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不同TN/TP水平下氮素形态分布和循环特点 被引量:78
1
作者 李哲 郭劲松 +3 位作者 方芳 张超 盛金萍 周红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9-517,共9页
TN/TP的变化是水中浮游植物营养结构特点的重要反映.对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的TN、TP和TN/TP的跟踪观测结果进行总结,发现小江回水区TN平均浓度为1553±43μg/L,TP平均浓度为61.7±2.7μg/L.二者季节变化过... TN/TP的变化是水中浮游植物营养结构特点的重要反映.对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的TN、TP和TN/TP的跟踪观测结果进行总结,发现小江回水区TN平均浓度为1553±43μg/L,TP平均浓度为61.7±2.7μg/L.二者季节变化过程相似,但季节差异明显:2007年春季保持较低水平,在春末夏初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并在夏季达到全年的较高水平,入秋后TN、TP浓度逐渐下降,但入冬后继续缓慢上升.研究期间TN/TP平均值为30.6±1.4,总体表现为磷素限制,且季节变化不显著.TN与TP显著正相关,说明氮、磷输入和输出的途径大体相同.TP的波动是调控该水域TN/TP的主要因素.对不同TN/TP水平下各形态氮素和TP、TN/TP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当TN/TP≤22时,TN是调控水体营养结构特点的主要因素,生物固氮作用有可能发生以调节TN/TP、消纳水中相对丰足的TP.当22<TN/TP<32时,通过对NO3--N的利用、摄取以实现对氮素有机合成的生态过程较为明显.而当TN/TP≥32时,较低的TP含量水平可能使氮素的有机合成过程受到抑制,NH4+-N有可能是影响该状态下氮素循环的关键因子.研究认为,强降雨和强径流过程往往使回水区段营养物输入强度加大但同期水动力条件却不适宜浮游植物的生长,使得在TN/TP≤22水平下,虽TP大量输入但不适宜的水动力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氮素的有机合成,NH4+-N/NO3--N则下降,而在较高的TN/TP水平下,水动力条件改善为浮游植物生长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物理环境,并加速了对无机氮素的生物利用,使TON含量及其在TN中所占比重均有所提高而NO3--N含量及其比重则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小江回水区 tn/tp 氮素形态组成 循环特点 水动力条件
下载PDF
滦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生物量C、TN、TP垂直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严登华 王刚 +3 位作者 金鑫 张诚 郝彩莲 秦天玲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44-1849,共6页
根据2009年4月份在滦河流域采集的25个土壤样点的数据资料,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生物量C、TN、TP质量分数特征、垂直分异规律、表聚性及与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C、TN、TP在土壤表层(0~10cm)的平均表聚系数分别... 根据2009年4月份在滦河流域采集的25个土壤样点的数据资料,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生物量C、TN、TP质量分数特征、垂直分异规律、表聚性及与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C、TN、TP在土壤表层(0~10cm)的平均表聚系数分别为0.22、0.19和0.14,并且河滩地、林草地的土壤微生物量C、TN质量分数明显高于水稻田和旱田土壤,而农田系统土壤中TP质量分数相对占优。土壤微生物C、TN、TP的剖面分布均表现出从表层向下减少的总趋势,并以40cm为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同层观测值的显著性差异有所不同。土壤微生物量C、TN与土壤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粉粒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气温、降水量呈负相关。TP与气温、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容重负相关,与其它因子没有明显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量碳 全氮 全磷 滦河流域 剖面 表聚性 相关关系
下载PDF
不同植被和水文条件下苏北盐沼土壤TN、TP和OM剖面特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仲崇庆 王进欣 +1 位作者 邢伟 张维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6-190,共5页
以盐城国家珍禽自然保护区盐沼湿地为例,分析了不同植被带土壤中全氮(TN)、全磷(TP)和有机质(OM)的剖面变化特征,探讨了盐沼植被和水文条件对TN、TP和OM剖面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带土壤中TN、TP和OM含量变化显著,其中,互花米... 以盐城国家珍禽自然保护区盐沼湿地为例,分析了不同植被带土壤中全氮(TN)、全磷(TP)和有机质(OM)的剖面变化特征,探讨了盐沼植被和水文条件对TN、TP和OM剖面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带土壤中TN、TP和OM含量变化显著,其中,互花米草带中的TN和OM含量最高,分别为(0.96±0.09)g/kg和(17.26±0.80)g/kg;光滩中TN和OM含量最低,分别为(0.07±0.01)g/kg和(0.98±0.13)g/kg,而光滩中TP含量最高,为(0.98±0.03)g/kg。不同植被对土壤TN、TP和OM等养分的转化、吸收、累积过程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由人工围堰和淡水补给引起的水文条件变化通过影响土壤的盐分,进而影响植被的分布,最终对整个盐沼生态系统土壤中TN、TP和OM的剖面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沼 植被 水文条件 全氮 全磷 有机质
下载PDF
影响海岸带盐沼土壤有机质、TN和TP含量时空变化的关键因子:潮水和植被 被引量:9
4
作者 王进欣 张威 +2 位作者 郭楠 李超 王今殊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7-255,共9页
为了更好地理解在潮水和植被交互作用梯度上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分布的特殊性,分别于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在苏北盐沼沿近潮沟带和远潮沟带2条样线布设9个固定采样区,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的含量。结果表明:植被和潮水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在潮水和植被交互作用梯度上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分布的特殊性,分别于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在苏北盐沼沿近潮沟带和远潮沟带2条样线布设9个固定采样区,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的含量。结果表明:植被和潮水的交互作用是决定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时空变化的关键因素。相对于潮水,植被的影响更为稳定和持久;盐沼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具有显著的空间和月份变化,空间变化主要包括植被带(潮水)梯度上和样带间(潮流)的差异,在植被带(潮水)梯度上植被带高于光滩,而植被带间呈现由海向陆的递减趋势,即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獐茅(Aeluropus littorali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有机质样带间差异表现为在低位盐沼远潮沟带大于近潮沟带,而中位盐沼却是近潮沟带大于远潮沟带,全磷含量时间和空间变化上均不具显著性;p H、土壤含水量和盐分含量等与潮水作用直接相关的因子与距海距离呈负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与距海距离也表现为负相关关系,而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与p H、土壤含水量及盐分含量等因子为正相关关系,一定程度上诠释了潮水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全氮 全磷 时空分布 植被分布 潮水
下载PDF
固定化藻菌对珍珠蚌养殖废水中TN和TP去除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邹万生 刘良国 +3 位作者 张景来 尹富士 王文彬 杨品红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32,57,共6页
将小球藻与有效微生物菌群(简称EM菌)、小球藻与活性污泥、小球藻与EM菌及活性污泥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固定化处理,形成藻菌胶球(分别简称为CE、CA、CEA藻菌胶球),研究了3种藻菌胶球对珍珠蚌养殖废水中TN、TP的去除效果以及光照度、温... 将小球藻与有效微生物菌群(简称EM菌)、小球藻与活性污泥、小球藻与EM菌及活性污泥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固定化处理,形成藻菌胶球(分别简称为CE、CA、CEA藻菌胶球),研究了3种藻菌胶球对珍珠蚌养殖废水中TN、TP的去除效果以及光照度、温度对3者脱氮除磷的影响,同时以无包埋藻菌胶球作为对照组进行96 h持续去TN、TP实验。结果表明:(1)CEA藻菌胶球的TN、TP的去除效果总体比CA、CE藻菌胶球好。(2)在光照度为5 000 lx、温度为25℃、水力负荷为0.1 m3/(m^2.s)、光暗比为12 h∶12 h的固定实验条件下,CEA、CA和CE藻菌胶球的TN去除率峰值分别为91.16%、88.07%、80.45%,TP去除率峰值分别为84.67%、76.28%、77.81%。8~40 h,CA与CE、CEA与CE藻菌胶球对珍珠蚌养殖废水的TN去除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该时段是CE藻菌胶球特殊的"适应期"。整个过程中,CEA、CA、CE藻菌胶球的TP去除效果无显著性差异,CE藻菌胶球也无"适应期"现象发生。(3)光照度影响实验中,CEA藻菌胶球的TN去除率在4 000 lx时达到峰值(91.41%),TP去除率在5 000 lx时达到峰值(83.49%);CA、CE藻菌胶球的TN、TP去除率都在5 000 lx时达到峰值。(4)CEA、CA、CE藻菌胶球的最适脱氮温度在25℃,而最适除磷温度在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微生物菌群 活性污泥 小球藻 tn tp
下载PDF
水体中TN/TP与藻类产生周期及产生量的关系 被引量:22
6
作者 罗固源 康康 朱亮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2-146,共5页
通过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用自来水作为试验水,当TN/TP在25:1—4:1的范围变化时.藻类的产生周期及产生量的变化情况.试验设置了25:1,20:1,15:1,12:1,10:1,41.16个比值.为了探讨温度对藻类产生的影响,分别在夏季和冬... 通过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用自来水作为试验水,当TN/TP在25:1—4:1的范围变化时.藻类的产生周期及产生量的变化情况.试验设置了25:1,20:1,15:1,12:1,10:1,41.16个比值.为了探讨温度对藻类产生的影响,分别在夏季和冬季做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当TN/TP在25:1—12:1的范围时,藻类的产生周期随TN/TP的减少而缩短,产生量随着TN/TP的减少而增加.在TN/TP为12:1时藻类的产生周期最短,产生量最多.而TN/TP从12:1—10:1时,藻类的产生周期却随TN/TP的减少而增加,产生量随TN/TP的减少而减少.在TN/TP为4:1时,没有产生藻类.季节对藻类的产生影响比较大.在夏季,藻类的产生周期较短,生产量较多;在冬季.藻类的产生周期较长.生产量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 tn/tp 季节 产生周期 藻浓度
下载PDF
海南新村湾海菖蒲TN和TP含量时空变化及其对营养负荷的响应 被引量:13
7
作者 黄道建 黄小平 黄正光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3,共4页
以海南新村湾海革床优势种之一的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为研究对象,于2005年7月、10月和2006年1月,分3个季度对网箱养殖区、中间过渡区和对照区海菖蒲不同组织的TN、TP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其对营养负荷的... 以海南新村湾海革床优势种之一的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为研究对象,于2005年7月、10月和2006年1月,分3个季度对网箱养殖区、中间过渡区和对照区海菖蒲不同组织的TN、TP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其对营养负荷的响应。结果表明:(1)新村湾海水和沉积物间隙水DIN含量,呈现出网箱养殖区〉中间过渡区〉对照区的显著趋势。(2)海菖蒲根、茎和叶在3个季度中的TN含量范围分别为:0.576%-1.544%、0.803%~2.480%和1.796%~3.200%;TP含量分别为:0.053%~0.175%、0.073%~0.197%和0.183%~0.413%。(3)海菖蒲不同组织TN、TP含量,均显示叶〉茎〉根的显著趋势;海菖蒲不同组织TN含量呈现秋、冬季〉夏季的趋势,TP含量随季节变化趋势各有不同。(4)海菖蒲根和叶的TiN含量,有由网箱养殖区向对照区递减的趋势,与其所在样区海水和沉积物间隙水DI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海菖蒲TP含量,普遍显示出网箱养殖区比中间过渡区和对照区显著大的趋势,但与海水和间隙水PO4-P的含量没有明显的关系。(5)N/P计算结果表明,新村湾海菖蒲的生长主要受N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菖蒲 tn tp含量 营养负荷 海南
下载PDF
南太湖入湖口蓝藻生物量与TN、TP的年变化特征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韩志萍 邵朝纲 +4 位作者 张忠山 王晓梅 徐新华 唐铭 叶金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1-918,共8页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南太湖水域三个入湖口(小梅港、新塘港、大钱港)水质中蓝藻生物量、TN和TP的年变化特征进行了调查;通过SPSS10.0软件对蓝藻生物量与TN和TP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南太湖入湖口蓝藻生物量一般有两个高位期,...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南太湖水域三个入湖口(小梅港、新塘港、大钱港)水质中蓝藻生物量、TN和TP的年变化特征进行了调查;通过SPSS10.0软件对蓝藻生物量与TN和TP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南太湖入湖口蓝藻生物量一般有两个高位期,分别出现在每年的5—6月和9—10月;(2)南太湖入湖口的TN和TP处于富营养化水平,TN有朝重富营养化发展的趋势;(3)2008—2009年蓝藻生物量与TN的相关性系数r介于-0.010—0.210之间,呈现不相关;2010年r介于0.43—0.47,呈现低度负相关;(4)3年中蓝藻生物量与TP的相关性系数r介于0.30—0.80,呈现正相关。南太湖沿岸TP出现在0.05—0.20mg/L范围内频率达90%以上,蓝藻高位期时TP浓度在0.1—0.15mg/L范围。结果说明,南太湖沿岸水体中氮和磷营养盐水平较高,已经不容忽视,蓝藻生物量与TN之间存在一定的此消彼长规律,水体中TP已经是南太湖各入湖口蓝藻生长繁殖的相关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太湖 蓝藻生物量 tn tp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新型植物对河道受污染水体中TN、TP去除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凤娥 张雪 刘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58,共3页
采用铜钱草、茅草、水竹、灯芯草4种陆生喜水植物对河道受污染水体进行净化研究。结果表明,4种植物均可以在水中正常生长。种植入水体后长出大量根系,特别是铜钱草、水竹。对水中总氮、总磷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水中TP的去除顺序是铜... 采用铜钱草、茅草、水竹、灯芯草4种陆生喜水植物对河道受污染水体进行净化研究。结果表明,4种植物均可以在水中正常生长。种植入水体后长出大量根系,特别是铜钱草、水竹。对水中总氮、总磷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水中TP的去除顺序是铜钱草>茅草>水竹>灯芯草,铜钱草和茅草对TP的去除效果最好,分别为81.7%和74.7%;对水中TN的去除顺序为茅草>灯芯草>铜钱草>水竹,茅草和灯芯草对TN的去除效果最好,分别为68.9%和68.3%,对水中的叶绿素a可以有效的去除,抑制藻类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4种植物能有效提高水体透明度和水体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河道 受污染水体 tn tp
下载PDF
大型海藻体内TN和TP含量及其对近海环境修复的意义 被引量:29
10
作者 黄道建 黄小平 岳维忠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6-321,共6页
本文研究了广东省珠海桂山岛附近海域网箱养殖区生长的细基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石莼(Ulva pertusa)、海带(Lamianaria japonica)、羽藻(Bryopisis plumosa)和草叶马尾藻(Sargassum graminifolium)5种典型大型海藻在不同... 本文研究了广东省珠海桂山岛附近海域网箱养殖区生长的细基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石莼(Ulva pertusa)、海带(Lamianaria japonica)、羽藻(Bryopisis plumosa)和草叶马尾藻(Sargassum graminifolium)5种典型大型海藻在不同月份体内总氮(TN)、总磷(TP)的含量,并分析了其对近海环境修复的意义.结果表明,这5种海藻2~5月份各自TN平均含量的变化范围为4.076%~5.460%(m/m,干重,下同),TP月平均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285%~0.510%(m/m,干重,下同).这5种海藻TN、TP含量随生长月份而变化,在生长旺盛月份,海藻体内TN、TP含量相对较高.对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表明,石莼、羽藻体内TN、TP含量较高,可作为近海富营养化水环境修复的优选海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植物 大型海藻 调查研究 tn含量 tp含量 近海环境修复 珠海海域
下载PDF
西藏农业面源TN、TP排放的空间差异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芳 金书秦 张惠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5-41,67,共8页
[目的]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西藏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制约因素,揭示西藏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探明其主要污染源和分布特征,能够为西藏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利用单元调查法,以西藏不同地区农田化肥、... [目的]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西藏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制约因素,揭示西藏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探明其主要污染源和分布特征,能够为西藏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利用单元调查法,以西藏不同地区农田化肥、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为污染单元,对2000—2016年西藏农业面源排放的总氮(TN)和总磷(TP)排放总量、构成及强度进行核算,并分析其空间差异与分布特征,反映西藏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并把握其动态演变。[结果]西藏农业面源污染的TN、TP排放量基本呈现有增有减的平稳态势,畜禽养殖贡献率最大,占TN、TP排放总量的96. 3%和94. 5%,畜禽养殖是西藏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西藏不同地区TN、TP排放量和强度差异明显,那曲市、昌都市、日喀则市的TN和TP排放总量位居前3位,拉萨市和昌都市的TN和TP排放强度位居前2位,阿里地区TN和TP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均最低。[结论]综合考虑到农业面源污染总量和负荷强度,拉萨市、昌都市、日喀则市、那曲市应当作为西藏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农业面源 总氮 总磷 分布特征
下载PDF
人工湿地系统对农业面源污染TN/TP的消减作用——以安吉县深溪河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汪庆兵 张建锋 +3 位作者 刘光彦 陈光才 潘春霞 吴灏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23期197-204,共8页
为了解在浙北山区小流域特定的自然条件下,人工水塘.湿地复合系统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效果。通过连续采样和跟踪监测的方法,研究了安吉县深溪河小流域内人工水塘一湿地耦合系统对农业面源污染中TN和TP等污染物的削减效果。结果表明... 为了解在浙北山区小流域特定的自然条件下,人工水塘.湿地复合系统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效果。通过连续采样和跟踪监测的方法,研究了安吉县深溪河小流域内人工水塘一湿地耦合系统对农业面源污染中TN和TP等污染物的削减效果。结果表明:2012年5—10月中张溪人工水塘进水TN浓度为3.7~6.4mg/L,对TN的去除率为9.9%~63.4%,且去除效果受进水TN浓度的影响较大;中张溪人工渠进水TN浓度在2.5~5.1mg/L之间,对TN的去除率为5.0%~48.1%;洪家村人工塘和深溪村人工塘对农田水TP去除率均在30%以上,且在人工塘进水TP浓度较高的时期,去除效果较好;洪家村深溪河下游湿地对污染水体TN、TP的净化效果较好,对TN的去除率为25.0%~96.0%,对TP的去除率为21.8%~98.1%。该区人工水塘.湿地复合系统全年平均TN去除率达到60.4%,最高达到86.8%,平均TP去除率为78.6%,最高达94.9%,对深溪河流域面源污染的治理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水塘 湿地系统 农业面源污染 总氮 总磷
下载PDF
近23a气候变化对东平湖水位及TN、TP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丹 陈永金 燕东芝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0-64,共5页
在东平湖气象监测站23 a气象数据与水位、水质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东平湖在气候变暖的前提下的水位与水质动态变化及其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东平湖近23 a的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呈显著下降趋势;MannKendall突变检验显... 在东平湖气象监测站23 a气象数据与水位、水质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东平湖在气候变暖的前提下的水位与水质动态变化及其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东平湖近23 a的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呈显著下降趋势;MannKendall突变检验显示,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突变年份分别为1997年和1995年;1990—2012年东平湖多年平均水位为42.72 m,呈波动式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并不显著;磷素是东平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对东平湖水位年际变化的影响很小,甚至无关;年降水量对东平湖TN、TP浓度变化有显著影响,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量 水位 tn tp 东平湖
下载PDF
太湖TN、TP、蓝藻生物量变化趋势 被引量:3
14
作者 殷鹏 张建华 +3 位作者 华萍 李霞 孔繁璠 耿浩 《江苏水利》 2021年第11期6-9,共4页
通过分析太湖TN、TP、蓝藻生物量等生态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探明太湖蓝藻、TP异常升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治理建议,为下阶段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 tn tp 蓝藻生物量 太湖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底泥释放COD、TN和TP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4
15
作者 朱健 李捍东 王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4-49,共6页
通过室内静态模拟试验研究了环境因子溶解氧、温度、pH和扰动对底泥释放COD、TP、TN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溶解氧水平下,COD、TN、TP的释放量均随着溶解氧水平的降低而增加;不同温度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TN、TP的释放量不断增加,... 通过室内静态模拟试验研究了环境因子溶解氧、温度、pH和扰动对底泥释放COD、TP、TN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溶解氧水平下,COD、TN、TP的释放量均随着溶解氧水平的降低而增加;不同温度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TN、TP的释放量不断增加,但COD在20℃释放量最大,在5℃释放量最小;不同pH条件下,COD、TN、TP的释放量呈现"U"字形曲线,即中性条件下释放量最小,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释放量都较大,碱性条件下的释放量略高于酸性条件;不同扰动状态下,COD、TN、TP的释放量均随着扰动程度的加强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环境因子 释放量 COD tn tp
下载PDF
粉煤灰陶粒对初期雨水中COD、TP、TN的动态吸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婷 王祝来 薛琪 《广东化工》 CAS 2018年第15期47-48,43,共3页
粉煤灰陶粒对初期雨水的处理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本试验选用粉煤灰陶粒作为吸附剂,考察人工湿地上面种植绿化植物且粉煤灰陶粒作为中部填料层时吸附时间对处理初期雨水的实际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此填料层对初期雨水和后续雨水的污染物质如... 粉煤灰陶粒对初期雨水的处理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本试验选用粉煤灰陶粒作为吸附剂,考察人工湿地上面种植绿化植物且粉煤灰陶粒作为中部填料层时吸附时间对处理初期雨水的实际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此填料层对初期雨水和后续雨水的污染物质如COD、TN、TP和重金属等的分别处理效果,另外考察此填料层对雨水长期处理运行条件下微生物的生物膜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量一定时,随着吸附时间的增长,陶粒对水中污染物质的吸附量增大,但吸附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吸附时间一定时,随着流量的增大,陶粒对初期雨水中的TP、TN、COD的吸附剩余浓度大且吸附率降低;装置处理后期对初期雨水中的污染物的吸附效果有较大提升,分析为微生物作用下的影响;三种物质总的吸附规律是低浓度时去除率高,高浓度时去除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粒 COD tp tn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三峡库区悬移质泥沙对TP、TN等的吸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晓青 吕平毓 胡长霜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5-17,共3页
为系统地研究三峡库区悬浮泥沙与营养盐、有机污染物浓度关系,更有效地控制水污染,在2002年9月至2003年6月和2004年7~9月,长江上游水环境监测中心对三峡库区水质与悬移质泥沙进行同步监测。介绍了水质采样点的分布情况和水样分析方... 为系统地研究三峡库区悬浮泥沙与营养盐、有机污染物浓度关系,更有效地控制水污染,在2002年9月至2003年6月和2004年7~9月,长江上游水环境监测中心对三峡库区水质与悬移质泥沙进行同步监测。介绍了水质采样点的分布情况和水样分析方法。对水样中的N、P污染成份及COD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水体中CODMn的浓度受水土流失与点污染源的影响较大,TP浓度受水土流失的影响较大;悬移质泥沙对CODMn和TP的影响大,对TN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移质监测 总磷 总氮 高锰酸盐 浓度 三峡库区
下载PDF
1996年与2016年红枫湖流域NH 3-N、TN、TP输入变化与水质响应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孟凡丽 肖劲松 +2 位作者 杨梅 商正松 王立志 《环保科技》 2018年第5期1-5,10,共6页
1986—2016年30年间红枫湖水体环境质量发生了巨大变化,库区水体由劣Ⅴ类提升至2015年的总体Ⅲ类和局部Ⅱ类。2016年与1996年相比:红枫湖流域总氮输入量增加了1613. 84t/a,氨氮增加了376. 85 t/a,总磷输入量降低了2242. 44 t/a;工业污... 1986—2016年30年间红枫湖水体环境质量发生了巨大变化,库区水体由劣Ⅴ类提升至2015年的总体Ⅲ类和局部Ⅱ类。2016年与1996年相比:红枫湖流域总氮输入量增加了1613. 84t/a,氨氮增加了376. 85 t/a,总磷输入量降低了2242. 44 t/a;工业污染物输入量显著降低,工业总氮、总磷和氨氮输入分别减少2676. 94 t/a、293. 44 t/a和1893. 84t/a;大气沉降输入总氮、总磷入库分别增加5. 86倍和3. 47倍。必须加强红枫湖流域环境质量综合监测,研究内源营养物质的释放规律和水体生物污染潜在威胁,为防止红枫湖水体发生重大污染事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枫湖 NH3-N tn tp 响应
下载PDF
3个荷花品种对污水中TN·TP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郁琳洁 柳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3期63-64,共2页
[目的]研究荷花对污水的净化效果。[方法]选取粉荷点晕、玉堂春和鹤冠红3个荷花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这3种荷花在污水中的生长状况及其对污水中总氮(TN)、总磷(TP)的净化效果。[结果]粉荷点晕、玉堂春和鹤冠红对污水均有较好的适应性,且... [目的]研究荷花对污水的净化效果。[方法]选取粉荷点晕、玉堂春和鹤冠红3个荷花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这3种荷花在污水中的生长状况及其对污水中总氮(TN)、总磷(TP)的净化效果。[结果]粉荷点晕、玉堂春和鹤冠红对污水均有较好的适应性,且均有较好的污水净化能力。3种荷花对污水中TN的去除率分别为65.1%、67.2%和70.5%;对TP的去除率分别为93.5%、96.8%和96.8%;去除率均大于无植物的对照。[结论]利用这3个荷花品种净化污水具有一定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花 污水净化 tn tp
下载PDF
巢湖流域不同空间尺度土地利用对河流水体碳氮磷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20
作者 李小雪 赵德华 +1 位作者 李雅静 安树青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4期2-8,14,共8页
为更好地理解土地利用对水质和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定量探讨了2022年巢湖流域丰水期和平水期多个尺度土地利用与河流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及C、N、P元素摩尔比的关系。结果表明:... 为更好地理解土地利用对水质和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定量探讨了2022年巢湖流域丰水期和平水期多个尺度土地利用与河流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及C、N、P元素摩尔比的关系。结果表明:巢湖流域河流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是TN,与巢湖及全球尺度地表水平均值相比,其氮磷比(N︰P)偏高。在大部分研究尺度,TN、TP与建设用地占比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耕地占比无显著相关性,表明建设用地是TN、TP的重要来源。在子流域尺度,N︰P与建设用地占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耕地占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表明建设用地占比的提升会加剧氮磷不平衡,而耕地占比的提升会缓解这一现象。土地利用对所有指标变异的总解释率在子流域尺度最高,各研究尺度土地利用的总解释率在丰水期更高。本研究结果可为巢湖流域的水质管理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化学计量比 多尺度 巢湖流域 总氮 总磷 化学需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