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出血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沈珊 刘鹏飞 +5 位作者 方慢 周姗姗 胡成云 代飞彪 李雪 唐朝亮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107-111,共5页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矫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出血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22年9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5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脊柱侧弯后...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矫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出血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22年9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5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显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AIS矫形围手术期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平均总失血量为(456.32±142.30)mL,其中平均显性失血量为(255.00±101.26)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201.33±63.07)mL,分别占总失血量的55.88%和44.12%。相关性分析显示,AIS矫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与体重、术前Cobb角、术后Cobb角、矫正Cobb角、手术时间、融合节段数、截骨、术中使用氨甲环酸、术后引流量有关(P<0.05),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还与性别有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截骨、术中使用氨甲环酸是影响围手术期出血的主要因素(P<0.05),此外,性别是影响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的主要因素,体重、术前Cobb角是影响总失血量的因素。结论AIS矫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所占比例较高,其中截骨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出血的风险明显上升,术中使用氨甲环酸的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出血的风险明显下降,男性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围手术期 隐性失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对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徐龙 林清宇 +2 位作者 王宝虎 卢立炳 刘光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51-952,F0003,共3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股骨粗隆间骨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且严重影响健康的问题。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是目前临床应用最普遍的手术治疗方法,其可以降低植入物并发症,并且能够提供角度稳定...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股骨粗隆间骨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且严重影响健康的问题。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是目前临床应用最普遍的手术治疗方法,其可以降低植入物并发症,并且能够提供角度稳定和旋转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手术期间 隐性失血 AO分型
下载PDF
INTERTA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韩天宇 周大鹏 +1 位作者 田竞 项良碧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34-236,共3页
目的分析InterTa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失血量,提高对其隐性失血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10年12月~2013年5月,采取治疗的6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Hct)变化,计算围手术期失血量。结果 65例患者... 目的分析InterTa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失血量,提高对其隐性失血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10年12月~2013年5月,采取治疗的6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Hct)变化,计算围手术期失血量。结果 65例患者中围手术期未输血的44例,男17例,女27例;平均年龄76.1岁,平均手术时间73.9min,术中显性失血及术后引流量共172.0mL,术前血红蛋白(Hb)平均118.6g/L,术后93.7g/L,降低了24.9g/L;术前Hct平均33.1,术后25.2,降低了7.9;采取输血支持的21例,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81.5岁,平均手术时间72.4min,术中显性失血及术后引流量共179.8mL,平均输血量624mL,术前Hb平均98.1g/L,术后94.5g/L,降低了3.5g/L;术前Hct平均30.1,术后28.1,降低了2.0。按方程计算,两组围手术期失血量分别为877mL和884mL,其中隐性失血分别占80.2%和81.2%。结论隐性失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围手术期应特别注意补充血容量。对隐性失血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隐性失血 骨折内固定术 围手术期
下载PDF
输血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颜世昌 杨永江 +2 位作者 沈国蔚 林靖峰 陈晖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输血治疗是否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的影响因素,并为是否需要输血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手术的17... 目的探讨输血治疗是否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的影响因素,并为是否需要输血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手术的17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依据是否接受输血治疗将患者分为输血组(56例)及未输血组(120例),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常规指标以及根据Gross线性方程计算得到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进行分析,比较输血治疗对隐性失血量的影响。结果输血组平均隐性失血量为353.0 mL,占平均总失血量比例为83.1%,未输血组患者平均隐性失血量为427.0 mL,占总失血量比例为84.6%。两组平均隐性失血量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比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治疗能减少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但并不能降低老年粗隆间骨折的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比例,术后应根据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及血红蛋白量(hemoglobin,Hb)的变化,合理选择输血治疗,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隐性失血 粗隆间骨折 围手术期
下载PDF
Gamma3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志国 邢更彦 +2 位作者 赵斌 王明波 刘运晃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2年第3期224-227,共4页
背景: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骨折逐渐增多,其中髋部骨折所占比例较大,微创手术治疗已成为目前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案。目的:分析Gamma3交锁髓内钉系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失血量,提高对隐性失血的重视并初步分析原因。... 背景: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骨折逐渐增多,其中髋部骨折所占比例较大,微创手术治疗已成为目前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案。目的:分析Gamma3交锁髓内钉系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失血量,提高对隐性失血的重视并初步分析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1月采取Gamma3治疗的13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使用Gross方程,根据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Hct)变化计算围手术期失血量。结果:133例患者中11例围手术期未输血,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68.5岁;平均手术时间为57.6min,术中手术记录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平均121.4ml。术前血红蛋白(Hb)平均118.7g/L,术后平均91.2g/L,平均降低了27.5g/L;术前Hct平均35.73%,术后平均27.24%,平均降低了8.49%。122例采取输血支持,男52例,女70例;平均年龄82.7岁,平均手术时间为68.2min,术中记录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平均172.5ml,平均输血量636ml。术前Hb平均109.4g/L,术后平均104.6g/L,平均降低了4.8g/L;术前Hct平均33.28%,术后平均31.69%,平均降低了1.59%。按Gross方程计算,两组围手术期平均失血量分别为712ml和883ml,其中隐性失血分别占82.95%和80.46%,隐性失血量是显性失血量的4倍多。结论:Gamma3手术切口虽小,但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却不少,临床上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隐性失血 围手术期 GAMMA3
下载PDF
应用髓外和髓内固定物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显性和隐性失血量的比较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权 孙宁 +2 位作者 朱仕文 武展雄 危杰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3年第5期427-429,433,共4页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微创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隐性失血尚未得到广泛重视,对其研究较少。目的:比较应用髓外固定物动力髋螺钉(DHS)和髓内固定物(PFNA、InterTa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显性和隐性失血量,分析隐性失血的影响...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微创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隐性失血尚未得到广泛重视,对其研究较少。目的:比较应用髓外固定物动力髋螺钉(DHS)和髓内固定物(PFNA、InterTa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显性和隐性失血量,分析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为内固定物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DHS或PFNA、InterTan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9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记录术中及术后显性失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应用Gross方程计算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对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应用DHS 24例,总失血量平均为832 ml,其中显性失血量为187 m(l22.5%),隐性失血量为645m(l77.5%);应用PFNA 38例,总失血量平均为210 ml,其中显性失血量为123 m(l58.5%),隐性失血量为87 m(l41.4%);应用InterTan 27例,总失血量平均为1054 ml,其中显性失血量为153m(l14.5%),隐性失血量为901 m(l85.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常存在严重的隐性失血,极易引起术后贫血,需严密监控患者的失血量。髓外和髓内固定方法的出血量基本一致,髓内固定方法具有更强的力学稳定性,髓内固定物PFNA的操作简单,出血量相对较少,可作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间骨折 围手术期 隐性失血
下载PDF
PFNA、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安志军 史立强 +2 位作者 王晓岩 孙毅 吕松岑 《中国伤残医学》 2016年第8期1-5,共5页
目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存在高比例的隐性失血,具有隐蔽性而易被临床忽视,可造成严重贫血,是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 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动... 目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存在高比例的隐性失血,具有隐蔽性而易被临床忽视,可造成严重贫血,是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 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screw,DHS)为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显性、隐性失血量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老年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处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2月间采用PFNA及DHS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3例及42例的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骨折类型、术前和术后血常规、术中和术后失血量及输血量。使用Gross方程计算围术期隐性失血量,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影响因素。结果:2组病例平均失血总量为951mL,其中平均显性失血量仅186mL,平均隐性失血则为765mL,显性失血和隐性失血占失血总量的比例分别为19.61%和80.4%,隐性失血量远多于显性失血量。影响因素分析:高龄、不稳定的复杂骨折类型对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FNA和DHS为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问骨折均存在高比例的术后隐性失血量,是围手术期出血主要原因。高龄、不稳定的复杂骨折类型是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加强临床医生对隐性失血的认识。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及时补充血容量,预防和及时治疗术后严重的贫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 动力髋螺钉(DHS) 老年 围手术期隐性失血
下载PDF
老年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陈静刚 郑万源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25-127,共3页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的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指导依据.方法对54例采用PFNA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红细胞压积(Hc)t和血红蛋白(Hb)的变化进行回顾性...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的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指导依据.方法对54例采用PFNA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红细胞压积(Hc)t和血红蛋白(Hb)的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手术记录出血量135 mL,平均失血量(平均围手术期失血量)为698.31 mL.结论手术记录出血量并不反应围手术期失血量(包括创伤后手术前、术中、术后的失血),以此作为围手术期患者的补液治疗并不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隐性失血 围手术期失血量
下载PDF
双极人工股骨头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军 李龙杰 +1 位作者 苏柯 马世云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第6期575-578,共4页
目的加强对双极人工股骨头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的探讨,分析其原因并提高对隐性失血的重视。方法选择2008—2012采取双极人工股骨头治疗的6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依据Gross方程,根据患者身高、体质量及手术前后血... 目的加强对双极人工股骨头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的探讨,分析其原因并提高对隐性失血的重视。方法选择2008—2012采取双极人工股骨头治疗的6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依据Gross方程,根据患者身高、体质量及手术前后血细胞比容(Hct)变化计算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结果围手术期未输血的患者6例(占9.5%),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共380~740 m L,平均596 m L。患者术前平均Hb为119.6 g/L,术后为92.4 g/L,平均下降了27.2 g/L;术前平均Hct为34.84%,术后为27.36%,平均下降了7.48%,患者手术前后Hb、Hct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隐性失血量为680.25~1 105.74 m L,平均(814.43±4.95)m L;总失血量为620~1 190 m L,平均(962.34±5.74)m L,隐性失血占总失血量的84.63%。采取输血支持的患者57例(占90.5%),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共350~740 m L,平均554.5 m L。患者术前平均Hb为108.2 g/L,术后为103.3 g/L,平均下降了4.9 g/L;术前平均Hct为32.34%,术后为30.87%,平均下降了1.47%。由于采取输血治疗,补充围手术期失血,输血量为400~1 600 m L,平均740 m L,手术前后Hb、Hct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隐性失血量为792.48~1 384.62 m L,平均(891.15±5.23)m L;总失血量为620~1 710 m L,平均(1 078.35±5.74)m L,隐性失血占总失血量的82.64%。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较多,临床上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人工股骨头 股骨转子间骨折 围手术期 隐性失血
下载PDF
PFNA内固定手术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状况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泽民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4期709-711,共3页
目的对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方法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术期隐性出血量进行分析,为临床处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在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采取PFNA治疗的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43例,女3... 目的对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方法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术期隐性出血量进行分析,为临床处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在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采取PFNA治疗的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43例,女37例,平均年龄77.8岁。使用Gross方程,根据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的红细胞比容(HCT)变化,计算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结果 80例患者中围手术期未输血的62例,男34例,女28例;平均年龄78.2岁;平均手术时间43.71 min;术中失血及术后引流量116.30 m L。术前血红蛋白(Hb)平均111.3 g·L-1,术后84.6 g·L-1,降低了26.7 g·L-1;术前红细胞比容(HCT)平均36.27%,术后27.13%,降低了9.14%。采取输血支持的18例,男9例,女9例;平均年龄76.5岁;平均手术时间46.42 min;术中失血及术后引流量共111.24 m L;平均输血量574.22 m L。术前Hb平均98.2 g·L-1,术后95.7 g·L-1,降低了2.5 g·L-1;术前HCT平均29.87%,术后29.15%,降低了0.72%。按Gross方程计算,两组围手术期失血量分别为763.07 m L和631.68 m L,其中隐性失血量分别占84.76%和82.39%。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较多,临床上应特别重视并严格注意术后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围手术期 隐性失血
下载PDF
性别及内固定方式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隐性失血量的影响
11
作者 高志军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22期3509-3512,共4页
目的探究性别及内固定方式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隐性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5例行动力髋螺钉治疗,B组35例行股骨... 目的探究性别及内固定方式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隐性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5例行动力髋螺钉治疗,B组35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隐性失血量及其与内固定方式和性别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隐性失血量[(338.5±23.7)ml]明显低于B组[(445.8±16.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俨〈0.05)。组内比较,A、B组男性患者隐性失血量均低于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显性失血量[(197.2±17.9)m1]高于B组[(125.7±13.1)ml],总失血量[(535.8±16.7)ml]低于B组[(572.2±15.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OR=3.027,P=0.040)及内固定方式(OR=2.323,P=O.043)与隐性失血呈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男性患者隐性失血量少于女性患者,行动力髋螺钉治疗患者隐性失血量少于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患者,性别及内固定方式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隐性失血量具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内固定方式 股骨转子间骨折 围术期 隐性失血量
下载PDF
髋部手术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2
作者 李顺东 许超 童培建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10期882-886,共5页
髋部骨折的患者术前、术后均存在隐性失血,且常影响患者伤口的愈合,使感染概率增加,康复锻炼时间延长,影响术后疗效。同时,机体失血量的增加激发了血液的凝血机制,促进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出血和深静脉血栓已成为髋部手术高风险的... 髋部骨折的患者术前、术后均存在隐性失血,且常影响患者伤口的愈合,使感染概率增加,康复锻炼时间延长,影响术后疗效。同时,机体失血量的增加激发了血液的凝血机制,促进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出血和深静脉血栓已成为髋部手术高风险的主要原因。止血非常重要,抗凝亦不容忽视,因此,如何有效地处理术后抗凝和止血这一突出矛盾或从中寻找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已成为髋部骨折治疗的棘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手术期间 隐性失血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骨折伴神经损伤围术期隐性失血的统计学决策树模型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高志祥 肖聪 +1 位作者 杨红涛 孟祥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2364-2369,共6页
背景:有研究表明脊柱围术期间具有较高的隐性失血,但是对隐性失血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未阐述,试验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筛选出高危因素。目的:分析胸腰椎爆裂骨折伴神经损伤围术期隐性失血量及相关因素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9... 背景:有研究表明脊柱围术期间具有较高的隐性失血,但是对隐性失血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未阐述,试验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筛选出高危因素。目的:分析胸腰椎爆裂骨折伴神经损伤围术期隐性失血量及相关因素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9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接受脊柱手术治疗的8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和饮酒史、非酯化脂肪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晶体液量、术中胶体液量、自体血输注、异体血输注、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手术治疗时间窗(<48 h、≥48 h)、伤椎节段及手术固定节段,采用Gross方程计算隐性失血量;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①胸腰椎爆裂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85例中男66例,女19例,平均(40.75±12.42)岁,估计总失血量(1030.84±115.45)mL,隐性失血量(484.57±98.38)mL,隐性失血量占理论总失血量的47.05%;②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三酰甘油>1.63 mmol/L、胆固醇>5.76 mmol/L、手术切口延长、手术时间窗<48 h及合并吸烟史是围术期间隐性失血阳性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③通过SPSS 24.0统计学决策树模型分析及ROC曲线下面积验证显示,年龄>48岁时,该模型敏感性76.0%,特异性88.4%,具有一定的诊断准确性;④上述结论证实,隐性失血在脊柱手术围术期占有较高的比例,而年龄>48岁、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偏高、手术切口延长、手术时间窗<48 h、合并吸烟史是隐性失血阳性发生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隐性失血 失血量 围术期 决策树模型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隐性失血量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姚东晨 杨明辉 +1 位作者 朱仕文 王满宜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12期955-960,共6页
背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隐性失血与患者结局相关,而临床医师常过多关注术中及术后失血。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不同骨折类型患者术前隐性失血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根据骨折... 背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隐性失血与患者结局相关,而临床医师常过多关注术中及术后失血。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不同骨折类型患者术前隐性失血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根据骨折类型将患者分为囊内骨折组和囊外骨折组。收集患者基线数据、术前血液检查结果、术前输血情况,通过公式计算术前隐性失血量,比较不同骨折类型术前隐性失血量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筛查559例患者,经核查入排标准,共纳入485例患者,其中囊内骨折患者237例,囊外骨折患者248例。囊内骨折患者自急诊至术前血红蛋白变化量(3.0 vs 11.0 g/L)、术前隐性失血量(100 vs 472 ml)及术前输血率(1.3%vs 16.5%)均小于囊外骨折患者(P<0.001)。无移位股骨颈骨折、有移位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31A1、31A2、31A3及转子下骨折各组术前隐性失血量分别为137 ml、47 ml、284 ml、485 ml、66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隐性失血量大于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折类型越不稳定、粉碎程度越大,术前隐性失血量越多,骨科医师及麻醉医师应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老年人 隐性失血 输血率 骨折类型 术前
下载PDF
经皮腰椎内镜不同入路方式的围术期失血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智华 何嘉辉 +5 位作者 程浣彤 林少豪 葛志林 崔健超 梁德 江晓兵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3-137,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腰椎椎板间隙入路与椎间孔入路髓核摘除术的围手术期失血情况,为临床手术方式的恰当选择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行经皮内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治疗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椎板间隙入路组...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腰椎椎板间隙入路与椎间孔入路髓核摘除术的围手术期失血情况,为临床手术方式的恰当选择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行经皮内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治疗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椎板间隙入路组与经椎间孔入路组各80例。根据Gross公式计算失血量。结果经椎板间隙入路组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mL)、隐性失血量(mL)和血红蛋白损失量(g/L)均小于经椎间孔入路组(119.73±179.26 vs.158.6±190.65、109.73±179.53 vs.148.78±190.19、3.76±8.12 vs.4.31±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显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内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围手术期隐性失血占总失血量比例大,而经椎板间隙入路患者失血量少于经椎间孔入路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切除术 经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 失血 围手术期 隐性失血量
下载PDF
PFNA Ⅱ在不同平面的匹配度对于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章鸿 虞宵 +4 位作者 张向鑫 喻兆恒 韦敏祥 邹天明 陈广祥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6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使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 Ⅱ),不同平面的髓腔与髓内钉直径的比值(匹配度)对于围手术期的隐性失血,显性失血以及总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1月收治的因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闭...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使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 Ⅱ),不同平面的髓腔与髓内钉直径的比值(匹配度)对于围手术期的隐性失血,显性失血以及总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1月收治的因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闭合复位PFNA Ⅱ内固定的70位患者,统计其年龄,性别,身高,骨折类型,术前及术后的红细胞比积,术中显性失血量,根据CROSS方程计算出的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根据术后X线片,分别测量正侧位的髓内钉漏斗起始部,漏斗终止部以及股骨干峡部三个平面的髓腔与髓内钉直径的比值,每个平面正侧位片比值的均值记为R。对每个平面,按R值大小分为高匹配组(R小于中位数)和低匹配度组(R大于等于中位数),两组间分别比较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显性失血量。将隐性失血作为因变量,将年龄,性别,骨折类型,R值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在三个平 面中,高匹配度组的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均较低匹配度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显性失血均无显著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所有自变量中仅髓内钉漏斗起始部和漏斗终止部平面的R值与隐性失血量呈相关性(P<0.05)。结论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漏斗部的匹配度越高,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越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钉 隐性失血 股骨粗隆间骨折 围手术期 匹配度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茅於博 李苏成 +3 位作者 董仲琛 孟斌 杨惠林 周峰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评估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隐性失血量,确定影响隐性失血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7月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51例符合所有纳入标准。其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37~79... 目的评估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隐性失血量,确定影响隐性失血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7月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51例符合所有纳入标准。其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37~79岁,平均(59.90±9.75)岁。记录术前和术后的红细胞压积,根据Sehat公式计算隐性失血量,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血浆白蛋白、血糖、美国麻醉师学会评分、手术时间。结果本组隐性失血量平均为(230.29±169.70)mL,占总失血量的(35.1±25.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和手术时间对隐性失血量有显著影响,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男性患者的隐性失血量为(283.11±194.68)mL,明显高于女性患者的(154.82±82.91)mL,P=0.034。手术时间与隐性失血量呈正相关。结论隐性失血量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患者总失血量中占很大比例。男性患者和更长的手术时间是隐性失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身高、体重、BMI、血浆白蛋白、血糖、美国麻醉师学会评分与隐性失血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隐性失血 围手术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孙海波 张英泽 +4 位作者 彭阿钦 张万龙 齐明 李华 王心宽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4年第6期494-497,共4页
背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会产生严重的隐匿性失血,如何预防以及治疗是临床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目的:探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围手术期失血量的特点。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 背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会产生严重的隐匿性失血,如何预防以及治疗是临床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目的:探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围手术期失血量的特点。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3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2例,女14例;年龄65-89岁,平均77.97岁。通过术前,术后1 d、3 d、5 d、7 d血常规,以及术中、术后出血的变化,使用Gross方程计算失血量,应用重复测量研究对不同组别间(年龄、性别、体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6例患者平均总失血量为(956.82±207.61)ml,平均显性失血为(88.08±16.28)ml,占总失血量的9.88%;平均隐性失血为(820.96±164.34)ml,占总失血量的90.23%。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失血量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与非肥胖患者相比,肥胖患者的围手术期出血量及隐性出血量显著增加。结论: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中,隐性失血是主要的失血方式,应给予重视并且及时补充血容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围手术期 隐性失血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下载PDF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量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1
19
作者 孙海波 彭阿钦 +4 位作者 张万龙 齐明 李华 冯国英 王心宽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7期600-603,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阶段性隐形失血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采用PFNA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阶段性隐形失血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采用PFNA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病例均为初次患病,24 h补液量不超过2000 mL,排除严重内科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对术前、术后1 d、3 d、5 d、7 d血常规以及术中、术后出血量,使用Gross方程进行计算,应用方差分析对不同时间段的隐性失血量进行比较(以P〈0.05为标准),同时,探讨总失血量和阶段性隐性失血量变化值的相关性。结果36例患者平均总失血量为(956.82±207.61)mL,其中平均显性失血为(88.08±16.28)mL,占总失血量的9.88%,平均隐性失血为(820.96±164.34)mL,占总失血量的90.23%。1 d阶段性隐性失血量和2~3 d阶段性隐性失血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二者与4~5 d阶段性隐性失血量相比,却有着显著性差异。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围手术期总失血量与1 d内阶段性隐性失血量( r=0.770)、2~3 d阶段性隐性失血量( r=0.884)、4~5 d阶段性隐性失血量(r=0.589)呈正相关(P〈0.05)。得到最佳线性方程:围手术期总失血量=0.978×1d内阶段性隐性失血+1.029×2~3 d内阶段性隐性失血+0.779×4~5 d阶段性隐性失血量+58.327。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以隐性失血量为主,主要发生于术后前3 d,应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及时复查血常规以减少贫血导致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围手术期 隐性失血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下载PDF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隐性失血量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吴建跃 倪英杰 +2 位作者 芮云峰 徐林 张栋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60-63,共4页
目的 分析影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围术期隐性失血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0例老年IFF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入院第1天与术后第3天的隐性失血量情况,并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记录患者相关基线资料,比较不同资... 目的 分析影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围术期隐性失血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0例老年IFF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入院第1天与术后第3天的隐性失血量情况,并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记录患者相关基线资料,比较不同资料特征患者隐性失血量,分析可能影响老年IFF围术期隐性失血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110例老年IFF患者围术期平均总失血量为(913.62±169.84) mL,术中显性失血量为(254.91±57.83) mL,隐性失血量为(795.20±128.75) mL;合并基础疾病、骨折A3型、髓内固定的老年IFF患者围术期隐性失血量高于无合并基础疾病、骨折A1型和A2型、髓外固定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同特征老年IFF患者围术期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基础疾病、骨折A3型、髓内固定均是老年IFF患者围术期隐性失血量多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合并基础疾病、骨折A3型、髓内固定均是老年IFF患者围术期隐性失血量多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围术期 隐性失血 合并基础疾病 骨折类型 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