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型脑钠肽联合D-二聚体对心源性栓塞型脑卒中患者的快速筛选价值 被引量:18
1
作者 吴智鑫 李莹莹 +5 位作者 梁斯娜 秦锋周 雷俊娜 陈景利 何明丰 李旷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B型脑钠肽(BNP)联合D-二聚体对心源性栓塞(CE)型脑卒中患者的快速筛选价值。方法前瞻性地入选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经佛山市中医院及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入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急诊科对患者诊疗,床边即时快速检测(POCT... 目的探讨B型脑钠肽(BNP)联合D-二聚体对心源性栓塞(CE)型脑卒中患者的快速筛选价值。方法前瞻性地入选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经佛山市中医院及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入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急诊科对患者诊疗,床边即时快速检测(POCT)患者的BNP水平,随访至出院。结果共纳入290例患者,平均年龄(68.41±12.06)岁,男性占46.2%。SAO型占42.8%;CE型占17.9%;LAA型占28.3%;SOE和SUE占11.0%。CE型患者的BN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TOAST分型。在校正有关因素后,BNP和D-二聚体是CE型的独立预测因素[BNP OR:1.044,P<0.001;D-二聚体OR:1.511,P=0.039]。结论急诊医师利用POCT技术,可辅助用于CE与其他TOAST各亚型的快速鉴别与筛选。BNP单独或联合D-二聚体对CE型患者的快速筛选价值各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心源性脑卒中 床边及时检测 toast分型
下载PDF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学分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唐娟 张峪涵 +2 位作者 王宏 张慧丽 刘桂云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65-466,共2页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学分型及危险因素。方法应用TOAST标准对127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病因学分型,分析常见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为29.1%,心源性脑栓塞型为9.4%,小动脉闭塞型为17.3%,其他病因型为11.8%,...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学分型及危险因素。方法应用TOAST标准对127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病因学分型,分析常见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为29.1%,心源性脑栓塞型为9.4%,小动脉闭塞型为17.3%,其他病因型为11.8%,病因不明型为32.3%;危险因素由高到低分别为血脂异常57.6%、高血压病43.1%、饮酒40.1%、吸烟35.4%、糖尿病17.2%、脑血管病家族史14.8%。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以不明原因型和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比例高;血脂异常、高血压病、吸烟及饮酒是常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toast分型标准
下载PDF
94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丽娜 孙迎雪 滕继军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TOAST标准对其进行病因学分型,并与101例老年缺血性卒中进行比较,分析其病因及危险因素的特点。结果青年组TOAST分型的结果依次为大动...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TOAST标准对其进行病因学分型,并与101例老年缺血性卒中进行比较,分析其病因及危险因素的特点。结果青年组TOAST分型的结果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43.6%、小动脉闭塞型(SAO)20.2%、不明病因型(SUE)17.0%、其他明确病因型(SOE)12.8%及心源性栓塞型(CE)6.4%,与对照组相比,LAA、SOE有显著差异性;青年组危险因素的前3位依次为高血压48.9%,长期吸烟40.4%,血脂异常35.1%;比较两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的危险因素,吸烟在青年组中所占的比例(58.5%)更高。结论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分型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小动脉闭塞型为主;长期吸烟在青年LAA型缺血性卒中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缺血性卒中 toast分型 病因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婧 刘俊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5期365-367,共3页
目的探讨国人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病因学及危险因素。方法以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入住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改良的TOAST病因分型法作为分型标准确定患者的卒中亚型,并分别计算各... 目的探讨国人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病因学及危险因素。方法以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入住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改良的TOAST病因分型法作为分型标准确定患者的卒中亚型,并分别计算各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的构成比。结果本组患者改良的TOAST亚型构成比例为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型44.12%,小动脉病变型30.39%,心源性栓塞型6.86%,其它病因明确型5.88%,不明病因型12.75%;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危险因素构成比由高到低分别为高血压病69.61%、吸烟58.82%、高脂血症43.14%、饮酒39.22%、脑血管病家族史24.51%、糖尿病20.59%。结论国人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型和小动脉病变型仍占较大比例;高血压病、吸烟、高脂血症及饮酒是青年型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缺血性卒中 改良的toast分型法 病因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卒中亚型与其病死率的关系219例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杨雪 周红卫 +1 位作者 王贵辉 李明芬 《中国民康医学》 2017年第10期7-9,16,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卒中亚型与其死亡率的关系。方法:根据TOAST分型,将219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腔隙性卒中型、心源性栓塞型以及其他和不明原因型4组,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59例(26.9%),腔隙性脑卒中型125例(57.1%)...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卒中亚型与其死亡率的关系。方法:根据TOAST分型,将219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腔隙性卒中型、心源性栓塞型以及其他和不明原因型4组,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59例(26.9%),腔隙性脑卒中型125例(57.1%),心源性栓塞型31例(14.2%)和其他原因及不明原因型4例(1.8%)。分析各组发病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的死亡率以及应用COX风险模型预测危险因素与生存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随访24个月,总病死率为19.6%。心源性栓塞型在发病1个月的病死率最高,而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腔隙性脑卒中型在发病6~24个月的病死率最高。对于发病1个月的患者,吸烟史、合并肺部感染和合并高血压病是死亡的主要因素,而发病后6~24个月的患者,冠心病史、合并肺部感染和年龄是逐渐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这些数据强调针对不同卒中类型采取相应的二级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toast分型
下载PDF
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检测对心源性脑栓塞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蔡卫东 蒋龙元 关永东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4年第5期381-38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检测对心源性脑栓塞(CE)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急诊收治入院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TOAST分型标准进行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n=58)、小动脉闭塞型(n=76)、心源性脑栓塞(n=41)、其他明确...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检测对心源性脑栓塞(CE)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急诊收治入院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TOAST分型标准进行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n=58)、小动脉闭塞型(n=76)、心源性脑栓塞(n=41)、其他明确病因型(n=15)和不明原因型(n=10),比较各型在急诊检测的NT-proBNP水平。结果:CE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TOAST其他亚型组(P均<0.01),其他亚型组间的NT-proBNP无明显差异。当NT-proBNP取值(cut-off值)为412.42 pg/ml时,将CE组与其他TOAST各亚型组筛选出的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88.7%。结论:急性脑梗死中,CE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急诊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有助于CE的及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心源性脑栓塞 早期诊断 急诊
下载PDF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Various Subtypes of Ischemic Stroke: A Prospective Study in BSMMU, Dhaka, Bangladesh
7
作者 Mohammad Shahidullah Nahid Sultana +3 位作者 Subash Kanti Dey Anis Ahmed Shukur Ali Md. Raknuzzaman 《Neuroscience & Medicine》 2021年第4期114-125,共12页
<strong>Introduction:</strong> Stroke is the main cause of adult disability and the second most leading cause of death worldwide. The number of deaths due to stroke is 5.54 million worldwide. Globally, 70%... <strong>Introduction:</strong> Stroke is the main cause of adult disability and the second most leading cause of death worldwide. The number of deaths due to stroke is 5.54 million worldwide. Globally, 70% of strokes and 87% of both stroke-related deaths and 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 occur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strong>Method:</strong> This was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 conducted at Indoor, Outdoor, Stroke and Neuro-Intervention clinic of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Bangabandhu Sheikh Mujib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BSMMU), Dhaka, Bangladesh, from June-2019 to May-2020. A total of 220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aged above 30 years confirmed by CT scan/MRI of brain. Data were collected with a pre-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from the patients, investigations reports and face-to-face interviews and analyzed using IBM SPSS software version 23.0. Proper consent was taken from the participants.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ANNOVA tests and association within the risk factors and the patterns of subtypes of ischemic stroke where P < 0.05 considered significant. <strong>Results:</strong> Among the 220 stroke patients, 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 (LAA), cardio-embolism (CE), small-vessel occlusion (SVO, stroke of other determined etiology (SODE) and stroke of undetermined etiology (SUDE) were being observed 84 (38.18%), 14 (6.36%), 63 (28.64%), 12 (5.45%) and 47 (18.18%). Eighty-Six (39.09%) prevalence of subtypes was found in rural areas whereas 134 (60.91%) were in urban areas. The significant risk factor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prevalence of various subtypes (p < 0.05). <strong>Conclusion:</strong> This study prevails the people of Bangladesh are vulnerable to various subtypes of ischemic stroke. The higher prevalence of 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 (LAA) in our patients suggests the presence of uncontrolled hypertension, diabetes mellitus, smoking habit and dyslipide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Various Subtypes Ischemic Stroke toast criteria Relationships ETIOLOGY
下载PDF
血浆脑钠肽前体检测对心源性脑栓塞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磊 庞洪波 +4 位作者 俞珺 徐文锐 谈世东 李俊 陈琳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前体(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Pro-BNP)检测对心源性脑栓塞(Cardioembolic,CE)诊断价值。方法:连续登记2013年10月~2014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住的92例急性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检测患...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前体(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Pro-BNP)检测对心源性脑栓塞(Cardioembolic,CE)诊断价值。方法:连续登记2013年10月~2014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住的92例急性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检测患者血浆Pro-BNP水平,根据TOAST诊断标准分为CE组(n=38)和非CE组(n=54),比较两组血浆Pro-BNP水平差异性。结果:CI组患者血浆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中位数413.1 vs 68.06,P〈0.01);CE组血浆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非CE组(中位数1 618 vs 121.9,P〈0.01)。结论:血浆Pro-BNP水平检测有助于脑梗死病因学分型,有利于早期开展脑梗死二级预防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钠肽前体 心源性脑栓塞 toast诊断标准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TOAST各分型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松龄血脉康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杨德刚 卢年芳 +4 位作者 刘筱洁 刘刚 徐耀 黄金忠 陈应柱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39-134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TOAST各分型纤维蛋白原水平(Fbg)的变化及松龄血脉康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60例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松龄血脉康胶囊+疏血通注射液+拜阿司匹林组)85例,对照组(疏血通注射液+拜阿司...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TOAST各分型纤维蛋白原水平(Fbg)的变化及松龄血脉康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60例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松龄血脉康胶囊+疏血通注射液+拜阿司匹林组)85例,对照组(疏血通注射液+拜阿司匹林组)75例,检测各亚型的Fbg水平。结果: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LAA)、心源性脑栓塞(CE)、小动脉闭塞脑梗死(SAO)血清Fbg与其他明确病因的脑梗死(OC)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CE、SAO与不明病因性脑梗死(UE)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与SAO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OAST各型中LAA,CE,SAO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15 d后治疗组LAA,CE,SAO 3型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bg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梗死、心源性脑栓塞、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松龄血脉康可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的Fbg水平,可作为脑梗死的有效辅助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toast分型 纤维蛋白原 松龄血脉康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卒中NEW-TOAST病因学分型及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建民 辛秀峰 +2 位作者 徐安定 史长征 李牧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2年第1期72-77,共6页
目的:依据NEW-TOAST及TOAST分型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构成比分析,了解NEW-TOAST各亚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连续入组。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采用NEW-TO... 目的:依据NEW-TOAST及TOAST分型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构成比分析,了解NEW-TOAST各亚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连续入组。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采用NEW-TOAST、TOAST标准进行分型,随访患者1年后的复合终点事件,并做一致性检验。结果:共纳入296例患者,按照NEW-TOAST分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型(AT)为39.86%;心源性脑栓塞型(CE)为6.42%;小动脉型(SAD)为26.35%;其他原因型(SOD)为1.35%;不明原因型(SUD)为26.01%。TOAST分型中有37例在新分型中转为其他亚型。新分型Kappa=0.81,显示为高度一致。1年随访期内,发生复合终点事件45例,其中AT型为20.56%;CE型为44.44%;SAD型为8.45%;SUD型为12.68%。经卡方检验,CE型的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最高(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以NEW-TOAST分型中AT型所占比例最高,该分型的一致性好,可信度高,可以做为缺血性脑卒中研究的依据,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分型 预后 NEW-toast分型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OAST分型的费用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丹霞 林鑫江 +2 位作者 陈小华 吴英姿 王敏 《中华全科医学》 2009年第7期775-776,共2页
目的了解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OAST分型的住院成本,分析不同亚型住院成本差别。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按照1989年WHO的脑卒中诊断标准,连续性登记2007年9月-2008年3月间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243例),按照TOAST标准进行病因分... 目的了解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OAST分型的住院成本,分析不同亚型住院成本差别。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按照1989年WHO的脑卒中诊断标准,连续性登记2007年9月-2008年3月间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243例),按照TOAST标准进行病因分型,分析其构成比例,利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别统计其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床位费用、药物治疗费用、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费用、功能康复锻炼费用的情况。结果共纳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43例。TOAST各亚型构成比如下:①心源性栓塞型(10%);②大动脉粥样硬化型(39%);③小动脉闭塞型(38%);④其他明确病因型(4%);⑤不明原因型(9%),各型比例中心源性栓塞及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较小动脉闭塞型住院总费用高,表现在治疗费用及药费上,其住院天数也相对较长,不明原因型其影像检查费用较小动脉闭塞组高。结论TOAST分型作为一种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分型方法,可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住院成本估计提供参考依据,针对不同脑卒中亚型在诊治上有所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住院费用 toast分型法
原文传递
神经肽Y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TOAST亚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思山 谭兰 +4 位作者 于楠楠 郁金泰 宋敬卉 马腾 王乃东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37-1041,共5页
目的 针对脑梗死多因素致病特点,探讨神经肽Y(NPY)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TOAST分型各亚型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549例脑梗死患者NPY启动子基因-399T/C、-883Tgins/del和-602G/Y基因型及等... 目的 针对脑梗死多因素致病特点,探讨神经肽Y(NPY)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TOAST分型各亚型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549例脑梗死患者NPY启动子基因-399T/C、-883Tgins/del和-602G/Y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190例,小动脉闭塞型(SAO)260例,心源性栓塞型(CE)60例,其他明确原因型(ODE)29例.原因不明型(UE)10例.并与423例汉族健康体检者对照。Logistic回归分析去除混杂因素影响,分析NPY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TOAST分型各亚型的相关性。结果SAO亚型-399T/C突变基因型CC和等位基因C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6,P=-0.010);LAA亚型和SAO亚型高尿酸、高血压、心脏病和DM病史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O亚型-883Tgins/del缺失突变基因型DD、等位基因D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P=-0.155);-399T/C、-883Tgins/del、-602G/T多态性与LAA亚型、CE亚型、0DE亚型和UE亚型患者均无相关性。结论NPY启动子基因-399T/C多态性可能与脑梗死SAO亚型发病存在相关性,高频率等位基因-399C个体可能是SAO亚型重要危险因素。没发现-399T/C、-883Tgins/del、-602G/T基因多态性与LAA亚型、CE亚型、0DE亚型和UE亚型患者有相关性。高尿酸、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史是LAA亚型和SAO亚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肽Y 启动子 基因多态性 脑梗死 toast分型
原文传递
血清骨保护素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因亚型及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潇 冯娟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中血清骨保护素(OPG)水平与病情轻重及梗死灶大小的相关性.及其与脑梗死TOAST病因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病例组)以及同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中血清骨保护素(OPG)水平与病情轻重及梗死灶大小的相关性.及其与脑梗死TOAST病因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病例组)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f对照组)为研究对象。依据TOAST分型方法将病例组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26例和小动脉闭塞性或腔隙性卒中(SAA)36例。收集各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检查结果,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测定法(ELISA法)测定血清OPG水平,以进行统计学分析O结果病例组血清OP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和血清OPG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P=-0.004,P=0.002)。病例组血清OPG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l评分和梗死灶最大直径呈相关关系(r=0.658,P=0.000;r=0.487,p=0.010)。LAA组血清OPG水平明显高于SAA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A组与对照组血清O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胗0.05)。结论血清OPG作为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参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其水平与病情轻重和梗死灶大小相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关系更加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骨保护素 toast分型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