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教融合视域下苏锡常都市圈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夏语曼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91-96,共6页
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有力的连接纽带,高职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资源、科技创新资源等,经济发展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现实要求,同时随着区域一体化经济的发展,研究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苏锡常都... 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有力的连接纽带,高职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资源、科技创新资源等,经济发展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现实要求,同时随着区域一体化经济的发展,研究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苏锡常都市圈作为发达地区之一,经济发展带有其明显特征,分析了苏锡常都市圈经济发展与当地高职教育发展的特征,提出了二者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索了在产教融合视域下加强二者协同发展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锡常都市圈 高职教育 区域经济 协同发展
下载PDF
苏锡常都市圈高等职业教育聚优发展的内容、目标与实践 被引量:2
2
作者 叶萍 《职教发展研究》 2023年第4期88-96,共9页
《关于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实施意见》的颁布实施,为苏锡常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建设范例和先行经验的特殊意义。完成相关建设任务后,职业教育还需要一个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创... 《关于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实施意见》的颁布实施,为苏锡常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建设范例和先行经验的特殊意义。完成相关建设任务后,职业教育还需要一个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理念,聚优发展就是这样的创新理念。高职教育聚优发展对苏锡常都市圈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区域独有优势也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创造优良环境,形成要素和资源聚优,区域优势与职教改革优势互促互进。聚优发展的关键特征是高质量,核心动能靠发展,示范意义在于样板,实践进路应着力于创造协同性、提升适应性、增强辐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锡常都市圈 高等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样板 协同性 适应性 辐射性
下载PDF
苏锡常都市圈职教高地建设的实践成效、现实挑战与应对方略
3
作者 徐文峰 沈琳 《职教通讯》 2023年第12期53-60,共8页
苏锡常都市圈具备开展部省职教改革的实践基础。在利好政策环境下,职教区域一体化发展整体行动自觉得到激发,职教参与主体多元,协同成效明显,职教体系创新贯通,院校标杆态势彰显。但对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仍面临职教高地改革探... 苏锡常都市圈具备开展部省职教改革的实践基础。在利好政策环境下,职教区域一体化发展整体行动自觉得到激发,职教参与主体多元,协同成效明显,职教体系创新贯通,院校标杆态势彰显。但对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仍面临职教高地改革探索回应政策导向有待增强、职教一体化态势有待整合聚力凝推、财政撬动和考核机制有待健全等现实挑战。为此,苏锡常都市圈要立足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能级等目标,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成效导向,从宏观层面优化政策实践取向、完善考核机制;从中观层面锚定优化高地建设目标、构建多元主体;从微观层面推动职业院校对标找遵循、主动提档升级,协力打造职教高地发展新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锡常都市圈 职教高地 实践成效 现实挑战 应对方略
下载PDF
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质量演变及影响因素识别 被引量:1
4
作者 龚亚兵 许书刚 +1 位作者 黄敬军 唐鑫 《上海国土资源》 2023年第2期95-101,139,共8页
结合苏锡常地区2009年和2019年315组浅层地下水样品的30项水化学指标资料,查明浅层地下水质量演变特征和超标指标,通过数理统计、因子分析法提取6个影响地下水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解析地下水污染源及影响因素,利用因子得分绘制各污染源... 结合苏锡常地区2009年和2019年315组浅层地下水样品的30项水化学指标资料,查明浅层地下水质量演变特征和超标指标,通过数理统计、因子分析法提取6个影响地下水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解析地下水污染源及影响因素,利用因子得分绘制各污染源的污染空间分布,并进一步识别影响地下水水质的原生地质污染和人为活动污染及其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整体呈改善趋势,超标指标主要包括锰、铁、耗氧量、碘化物、pH、总硬度、砷、铝、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氨氮;提取的6个影响因子中F_(1)代表TDS、总硬度、氯化物和硫酸盐,主要为溶滤-富集作用,F_(2)和F_(3)为原生地质因子,受铁、锰、砷和碘化物影响,F_(4)、F_(5)和F_(6)为人为活动影响因子,影响指标包含耗氧量、氨氮、亚硝酸盐氮和铝。通过计算315组样品地下水污染综合得分,可知张家港沿江、苏州吴江南部受原生地质影响较为严重,其次是苏州主城区、太仓和昆山南部等地,综合污染严重区域主要分布在张家港沿江、昆山南部、无锡和苏州市区、吴江南部一带。研究结果可直观表示苏锡常地区原生地质影响和综合污染空间分布,对浅层地下水环境问题的精准定位和保护修复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质监测 质量演化 影响因子 定量分析 污染源识别 苏锡常地区
下载PDF
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分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于军 王晓梅 +13 位作者 苏小四 余勤 于军 王晓梅 苏小四 余勤 于军 王晓梅 苏小四 余勤 于军 王晓梅 苏小四 余勤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6-241,共6页
从苏锡常地区特定的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出发,系统分析了地裂缝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即基岩起伏形态差异、第四纪沉积结构差异和水文地质条件差异是引发地裂缝灾害的内在条件,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是诱发地裂缝灾害的外在因素。通过对地裂缝... 从苏锡常地区特定的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出发,系统分析了地裂缝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即基岩起伏形态差异、第四纪沉积结构差异和水文地质条件差异是引发地裂缝灾害的内在条件,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是诱发地裂缝灾害的外在因素。通过对地裂缝灾害成因类型的系统划分,为今后进一步进行地裂缝灾害分区评价、防治规划等工作提供了先导性意见和理论基础,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地质灾害 地下水 地质环境 苏锡常地区
下载PDF
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铁锰离子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9
6
作者 朱锦旗 王彩会 +1 位作者 陆徐荣 季克其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33,37,共5页
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但水中铁、锰离子含量一直较高。本文在总结现有水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现场Eh测试、矿物及土壤的化学成分等成果,对浅层地下水中铁、锰离子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含水介质及土壤... 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但水中铁、锰离子含量一直较高。本文在总结现有水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现场Eh测试、矿物及土壤的化学成分等成果,对浅层地下水中铁、锰离子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含水介质及土壤的化学成分、地下水系统中的氧化还原环境是造成该区浅层地下水中铁、锰离子含量较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开采力度,改善浅层地下水的循环交替速度有利于浅层地下水水质的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铁、锰离子 分布规律 成因分析 苏锡常地区
下载PDF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特征及其防治建议 被引量:23
7
作者 于军 王晓梅 +1 位作者 武健强 谢建宝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9-184,共6页
以多年苏锡常地区开展的地面沉降调查、监测等数据资料为基础,系统分析了地面沉降的现状、特征、形成机理以及地下水禁采后的地面沉降发展趋势特点,提出了该地区今后地面沉降的防治工作建议。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地下水 形成机理 防治建议 苏锡常地区
下载PDF
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形成过程 被引量:35
8
作者 伍洲云 余勤 张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7-72,共6页
苏锡常平原自1989年以来,已有18处发生地裂缝,其中横林、长泾、无锡西郊等6处先后进行了地裂缝勘查工作。本文在苏锡常地区已有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和地裂缝灾害勘查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基岩面起伏、地面沉降、土层结构等因素对地... 苏锡常平原自1989年以来,已有18处发生地裂缝,其中横林、长泾、无锡西郊等6处先后进行了地裂缝勘查工作。本文在苏锡常地区已有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和地裂缝灾害勘查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基岩面起伏、地面沉降、土层结构等因素对地裂缝的复合作用及影响方式,对苏锡常地区地裂缝灾害的成因及形成过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苏锡常地区的地裂缝主要是地面不均匀沉降的结果,基岩面起伏变化较大为地裂缝孕育了内因条件,超量开采地下水是诱发地裂缝的直接原因,30m以浅的土层条件则影响了地裂缝发育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形成过程 苏锡常地区 地面沉降 土层结构 复合作用
下载PDF
基于GA-ANN的苏锡常地裂缝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2
9
作者 朱锦旗 焦珣 +2 位作者 于军 武健强 苏小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6-110,共5页
文章以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危险性评价为例,利用遗传算法(GA)对人工神经网络(ANN)进行改进,先用GA优化BP网络初始权重,再用BP算法修改网络权重,实现不同尺度的同步调整。选择30点的不同地质条件组成样本对所建模型进行训练,评价指标包括:... 文章以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危险性评价为例,利用遗传算法(GA)对人工神经网络(ANN)进行改进,先用GA优化BP网络初始权重,再用BP算法修改网络权重,实现不同尺度的同步调整。选择30点的不同地质条件组成样本对所建模型进行训练,评价指标包括:基岩埋深、基岩起伏度、地下水位、地面沉降梯度、含水层导水系数和粘性土层厚度。经过500次GA迭代,得到苏锡常地区地裂缝ANN模型的最佳权重组合,该耦合模型能对全区地裂缝地质条件进行正确分类,精度接近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地面沉降 人工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苏锡常地区
下载PDF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地质结构三维可视化模型虚拟现实系统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于军 苏小四 +3 位作者 朱琳 段福洲 高立 吴曙亮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93-399,共7页
从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研究实际需要出发,介绍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地面沉降地质结构三维可视化模型虚拟现实系统的设计思路、开发模式、实现方法和功能特点。该系统真实表达了研究区三维地层结构特征,逼真再现了地面沉降模型所预测的... 从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研究实际需要出发,介绍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地面沉降地质结构三维可视化模型虚拟现实系统的设计思路、开发模式、实现方法和功能特点。该系统真实表达了研究区三维地层结构特征,逼真再现了地面沉降模型所预测的地下水流场、地面沉降发展变化过程,并虚拟表现出地面沉降可能造成的后果,为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机理及预测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三维可视化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虚拟现实 地质结构 可视化模型 苏锡常地区
下载PDF
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绩效分析 被引量:35
11
作者 周峰 濮励杰 彭补拙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2-400,T0001,共10页
利用1980、1995和2000年的LandsatTM数据对苏锡常地区的土地利用进行测量,取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据此对研究区1980—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绩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建设用地总量迅速扩展,农村居民点用地与城镇用... 利用1980、1995和2000年的LandsatTM数据对苏锡常地区的土地利用进行测量,取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据此对研究区1980—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绩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建设用地总量迅速扩展,农村居民点用地与城镇用地同速增长;耕地大量流失,呈现破碎化和分散化的趋势;建设用地以中心城市和交通干线为核心向外扩展;土地利用变化的经济和社会绩效较优,环境绩效较差;城镇用地变化的绩效较农村用地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CC研究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绩效 苏锡常地区
下载PDF
苏锡常地裂缝危险性分区 被引量:12
12
作者 焦珣 苏小四 于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2-146,162,共6页
地裂缝作为苏锡常地区的一种地质灾害对该区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由于地裂缝孕育过程的非线性以及各影响因素作用关系的复杂性,使得难以用线性方法进行地裂缝危险性分区。在分析地裂缝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古基岩面的起伏差异、第... 地裂缝作为苏锡常地区的一种地质灾害对该区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由于地裂缝孕育过程的非线性以及各影响因素作用关系的复杂性,使得难以用线性方法进行地裂缝危险性分区。在分析地裂缝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古基岩面的起伏差异、第四纪沉积结构差异、地面沉降的不均一性和地下水的超采的基础上,将该4个因素的6项量化指标——基岩埋深、基岩起伏度、地下水位、地面沉降梯度、含水层导水系数以及粘性土层厚度作为输入量,采用遗传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危险性分区模型。结果表明,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危险区主要分布在常州东部、无锡中部和江阴南部地段,安全区主要分布在张家港的东北部、常熟市的东部、常州市的北部和西南部,较危险区和次安全区为危险区和安全区的过渡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性分区 GA—ANN 地裂缝 苏锡常地区
下载PDF
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顾阿明 王彩会 朱锦旗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90-92,共3页
针对以往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选择典型地段进行浅层地下水开采试验工作,从浅层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以及所采取的开采工艺等几个方面论证了浅层地下水开采的可行性,分析了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的开... 针对以往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选择典型地段进行浅层地下水开采试验工作,从浅层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以及所采取的开采工艺等几个方面论证了浅层地下水开采的可行性,分析了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开发利用 开采试验井 水质 水量 开采工艺
下载PDF
信息化影响下经济发达地区个人联系网络演变--以苏锡常地区为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魏宗财 甄峰 +1 位作者 张年国 席广亮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2-88,共7页
人是信息化的主体,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对个人联系网络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对苏锡常地区12城镇2100余份调查问卷结果整理的基础上,借助SPSS软件和建模的方法从个人的信息来源、联系方式、联系频率等三个方面对信息化影响下苏锡常地区个人联... 人是信息化的主体,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对个人联系网络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对苏锡常地区12城镇2100余份调查问卷结果整理的基础上,借助SPSS软件和建模的方法从个人的信息来源、联系方式、联系频率等三个方面对信息化影响下苏锡常地区个人联系网络的演变特征和规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电视、报纸等传统信息来源比重降低,而因特网、手机等新型信息来源的比重上升;地理实空间的传统联系方式比重逐渐下降,而网络虚空间的远程通讯方式蓬勃发展,且处于强势主导地位等,地理实空间和网络虚空间是互补而非替代关系等。地区城市间个人联系和交流变得频繁,且个体联系频率指数的增幅与城镇等级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个人联系网络 演变 苏锡常地区
下载PDF
地面沉降风险评价初探 被引量:10
15
作者 于军 武健强 +1 位作者 王晓梅 苏小四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0-454,共5页
平原区超采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已成为影响这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风险管理是实现灾害防治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御转变的标志。根据地面沉降地质灾害自身特点,从其易发性、易损性和抗风险能力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初... 平原区超采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已成为影响这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风险管理是实现灾害防治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御转变的标志。根据地面沉降地质灾害自身特点,从其易发性、易损性和抗风险能力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初步构建了地面沉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介绍了常用的数学模型方法和空间分析技术,最后以苏锡常地区为例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决定当前地面沉降区风险分布的首要因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就相同级别的地面沉降而言,其对经济发达地区所造成的侵害要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其次才是地面沉降灾害发生程度。由此建议加大抗灾投入,增强区域风险抵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风险评价 苏锡常地区
下载PDF
苏锡常地区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锁忠 陶芸 潘莹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2期67-72,共6页
苏锡常地区长期以来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 ,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 ,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且影响了该地区的城市发展和投资环境 .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防止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和恶化对该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 苏锡常地区长期以来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 ,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 ,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且影响了该地区的城市发展和投资环境 .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防止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和恶化对该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超采 地下水位下降 环境地质 可持续发展 苏锡常地区 地面沉降 地裂缝
下载PDF
基于“区域分解”思想的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相关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于军 武健强 +1 位作者 王晓梅 余勤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92-95,共4页
本文在系统分析苏锡常地区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发展动态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从"区域分解"的思想出发,将研究区按第四纪土层结构进行了合理分区,并分别在各亚区建立地面沉降量与地下水水位相关预测模型。实践表明,该模型符合... 本文在系统分析苏锡常地区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发展动态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从"区域分解"的思想出发,将研究区按第四纪土层结构进行了合理分区,并分别在各亚区建立地面沉降量与地下水水位相关预测模型。实践表明,该模型符合现阶段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研究现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地下水开采 相关模型 区域分解 苏锡常地区
下载PDF
苏锡常地区地下水禁采效应分析与保护策略探讨 被引量:8
18
作者 蒋咏 杨桂莲 +1 位作者 常本春 章树安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8-62,共5页
苏锡常地区是我国地下水超采、引发地质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回顾了苏锡常地区地下水禁采历程,对禁采后出现的地质环境进行了效应分析,并从不同类型地下水开采和地面沉降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的角度,科学理性地分析了"禁采... 苏锡常地区是我国地下水超采、引发地质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回顾了苏锡常地区地下水禁采历程,对禁采后出现的地质环境进行了效应分析,并从不同类型地下水开采和地面沉降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的角度,科学理性地分析了"禁采令"存在的不足,对该区域进一步做好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保护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锡常地区 地下水 禁采效应 保护策略
下载PDF
基于PSR框架的城市洪涝弹性评估——以苏锡常地区为例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钢 袁晓梅 +1 位作者 黄晶 王慧敏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8年第5期593-598,共6页
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弹性能力评估是提高城市防洪抗灾能力的基础。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分析了城市洪涝系统的压力、状态、响应过程,从刺激性、敏感性、适应性三方面构建城市洪涝弹性评价体系,并对苏州、无锡、常... 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弹性能力评估是提高城市防洪抗灾能力的基础。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分析了城市洪涝系统的压力、状态、响应过程,从刺激性、敏感性、适应性三方面构建城市洪涝弹性评价体系,并对苏州、无锡、常州2009年、2012年和2015年三个时期的城市洪涝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城市洪涝弹性有较大差别,苏州城市洪涝弹性最强,常州最弱;同一城市的洪涝弹性在不同时期不断变化。总体上,苏州和无锡城市洪涝弹性呈上升趋势,而常州呈下降趋势。根据分析结果,对三个城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地区防洪规划与弹性城市建设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状态—响应 PSR 弹性评估 城市洪涝 苏锡常地区
下载PDF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防控最新进展评述 被引量:17
20
作者 武健强 吴曙亮 +1 位作者 闵望 李伟 《地质学刊》 CAS 2014年第2期319-323,共5页
苏锡常地区是长江三角洲平原地面沉降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2000年以来,通过监测、勘查研究结合地下水限采禁采管理,有效地控制了灾害的进一步蔓延。以多年的监测研究工作(水准测量、GPS测量、D-InSAR测量)为基础,通过对大量实测数据的分... 苏锡常地区是长江三角洲平原地面沉降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2000年以来,通过监测、勘查研究结合地下水限采禁采管理,有效地控制了灾害的进一步蔓延。以多年的监测研究工作(水准测量、GPS测量、D-InSAR测量)为基础,通过对大量实测数据的分析,总结了这一过程中地面沉降、地裂缝、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规律,所有证据都表明了地面沉降的减弱或停止。同时指出浅部沉降、局部区块地下水位漏斗与地面沉降依然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地下水 地裂缝 GPS测量 地质灾害 苏锡常地区 江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