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晶状体无缝线桥型巩膜层间固定术与睫状沟缝线悬吊术后1年临床效果的比较
1
作者 贾雍 田陌奇 +4 位作者 郭丽莎 张百珂 廖沙 史臻 田学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1,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晶状体(IOL)无缝线桥型巩膜层间固定术与睫状沟缝线悬吊术后1年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行IOL无缝线桥型巩膜层间固定术的患者14例(14眼)作为层间固定组,同期行IOL...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晶状体(IOL)无缝线桥型巩膜层间固定术与睫状沟缝线悬吊术后1年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行IOL无缝线桥型巩膜层间固定术的患者14例(14眼)作为层间固定组,同期行IOL睫状沟缝线悬吊术的患者15例(15眼)作为缝线悬吊组。随访1年,检查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度数(SE)、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CC)、眼压及IOL位置等。结果术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两组患者UCVA均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术后各时间点层间固定组患者UCVA均好于缝线悬吊组(F=4.560、6.411、5.373,均为P<0.05)。术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两组患者的BCVA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术后各时间点,层间固定组患者的BCVA均优于缝线悬吊组(F=6.170、6.957、10.624,均为P<0.05)。术后层间固定组表现为远视漂移,缝线悬吊组表现为近视漂移。术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层间固定组患者SE分别为(0.59±0.30)D、(0.57±0.27)D和(0.64±0.29)D,缝线悬吊组患者分别为(-0.75±0.44)D、(-0.72±0.42)D和(-1.12±0.64)D。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ECC均较术前明显降低(t=8.579、21.929,均为P<0.001)。两组所有术眼术前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随访期间眼压平稳。随访期间IOL位置均居中,未见明显偏心及倾斜,无玻璃体、视网膜并发症发生。结论IOL无缝线桥型巩膜层间固定术与睫状沟缝线悬吊术后均可使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视力,都存在屈光漂移,但无缝线桥型巩膜层间固定术临床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巩膜层间固定 睫状沟 缝线悬吊 屈光漂移
下载PDF
无后囊支持的二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马红利 李世洋 +2 位作者 赵爱红 徐珂 蒋骁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7-279,共3页
目的探讨在无后囊支持的无晶状体眼的二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31例(31眼)无后囊支持的患者行二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31例(31眼)患者均成功完... 目的探讨在无后囊支持的无晶状体眼的二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31例(31眼)无后囊支持的患者行二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31例(31眼)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远视力均等于或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远视力,其中0.2~0.3者7眼(22.6%),0.4~0.6者20眼(64.5%),0.8~1.0者4眼(12.9%)。眼内反应及眼压均在治疗后恢复正常;所有术眼人工晶状体位置均保持不变。无一眼出现缝线外露、眼内炎、继发性青光眼或眼球萎缩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二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为无后囊支持的无晶状体眼患者的屈光矫正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方法,远期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二期植入术 睫状沟缝线固定术
下载PDF
经反向巩膜瓣IOL睫状沟缝合固定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小敏 王文喆 +2 位作者 陈月芹 葛轶睿 黄振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85-1388,共4页
目的:探讨经反向巩膜瓣IOL睫状沟缝合固定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眼科需行Ⅱ期IOL植入的14例14眼无晶状体眼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经反向巩膜瓣睫状沟缝合固定术行IOL植入。术中制作以穹窿部为基底的插袋式巩膜瓣。观察... 目的:探讨经反向巩膜瓣IOL睫状沟缝合固定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眼科需行Ⅱ期IOL植入的14例14眼无晶状体眼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经反向巩膜瓣睫状沟缝合固定术行IOL植入。术中制作以穹窿部为基底的插袋式巩膜瓣。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术后眼压、眼前节反应和IOL稳定性。结果:术后随访时间3.5~6mo。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视力表)为0.50±0.54,术后1mo裸眼视力0.46±0.39,两者无差异(P>0.05)。术后1mo最佳矫正视力0.36±0.35,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有所提高。1例1眼患者术后IOL倾斜,经调整后IOL位正。3例3眼患者在术后早期眼压升高,给予降眼压药物对症处理后眼压正常,术后1mo随访眼压在正常范围内(16.4±2.6mmHg)。1例1眼患者术后玻璃体腔出血,1例1眼患者术后眼内炎症反应重,治疗后均恢复。术后无黄斑囊样水肿、脉络膜脱离、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反向巩膜瓣IOL睫状沟缝合固定术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巩膜瓣 睫状沟缝合固定 悬吊 人工晶状体 无晶状体眼
下载PDF
后房型软性人工晶状体固定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世华 李娜 蔡树泓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1477-1479,共3页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中影响人工晶状体居中性、稳定性的因素及减少并发症的手术技巧。方法:对31例31眼患者行软性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治疗,通过术前或术中行水平位标记、烧灼法定位切口穿刺点、缝线固定等标准化方式定...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中影响人工晶状体居中性、稳定性的因素及减少并发症的手术技巧。方法:对31例31眼患者行软性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治疗,通过术前或术中行水平位标记、烧灼法定位切口穿刺点、缝线固定等标准化方式定位人工晶状体,使晶状体光学面居中稳定。结果:随访12~24(平均18)wk,最佳矫正视力0.5以上者达26例(26/31,84%),全部人工晶状体位置居中稳定,有效地矫正了术眼的屈光状态,且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标准化手术流程下软性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在小切口状态下完成,能充分矫正无晶状体眼的屈光状态,而且尽可能地避免了多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睫状沟固定术 人工晶状体固定术 小切口
下载PDF
无晶状体眼行IOL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肖潇 杜兆江 +2 位作者 杨格强 张雯 王晟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93-1395,共3页
目的:探讨无晶状体眼行人工晶状体(IOL)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8-06行IOL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患者38例38眼的临床资料,包括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眼压、IOL位置,并比较手术前后视力、屈光状态。结果:术中出血... 目的:探讨无晶状体眼行人工晶状体(IOL)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8-06行IOL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患者38例38眼的临床资料,包括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眼压、IOL位置,并比较手术前后视力、屈光状态。结果:术中出血6眼(16%),术后低眼压4眼(11%),高眼压11眼(29%),经治疗后恢复,IOL倾斜4眼(11%)。术后末次随访时视力较术前提高(P<0.05)。术前预留屈光度数(球镜)与术后3mo实际屈光度数(球镜)无差异(P>0.05)。结论:IOL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治疗无晶状体眼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应重视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晶状体眼 人工晶状体 睫状沟缝线固定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国强 姚长海 +1 位作者 丁颖 楚妙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23-526,共4页
目的通过对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指导下设计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临床观察,为判定手术效果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行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者63例(63眼),术前行UBM检查并依此设计手术方式的35例为A组;术前未行UBM检查按常规术式... 目的通过对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指导下设计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临床观察,为判定手术效果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行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者63例(63眼),术前行UBM检查并依此设计手术方式的35例为A组;术前未行UBM检查按常规术式植入人工晶状体的28例为B组。常规悬吊植入人工晶状体。记录术中进、出针位置及人工晶状体位置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A组的进针位置位于角膜缘后平均(0.71±0.11)mm;B组进针位置位于角膜缘后1.0mm。两者的出针位置分别为(0.5588±0.3465)mm和(1.4404±1.0077)mm。A组中能确切植入睫状沟的襻数为46个(65.71%),而B组中仅6个襻(10.71%)能确切植入睫状沟。A组人工晶状体平均偏心(0.5588±0.3465)mm,平均偏位(0.4080±0.3559)mm;B组人工晶状体平均偏心(0.8095±0.1818)mm,平均偏位(1.1132±0.6609)mm。结论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者术前常规行UBM检查,能提高人工晶状体襻睫状沟固定的准确性,减少术后人工晶状体偏心和偏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晶状体 人工 睫状沟 缝线固定 超声生物显微镜
下载PDF
人工晶体睫状沟缝合固定术临床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沙英虹 史要武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4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合固定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5例外伤性晶体半脱位,后囊破损,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后囊破损,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体眼患者施行后房型人工晶体(IOL)缝线固定术,观察临床效果。结果随诊6个月,15例患者术后视力...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合固定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5例外伤性晶体半脱位,后囊破损,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后囊破损,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体眼患者施行后房型人工晶体(IOL)缝线固定术,观察临床效果。结果随诊6个月,15例患者术后视力均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对无晶体囊膜及晶体后囊膜破裂或晶体悬韧带大范围松解施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房型人工晶体 睫状沟缝合固定术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小切口三片式折叠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疗效观察
8
作者 白华 黄耀辉 何涛 《疑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植入三片式折叠人工晶状体,并悬吊于睫状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选择因晶状体后囊破裂或悬韧带断裂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患者43例(43只眼),利用推注器系统,通过透明角膜小切口,把襻预扎了聚丙烯缝线的三片式... 目的探讨小切口植入三片式折叠人工晶状体,并悬吊于睫状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选择因晶状体后囊破裂或悬韧带断裂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患者43例(43只眼),利用推注器系统,通过透明角膜小切口,把襻预扎了聚丙烯缝线的三片式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后房,由缝线固定于睫状沟。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提高,术后1周12只眼1.0,16只眼0.6~0.8,15只眼0.4~0.6;术后3个月16只眼1.0,18只眼0.6~0.8,9只眼0.4~0.6。术后1周及3个月平均散光分别为1.15D+0.75D和0.75D±0.35D,眼压分别为(16±3)mmHg和(18±8)mmHg,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三片式折叠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睫状沟悬吊术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多种优点,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巩膜缝线固定术 推注系统 小切口
下载PDF
两种术式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治疗晶状体脱位的疗效 被引量:2
9
作者 马铭浩 李伟 +3 位作者 苏锐锋 苏畅 高冰 陈兴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8-962,共5页
目的:对比25G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经睫状沟巩膜缝线固定术和无缝线巩膜隧道层间固定术治疗晶状体完全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05/2021-09在我院确诊为晶状体完全脱位于玻璃体腔的患者40例40眼,其中行25G玻... 目的:对比25G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经睫状沟巩膜缝线固定术和无缝线巩膜隧道层间固定术治疗晶状体完全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05/2021-09在我院确诊为晶状体完全脱位于玻璃体腔的患者40例40眼,其中行25G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经睫状沟巩膜缝线固定术者21眼(缝线组),行25G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无缝线巩膜隧道层间固定术者19眼(无缝线组)。随访至术后3mo,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ECC)、中央角膜厚度(CCT)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无缝线组手术用时显著短于缝线组(31.79±6.01min vs 45.38±8.04min,P<0.001)。两组患者术后BCV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均P<0.05),术后1wk无缝线组BCVA(LogMAR)显著优于缝线组(0.32±0.14 vs 0.57±0.25,P<0.001)。术后3mo,两组患者CECC均低于术前(均P<0.01)。缝线组术后1wk CCT大于术前和术后3mo(均P<0.01),无缝线组手术前后CCT无显著变化。随访期间,无缝线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缝线组(26%vs 38%,P>0.05)。结论:25G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无缝线巩膜隧道层间固定术治疗晶状体完全脱位手术时间短,术后视力提升快,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脱位 25G玻璃体切割术 人工晶状体 睫状沟巩膜缝线固定术 无缝线巩膜隧道层间固定术
下载PDF
基层医院开展人工晶状体睫状体沟缝线固定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韦志状 黄巧 +1 位作者 黎冬冬 韦六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1591-1593,共3页
目的:评价人工晶状体睫状体沟缝线固定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1-01/2011-01采用后房型IOL睫状体沟缝线固定术68例68眼,其中"单襻固定法"7例7眼,"双襻固定法"61例61眼。结果:随访3~36(平均12)mo... 目的:评价人工晶状体睫状体沟缝线固定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1-01/2011-01采用后房型IOL睫状体沟缝线固定术68例68眼,其中"单襻固定法"7例7眼,"双襻固定法"61例61眼。结果:随访3~36(平均12)mo。复查矫正视力0.2~1.2,视力≥0.3者61眼(90%),视力偏低者多为角膜瘢痕或眼底病变所致,所有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IOL睫状体沟缝线固定手术是一种矫正无后囊支持的无晶状体眼的有效、安全术式,远期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睫状沟 缝线固定术
下载PDF
晶状体后囊膜破损植入PCIOL的固定和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国良 李鸿滔 《当代医学》 2009年第21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常规PCIOL囊袋内植入和单襻或双襻睫状沟巩膜瓣下缝线固定术治疗晶体后囊膜破损的效果。方法回顾1997年10月~2006年10月我院白内障手术中的晶体后囊破损、无囊膜、晶体悬韧带断离等103例,均采用PCIOL不同植入法固定,取得了满... 目的探讨常规PCIOL囊袋内植入和单襻或双襻睫状沟巩膜瓣下缝线固定术治疗晶体后囊膜破损的效果。方法回顾1997年10月~2006年10月我院白内障手术中的晶体后囊破损、无囊膜、晶体悬韧带断离等103例,均采用PCIOL不同植入法固定,取得了满意效果。结果随访6个月~8年。平均随访2年6个月。复查时最佳矫正视力1.0~1.2,最低视力0.25。视力在0.5以上者:后囊膜小破损32例(69.5%),缝线固定法:31例(54.3%)。视力偏低者,多有眼底病变或角膜云翳。二期植入者视力都高于术前矫正视力,眼压均在正常范围。103眼中,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白内障摘除手术中,不管采用ICCE、ECCE、超声乳化(PHACO)及小切口法(SICS)等遇到晶体后囊膜破损、缺失或悬韧带断离等采用囊袋内植入(小破损)和睫状沟巩膜瓣下缝线固定法应是术者较理想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体 睫状沟 巩膜瓣下缝线固定术
下载PDF
Artisan前房型与后房悬吊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对比研究
12
作者 申海翠 牟莉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308-311,共4页
目的比较Artisan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及后房悬吊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方法选取眼部外伤或手术后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患者46例(46眼),按实验设计分成2组,A组23眼行Artisan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23... 目的比较Artisan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及后房悬吊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方法选取眼部外伤或手术后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患者46例(46眼),按实验设计分成2组,A组23眼行Artisan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23眼行后房悬吊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ECC)、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结果2组患者术后BCVA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A组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较B组明显提高(P〈0.05),其余时间点2组间术后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B组眼压较A组明显升高(P〈0.01),其余时间点2组间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2组CECC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但2组间各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tisan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后房悬吊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治疗无晶状体眼均安全、有效。Artisan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操作相对简单,对眼球组织损伤小,术后早期视力恢复快,是治疗无后囊膜的无晶状体眼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晶状体眼 人工晶状体 虹膜夹型 睫状沟缝线固定术
下载PDF
闭合式睫状沟缝线固定治疗人工晶状体不全脱位的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芳蕾 罗肇文 +1 位作者 王岳秀 段辉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年第9期1034-1037,共4页
目的 探讨闭合式睫状沟缝线固定治疗人工晶状体不全脱位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2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收治的人工晶状体不全脱位患者19例,行闭合式睫状沟缝线固定方法将原人工... 目的 探讨闭合式睫状沟缝线固定治疗人工晶状体不全脱位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2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收治的人工晶状体不全脱位患者19例,行闭合式睫状沟缝线固定方法将原人工晶状体复位.对术后3d及术后2年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散光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视力0.22±0.10,最佳矫正视力0.71±0.18,角膜散光(0.76±0.29)D,眼压(16.21±4.29) mmHg,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225.58±439.53)个/mm2.术后3d视力0.69±0.14,,最佳矫正视力0.83±0.16,眼压(17.53±5.07) mmHg.术后2年视力0.80±0.15,最佳矫正视力0.89±0.14,眼压(16.37±4.87) mmHg,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084.79±434.06)个/mm2,角膜散光(0.78±0.33)D.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术后3d、术后2年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4.90,P<0.01,t=-5.40,P<0,01;t=-16.13,P<0.01,t =-6.42,P<0.01),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后2年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P<0.01),但无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眼压、角膜散光术后2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25,P=0.80;t =-0.91,P=0.375).结论 闭合式睫状沟缝线固定治疗人工晶状体不全脱位避免了人工晶状体更换所需的扩大切口及缝合带来的散光和剪断人工晶状体襻等操作对周围组织的扰动,减少了眼前段手术操作,损伤小,视力恢复快,安全有效,但更长期的安全性有待于更多数量的病例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不全脱位 睫状沟缝线固定
原文传递
台盼蓝辅助定位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光学中心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祥群 王庆华 吴又凯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台盼蓝染色标记技术引进到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手术流程中,评估其术中辅助术者精确定位光学中心的可行性。方法临床系列病例分析研究。对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37例(37... 目的台盼蓝染色标记技术引进到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手术流程中,评估其术中辅助术者精确定位光学中心的可行性。方法临床系列病例分析研究。对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37例(37只眼)接受睫状沟缝线固定人T品状体植入术;台盼蓝标记人丁晶状体光学中心,术中观测标记点与角膜中心点重合度;术后裂隙灯前段照相分析光学中心位置;对比全部病例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术后1d、3个月、6个月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visualacuity,UCVA)。结果术中观察台盼蓝标记点与角膜中心点高度重合31只眼(84%),标记点与角膜中心点偏离6只眼(16%),通过调整线一襻结合位点及缝线张力及时纠正偏位;术后观察全部病例标记点与角膜中心点高度重合,标记点在2周内逐渐消失;术后第ldUCVA由术前的(0.05+0.03)提高到(0.44±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P=0.0017,P〈0.05),0.5以上占46%(17/37);术后3个月的UCVA达到(0.56±0.19),0.5以上占65%(24/37);全部病例未发生人T晶状体缝线松解、人工晶状体脱位、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结论台盼蓝可以提供精确的定位标记,辅助术者及时发现、纠正光学中心的偏位,使整个定位操作更为精准、可控,充分保障睫状沟缝线固定人T晶状体手术所具备的临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盼蓝 无晶状体眼 睫状沟 缝线固定 折叠人工晶状体
原文传递
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联合瞳孔成形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肖博文 曹维 李俊岭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4年第7期511-514,共4页
目的 观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联合Siepser滑结缝线法瞳孔成形术处理复杂的眼前段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杂的眼前段外伤35例(35眼),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联合Siepser滑结法虹膜缝合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随访3月... 目的 观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联合Siepser滑结缝线法瞳孔成形术处理复杂的眼前段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杂的眼前段外伤35例(35眼),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联合Siepser滑结法虹膜缝合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随访3月,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35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3月平均裸眼视力从术前的(0.04 ±0.02)提高到(0.39±0.18)(t=-11.4,P<0.01);术后3月平均瞳孔直径从术前的(6.23±2.01) mm缩小至(3.35±0.71) mm(=7.99,P<0.01);术后2眼眼压出现一过性升高,经降眼压治疗后恢复正常;所有术眼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虹膜前、后粘连或瞳孔膜闭等改变,术后35眼瞳孔均呈圆形或类圆形;无一例出现单眼复视症状;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均无明显下降;畏光和眩光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联合瞳孔成形术在复杂的眼前段外伤处理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缝线 睫状沟 晶状体 人工 成形 瞳孔 玻璃体切除 前部 外伤 眼前段 复杂
原文传递
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蕾 王骞 +3 位作者 屈林 肖燕 朱俊英 谢可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8年第8期597-600,共4页
目的 比较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44例(53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25眼)行IOL囊袋内单襻缝线固定术;B组,24例(28眼)行联合前段玻切及... 目的 比较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44例(53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25眼)行IOL囊袋内单襻缝线固定术;B组,24例(28眼)行联合前段玻切及IOL睫状沟悬吊术,术后随访1-24个月.结果 A组术后BCVA (LogMAR)为0.71 ±0.14;8眼(32.0%)低眼压;1眼(4.1%)高眼压;18眼(72.0%)后发性白内障;术后3d8眼(32.0%)出现不同程度术后反应.B组术后BCVA为0.60±0.13;17眼(60.7%)低眼压;1眼(3.6%)高眼压;术后3 d20眼(71.4%)出现不同程度术后反应.术后BCVA,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6,P=0.004);术后低眼压发生率比较,B组高于A组(χ^2=4.370,P=0.037);术后高眼压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7,P=0.935);术后反应发生率比较,B组高于A组(χ^2=8.239,P=0.004).结论 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的两种手术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术后早期,B组视力较好;A组低眼压发生率低、IOL稳定性好、术后炎症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不全脱位 晶状体 人工 睫状沟悬吊 单襻缝线固定
原文传递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改良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鲁诚 魏承丽 +1 位作者 禹建曦 岳绍梅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1年第12期881-887,共7页
目的评价改良巩膜瓣下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效果。方法随机对照研究。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外伤性晶状体脱位60例(60只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传统组30例,行传统睫状沟缝线固... 目的评价改良巩膜瓣下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效果。方法随机对照研究。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外伤性晶状体脱位60例(60只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传统组30例,行传统睫状沟缝线固定植入术;改良组30例,行改良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行UBM检查。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的有效率、视力、人工晶状体偏心量、倾斜度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改良组手术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传统组的70.00%(21/30)(χ^(2)=5.455,P=0.020)。手术后改良组的视力(BCVA,logMAR)为-0.12±0.01,优于传统组的0.01±0.003(t=68.201,P<0.001)。重复测量结果显示,术后1周、1、6及12个月改良组患者的平均偏心量及平均倾斜度均低于传统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并发症发生、偏心量≥1 mm及倾斜度>5°为晶状体脱位患者影响疗效的因素。结论改良睫状沟缝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脱位效果较好且并发症较少。平均偏心量≥1 mm及平均倾斜度>5°为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疗效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半脱位 晶状体 人工 晶状体植入 眼内 固定 缝线 睫状沟 改良 并发症 因素 影响 效果
原文传递
超声生物显微镜引导下折叠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临床观察
18
作者 王胜男 吕勇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8-403,共6页
目的通过对比性临床观察,评价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引导下定位睫状沟,行折叠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0年4月至2012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将34例(37只眼... 目的通过对比性临床观察,评价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引导下定位睫状沟,行折叠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0年4月至2012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将34例(37只眼)需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患者按术前应用UBM检查和未用UBM检查分为两组:I组18例19只眼,术前行UBM检查,定位睫状沟在巩膜表面投影位置,依此确定手术方位。Ⅱ组16例18只眼术前未行UBM检查按传统位置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两组所有患者术后3月行UBM及对比敏感度检查,观察患者手术进针位置、人工晶状体襻的位置、人工晶状体倾斜度、偏心量、视力、对比敏感度,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之间在手术进针位置、术后3月人工晶状体偏心量及倾斜度、人工晶状体襻在睫状沟内的比率、裸眼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最佳矫正视力及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M引导下行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能够提高人工晶状体襻植入睫状沟的准确度,减少术后人工晶状体偏心量、倾斜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人工晶状体 睫状沟 超声生物显微镜 缝线固定
原文传递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脱入玻璃体的取出手术效果
19
作者 吴琪 刘豪杰 +1 位作者 胥利平 周明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8年第9期663-665,共3页
目的评价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脱入玻璃体的取出手术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人工晶状体全脱位于玻璃体16例(16眼)的临床资料。发生于眼挫伤后者11眼,白内障术后无外伤史者5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数指~0.1 。手术... 目的评价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脱入玻璃体的取出手术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人工晶状体全脱位于玻璃体16例(16眼)的临床资料。发生于眼挫伤后者11眼,白内障术后无外伤史者5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数指~0.1 。手术方法均采用标准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术中注入全氟化碳液体0.5~3.5 ml,经角膜缘隧道切口进行人工晶状体取出及一期或二期睫状沟固定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人工晶状体位置和手术并发症。 结果16眼均顺利取出人工晶状体,13眼行一期手术,3眼行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最佳矫正视力0.1~0.5。术后出现低眼压1眼,高眼压3眼,药物治疗后均恢复正常。随访期内未出现人工晶状体移位、脱位、线结外露或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 结论对人工晶状体全脱位入玻璃体者,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取出及睫状沟固定术,可明显提高视力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位 晶状体 人工 取出 晶状体 人工 缝合固定术 晶状体 人工 睫状沟
原文传递
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郑丁瑞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2年第10期775-777,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睫状沟缝线固定术15例(15眼),观察临床效果及术中、术后,近期、远期并发症。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6眼,0.2~0.4者8眼,0.1者1眼。结论人工晶状...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睫状沟缝线固定术15例(15眼),观察临床效果及术中、术后,近期、远期并发症。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6眼,0.2~0.4者8眼,0.1者1眼。结论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为特殊情况下的人工晶状体植人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人工 缝线固定 睫状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