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e of the Crawford tube for symptomatic epiphora without nasolacrimal obstruc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Nyu-Xia Tong Ying-Ying Zhao Xiu-Ming J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6年第2期282-285,共4页
AIM: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rawford tube in treating symptomatic epiphora without nasolacrimal obstruction. METHODS: A protocol was ado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f symptomatic epiphora without nasolacri... AIM: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rawford tube in treating symptomatic epiphora without nasolacrimal obstruction. METHODS: A protocol was ado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f symptomatic epiphora without nasolacrimal obstruction. Patients who suffered symptomatic epiphora without nasolacrimal obstruction in both eye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One eye was treated with Crawford tube intubation and the other eye was treated with medication therapy. Degree of watering,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symptomatic improvement were carefully evaluated by one of the authors at the end of the follow-up period, after Crawford tube removal, to ascertain functional results. RESULTS: Thirty-seven adult patients (37 eyes) underwent Crawford tube intubation for functional epiphora. The mean follow-up time after removal of the tube was 14.8 ~4.8mo. The procedure was an overall success in 28 eyes (75.7%), with symptoms improving significantly. Two eyes (5.4%) were relieved of indoor epiphora, two (5.4%) had minimal epiphora outdoors, but only with wind or cold, and five (13.5%) continued to experience tearing both indoors and outdoors. Thirty of the patients (81%) expressed satisfaction with the procedure. CONCLUSION: Crawford tube insertion is an effective, safe, simple, and relatively noninvasive treatment strategy for functional lacrimal system ob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wford tube functional nasolacrimal ductobstruction EPIPHORA lacrimal pump faihtre
下载PDF
Comparative outcomes of the pathogen in cultured Jones tubes used in lacrimal bypass surgery according to follow up periods
2
作者 Bo Hyun Park Hui Kyung Kim +1 位作者 Yeon Ji Jo Jong Soo Le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3年第10期1623-1629,共7页
AIM:To evaluate the pathogens in cultured Jones tubes used in lacrimal bypass surgery according to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s and to obtain data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fection of functional lacrimal stent invention.ME... AIM:To evaluate the pathogens in cultured Jones tubes used in lacrimal bypass surgery according to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s and to obtain data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fection of functional lacrimal stent invention.METHODS:Totally 71 patients(81 eyes)who underwent the removal of Jones tubes were enrolled in study.All the removed Jones tubes were cultured for bacterial and fungal identification and tested for bacterial antibiotic sensitivity.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duration of the inserted Jones tube after lacrimal bypass surgery.RESULTS:Of the 81 eyes,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69 eyes(85.2%)and fungi from 6 eyes(7.4%).Among 69 eyes,40.6% showed 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11.6% were 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ruginosa).Gram-positive bacteria were isolated more than Gramnegative bacteria,but Gram-negative bacteria showed a higher incidence in the Jones tube implanted for over 10y(P=0.035).The antibiotic sensitivity test showed that 46.4% of S.aureus were resistant to oxacillin.In terms of antibiotics commonly used in ocular clinical practice,vancomycin was sensitive to S.aureus and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neumoniae),amikacin responded to P.aeruginosa and Proteus mirabilis(P.mirabilis).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TMP/SMX)was all sensitive to S.aureus,S.pneumoniae and P.mirabilis except P.aeruginosa.CONCLUSION:S.aureus is the most commonly found organism in the Jones tube after lacrimal bypass surgery,and 46.4% of them are methicillin-resistant S.aureus(MRSA),sensitive to vancomycin.Especially,P.mirabilis responded with amikacin is dominantly detected in the Jones tubes implanted for more than 10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nes tube lacrimal bypass surger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roteus mirabilis Staphylococcus aureus
下载PDF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与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对比研究
3
作者 张芳 邹莹 +2 位作者 王亚乐 彭树文 刘洁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1期71-74,共4页
目的 对比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与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鼻泪管阻塞(NLDO)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鼻泪管阻塞患者,按就诊天数的单双号分为A组(单号日期, 25例)、B组(双号日期,25例)。A组实施鼻内镜下泪道逆行置管术, B组实施鼻内镜下泪囊... 目的 对比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与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鼻泪管阻塞(NLDO)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鼻泪管阻塞患者,按就诊天数的单双号分为A组(单号日期, 25例)、B组(双号日期,25例)。A组实施鼻内镜下泪道逆行置管术, B组实施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29.25±3.18)min、在院时间(0.85±0.23)d明显短于B组的(51.74±3.26)min、(4.47±1.26)d,出血量(5.03±1.06)ml少于B组的(46.45±11.12)ml(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B组(24.00%),但术后1年复发率(28.00%)高于B组(4.00%)(P<0.05)。结论 鼻内镜下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鼻泪管阻塞较泪囊鼻腔造口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较容易、出血量少等优势,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较泪道逆行置管术则更有利于预防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泪管阻塞 鼻内镜 泪囊鼻腔造口术 泪道逆行置管术 临床疗效 对比
下载PDF
Nd:YAG泪道激光联合泪道引流管置入对泪道阻塞患者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储明慧 陈海银 张晓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Nd:YAG泪道激光联合泪道引流管置入对泪道阻塞患者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3年2月海安市中医院收治的102例泪道阻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泪道重... 目的:探讨Nd:YAG泪道激光联合泪道引流管置入对泪道阻塞患者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3年2月海安市中医院收治的102例泪道阻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泪道重建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Nd:YAG泪道激光联合泪道引流管置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眼表状态。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治疗总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2个月的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泪道阻塞患者行Nd:YAG泪道激光联合泪道引流管置入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不影响眼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YAG泪道激光 泪道引流管置入 泪道阻塞 治疗总有效率 眼表状态
下载PDF
单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与联合泪小管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对比
5
作者 吴智文 吴战斌 孙松林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6期530-533,共4页
目的比较单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与联合泪小管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6月山西省运城眼科医院诊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99例(104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52只眼)和观察组49例(52只眼)。对照组予单... 目的比较单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与联合泪小管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6月山西省运城眼科医院诊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99例(104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52只眼)和观察组49例(52只眼)。对照组予单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泪小管置管术治疗。于术后7 d对受试者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于术后3个月统计临床疗效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VAS评分:观察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55,P=0.000)。(2)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1,P=0.023)。(3)并发症发生率: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联合泪小管置管术,虽然术后早期会引起患者轻度不适感,但有利于提高术后远期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 泪小管置管术 慢性泪囊炎
下载PDF
留置泪道引流管对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疗效的影响
6
作者 杜文杰 李畅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3期68-70,共3页
目的探究泪道引流管对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效果的影响。方法70例(7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5例(35眼)。两组均接受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对照组未留置泪道引流管,观察组留置泪道引流管。观... 目的探究泪道引流管对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效果的影响。方法70例(7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5例(35眼)。两组均接受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对照组未留置泪道引流管,观察组留置泪道引流管。观察对比两组疗效、伤口吻合愈合情况、肉芽组织增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伤口吻合口逐渐上皮化占71.43%(25/35),观察组伤口吻合口逐渐上皮化占91.43%(32/3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肉芽组织增生率为22.86%(8/35),观察组肉芽组织增生率为5.71%(2/3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留置泪道引流管应用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吻合口逐渐上皮化及降低肉芽组织生长,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泪道引流管 鼻内镜 泪囊鼻腔吻合术
下载PDF
RS型泪道引流管置入术联合泪小管切开术治疗泪小管炎患者的效果
7
作者 张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2期36-38,共3页
目的:观察RS型泪道引流管置入术联合泪小管切开术治疗泪小管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70例泪小管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行泪小管切开术治疗,研究组... 目的:观察RS型泪道引流管置入术联合泪小管切开术治疗泪小管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70例泪小管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行泪小管切开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RS型泪道引流管置入术治疗,比较两组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水平、临床症状(泪小管周围红肿症状、溢泪症状)消失时间、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术后1周,两组SⅠt水平和血清TNF-α、IL-6等炎性因子水平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泪小管周围红肿症状、溢泪症状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泪小管炎复发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型泪道引流管置入术联合泪小管切开术治疗泪小管炎患者可降低SⅠt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效果优于单纯泪小管切开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小管炎 RS型泪道引流管置入术 泪小管切开术 基础泪液分泌试验 临床症状 并发症
下载PDF
无鼻内窥镜下RS置管术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瑞红 陈宁 +6 位作者 张树军 李荣花 梁娜 马海鹏 张冀涛 李钰泓 郭立坤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无鼻内窥镜下RS置管术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09/2018-03收治的泪小管断裂患者52例52眼。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RS管组32例32眼,环形泪道置管组20例20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鼻出血、临... 目的:探讨无鼻内窥镜下RS置管术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09/2018-03收治的泪小管断裂患者52例52眼。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RS管组32例32眼,环形泪道置管组20例20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鼻出血、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RS管组术中无鼻出血发生,环形泪道置管组鼻黏膜出血15眼,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RS管组治愈26眼,好转3眼,无效3眼,治疗有效率为91%;环形泪道置管组治愈15眼,好转3眼,无效2眼,治疗有效率为90%,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877)。术后2wk~2mo,RS管组脱管2眼,有1眼在留置未满2wk时从泪小点脱出,给予再次吻合;另有1眼在术后1~2mo内从泪点抽出,未再次手术,随访时泪道冲洗好转。环形泪道置管组脱管3眼,未再次手术,在以后的随访过程中泪道冲洗好转。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361)。结论:泪小管断裂需及时手术治疗,采用RS管能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概率,并且具有操作方法简单、组织相容性好、不影响患者外观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小管断裂 RS管 环形泪道置管 硅胶管
下载PDF
硅胶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荣需 梁永强 +3 位作者 梁婉红 钟颖 蒋瑶祁 李军政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363-364,共2页
目的:探讨运用硅胶泪道引流管逆行泪道插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手术效果。方法:对68例83眼鼻泪管阻塞患者选用球头型硅胶管逆行插管术,对26例37眼泪小管或泪总管阻塞患者选用引线型硅胶管逆行插管术。结果:术后随访6~12mo,球头型硅... 目的:探讨运用硅胶泪道引流管逆行泪道插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手术效果。方法:对68例83眼鼻泪管阻塞患者选用球头型硅胶管逆行插管术,对26例37眼泪小管或泪总管阻塞患者选用引线型硅胶管逆行插管术。结果:术后随访6~12mo,球头型硅胶管治疗组有效率87%,引线型硅胶管治疗组有效率73%。结论:逆行泪道插入硅胶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办法简便,效果良好,适合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道阻塞性疾病 泪道引流管 泪道插管术
下载PDF
泪小管吻合术中植入泪道义管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7
10
作者 毛俊峰 许雪亮 +3 位作者 刘双珍 向前 江海波 文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929-930,共2页
目的:探讨泪道义管的插管方法及种类对泪小管吻合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泪小管吻合术中采用直接插管和逆行插管在泪道内植入硬膜外导管、输尿管导管或硅胶管,治疗泪小管断裂87例,随访2~18mo。结果:直接插管组51例,治愈37例(使用硬膜外导... 目的:探讨泪道义管的插管方法及种类对泪小管吻合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泪小管吻合术中采用直接插管和逆行插管在泪道内植入硬膜外导管、输尿管导管或硅胶管,治疗泪小管断裂87例,随访2~18mo。结果:直接插管组51例,治愈37例(使用硬膜外导管33例,治愈24例;输尿管导管18例,治愈13例);逆行插管组36例,治愈26例。各组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泪小管吻合术中采用直接插管或逆行插管的方法,在泪道内植入硬膜外导管、输尿管导管或硅胶管的疗效相当,都是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小管吻合 义管 植入
下载PDF
两种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1
11
作者 廖润斌 张世华 李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998-1001,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RS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06/2016-06我院75例93眼泪道阻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50眼置入新型RS泪道引流管,对照组35例43眼行环形硅胶管置入术,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拔管后随访3~12mo,治疗组... 目的:探讨新型RS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06/2016-06我院75例93眼泪道阻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50眼置入新型RS泪道引流管,对照组35例43眼行环形硅胶管置入术,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拔管后随访3~12mo,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90%、96%,对照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2%、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治疗组8%、对照组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RS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阻塞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易拔管、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RS泪道引流管 泪道阻塞 置管术
下载PDF
比较两种泪道置管治疗儿童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瑞红 梁娜 杜红英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09-1611,共3页
目的:比较RS管泪道再通管(RS-type lacrimal intubation,RS管)和环形泪管在儿童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8/2018-07我院收治的泪小管断裂患儿37例37眼的临床资料。治疗组20例20眼行RS管置入术,对照组17例17... 目的:比较RS管泪道再通管(RS-type lacrimal intubation,RS管)和环形泪管在儿童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8/2018-07我院收治的泪小管断裂患儿37例37眼的临床资料。治疗组20例20眼行RS管置入术,对照组17例17眼行环形泪管置入术,比较分析两种泪道置管术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术中鼻黏膜出血率分别为0和100%。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和88%(P=0.584)。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率分别为5%和12%(P=0.584)。结论:RS管置入术可有效避免鼻黏膜出血情况发生,操作简便、易拔管、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效果好,适宜在基层医院广泛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小管断裂 RS管 双路泪管 泪道置管术 儿童
下载PDF
泪道扩张引流管与一次性使用泪道引流管在泪道不同部位阻塞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蕾 杨丽红 +3 位作者 潘叶 翟文娟 孙春华 赵红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泪道扩张引流管(简称扩张管)与一次性使用泪道引流管(简称引流管)在泪道阻塞中的疗效及各自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9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治疗联合泪道置管的317例患者(354眼)... 目的分析比较泪道扩张引流管(简称扩张管)与一次性使用泪道引流管(简称引流管)在泪道阻塞中的疗效及各自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9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治疗联合泪道置管的317例患者(354眼),其中男103例(111眼),女214例(243眼),年龄20~84岁,平均(47.4±15.6)岁。按照阻塞部位不同分为单纯鼻泪管阻塞组(单纯组)及复杂泪道阻塞组(复杂组)。每组按照置入人工泪管类型不同又各分为扩张管组与引流管组2个亚组。其中单纯组159眼(扩张管107眼、引流管52眼),复杂组195眼(扩张管98眼、引流管97眼)。结果单纯组和复杂组中扩张管和引流管亚组患者之间性别、年龄、病程及Munk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组扩张管治愈率为88.79%、有效率为95.33%,高于引流管治愈率71.15%、有效率82.69%(χ^2分别为7.716、5.473,P<0.05)。复杂组扩张管治愈率31.63%,有效率56.12%,低于引流管治愈率51.55%、有效率71.13%(χ^2分别为7.961、4.745,P<0.05)。单纯组与复杂组扩张管的鼻根酸胀发生率明显高于引流管(P<0.05)。结论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联合泪道置管可有效治疗泪道阻塞,扩张管更适宜于鼻泪管单一部位阻塞,而引流管更适宜于含鼻泪管阻塞的多个部位的复杂性泪道阻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器阻塞 导管 留置 激光疗法 激光 固体 泪道扩张引流管 泪道引流管 激光泪道成形术 泪道再通
下载PDF
泪道探通联合逆行植入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14
作者 任虹 李伯琴 +1 位作者 刘娟 关立南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4-185,188,共3页
目的探讨泪道探通联合逆行泪道引流管植入在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8例(60眼)鼻泪管阻塞患者施行泪道探通联合球头型硅胶管逆行置管术,对10例(16眼)泪小管或泪总管阻塞患者选用引线型硅胶管逆行置管术,观察疗效。... 目的探讨泪道探通联合逆行泪道引流管植入在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8例(60眼)鼻泪管阻塞患者施行泪道探通联合球头型硅胶管逆行置管术,对10例(16眼)泪小管或泪总管阻塞患者选用引线型硅胶管逆行置管术,观察疗效。结果术后跟踪随访6个月,球头型硅胶管治疗者有效率为86.7%,引线型硅胶管治疗组有效率为75%。结论泪道探通联合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具有对组织损伤小、手术操作简便、疗效满意等特点,可作为一项微创技术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道阻塞性疾病 泪道引流管 逆行置管
下载PDF
激光联合不同硅胶管植入治疗不同部位泪道阻塞的疗效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杨旭 陈桦 +6 位作者 吕宇 张升庆 伍超 田菁 任敏子 陈旺 邓建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168-170,共3页
目的:观察激光联合新型一次性使用泪道再通管(RS型)或泪道扩张引流管(鼻泪管)治疗不同部位泪道阻塞疾病的疗效。方法:针对2011-01/2013-12我院548例657眼泪道阻塞患者,其中泪小管(含泪总管)阻塞患者236例298眼,采用KTP激光联合泪道再通... 目的:观察激光联合新型一次性使用泪道再通管(RS型)或泪道扩张引流管(鼻泪管)治疗不同部位泪道阻塞疾病的疗效。方法:针对2011-01/2013-12我院548例657眼泪道阻塞患者,其中泪小管(含泪总管)阻塞患者236例298眼,采用KTP激光联合泪道再通管(RS型)植入术;鼻泪管阻塞患者312例359眼,采用KTP激光联合泪道扩张引流管(鼻泪管)植入术,术后坚持泪道冲洗,手术3mo后拔除支架,以拔管后3mo冲洗泪道情况及患者自觉溢泪情况作为评定标准。结果:泪小管(或泪总管)阻塞的患者行KTP激光联合新型RS型泪道再通管植入术,其中治愈248眼,女子转33眼,无效17眼;鼻泪管阻塞的患者行KTP激光联合泪道扩张引流管植入术,其中治愈301眼,好转19眼,无效39眼。有效601眼,总有效率91.5%。结论:泪道阻塞患者治疗过程中需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针对泪道不同部位阻塞激光联合不同硅胶管植入经临床观察疗效肯定,可作为基层医院泪道阻塞患者首选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TP激光 泪道阻塞 硅胶管植入
下载PDF
羊膜泪道修复支架与硅胶管鼻泪道植入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崔华 肖凡 +3 位作者 赖平红 贺雅琳 周敏 赵家良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61-1065,共5页
目的探讨羊膜泪道修复支架在泪道阻塞性疾病(LDOD)中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LDOD患者72例72眼,按分区组随机法产生随机表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羊膜泪道修复支架在泪道阻塞性疾病(LDOD)中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LDOD患者72例72眼,按分区组随机法产生随机表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36眼。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经鼻腔泪道内逆行植入羊膜泪道修复支架和硅胶管,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冲洗泪道,比较2个组泪道冲洗通畅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时试验组泪道冲洗通畅率为91.7%(33/36),高于对照组的80.6%(29/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7);术后6个月时,试验组泪道冲洗通畅率为88.9%(32/36),高于对照组的75.0%(27/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0)。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试验组的溢泪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29,P=0.006),术后6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21,P=0.055)。术后6个月时,试验组泪小点充血和渗出物发生率为2.8%(1/36),低于对照组的13.9%(5/36),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199)。结论羊膜泪道修复支架能有效治疗LDOD,其治愈率不低于经鼻腔逆行植入硅胶管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道阻塞性疾病 羊膜泪道修复支架 硅胶管
下载PDF
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吴欣怡 张军和 王志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86-87,共2页
目的 观察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泪囊炎和泪小管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是由两端金属探子及中间软性硅胶管组成,利用该装置对30例泪囊炎,15例泪小管断裂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25例泪囊炎患者均在植管后1周内症状消... 目的 观察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泪囊炎和泪小管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是由两端金属探子及中间软性硅胶管组成,利用该装置对30例泪囊炎,15例泪小管断裂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25例泪囊炎患者均在植管后1周内症状消失。5例泪囊炎患者在留管期间明显好转,拔管后复发。15例泪小管断裂者术后溢泪症状立即消失。拔管后观察6月,冲洗泪道通畅。结论 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由泪管狭窄、阻塞及断裂所致的溢泪、流脓组织创伤小,临床疗效肯定,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道探通引流装置 临床应用 泪囊炎 泪小管断裂 硅胶管 泪道疾病
下载PDF
联合植管治疗急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世华 李娜 +1 位作者 徐象周 蔡树泓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549-551,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两种硅胶管治疗急性泪囊炎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本试验随机选取急性泪囊炎患者分两种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A选取急性泪囊炎患者42例,入院立即行上泪道探通冲洗,并在行抗炎治疗后联合植入两种硅胶管分别扩张上下泪道,... 目的:探讨联合两种硅胶管治疗急性泪囊炎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本试验随机选取急性泪囊炎患者分两种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A选取急性泪囊炎患者42例,入院立即行上泪道探通冲洗,并在行抗炎治疗后联合植入两种硅胶管分别扩张上下泪道,以通畅引流,术后定期冲洗,3~6mo后拔除硅胶管,并于拔管后随访6~12mo。治疗组B选取急性泪囊炎患者21例,行皮肤切开排脓,消炎治疗后行泪囊鼻腔黏膜吻合术,术后定期冲洗,随访6~12mo。效果评价采用多组有序分类资料的秩和检验,并发症组间比较采用两组二分类资料的方差分析,α=0.05。结果:治愈以恢复泪道解剖结构及功能为标准,治疗组A完全治愈率明显高于治疗组B,无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B(P<0.05);治疗组A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组B(P<0.05)。结论:泪道冲洗联合泪道双路硅胶管植入是治疗急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可在微创条件下快速恢复泪道解剖结构及功能,并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泪囊炎 泪道冲洗 硅胶管
下载PDF
泪道激光联合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9
作者 吴爱红 张保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1697-1698,共2页
目的: 观察激光联合泪道置管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疗效。方法: 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79例96眼,27眼(22眼泪小管、泪总管阻塞,5眼泪小管合并鼻泪管阻塞)行激光联合泪道引流管植入术;69眼(27眼鼻泪管阻塞,42眼慢性泪囊炎)行激光联合鼻泪管支... 目的: 观察激光联合泪道置管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疗效。方法: 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79例96眼,27眼(22眼泪小管、泪总管阻塞,5眼泪小管合并鼻泪管阻塞)行激光联合泪道引流管植入术;69眼(27眼鼻泪管阻塞,42眼慢性泪囊炎)行激光联合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术后给予激素、抗生素眼药水点眼1wk,泪道引流管术后3~6mo顺利拔管,鼻泪管支架,4wk拔管,所有患者随访12mo。结果: 泪道引流管,鼻泪管支架取出后随访12mo,泪溢消失者79眼,泪溢好转者10眼,无效者7眼,泪溢但无脓,总有效率为93%,显效率82%。结论: 根据泪道阻塞部位选择泪道激光联合不同硅胶管植入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简便有效的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泪道置管 泪道阻塞
下载PDF
球头硅胶管逆行泪道植管术治疗鼻泪道阻塞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新霞 杨玉新 +1 位作者 张海涛 胡俊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82-884,共3页
目的 探讨球头硅胶管逆行泪道植管术治疗鼻泪道阻塞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择本院眼科就诊的已接受球头硅胶管逆行泪道植管术的92例(92眼)鼻泪道阻塞患者,排除泪小管阻塞、泪总管阻塞、泪点外翻等情况,记录性别、年龄... 目的 探讨球头硅胶管逆行泪道植管术治疗鼻泪道阻塞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择本院眼科就诊的已接受球头硅胶管逆行泪道植管术的92例(92眼)鼻泪道阻塞患者,排除泪小管阻塞、泪总管阻塞、泪点外翻等情况,记录性别、年龄及术前病情、术后疗效,统计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经术后随访6~12个月,92例鼻泪道阻塞患者中治愈77例(83.7%),均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发生。单因素分析发现,治愈组和欠佳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术前合并不同病情的患者其手术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与手术治疗效果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而术前病情的三组中,与泪道损伤史病例对比,单纯鼻泪道阻塞与手术治愈率具有相关性(OR=5.343,P=0.032)。结论 利用球头硅胶管逆行泪道植管术治疗鼻泪道阻塞,成功率较高,且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术前充分考虑各种病情对手术的影响,可以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头硅胶管 泪道植管术 鼻泪道阻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