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派昆曲戏衣图案丝线绣艺术特征研究
1
作者 胡小燕 任婧媛 陆晓琳 《色彩》 2024年第7期76-78,105,共4页
被称为“刺绣之服”的苏派戏衣,随着戏剧穿戴规制、朝代的变迁、服饰制度的变化,而不断地更迭,已形成较为完整的规范体系。本文以苏派戏衣刺绣为研究对象,以及借助NCS图谱数据研究其色彩构成丝线绣繁而不喧的节奏特征;其色彩体现和风格... 被称为“刺绣之服”的苏派戏衣,随着戏剧穿戴规制、朝代的变迁、服饰制度的变化,而不断地更迭,已形成较为完整的规范体系。本文以苏派戏衣刺绣为研究对象,以及借助NCS图谱数据研究其色彩构成丝线绣繁而不喧的节奏特征;其色彩体现和风格在地域文化、人文因素、社会背景多重因素下形成了细腻典雅、以绣传神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派戏衣 刺绣 绘绣 色彩构成
下载PDF
论昆剧与苏剧的关系 被引量:7
2
作者 朱恒夫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8-184,共7页
常锡滩簧传播到苏州后,演变成"苏滩"。在昆剧的影响下,苏滩又分化成"前滩"与"后滩"两种艺术表现形态。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苏滩救助了频临死亡的昆剧,昆剧也帮助苏滩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剧种。五十年代之后... 常锡滩簧传播到苏州后,演变成"苏滩"。在昆剧的影响下,苏滩又分化成"前滩"与"后滩"两种艺术表现形态。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苏滩救助了频临死亡的昆剧,昆剧也帮助苏滩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剧种。五十年代之后,活动于苏州的两个剧种的关系依然非常密切,演员都是昆、苏剧目兼修兼演,表演技艺则相互影响。然而在近二十年间,受到政府与社会高度重视的昆剧却疏远了苏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剧 苏剧 关系 苏州
下载PDF
苏昆入京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宏图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26-32,共7页
昆剧入京,当在明代万历中叶。而北京地区有确切的"吴优"演出记载,则不迟于明代天顺年间。其入京方式有三:一是职业昆班;二是宫廷昆班;三是家庭昆班。
关键词 苏州 昆剧 北昆 昆班 南昆 家乐 吴优
下载PDF
苏松城镇对于昆剧生成、兴起与广泛传播的贡献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恒夫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4-123,共10页
苏松二府的城镇何以能对昆剧的生成、兴起与传播起着巨大的作用?原因在于:苏松城镇星罗棋布,经济富庶,为昆剧艺术的生成与发展提供了丰裕的物质条件;民众自觉地追求艺术性的生活,使昆剧有着大量忠实的观众和愿意投身昆剧行业的伶工;较... 苏松二府的城镇何以能对昆剧的生成、兴起与传播起着巨大的作用?原因在于:苏松城镇星罗棋布,经济富庶,为昆剧艺术的生成与发展提供了丰裕的物质条件;民众自觉地追求艺术性的生活,使昆剧有着大量忠实的观众和愿意投身昆剧行业的伶工;较为先进的观念,让昆剧剧目所表现的思想具有引领时代的意义;发达的教育,为昆剧培养了不可计数的编剧与音乐家;精益求精的创演态度,造就了大量的昆剧精品;畅通无阻的水路,将昆剧带向四面八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松城镇 昆剧 江南文化
下载PDF
徐丽仙与“丽调”艺术探析
5
作者 潘讯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40-44,共5页
徐丽仙是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享誉书坛的苏州评弹艺术家,在建国后日趋政治化的文艺生态中,她独创的"丽调"艺术,呈现出凄婉沉郁、悱恻内储的基调。徐丽仙吸取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精髓,将体验渗透到弹词谱曲与演唱中,创造出新的美... 徐丽仙是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享誉书坛的苏州评弹艺术家,在建国后日趋政治化的文艺生态中,她独创的"丽调"艺术,呈现出凄婉沉郁、悱恻内储的基调。徐丽仙吸取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精髓,将体验渗透到弹词谱曲与演唱中,创造出新的美学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评弹 徐丽仙 “丽调” 体验 意境
下载PDF
抢救、保护、传承昆曲遗产的先驱者——纪念苏州昆剧传习所创办90周年
6
作者 王永健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6-19,共4页
苏州昆剧传习所的创办者、支持者、教学者和传字辈演员等,不愧为抢救、保护、传承昆曲遗产的先驱者。苏州昆剧传习所创办者和支持者的远见卓识,教学者恪守正宗昆曲传统的指导思想,传字辈演员艰苦奋斗、与时俱进传习昆曲的精神,在今天特... 苏州昆剧传习所的创办者、支持者、教学者和传字辈演员等,不愧为抢救、保护、传承昆曲遗产的先驱者。苏州昆剧传习所创办者和支持者的远见卓识,教学者恪守正宗昆曲传统的指导思想,传字辈演员艰苦奋斗、与时俱进传习昆曲的精神,在今天特别具有现实意义,应该大力宣传,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昆剧传习所 传字辈 昆曲
下载PDF
衰而不绝 弦歌不辍——清末民初苏州昆曲演出论略
7
作者 王丽梅 朱琳玲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31-38,共8页
清末民初,苏州昆曲的演出活动不复往日繁盛,整体呈现出衰落的趋势。观众喜新厌旧,昆不及乱,昆曲演出受人追捧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苏州昆班不仅数量减少,而且戏班停歇、散班的情况非常普遍,民间戏班的发展难以为继,演出时断时续。受战火影... 清末民初,苏州昆曲的演出活动不复往日繁盛,整体呈现出衰落的趋势。观众喜新厌旧,昆不及乱,昆曲演出受人追捧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苏州昆班不仅数量减少,而且戏班停歇、散班的情况非常普遍,民间戏班的发展难以为继,演出时断时续。受战火影响,仅存的昆班迁往上海发展,但因观众审美倾向的变化,在上海演出的苏州昆班不敌京、徽。不过,由于苏州是昆曲的大本营,昆曲力量根深蒂固,硕果仅存的昆曲艺人坚持城内城外演出,并采用文班与武班合演方式吸引观众。同时,昆曲堂名、文人曲社的持续活动保留了昆曲余韵,苏浙沪的著名曲家的鼎力支持为清末民初时期的苏州留下了最后的昆曲之声,使苏州剧坛始终保有昆曲的一席之地,为昆曲的复兴保留了重生的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苏州 昆曲 演出
下载PDF
苏剧现状与前景的思考 被引量:5
8
作者 冀洪雪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29-32,共4页
苏剧作为苏州地区的地方剧种,以苏州方言为依托,具有曲调委婉清丽、唱腔朴实细腻的地方特色。长期以来,苏剧处于衰微的窘境。通过与其他地方剧种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苏剧在其成长和发展中存在着自身和外在的不足,其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 苏剧作为苏州地区的地方剧种,以苏州方言为依托,具有曲调委婉清丽、唱腔朴实细腻的地方特色。长期以来,苏剧处于衰微的窘境。通过与其他地方剧种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苏剧在其成长和发展中存在着自身和外在的不足,其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通过重塑艺术个性来展现其艺术魅力,建设一支"出人出戏"的传承和演出团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剧 衰微 复苏
下载PDF
论昆曲问世的人文背景 被引量:1
9
作者 顾聆森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1期42-49,共8页
昆曲的问世,是我国戏曲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继承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尤其宋元以降,散曲、南戏以及南北声腔日趋成熟繁荣,更兼入明以后,苏州城市经济起飞,苏州本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为昆曲的问世准备了适宜的温床。
关键词 散曲 南戏 四大声腔 “苏州-中州音”
下载PDF
明清戏曲作品中的苏白概论
10
作者 王金花 《绥化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80-82,共3页
明末清初的戏曲作品,特别是昆曲中的宾白有不少基于苏州方言的苏白,其不仅能够迎合当地观众的审美趣味,也能比较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并能起到调剂当场的作用。而戏曲作品中的苏白在其起源初始,却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创作者也有不... 明末清初的戏曲作品,特别是昆曲中的宾白有不少基于苏州方言的苏白,其不仅能够迎合当地观众的审美趣味,也能比较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并能起到调剂当场的作用。而戏曲作品中的苏白在其起源初始,却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创作者也有不同的创作偏好。文章拟对此时期的苏白创作总的面貌作一简洁明了的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苏州剧坛 昆曲 苏白
下载PDF
文旅产业视域下苏州观光昆曲的演出生态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南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0-14,共5页
"观光昆曲"兴起于大力提倡文化旅游产业的背景下,既有别于传统昆剧演出,又不同于旧时的"草台班",是一种新型的昆剧演出形态,尤以苏州地区为盛。它依附景区市场而生,专为观光游客而设,表演上以形式感与互动性见长,... "观光昆曲"兴起于大力提倡文化旅游产业的背景下,既有别于传统昆剧演出,又不同于旧时的"草台班",是一种新型的昆剧演出形态,尤以苏州地区为盛。它依附景区市场而生,专为观光游客而设,表演上以形式感与互动性见长,受到游人的欢迎,但演出质量普遍不高,难以得到业界认可。双重生态使得"观光昆曲"在被倚重的同时,却也难有质的飞跃。这不单是"观光昆曲"个案的现状,也是不少文化产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应当引起重视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 文化旅游产业 观光昆曲 演出生态 苏州
下载PDF
论吴中昆剧流派 被引量:1
12
作者 顾聆森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90-94,共5页
昆剧问世伊始,昆山派迎合士大夫、贵族文人的审美情趣,开创了典雅骈俪的一代剧风,而萌起于丝绸之乡的吴江派奋起为昆剧的市民观众代言,以“本色”理论对昆山文风予以否定。在昆剧的发展过程中,苏州的人文环境促进了昆剧所内蕴的二元社... 昆剧问世伊始,昆山派迎合士大夫、贵族文人的审美情趣,开创了典雅骈俪的一代剧风,而萌起于丝绸之乡的吴江派奋起为昆剧的市民观众代言,以“本色”理论对昆山文风予以否定。在昆剧的发展过程中,苏州的人文环境促进了昆剧所内蕴的二元社会属性即贵族性、市民性的和谐共处,苏州派从而得以最终完成雅俗共赏的昆剧终极风范,从而显示了吴中昆曲派的无比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中昆曲流派 昆山派 吴江派 苏州派
下载PDF
微信环境下苏州滑稽戏的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壹 《价值工程》 2017年第31期251-252,共2页
滑稽戏(苏州滑稽戏)因"冷峻幽默,甜润爽口,滑而有稽,寓戏于理"的艺术风格风靡一时,并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只是在新媒体文化的冲击下,观众流失、市场萎缩,该剧种逐渐失去活力。而苏州滑稽剧团正... 滑稽戏(苏州滑稽戏)因"冷峻幽默,甜润爽口,滑而有稽,寓戏于理"的艺术风格风靡一时,并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只是在新媒体文化的冲击下,观众流失、市场萎缩,该剧种逐渐失去活力。而苏州滑稽剧团正尝试借助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化危机为契机,若能在保留艺术特性的基础上推动其实现转型,将对该剧种的传承与创新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滑稽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媒体 微信
下载PDF
Onstage Rumor, Offstage Voices: The Politics of the Present in the Contemporary Opera of Li Yu
14
作者 Paize Keulemans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4年第2期165-201,共37页
Much scholarly work on the literary culture of the early Qing dynasty has focused on notions of memory, trauma, and nostalgia. In contrast, this essay investigates the "contemporary operas" (shishi xiqu) of the se... Much scholarly work on the literary culture of the early Qing dynasty has focused on notions of memory, trauma, and nostalgia. In contrast, this essay investigates the "contemporary operas" (shishi xiqu) of the seventeenth-century Suzhou playwright Li Yu to argue for the importance of the notion of"the present day." How is this notion of the present day given dramatic form in Li Yu's operas and what implications does this interest in the contemporary have for the broader cultural scene of the early Qing dynasty? This paper will answer these questions by investigating one dramatic technique favored by Li Yu: the inclusion of snippets of rumor and "news" reports into the play. By including such contemporary media reports, Li Yu not only generates a constantly evolving sense of the present, he also projects this sense of immediacy beyond the fiction of the stage into the "reality" of the audience, creating a form of opera eminently suited for both reflecting and producing local Suzhou activism, as evidenced in Li Yu's most famous work, Qing zhong pu (Registers of the pure and loyal), a work chronicling the popular Suzhou protests of the mid-1620s and Wanli yuan (Reunion over ten thousand miles), which stages the dissolution and reintegration of family and empire right after the fall of the M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emporary opera suzhou seventeenth century RUMOR GOSSIP news
原文传递
冯梦龙与苏州派剧作家
15
作者 傅承洲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8-95,共8页
冯梦龙是苏州派剧作家的同乡前辈,曾为李玉、毕魏改订传奇,并对两位青年才俊不吝奖掖与提携,还和张大复讨论曲谱与剧作。冯梦龙的文学创作与戏曲主张对苏州派剧作家产生了明显影响。苏州派剧作家受冯梦龙的启发,用苏州的历史、传说和时... 冯梦龙是苏州派剧作家的同乡前辈,曾为李玉、毕魏改订传奇,并对两位青年才俊不吝奖掖与提携,还和张大复讨论曲谱与剧作。冯梦龙的文学创作与戏曲主张对苏州派剧作家产生了明显影响。苏州派剧作家受冯梦龙的启发,用苏州的历史、传说和时事编剧,直接从冯氏的"三言"中取材。冯梦龙严守曲律的戏曲创作主张和文学教化观也为苏州派剧作家普遍接受。可以说,冯梦龙是苏州派剧作家的戏曲导师,苏州派产生和形成的重要推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梦龙 苏州派 创作题材 戏曲主张
原文传递
苏州文博中心项目结构设计 被引量:7
16
作者 孔启明 赵俊钊 +4 位作者 来少平 Chris Townsend 丁剑豪 朱立刚 梁金桐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86-91,共6页
苏州文博中心项目包含吴江博览中心(南区)和苏州大剧院(北区)两大建筑,两建筑造型新颖独特,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繁多,且建筑空间关系相对复杂。高、低位两条飘带更是本项目亮点,其体型复杂,为扭曲的空间桁架结构,通过变换角度最终与南北区... 苏州文博中心项目包含吴江博览中心(南区)和苏州大剧院(北区)两大建筑,两建筑造型新颖独特,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繁多,且建筑空间关系相对复杂。高、低位两条飘带更是本项目亮点,其体型复杂,为扭曲的空间桁架结构,通过变换角度最终与南北区两栋建筑连为一体。对飘带进行了风荷载、温度作用、地震作用分析,提出了飘带结构整体稳定及上人舒适度问题的解决方案,并简要介绍了飘带下部两大建筑的结构体系、超长悬挑的解决方案和一个新型桁架端部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文博中心 飘带 歌剧院 博物馆 风振 空间桁架 温度效应 调谐质量阻尼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