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lor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surgical techniques for laparoscopic transhiatal lower mediastin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for 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A prospective IDEAL 2a study with qualitative design 被引量:1
1
作者 Yinkui Wang Fanling Hong +6 位作者 Shuangxi Li Fei Shan Yongning Jia Rulin Miao Zhemin Li Ziyu Li Jiafu Ji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63-175,共13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nge and feasibility of surgical techniques of laparoscopic transhiatal(TH)-lower mediastinal lymph node dissection(LMLND) for 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according 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nge and feasibility of surgical techniques of laparoscopic transhiatal(TH)-lower mediastinal lymph node dissection(LMLND) for 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according to Idea, Development, Exploration, Assessment, and Long-term follow-up(IDEAL) 2a standards.Methods: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AEG who underwent laparoscopic TH-LMLND were prospectively included from April 14, 2020, to March 26, 2021.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information as well as surgical outcomes we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the surgeon after each operation were qualitatively analyzed.Results: Thirty-five patients were included. There were no cases of transition to open surgery, but three cases involved combination with transthoracic surgery. In qualitative analysis, 108 items under three main themes were detected: explosion, diss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Revised instruction was subsequently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in surgical technique and the cognitive process behind it. Three patients had anastomotic leaks postoperatively, with one classified as Clavien-Dindo Ⅲa.Conclusions: The surgical technique of laparoscopic TH-LMLND is stable and feasible;further IDEAL 2b research is warra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laparoscopic surgery transhiatal approach lower mediastin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IDEAL 2a research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显像系统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夏成豹 李苏明 +1 位作者 杨扣 刘省存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4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像系统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结直肠癌患者96例,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腹腔镜...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像系统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结直肠癌患者96例,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接受ICG荧光显像系统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淋巴结清扫和阳性淋巴结检出情况、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阳性淋巴结检出数、总淋巴结清扫数、253组淋巴结清扫数均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阳性253组淋巴结检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梗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G荧光显像系统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可以提高淋巴清除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不影响手术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荧光显像系统 结直肠癌 253组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治疗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3
作者 边永霞 张继朋 +2 位作者 李桂珍 姜飞娥 甘桐菲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5期78-84,共7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VATS)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MLND)治疗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以期为NSCLC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ⅢA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整群...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VATS)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MLND)治疗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以期为NSCLC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ⅢA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从开胸肺叶切除联合MLND治疗患者中选取57例纳入对照组,从VATS联合MLND治疗患者中选取63例纳入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肺功能指标,近期实体瘤疗效,随访2年生存情况以及治疗后6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50(CA50)、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及鳞癌相关抗原(SC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2组患者血清CEA、CA50、CYFRA21-1及SC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2组患者MVV、FVC及FEV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2组患者疾病控制率(D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患者的DCR和ORR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随访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09,P=0.121);观察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2,P=0.005);2组患者总生存时间(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8,P=0.758)。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ⅢA期NSCLC患者,采用VATS联合MLND治疗的近、远期疗效理想,有助于恢复患者肺部功能,且并发症发生风险可控,这为临床治疗提供多种可替代选择,建议临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在医患充分沟通后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肺叶切除 纵隔淋巴结清扫 生存率 肺功能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Robotic Total Thyroidectomy with 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via Bilateral Axillo-breast Approach and Conventional Open Procedure for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被引量:44
4
作者 Qing-Qing He Jian Zhu Da-Yong Zhuang Zi-Yi Fan Lu-Ming Zheng Peng Zhou Lei Hou Fang Yu Yan-Ning Li Lei Xiao Xue-Feng Dong Gao-Feng N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8期2160-2166,共7页
Background: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are young women. Therefore, minimally invasive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with central neck dissection (CND) emerged and showed wel... Background: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are young women. Therefore, minimally invasive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with central neck dissection (CND) emerged and showed well-accepted results with improved cosmetic outcome, accelerated healing, and comforting the patients.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robotic total thyroidectomy with CND via bilateral axillo-breast approach (BABA),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open procedure in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Methods: One-hundred patients with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from March 2014 to January 2015 in Jinan Military General Hospital of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robotic group or conventional open approach group (17 = 50 in each group). The total operative time, estimate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numbers of lymph node removed,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time, complications, and numerical scoring system (NSS, used to assess cosmetic effect)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robotic total thyroidectomy with CND via BABA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in robotic group. There were no conversion from the robotic surgeries to open or endoscopic surgery. The subclinical 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rate was 35%. The mean operative time of the robotic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open approach group (118.8± 16.5 min vs. 90.7± 10.3 min, P 〈 0.05). The study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the VASs (2.1 ± 1.0 vs. 3.8 ±~ 1.2, P 〈 0.05) and NSS (8.9 ± 0.8 vs. 4.8 ± 1.7, P 〈 0.05).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estimate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time, numbers of lymph node removed, postoperative thyroglobulin level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 0.05). Neither iatrogenic implantation nor metastasis occurred in punctured porous channel or chest wall in both groups. Postoperative cosmetic results were very satisfactory in the robotic group. Conclusions: Robotic total thyroidectomy with CND via BABA 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Chinese patients with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who worry about the neck sc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ateral Axillo-breast Approach da Vinci Si Surgical system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Robotic 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Robotic Total Thyroidectomy
原文传递
机器人手术系统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联合侧方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谷晓明 袁维堂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6-811,共6页
目的:评估机器人手术系统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TME)联合侧方淋巴结清扫术(LLND)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低位直肠癌合并侧方淋巴结肿大的患者187例,其中46例接受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 目的:评估机器人手术系统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TME)联合侧方淋巴结清扫术(LLND)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低位直肠癌合并侧方淋巴结肿大的患者187例,其中46例接受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下TME+LLND(机器人组),141例接受腹腔镜下TME+LLND(腹腔镜组)。随访至2022年3月。比较2组的疗效和安全性指标。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腹腔镜组相比,机器人组保肛率高(71.7%vs 54.6%),手术时间短[(242.61±44.99) min vs(300.64±58.78) min],LLND时间短[(89.78±21.86) min vs(119.01±24.36) min],出血量少[(134.13±59.58) mL vs(371.21±181.11) mL],排气时间短[(2.96±0.82) d vs(3.75±1.10) d],术后住院时间短[(10.63±1.64) d vs(13.63±1.73) d],淋巴瘘发生率低(21.7%vs 38.3%)(P均<0.05);机器人组术后性功能及排尿功能评分均优于腹腔镜组(P<0.05)。机器人组侧方淋巴结清扫数多于腹腔镜组[(7.87±2.28)vs(5.69±2.39)](P<0.05)。2组患者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下TME+LLND治疗低位直肠癌合并侧方淋巴结肿大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系统 腹腔镜手术 低位直肠癌 侧方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不同纵隔淋巴结清扫方法的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孙诗亮 施豪杰 戴洋洋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采取不同纵隔淋巴结清扫方法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膈淋巴结清扫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肺癌根治术与纵隔淋巴结清扫术(LND),对照组采取传统清...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采取不同纵隔淋巴结清扫方法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膈淋巴结清扫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肺癌根治术与纵隔淋巴结清扫术(LND),对照组采取传统清扫方式,观察组采取改良清扫方式。对比两组手术指标,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5.72±1.02)枚、术中出血量(55.36±2.60)ml均少于对照组的(7.48±1.12)枚、(62.72±1.8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5.04±0.89)分,低于对照组的(7.16±0.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淋巴漏发生率分别为4.00%、0,低于对照组的32.00%、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水肿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改良淋巴结清扫方式,可改善患者的术后疼痛问题,降低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癌根治术 纵隔淋巴结清扫 肺部感染 淋巴漏
下载PDF
直径≤3cm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谢远财 李运 +5 位作者 刘彦国 杨帆 姜冠潮 李剑锋 刘军 王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7期577-580,共4页
目的探讨直径≤3cm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分析早期周围型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 2000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治疗直径≤3cm的周围型NSCLC161例,男89例,女72例,年龄(... 目的探讨直径≤3cm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分析早期周围型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 2000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治疗直径≤3cm的周围型NSCLC161例,男89例,女72例,年龄(63.4±10.7)岁,行肺叶切除或肺局限性切除加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结果全组手术顺利,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肺叶切除153例,肺楔形切除7例,肺段切除1例。全组共清扫淋巴结2456枚,平均每例4.5±1.6组、13.1±7.3枚。术后病理:腺癌99例,鳞癌30例,肺泡细胞癌19例,其他类型肺癌13例。术后TNM分期:ⅠA期50例,ⅠB期62例,ⅡA期6例,ⅡB期10例,ⅢA期33例。N1组淋巴结转移率为23.6%(38/161),N2组转移率为20.5%(33/161),其中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率为8.1%(13/161),跳跃式纵隔转移率为6.8%(11/161),全组未发现下纵隔淋巴结转移。肺泡细胞癌及直径≤2cm的鳞癌、直径≤1cm的腺癌均无pN2转移。上肺癌发生pN2转移时上纵隔100%(19/19)受累,其中21.1%(4/19)同时伴有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下肺癌则除主要转移至隆突下外(64.3%,9/14),还常直接单独转移至上纵隔(35.7%,5/14)。转移的纵隔淋巴结左肺癌主要分布在第5、6、7组,右肺癌主要分布在第3、4、7组。结论对于直径≤3cm的周围型NSCLC,肿瘤直径越大,其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越高,肺泡细胞癌、直径≤2cm的鳞癌和≤1cm的腺癌其纵隔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低;上肺癌主要转移在上纵隔,下肺癌则隆突下及上纵隔均可转移;第5、6、7组淋巴结是左肺癌主要转移的位置,第3、4、7组是右肺癌主要转移的位置,术中应重点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手术治疗 纵隔淋巴结 纵隔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全胸腔镜与开胸纵隔淋巴结清扫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1
8
作者 杨帆 王俊 +4 位作者 刘军 姜冠潮 李剑锋 赵辉 李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4期344-346,350,共4页
目的评价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全胸腔镜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月~2009年7月间连续282例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资料,152例接受全胸腔镜手术,另130例为开胸手术,对比2组清扫纵隔淋巴结组数、枚数、各区域淋... 目的评价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全胸腔镜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月~2009年7月间连续282例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资料,152例接受全胸腔镜手术,另130例为开胸手术,对比2组清扫纵隔淋巴结组数、枚数、各区域淋巴结枚数和淋巴结清扫相关并发症。结果胸腔镜组与开胸组纵隔淋巴结清扫组数[中位数4组(3~6组)vs4组(3~7组),Z=0.603,P=0.544)和枚数[(13.7±6.1)vs(14.6±7.2),t=-1.136,P=0.257)差异无显著性,各区域(右侧上纵隔、中下纵隔,左侧主动脉弓周围、中下纵隔)两组间淋巴结清扫枚数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淋巴结清扫相关并发症(胸腔镜组乳糜胸2例,开胸组乳糜胸2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χ2=0.031,P=0.860)和胸腔引流时间[(8.1±3.9)dvs(8.6±4.1)d,t=-1.048,P=0.296]也未到达统计学差异。结论全胸腔镜纵隔淋巴结清扫可以达到等同传统开胸手术的效果,且不增加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手术 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与清扫方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9
作者 丁宁宁 毛友生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59-363,共5页
目前,肺癌已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80%。手术治疗在早期NSCLC治疗中占主导地位,而淋巴结分期及手术中清扫程度直接影响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患者的预后。... 目前,肺癌已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80%。手术治疗在早期NSCLC治疗中占主导地位,而淋巴结分期及手术中清扫程度直接影响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患者的预后。解剖性肺叶切除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一直以来被认为是NSCLC的标准手术方式,但对早期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清扫程度问题上一直存在较大争议,精确评估区域淋巴结的转移及淋巴结清扫的程度是影响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于早期肺癌行肺叶特异性或选择性淋巴结清扫已逐渐为国内外学者接受,并可能成为临床I期NSCLC患者标准淋巴结清扫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淋巴结转移 纵隔淋巴结清扫 纵隔淋巴结取样
下载PDF
肺癌纵隔淋巴结合理廓清范围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洲 殷洪年 +1 位作者 张林 马传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89年1月~1999年1月,淋巴结廓清术后病理证实的纵隔淋巴结转移(pN2)137例。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pN2的关系,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纵隔淋巴结CT扫描阴性时(cN0-1)pN...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89年1月~1999年1月,淋巴结廓清术后病理证实的纵隔淋巴结转移(pN2)137例。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pN2的关系,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纵隔淋巴结CT扫描阴性时(cN0-1)pN2有意义的预测指标;总结不同位置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方式。结果:NSCLC无论病理类型和临床状态如何,均有纵隔淋巴结转移发生。纵隔淋巴结增大(cN2)和cT2或cT3腺癌患者转移的发生率较高(65.0%,75.0%)。纵隔淋巴结转移多为区域性(80.9%),跨区域纵隔淋巴结转移多数伴有隆凸下淋巴结受累。结论:对NSCLC应行纵隔淋巴结廓清,尤其对cN2和cT2、cT3腺癌。多数患者单独廓清区域纵隔淋巴结即可达到目的。建议手术中对肺门和隆凸下淋巴结冰冻病理检查,无转移时可不必廓清非区域纵隔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纵隔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廓清术 转移方式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风险评分系统的构建和评价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惠萍 王玲 +1 位作者 杨娅娟 苏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056-2061,2069,共7页
目的:筛选与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发生有关的预测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风险评分系统。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确诊乳腺癌且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346... 目的:筛选与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发生有关的预测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风险评分系统。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确诊乳腺癌且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346例,调查人口学资料、疾病资料、治疗资料、行为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前进法)分析,根据回归分析纳入变量的回归系数和OR值构建Logistic评分系统和Additive 评分系统,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AUC)评价评分系统的预测能力。结果淋巴水肿组和无淋巴水肿组患者肿瘤部位、腋窝淋巴结情况、手术切口类型、腋窝淋巴结清扫的级别、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个数、新辅助化疗、经患侧上肢行新辅助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及淋巴水肿预防行为中“避免割伤、烧伤、咬伤等各种损伤”“做家务戴手套”“剪指甲避免损伤”“避免剧烈运动”“不忽视上肢或胸部水肿”“不提重物”“保持理想体质量”执行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水肿组患者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总分值15.42(8.33,28.33)分,无淋巴水肿组患者13.33(6.87,28.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999,P=0.046)。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前进法)分析显示,肿瘤部位、手术切口类型、腋窝淋巴结清扫的级别、放疗、淋巴水肿预防行为中“不忽视上肢或胸部水肿”“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损伤”进入回归方程(P<0.05)。Logistic评分系统分值为0~89分,Additive 评分系统分值为5~26分。当Logistic评分为35分时,预测术后发生淋巴水肿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70%、70.50%, AUC为0.836,95%CI(0.784,0.888);当 Additive 评分为13分时,预测术后发生淋巴水肿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10%、68.2%,AUC为0.834,95%CI(0.782,0.886)。结论所构建的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风险Logistic评分系统和Additive 评分系统可以预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生风险,筛查淋巴水肿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结清扫术 淋巴水肿 Logistic评分系统 Additive评分系统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直肠癌根治术侧方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贾贵清 赵高平 +2 位作者 罗斌 李杭 王康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1期69-72,共4页
目的观察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直肠癌根治术侧方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直肠癌患者,根据侧方淋巴结情况分为MRI阳性(淋巴结长径≥5 mm)组17例、MRI阴性(淋巴结长径<5 mm)组23例。两组均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侧方... 目的观察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直肠癌根治术侧方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直肠癌患者,根据侧方淋巴结情况分为MRI阳性(淋巴结长径≥5 mm)组17例、MRI阴性(淋巴结长径<5 mm)组23例。两组均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侧方淋巴结清扫直肠癌根治术(Dixon),观察并记录两组清扫侧方淋巴结区域时间、清扫淋巴结数、侧方淋巴结转移数量、侧方淋巴结转移患者数,记录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排尿障碍和淋巴漏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侧方淋巴结清扫时间59.88 min,清扫侧方淋巴结267枚,其中转移淋巴结15枚,淋巴结总转移率5.61%,7例患者存在侧方淋巴结转移;平均住院时间7.73天,术后分别有2例患者发生淋巴漏、3例患者发生排尿障碍。与MRI阳性组比较、MRI阴性组侧方淋巴结转移率、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降低(P均<0.05),两组间侧方淋巴结清扫时间、清扫侧方淋巴结数、手术时间、术后淋巴漏及排尿障碍发生情况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对于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安全、便捷、可操作性强。MRI检查中侧方位淋巴结长径≥5 mm的直肠癌患者应行侧方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根治术 直肠癌根治术侧方淋巴结清扫 直肠癌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 侧方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单孔与三孔腔镜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治疗肺癌的比较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盛超 张国俊 +3 位作者 贾明选 褚佳巍 刘书文 程瑞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1245-1249,共5页
目的:探讨半俯卧位下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序贯无抓持整块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10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入路方式分为两组,各53例。单孔组:半俯卧位;三孔组:平... 目的:探讨半俯卧位下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序贯无抓持整块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10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入路方式分为两组,各53例。单孔组:半俯卧位;三孔组:平卧位;两组均采用腔镜下肺叶切除序贯无抓持整块纵隔淋巴结清扫手术。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站数、清扫淋巴结数目、带管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第1天、第3天和术后3个月的疼痛指数。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站数和淋巴结清扫数目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孔组切口长度[(3.91±0.35)cm]显著短于三孔组[(6.50±0.84)cm](P<0.05);单孔组术后卧床时间[(5.88±1.55)天]、术后带管时间[(3.68±1.27)天]均显著短于三孔组[(7.27±3.11)天、(5.17±2.27)天](P<0.05);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单孔组(5.32±1.01)显著低于三孔组(6.08±1.07)(P<0.05)。结论:半俯卧位下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序贯无抓持整块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治疗肺癌中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非小细胞肺癌 纵隔淋巴结清扫 单孔 三孔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特点临床探讨 被引量:10
14
作者 黄国金 郑世营 +1 位作者 杨如松 马国栋 《临床肺科杂志》 2009年第12期1631-1632,共2页
目的在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手术治疗中,对纵隔淋巴结的清扫范围国内外学者仍有较大争议。本研究目的在于总结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特点,为手术治疗NSCLC时正确处理纵隔淋巴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目的在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手术治疗中,对纵隔淋巴结的清扫范围国内外学者仍有较大争议。本研究目的在于总结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特点,为手术治疗NSCLC时正确处理纵隔淋巴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Naruke等肺癌淋巴结分布图对168例NSCLC施行肺叶(全肺)切除加同侧纵隔淋巴结系统性廓清术,分析病理证实的纵隔淋巴结转移频度及分布情况。结果手术共清除纵隔淋巴结1143组,平均每例清扫6.8组,病理证实有纵膈淋巴结癌细胞转移(N2)的332组,N2转移率29.0%。最大径≤3 cm(T1)肿瘤和最大径>3 cm(T2)肿瘤间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腺癌发生3组或3组以上纵隔淋巴结转移者分别为33.3%、42.4%。N2跳跃式转移发生率为14.3%。结论在上叶癌以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居多,中下叶癌则跨区域转移居多。淋巴结转移具有跳跃性、跨区域性和多发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纵隔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切除术
下载PDF
T1期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清扫方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丁宁宁 毛友生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41,共8页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80%。临床上,早期NSCLC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淋巴结分期及手术中清扫程度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不同肺叶原发NSCLC的淋巴结转...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80%。临床上,早期NSCLC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淋巴结分期及手术中清扫程度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不同肺叶原发NSCLC的淋巴结转移区域存在一定规律。解剖性肺叶切除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一直以来被认为是NSCLC的标准手术方式,但近年来T1期NSCLC手术中纵隔淋巴结清扫的程度存在较大争议,选择性淋巴结清扫已逐渐被大多数学者所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淋巴结转移 纵隔淋巴结清扫 纵隔淋巴结取样
下载PDF
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在肺癌外科治疗中的作用(二)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浩贤 吴一龙 杨学宁 《循证医学》 CSCD 2003年第2期103-105,共3页
1文献类型治疗2证据水平1b3文献来源Izbicki J R, Passlick B, Pantel K, ct al. Effecti-veness of radical systematic mediastinal lymphadene-ctomy in patients with resectable non-small cell lungcancer, results of a prospect... 1文献类型治疗2证据水平1b3文献来源Izbicki J R, Passlick B, Pantel K, ct al. Effecti-veness of radical systematic mediastinal lymphadene-ctomy in patients with resectable non-small cell lungcancer,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J].Ann Surg, 1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 肺癌 外科治疗 纵隔淋巴结采样术 手术方式
下载PDF
434例肺癌淋巴结转移及其廓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翔 陈中元 +3 位作者 邱维诚 任健 车嘉铭 陈海涛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251-253,共3页
目的研究肺癌淋巴结转移的方式与规律,以探讨肺癌淋巴结合理的手术廓清范围。方法对434例肺癌患者施行手术并予淋巴结廓清,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转移淋巴结的分布情况。结果 手术共清除 2 198组淋巴结,病理证实有癌细胞转移的749组。淋... 目的研究肺癌淋巴结转移的方式与规律,以探讨肺癌淋巴结合理的手术廓清范围。方法对434例肺癌患者施行手术并予淋巴结廓清,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转移淋巴结的分布情况。结果 手术共清除 2 198组淋巴结,病理证实有癌细胞转移的749组。淋巴结转移率T1期为16.5%,T2期33.5%,T3期35.6%,T4期52.3%,T1期和T4期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上叶肺癌上纵膈与下纵膈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差异。左上叶肺癌第5组淋巴结有30.6%转移,左下叶和右中、下叶肺癌第7组淋巴结有26.5%转移。结论 除T1期肺癌淋巴结转移仅限于区域性上纵膈或下纵膈外,总体上,上叶肺癌以上纵膈淋巴结转移居多,而中、下叶肺癌则上、下纵膈均可发生淋巴结转移。左上叶肺癌第5组淋巴结转移和中、下叶肺癌第7组淋巴结转移是上、下纵膈之间淋巴结扩大转移的信号。原发肺癌除了T1期可仅行区域性上纵膈或下纵膈淋巴结清扫外,均应行系统性肺门和上下纵膈淋巴结廓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淋巴结转移 临床研究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纵隔淋巴结清扫范围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真榕 冯宏响 +7 位作者 甘继瑞 肖飞 郭永庆 石彬 宋之乙 田燕雏 梁朝阳 刘德若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17-220,224,F0002,共6页
目的:评估不同纵隔淋巴结清扫方式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63例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数据。结果:入组患者200例患者行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363例患者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与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相比,叶特异... 目的:评估不同纵隔淋巴结清扫方式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63例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数据。结果:入组患者200例患者行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363例患者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与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相比,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组清扫纵隔淋巴结个数较少(9.84±8.55 vs 13.09±9.31,P<0.01);发生多站N2淋巴结转移较少(15.8%vs 55.7%,P<0.01);局部复发率(12.0%vs 6.6%,P<0.05)和远处转移率(28%Vs 18.2%,P<0.01)较高;但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清扫方式并不是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2组比较所有入组患者生存率和不同肿瘤大小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具有与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相一致的肿瘤治疗效果,可以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范围内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预后
下载PDF
不同类型胸腔镜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帆 周勇锋 辛伟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850-85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胸腔镜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编号后按照奇偶号分为单孔组和三孔组,每组60例。单孔组实施单孔胸腔镜肺叶切...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胸腔镜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编号后按照奇偶号分为单孔组和三孔组,每组60例。单孔组实施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三孔组实施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2组临床指标、术后疼痛程度、淋巴结清扫个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单孔组手术时间长于三孔组,术中出血量低于三孔组,胸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三孔组(P<0.05)。单孔组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低于三孔组(P<0.05)。2组淋巴结清扫个数与站数、N2淋巴结清扫个数与站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三孔组为11.7%,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术后恢复,值得临床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单孔胸腔镜 三孔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廓清范围的探讨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国庆 王伯庆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615-618,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规律及分布特点,从而制定合理的纵隔淋巴结廓清范围。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109例NSCL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肺癌完全性切除,并根据Naruke肺癌淋巴... 目的:探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规律及分布特点,从而制定合理的纵隔淋巴结廓清范围。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109例NSCL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肺癌完全性切除,并根据Naruke肺癌淋巴结分布图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廓清。结果:全组N2转移率22.9%,两组以上N2转移13例,占N2转移的52%。肿瘤不同大小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鳞癌、大细胞癌、腺癌的N2转移率分别为13.6%、33.3%和34.0%。肺腺癌较鳞癌易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P<0.05)。中心型肺癌与周围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化程度越低,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越高(P<0.05)。跳跃性N2共12例,跳跃式纵隔转移共9例。肺癌常跨区域纵隔转移,肺下叶癌跨区域纵隔转移与肺上叶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十分活跃,具有多发性、跳跃性及跨区域纵隔的转移规律,因此,除T1期高分化鳞癌外,其余分期及类型NSCLC均应行系统性同侧纵隔淋巴结(N2)廓清才有可能达到根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转移 纵隔淋巴结切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