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表达衔接蛋白Src羧基端激酶结合蛋白对Jurkat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英文)
1
作者 丛蓓蓓 高美华 +3 位作者 王冰 邵志伟 王丽娜 张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3870-3875,共6页
背景:衔接蛋白分子的联动和协同有效调控T细胞的信号转导,形成级联放大或限制,最终实现T细胞复杂的免疫功能。蛋白分子Src羧基端激酶结合蛋白正是衔接蛋白的一种,其主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Src家族激酶活性。而这种负反馈调节作用依赖于Sr... 背景:衔接蛋白分子的联动和协同有效调控T细胞的信号转导,形成级联放大或限制,最终实现T细胞复杂的免疫功能。蛋白分子Src羧基端激酶结合蛋白正是衔接蛋白的一种,其主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Src家族激酶活性。而这种负反馈调节作用依赖于Src羧基端激酶结合蛋白的Y317,可能涉及Src羧基端激酶的SH2结构域。目的:探索衔接蛋白Cbp对Jurkat细胞形态及功能的作用。方法:构建仅表达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蛋白和Src羧基端激酶结合蛋白-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蛋白的病毒颗粒。将Jurkat细胞分为未转染组、阴性对照组和Src羧基端激酶结合蛋白组,后2组转染仅表达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的病毒和转染Src羧基端激酶结合蛋白-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的病毒。结果与结论:细胞转染效率大于95%,Src羧基端激酶结合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转染Src羧基端激酶结合蛋白-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病毒的Jurkat细胞,皱缩细胞增多,大小均一性较差,细胞坏死凋亡的数量增加,细胞中Src羧基端激酶结合蛋白基因表达上调,Src羧基端激酶表达下降,而酪氨酸蛋白激酶表达增加。提示Jurkat细胞转染Src羧基端激酶结合蛋白后,可使细胞存活率下降,细胞信号转导功能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衔接蛋白 sRC 羧基端激酶结合蛋白 细胞凋亡 sRC 羧基端激酶 酪氨酸蛋白激酶 信号转导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温度特性的T-S模糊建模
2
作者 许川佩 杨帆 曹红亮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20-223,227,共5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工作温度对于其输出电特性的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电池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温度特性呈现强非线性等特性,采用常规机理建模后难以在该模型的基础上较好地管理温度特性。为此,设计了面向控制的改进型T-S模型...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工作温度对于其输出电特性的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电池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温度特性呈现强非线性等特性,采用常规机理建模后难以在该模型的基础上较好地管理温度特性。为此,设计了面向控制的改进型T-S模型的模糊建模方法来解决此难题。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模糊模型能精确拟合温度动态响应的映射特性,为下一步控制算法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温度 机理模型 t-s模糊模型 动态建模
下载PDF
HBV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T、NK、B细胞及胸腺功能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晓利 王丽佳 +3 位作者 张栓 李梦阁 江宇泳 杨志云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22期3381-3390,共10页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primary liver cancer,H B V-P L C)发生和进展过程中外周血T、N K、B细胞数量的变化,并初步探讨T淋巴细胞减少与胸腺功能的联系.方法:收集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primary liver cancer,H B V-P L C)发生和进展过程中外周血T、N K、B细胞数量的变化,并初步探讨T淋巴细胞减少与胸腺功能的联系.方法:收集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的73例HBV-PLC患者,5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liver cirrhosis,LC),37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收集3组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生化指标.采用流式方法检测3组患者外周血中CD3^+T淋巴细胞、CD4^+T、CD8^+T、CD3-CD16^+CD56^+NK、CD3-CD19^+B的分布情况,并检测了T淋巴细胞表面CD31、CD45RA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HB和LC患者相比,HBV-PLC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升高,淋巴细胞减少(P<0.001);与CHB患者相比,HBV-PLC患者外周血NK细胞计数减少(P=0.011),T淋巴细胞、CD4^+T、C D8^+T、B细胞计数减少,纯真CD4^+和CD8^+T细胞表面CD31表达降低(P<0.001).在肝癌Child、Okuda、BCLC分期中晚期比早期淋巴细胞计数、T、CD4^+T、CD8^+T计数均降低(P<0.05).结论:随着肝癌的发生和进展,HBV-PLC患者外周血抗肿瘤免疫细胞减少,这种减少与胸腺迁出功能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 t细胞 NK细胞 B细胞 胸腺功能
下载PDF
不同剂量芬太尼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前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李伟 汤惠珍 +1 位作者 蒋艳波 许梅曦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34-636,共3页
背景与目的:吗啡已被证实对自然杀伤细胞有剂量相关性抑制作用,研究显示超大剂量的芬太尼对自然杀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目前临床常用剂量芬太尼对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是否有类似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拟观察不同剂量的芬太尼对食... 背景与目的:吗啡已被证实对自然杀伤细胞有剂量相关性抑制作用,研究显示超大剂量的芬太尼对自然杀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目前临床常用剂量芬太尼对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是否有类似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拟观察不同剂量的芬太尼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Ⅰ、Ⅱ、Ⅲ3组,每组均为15例,各组芬太尼的使用剂量依次为5μg/kg、10μg/kg、20μg/kg。在麻醉前、术后24h、术后48h分别采中心静脉血6ml,用密度梯度法分离淋巴细胞,采用单克隆抗体花环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结果:3组术后24h时CD3+细胞(Ⅰ组50.30±8.42,Ⅱ组48.53±9.62,Ⅲ组46.58±8.56)、CD4+细胞(Ⅰ组30.04±7.24,Ⅱ组28.67±7.52,Ⅲ组26.65±6.55)及NK细胞(Ⅰ组3.26±1.62,Ⅱ组3.01±1.56,Ⅲ组3.01±1.54)与术前CD3+细胞(Ⅰ组58.25±9.62,Ⅱ组56.33±10.45,Ⅲ组58.68±9.76)、CD4+细胞(Ⅰ组37.56±6.54,Ⅱ组35.66±7.24,Ⅲ组38.42±7.68)及NK细胞(Ⅰ组6.03±1.12,Ⅱ组6.67±1.25,Ⅲ组6.82±1.01)的数量相比较,前者均显著性下降(P<0.01)。术后48hⅢ组(CD3+细胞48.89±9.82,CD4+细胞22.64±6.02,NK细胞3.41±1.88)与Ⅰ组(CD3+细胞57.32+9.13,CD4+细胞35.62±5.98,NK细胞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食管癌 肿瘤根治术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围手术期 免疫功能 自然杀伤细胞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赵红梅 张放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结核菌特异性抗原ESAT-6及CFP-10在肺结核及肺炎患者中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就我院肺炎患者20例,肺结核患者40例,通过ELISA实验及PPD实验,对2组人群进行比较,研究结核菌特异性抗原在肺结核及肺炎患者中诊断与鉴别诊断的... 目的探讨结核菌特异性抗原ESAT-6及CFP-10在肺结核及肺炎患者中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就我院肺炎患者20例,肺结核患者40例,通过ELISA实验及PPD实验,对2组人群进行比较,研究结核菌特异性抗原在肺结核及肺炎患者中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意义。结果通过ELISA法对二组人群进行结核菌检测的阳性率的比较,肺结核组与肺炎组相比,P<0.01。通过皮试法(TST法)进行结核菌素实验对二组人群结核菌阳性率的比较,肺结核组与肺炎组相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LISA实验法在两组人群的对照中灵敏度特异度均普遍高于PPD实验方法,并且在肺结核和肺炎的鉴别诊断中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该实验在临床中对肺结核的鉴别诊断是有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结核性脑膜炎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预先给药对内毒素诱导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马新华 徐道妙 +1 位作者 艾宇航 赵双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6-48,共4页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内毒素诱导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ATⅡ,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脂多糖(LPS)组、血必净5 mg/ml+LPS组(X1+LPS组)、血必净15 mg/ml+LPS组(X2+LPS组)、血必净45 mg/ml+...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内毒素诱导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ATⅡ,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脂多糖(LPS)组、血必净5 mg/ml+LPS组(X1+LPS组)、血必净15 mg/ml+LPS组(X2+LPS组)、血必净45 mg/ml+LPS组(X3+LPS组)、血必净5 mg/ml组(X1组)、血必净15 mg/ml组(X2组)、血必净45 mg/ml组(X3组)8组进行实验,每组平行6孔.预先给予相应浓度血必净注射液,10 min后加入LPS,培养24 h后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LPS组、X1+LPS组、X2+LPS组TNF-α、IL-8和MCP-1浓度增加(P【0.05或P【0.01);X3+LPS组、X1组、X2组和X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LPS组比较,X1+LPS组、X2+LPS组、X3+LPS组TNF-α、IL-8和MCP-1浓度随血必净剂量增加而进一步下降(P【0.05或P【0.01).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预先给予可使内毒素诱导ATⅡ分泌细胞因子TNF-α、IL-8和MCP-1明显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性;而单纯使用血必净注射液无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肺泡 上皮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白细胞介素-8
下载PDF
Src激酶抑制剂PP2对人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于虹 怀娜 马秀梅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22-826,共5页
目的:探讨Src激酶抑制剂PP2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迁移、侵袭和诱导血管形成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Western印迹法检测PP2作用对SGC-7901细胞中Src激酶活化的影响;分别采用MTT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法和体外诱导血管... 目的:探讨Src激酶抑制剂PP2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迁移、侵袭和诱导血管形成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Western印迹法检测PP2作用对SGC-7901细胞中Src激酶活化的影响;分别采用MTT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法和体外诱导血管形成分析实验观察PP2对SGC-7901细胞生长、迁移、基质侵袭和诱导血管形成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提示,15μmol/L PP2作用人胃癌SGC-7901细胞12 h时能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5和10μmol/L PP2均能抑制SGC-7901细胞的迁移、侵袭和诱导血管的形成,且其抑制能力随PP2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结论:Src激酶抑制剂PP2具有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迁移、侵袭和诱导血管形成的能力,可能对胃癌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激酶 抑制剂 人胃癌 细胞生物学行为 cells human gastric carcinoma sGC-7901细胞 血管形成 体外诱导 侵袭 迁移 WEstERN印迹法 transwell小室 生长 细胞的增殖 Mtt 逐渐增强 治疗效果 抑制能力 形成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