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H.S.B菌液处理高浓度焦化废水的工艺研究
1
作者 胡中豪 李林 张鹏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7,共4页
研究了将O-A-O处理工艺和活性炭-H.S.B菌种生物处理法相结合的处理高浓度焦化废水的新工艺,该工艺利用该菌种中的好氧菌、厌氧菌在曝气和厌氧工艺阶段中发挥的不同作用使废水得到处理。结果表明,COD为7440 mg/L的焦化废水经过6 h的初次... 研究了将O-A-O处理工艺和活性炭-H.S.B菌种生物处理法相结合的处理高浓度焦化废水的新工艺,该工艺利用该菌种中的好氧菌、厌氧菌在曝气和厌氧工艺阶段中发挥的不同作用使废水得到处理。结果表明,COD为7440 mg/L的焦化废水经过6 h的初次曝气SBR工艺处理后,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到47%。24 h的厌氧SBR工艺处理后废水的COD去除率为78%。最后经过32 h的二次曝气SBR工艺处理后,最终出水的COD为492 mg/L,总的去除率达到94%。该工艺具有运行成本低和COD去除率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 焦化废水 菌种驯化 H.s.b菌种
下载PDF
首次发现我国柑橘小实蝇沃尔巴克氏体的共生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晓 李志红 +2 位作者 梁广勤 陈洪俊 陈乃中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21-323,共3页
沃尔巴克氏体 (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的一类共生细菌 ,它们可以调控宿主的生殖活动。本研究利用沃尔巴克氏体wsp基因的一对通用引物 ( 81F ,6 91R) ,成功地从我国柑橘小实蝇雄成虫的总DNA中扩增到一段 4 0 0bp左右的wsp... 沃尔巴克氏体 (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的一类共生细菌 ,它们可以调控宿主的生殖活动。本研究利用沃尔巴克氏体wsp基因的一对通用引物 ( 81F ,6 91R) ,成功地从我国柑橘小实蝇雄成虫的总DNA中扩增到一段 4 0 0bp左右的wsp基因片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蝇 柑橘 沃尔巴克氏体 WSP基因 虫体 总DNA 成虫 首次发现 体内 扩增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7
3
作者 那妍 娄宪芝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4-146,150,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实验组患... 目的探讨应用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恩替卡韦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治疗。治疗6个月后,通过监测研究对象厌食、乏力、腹胀症状的发生率,监测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评定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乏力、厌食、腹胀症状的发生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实验组比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实验组比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黏蛋白水平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实验组比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均可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前者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恩替卡韦 微生态制剂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下载PDF
小鼠肠道菌群对外周免疫器官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薛淮娟 马龙 +1 位作者 秦欢 姚新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53-956,共4页
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的存在不仅对机体必需营养物质的代谢非常重要,而且在机体免疫系统发育中也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其中小鼠体内部分微生物群通过自然选择以及与宿主的共同进化,形成与宿主生理学不可分割的宿主-微生物的共生关系... 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的存在不仅对机体必需营养物质的代谢非常重要,而且在机体免疫系统发育中也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其中小鼠体内部分微生物群通过自然选择以及与宿主的共同进化,形成与宿主生理学不可分割的宿主-微生物的共生关系,这些共生菌群通过参与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及多种监管机制的发育和维持,共同影响了机体免疫系统的形成。肠道中微生物的生态系统一旦被破坏,便会导致多种疾病特别是免疫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而外周免疫器官作为机体成熟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及定居的场所,时刻接纳着大量经抗原刺激活化后的免疫细胞定植,故肠道菌群的存在及改变对免疫细胞功能的维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故本文将对小鼠相关肠道菌群对外周免疫器官功能的影响作进一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共生菌 外周免疫 免疫耐受 T细胞 B细胞
下载PDF
昆虫病原线虫培养基的筛选和改进 被引量:2
5
作者 潘洪王 丁利 +1 位作者 王迎春 杨军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16-19,23,共5页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昆虫病原线虫培养基对线虫产量和毒力影响较大,以植物性蛋白质为主的培养基配方E的线虫产量最高,SteinernemacarpocapsaeAgriotos的产量可达51.2×106条/瓶,并且,其...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昆虫病原线虫培养基对线虫产量和毒力影响较大,以植物性蛋白质为主的培养基配方E的线虫产量最高,SteinernemacarpocapsaeAgriotos的产量可达51.2×106条/瓶,并且,其线虫对大蜡螟的毒力与活体培养出的线虫相比,差异不显著。通过正交试验发现共生菌的接种量是影响线虫产量的主要因子,其次是培养基。配方E是一种理想的昆虫病原线虫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基 小卷蛾线虫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and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Fomesafen
6
作者 Tao Bo Qiao Yu-xin +2 位作者 Ma Cheng-yi Shao Bai-hui Jie Bai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8年第1期9-15,共7页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of bacteria 2 strain(B2 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optimum cultivation conditions for fomesafen degradation bacteri...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of bacteria 2 strain(B2 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optimum cultivation conditions for fomesafen degradation bacterium B2 S were as the followings: temperature 35℃; inoculation quantity 5%; p H 5.0; glucose content 0.5% and fomesafen concentration 10 mg · L-1.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 B2 S degraded fomesafen within 72 h of fomesafen application, with a degradation rate of nearly 100%.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 was used to analyze fomesafen degradation into microbial products. A more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microbial fomesafen degradation mechanisms was discussed. The pathway of fomesafen degradation by B2 S was also inferred here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MESAFEN bacteria 2 strain(B2S) degradation rate degradation product
下载PDF
模拟宿主防御肽的聚(2-噁唑啉)作为佐剂增强多粘菌素B的抗菌活性并拓展抗菌谱
7
作者 罗政杰 赵学斌 +7 位作者 周敏 邹景橙 肖希勉 刘龙强 谢佳洋 武月铭 张雯静 刘润辉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991-999,共9页
临床上常用的广谱抗生素无法有效解决抗生素高度耐药ESKAPE菌感染的难题,ESKAPE耐药菌已经成为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威胁.抗生素与佐剂的联合治疗是解决抗生素耐药菌感染的重要途径,但是探索对所有ESKAPE耐药菌都具有广谱和高效抗菌活性... 临床上常用的广谱抗生素无法有效解决抗生素高度耐药ESKAPE菌感染的难题,ESKAPE耐药菌已经成为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威胁.抗生素与佐剂的联合治疗是解决抗生素耐药菌感染的重要途径,但是探索对所有ESKAPE耐药菌都具有广谱和高效抗菌活性的抗生素-佐剂组合仍然面临巨大挑战.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一种抗生素-佐剂的有效设计策略,将对ESKAPE中耐药阴性菌具有高活性的多粘菌素B(PMB)与模拟宿主防御肽的细菌膜靶向阳离子聚(2-噁唑啉)相结合.我们通过2-噁唑啉单体可控聚合,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疏水性侧链的阳离子聚(2-噁唑啉).研究表明,聚(2-噁唑啉)和PMB的组合效果随着聚(2-噁唑啉)侧链疏水性的提高呈现出从拮抗效应到协同效应的逐渐变化.其中,优选的聚(2-噁唑啉)EACA-POX_(20)显著增强了PMB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对于ESKAPE耐药阳性菌的抗菌活性增强了16–32倍.聚(2-噁唑啉)EACA-POX_(20)有效增强了PMB的抗菌活性并扩展了PMB的抗菌谱.聚(2-噁唑啉)和PMB的组合策略能够有效对抗所有耐药ESKAPE病原体,为解决ESKAPE耐药菌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2-oxazoline)s ESKAPE bacteria polymyxin B broad-spectrum activity
原文传递
无花果叶共生菌发酵的菌种富集及抑菌活性的筛选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莉莉 宋捷 +4 位作者 温欣 田芳芳 庞爽 梁瑞娜 陈营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8期886-890,896,共6页
目的从无花果叶中分离和筛选能发酵分解无花果叶及具有抑菌作用的共生菌。方法采用以无花果叶作为唯一碳源的富集培养方法,分离共生菌并分析发酵菌群的构成。同时,通过研磨法直接分离无花果叶内生菌,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 目的从无花果叶中分离和筛选能发酵分解无花果叶及具有抑菌作用的共生菌。方法采用以无花果叶作为唯一碳源的富集培养方法,分离共生菌并分析发酵菌群的构成。同时,通过研磨法直接分离无花果叶内生菌,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平板滤纸片法进行菌株的抑菌活性分析。结果无花果叶发酵菌群由11种22株细菌构成,其中优势菌为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naejangsanensis)、嗜温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thalpophilum)和副球菌(Paracoccus sp.)。没有获得发酵无花果叶的真菌菌群,只分离出1株产黄青霉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直接分离共获得无花果叶内生细菌8种14株和内生真菌3种9株。抑菌试验表明,来源于富集培养的泡囊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vesicularis)和产黄青霉菌以及来源于内生菌的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枯草芽胞杆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种指示菌有不同的抑菌作用,且它们的抑菌谱各不相同。泡囊短波单胞菌只在无花果叶中培养时才表现出抑菌活性。结论短波单胞菌可能与无花果叶的发酵分解有关,泡囊短波单胞菌与无花果叶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因此,这2株菌可以作为无花果叶发酵的候选菌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花果叶 共生菌 内生菌 富集培养 抑菌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