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筋灸法配合独活寄生汤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冰洁 冯淑兰 +1 位作者 龙华 邱晓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1316-1320,共5页
【目的】观察经筋灸法配合独活寄生汤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风寒湿痹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经筋灸法配合独活寄生汤治疗,疗程为14 d。观... 【目的】观察经筋灸法配合独活寄生汤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风寒湿痹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经筋灸法配合独活寄生汤治疗,疗程为14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以及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11%(41/45),对照组为75.56%(34/4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IKD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对VAS评分的降低作用及对IKDC评分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关节液中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对IL-6、TNF-α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灸法配合独活寄生汤治疗风寒湿痹型KOA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症状,提高膝关节活动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6、TNF-α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灸法 独活寄生汤 风寒湿痹型 膝骨性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肖伟 肖洪波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9期1760-1764,共5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明光市中医院收治的106例亚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明光市中医院收治的106例亚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针刺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取穴以头面部为主,采用较重刺激手法和电针。治疗14 d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分、中医症状体征评分(额肌运动、眼睑开合、鼻唇沟深浅、耸鼻运动、口角歪斜、鼓腮漏气、食物滞留、颈阔肌收缩功能、味觉障碍、听觉过敏、流泪不适、下颌角或乳突疼痛)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92%(47/49)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3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ouse-Brackmann分级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House-Brackmann分级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中医症状体征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西药治疗亚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可有效抑制神经坏死变性,改善面肌的血流,促进面神经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针刺 House-Brackmann分级评分 中医症状体征评分 神经坏死变性 神经修复
下载PDF
糖尿病足肌腱坏死隐性病变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磊 刘立昌 +2 位作者 王义成 曹烨民 奚九一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15-518,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筋疽(肌腱坏死症)肌腱"隐性病变"的发病机制。方法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复制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动态观察成模大鼠体重、血糖;定期处死大鼠,检测后爪部肌腱组织病理、超微结构及组织糖、糖基化终...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筋疽(肌腱坏死症)肌腱"隐性病变"的发病机制。方法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复制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动态观察成模大鼠体重、血糖;定期处死大鼠,检测后爪部肌腱组织病理、超微结构及组织糖、糖基化终产物(AGEs)、羟脯氨酸(Hyp)、髓过氧化物酶(MPO)变化。结果模型各组肌腱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组织糖、AGEs、Hyp、MPO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随着时间延长,肌腱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组织损害程度持续加重;组织糖、AGEs、MPO呈逐渐上升趋势,而Hyp呈逐渐下降趋势,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糖尿病模型大鼠后肢肌腱组织早期即出现隐性病理损害;其机制可能与肌腱组织糖含量升高、蛋白非酶糖化、肌腱基质病理改变和炎症反应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糖尿病筋疽 肌腱变性坏死症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