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畜伊氏锥虫灭活苗制备及免疫研究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祥生 刘全 +1 位作者 刘俊华 王德昭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76-480,共5页
4种佐剂制备的伊氏锥虫灭活苗 ,通过小鼠免疫筛选试验 ,发现Ⅳ号佐剂苗安全性好 ,免疫原性强 ,ES抗原在免疫保护中起重要作用。用Ⅳ号佐剂制备的湖北、江苏、广西株伊氏锥虫灭活苗 ,通过小鼠和家兔 2次免疫 ,对同株虫体的攻击小鼠分别获... 4种佐剂制备的伊氏锥虫灭活苗 ,通过小鼠免疫筛选试验 ,发现Ⅳ号佐剂苗安全性好 ,免疫原性强 ,ES抗原在免疫保护中起重要作用。用Ⅳ号佐剂制备的湖北、江苏、广西株伊氏锥虫灭活苗 ,通过小鼠和家兔 2次免疫 ,对同株虫体的攻击小鼠分别获得 2 0 / 2 0、12 / 12和 2 0 / 2 0的保护 ,并耐受第 2、第 3次攻击 ,免疫期长达 3~ 5个月以上。家兔获得 7/ 8保护 ,体重明显增加 ,中和凝集抗体效价 1∶10~ 80倍。对照小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灭活苗 小鼠 家兔 免疫接种
下载PDF
奶牛附红细胞体和伊氏锥虫二重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2
作者 陈明 黄维义 +3 位作者 张为宇 石云良 苏乾莲 何木荣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26,共2页
为建立奶牛附红细胞体和伊氏锥虫两种病原诊断方法并探索二者之间在奶牛感染中的关系,本研究针对两病原分别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奶牛附红细胞体和伊氏锥虫感染的二重PCR诊断方法,其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415bp和237bp。敏感性试验和... 为建立奶牛附红细胞体和伊氏锥虫两种病原诊断方法并探索二者之间在奶牛感染中的关系,本研究针对两病原分别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奶牛附红细胞体和伊氏锥虫感染的二重PCR诊断方法,其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415bp和237bp。敏感性试验和特异性试验表明,附红细胞体和伊氏锥虫的DNA的最低检测量为0.154pg和0.105pg;与猪肺炎支原体、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鸡艾美耳球虫、牛双芽巴贝斯虫无交叉反应。35份临床血样检测结果为:奶牛附红细胞体阳性率22.89%,伊氏锥虫阳性率8.89%,其中共感染率为2.89%。临床试验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奶牛附红细胞体和伊氏锥虫的诊断,特别适用于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红细胞体 伊氏锥虫 二重PCR诊断
下载PDF
家畜伊氏锥虫灭活苗制备及免疫研究观察
3
作者 王祥生 刘全 +1 位作者 刘俊华 王德昭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198-204,共7页
4种佐剂制备的伊氏锥虫灭活苗 ,通过小鼠免疫筛选试验 ,发现 号佐剂苗安全性好 ,免疫原性强 ,ES抗原在免疫保护中起重要作用。用 号佐剂制备的湖北、江苏、广西株伊氏锥虫灭活苗 ,通过小鼠和家兔 2次免疫 ,对同株虫体的攻击小鼠分别获... 4种佐剂制备的伊氏锥虫灭活苗 ,通过小鼠免疫筛选试验 ,发现 号佐剂苗安全性好 ,免疫原性强 ,ES抗原在免疫保护中起重要作用。用 号佐剂制备的湖北、江苏、广西株伊氏锥虫灭活苗 ,通过小鼠和家兔 2次免疫 ,对同株虫体的攻击小鼠分别获得 2 0 /2 0、 1 2 /1 2和 2 0 /2 0的保护 ,并耐受第 2、第 3次攻击 ,免疫期长达3~ 5个月以上。家兔获得 7/8保护 ,体重明显增加 ,中和凝集抗体效价 1 :1 0~ 80倍。对照小鼠、家兔全部发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灭活苗 免疫 小鼠 家兔
下载PDF
弓形虫、泰氏锥虫和伊氏锥虫超低温冷冻保存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祥生 胡力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63-267,共5页
根据液氮(-196℃)超低温冷冻保存组织细胞的原理,本文选用Ⅰ、Ⅱ和Ⅲ号保护剂分别对来自体外培养的弓形虫和泰氏锥虫、小鼠血液内的伊氏锥虫以及小鼠腹腔液内的弓形虫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试验。试验表明,在没有特殊逐步降温设备的情况下... 根据液氮(-196℃)超低温冷冻保存组织细胞的原理,本文选用Ⅰ、Ⅱ和Ⅲ号保护剂分别对来自体外培养的弓形虫和泰氏锥虫、小鼠血液内的伊氏锥虫以及小鼠腹腔液内的弓形虫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试验。试验表明,在没有特殊逐步降温设备的情况下,直接冻存法比间接冻存法更方便,效果更为确实。截至报道之日止,弓形虫保存已达954天,泰氏锥虫达1189天,伊氏锥虫达1089天,虫体形态、活力、增殖力和致病性均无明显改变,为虫体的长期保存提供了一较为简便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体 泰氏锥虫 低温保存 液氮
下载PDF
伊氏锥虫病的诊断及防控研究现状
5
作者 陈永艳 杜承 王晓钧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71-1578,共8页
伊氏锥虫病是由锥虫属的伊氏锥虫(Trypanosoma evansi,T.evansi)感染哺乳动物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也称“苏拉”,广泛分布于全球。我国农业农村部将伊氏锥虫病归为多种动物共患的三类动物疫病,其可造成马属动物、骆驼、水牛等的贫血、... 伊氏锥虫病是由锥虫属的伊氏锥虫(Trypanosoma evansi,T.evansi)感染哺乳动物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也称“苏拉”,广泛分布于全球。我国农业农村部将伊氏锥虫病归为多种动物共患的三类动物疫病,其可造成马属动物、骆驼、水牛等的贫血、消瘦、甚至死亡,对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T.evansi可能还具有人畜共患的潜力,因此对其进行准确诊断至关重要。但由于锥虫亚属间亲缘关系密切,并且存在抗原变异和免疫逃逸,导致T.evansi的鉴别诊断十分困难。本文对伊氏锥虫病的病原学、免疫机制、鉴别诊断和防控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其鉴别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vansi 免疫逃逸 检测技术 分离培养 疫苗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