疗后,其中痊愈率达到100.00%,与对照组的痊愈率93.02%相比,其痊愈率明显高出,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外阴皮肤真菌感染疾病时,可以给予患者积极的波姆光辅助霉克霜剂治疗,患者康复快、疗效明显、痊愈率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姆光 霉克霜剂 外阴皮肤真菌感染 疗效
下载PDF
某院校学员浅部真菌病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唐人杰 王瑞娜 +6 位作者 王智 刘海燕 刘旭 李红磊 刘佳存 张大志 阎澜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了解华北某部队院校学员浅部真菌性皮肤病患病及诊治情况。方法采取浅部真菌病体检筛查、真菌镜检和问卷调查方式。结果回收1733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①学员入校后确诊患浅部真菌性皮肤病186例,发病率为10.73%,足癣(147例)发病率... 目的了解华北某部队院校学员浅部真菌性皮肤病患病及诊治情况。方法采取浅部真菌病体检筛查、真菌镜检和问卷调查方式。结果回收1733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①学员入校后确诊患浅部真菌性皮肤病186例,发病率为10.73%,足癣(147例)发病率最高,总体发病率低于南方地区。②夏、秋季浅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冬、春季。③不同服役年限的浅部真菌性皮肤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70.87%患者使用外用药物治疗,6.80%患者使用外用和口服药物联用,咪唑类药物使用率最高。患者对抗真菌药物的治疗效果满意度50.62%,复发率为51.46%。结论院校学员浅部真菌病发病率较高,加强健康宣教、合理用药指导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部真菌病 真菌感染 抗真菌药物 院校学员
下载PDF
荧光染色法与复方氢氧化钾湿片法在1025例皮肤浅部真菌感染检测中的比较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捷敏 龙宾曼 +2 位作者 刘琼 许贵霞 张思平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808-810,I0002,共4页
目的比较荧光染色法与复方氢氧化钾(KOH)湿片法在浅部真菌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025例拟诊为浅表皮肤真菌感染的病人,分别进行荧光染色和KOH湿片镜检,比较两种检测方法阳... 目的比较荧光染色法与复方氢氧化钾(KOH)湿片法在浅部真菌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025例拟诊为浅表皮肤真菌感染的病人,分别进行荧光染色和KOH湿片镜检,比较两种检测方法阳性率有无差异。结果荧光染色法与KOH湿片法检测1025例浅部真菌感染病人的阳性率分别为82.93%和68.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0,P<0.001)。结论荧光染色法相比于KOH湿片法更敏感、准确,是临床浅部真菌感染快速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病 荧光染色 氢氧化钾湿片法 浅部真菌感染 皮肤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