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Anatomical and Radiological Study of Origins of the Arteries Forming the Celiac Trunk: Clinical and Embryological Implications
1
作者 Fahrettin Fatih Kesmezacar Cem Kopuz +2 位作者 Onur Tutar Kubilay Kınoglu Erdoğan Kara 《Forensic Medicine and Anatomy Research》 2023年第2期15-29,共15页
The blood supply to the most of abdominal organs is provided by the branches of CT. The SMA supply caecum, ascends colon, all of the small bowels except the upper part of duodenum. Knowledge of variable anatomy of cel... The blood supply to the most of abdominal organs is provided by the branches of CT. The SMA supply caecum, ascends colon, all of the small bowels except the upper part of duodenum. Knowledge of variable anatomy of celiac axis and SMA may be useful in planning and executing radiological interventions such as celiacography and chemoembolization of hepatic and pancreatic tumors. In this study, the uncommon or low percentage cases of CT and SMA are presented in the light of clinical and embryological information. The celiac axises of a total of 30 adult corpses were examined. Dissections of abdominal region were performed in detail according to Cunningham’s manual. Angiographic images of 100 consecutive adult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eliac MDCT angiography were evaluated. During autopsies, an incomplete celiac trunk or bifurcation of celiac trunk associated with the hepatomesenteric and gastrosplenic trunks (0.7%) and a celiacomesenteric trunk associated with high origin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nd gastrosplenic trunk were detected (0.7%). During MDCT angiography, a case of total absence of celiac trunk associated with a hepatosplenomesenteric trunk (0.7%) and also a case of total absence of celiac trunk alone were observed (0.7%). The persistence or unusual development of ventral splanchnic arteries (VSAs) or ventral longitudinal anastomosis may result in variations or the unusual trunks related to celiac axis and SMA. The anomalous trunks of the CT may be result of either the persistence of some parts of the VSAs or ventral longitudinal anastomose that normally disappear or disappearance of parts that normally persist. The prevalence of unusual trunks of celiac axis and SMA in this study is quite low in literature. These abnormal vessels pose problems for surgeons and radiologists. Such vascular anomalies may cause clinical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surgical and radiological procedures such as resection of tumor of the pancreatic head, lymphadenectomy, coeliacography, aortic replacement with reimplantation of the trunk and coembolization of pancreatic and liver tum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iac trunk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Variation Hepatosplenomesenteric trunk Celiacomesenteric trunk EMBRYOLOGY
下载PDF
Resection of the main trunk of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without reconstruction during surgery for giant pancreatic mucinous cystadenoma:A case report
2
作者 Ying-Tai Chen Qing-Long Jiang +8 位作者 Zheng Zhu Shuang Wang Xin-Min Zhao Zhong-Min Lan Xu Che Jian-Wei Zhang Liang Cui Xiao-Long Tang Cheng-Feng W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24期7604-7607,共4页
Pancreatic tumors, with peri-pancreatic main vascular invasion, especially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 or the portal vein, are very common. In some cases, vascular res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are required for c... Pancreatic tumors, with peri-pancreatic main vascular invasion, especially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 or the portal vein, are very common. In some cases, vascular res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are required for complete resection of pancreatic tumors. However, the optimum surgical method for venous management is controversial. Resection of the SMV without reconstruction during surgery for pancreatic tumors is rarely reported. Here we present the case of a 58-year-old woman with a giant pancreatic mucinous cystadenoma adhering to the SMV, who underwent an en bloc tumor resection, including the main trunk of the SMV and the spleen. No venous reconstruction was performed during surgery. No ischemic changes occurred in the bowel. The presence of several welldeveloped collateral vessels was shown by 3-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examination. The patient had an uneventful postoperative period and was discharged. This case indicated that the main trunk of the SMV can be resected without venous reconstruction if adequate collateralization has form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PANCREATIC mucinouscystadenoma COLLATERAL vessel MAIN trunk RECONSTRUCTION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阻滞麻醉对全身麻醉肩关节手术患者苏醒质量及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殷臣竹 阴文超 +2 位作者 于天雷 李曼 张兰 《创伤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210-215,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阻滞麻醉对全身麻醉肩关节手术患者苏醒质量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2019年9月—2021年9月四川省骨科医院麻醉科收治的行择期肩关节手术患者52例,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40~77岁,平均58.8岁;体质量指数22.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阻滞麻醉对全身麻醉肩关节手术患者苏醒质量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2019年9月—2021年9月四川省骨科医院麻醉科收治的行择期肩关节手术患者52例,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40~77岁,平均58.8岁;体质量指数22.1~27.8kg/m^(2),平均24.4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级29例,Ⅱ级23例;跌倒伤23例,道路交通伤15例,高处坠落伤9例,其他伤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阻滞麻醉,待阻滞麻醉完毕后均行全身麻醉及控制性降压,于术后实施自控静脉镇痛。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水平、苏醒质量及安全性,监测时点:切皮时(T0)、手术开始后15min(T1)、手术开始后30min(T2)、手术结束(T3)、术后1h(T4)、术后6h(T5)、术后12h(T6)、术后24h(T7)。结果于T4、T5、T6、T7时点,观察组疼痛数字分级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低于对照组[(2.5±0.9)分vs.(3.1±1.0)分、(2.2±0.7)分vs.(2.7±0.9)分、(1.8±0.6)分vs.(2.3±0.9)分、(1.7±0.5)分vs.(2.2±0.8)分,P<0.05],观察组自控静脉镇痛使用次数(0.7±0.5)次与对照组(0.8±0.6)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点比较,两组患者T1、T2、T3时点平均静脉压、心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4±11.4)mmHg、(76.2±9.5)mmHg、(75.3±7.8)mmHg vs.(79.5±8.1)mmHg,(76.5±10.6)mmHg、(75.7±8.3)mmHg、(77.0±7.5)mmHg vs.(77.7±7.4)mmHg;(62.7±7.8)次/min、(63.2±7.5)次/min、(63.8±8.3)次/min vs.(65.3±6.3)mmHg,(63.1±8.0)次/min、(62.9±7.5)次/min、(63.1±7.5)次/min vs.(66.1±6.8)次/min](P>0.05),且两组患者同时点平均静脉压、心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5.9±2.6)min、(18.5±5.5)min]与对照组[(6.1±2.6)min、(20.4±6.2)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声嘶、霍纳综合征发生率(4%、0)与对照组(8%、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膈神经麻痹发生率62%,低于对照组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手术患者经超声引导下上干阻滞麻醉,可取得良好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平稳,且大幅降低了膈神经麻痹发生率,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手术 超声 全麻 上干阻滞麻醉 苏醒质量
下载PDF
臂丛上干阻滞在老年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应海峰 曹东航 黄珍鸯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5期742-743,749,共3页
目的探讨臂丛上干阻滞(ST)在老年患者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肩关节镜手术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ST组(50例)和ISB组(50例),比较阻滞前(T0)、阻滞后30 min(T1)、3 h(T2)膈肌移动度、麻痹程度、握力;阻滞后6 h(T3)、12 h(T4)... 目的探讨臂丛上干阻滞(ST)在老年患者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肩关节镜手术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ST组(50例)和ISB组(50例),比较阻滞前(T0)、阻滞后30 min(T1)、3 h(T2)膈肌移动度、麻痹程度、握力;阻滞后6 h(T3)、12 h(T4)、24 h(T5)握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拔管时间、阻滞时间、术后镇痛药物用量。结果T2时ST组膈肌移动度大于ISB组(P<0.05),T1、T2时ST组膈肌麻痹程度轻于ISB组(P<0.05)、握力值大于ISB组(P<0.05);T3、T4、T5 ISB组与ST组握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VAS、拔管时间、运动及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术后48 h内镇痛药物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肩关节镜手术中,ST不仅能提供与ISB类似的良好镇痛,还可以降低膈肌麻痹的风险,且阻滞侧上肢更多的握力得到保留,该方法能提高老年肩关节镜手术围术期安全性与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镜 臂丛上干 膈肌移动度
下载PDF
高位胸椎竖脊肌平面阻滞与臂丛上干阻滞在全身麻醉肩关节镜手术中应用的比较
5
作者 王斌 吴亚南 宋晓波 《骨科》 CAS 2023年第5期440-444,共5页
目的比较高位胸椎竖脊肌平面阻滞(high thoracic 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HT-ESPB)与臂丛上干阻滞(superior trunk block,STB)在肩关节镜手术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纳入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肩关节镜肩袖修补术病人共计60例,采用随... 目的比较高位胸椎竖脊肌平面阻滞(high thoracic 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HT-ESPB)与臂丛上干阻滞(superior trunk block,STB)在肩关节镜手术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纳入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肩关节镜肩袖修补术病人共计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HT-ESPB组(30例)与STB组(30例)。记录两组术中镇痛药物用量、拔管时间、膈肌阻滞发生率、相关并发症;术后2、6、12、24、48、72 h时静息和活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曲马多镇痛补救情况,病人术后镇痛满意度评分,术后24、48、72 h的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HT-ESPB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高于STB组[(21.5±11.1)μg vs.(15.6±10.3)μg,P=0.037],术后曲马多用量高于STB组[(36.9±10.2)mg vs.(25.4±9.5)mg,P<0.001],膈神经阻滞发生率低于STB组(0 vs.80%,P<0.001),术后24 h QoR-15评分显著高于STB组[(76.3±12.2)分vs.(66.4±11.6)分,P=0.003];两组病人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镇痛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手术中应用HT-ESPB能达到与STB类似的麻醉和镇痛效果,且膈神经阻滞发生率更低,尽管其镇痛药补救需求更多,仍是STB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脊肌平面阻滞 臂丛上干阻滞 肩关节镜 膈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上干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左小明 刘琳 李同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5期18-21,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上干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扬州大学建湖临床医学院收治肩关节镜手术患者5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臂丛神经上干阻滞)和对照组(臂丛...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上干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扬州大学建湖临床医学院收治肩关节镜手术患者5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臂丛神经上干阻滞)和对照组(臂丛神经上中下三干阻滞)。对比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不同时刻生命体征,术后不同时刻屈肘、屈腕肌力。结果两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苏醒即刻与术后6 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3.52±0.48)min明显短于对照组(6.82±0.9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01,P<0.05)。观察组苏醒即刻、术后6 h的屈肘屈腕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肩关节镜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上干阻滞操作时间短,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且有利于患者术后上肢远端肌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肌间沟入路 臂丛神经上干阻滞 生命体征 肌力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脉作为脊柱解剖定位标识的可行性探讨
7
作者 林小翼 万平华 +1 位作者 张宗利 蒋宁平 《解剖学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目的 探讨以肠系膜上动脉作为脊柱解剖定位标识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01例行胸部和全腹部CT检查患者,运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对比分析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对应的脊柱水平位置。结果 在501例患者中,腹腔干起始部位置:2例(0.4%)... 目的 探讨以肠系膜上动脉作为脊柱解剖定位标识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01例行胸部和全腹部CT检查患者,运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对比分析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对应的脊柱水平位置。结果 在501例患者中,腹腔干起始部位置:2例(0.4%)位于T_(11)/T_(12)椎间隙以上水平;182例(36.3%)位于T_(12)椎体水平;156例(31.1%)位于T_(12)/L_(1)椎间隙水平;152例(30.3%)位于L_(1)椎体水平;9例(1.8%)位于L_(1)/L_(2)椎间隙水平。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位置:13例(2.6%)位于T_(12)椎体水平;56例(11.2%)位于T_(12)/L_(1)椎间隙水平;376例(75%)位于L1椎体水平;43例(8.6%)位于L_(1)/L_(2)椎间隙水平;13例(2.6%)位于L_(1)/L_(2)椎间隙以下水平。结论 肠系膜上动脉大多数位于L_(1)椎体水平,较腹腔干而言起始部位置更稳定,是一种简单可靠的脊柱解剖初步定位参考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干 肠系膜上动脉 磁共振成像 脊柱 定位
下载PDF
多组神经束支部移位治疗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7
8
作者 陆九州 徐建光 +5 位作者 徐文东 徐雷 顾施辉 沈云东 赵新 顾玉东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40-1043,共4页
目的通过在各受区神经近入肌点处同时进行多组神经束支部移位,恢复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后丧失的肩肘功能。方法2007年2月-9月,收治4例单纯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男性患者,年龄21~39岁。均为车祸伤。左侧1例,右侧3例。患侧肩关节外展、外旋、上... 目的通过在各受区神经近入肌点处同时进行多组神经束支部移位,恢复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后丧失的肩肘功能。方法2007年2月-9月,收治4例单纯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男性患者,年龄21~39岁。均为车祸伤。左侧1例,右侧3例。患侧肩关节外展、外旋、上举及屈肘不能;耸肩、伸肘、屈伸腕指肌力≥4级。肌电图检查:副神经、尺神经及肱三头肌长头肌支功能好;正中神经功能轻度受损。患者于伤后3~11个月入院。于全麻下行后路副神经到肩胛上神经、肱三头肌肌支到腋神经、尺神经部分束支到肱二头肌肌支和/或正中神经部分束支到肱肌肌支移位术。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其中1例术后出现手部尺侧麻木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余患者未出现与供区神经相关的运动、感觉功能受损症状。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2个月。术后3~4个月患侧均出现肩外展、屈肘动作。肌电图显示3组受区肌肉均可记录到新生电位。术后6~7个月,患者肩外展30~65°,屈肘90~120°,肌力3~4级。1例随访12个月患者肩外展、上举、外旋及屈肘主动活动度基本正常,三角肌、肱二头肌外形轮廓接近正常。结论应用功能相近的供体神经进行多组神经束支部移位具有供区损失小、恢复时间快、功能恢复佳等优点。尤其适合因伤后时间长延误治疗及锁骨上探查有风险的臂丛神经上干损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上干损伤 多组神经束支移位 修复重建
下载PDF
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的屈肘功能重建体会 被引量:4
9
作者 徐房添 高辉 +4 位作者 姬广林 赖光松 刘午阳 华云 艾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897-899,共3页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上干根性撕脱伤后重建屈肘功能的方法。方法:对7例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术前EMG、MRI及全面的理学检查确诊后,或者通过术中神经探查及术中肌电检测确诊后,施行新的神经移位术:尺神经部分神经束移位至肌皮神经的肱二头...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上干根性撕脱伤后重建屈肘功能的方法。方法:对7例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术前EMG、MRI及全面的理学检查确诊后,或者通过术中神经探查及术中肌电检测确诊后,施行新的神经移位术:尺神经部分神经束移位至肌皮神经的肱二头肌肌支(经典的Oberlin手术),正中神经部分神经束移位至肌皮神经的肱肌肌支,施行双重移位,重建屈肘功能。术中运用电生理技术,增加手术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术后早期行理疗、功能锻炼及神经营养药物等综合措施。结果:经过术后6~28个月的随访,屈肘功能恢复满意。5例随访超过1年的患者,目标肌力均达M3以上,随访少于8个月的2例患者,目标肌力也达M1~2。结论:对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确诊后,尺神经及正中神经部分神经束双重移位是重建屈肘功能有效的、合理的治疗方法,较之单一的尺神经部分束移位(即为传统的Oberlin术式),增加了屈肘功能的恢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上干损伤 Oberlin手术 屈肘功能重建
下载PDF
大鼠臂丛上中干损伤后肱三头肌背阔肌功能状态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陆伟 徐建光 +7 位作者 肖建德 李继峰 胡韶楠 徐文东 徐雷 姜浩 王大平 顾玉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8期1410-1412,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臂丛神经下干对上肢三头肌、背阔肌的支配权重,为临床臂丛上干损伤后,同侧C_7移位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成年SD大鼠,将一侧臂丛中、上干切除,术后2周、2个月后,分别做同侧三头肌、背阔肌电生理检测,健侧对照。结果:术后2... 目的:研究大鼠臂丛神经下干对上肢三头肌、背阔肌的支配权重,为临床臂丛上干损伤后,同侧C_7移位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成年SD大鼠,将一侧臂丛中、上干切除,术后2周、2个月后,分别做同侧三头肌、背阔肌电生理检测,健侧对照。结果:术后2周,三头肌、背阔肌动作电位波幅明显下降,动作电位潜伏期明显延长。术后2个月,该两项指标均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臂丛下干单独存在时,在短期内肱三头肌、背阔肌功能明显下降,但随着时间延长,该两肌肉可以恢复正常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臂丛 下千 电生理 动作电位 潜伏朗
下载PDF
MSCTA观察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的解剖学变异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镜 王毅 +3 位作者 陈金华 邓以川 李然 石丹凤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9期673-676,共4页
目的采用MSCTA评价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变异。方法 收集1000例患者的MSCTA,进行VR、MIP和MPR,观察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起源和走行。结果 1000例患者中,880例(88.00%)属于正常解剖学类型(MichelsⅠ... 目的采用MSCTA评价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变异。方法 收集1000例患者的MSCTA,进行VR、MIP和MPR,观察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起源和走行。结果 1000例患者中,880例(88.00%)属于正常解剖学类型(MichelsⅠ型),120例(12.00%)存在不同类型的解剖变异,其中72例(7.20%)属于Mi-chelsⅡ~Ⅹ型;48例(4.80%)不属于Michels分型,包括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共干31例(3.10%),脾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5例(0.50%),胃十二指肠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和脾动脉各3例(0.30%)、肝左动脉1例(0.10%),腹腔干缺如2例(0.20%),胃左动脉起源于腹主动脉、脾动脉和肝固有动脉各1例(0.10%)。结论 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存在广泛的解剖学变异;MSCTA有助于了解变异情况,对腹部血管外科手术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腹腔干 肠系膜上动脉 解剖 变异
下载PDF
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共干部动脉瘤的切除和血管重建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春喜 陈刚 +4 位作者 王建列 梁发启 宋清彬 段志泉 刘鸿一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6年第5期338-342,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畸形共干部真性动脉瘤的切除以及血管重建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年2月至2006年4月6例患者临床资料,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动脉瘤切除,。肾下主动脉与肝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行转流手术5例... 目的探讨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畸形共干部真性动脉瘤的切除以及血管重建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年2月至2006年4月6例患者临床资料,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动脉瘤切除,。肾下主动脉与肝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行转流手术5例,行主动脉肝动脉转流、肠系膜上动脉成形术1例。结果均获得临床治愈,随访观察2月~8年,无一例复发。结论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畸形共干部动脉瘤切除,主动脉与内脏动脉转流或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动脉瘤 腹腔干
下载PDF
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交通优势度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应国伟 李亮 +2 位作者 陈勇 李胜 王蕾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8年第6期47-50,55,共5页
为评估区域的交通建设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交通优势度分析与评价方法。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提取区域的交通干线及其附属设施数据;依据区域内交通干线及其附属设施的空间分布,分别计算区域的交通网络密度、交通... 为评估区域的交通建设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交通优势度分析与评价方法。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提取区域的交通干线及其附属设施数据;依据区域内交通干线及其附属设施的空间分布,分别计算区域的交通网络密度、交通干线影响度、区位优势度3个指标;加权组合归一化的3个指标,构建区域的交通优势度。在四川省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行,能够客观地反映区域的交通建设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 交通优势度 交通网络密度 交通干线影响度 区位优势度
下载PDF
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后肩外展功能重建体会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房添 姬广林 +6 位作者 高辉 华云 刘午阳 赖光松 黄为民 吴东保 艾芳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389-390,共2页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上干根性撕脱伤后肩外展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对7例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术前EMG、MRI及全面的理学检查确诊后,或者术中经过神经探查及术中肌电检测确诊后,施行新的神经移位术:副神经移位至肩胛上神经,桡神经肱三头肌...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上干根性撕脱伤后肩外展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对7例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术前EMG、MRI及全面的理学检查确诊后,或者术中经过神经探查及术中肌电检测确诊后,施行新的神经移位术:副神经移位至肩胛上神经,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肌支移位至腋神经的三角肌支,同时重建三角肌和冈上下肌的功能。术后早期行理疗、功能锻炼及神经营养药物等综合措施。结果:术后经过6~28个月的随访,肩外展、外旋、上举功能恢复满意。5例随访超过1年的患者,目标肌力均达M3以上,随访少于8个月的2例患者,目标肌力也达M1~2。结论:对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确诊后,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肌支及副神经同时移位是重建肩外展、外旋等功能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较之单一的肩胛上神经或腋神经重建,增加了肩外展功能的恢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上干损伤 神经移位 肩外展功能重建
下载PDF
前、中斜角肌起点与臂丛上干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修贵 徐建 《九江医学》 2003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 :探讨前、中斜角肌起点与臂丛上干的关系 ,为临床诊治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本文对 30具成人尸体标本解剖观察前、中斜角肌起点位置及其与臂丛上干关系。结果 :前斜角肌起于第 3~6颈椎横突的前后结节 ,中斜... 目的 :探讨前、中斜角肌起点与臂丛上干的关系 ,为临床诊治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本文对 30具成人尸体标本解剖观察前、中斜角肌起点位置及其与臂丛上干关系。结果 :前斜角肌起于第 3~6颈椎横突的前后结节 ,中斜角肌起于第 2~ 7或 2 - 6颈椎横突的前后结节。臂丛上干C5-6神经根出椎间孔后被前、中斜角肌起点的腱性交叉纤维所包裹。结论 :前、中斜角肌在颈椎横突前、后结节均有起点 ,该交叉起点可能是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斜角肌起点 中斜角肌起点 臂丛上干 解剖学 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
下载PDF
肠系膜上静脉胰后干的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占生 田志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1-412,共2页
目的为肠系膜上静脉胰后干切除及血管重建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选取男、女性标本各50例,切除胰十二指肠后,测量肠系膜上静脉胰后干的长度和向上纵向折叠长度,以推算肿瘤手术时可切除的静脉的最大长度。结果肠系膜上静脉胰后干长度男... 目的为肠系膜上静脉胰后干切除及血管重建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选取男、女性标本各50例,切除胰十二指肠后,测量肠系膜上静脉胰后干的长度和向上纵向折叠长度,以推算肿瘤手术时可切除的静脉的最大长度。结果肠系膜上静脉胰后干长度男、女性分别为(3.5±0.8)cm和(3.3±0.6)cm;长度大于3.0cm的分别为80%(40例)和76.0%(38例)。切除胰十二指肠后,胰腺钩突以下肠系膜上静脉向上纵向折叠长度为4.0~5.1cm。结论胰头肿瘤合并受浸润胰后干切除后,血管重建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静脉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后干 应用解剖
下载PDF
100例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解剖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国华 田红 《遵义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283-288,共6页
本文观调了100例胸系膜上静脉外科干及其与左、右属支的关系.结果发现:肠系膜上静脉右侧属支汇入型式可分3型,其中合干到占75±4.37%,Henle’s于出现率为67±4.74%,其中汇入肠系膜上静除上役者37例(37±4.87%... 本文观调了100例胸系膜上静脉外科干及其与左、右属支的关系.结果发现:肠系膜上静脉右侧属支汇入型式可分3型,其中合干到占75±4.37%,Henle’s于出现率为67±4.74%,其中汇入肠系膜上静除上役者37例(37±4.87%).肠系膜上静脉左侧属支(空、回杨静脉)汇入型式亦有3型,其申双交叉到59例(59±4.96%).外科干出现率为99%,其长度因右侧属支汇入型式而异,平均为30.8±1.0mm.其口径则受左侧耳文汇入型式的影响,平均10±0.56mm.此外,还观察了外科干与邻近结构的关系.依据Holyoke所提出的条件,综合分析结果:适于作肠-腔分流术的外科干为30±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静脉 外科干 肠-腔分流 解剖
下载PDF
孤立性腹部小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特征表现 被引量:3
18
作者 谢明伟 易志龙 +1 位作者 李国照 许晓矛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7年第6期571-573,共3页
目的:总结孤立性腹部小动脉夹层(IAVAD)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的特征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7月至2017年0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例IAVAD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通过三维后处理技术,如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 目的:总结孤立性腹部小动脉夹层(IAVAD)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的特征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7月至2017年0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例IAVAD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通过三维后处理技术,如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VR)等,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肠系膜上动脉夹层8例,腹腔干动脉夹层6例,左侧肾动脉夹层1例;夹层第一破口发于左侧壁8例,前壁5例,右侧壁2例;第一破口最大径线(0.53±0.22)cm;第一破口距其根部(1.99±1.09)cm;夹层长度(4.85±3.07)cm;15例均可见真假腔,假腔面积大于真腔面积12例,真腔或假腔内合并血栓5例;合并腹部动脉粥样硬化13例;病变血管周围脂肪间隙模糊5例;支配脏器出现动脉血运障碍性改变2例。结论:MSCTA及其三维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IAVAD的影像学特征,可为IAVAD的诊断及治疗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腹部小动脉夹层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腹腔干动脉夹层 肾动脉夹层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迷走神经干刺激对左上肺静脉电传导特性及心房颤动诱发的影响
19
作者 侯月梅 马丽 +2 位作者 张小琴 娜几娜 黄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7期779-783,共5页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干刺激对左上肺静脉和左心房间的电传导以及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35只新疆家养犬,苯巴比妥,30mg/kg诱导麻醉和50~100mg维持麻醉。以S1S160ms(1000bpm),1~8V电压,刺激迷走神经千,以舒张期域值的2倍刺激电...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干刺激对左上肺静脉和左心房间的电传导以及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35只新疆家养犬,苯巴比妥,30mg/kg诱导麻醉和50~100mg维持麻醉。以S1S160ms(1000bpm),1~8V电压,刺激迷走神经千,以舒张期域值的2倍刺激电雎,程序S1S1 100ms(600bpm)30s和60s和S1S2300/200mS起步,5ms步长递减扫描刺激左心耳、左心房-肺静脉结合部、左上肺静脉远中近端,比较迷走神经刺激下各刺激部位的有效不应期(ERP)和心房颤动(AF)的诱发。结果:左上肺静脉的电生理传导特性为双向传导、双向频率依赖性递减传导、逆向传导减慢和局部延迟传导。迷走神经刺激达到最大效应(基础心率降低50%)的背景下左心耳、左心房-肺静脉结合部、左上肺静脉远中、近端的ERP由(106±18)、(111±15)、(113±17)和(112±17)ms缩短到(88±17)、(94±14)、(101±12)和(1]2±20)ms,各部位ERP的离散度由11.2%增加到21.3%;迷走神经干刺激最大效应下AF的诱发率由49.9%增加到70.6%,左心耳、左心房-肺静脉结合部、左上肺静脉远、中近端的AF诱发率在S1S1100ms(600bpm)刺激下分别为62.9%、97.9%、68.5%和69.2%,在S1S2刺激下分别为20.1%、43.3%、9.3%和9.7%。心房-肺静脉结合部为AF诱发率最高部位97.9%(S1S1100ms刺激)和63.4%(S1S1刺激)。结论:新疆家犬左心房和左上肺静脉有其独到的电生理传导特性和房颤的诱发率,迷走神经干刺激能够显著改变这些电生理传导特性和增加AF的诱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上肺静脉 迷走神经干 电生理传导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和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20
作者 孙世宇 郭建荣 +3 位作者 林福清 傅舒昆 王欢 金孝岠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81-685,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和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肩关节镜手术的优势。方法择期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手术的患者5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或Ⅱ级,年龄45~75岁,被随机分入全身麻醉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和联合...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和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肩关节镜手术的优势。方法择期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手术的患者5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或Ⅱ级,年龄45~75岁,被随机分入全身麻醉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和联合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和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每组25例。在术前(T_0)、手术开始5min(T_1)、手术开始30min(T_2)、手术结束时(T_3)和拔除喉罩30min后(T_4)各时间点,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记录T_1和T_2时间点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停用七氟烷至拔除喉罩时间)、阿片类镇痛药物(舒芬太尼)用量、七氟烷用量。记录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中、术后6h、术后12h各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和肱二头肌肌力分级。结果两组间T_1和T_2时间点的BIS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T_0时间点的MAP和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联合组T_1至T_4时间点的MAP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同时间点(P值均<0.01),心率均显著慢于全身麻醉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1、0.05)。与全身麻醉组比较,联合组的拔管时间显著缩短(P<0.01),舒芬太尼和七氟烷用量显著减少(P值均<0.01),在PACU中的肌力分级显著降低(P<0.01),在PACU中、术后6h和术后12h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值均<0.01);两组间术后6h和术后12h的肌力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和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肩关节镜手术,能够提供平稳的麻醉状态,减少术中阿片类镇痛药物和七氟烷的用量,有利于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上干神经阻滞 颈浅丛神经阻滞 肩关节镜手术 全身麻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