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nges in plasma total bile acid level of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 tension and of spontaneous hypertension rats and the correlation with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s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永生 吴平生 +2 位作者 刘伊丽 王煊 李欣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8年第4期276-279,共4页
To examine the hypothesis that plasma bile acid (BA) level is correlated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 Methods: The level of plasma total bile acid (TBA) in 88 patients with EH and in 11 spontaneous hypertension r... To examine the hypothesis that plasma bile acid (BA) level is correlated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 Methods: The level of plasma total bile acid (TBA) in 88 patients with EH and in 11 spontaneous hypertension rats (SHR) were measured,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of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s with plasma TBA was performed. Results: Plasma TBA level in EH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otensive subjects (7. 35±3. 38μmol/L vs 4. 94±3. 25 μmol/L, PRO. of ); Plasma TBA level in SH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Wistar--Kyoto (WKY) rats (13. 16±3. 58 μmol/L vs 10. 42±2. 24 μmol/L,P<0. 05); Plasma TBA level in patients with EH was the highest in stage Ⅲ (9. 54±4. 12 μmol/L, n =25), the lowest in stage Ⅰ (5. 76±3. 33 μmol/L, n=33), and middle in stage Ⅱ (7. 32±4. 52 μmol/L, n=30); Plasma TBA level in patients with EH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oth systolic (r= 0. 33, P<0. 01 )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r=0. 46, P<0.01 ); Plasma TBA level in SHR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oth systolic (r=0. 82, P<0. 01 )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s (r=0. 69, P<0. 01). Conclusion: elevated level of plasma TBA in patients with EH and in SHR may participat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yperte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tension BILE aci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全文增补中
Single-Arm Clinical Study of Combination Perindopril-Amlodipine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High-Altitude Hypertension
2
作者 Miao Shao Jin Tian Jacinda Huang Wentao Wu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4年第9期168-173,共6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combination perindopril/amlodipine tablets in patients with high-altitude hypertension who were previously unable to control their blood pressure with monotherapy.Methods:A total ...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combination perindopril/amlodipine tablets in patients with high-altitude hypertension who were previously unable to control their blood pressure with monotherapy.Methods:A total of 151 patients with high-altitude hypertension whose blood pressure remained inadequately controlled with previous monotherapy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All patients received an 8-week treatment with a combination of perindopril/amlodipine tablets,consisting of perindopril 10 mg/day and amlodipine 5 mg/day.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s,including both diastolic and systolic pressures,were taken at baseline,and after 2,4,6,and 8 weeks of treatment.Results:After 8 weeks of treatment,there was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both average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compared to baseline(P<0.0001).Specifically,the averag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ecreased by 24.45±13.75 mmHg,and the averag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ecreased by 13.37±8.40 mmHg.The overall heart rate showed no significant changes during the treatment period.Conclusion:A combination of perindopril/amlodipine tablet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lood pressure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high-altitude hypertension after 8 weeks of treatment.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efficacy of combination perindopril/amlodipine as a viable treatment option for high-altitude hyperte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altitude hypertension Perindopril/amlodipine Blood pressure control systolic and diastolic pressure reduction
下载PDF
Determinants of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in Individual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 Survey-Based Study 被引量:1
3
作者 Amr Kamal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22年第5期259-276,共18页
Background: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BPV)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is implicated as a remarkable feature leading to additional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determinants inf... Background: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BPV)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is implicated as a remarkable feature leading to additional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determinants influencing BPV among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seen at the Cardiology department of the faculty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Alexandria, Egypt. Methods: This was a descriptive cross-sectional hospital-based study conducted from August 2019 to November 2019. All the eligible patients were made to fill out a standard questionnaire to obtain family and personal clinical history and undergo routine physical examination, laboratory tests and 24-hou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BPV was summarized as the standard deviation (SD) of all-day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P in both normal patients (with SD 11) and abnormal patients (with SD ≥ 11). Results: Out of a total of 114 patients, 18 (15.8%) non-hypertensive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maining 96 (84.3%) were classified based on the degree of hypertension. BPV in all these patients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male gender, a mild or moderate degree of hypertension, high prevalence of non-dipping, diabetes, use of beta-blockers as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BMI, and increased day-time variability. Conclusion: Variability in blood pressure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factor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In order to reduce the burden of disease and for a better quality of life for hypertensive patients, it is important that physicians start considering lowering BPV in addition to reducing physiological BP lev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Determinants diastolic Essential hypertension systolic
下载PDF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及SBP、DBP水平影响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白彦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期41-44,共4页
目的 评价分析老年高血压用苯磺酸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舒张压、收缩压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纳入36例,执... 目的 评价分析老年高血压用苯磺酸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舒张压、收缩压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纳入36例,执行缬沙坦治疗方案;实验组归入36例,执行苯磺酸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合治疗方案,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变化差异及生活质量评分水平差异。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的舒张压检验水平、收缩压检验水平以及心率检验水平,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效果评估水平达到97.22%(35/36),与参照组77.78%(28/3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5.56%(2/36),与参照组13.89%(5/3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健康状况维度评分水平、躯体疼痛维度评分水平、生理机能维度评分水平、精神健康维度评分水平、情感功能维度评分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接受苯磺酸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合治疗,能够改善血压水平,提高治疗效果,治疗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酸氨氯地平 缬沙坦 老年高血压 收缩压 舒张压
下载PDF
老年人群24h动态血压监测中清晨高血压与脑血管储备功能相关性
5
作者 李蕴 宋云红 梁玉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0期1698-1702,共5页
目的研究老年人群24 h动态血压监测中清晨高血压与脑血管储备功能(CV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到济南市妇幼保健院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300例老年受试者,依据监测结果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158例为清晨血压升高的高... 目的研究老年人群24 h动态血压监测中清晨高血压与脑血管储备功能(CV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到济南市妇幼保健院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300例老年受试者,依据监测结果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158例为清晨血压升高的高血压患者,男88例,女70例,年龄(66.02±4.35)岁;B组74例为清晨血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男41例,女33例,年龄(65.42±4.42)岁;C组68例为血压正常者,男37例,女31例,年龄(65.77±4.38)岁。以两侧大脑中动脉屏气指数均值<0.69%为CVR减低,屏气指数均值≥0.69%为CVR正常,将300例受试者分为CVR降低组(52例)和CVR正常组(248例)。比较A、B、C 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CVR指标;比较CVR降低组、CVR正常组一般资料,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和相关性分析。采用F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300例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老年受试者,清晨血压升高的高血压患者158例,占52.67%;清晨血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74例,占24.67%;血压正常者68例,占22.67%。3组收缩压(24 h均值、日间均值、夜间均值)、晨峰指数:A组>B组>C组(均P<0.05);舒张压(24 h均值、日间均值、夜间均值):A组>B组、C组(均P<0.05),B组、C组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VR:A组[(21.37±7.89)%]<B组[(25.58±8.14)%]<C组[(28.56±8.10)%](均P<0.05);屏气指数:A组[(0.89±0.23)%]<B组[(1.13±0.21)%]、C组[(1.20±0.24)%](均P<0.05),B组、C组屏气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动指数:A组[(1.49±0.36)]>B组[(1.15±0.31)]、C组[(1.06±0.29)](均P<0.05),B组、C组脉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R降低组年龄[(73.14±3.21)岁]、清晨收缩压[(132.42±9.64)mmHg](1 mmHg=0.133 kPa)、清晨舒张压[(68.85±6.59)mmHg]均高于CVR正常组[(64.28±4.36)岁、(121.58±7.26)mmHg、(65.36±7.23)mmHg](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清晨收缩压、清晨舒张压均为CVR降低的影响因素(均P<0.05)。清晨收缩压与屏气指数呈负相关(P<0.05),与脉动指数呈正相关(P<0.05);清晨舒张压与屏气指数呈负相关(P<0.05),与脉动指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人群24 h动态血压监测中清晨高血压患者占比较大,清晨高血压患者CVR、屏气指数较低,脉动指数较高,清晨收缩压、清晨舒张压均与屏气指数呈负相关,与脉动指数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 h动态血压监测 清晨高血压 脑血管储备功能 屏气指数 脉动指数 清晨收缩压 清晨舒张压
下载PDF
老年男性和女性血小板分布宽度与不同高血压亚型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王畅 权雅文 +1 位作者 王林峰 李刚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1-929,共9页
背景近年来,我国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升高。现有研究发现高血压与血小板之间存在某种联系,而血小板分布宽度是衡量血小板活化最敏感的指标,因此探讨老年男性和女性血小板分布宽度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和女... 背景近年来,我国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升高。现有研究发现高血压与血小板之间存在某种联系,而血小板分布宽度是衡量血小板活化最敏感的指标,因此探讨老年男性和女性血小板分布宽度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和女性血小板分布宽度与不同高血压亚型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20-01-01—2023-04-24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年龄≥65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和老年非高血压患者600例,根据高血压测量结果,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组150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组150例,收缩-舒张期高血压(SDH)组150例,正常血压组15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BMI、收缩压、舒张压、肌酐、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血小板分布宽度。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小板分布宽度与不同高血压亚型的相关性。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尿酸、血小板分布宽度是老年男性ISH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BMI、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小板分布宽度是老年男性IDH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BMI、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小板分布宽度、空腹血糖是老年男性SDH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BMI、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小板分布宽度是老年女性ISH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BMI、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小板分布宽度是老年女性IDH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BMI、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小板分布宽度是老年女性SDH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分层分析显示,校正年龄、BMI、肌酐、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等混杂因素后,老年男性中,与血小板分布宽度第1四分位(≤10.7 fL)相比,血小板分布宽度第3四分位(>12.1~12.9 fL)发生ISH的风险为OR=8.893,95%CI=2.731~28.955;第3四分位发生IDH的风险为OR=5.265,95%CI=1.758~15.768;第4四分位(>12.9 fL)发生IDH的风险为OR=5.243,95%CI=1.870~14.705;第3四分位发生SDH的风险为OR=4.674,95%CI=1.549~14.102;第4四分位发生SDH的风险为OR=3.316,95%CI=1.177~9.345。老年女性中,与血小板分布宽度第1四分位(≤11.0 fL)相比,血小板分布宽度第3四分位(>12.4~13.2 fL)发生ISH的风险为OR=3.494,95%CI=1.218~10.021;第4四分位(>13.2 fL)发生ISH的风险为OR=5.283,95%CI=1.786~15.633;第4四分位发生IDH的风险为OR=5.837,95%CI=1.544~22.068;第3四分位发生SDH的风险为OR=4.949,95%CI=1.283~19.089;第4四分位发生SDH的风险为OR=4.966,95%CI=1.373~17.963。结论老年男性中,当血小板分布宽度≥12.1 fL时,是IDH、SDH的危险因素。老年女性中,当血小板分布宽度≥12.4 fL时,是ISH、SDH的危险因素;当血小板分布宽度>13.2 fL时,是IDH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小板分布宽度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 收缩-舒张期高血压 老年人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魏向东 高俊峰 +1 位作者 吴玉国 徐建波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6期60-62,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入158例研究对象,均是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入院并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的老年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两组,常规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试验组则...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入158例研究对象,均是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入院并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的老年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两组,常规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试验组则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差异。结果试验组老年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常规组,统计学比较结果为P<0.05。试验组老年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67%,高于常规组的67.09%,统计学比较结果为P<0.05。试验组老年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率为2.53%,低于常规组的12.66%,统计学比较结果为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临床中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的治疗方案,能够提高血压控制效果,还有助于减少用药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舒张压 收缩压 苯磺酸氨氯地平 厄贝沙坦
下载PDF
基于Orem自护理论的自护模式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8
作者 丁蕾 韩金丽 朱庭琰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Orem自护理论的自护模式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Orem自护理论... 目的:探讨基于Orem自护理论的自护模式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Orem自护理论的自护模式,于入院当日、出院前1 d比较两组血压指标[包括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自我护理能力[采用丹尼斯自我护理测评量表(DSCAI)]及行为依从性[采用高血压患者行为依从性量表(CHPS)]。结果:出院前1 d,两组DSCAI评分高于入院当日(P<0.05),DBP、SBP及CHPS评分均低于入院当日(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基于Orem自护理论的自护模式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和行为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em自护理论的自护模式 高血压 收缩压 舒张压 自我护理能力
下载PDF
老年人高血压临床用药情况及血压控制效果分析
9
作者 周艳 杨娟 张红梅 《当代医学》 2024年第6期125-127,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人高血压临床用药情况及血压控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于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北京路分院内科治疗的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具体用药情况,比较药物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结果78例老年... 目的分析老年人高血压临床用药情况及血压控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于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北京路分院内科治疗的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具体用药情况,比较药物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结果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单一药物治疗13例,二联用药54例,三联用药11例;使用钙离子拮抗剂54例,利尿剂33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21例,β-受体阻滞剂38例,α-受体阻滞剂2例。治疗后,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规律口服降压药,可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其中二联用药患者最常见,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严格控制饮食,保证患者合理、安全与科学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高血压 收缩压 舒张压
下载PDF
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及效果评价
10
作者 郑容容 王小易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8期60-63,共4页
目的对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200例高血压患者,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取偶测血压(CBP)监测肱动脉血压,观察组使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两组根据血压监测情况进行降压药物治... 目的对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200例高血压患者,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取偶测血压(CBP)监测肱动脉血压,观察组使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两组根据血压监测情况进行降压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满意度以及观察组中低龄组和高龄组的动态血压参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112.13±7.56)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80.92±7.45)mm 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1.77±7.87)、(88.02±8.99)mm Hg(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低龄组收缩压的日间均压、夜间均压、24 h均压分别为(114±12)、(101±10)、(106±11)mm Hg,舒张压的日间均压、夜间均压、24 h均压分别为(88±8)、(86±7)、(87±10)mm Hg;高龄组收缩压的日间均压、夜间均压、24 h均压分别为(120±10)、(108±12)、(114±12)mm Hg,舒张压的日间均压、夜间均压、24 h均压分别为(80±7)、(77±5)、(79±5)mm Hg。低龄组收缩压的日间均压、夜间均压、24 h均压低于高龄组,舒张压的日间均压、夜间均压、24 h均压高于高龄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采取动态血压监测对于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增加满意度具有显著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监测 高血压 诊断 收缩压 舒张压 监测方法
下载PDF
福辛普利钠联合多沙唑嗪治疗对肾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相关生物活性因子的影响
11
作者 丁会强 李娜 +2 位作者 陈绍亮 运学娇 王萍 《广州医药》 2024年第9期1060-1065,共6页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钠与多沙唑嗪联合对肾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并分析治疗后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相关活性因子变化。方法前瞻性选取天津市北辰区北辰医院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98例肾性高血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方式,分为...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钠与多沙唑嗪联合对肾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并分析治疗后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相关活性因子变化。方法前瞻性选取天津市北辰区北辰医院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98例肾性高血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n=49)与对照组(n=49)。对照组患者采取福辛普利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多沙唑嗪治疗。对比两组的血压控制效果,治疗前后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相关生物活性因子水平变化,肾功能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79%,高于对照组的73.47%(χ^(2)=4.356,P=0.037);治疗后两组AngⅡ、ET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13.62±2.24)ng/mL、(68.62±6.66)ng/L]低于对照组[(16.25±4.32)ng/mL、(74.26±9.35)ng/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1)=3.783,t_(2)=3.439,P<0.001);NO水平升高,观察组[(54.26±3.42)μmol/L]高于对照组[(50.51±2.37)μmol/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09,P<0.001);治疗后两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404.36±92.12)μmoI/L、(13.34±4.31)mmol/L、(2.19±0.24)mg/L]低于对照组[(443.49±80.19)μmoI/L、(15.07±4.23)mmol/L、(2.87±0.38)mg/L],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_(1)=2.243,P_(1)=0.027;t_(2)=2.005,P_(2)=0.048;t_(3)=10.591,P_(3)<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0%vs 8.16%,P>0.05)。结论对肾性高血压患者,采取福辛普利钠与多沙唑嗪联合治疗可提升其血压控制效果,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管紧张素Ⅱ表达水平,改善肾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辛普利钠 肾性高血压 多沙唑嗪 舒张压 收缩压 生物活性因子
下载PDF
个性化认知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自护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12
作者 沈美妹 沈丽月 骆莉莉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99-302,共4页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开展个性化认知干预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开展个性化认知干预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个性化认知干预护理,在护理前和护理后2个时间点对患者的血压值、自护能力以及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系统、科学地评估,并将护理前后的3项检测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前对照血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小于护理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护理前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护理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行为管理、情绪管理、用药管理、病情监测)评分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前比较患者的睡眠情况,均伴有睡眠障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护理后的睡眠质量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个性化认知干预护理的优势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认知干预 常规护理 老年高血压 收缩压 舒张压 自我管理能力 睡眠质量 干预效果
下载PDF
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13
作者 倪叙婷 李树蕙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4年第5期535-536,550,共3页
目的 分析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某院就诊且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干预。用倍差... 目的 分析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某院就诊且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干预。用倍差法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的变化值。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自我管理评分和自我效能评分均有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更加明显,干预净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过程中加入健康教育干预,可加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血压控制意识,促使他们配合医生将自身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对运动、饮食和用药行为主动依存从医嘱,还可让患者从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上获得更多疾病控制信心,做到血压的长期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老年高血压 护理 收缩压 舒张压
下载PDF
我国成人收缩期和舒张期高血压的分布 被引量:43
14
作者 段秀芳 吴锡桂 顾东风 《高血压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00-503,共4页
目的了解收缩期和舒张期高血压在我国成人中的分布状况。方法在第3次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数据基础上,选用18岁及以上868131名成年人的资料进行分析。高血压的亚型分为3类,分别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和收缩期舒... 目的了解收缩期和舒张期高血压在我国成人中的分布状况。方法在第3次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数据基础上,选用18岁及以上868131名成年人的资料进行分析。高血压的亚型分为3类,分别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和收缩期舒张期高血压(SDH)。结果在我国人群中,ISH、IDH和SDH的患病率分别为5.1%、2·8%和5·0%。55岁及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占高血压总人数的53·2%。在高血压患者中,随着年龄的增长ISH的比例显著增高和IDH的比例显著降低,在≥55岁的高血压患者中ISH占52·7%。而<55岁的患者则以舒张期高血压为主(占75·2%),它们分别是IDH(占36·9%)和SDH(占38·3%)。结论我国的中老年(≥55岁)患者占18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总数的一半以上,在中老年患者中ISH是较为常见的高血压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面研究 收缩期高血压 舒张期高血压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分布状况 高血压患者 中老年患者 成人 ISH
下载PDF
血清铁蛋白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赵景波 王建炳 +4 位作者 李健杰 王付曼 扬利婷 李素洁 聂绍发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8-20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与原发性高血压是否存在关联,为高血压病因研究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黑龙江省电力医院健康检查中心诊断的高血压患者及非高血压者各78人为调查对象,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及对吸烟...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与原发性高血压是否存在关联,为高血压病因研究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黑龙江省电力医院健康检查中心诊断的高血压患者及非高血压者各78人为调查对象,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及对吸烟、饮酒的调查。现场采集空腹静脉血并分离血清,检测血脂、空腹血糖、血清铁蛋白等指标。统计分析采用SAS 9.1统计软件,分析上述指标在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人群中的差异。结果年龄、性别、吸烟率和饮酒率在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水平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P<0.01)。高血压组空腹血糖、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WHR)均高于非高血压组(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铁蛋白与原发性高血压、收缩期高血压、舒张期高血压均有关(P<0.05),OR值分别为3.41,2.40,2.57。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影响后,血清铁蛋白与原发性高血压、舒张期高血压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2.78,2.60。血清铁蛋白与收缩期高血压无关联。结论血清铁蛋白与原发性高血压、舒张期高血压相关联,但与收缩期高血压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收缩期高血压 舒张期高血压 血清铁蛋白
下载PDF
不同形式的抗阻训练对轻度高血压患者血压的短时及阶段性效应观察 被引量:22
16
作者 王磊 高真真 +1 位作者 潘化平 顾一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9-343,共5页
目的:观察循环抗阻及等长抗阻训练对轻度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短时及阶段性影响。方法:将57例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循环抗阻训练(CRT)组(28例)和等长抗阻训练(IRT)组(29例),两组患者分别进行3个阶段的循环抗阻训练和等长... 目的:观察循环抗阻及等长抗阻训练对轻度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短时及阶段性影响。方法:将57例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循环抗阻训练(CRT)组(28例)和等长抗阻训练(IRT)组(29例),两组患者分别进行3个阶段的循环抗阻训练和等长抗阻训练,在每阶段训练前均用抗阻训练器械测定1次最大重复(1RM)负荷量,并以上肢30%1RM,下肢50%1RM的运动强度进行训练,每次训练20min,每周3次,每阶段4周,共12周,记录每次训练前15min、训练结束时和训练结束后15min、30min、60min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结果:训练开始前3天,两组患者SBP、DBP平均值并无显著差异(P>0.05),训练中,CRT组各阶段SBP短时效应呈现运动结束后逐渐下降趋势;IRT组各阶段SBP短时效应呈现运动结束时上升,运动结束后逐渐下降趋势;两组患者的DBP短时效应均呈现运动结束时上升,运动结束后逐渐下降趋势,同时在3个阶段中各时段的SBP和DBP均呈下降趋势,且在第三阶段训练中,IRT组患者训练前15min及训练后30min的SBP明显低于CRT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尽管两组患者第三阶段训练中的DBP与训练前和训练第1阶段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循环抗阻及等长抗阻训练在训练后短时间内及阶段性训练后,均能够使轻度高血压患者的SBP和DBP呈现下降趋势,且等长抗阻训练降低SBP的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阻训练 高血压 收缩压 舒张压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红细胞抗高血压因子对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吴光玉 文允镒 +2 位作者 陈孟勤 张淑芳 周立平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52-359,共8页
本工作观察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EHS) 红细胞抗高血压因子(AHF)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肾性高血压大鼠(RHR)及正常血压的 wistar Kyoto(WKY)大鼠和 wistar 大鼠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影响。结果如下:(1)从腹腔一次注入 AHF(1.... 本工作观察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EHS) 红细胞抗高血压因子(AHF)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肾性高血压大鼠(RHR)及正常血压的 wistar Kyoto(WKY)大鼠和 wistar 大鼠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影响。结果如下:(1)从腹腔一次注入 AHF(1.6mg/kg体重),可明显降低 SHR 和 RHR 的 SBP。给 AHF10min 后,SHR 的 SBP 平均降低34.0 mmHg,至3h 恢复;RHR 在注射 AHF 后24h,SBP 平均降低92.5mmHg,且持续时间较长,至第九天仍维持在低水平。(2)从股静脉一次推注 AHF(0.8 mg/kg体重)后,SHR 和 RHR的 SBP 和 DBP 均有显著性降低,且对 RHR 作用时间较 SHR 长,对 DBP 作用时间较 SBP长。给 AHF 后12 min,SHR 的 SBP 和 DBP 分别降低42.8和48.2 mmHg;RHR 在给AHF 后25 min,SBP 和 DBP 分别降低38.3和42.5 mmHg;AHF 后5min,wistar大鼠 DBP 由96.7±12.9mmHg 降到 83.3±11.7 mmHg(P<0.05),而 SBP 无明显变化。AHF 的降压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3)AHF 可拮抗去甲肾上腺素对 Wistar 大鼠的升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抗高血压因子 血压 大鼠
下载PDF
高血压的表现类型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青 包玉倩 +4 位作者 陈蕾 陆俊茜 吴元民 姜素英 项坤三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90-593,共4页
目的 研究上海社区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 ,各高血压亚组的临床特征及高血压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 5 6 2 8例 2 0岁以上的社区人群进行血压、体重指数 (BMI)、血糖、血脂、胰岛素等测定 ,调查人群中共有高血压 2 173例 ,其中既往有明... 目的 研究上海社区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 ,各高血压亚组的临床特征及高血压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 5 6 2 8例 2 0岁以上的社区人群进行血压、体重指数 (BMI)、血糖、血脂、胰岛素等测定 ,调查人群中共有高血压 2 173例 ,其中既往有明确高血压史 14 5 6例 ,新发高血压 717例 ,后者根据收缩压和舒张压值被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 (ISH)、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 (IDH)及收缩期高血压合并舒张期高血压组 (SH +DH) ;然后根据血糖值进一步将新发的高血压人群分成正常血糖组 (NGT)、糖调节受损组 (IGR)及糖尿病组 (DM )。结果 ①高血压的患病率为 38.6 1%。新发高血压者占高血压总人群的 33.0 0 %。新发高血压人群中ISH占 2 6 .2 2 % ,IDH占 4 1.70 % ,SH +DH占 32 .0 8%。②高血压各亚组的BMI、腰围 (W )、腰臀比 (WHR)、三酰甘油 (TG)、餐后2h血糖 (2hPG)均较正常血压组 (NBP)明显升高。③新发高血压者中ISH组年龄大 ,2hPG较高 ,但胰岛素抵抗较轻 ;IDH组年龄轻 ,较肥胖 ,胰岛素抵抗较重 ;而SH +DH组兼有年龄大、肥胖 (腹型肥胖 )及胰岛素抵抗更为严重等特点。④在糖代谢异常伴高血压者中 ,以ISH及SH +DH更为多见。结论 ①总体脂含量、体脂分布、血糖、血胰岛素、血脂是高血压发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临床特征 类型 影响因素 血压 体重指数 血糖 血脂 胰岛素
下载PDF
不同类型高血压人群与健康人群血脂和肾功能差异及血压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欢 胡元会 +2 位作者 吴华芹 魏艺 师帅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1308-1312,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高血压人群血脂和肾功能差异及血压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5年7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的体检者1717例,详细记录病史、测量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血压等,检测血常规、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应...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高血压人群血脂和肾功能差异及血压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5年7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的体检者1717例,详细记录病史、测量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血压等,检测血常规、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应用BeckmanDXI-800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生化指标,包括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尿素氮(Urea)、肌酐(Cr)、尿酸(UA)。并根据健康状态和血压值分为4组,健康组(1158例),双期高血压组(254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89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216例),将4组间的各项检测指标进行比较研究,并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健康组、双期高血压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受试者平均年龄分别为(36.71±10.23)岁、(46.35±10.72)岁、(44.85±9.34)岁、(46.57±7.68)岁。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双期高血压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的年龄、体重、BMI、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而各组性别、身高、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期高血压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3组TG、CHO、Urea、Cr、UA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双期高血压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LDL-C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双期高血压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LDL-C均明显低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P<0.05);双期高血压组UA明显高于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P<0.05)。相关性分析:TG、CHO、LDL-C、Urea、Cr、UA均与收缩压呈显著正相关性,TG、CHO、Cr、UA均与舒张压呈显著正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重、BMI、TG、CHO、Cr、UA是收缩压的危险因素,而年龄、BMI、TG、CHO、LDL-C、Cr、UA是舒张压的危险因素。结论在临床治疗高血压过程中,除单纯的降压药治疗外,还应同时给予调节脂质代谢和肾脏代谢的药物,更重要的是需要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患者,个体化治疗,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进而达到真正延缓高血压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血脂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性高血压舒张压及收缩压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20
作者 何丽蓉 况九龙 文慧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7-420,共4页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相关性高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的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因打鼾行睡眠监测的291例患者,均经过询问病史、体格检...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相关性高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的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因打鼾行睡眠监测的291例患者,均经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多导睡眠监测,统一使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编制的《睡眠呼吸暂停与高血压发病情况问卷调查表》对受试者进行调查和规范血压测量.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OSAHS组(AHI≥5次/h)和非OSAHS组(AHI<5次/h).OSAHS患者又分为轻度OSAHS (AHI5~15次/h)、中度OSAHS(AHI16~30次/h)及重度OSAHS(AHI> 30次/h)患者.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x2检验比较OSAHS组与非OSAHS组的高血压患病率,评价不同程度OSAHS患者DBP、SBP情况,评价DBP、SBP与AHI、氧减指数(ODI)、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及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睡眠呼吸暂停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OSAHS组高血压的患病率(59.1%,133/225)高于非OSAHS组(34.8%,2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79,P=0.001).重度OSAHS患者SBP、DBP水平均高于轻度OSAH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与AHI呈正相关,与ODI、MSaO2、LSaO2呈负相关;SBP与AHI无相关关系,与ODI呈正相关,与MSaO2呈负相关.OSAHS的影响因素有:性别[OR =0.391,95% CI (0.199,0.770)]、BMI[OR=1.165,95%CI (1.076,1.262)]、SBP[OR=0.966,95%CI (0.943,0.990)]、DBP[OR=1.068,95% CI (1.030,1.109)].结论 OSAHS患者高血压患病率高,DBP与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通过血压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OSAHS相关性高血压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高血压 舒张压 收缩压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