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血证论》中白头翁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美艳 李茂生 曾霖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18期9-11,共3页
白头翁苦寒,入胃、大肠经,世人多以其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效而用于血痢、阴痒肿痛等疾病,唐容川在《血证论》中运用白头翁有其独特的临床经验和应用心得,文章通过浅议书中白头翁的应用,以期为其在临床运用和现代科学研究提供借鉴和启迪。
关键词 白头翁 《血证论》 唐容川 清肝凉血 平肝熄风
下载PDF
阴阳水火气血论之血证转化规律 被引量:8
2
作者 黎飞猛 黄晓青 梁兆球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313-315,共3页
通过分析整理《血证论》中阴阳水火气血论思想,总结阴阳水火气血间的转化规律。从血证生理、病理、治疗上归纳认为水是气的物质基础,赖"天阳"与"肾阳"之"少火"化生为气,水阴是血的物质基础,赖心火化生成... 通过分析整理《血证论》中阴阳水火气血论思想,总结阴阳水火气血间的转化规律。从血证生理、病理、治疗上归纳认为水是气的物质基础,赖"天阳"与"肾阳"之"少火"化生为气,水阴是血的物质基础,赖心火化生成血,阴阳水火气血循其规律转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治疗上要求循其运行轨迹调治,使气血水火相济相生,得行其道。血证转化规律从中医角度正确阐释人体阴阳水火气血转化的特点,能深化对中医血证之理解,更明确地指导血证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证论 唐容川 阴阳 气血水火 转化规律
下载PDF
探讨唐容川血证中麻黄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彭波 杨越 夏庭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8-549,共2页
唐容川在血证的治疗中运用麻黄主要针对两类病症,一是外寒客于卫表,邪郁而生内热,血随气逆所引起的吐血、鼻衄、咳血;二是邪实而气血凝聚所致的肺痈、疮血。其一用以解外邪使气机复常,促进内逆之壅气降,不致扰及阴分而出现血证;其二用... 唐容川在血证的治疗中运用麻黄主要针对两类病症,一是外寒客于卫表,邪郁而生内热,血随气逆所引起的吐血、鼻衄、咳血;二是邪实而气血凝聚所致的肺痈、疮血。其一用以解外邪使气机复常,促进内逆之壅气降,不致扰及阴分而出现血证;其二用以开通腠理而疏通血络,使玄府畅通、气随津布。强调血证中用麻黄须缓用以求稳,或联用和血之法,以清营、养阴、酸收、泻火、活血等法的综合运用为主,以达邪除营安之效,体现了"有故无殒"的思想,并启示后学对于陈规勿矫枉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血证 唐容川
下载PDF
《血证论》从脾论治浅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宏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870-873,共4页
唐容川在《血证论》提出了五脏以脾为运,治血以脾为主,治气以脾为主。主要运用温脾阳、补脾阴、泻脾热(火)等法治血,运用和脾利水调气、扶脾镇水生气、攻脾夺水通气等法治气,对现今临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后世医家借鉴应用。
关键词 唐容川 血证论
下载PDF
林平血证辨治三原则及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林煜 吴丹 林平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4期480-482,共3页
血证是临床常见疾病,历代医家辨治经验丰富,清代唐容川《血证论》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虚仍是当今治血应当遵循的四原则。笔者研究生导师林平主任医师是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院长、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在中医... 血证是临床常见疾病,历代医家辨治经验丰富,清代唐容川《血证论》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虚仍是当今治血应当遵循的四原则。笔者研究生导师林平主任医师是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院长、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在中医药大学、三级综合性医院、中医院和急救中心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30余年,在学习总结历代医家对血证认识基础上,强调治火、治气、治血是中医辨治血证的三大原则,并将其运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中,形成对血证的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相关论文20篇,获5项政府科技成果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唐容川 血证 林平
下载PDF
唐容川血证补虚法探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娅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6年第2期120-121,共2页
“补虚”是唐容川在《血证论.卷二.吐血》中提出的血证四大治法之一。唐容川所指补虚主要指补血,并明确指出此补虚之法并非仅适用于吐血证,而是通治血证之大法,因而是统论补血之法。然“补法不一”,有先补肺胃,辨证补心,补脾为主,补肝为... “补虚”是唐容川在《血证论.卷二.吐血》中提出的血证四大治法之一。唐容川所指补虚主要指补血,并明确指出此补虚之法并非仅适用于吐血证,而是通治血证之大法,因而是统论补血之法。然“补法不一”,有先补肺胃,辨证补心,补脾为主,补肝为要,补肾宜早等不同,以五脏分治,调合五脏的阴阳气血,辨证施治,选方用药,真正体现“补虚为收功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容川 血证 补虚 五脏分治
下载PDF
基于唐宗海“治血四法”探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疗思路 被引量:8
7
作者 陈祥华 林平 +3 位作者 何友成 黄铭涵 黄建辉 李思汉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5期2216-2218,共3页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是临床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具有较高复发率及病死率,其在中医学中属于“血证”范畴。唐宗海“治血四法”乃“通治血证之大纲”,对血证的治疗具有指导作用。现基于“治血四法”探讨ANVUGIB的病因病机...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是临床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具有较高复发率及病死率,其在中医学中属于“血证”范畴。唐宗海“治血四法”乃“通治血证之大纲”,对血证的治疗具有指导作用。现基于“治血四法”探讨ANVUGIB的病因病机,提出“止血为第一要法、止血不忘消瘀、宁血必先求本、补虚需掌握时机”的治疗思路,为运用“治血四法”辨治ANVUGIB提供临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治血四法 @唐宗海 血证论 病因病机 治疗
下载PDF
基于《血证论》探讨唐容川诊治便血经验特色 被引量:4
8
作者 蒋婉 顾皖临 +2 位作者 田红霞 徐新宇 王允琴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究唐容川《血证论》中诊治便血的经验特色,从而为临床诊治便血提供思路。[方法]以《血证论》"便血篇"为研究对象,结合《黄帝内经》《伤寒论》《济生方》等相关著作论述,对唐氏辨治便血的特色进行系统阐发。[结果]唐... [目的]探究唐容川《血证论》中诊治便血的经验特色,从而为临床诊治便血提供思路。[方法]以《血证论》"便血篇"为研究对象,结合《黄帝内经》《伤寒论》《济生方》等相关著作论述,对唐氏辨治便血的特色进行系统阐发。[结果]唐容川将便血分为近血及远血进行辨治,认为近血病位在大肠,同肺、胃、肝、肾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可分为脏毒下血和肠风下血,其中脏毒主责湿热蕴结、气血郁滞,治疗上当以和血疏利为原则;肠风主责外风内陷、肝风内动,治疗上当以清火养血为原则,不论肠风或是脏毒,下血日久皆致阴分损伤,又当滋阴濡肠以复其亏耗。远血病位在胃,发病之因在于中宫不守、血无所摄,其因于虚寒者,当温补中焦、固摄阴血;因于虚热者,当补中兼清、安宁阴血。唐氏在系列治则指导下确立了行之有效的方药,尤其推崇经方的使用,完善了便血治疗的体系,并对其预防提供了思路。[结论]唐容川辨治便血经验丰富,理法充备,为现代临床诊治便血提供了思路及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血 脏毒 肠风 下血 和血疏利 血证论 唐容川
下载PDF
试论唐荣川《血证论》痰瘀相关思想 被引量:5
9
作者 马铭泽 孟静岩 《西部中医药》 2022年第3期61-63,共3页
通过咳嗽、出血、脓3类病症探讨唐荣川《血证论》中所阐述的痰瘀相关理论及临床应用,唐氏认为痰是津液失常的结果,瘀为“离经之血”,换言之,水病为痰,血病致瘀;阴、气、水和阳、血、火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相互制约的属性且横向联系,这是... 通过咳嗽、出血、脓3类病症探讨唐荣川《血证论》中所阐述的痰瘀相关理论及临床应用,唐氏认为痰是津液失常的结果,瘀为“离经之血”,换言之,水病为痰,血病致瘀;阴、气、水和阳、血、火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相互制约的属性且横向联系,这是痰瘀相关的根本原因;在生理活动进行过程中脏腑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也是痰瘀相关的依据;临床可遵循痰瘀同治的治疗原则,依据病位和病势选择不同方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证论 瘀血 痰瘀相关 中医理论 唐荣川
下载PDF
唐宗海《血证论》治疗崩漏、带下思路探微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丽颖 陆妍 +4 位作者 施心贤 李兰楠 刘泳锌 李姿慧 张磊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第9期1713-1717,共5页
唐宗海所著《血证论》是一部论治各科血证的专书,其中治疗崩漏、带下的思路颇有独到之处,以阴阳气血水火论为理论依据,以治脾为主要治疗思路,取各家之长,师古而不泥古。作者通过研究唐宗海的学术理论,概括其对崩漏、带下病因病机的认识... 唐宗海所著《血证论》是一部论治各科血证的专书,其中治疗崩漏、带下的思路颇有独到之处,以阴阳气血水火论为理论依据,以治脾为主要治疗思路,取各家之长,师古而不泥古。作者通过研究唐宗海的学术理论,概括其对崩漏、带下病因病机的认识,治疗的思路,选方用药和其治疗经验对诊治男科白浊、下血的启发,并进行比较、总结,旨在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思路,以求更好地指导现代临床治疗崩漏、带下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宗海 崩漏 带下 《血证论》
下载PDF
《血证论》中血上干证学术思想初探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宇 周雅超 +1 位作者 韩雪 张一昕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第2期52-55,共4页
本文运用文献学研究方法,结合书中卷一《阴阳水火气血论》《男女异同论》《脏腑病机论》《脉证死生论》《用药宜忌论》《本书补救论》等内容,认真研读卷二《吐血》《呕血》《咯血》《咳血》《鼻衄》《唾血》《脑衄》《目衄》《耳衄》《... 本文运用文献学研究方法,结合书中卷一《阴阳水火气血论》《男女异同论》《脏腑病机论》《脉证死生论》《用药宜忌论》《本书补救论》等内容,认真研读卷二《吐血》《呕血》《咯血》《咳血》《鼻衄》《唾血》《脑衄》《目衄》《耳衄》《齿衄》等章节,对唐氏论治"血上干证"的学术论调、治疗理念、方药特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发。唐容川在血证的论治中,详审病因,参透病机,尊古贤之要法,纠时医之流弊;治疗上以脏腑理论为指导,强调胃、肝、肾三脏同治,对于中焦,提倡"泻胃实、滋脾阴";对于肝木,主张"体用皆养",理血和血;提出"血病治肾"理论,力主安、滋、泻、纳四法;用药独特,倚重金石贝类及血肉有情之品,效专力宏,理足方效。唐氏治血,既有严谨认真地继承传播,又有不落窠臼的神来之笔。以血证的治疗为切入点,窥一斑而知全豹,深刻领略大师风范,以期撷取精华,更好地在临床论治内科杂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证论》 唐容川 血上干证 学术思想 用药特色
下载PDF
唐容川《血证论》咳血辨治特色探微
12
作者 许博文 郭锦晨 +1 位作者 朱雅文 赵硕琪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第7期74-76,共3页
唐容川《血证论》对咳血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在前人的证治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根据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其独特的血证理论相结合,所论严谨,方药明确,对后世影响极大,如其所论咳血多属火郁、痰凝、气乱,唐氏多以攻、和、消、补之法而忌... 唐容川《血证论》对咳血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在前人的证治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根据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其独特的血证理论相结合,所论严谨,方药明确,对后世影响极大,如其所论咳血多属火郁、痰凝、气乱,唐氏多以攻、和、消、补之法而忌汗吐之法,其中颇多见解至今仍有较大参考意义。通过研究《血证论·卷二·咳血篇》所论证型方药,进行详细归纳总结,剖析唐氏论治咳血的核心思想、病理因素及治则治法,旨在增强中医对于咳血证临床诊治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容川 《血证论》 咳血 证治思想 病理因素
下载PDF
《血证论》水血相因思想初探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艳彦 梁琦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31-733,共3页
从生理、病理、治疗等方面对《血证论》中水血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析。水与血关系密切,生理上水血相倚,互济互养;病理上水血相因,互累互病;治疗上水病累血,治水以调血,血病累水,治血以调水,血既变水,即从水治。
关键词 血证论 水血相因 唐容川
原文传递
从“四时五脏阴阳”整体观思想探讨四物汤治疗血证的机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娜 姚璇 +1 位作者 孔煜荣 郭霞珍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0-363,共4页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最基本的特点,"四时五脏阴阳"理论是贯穿《内经》全书的学术思想之一,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四物汤被誉为"妇科圣方",是治疗血证的良方。本文从"四时五脏阴阳"整体...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最基本的特点,"四时五脏阴阳"理论是贯穿《内经》全书的学术思想之一,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四物汤被誉为"妇科圣方",是治疗血证的良方。本文从"四时五脏阴阳"整体观的角度,结合血与五脏关系的整体性,讨论了四物汤治疗血证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时五脏阴阳 整体观念 四物汤 血证
原文传递
唐宗海《血证论》便血证治探微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佳乐 李董男 方明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30-33,共4页
唐宗海将便血证分为近血和远血,从肺、肝、肾三脏进行论治,以清热化湿去近血、温阳升补化远血为主要治疗思路,取各家之长,师古而不泥古。通过研究唐宗海对便血证的论治,对其临证治疗便血证的理法方药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临床便血证的治... 唐宗海将便血证分为近血和远血,从肺、肝、肾三脏进行论治,以清热化湿去近血、温阳升补化远血为主要治疗思路,取各家之长,师古而不泥古。通过研究唐宗海对便血证的论治,对其临证治疗便血证的理法方药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临床便血证的治疗提供思路,以增强其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证论》 便血证 病因 病机 唐宗海
原文传递
唐容川的痢疾诊治特色探析
16
作者 王蜀嘉 姜幼明 +1 位作者 刘玥芸 陈家旭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52-55,共4页
唐容川的痢疾诊治特色,可归纳为"肝迫注,肺收摄"的病因病机解释;便脓有病在水分与血分的区别,治以肝肺为主;师法仲景提出治痢泻实清热法与温涩填补法;治噤口痢以"和中"为主;治噤口不食,以攻逆生津、开胃进食法;治... 唐容川的痢疾诊治特色,可归纳为"肝迫注,肺收摄"的病因病机解释;便脓有病在水分与血分的区别,治以肝肺为主;师法仲景提出治痢泻实清热法与温涩填补法;治噤口痢以"和中"为主;治噤口不食,以攻逆生津、开胃进食法;治休息痢采分经用药;治久痢调补肺气;三焦在痢证的病机角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痢疾 便脓 水分 血分 肝肺并治 唐容川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原文传递
《血证论》组方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被引量:11
17
作者 班圆圆 赵惠淳 +1 位作者 秦林 彭欣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693-1696,共4页
目的总结《血证论》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血证论》所载方剂,将方剂及药物名称录入至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药物使用频次,采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对药物组合、药物关联度、药物核心组合进行分析,并... 目的总结《血证论》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血证论》所载方剂,将方剂及药物名称录入至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药物使用频次,采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对药物组合、药物关联度、药物核心组合进行分析,并采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进行新处方分析。结果共纳入方剂197首,所用药物423味,使用频次共计2498次。药物使用频次前3位分别为甘草(103)、当归(79)、白芍(63);药物组合使用频次前3位分别为甘草、当归(50),甘草、白芍(42),白芍、当归(40);药物关联系数前3位分别为蒲黄、麦冬(0.02729976),五味子、五倍子(0.02684237),五味子、牛膝(0.02667364);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演化出3-4味药物核心组合28组;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新处方14首。结论《血证论》用药以降火、理气、和血、补泻脏腑为主,多用凉药、润药,少用热药、燥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证论 唐容川 组方规律 数据挖掘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原文传递
唐容川《血证论》治疗经闭学术思想探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健美 张阳 +2 位作者 解明月 谭娇娇 郜峦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30-33,共4页
通过对唐容川《血证论》中有关经闭的系统研究,探究其治疗经闭的理论思想来源,分析其治疗经闭的特色与用药、用方特点,旨在拓展临床对于经闭的治疗思路与方法,以增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血证论》 经闭 学术思想 唐容川
原文传递
基于五脏生血理论探讨唐容川《血证论》“和”阴阳以补血思想 被引量:8
19
作者 徐新宇 黄明玉 +3 位作者 王青 余郭芳 刘俊楠 李凤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27-31,共5页
以《内经》五脏生血理论为指导,结合相关文献论述,整理《血证论》"吐血""消瘀""脏腑病机论""用药宜忌论""男女异同论"诸篇,着重从五脏与血的生成、五脏阴阳调和法两方面,系统分析唐... 以《内经》五脏生血理论为指导,结合相关文献论述,整理《血证论》"吐血""消瘀""脏腑病机论""用药宜忌论""男女异同论"诸篇,着重从五脏与血的生成、五脏阴阳调和法两方面,系统分析唐容川"和"阴阳以补血的思想,从而为临床辨证补血及治疗吐血开拓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血 补血 和法 五脏生血 唐容川 《血证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