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st-Therapy Profile of BMI-for-Age of Indian Survivors of Pediatric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nd Non-Hodgkin’s Lymphoma
1
作者 Chanda D. Gokhale Shobha A. Udipi +2 位作者 Ramakrishna Y. Ambaye Suresh K. Pai Suresh H. Advani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2年第10期1413-1419,共7页
Background: Obesity in pediatric ALL survivors is a well recognized late effect. Hence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s the BMI-for-age of Indian childhood ALL and NHL survivors. Method: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118 ALL/NHL... Background: Obesity in pediatric ALL survivors is a well recognized late effect. Hence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s the BMI-for-age of Indian childhood ALL and NHL survivors. Method: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118 ALL/NHL survivors and 138 age sex matched was carried out. From the recorded heights and weights were body mass index (BMI) was computed. The survivor data was compared with 138 controls from the data set collected by investigators previously. Results: 82.8% of patients had BMI-for-age in 5th-84th percentile (healthy) at time of diagnosis and at inclusion in the study. Comparison of BMI of survivors with matched controls was not significant. However, The mean BMI-for-age for younger patients (3 to 12 year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mean BMI-for-age of matched controls. Distribution of data by time elapsed from therapy was significant. Overweight/obesity was observed among the survivors who were off therapy for two years with increase in after four years post-therapy. Conclusion: Our preliminary study indicates late effects of therapy and points to the need of long term assessment of the survivors, even though majority of them were within the normal weight r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dy Mass Index Children INDIAN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Non-Hodgkin’s lymphoma
下载PDF
Graft vs host disease impacts overall survival post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lymphoma
2
作者 Moussab Damlaj Mohammad Snnallah +4 位作者 Ayman Alhejazi Samer Ghazi Bader Alahmari Ahmed Alaskar Mohsen Al-Zahrani 《World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 2018年第7期252-261,共10页
AIM To examine the outcome and prognostic factors for high risk patients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lymphoma(ALL/LBL) who underwent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CT) at our center during t... AIM To examine the outcome and prognostic factors for high risk patients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lymphoma(ALL/LBL) who underwent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CT) at our center during the period of2010-2017 METHODS After due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approval, patients with high risk ALL/LBL post HCT were identified and included. All records were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 Time to event analysis was calculated from the date of HCT until event of interest or last follow up with Kaplan-Meir means. Cox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for multivariable analysis calculation.RESULTS A total of 69 patients were enrolled and examined with a median age of 21(14-61). After a median follow up of 15 mo(2-87.3), the 2-year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relapse,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non-relapse mortality,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and overall survival(OS) were 34.1%, 10.9%, 54.9% and 62.8%,respectively. In a multivariable analysis for OS; acute graft vs host disease(GVHD) and chronic GVHD were significant with corresponding hazard ratio 4.9(1.99-12; P = 0.0007) and 0.29(0.1-0.67; P = 0.0044), respectively.CONCLUSION Allogeneic-HCT for high risk ALL/LBL resulted in promising remissions particularly for patients with cGV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 lymphoblastic lymphoma Complete REMISSION
下载PDF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后继发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野 张琳琳 +3 位作者 迟昨非 孙若文 姜泽慧 徐刚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2-727,共6页
目的总结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的临床诊治过程,探讨疾病相关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后继发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检索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文献... 目的总结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的临床诊治过程,探讨疾病相关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后继发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检索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文献报告进行总结。结果患儿,男,10岁,因“间断发热”起病,确诊APL后,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骨髓复燃,调整治疗方案后达完全缓解,然而在结束白血病治疗后因淋巴结肿大诊断为T-LBL,经规范化疗再次得以缓解。检索近10年文献,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共报告9例,均为成人病例,其中6例患者至报告时均为无病生存状态。结论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率低、预后较好。此外,对肿瘤性疾病化疗后的患者,需注意继发性肿瘤的发生,应用先进检测技术可提高对继发性肿瘤致病机制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儿童
下载PDF
多中心成人早期前体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
4
作者 李晸华 罗澜 +4 位作者 杨萍 李艳 邹德慧 高春记 景红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4,共5页
目的:对3个血液学中心的成人早期前体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ETP-ALL/LB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9年1月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解放军第一医学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目的:对3个血液学中心的成人早期前体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ETP-ALL/LB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9年1月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解放军第一医学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3个血液研究中心共113例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ALL/LBL)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对其中ETP-ALL/LBL及非ETP-ALL/LB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13例T-ALL/LBL患者中,13例诊断为ETP-ALL/LBL(11.5%),其中男性患者11例(84.6%),中位年龄28(18-53)岁。与非ETP-ALL/LBL患者相比,ETP-ALL/LBL患者在年龄、性别、纵隔大包块发生率、临床分期、IPI评分、白细胞水平、乳酸脱氢酶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13例ETP-ALL/LBL患者中,9例(69.2%)获得完全缓解,ETP-ALL/LBL患者较非ETP-ALL/LBL患者化疗诱导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在单纯化疗未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ETP-ALL/LBL组较非ETP-ALL/LBL组显示出更差的5年生存率(0 vs 7.1%,P=0.008),而在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两组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37.5%vs 40.2%,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诱导治疗达到完全缓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乳酸脱氢酶水平为影响T-ALL/LBL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ETP-ALL/LBL较其他类型T-ALL/LBL患者诱导化疗反应率无显著差异,诱导缓解后续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对于提高ETP-ALL/LBL患者远期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前体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预后
下载PDF
发生组织学转化的滤泡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5
作者 滑人杰 陈清江 +4 位作者 张旭东 段豫凯 乔泓涵 张思珺 宗斐扬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465-1469,共5页
目的:探讨发生组织学转化(histological transformation,HT)的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不同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26例发生组织学转化的滤泡淋巴... 目的:探讨发生组织学转化(histological transformation,HT)的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不同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26例发生组织学转化的滤泡淋巴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征、治疗方案、疗效及生存状况。结果:26例患者,中位年龄57(43~97)岁,其中25例转化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低级别转化2例,高级别转化19例,1例转化为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B-lymphoblastic leukemia/lymphoma,B-LBL);11例出现结外侵犯,8例出现骨髓侵犯;初步诊断时发生转化的患者17例,转化后的疗效5例达到CR,8例达到PR,化疗之后发生转化的患者9例,转化后疗效4例达到PR,两组ORR分别为76.5%和44.4%,两组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4)。全部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中位PFS未达到(3~45个月)和中位OS未达到(5~45个月),2年OS率和PFS率分别为80.7%和64.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COG评分(P=0.040)、Ki-67(P=0.005)是影响患者PFS的因素。Ann Arbor分期(P=0.014)、FLIPI-1评分(P=0.008)是影响患者OS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i-67(P=0.028)是影响患者PFS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FL患者发生组织学转化后预后不良,ECOG评分≥2分、Ki-67≥70%的患者PFS差,Ann Arbor分期Ⅲ-Ⅳ期、FLIPI-1评分>2分的患者OS差,Ki-67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淋巴瘤 组织学转化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预后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基线数据及早期治疗反应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敏 潘艳莎 +3 位作者 张长玲 陈红英 郭渠莲 刘文君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954-958,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基线数据及早期治疗反应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92例ALL患儿依据是否出现终点事件(复发或死亡)分为终点事件组(19例)和无事件生存组(73例),统计初诊年龄、性别,检测初诊白细胞计数(WBC)、初诊血...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基线数据及早期治疗反应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92例ALL患儿依据是否出现终点事件(复发或死亡)分为终点事件组(19例)和无事件生存组(73例),统计初诊年龄、性别,检测初诊白细胞计数(WBC)、初诊血小板计数(PLT)、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融合基因、泼尼松试验反应、诱导化疗第15天骨髓缓解状态及诱导化疗第15、33、55天微小残留病变(MRD),分析上述基线数据及早期治疗反应与ALL患儿出现终点事件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LL患儿出现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评估基线数据及早期治疗反应对ALL患儿出现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终点事件组患儿初诊WBC≥100×10^(9)/L、泼尼松反应不良及诱导化疗第33天MRD阳性占比均高于无事件生存组(P<0.05),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泼尼松反应不良、诱导化疗第33天MRD阳性是ALL患儿出现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二者联合预测ALL患儿出现终点事件的价值优于单一指标。结论 ALL患儿泼尼松反应不良、诱导化疗第33天MRD阳性与ALL复发及治疗相关性死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肿瘤 残余 预后 儿童 早期治疗反应
下载PDF
细胞角蛋白检测对儿童ALL药物性肝损伤预测价值
7
作者 郭佳 周彦生 +1 位作者 李培岭 赵东菊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95-99,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细胞角蛋白18-M30(CK18-M30)和18-M65(CK18-M65)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后发生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预测价值。方法2019年3月—2022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ALL病儿66例,依据DILI分为观察组49例(发生)... 目的探究血清细胞角蛋白18-M30(CK18-M30)和18-M65(CK18-M65)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后发生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预测价值。方法2019年3月—2022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ALL病儿66例,依据DILI分为观察组49例(发生)和对照组17例(未发生),观察组依据DILI病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亚组。收集病儿相关临床资料,检测血清CK18-M30和CK18-M65活力。分析发生DILI的影响因素及血清CK18-M30和CK18-M65表达对并发DILI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CK18-M30和CK18-M65活力高于对照组(t=14.230、12.735,P<0.05)。DILI病情越严重,血清CK18-M30和CK18-M65活力越高(F=20.122、5.551,P<0.05)。ALL疾病危险程度、感染、输血、血清CK18-M30和CK18-M65活力等均为ALL病儿发生DILI的危险因素(OR=1.869~2.866,95%CI=(1.205~1.799)~(2.773~4.257),P<0.05),保肝药应用则为发生DILI的保护因素(OR=0.522,95%CI=0.395~0.670,P<0.05)。血清CK18-M30和CK18-M65预测ALL病儿发生DIL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9和0.699,两者联合预测效能更高。结论ALL病儿血清CK18-M30和CK18-M65活力可作为发生DILI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药物疗法 联合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角蛋白18 LOGISTIC模型 ROC曲线
下载PDF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排泄延迟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张珞喻 王玉新 +2 位作者 范晓茹 饶碧莹 黄琪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患者在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dose methotrexate,HD-MTX)化疗后可能出现排泄延迟情况,以及可能影响这一情况的...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患者在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dose methotrexate,HD-MTX)化疗后可能出现排泄延迟情况,以及可能影响这一情况的因素,为个体化给药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23年2月~2023年7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就诊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接受完整化疗的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对接受HD-MTX化疗的患者在治疗期间排泄延迟情况以及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中,化疗期间排泄延迟的总发生率为30.9%。ALL小儿组的发生率为29.7%,ALL成人组的发生率为54.2%,NHL组的发生率为24.6%。与排泄正常组的患者比较,在发生排泄延迟的患者中,ALL小儿组与NHL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ALL成人组与NHL组中,化疗前肌酐(Cr)水平的高低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ALL小儿组、NHL组中分别有两类药物具有显著性差异:胃黏膜保护类药物(P=0.035)、心脏保护类药物(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良反应是ALL小儿组和NHL组发生排泄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ALL小儿组:OR=6.454,P=0.007;NHL组:OR=9.751,P=0.001);在小儿组中,T型疾病分型是发生排泄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989,P=0.039)。结论化疗前肌酐(Cr)水平可能与排泄延迟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T细胞型ALL患儿也是发生排泄延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甲氨蝶呤 排泄延迟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第15天微小残留与预后的关系
9
作者 刘丽丽 袁宇婷 +3 位作者 赖耿良 田川 蓝翔 叶中绿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第15天微小残留(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与预后的关系,并以第15天MRD 0.01%、0.1%、1%这三个数值为临界值建立模型以评估其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广东医科大...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第15天微小残留(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与预后的关系,并以第15天MRD 0.01%、0.1%、1%这三个数值为临界值建立模型以评估其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2016年01月至2020年10月共90例住院ALL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各临床特征的独立预后价值。分别用0.01%、0.1%、1%作为第15天MRD临界值形成3个Cox回归模型,用似然比检验评估不同模型对数据的拟合效果。结果 90例ALL患儿的5年总生存率为(69.1±5.6)%,截至随访截止日期,总体死亡率为25.6%(23/90)。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当以MRD为0.01%和0.1%为阳性参考值时,第15天MRD是影响ALL儿童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用似然比检验评估不同预后模型对数据的拟合效果显示:以0.1%为临界值构建预测模型其预测ALL临床结局的效能更佳。结论 第15天MRD是影响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以0.1%为临界值时更具临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儿童 危险因素 微小残留 预后
下载PDF
NPL4靶向抑制剂双硫仑对T细胞肿瘤泛素-蛋白酶体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0
作者 蔡清华 王彩霞 陈存特 《循证医学》 2024年第2期115-123,共9页
目的我们前期的研究表明,双硫仑(disulfiram,DSF)通过核蛋白定位蛋白4同源物(nuclear protein localization protein 4 homolog,NPL4)介导的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发挥抗T细胞肿瘤[主要包括急性T淋巴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 目的我们前期的研究表明,双硫仑(disulfiram,DSF)通过核蛋白定位蛋白4同源物(nuclear protein localization protein 4 homolog,NPL4)介导的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发挥抗T细胞肿瘤[主要包括急性T淋巴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和T细胞淋巴瘤(T-cell lymphoma,TCL)]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双硫仑对T细胞肿瘤中泛素-蛋白酶体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为T细胞肿瘤的精准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0.4μM双硫仑处理T-ALL细胞株Jurkat 48 h,采用转录组测序分析显著性差异表达的基因,并采用10例T细胞肿瘤样本(GZFPH数据集)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最后,从TARGET和GSE58445数据库中下载262例T-ALL和140例TCL的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生存分析。结果0.4μM双硫仑处理Jurkat细胞48 h后,在泛素-蛋白酶体通路中,有86个下调和35个上调的基因;其中,单因素Cox回归和生存曲线分析发现,仅有泛素结合酶E2 J1(ubiquitin conjugating enzyme E2 J1,UBE2J1)基因的低表达与TARGET和GSE58445数据集中T-ALL和TCL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P<0.05)。将UBE2J1的表达水平、年龄和性别纳入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UBE2J1的低表达是T-ALL和TCL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子(P<0.05)。结论双硫仑可调控UBE2J1基因的表达,其低表达与T细胞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为进一步阐明双硫仑的抗肿瘤作用及其调控的UBE2J1基因作为T细胞肿瘤的危险分层的分子标志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L4 双硫仑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T细胞淋巴瘤 泛素-蛋白酶体通路
下载PDF
TdT阴性的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后书敏 邵静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0-124,共5页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erminal deoxynucleotide transferase,Td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DNA聚合酶,它可以在无DNA复制模板的条件下将单个脱氧核苷酸结合到DNA分子的3'-OH端。TdT是造血系统中不成熟淋巴细胞中特异性较强的细胞内标记,...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erminal deoxynucleotide transferase,Td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DNA聚合酶,它可以在无DNA复制模板的条件下将单个脱氧核苷酸结合到DNA分子的3'-OH端。TdT是造血系统中不成熟淋巴细胞中特异性较强的细胞内标记,在淋巴源性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ymphoblastic lymphoma/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LBL/ALL)的诊断依赖免疫分型。TdT通常在LBL/ALL中呈阳性表达,是临床诊断LBL/ALL的重要依据。TdT阴性的LBL/ALL在临床中较为少见,鉴于该分子诊断特异性较高,其阴性表达会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TdT阴性的原因有多种,在淋巴细胞不同分化阶段中TdT的表达情况不同,另因不同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不同,也可导致偶见TdT的假阴性。此外,有文献指出TdT阴性与TdT阳性的LBL/ALL在临床特点及预后方面亦不相同。了解TdT的表达意义、阴性的原因,以及阴性或阳性表达的LBL/ALL的不同特点,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选择及预后判断。该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就TdT阴性的原因及其表达阴性的LBL/ALL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特点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儿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程晓玉 泥永安 +3 位作者 王玲珍 赵艳霞 张颖 李学荣 《精准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440-443,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合并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s,HSE)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例ALL合并复发性HSE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合并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s,HSE)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例ALL合并复发性HSE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儿,男,9岁,在ALL(中危)诱导缓解治疗期间出现发热、嗅觉异常、意识及认知障碍、近期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等表现;脑脊液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轻度增多(以单个核细胞为主),脑脊液生化检查示蛋白轻度升高,颅脑MR检查示双侧颞岛叶和右侧额叶后部见片状长T_(1)长T_(2)信号影,脑脊液病原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示单纯疱疹病毒1型阳性;给予阿昔洛韦抗病毒、甲泼尼龙抗炎及丙种球蛋白免疫支持治疗后患儿症状逐渐消失,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恢复正常。抗病毒治疗停止5个月后,患儿再诱导化疗期间HSE复发,再次给予阿昔洛韦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结论儿童ALL并发HSE在临床上较为少见,高强度化疗可能诱发HSE,其临床表现或不典型,早期发现、及早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脑炎 单纯疱疹 儿童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期间严重不良事件临床观察
13
作者 杜佳宜 刘丽丽 +3 位作者 何永忠 田川 蓝翔 叶中绿 《临床荟萃》 CAS 2023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目的总结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接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协作组2016方案(SCCLG-ALL-2016方案)治疗过程中严重不良事件(severe adverse events,SAE)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发生SAE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 目的总结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接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协作组2016方案(SCCLG-ALL-2016方案)治疗过程中严重不良事件(severe adverse events,SAE)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发生SAE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1月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确诊并接受SCCLG-ALL-2016方案治疗的8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将化疗过程中发生SAE的患儿(n=21)分为死亡组(n=6)与存活组(n=15),分析化疗过程中发生SAE后导致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各治疗阶段中,以诱导缓解治疗阶段(30.9%)记录到的SAE数最多。血液学相关SAE(60.3%)是主要的SAE。在发生的非血液学相关不良事件中,感染相关SAE占比最大(76.1%),其中又以呼吸系统感染事件的发生次数最多。在死亡组的6名患儿中,5名患儿因感染或合并明确感染因素死亡,占死亡原因的83.3%。结论SCCLG-ALL-2016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过程中发生的SAE主要发生在诱导缓解治疗阶段,以血液学相关SAE为主;在非血液学相关不良事件中,感染相关SAE占比最高,同时也是化疗期间死亡的重要原因。染色体检查结果阳性可能与死亡结局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儿童 严重不良反应 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培门冬酶的化疗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徐燕 王瑾 +12 位作者 杨楠 白菊 张鹏宇 古流芳 雷博 刘捷 王芳侠 黄炳俏 张王刚 何爱丽 曹星梅 陈银霞 马肖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5-410,共6页
目的:研究基于培门冬酶(pegasparaginase,PEG-Asp)的多种化疗方案治疗儿童和成人初治及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 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T-NH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 目的:研究基于培门冬酶(pegasparaginase,PEG-Asp)的多种化疗方案治疗儿童和成人初治及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 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T-NH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优化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选取儿童和成人初治及复发ALL和T-NHL共62例,其中应用培门冬酶联合化疗22例(PEG-Asp联合化疗组),应用含左旋门冬酰胺酶的常规化疗方案40例(L-Asp常规化疗组),评价两种疗法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比较治疗相关死亡率并随访生存情况。结果:近期疗效分析显示,PEG-Asp联合化疗组总缓解20例(90.91%),CR 17例(77.27%),PR 3例(13.64%),L-Asp常规化疗组总缓解35例(87.5%),CR 29例(72.5%),PR 6例(15%),组间及亚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存分析显示,6个月、12个月总生存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期内门冬酰胺酶相关不良反应均为WHO毒性反应1-2级,无3-4级毒性反应和治疗相关死亡率。PEG-Asp联合化疗组过敏反应和高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L-Asp常规化疗组,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EG-Asp联合化疗组均完成预期PEG-Asp治疗剂量,L-Asp常规化疗组仅29例(72.5%)完成L-Asp治疗剂量。PEG-Asp联合化疗组平均住院日10.5 d,较L-Asp常规化疗组住院18.9 d显著缩短,治疗总费用相对较低。结论:基于培门冬酶的化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比较好,安全性较高,过敏反应发生率低,使得治疗剂量完整完成,保证了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治疗总费用相对较低,替代L-Asp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优化联合化疗方案用于更多病例以及远期生存率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门冬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T细胞淋巴瘤 化疗
下载PDF
儿童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3例临床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郭佳 朱易萍 +4 位作者 高举 李强 贾苍松 周晨燕 郭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2-79,共8页
目的:总结儿童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NHL/B-ALL)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反应及转归,以期更好地规范治疗,进一步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至2013年12月规范化疗的43例B-NHL/B-ALL患儿临床表现和实... 目的:总结儿童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NHL/B-ALL)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反应及转归,以期更好地规范治疗,进一步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至2013年12月规范化疗的43例B-NHL/B-ALL患儿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其中按中国小儿肿瘤协作组B-VLH-2010方案化疗26例,LMB-89方案化疗例17例,中位随访时间24月;采用Kaplan-Meier方法比较不同化疗方案B-NHL/BALL患儿预期2年总体生存率(O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①本组患儿中位发病年龄为7.58岁(2.42-13.67岁),男女比例2.9:1,男女患儿发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837);②本组43例B-NHL/B-ALL患儿中Burkitt淋巴瘤34例(79.07%),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例,ALL-L3型3例,其他成熟B细胞NHL 2例;③临床分期为:Ⅰ期4例(4/43,9.30%),Ⅱ期9例(9/43,20.93%),Ⅲ期23例(23/43,53.49%)和Ⅳ期(包括ALL-L3)7例(7/43,16.28%);④常见原发部位:腹腔(特别是回盲部)11例(11/43,25.58%),鼻咽部10例(10/43 23.26%),颌面部9例(9/43,20.93%),外周淋巴结8例(8/43,18.60%),其他5例如纵隔、骨髓等(5/43,11.63%);⑤本组患儿中位随访时间24月(0.7-105月),2年OS为79.8%±6.5%,EFS为71.0%±7.2%,其中B-VLH-2010方案组2年OS和EFS分别为79.1%±8.4%和74.1%±8.4%;LMB-89方案组2年OS和EFS分别为87.5%18.3%和66.7%1 1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34和0.691);LDH>2N患儿和骨髓浸润B-NHL/B-ALL患儿的2年EFS明显低于其他各组病人(P<0.05);⑥43例患儿中,1例病情未缓解并进展至死亡,8例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6个月(2-9月)死亡/复发/进展组患儿年龄略大于非复发组患儿,以男性患儿多见,常伴有全身症状,乳酸脱氢酶升高明显,骨髓浸润及CNS浸润更为常见,分期多为Ⅲ期和Ⅳ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DH>2N是B-NHL/B-ALL患儿死亡/复发/进展的危险因素(OR=31.129,P=0.02)。结论:短程、强化疗可提高B-NHL/B-ALL疗效,本组患儿2年OS为79.8%±6.5%,EFS为71.0%±7.2%,B-NHL-2010和LMB 89治疗方案疗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晚期B-NHL及B-ALL患儿的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成熟B细胞型 临床特征 预后分析 儿童
下载PDF
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 被引量:7
16
作者 谢晓恬 刘振荣 +2 位作者 石苇 梅竹 邵越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40-443,共4页
17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Ⅳ期T细胞型恶性淋巴瘤,于诱导治疗获完全缓解(CR)后,给以大剂量阿糖胞甙(HDAra-C)为主的联合方案作早期强化治疗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预防,然后继续进行长期系统化疗。目前,其中15例(88... 17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Ⅳ期T细胞型恶性淋巴瘤,于诱导治疗获完全缓解(CR)后,给以大剂量阿糖胞甙(HDAra-C)为主的联合方案作早期强化治疗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预防,然后继续进行长期系统化疗。目前,其中15例(88.2%)继续CR,已有3例CCR>3年。1例失访,仅1例因故未能行系统维持和定期强化治疗而复发。无1例并发CNSL。HDAra-C治疗后骨髓抑制严重,经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后,感染率仅27.1%,无1例因化疗相关死亡。未见肝肾、神经系统及其它明显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ALL 淋巴瘤 恶性 药物疗法 阿糖胞苷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人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细胞抑制作用及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曾彦 倪勋 +2 位作者 孟文彤 文钦 贾永前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38-1043,共6页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ART)对白血病/淋巴瘤细胞株Raji、Jurkat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原代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及ART与长春新碱(VCR)、阿糖胞苷(Ara-C)的细胞毒协同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观察ART对Raji、Jurkat、ALL原代...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ART)对白血病/淋巴瘤细胞株Raji、Jurkat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原代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及ART与长春新碱(VCR)、阿糖胞苷(Ara-C)的细胞毒协同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观察ART对Raji、Jurkat、ALL原代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及ART与VCR、Ara-C的协同效应。Wright-Giemsa染色光镜下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Rhodamine-123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MMP)变化,比色法检测细胞内caspase-3浓度变化。结果ART在体外能显著抑制Raji、Jurket细胞的增殖,对ALL原代细胞亦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低浓度ART与VCR、Ara-C联合,能增加VCR、Ara-C的细胞毒作用。ART作用后B/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细胞光镜及电镜均表现出凋亡形态学改变,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细胞内caspase-3的表达增加,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T对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且与VCR、Ara-C联用具有协同效应,其机制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ART有望开发成治疗ALL/淋巴瘤的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增殖抑制 细胞凋亡
下载PDF
miR-16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中表达 被引量:5
18
作者 童来根 吴文忠 +5 位作者 张云平 周志刚 陈亚峰 黄文娟 许欢 苏倩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9-103,共5页
本研究探讨miR-16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T-LBL/ALL)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宜兴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有详细随访资料的38例T-LBL/ALL石蜡标本进行CD3、cCD3、CD10、CD20、CD34、CD43、CD99、Td... 本研究探讨miR-16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T-LBL/ALL)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宜兴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有详细随访资料的38例T-LBL/ALL石蜡标本进行CD3、cCD3、CD10、CD20、CD34、CD43、CD99、TdT、PAX-5、BCL-2和Ki67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检测,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miR-16的表达水平,以1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作为对照。结果表明:38例T-LBL/ALL中TdT阳性率最高(94.7%),CD34阳性最低(22.1%),PAX-5及CD20为阴性。在39.5%病例中Ki67大于80%。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相比较,miR-16在T-LBL/ALL中表达上调,其表达量是淋巴结反性增生的4.87倍(P<0.05)。T-LBL中miR-16高表达组总体生存率下降(P<0.05)。BCL-2蛋白表达阳性组预后优于阴性组预后(P<0.05)。miR-16表达与BCL-2蛋白存在相关性(r=0.51,P<0.05)。结论:在T-LBL/ALL中miR-16的高表达组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提示miR-16可能与预后有相关性,而BCL-2蛋白表达阳性组预后好于阴性组,可能也是一种影响预后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6 淋巴瘤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并存急性髓系白血病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宗 归薇 +3 位作者 白敏 马莉 苏丽萍 关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78-1383,共6页
目的:探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并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4例T-LBL并存AML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例1和例2为同时发生,例3和例4为继发性。对于同时发生的患者,需鉴别AML的淋巴结浸润。结果:经多次... 目的:探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并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4例T-LBL并存AML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例1和例2为同时发生,例3和例4为继发性。对于同时发生的患者,需鉴别AML的淋巴结浸润。结果:经多次审阅淋巴结病理形态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符合T-LBL;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染色体和融合基因检查,确定白血病类型为AML。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2例分别为双表型和双系列型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4例患者均接受化疗,且均死于白血病。生存期仅为确诊AML后2-5个月。结论:T-LBL并存AML是侵袭性疾病,预后差,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因此需要设计能兼顾淋系和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与髓系白血病并存
下载PDF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向T淋巴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急变一例和文献复习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秋生 李军民 +1 位作者 孙慧平 沈志祥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1-175,共5页
目的介绍1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向T淋巴细胞淋巴瘤/白血病(T-LBL/ALL)急变病例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CML向T-LBL/ALL急变患者的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改变及其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本病的临床特点、诊... 目的介绍1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向T淋巴细胞淋巴瘤/白血病(T-LBL/ALL)急变病例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CML向T-LBL/ALL急变患者的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改变及其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本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结果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确诊1例髓外发生T-LBL/ALL急变的CML患者。所有文献报道的47例患者中,男女发病比例为2.6∶1,年龄19~72岁,中位数为41岁,约90%者有CML病史,但无CML病史不能排除本病。>75%者有髓外病变,常见部位包括淋巴结、肝脏、脾脏和纵隔,而骨髓受累者不到50%。所有病例均经细胞形态学、免疫组织病理学和细胞或分子遗传学技术如核型分析或(和)Southern免疫印迹法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检查而诊断。与继发于或同时存在于CML的Ph(-)T-LBL/ALL和原发Ph(+)T-LBL/ALL鉴别非常困难,主要决定于FISH技术证实淋巴系肿瘤细胞或(和)形态正常的血细胞是否存在bcr-abl重排。常规化疗预后差,化疗联合伊马替尼治疗可能会改善部分患者的预后。结论CML向T-LBL/ALL急变是一种罕见的疾病,FISH技术在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关键作用。在伊马替尼治疗时代,本病与其他相似疾病之间的鉴别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急变 T淋巴细胞淋巴瘤/白血病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