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rgical treatment of lower lumbar fracture with mini-incision via retroperitoneal anterior approach
1
作者 林建聪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2期104-105,共2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lower lumbar fracture with mini-incision via retroperitoneal anterior approach. Methods The data of 21 cases with serious lower lumbar burst f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lower lumbar fracture with mini-incision via retroperitoneal anterior approach. Methods The data of 21 cases with serious lower lumbar burst fracture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gical treatment of lower lumbar fracture with mini-incision via retroperitoneal anterior approach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文庆 曹玉净 +4 位作者 吕秋霞 李东方 李明 李家乐 钱亚男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70-1874,共5页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上肢骨折,老年患者居多,其治疗方法较多,主要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通过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和复位后联合小夹板、高分子石膏材料外固定。手术主要包括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上肢骨折,老年患者居多,其治疗方法较多,主要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通过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和复位后联合小夹板、高分子石膏材料外固定。手术主要包括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外固定架固定术、腕关节镜技术、腕关节置换术、髓内钉固定术。以上治疗方法的适应证、操作难度、临床疗效各不相同,治疗其相适应类型的桡骨远端骨折可单独应用,也可以2种或多种方法联合治疗。随着数字骨科发展,3D打印技术也广泛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上肢骨折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手法复位 手术方法 适应证 并发症
下载PDF
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郑楚荣 古鹏 +4 位作者 吴文正 谭能贤 罗列良 欧阳崇志 郑晓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647-1652,共6页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下肢骨折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目前临床上防治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措施主要包括围手术期护理、医疗辅助器械干预、西药干预、中医干预、患者自...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下肢骨折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目前临床上防治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措施主要包括围手术期护理、医疗辅助器械干预、西药干预、中医干预、患者自身配合等。患者自身配合是一切防治方法顺利实施的基础,患者的积极合作是实现防治作用的前提。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患者了解术后DVT的危险因素及DVT发生后可能引起的危险性,指导患者饮食的选择,协助患者术后活动,进而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减少术后DVT的发生。医疗器械可协助患者进行术后康复锻炼,改善血液动力学水平,促进患者康复及减少术后DVT的发生。西药如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依诺肝素等抗凝药物可降低凝血因子的聚集及血液黏稠度,减少术后DVT的发生。中医干预主要包括中药内服及外治法如针灸、推拿等。中药内服可改善血流状态;针灸、推拿可调动脏腑功能,激发机体的正气而改善机体气血情况。各项防治措施都有其优缺点,临证运用时需结合具体条件及患者个体状况而选择合理的防治方式。中医干预DVT可在下肢骨折患者的术前及术后执行,且具有费用低、效果确切等特点,值得不断挖掘及传承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形成 防治措施 围手术期护理 医疗辅助器械干预 药物疗法 中医疗法
下载PDF
四肢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价值分析
4
作者 吴海云 赵忠华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3期164-167,175,共5页
目的分析四肢创伤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特点以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江阴市第四人民医院2021年1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75例四肢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30例)、B组(25例)、C组(20例)。A组行... 目的分析四肢创伤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特点以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江阴市第四人民医院2021年1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75例四肢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30例)、B组(25例)、C组(20例)。A组行交锁髓内钉手术,B组行钢板内固定,C组行支架外固定,对比3组患者关节活动优良率、骨折愈合率、并发症总发生率、肢体功能评分。结果A组关节活动度优良率、骨折愈合率高于B组和C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和C组骨折愈合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3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肢体功能评分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交锁髓内钉不管在关节活动度还是骨折愈合质量方面均优于其他术式,能大幅提升四肢功能,与四肢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治疗需求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碎性骨折 并发症 临床特点 关节活动度 四肢创伤 手术治疗 开放性
下载PDF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中建立规范化干预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宋丹丹 顾臻禹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97-80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中建立规范化干预的价值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86例,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采用规范化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中建立规范化干预的价值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86例,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采用规范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及凝血功能。结果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汉密尔顿负性情绪自评量表(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为90.70%高于对照组的72.09%(P<0.05);2组的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63%低于对照组的37.21%(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中建立规范化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功能 老年下肢骨折 规范化护理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不同治疗时间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抗凝效果的影响
6
作者 范丽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3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时间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抗凝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280例为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时间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各70例。其中,A组患者及时治疗,即伤后3 d内就诊,经抗凝...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时间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抗凝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280例为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时间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各70例。其中,A组患者及时治疗,即伤后3 d内就诊,经抗凝后再进行手术治疗,B组及时治疗,即伤后3d内就诊,但术前无抗凝治疗,术后给予抗凝干预;C组未及时治疗,伤后卧床>1周,就诊时开始抗凝治疗再进行手术干预;D组未及时治疗,伤后卧床>1周,就诊时未抗凝治疗即手术,比较各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凝血功能指标、下肢水肿、肺栓塞、脑栓塞发生率。结果A组干预前后凝血功能变化不明显,干预前指标均低于B组、C组和D组(P<0.05),干预后A组D-D指标高于B组与C组,低于D组(P<0.05)。B组干预前未给予抗凝治疗,凝血功能明显异常,但低于C组和D组(P<0.05)。C组干预前长期卧床,凝血功异常,但是治疗前给予抗凝干预,凝血指标低于D组(P<0.05)。随访3个月中A组下肢水肿、肺栓塞及脑栓塞发生率低于B组、C组和D组(P<0.05)。4组下肢水肿、肺栓塞及脑栓塞发生率从低到高分别为A组<B组<C组<D组(P<0.05)。A组和B组肺栓塞与脑栓塞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治疗时间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抗凝效果影响明显,且患者伤后3 d内就诊,经抗凝后在进行手术治疗,有助于降低下肢水肿、肺栓塞、脑栓塞发生率,能改善患者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时间 老年髋部骨折 围手术期 抗凝效果 下肢水肿 肺栓塞 凝血功能
下载PDF
手术治疗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舒琳 赵金凤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5期156-159,共4页
目的 研究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联合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泰安八十八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04例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均手... 目的 研究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联合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泰安八十八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04例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均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疼痛以及肿胀的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护理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感以及肿胀感,还能改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且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治疗 综合康复护理 下肢静脉曲张
下载PDF
可调节下肢手术支架在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郭永明 刘福尧 罗鸿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53-355,392,共4页
目的探讨可调节下肢手术支架在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40例行交锁髓内钉固定的胫骨干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使用自行研制可调节下肢手术支架(由滑动杆、固定杆... 目的探讨可调节下肢手术支架在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40例行交锁髓内钉固定的胫骨干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使用自行研制可调节下肢手术支架(由滑动杆、固定杆、螺母等结构组成的不锈钢支架),将这些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者人数、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开复位次数以及术者受辐射频率。术后通过定期随访,进一步比较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骨感染、骨不愈合例数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6~18个月随访。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开复位次数及术者受辐射频率上均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骨感染及骨折不愈合例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行研制可调节下肢手术支架辅助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切开复位比例,术中透视次数低,术者受辐射频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节下肢手术支架 胫骨干骨折 髓内钉
下载PDF
依诺肝素钠联合双下肢气压治疗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分析
9
作者 刘绩 施军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2期17-20,共4页
目的分析依诺肝素钠联合双下肢气压治疗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治疗中的应用对患者凝血功能、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盱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行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 目的分析依诺肝素钠联合双下肢气压治疗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治疗中的应用对患者凝血功能、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盱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行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术中注射依诺肝素钠治疗,观察组术中注射依诺肝素钠联合双下肢气压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患侧小腿周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凝血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17%)低于对照组(1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9,P=0.026)。治疗前两组患者患侧小腿周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患侧小腿周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血栓发生率(2.17%)低于对照组(1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6,P=0.049)。结论依诺肝素钠与双下肢气压联合运用到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能有效降低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情况,改善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降低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具有较高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诺肝素钠 双下肢气压治疗 股骨颈骨折 凝血功能 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对下肢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闵竞 何盛江 +1 位作者 郑华 屈一鸣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5期2988-2990,共3页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对下肢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于永川医院采用交锁髓内钉进行治疗的62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对下肢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于永川医院采用交锁髓内钉进行治疗的62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干预,观察组则于早期进行动力化治疗,后将两组患者Johner-wruch标准评分、愈合时间、骨折愈合不良情况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骨折愈合相关因子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Johner-wruch标准评分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骨折愈合不良情况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骨折愈合相关因子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对下肢骨折患者治疗效果较佳,且其对骨折愈合相关因子也有较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锁髓内钉 早期动力化治疗 下肢骨折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不同水平坐骨神经-股神经联合阻滞与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用于胫腓骨骨折手术麻醉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6
11
作者 姚滢 蒋平 +1 位作者 岑奕 夏建华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11-714,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水平坐骨神经-股神经联合阻滞与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用于胫腓骨骨折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5年8月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行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患者90例,年龄18-60岁,将患者随机分... 目的比较不同水平坐骨神经-股神经联合阻滞与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用于胫腓骨骨折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5年8月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行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患者90例,年龄18-60岁,将患者随机分人3组,分别行超声引导下坐骨结节水平坐骨神经一股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坐骨结节组)、超声引导下胴窝处坐骨神经-股神经联合阻滞麻醉(胭窝组)和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硬脊膜外腔组),每组30例。监测患者术中心率(HR)、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麻醉完成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度、麻醉满意度、镇痛时间、术后下肢运动恢复度。结果90例患者均未发生操作相关的局部麻醉药中毒、血管内注射、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坐骨结节组、胭窝组、硬脊膜外腔组的麻醉成功率分别为93.3%、100.0%、96.7%,坐骨神经-股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坐骨结节组+胭窝组)的成功率为96.7%,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的成功率为96.7%。坐骨结节组的麻醉满意度显著低于硬脊膜外腔组(P〈O.01),镇痛时间显著短于硬脊膜外腔组(P〈0.01),术后下肢运动恢复度显著高于硬脊膜外腔组(P〈0.01),但两组间血流动力学改变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胭窝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度显著小于硬脊膜外腔组(P〈0.01),镇痛时间显著短于硬脊膜外腔组(P〈0.01),术后下肢运动恢复度显著高于硬脊膜外腔组(P〈0.01),两组间麻醉满意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坐骨结节组的麻醉满意度显著低于胭窝组(P〈0.01),两组间血流动力学改变度、镇痛时间和术后下肢运动恢复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行坐骨神经一股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镇痛时间短,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就阻滞位置而言,较之坐骨结节水平,于胭窝处行坐骨神经一股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麻醉满意度和麻醉成功率更高,对于膝部以下位置的手术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坐骨神经阻滞 胫腓骨骨折手术 麻醉满意度 镇痛时间 术后下肢运动恢复度
下载PDF
寰椎骨折合并不连续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勇 徐荣明 +3 位作者 赵红勇 马维虎 顾勇杰 袁振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06-811,共6页
目的:探讨寰椎骨折合并不连续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11年5月收治的20例寰椎骨折合并不连续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一期手术治疗效果。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36岁。5例寰椎粉碎性骨折合并有寰椎... 目的:探讨寰椎骨折合并不连续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11年5月收治的20例寰椎骨折合并不连续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一期手术治疗效果。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36岁。5例寰椎粉碎性骨折合并有寰椎侧块内侧骨性结构附着处横韧带撕裂(DickmanⅡ型),3例双侧前弓骨折(前1/2 Jefferson骨折),5例单侧前后弓双骨折(半环Jefferson骨折),2例前3/4 Jefferson骨折(前弓二处、后弓一处骨折),5例后3/4 Jefferson骨折(前弓一处、后弓二处骨折)。其中并存下颈椎骨折脱位按Allen分型:屈曲压缩型5例,牵张压缩型3例,垂直压缩型8例,屈曲牵张型2例,伸展牵张型2例。20例患者均行上、下颈椎一期手术治疗:5例行后路C1-C2固定融合术,7例行口咽入路钢板内固定术,8例行单纯C1后路螺钉固定术;9例并发脊髓不完全损伤来自于下颈椎骨折脱位者,先行下颈椎融合固定,无脊髓损伤11例患者,先固定相对不稳定节段。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00min(180~240min);平均失血量760ml(500~1600ml)。2例因电刀灼伤C1-C2间血管静脉丛导致出血,行止血纱布、脑棉片填塞止血,未出现颅脑缺血症状;其他病例未出现与手术直接相关并发症及长期卧床所导致的并发症。患者均于术后3d颈托固定后下地行走。随访8~42个月,平均26个月。9例合并脊髓不完全损伤者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有1个级别恢复。复查X线片和CT,未发现患者颈椎失稳或复位丢失,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寰椎骨折及下颈椎骨折脱位均获骨性愈合。结论:手术治疗寰椎骨折合并不连续下颈椎骨折脱位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可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颈椎 外科治疗
下载PDF
术前抗凝治疗对高龄下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手术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德剑 赵凤 +2 位作者 杨小平 黄永森 李洲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抗凝治疗对高龄下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DVT)患者手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高龄下肢骨折合并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抗凝5~7 d,复查下肢静脉彩超,提示血栓消失(n=29)或血栓部分机化(n=57),... 目的探讨术前抗凝治疗对高龄下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DVT)患者手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高龄下肢骨折合并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抗凝5~7 d,复查下肢静脉彩超,提示血栓消失(n=29)或血栓部分机化(n=57),再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患者围术期出血并发症及急性肺栓塞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围术期均未出现严重出血并发症(如脑出血、消化道出血、术后切口大渗血等),也没有出现急性肺栓塞。结论对于高龄下肢骨折合并DVT患者,术前进行抗凝治疗5~7天后,复查彩超提示血栓消失或部分机化时,行骨科手术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高龄 低分子量肝素钙 抗凝治疗 并发症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术式选择与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苑福升 刘健 +4 位作者 闫鹏 高琦 朱本清 王海涛 杨小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1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术式选择和手术疗效。方法 2004年9月~2010年7月笔者对83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用前路、后路和一期后-前路或是前-后-前联合入路(后路撬拨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路颈椎损伤节段椎间盘切除... 目的探讨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术式选择和手术疗效。方法 2004年9月~2010年7月笔者对83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用前路、后路和一期后-前路或是前-后-前联合入路(后路撬拨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路颈椎损伤节段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钛板(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对比评估的方法,使用测量Cobb角、椎体水平移位和Frankel评分表评价脊髓功能恢复与脊柱损伤重建稳定性等情况。结果 80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在手术参数、术后力学参数方面对其进行比较,联合入路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较单纯前路或后路组长,神经学方面,7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无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1级。术后4~6个月摄片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应用一期联合手术入路在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方面较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具备更宽的适证,需要掌握严格手术指征和根据病情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折脱位 一期联合入路 手术 内固定
下载PDF
逆行交锁髓内钉微创内固定治疗股骨下段及髁上骨折 被引量:7
15
作者 郭志民 林斌 +2 位作者 程斌 黄砖枝 黄连水 《临床骨科杂志》 2012年第3期329-330,共2页
目的探讨便携式下肢手术支架下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下段及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自制便携式下肢手术支架、牵开复位器等辅助逆行交锁髓内钉微创内固定治疗55例股骨下段及髁上骨折患者。结果手术时间50~110(78±22)min... 目的探讨便携式下肢手术支架下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下段及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自制便携式下肢手术支架、牵开复位器等辅助逆行交锁髓内钉微创内固定治疗55例股骨下段及髁上骨折患者。结果手术时间50~110(78±22)min;术中出血量100~600(260±110)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5个月。根据Karlstrom和Olerud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27例,良24例,中4例,优良率为92.7%。结论应用便携式下肢手术支架、AO牵开复位器及带手柄的Schanz钉辅助骨折复位等方法,使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的手术操作更加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下肢手术支架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栓塞防治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罗文东 张毅 赵刚 《医学综述》 2014年第23期4326-4327,共2页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是骨科医师普遍面临的问题,特别是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其发生率和致死率极高。主要防治方法包括早期活动、物理干预、西医治疗、中医治疗、手术介入治疗。加之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单一...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是骨科医师普遍面临的问题,特别是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其发生率和致死率极高。主要防治方法包括早期活动、物理干预、西医治疗、中医治疗、手术介入治疗。加之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单一的治疗措施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采取多种防治措施综合运用是防治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栓塞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深静脉栓塞 防治
下载PDF
骨科卧床患者换药支架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莉 王丽君 +1 位作者 李展春 赵爱平 《护士进修杂志》 2020年第11期1052-1054,共3页
目的减轻患者下肢换药时带来的疼痛不适,减少因换药时人工抬高患侧肢体引起的骨折移位及人力所需的额外工时,增加患者换药时的舒适度。方法选择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卧床下肢骨折换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 目的减轻患者下肢换药时带来的疼痛不适,减少因换药时人工抬高患侧肢体引起的骨折移位及人力所需的额外工时,增加患者换药时的舒适度。方法选择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卧床下肢骨折换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应用自行设计骨科换药支架,对照组使用常规换药方法。采用自拟舒适度自评量表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使用效果。对骨科47名医护人员采用自拟换药支架评价量表,了解其使用感受。结果观察组患者换药时舒适性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名医生和19名护士对换药支架的自评总分为(98.61±1.34)分和(98.47±1.17)分,对使用换药支架满意度较高。结论骨科卧床的应用可缩短换药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减轻疼痛,降低医护机械性损伤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换药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卧床患者 下肢骨折 换药支架 外科护理
下载PDF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7
18
作者 丛云海 王世坤 +2 位作者 史宗新 龚子顺 王立超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11期21-22,24,共3页
目的评价伤后Ⅰ期切开复位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Ⅰ期切开复位、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57例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患者,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个月~3年(平均18个月),全部病例无术后... 目的评价伤后Ⅰ期切开复位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Ⅰ期切开复位、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57例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患者,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个月~3年(平均18个月),全部病例无术后切口感染、肢体短缩及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100%,患肢功能恢复满意,优良率98.7%。结论Ⅰ期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是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其最大优点是早期恢复患肢功能,避免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 Ⅰ期切开复位 锁定钢板
下载PDF
肝素在预防老年髋骨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血浆凝血指标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崇高 郭继学 冯兰英 《中医正骨》 2005年第9期13-14,共2页
为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在预防老年性髋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作用及血浆凝血因子的动态变化和临床意义。将88例非手术治疗的新鲜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预防组。预防组44例给LMWH共14天,对照组不用LMWH。观察此期间... 为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在预防老年性髋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作用及血浆凝血因子的动态变化和临床意义。将88例非手术治疗的新鲜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预防组。预防组44例给LMWH共14天,对照组不用LMWH。观察此期间两组DVT形成的发生率、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I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凝血因子X(FXa)活性、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含量的变化。结果两组DVT发生率比较预防组为4.54%(2/44),对照组为43.19%(19/44),有显著性差异(P<0.01),FXa活性、Fib含量、D-D的含量预防组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1)。APTT、TT在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未发现重要脏器及骨折处明显出血,未发现过敏及血小板计数异常等明显的不良反应。表明在老年髋骨骨折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凝血指标测定可为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骨折/并发症 下肢静脉血栓/治疗 肝素/治疗应用 凝血因子 临床研究
下载PDF
CHIVA策略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晓辉 李民 +5 位作者 孙国义 张佳 刘杰 薛立娟 刘小平 郭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1053-1057,共5页
目的探讨CHIVA(conservative and hemodynamic correction of venous insufficiency)策略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3月188例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CHIVA策略治疗的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 目的探讨CHIVA(conservative and hemodynamic correction of venous insufficiency)策略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3月188例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CHIVA策略治疗的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并与同期采用传统剥脱手术方式完成的226例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CHIVA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手术组[(58.2±22.0)min vs(76.4±28.1)min,P=0.000];手术切口数量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4.2±2.1 vs 7.1±3.0,P=0.000),但切口较大;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2.0±0.9)d vs(3.3±1.1)d,P=0.000]。此外,CHIVA组大隐静脉根部结扎165例(结扎比例为87.8%),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226例,100.0%)(P=0.000),CHIVA组未结扎23例中反流消除试验阳性16例。CHIVA组与传统手术组随访率(59.6%vs 43.4%)、浅静脉血栓形成(1.6%vs 5.3%)、静脉新形成血流正向的较粗大穿支(22.3%vs 0)、切口疼痛及感觉异常(4.3%vs 8.8%)、静脉曲张消退(41.5%vs 35.4%)及再手术率(4.3%vs 0)等指标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HIVA策略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能够保留大隐静脉主干,相较传统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及随访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但二次手术干预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超声 保留策略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静脉剥脱术 静脉曲张外科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