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23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与普通小麦(T.aestivum)A、B染色体组的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时津霞 乔永利 +3 位作者 杨庆文 何蓓如 吉万全 翁跃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3-729,共7页
以普通小麦农家种、野生二粒小麦和野生二粒小麦与节节麦合成的双二倍体为材料,运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对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A、B染色体组的同源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A、B染色体组的遗传相似系数仅为0.189... 以普通小麦农家种、野生二粒小麦和野生二粒小麦与节节麦合成的双二倍体为材料,运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对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A、B染色体组的同源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A、B染色体组的遗传相似系数仅为0.189,存在较大的差异,推测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的A、B染色体组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完整的、平衡的遗传体系;(2)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A和B染色体组各自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264、0.125,结合两个染色体组的聚类结果,发现A、B染色体组在进化上是不同步的,且A染色体组比B染色体组更为保守;(3)通过比较人工合成的双二倍体与普通小麦的遗传结构,发现双二倍体基因组的简单重复序列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印证了“小麦异源多倍体形成初期就发生了遗传物质变化”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二粒小麦 普通小麦 SSR标记 同源性
下载PDF
小麦(T.aestivum L.)D基因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肖静 田纪春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8年第3期537-541,共5页
普通小麦是一个异源六倍体物种,具有ABD三个染色体组,D染色体组在来源和进化过程中都与A、B染色体组不同,D染色体组来自于粗山羊草,含有丰富的抗病、抗虫、抗寒、优质等有益基因,因此D染色体组的研究对小麦的产量、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 普通小麦是一个异源六倍体物种,具有ABD三个染色体组,D染色体组在来源和进化过程中都与A、B染色体组不同,D染色体组来自于粗山羊草,含有丰富的抗病、抗虫、抗寒、优质等有益基因,因此D染色体组的研究对小麦的产量、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长期的定向遗传改良,我国普通小麦的遗传差异较小,遗传基础狭窄,特别是在D染色体组上尤为突出。一些对作物产量和品质有益的基因未被挖掘利用。本文对小麦D基因组的起源、遗传多样性和拓宽遗传基础的方法及基因定位等进行了综述,并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D基因组 研究进展
下载PDF
Genetic Analysis of Grain Yield in a 7×7 Diallel Cross F_2 Population of Wheat(T.Aestivum L.)
3
作者 Jinbao YAO Hongxiang MA +4 位作者 Xueming YANG Miaoping ZHOU Pingping ZHANG Peng ZHANG Peng 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6期1336-1340,共5页
In order to obtain genetic information for grain yield, seven genetically diverse wheat cultivars were crossed in an incomplete diallel to study the inheritance of grain yield using F_2 progenies for two years. Signif... In order to obtain genetic information for grain yield, seven genetically diverse wheat cultivars were crossed in an incomplete diallel to study the inheritance of grain yield using F_2 progenies for two year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among genotype, year and genotype × year interaction for grain yield, and both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GCA) and 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y(SCA) were also highly significant for grain yield, suggesting that the trait was controlled by both additive and non-additive effect. The GCA estimates revealed that the best combiners for grain yield were Yangmai 5 and Ningmai 9. Adequacy tests revealed that data of grain yield was fully adequate for genetic interpretation. Over-dominance genetic effects were important for the expression of grain yield. Grain yield exhibited moderately high value of narrow sense heritability(h_N^2=66.98% and h_N^2=72.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in t.aestivum L Wheat dominance inheritance wheat crossed genotype parents additive
下载PDF
节节麦(Ae.squarrosa)和普通小麦(T.aestivum)及其F_1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比较
4
作者 高书国 乔亚科 《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26-29,共4页
本文对应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灌浆期旗叶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节节麦(DD)、普通小麦(AABBDD)具有共同的5条酯酶同工酶带,8条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双亲共有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均能在其杂种 F_1(ABDD)中表... 本文对应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灌浆期旗叶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节节麦(DD)、普通小麦(AABBDD)具有共同的5条酯酶同工酶带,8条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双亲共有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均能在其杂种 F_1(ABDD)中表达,酯酶同工酶带则只有2条得以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节麦 普通小麦 过氧化物酶 酯酶
下载PDF
普通小麦(T.aestivum L.)不同作图群体抽穗期QTL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宋彦霞 景蕊莲 +2 位作者 霍纳新 任正隆 贾继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86-2193,共8页
【目的】对小麦抽穗期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方法】以旱选10号/鲁麦14和温麦6号/山红麦两个作图群体为材料,在大田及温室条件下,观察小麦抽穗期等性状。利用混合线性模型,进行QTL分析。【结果】抽穗期在两个作图群体中均呈现连... 【目的】对小麦抽穗期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方法】以旱选10号/鲁麦14和温麦6号/山红麦两个作图群体为材料,在大田及温室条件下,观察小麦抽穗期等性状。利用混合线性模型,进行QTL分析。【结果】抽穗期在两个作图群体中均呈现连续分布,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共检测到9个QTL位点,分别位于染色体2D、3B(2个)、3D、4A、5B、6B、6D和7D上,对抽穗期的贡献率在3.97%~22.91%之间;有15组QTL位点之间存在基因互作效应,互作的加性效应大小范围为0.77~2.16 d,互作效应对性状的贡献率在4.35%~21.44%之间。【结论】抽穗期QTL的检测受环境影响较大;抽穗期QTL位点在染色体上的分布较多;不同染色体间则存在基因互作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加倍单倍体(DH)群体 重组自交系(RIL)群体 抽穗期 QTL
下载PDF
普通小麦(T.aestivum L.)新不育系研究报告
6
作者 赵凤梧 李慧敏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9年第3期51-61,共11页
经笔者八年研究发现的四个普通小麦(T.aestivum)胞质不育系,属核——质互作孢子体不育类型。异季、异地种植观察,育性稳定,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已实现三系配套。从细胞学、遗传学、生理生化、恢保关系诸方面鉴定看,均不同于目前国内外... 经笔者八年研究发现的四个普通小麦(T.aestivum)胞质不育系,属核——质互作孢子体不育类型。异季、异地种植观察,育性稳定,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已实现三系配套。从细胞学、遗传学、生理生化、恢保关系诸方面鉴定看,均不同于目前国内外广泛研究的T型胞质不育系。测交表明,恢复源多,杂种F_1优势大,无不良的细胞质效应。对克服目前小麦杂优研究中T型恢复源奇缺,优势不显著的障碍,避免类似于杂交玉米单一胞质应用,病害盛行的潜在威胁及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可能具有较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胞质不育系 T型胞质 研究
下载PDF
流行性感冒患儿外周血MAIT细胞的免疫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肖耿吉 刘静 +2 位作者 罗如平 刘芙蓉 姜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2-585,共4页
目的探讨流行性感冒患儿外周血黏膜相关恒定T(MAI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3年1—5月就诊于某儿童医院感染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流行性感冒患儿,分为普通型组和重症型组,同时选择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患儿入院... 目的探讨流行性感冒患儿外周血黏膜相关恒定T(MAI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3年1—5月就诊于某儿童医院感染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流行性感冒患儿,分为普通型组和重症型组,同时选择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患儿入院24 h内抽血送检,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AIT细胞(CD3^(+)CD161^(+)TCRVα7.2^(+)细胞)比例,表达PD-1、CD69、穿孔素、CD107α的MAIT细胞比例,比较各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普通型、重症型患儿外周血MAIT细胞比例逐步下降,表达CD69和穿孔素阳性的MAIT细胞比例逐步升高,三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达CD107α的MAIT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1阳性的MAIT细胞比例升高(P<0.05),但普通型、重症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MAIT细胞减少伴免疫活化在流行性感冒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黏膜相关恒定T细胞 MAIT细胞 免疫 儿童
下载PDF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后继发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野 张琳琳 +3 位作者 迟昨非 孙若文 姜泽慧 徐刚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2-727,共6页
目的总结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的临床诊治过程,探讨疾病相关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后继发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检索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文献... 目的总结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的临床诊治过程,探讨疾病相关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后继发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检索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文献报告进行总结。结果患儿,男,10岁,因“间断发热”起病,确诊APL后,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骨髓复燃,调整治疗方案后达完全缓解,然而在结束白血病治疗后因淋巴结肿大诊断为T-LBL,经规范化疗再次得以缓解。检索近10年文献,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共报告9例,均为成人病例,其中6例患者至报告时均为无病生存状态。结论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率低、预后较好。此外,对肿瘤性疾病化疗后的患者,需注意继发性肿瘤的发生,应用先进检测技术可提高对继发性肿瘤致病机制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儿童
下载PDF
混合策略改进的粒子群算法 被引量:2
9
作者 朱茂桃 刘欢 +1 位作者 吴佘胤 商高高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21,共12页
针对粒子群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收敛精度低、收敛速度慢等缺陷,提出了基于混合策略的改进粒子群算法。使用融合Circle映射与精英反向学习的策略初始化种群,提升初始种群的质量,同时加快收敛速度;在粒子速度更新方式中引入蜘蛛移动策略... 针对粒子群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收敛精度低、收敛速度慢等缺陷,提出了基于混合策略的改进粒子群算法。使用融合Circle映射与精英反向学习的策略初始化种群,提升初始种群的质量,同时加快收敛速度;在粒子速度更新方式中引入蜘蛛移动策略平衡算法的全局搜索与局部搜索;提出了基于自适应t分布的变异策略,增强算法全局搜索和跳出局部最优能力;对15个单峰和多峰函数进行仿真实验,与其他3种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算法具有很强的寻优能力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算法 蜘蛛优化 自适应t分布
下载PDF
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误诊为鼻窦炎眶周蜂窝织炎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明婕 李骋 +1 位作者 孙炎 杨磊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3期193-194,196,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34岁,因“鼻堵脓涕1月余伴右眼红肿2周”于门诊就诊。患者1个月前在劳累饮酒后出现双侧持续性鼻堵、黄脓涕,伴双侧额部头痛、右眼眶重度胀痛,需口服止痛药缓解疼痛。2周前右眼疼痛加重,伴视物稍模糊,无复视,伴发热,体... 1临床资料患者,男,34岁,因“鼻堵脓涕1月余伴右眼红肿2周”于门诊就诊。患者1个月前在劳累饮酒后出现双侧持续性鼻堵、黄脓涕,伴双侧额部头痛、右眼眶重度胀痛,需口服止痛药缓解疼痛。2周前右眼疼痛加重,伴视物稍模糊,无复视,伴发热,体温最高38.2℃。门诊初步疑诊“急性鼻窦炎眶周蜂窝织炎”收治入院。发病以来患者神清,精神可,食欲尚可,近6个月体重下降约30斤,夜间睡眠差,伴乏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蜂窝织炎 鼻窦炎 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希夏邦马峰地区始新世地壳加厚和隆升过程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佳敏 侯康师 +1 位作者 李潇丽 吴福元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9-1445,共17页
中新世中期之前喜马拉雅山脉的隆升历史和深部动力机制,还存在极大的争议、缺乏基本的数据约束。喜马拉雅造山带核部高级变质岩的埋藏和折返过程可以约束地壳加厚和山脉隆升过程,但是现有的变质记录主要为渐新世晚期-中新世中期,始新世... 中新世中期之前喜马拉雅山脉的隆升历史和深部动力机制,还存在极大的争议、缺乏基本的数据约束。喜马拉雅造山带核部高级变质岩的埋藏和折返过程可以约束地壳加厚和山脉隆升过程,但是现有的变质记录主要为渐新世晚期-中新世中期,始新世变质作用的分布范围、形成过程和地质意义仍然未被充分挖掘。本文首先厘定了希夏邦马峰(8027m)山体的基本岩石组成:下部为高喜马拉雅正/副片麻岩,上部为肉切村群变粒岩及贯入其中的淡色花岗岩席。进一步对1964年希夏邦马峰登山科考采集的眼球状片麻岩进行了变质作用相平衡模拟和独居石微区原位U-Th-Pb定年,确定了始新世变质记录的P-T-t演化轨迹:M1阶段中P/T型变质压力峰期,条件为~1.0GPa、~740℃(~22℃/km),变质年龄为~37Ma;后近等温降压至M2阶段低P/T型变质温度峰期,条件为0.5~0.4GPa、~760℃(45~57℃/km),变质年龄为~25Ma;在~18Ma左右冷却至固相线以下。希夏邦马峰~37Ma的中P/T型变质和地壳加厚事件与北喜马拉雅穹隆、高喜马拉雅主体、前陆飞来峰等地区的记录一致(40~37Ma,20~25℃/km),表明印度-亚洲初始碰撞约20Myr后中上地壳被堆叠埋藏至>33km以下,发生了广泛的整体性加厚和深熔作用。该事件与喜马拉雅内陆残留海最终退却的时间吻合,是喜马拉雅山脉初始隆升的诱因。喜马拉雅山脉不是晚新生代以来隆升的,而是经历了自始新世中期以来的长期地壳堆叠和隆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 初始隆升 地壳加厚 中P/T型变质作用 独居石U-Th-Pb岩石年代学
下载PDF
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敲除影响小鼠肺脏免疫细胞组成平衡并加重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静 史佳 +2 位作者 关鑫 戈立秀 余剑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6-302,共7页
目的 评价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缺失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脏免疫细胞组成及炎症性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C57BL/6野生型(WT)小鼠和同背景HO-1条件敲除(HO-1^(-/-))小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WT对照组、 LPS处理的WT组... 目的 评价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缺失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脏免疫细胞组成及炎症性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C57BL/6野生型(WT)小鼠和同背景HO-1条件敲除(HO-1^(-/-))小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WT对照组、 LPS处理的WT组、 HO-1^(-/-)对照组和LPS处理的HO-1^(-/-)组。LPS处理的WT组和LPS处理的HO-1^(-/-)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LPS(15 mg/kg)建立ALI模型,WT对照组和HO-1^(-/-)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同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12 h后,处死小鼠并收集各组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PCR检测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和IL-6 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中性粒细胞(CD45^(+)CD11b^(+)Ly6G^(+)Ly6C^(-))、总单核细胞(CD45^(+)CD11b^(+)Ly6C^(hi))、促炎性单核细胞亚群(CD45^(+)CD11b^(+)Ly6C^(hi)CCR2^(hi))、总巨噬细胞(CD45^(+)CD11b^(+)F4/80^(+))、 M1巨噬细胞亚群(CD45^(+)CD11b^(+)F4/80^(+)CD86^(+))、 M2巨噬细胞亚群(CD45^(+)CD11b^(+)F4/80^(+)CD206^(+))、总T细胞(CD45^(+)CD3^(+))、 CD3^(+)CD4^(+)T细胞亚群、 CD3^(+)CD8^(+) T细胞亚群和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 CD45^(+)CD11b^(+)Gr1^(+))百分比。结果 与相应对照组相比,LPS处理的WT和HO-1^(-/-)小鼠,肺组织炎症损伤加重;TNF-α、 IL-1β和IL-6 mRNA水平增加;中性粒细胞、总单核细胞、促炎性单核细胞亚群、 MDSC和总巨噬细胞比例显著增加;CD3^(+)、 CD3^(+)CD4^(+)和CD3^(+)CD8^(+) 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静息状态下,与WT对照组小鼠相比,HO-1^(-/-)对照组小鼠肺脏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促炎性单核细胞比例增加;CD3^(+)和CD3^(+)CD8^(+) T细胞比例降低。与LPS处理的WT小鼠相比,LPS处理的HO-1^(-/-)小鼠肺组织TNF-α和IL-1β mRNA表达水平更高,总单核细胞、促炎性单核细胞亚群、 M1巨噬细胞和M1/M2比值显著增加;CD3^(+)CD8^(+) T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结论 HO-1的缺失影响ALI小鼠肺脏免疫系统功能,加重LPS刺激后的炎症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加氧酶1 急性肺损伤 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成人接种2剂新冠灭活疫苗12个月后T细胞免疫应答特点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静 李亚群 +7 位作者 汪海燕 宋曜如 李静 王文鑫 万林钰 周春保 范兴 王福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5-170,共6页
目的评估成年人接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灭活疫苗12个月后不同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的特点。方法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22年4-6月招募15名健康成年人,于接种2剂新冠灭活疫苗12个月后采集其静脉血标本,以基于多色流式细胞... 目的评估成年人接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灭活疫苗12个月后不同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的特点。方法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22年4-6月招募15名健康成年人,于接种2剂新冠灭活疫苗12个月后采集其静脉血标本,以基于多色流式细胞术的活化诱导标记法(AIM)检测SARS-CoV-2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水平,并分析其记忆表型与亚群分化特点。结果成年人接种2剂灭活疫苗12个月后,90%以上个体可检测到Spike及Non-spike特异性CD4^(+)T细胞反应(S:14/15,P=0.0001;NS:15/15,P<0.0001);80%个体检测到Spike及Non-spike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S:12/15,P=0.0463;NS:12/15,P=0.0806)。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主要表现为中央记忆细胞(CM)、1型效应记忆细胞(EM1)记忆表型,以及1/17型辅助性T细胞(Th1/17)、2型辅助性T细胞(Th2)辅助表型。结论灭活疫苗接种后能诱导广泛且持久的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反应,可能是当前国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化比例较低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灭活疫苗 T细胞免疫应答
下载PDF
盾构法联络通道T接头局部冻结加固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雪松 徐连坤 +4 位作者 耿佳 李晓凡 宋彦杰 逯建栋 王书雄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9,共10页
为研究盾构法联络通道T接头局部冻结区域的薄弱位置,探究主隧道管片材料、洞门间隙注浆体热导率、是否注浆改良土体和冻结管环数等因素对局部冻结的影响,依托天津地铁10号线某联络通道T接头局部冻结加固工程,采用数值模拟对局部冻结温... 为研究盾构法联络通道T接头局部冻结区域的薄弱位置,探究主隧道管片材料、洞门间隙注浆体热导率、是否注浆改良土体和冻结管环数等因素对局部冻结的影响,依托天津地铁10号线某联络通道T接头局部冻结加固工程,采用数值模拟对局部冻结温度场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沿洞门处的土体,联络通道顶底部冻结效果差于联络通道侧面;主隧道钢管片向主隧道底部比向顶部延伸的更长,因而联络通道底半环冻结效果略差于顶半环。2)影响局部冻结时间的主要因素为主隧道管片材料和洞门间隙注浆体的热导率。3)主隧道部分采用钢管片工况,钢管片起到通道壁后远近土体导热“桥梁”的作用;当洞门间隙注浆体的热导率较低(如0.93 W/(m·K))时,注浆体不能及时地向主隧道钢管片输送冷量,联络通道壁后近处土体中大量冻结冷量沿钢管片传递至远处土体,使通道壁后较近处土体温度较高,因而比主隧道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管片工况冻结时间长。4)随着洞门间隙注浆体热导率的增大,其向主隧道管片输送冷量的效率得到提升,主隧道附近土体的冻结效果得到改善,冻结时长有所缩短;间隙注浆体热导率由0.93 W/(m·K)提升至1.8 W/(m·K)时,可以将主隧道部分采用钢管片工况冻结时间由17 d缩短至12 d,所需冻结时长相比主隧道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管片工况反而缩短1 d,即主隧道部分采用钢管片工况的冻结时间对洞门间隙注浆体热导率的改变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冻结 盾构法联络通道 T接头 温度场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NLRP3炎症小体抑制剂MCC950通过抑制Th1/Th17和促进Tregs改善脓毒症小鼠器官损伤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玉妹 陈隆望 +1 位作者 张万里 王雪涛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90-198,共9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抑制剂MCC950对脓毒症小鼠T细胞分化及器官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8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模型组(CLP组)和MCC950治疗组(MCC950组),每组6只。其中...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抑制剂MCC950对脓毒症小鼠T细胞分化及器官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8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模型组(CLP组)和MCC950治疗组(MCC950组),每组6只。其中CLP组和MCC950组通过盲肠结扎穿孔(CLP)的方法制备脓毒症模型。MCC950组腹腔注射溶于0.5 mL 0.9%氯化钠溶液的MCC950(50 mg/kg),sham组和CLP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CLP术后24 h收集小鼠血清及器官标本。HE染色法观察脓毒症小鼠肺脏、肾脏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并计算生存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脾脏NLRP3蛋白含量;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和肺组织的细胞因子水平(IL-1β、IL-18、IL-1α、IL-6、TNF-α);分离脾脏获得脾脏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辅助性T细胞(Th)1、Th17、调节性T细胞(Tregs)比例。结果:与sham组相比,CLP组小鼠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水肿和肺泡壁增厚,肾小管刷状缘和上皮细胞减少,肾小球萎缩,肾小管成弥漫性扩张,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脾脏NLRP3的蛋白表达上调(P<0.05),血清IL-1β、IL-18、IL-1α、IL-6、TNF-α水平均升高(P<0.05),肺组织中IL-1α、IL-6、TNF-α水平均升高(P<0.05),脾脏CD4^(+)IFN-γ^(+)Th1、CD4^(+)IL-17^(+)Th17、CD4^(+)CD25^(+)Foxp3^(+)Tregs比例均升高(P<0.05),小鼠7 d生存率为30%(P<0.05)。与CLP组相比,MCC950组小鼠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减轻,水肿减退,肾小管扩张不明显,炎性细胞浸润亦有所减轻,脾脏NLRP3的蛋白表达下调(P<0.05),血清IL-1β、IL-18、IL-1α、IL-6、TNF-α水平均降低(P<0.05),肺组织中IL-1α、IL-6、TNF-α水平均降低(P<0.05),脾脏CD4^(+)IFN-γ^(+)Th1、CD4^(+)IL-17^(+)Th17比例减少,CD4^(+)CD25^(+)Foxp3^(+)Tregs比例明显增加(P<0.05),小鼠7 d生存率显著提升(P<0.05)。结论:MCC950阻断NLRP3可改善脓毒症小鼠的器官损伤,其作用可能依赖于抑制Th1/Th17反应和促进Tregs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C950 NLRP3 脓毒症 T细胞分化 器官损伤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聂春生 王玉峰 +2 位作者 李士杰 侯英文 刘家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2-56,62,共6页
目的观察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21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介入科收治的原发性HCC患者104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T... 目的观察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21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介入科收治的原发性HCC患者104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TACE组52例(TACE治疗)、联合组52例(TACE+微波消融治疗),评估术后1个月疗效,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血清肿瘤标志物、T淋巴细胞亚群,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6.5%,高于TACE组的69.2%(χ^(2)/P=4.522/0.033);治疗后1个月联合组AST、ALT水平低于TACE组(t=10.473、8.602,P均<0.001);AFP水平低于TACE组(t=11.724,P<0.001);CD4^(+)、CD4^(+)/CD8^(+)高于TACE组,CD8^(+)低于TACE组(t=3.913、5.460、5.586,P均<0.001);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HCC患者接受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可显著下调其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肝功能及免疫功能,提升整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原发性 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微波消融 肿瘤标志物 T淋巴亚群
下载PDF
西北条锈菌源区冬小麦育种抗条锈病基因的利用现状与策略 被引量:6
17
作者 白斌 张怀志 +7 位作者 杜久元 张晓洋 何瑞 伍玲 张哲 张耀辉 曹世勤 刘志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7,I0001-I0010,共24页
【目的】了解中国小麦条锈病西北重要越夏菌源区甘肃陇东和陇南近20年育成小麦品种(系)中抗条锈病基因的利用情况,为陇南小麦条锈病遗传多样性控制,持久抗病品种的培育和可持续绿色健康生态农业奠定基础。【方法】于2019—2020年和2020... 【目的】了解中国小麦条锈病西北重要越夏菌源区甘肃陇东和陇南近20年育成小麦品种(系)中抗条锈病基因的利用情况,为陇南小麦条锈病遗传多样性控制,持久抗病品种的培育和可持续绿色健康生态农业奠定基础。【方法】于2019—2020年和2020—2021年种植季对117份冬小麦品种(系)甘肃清水县和四川郫都区进行成株期抗条锈病鉴定,2021年分别用条锈菌CYR33和CYR34对117份品种(系)进行苗期抗条锈病鉴定,并利用分子标记对15个抗条锈病基因进行检测。【结果】田间成株期对条锈菌主要流行致病性混合小种抗病的品种(系)占29.1%,其中,25.6%为陇南区域品种(系),3.4%为陇东区域品种(系),另有25.6%陇南区域感病品种(系)表现慢病性(严重度<20%)。有70.1%品种(系)苗期对CYR33表现抗病,其中,57.3%为陇南区域品种(系),12.8%为陇东区域品种(系);仅6.0%品种(系)苗期对CYR34具有抗病性,为陇南区域的兰天131等7个品种(系)。苗期和成株期抗病品种(系)以2010年后育成的兰天、中梁、天选、兰航选系列品种为主。分子标记检测结合系谱分析,发现抗条锈病基因Yr9、Yr10、Yr17、Yr18、Yr26、Yr28、Yr29、Yr30、Yr41、Yr46、YrZH22和YrZH84在所有检测品种(系)中的频率分别为49.6%、1.7%、12.8%、7.7%、12.8%、20.5%、10.3%、34.2%、2.6%、16.2%、15.4%和27.4%,且多以基因聚合体形式存在于品种(系)中,62.4%品种(系)中聚合了2—5个抗条锈病基因,YrZH84、YrZH22和Yr17中的一个或多个基因与其他抗条锈病基因聚合后,品种(系)的条锈病抗性明显高于其他基因组合。此外,在陇南菌源区,以种植小麦为主的山旱地区域(条锈菌越夏区)所推广的品种(系)中,含有Yr10、Yr17、Yr18、Yr28、Yr29、Yr30、Yr41和Yr46的频率较高,越冬区(川水地)推广品种(系)中主要有Yr26、Yr30、YrZH22和YrZH84,越夏区和越冬区品种(系)的抗性遗传背景差异明显,且越夏区品种(系)含有的抗病基因类型多样性高于越冬区。【结论】在越夏菌源区甘肃陇南、陇东的品种(系)中,抗条锈病基因分布频率、抗病基因类型及数量均有明显提高,避免了品种抗病遗传背景单一化问题,实现了品种(系)中的抗病基因较为复杂多样,部分品种的抗病性保持时间长,表明陇南地区利用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控制条锈病策略的实施已初显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条锈菌 西北越夏菌源区 基因聚合 持久抗性 分子标记
下载PDF
基于SNP标记的小麦品种遗传相似度及其检测准确度分析
18
作者 许乃银 金石桥 +7 位作者 晋芳 刘丽华 徐剑文 刘丰泽 任雪贞 孙全 许栩 庞斌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7-896,共10页
遗传相似度检测的准确度估计是对SNP标记法在农作物品种检测体系中应用的必要补充和完善。本研究基于2021年小麦品种SNP标记法跨实验室协同验证实验数据,分析了该方法的检测准确度及在品种间的遗传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1)10个实验室... 遗传相似度检测的准确度估计是对SNP标记法在农作物品种检测体系中应用的必要补充和完善。本研究基于2021年小麦品种SNP标记法跨实验室协同验证实验数据,分析了该方法的检测准确度及在品种间的遗传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1)10个实验室对55组小麦品种组合的标记位点相似度检测的总体准确度约为98%。(2)GGE双标图的品种遗传关系功能图显示,7组小麦品种的组内遗传相似度在95%以上,其余组合的遗传相似度较低。(3)依据GGE双标图的“正确度-精确度”功能图和“准确度排序”功能图,发现洛旱7号/洛旱11等品种组合的相似度检测准确度较高,晋麦47/临抗11的检测准确度一般,而济麦22/婴泊700的检测准确度较差。(4)10个实验室的检测准确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2个实验室检测的正确度、精确度和准确度表现显著差于其余实验室。(5)各实验室检测正确度的容许误差分布于1.3%~1.9%之间,平均为1.5%;准确度的容许误差分布于1.5%~2.0%之间,平均为1.7%。其中,Lab2和Lab3的检测正确度和准确度的容许误差显著差于其余实验室。本研究构建了SNP标记法对品种相似性检测的准确度统计模型,分析了品种组合和实验室的检测准确度及其容许误差,采用GGE双标图方法对检测正确度、精确度和准确度进行可视化分析,验证了各实验室对品种位点相似性检测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为SNP标记法在农作物品种遗传相似性检测中的准确度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应用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GGE双标图 SNP标记 遗传相似度 位点相似度 准确度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的肠道免疫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洋 宋志前 +4 位作者 鲁欣悦 王淳 彭诗涛 张婷 宁张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68-175,共8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疾病。UC与肠道免疫关系密切,肠相关淋巴组织以及固有层含有丰富的免疫细胞,对于维持肠道免疫稳态具有重要作用。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 Th)17...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疾病。UC与肠道免疫关系密切,肠相关淋巴组织以及固有层含有丰富的免疫细胞,对于维持肠道免疫稳态具有重要作用。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 Th)17/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 Treg)失衡与UC肠道免疫稳态息息相关,而Th17/Treg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受到细胞代谢重编程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与UC相关的肠相关淋巴组织以及固有层内多种免疫因素、Th17/Treg细胞代谢重编程以及中药免疫调节治疗UC现状3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UC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免疫 TH17细胞 TREG细胞 代谢重编程
下载PDF
鼻咽癌放化疗治疗患者外周血PD-1及免疫指标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俞璐璐 万晶 +2 位作者 葛宜枝 宗丹 师凌云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324-1327,共4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化疗治疗患者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免疫指标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90例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并接受放化疗治疗,采集其血液样本之后采用流...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化疗治疗患者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免疫指标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90例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并接受放化疗治疗,采集其血液样本之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对不同时间段(治疗前、新辅助化疗后、放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外周血PD-1、CD8^(+)CD28^(+)细胞比例的水平变化予以动态监测并比较。结果鼻咽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CD3^(+)、CD4^(+)细胞比例、CD4^(+)/CD8^(+)比值分别为(72.28±8.37)%、(39.27±8.58)%、1.58±0.67,均明显高于治疗前,CD3-CD16^(+)CD56^(+)、CD19^(+)细胞比例分别为(18.27±8.38)%、(7.87±4.08)%,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后与治疗前的CD8^(+)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之后CD8^(+)CD28^(+)细胞比例为(10.68±3.87)%,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后与治疗前的外周血PD-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与治疗前的CD3^(+)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患者放疗后CD4^(+)细胞比例、CD4^(+)/CD8^(+)比值、CD19^(+)细胞比例分别为(26.68±6.09)%、0.88±0.29、(3.69±2.36)%,均明显低于治疗前,CD8^(+)、CD3-CD16^(+)CD56^(+)细胞比例分别为(31.03±8.08)%、(27.39±10.26)%,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患者放疗后CD8^(+)CD28^(+)细胞比例为(7.08±2.57)%,明显低于治疗前,外周血PD-1水平为(13.38±6.27)%,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之后鼻咽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值处于持续上调趋势,而放疗完成后处于下降趋势,表明鼻咽癌患者于放疗完成后免疫功能受损;放疗完成后鼻咽癌患者T细胞PD-1表达水平明显上调,提示PD-1抑制剂最佳使用时间可能为放化疗完成时,抗PD-1维持治疗可发挥持久、高效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CD4/CD8比值 新辅助化疗 放疗 PD-1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