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料液比对酶解豆粕酸溶性蛋白和水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杨雪海 李绍章 +5 位作者 赵娜 魏金涛 张巍 严念东 郭万正 黄少文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5814-5816,共3页
为了研究在不同料液比条件下添加中性蛋白酶对豆粕的酶解程度,试验设定6个处理,分别为料液比(质量比,下同)1.0∶1.0、1.0∶1.5、1.0∶2.0、1.0∶2.5、1.0∶3.0、1.0∶3.5,每个处理3个重复,以酸溶性蛋白和水溶性蛋白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 为了研究在不同料液比条件下添加中性蛋白酶对豆粕的酶解程度,试验设定6个处理,分别为料液比(质量比,下同)1.0∶1.0、1.0∶1.5、1.0∶2.0、1.0∶2.5、1.0∶3.0、1.0∶3.5,每个处理3个重复,以酸溶性蛋白和水溶性蛋白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料液比对豆粕酶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料液比为1.0∶2.5时豆粕中的酸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达到13.52%,与其他各处理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水溶性蛋白含量在料液比为1.0∶1.5时达到最高,与料液比1.0∶1.0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其他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料液比 酶解豆粕 酸溶性蛋白(tca-n) 水溶性蛋白
下载PDF
饲用酶与芽孢杆菌协同作用发酵豆粕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常磊 刘永萍 +1 位作者 徐聪聪 陈洁梅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1-26,共6页
以酸溶性蛋白(TCA-N)含量为主要评价指标,研究饲用酶酶解、芽孢杆菌发酵、饲用酶加芽孢杆菌协同处理豆粕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酶菌协同处理的结果优于酶和菌单独作用的结果,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0.7、初始发酵温度40℃、加酶量0... 以酸溶性蛋白(TCA-N)含量为主要评价指标,研究饲用酶酶解、芽孢杆菌发酵、饲用酶加芽孢杆菌协同处理豆粕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酶菌协同处理的结果优于酶和菌单独作用的结果,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0.7、初始发酵温度40℃、加酶量0.05%(蛋白酶活力50 U/g)、接种量1%(0.5%1号菌+0.5%3号菌)、处理时间为48 h。在此条件下,豆粕经过处理后,其酸溶性蛋白含量从2.74%增加到24.55%,乳酸含量从1.26%增加到4.70%,各种抗营养因子也大都得到降解。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处理后豆粕中的大分子蛋白质被降解为分子量20 kD或以下的小分子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酶 芽孢杆菌 协同作用 发酵豆粕 酸溶性蛋白
下载PDF
脉孢菌发酵豆粕工艺优化及终产品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郑婷婷 金妙仁 +2 位作者 许琪 杨瑞金 徐张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46-150,154,共6页
本文对一株脉胞菌固态发酵高温豆粕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将其终产品与米曲霉发酵豆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发酵基质初始含水率44.44%,发酵时间48 h,发酵温度35℃时,脉孢菌发酵豆粕的酸溶蛋白{TCA-N(Trichloroacetic acid soluble nitorg... 本文对一株脉胞菌固态发酵高温豆粕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将其终产品与米曲霉发酵豆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发酵基质初始含水率44.44%,发酵时间48 h,发酵温度35℃时,脉孢菌发酵豆粕的酸溶蛋白{TCA-N(Trichloroacetic acid soluble nitorgen)}含量、粗蛋白含量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降解率分别为11.23%、57.77%和92.00%,优于优化条件下米曲霉发酵豆粕的TCA-N(8.31%)、粗蛋白含量(54.72%)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降解率(KTI)(89.91%)。脉胞菌发酵豆粕所得的产品粗蛋白及酸溶蛋白含量高,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降解充分,且发酵过程中能产生醇香味。此外,脉孢菌发酵周期短,适用于豆粕发酵的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孢菌 米曲霉 酸溶蛋白 粗蛋白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发酵豆粕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高温豆粕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7
4
作者 李舒宇 杨瑞金 +3 位作者 金妙仁 徐张贤 张燕鹏 郑婷婷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4-199,共6页
利用从江西传统食品豆渣菌中分离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对高温豆粕发酵工艺进行优化。以酸溶蛋白含量为指标,对影响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高温豆粕过程中蛋白水解的3个主要因素——发酵时间、初始含水率和发酵温度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从江西传统食品豆渣菌中分离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对高温豆粕发酵工艺进行优化。以酸溶蛋白含量为指标,对影响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高温豆粕过程中蛋白水解的3个主要因素——发酵时间、初始含水率和发酵温度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豆粕初始含水率55.6%、发酵温度38.0℃、发酵时间102.5h。在该优化发酵条件下得到的发酵产品的粗蛋白含量为50.65%,酸溶蛋白含量为23.34%,水溶蛋白含量为49.92%,胰蛋白酶抑制剂活力为0.252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豆粕 固态发酵 枯草芽孢杆菌 酸溶蛋白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北豆根粗多糖的除蛋白工艺及其神经保护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培 张瑞 +3 位作者 翟阳 丁洁 董文亮 刘玉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9-586,共8页
为研究北豆根粗多糖的最佳除蛋白方法和工艺,探究北豆根粗多糖的神经保护活性。实验比较了酶法、Sevage法、酶-Sevage法、三氯乙酸(TCA)-正丁醇法、酶-TCA-正丁醇法除蛋白效果,筛选出了北豆根粗多糖的最佳除蛋白方法,并用响应面法对该... 为研究北豆根粗多糖的最佳除蛋白方法和工艺,探究北豆根粗多糖的神经保护活性。实验比较了酶法、Sevage法、酶-Sevage法、三氯乙酸(TCA)-正丁醇法、酶-TCA-正丁醇法除蛋白效果,筛选出了北豆根粗多糖的最佳除蛋白方法,并用响应面法对该方法进行优化。经响应面分析,以综合评分为指标,考查TCA与正丁醇体积比、北豆根粗多糖溶液与TCA-正丁醇溶液体积比和振摇时间对北豆根粗多糖TCA-正丁醇法除蛋白工艺的影响。用H_2O_2诱导PC12细胞损伤,探究了北豆根粗多糖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北豆根粗多糖的最佳除蛋白方法为TCA-正丁醇法。经响应面优化,确定最优除蛋白工艺为TCA:正丁醇=1∶10.4,北豆根粗多糖溶液:TCA-正丁醇溶液=1∶1.77,振摇时间为36.5 min。采用该工艺对北豆根多糖进行除蛋白,其蛋白清除率为73.1%,综合评分为92.1。神经保护研究结果表明,北豆根粗多糖对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本研究表明TCA-正丁醇法可以有效的除去北豆根粗多糖中的蛋白质且北豆根粗多糖具有神经保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豆根粗多糖 除蛋白 TCA-正丁醇法 响应面 神经保护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