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方言不是明代官话的基础 被引量:31
1
作者 麦耘 朱晓农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7-358,共22页
有些学者主张明代的官话是以属于江淮方言的南京话为基础方言,主要是根据一些文史资料。文章认为这一观点难以经受历史比较的检验,也难以解释另一些文史资料。同时还对某些关键的文史资料作了重新解释。文章认为,南京官话在当时确有较... 有些学者主张明代的官话是以属于江淮方言的南京话为基础方言,主要是根据一些文史资料。文章认为这一观点难以经受历史比较的检验,也难以解释另一些文史资料。同时还对某些关键的文史资料作了重新解释。文章认为,南京官话在当时确有较高声望,但仅限于南方某些地域;且南京官话是中原书音在南方的地域变体,而不同于南京方言。"南京话为明代官话基础"的主张者为字面所迷惑,混淆了作为书音一支的南京官话与作为江淮方言一种的南京方言。当时具有全国声望的官话是河洛话。要解决官话基础问题,不能单凭文史资料作判断,而要靠语言本体研究,尤其是历史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方言 江淮方言 明代官话 南京官话 中原书音 语言声望 历史比较
下载PDF
明清官话语音及其基础方音的定性与检测 被引量:10
2
作者 黎新第 《语言科学》 2003年第1期51-59,共9页
20世纪初叶以来,对明清官话语音及其基础方音有过多种不同的定性。本文在此基础上予以归纳综合、补充修正,针对体现在存世文献中的明清官话语音纷纭复杂的特点,认为有必要将其区分为普通官话音和地方官话音两个系列,又分别包含读书音、... 20世纪初叶以来,对明清官话语音及其基础方音有过多种不同的定性。本文在此基础上予以归纳综合、补充修正,针对体现在存世文献中的明清官话语音纷纭复杂的特点,认为有必要将其区分为普通官话音和地方官话音两个系列,又分别包含读书音、口语音、南音、北音、拟古音、趋时音等多个不同层次的变体。依据各类变体的区别特征,本文还尝试拟订出便于操作的检测条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官话语音 基础方音 定性 检测
下载PDF
云南官话知庄章声母读音类型辨释 被引量:6
3
作者 曾晓渝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5-29,共5页
云南官话知庄章声母读音有5种类型,其中以昆明型为代表的"南京型"是主体,"宜良型""文山型""蒙自型"反映了从主体类型朝着川黔鄂西南官话主流读音类型演变的不同阶段,"丽江型"特殊现... 云南官话知庄章声母读音有5种类型,其中以昆明型为代表的"南京型"是主体,"宜良型""文山型""蒙自型"反映了从主体类型朝着川黔鄂西南官话主流读音类型演变的不同阶段,"丽江型"特殊现象显露出云南官话的历史层次性。云南官话知庄章声母"南京型"的读音特点是其主要源自明代南直隶官话的证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官话 明代南京移民 知庄章声母 读音类型
下载PDF
明代南京官话的语音系统及其历史地位 被引量:5
4
作者 封传兵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254-258,共5页
李登、李世泽父子的《书文音义便考私编》《韵法横图》以及传教士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真实地记录了明代中后期南京官话的语音面貌,这种官话语音系统包含21个声母、60个韵母、5个声调,其语音特色突出表现为疑母和微母的独立,泥母来母... 李登、李世泽父子的《书文音义便考私编》《韵法横图》以及传教士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真实地记录了明代中后期南京官话的语音面貌,这种官话语音系统包含21个声母、60个韵母、5个声调,其语音特色突出表现为疑母和微母的独立,泥母来母不混,区分尖音和团音,庄组字两分读t?和ts,山摄uon的独立,区分前后鼻音韵-n和-?,闭口韵m尾的消失等。有明一代至清代中后期,南京官话可能一直充当着汉民族共同语标准音的角色,在沟通汉语各地方言、促进民族团结和融合等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文音义便考私编》 《韵法横图》 《西儒耳目资》 明代南京官话 汉民族共同语 标准音
下载PDF
《黄锺通韵》声母简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陈雪竹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5-57,共3页
《黄锺通韵》是一部带有东北方音特点的韵图。《黄锺通韵》中保留倭母 ,不同于当时北京音 :《黄锺通韵》的精系声母和照组声母关系复杂 ;《黄锺通韵》的日母不同于明清时其他韵书。它统领的字来自中古的日母和喻母。《黄锺通韵》的声母... 《黄锺通韵》是一部带有东北方音特点的韵图。《黄锺通韵》中保留倭母 ,不同于当时北京音 :《黄锺通韵》的精系声母和照组声母关系复杂 ;《黄锺通韵》的日母不同于明清时其他韵书。它统领的字来自中古的日母和喻母。《黄锺通韵》的声母系统与《等韵图经》有很大一致性 ,但又有一定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锺通韵》 音系 东北方音 明清北京音
下载PDF
关于日文汉字“行”字的唐音考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升余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46,共6页
日文汉字"行"字的唐音"アン(an)"无声母,这个音究竟是[xing]还是[hng?]通过唐音资料考察,结合中国语音韵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1)"行"字「アン」是中世唐音。它是浙江方言庚韵音,不是唐韵... 日文汉字"行"字的唐音"アン(an)"无声母,这个音究竟是[xing]还是[hng?]通过唐音资料考察,结合中国语音韵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1)"行"字「アン」是中世唐音。它是浙江方言庚韵音,不是唐韵a音;2)近世唐音的音韵系统与中世唐音区分明显,中世唐音以浙江方言为主;近世唐音以南京官话为主;3)明清以前浙江方言保留中古音,匣母字均呈现零声母;4)宋代浙江方言音中白话读开口,文言读齐齿的现象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字 中世唐音 近世唐音 匣字 零声母
原文传递
《中原》《洪武》和当代方言中的见开二——北京话溯源之一瞥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洪君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9-141,共13页
本文考察中古开口二等七摄(梗江假蟹效咸山)的舒声见系字在《中原音韵》《洪武正韵》的韵类分合及之后在当代官话方言中的演变和权威方言传播的层次。考察表明:(1)见开二在《中原》《洪武》两书归韵的唯一区别在于梗开二(除影母):《中... 本文考察中古开口二等七摄(梗江假蟹效咸山)的舒声见系字在《中原音韵》《洪武正韵》的韵类分合及之后在当代官话方言中的演变和权威方言传播的层次。考察表明:(1)见开二在《中原》《洪武》两书归韵的唯一区别在于梗开二(除影母):《中原》一律归细音梗开三四,而《洪武》则除影母外一律归洪音曾开一。这一不同,在今官话方言中仍有反映:(1)与《洪武》基本相同的有汴洛和杭州、南京、合肥三市;(2)与《中原》基本相同的则仅限北京、济南及东北的白读,它们的文读却同《洪武》;其他官话亦同洪武。(2)两书的江开二均归宕开三,今多数官话亦如此;(3)异于两书,扬州、武汉、成都、长沙的江开二白读却归洪,与非官话方言相同。(3)假蟹效咸山五摄的见开二在两书中仍独立一类,不同于一等也不同于三四等。当代官话中它们已向不同方向归并:上述(1)(2)两型基本归细而(3)型则白读归洪。此外还有"擦洪塞细"的(4)型,程度不同地出现在西北。(4)根据以上四型的地理分布并参考邻近非官话方言,以上四型可分别称为中部、东北部、南部和西北部官话。(5)从见开二的文白异读可以窥见:明代和清前期中期的权威方言是《洪武》型的中部官话,再向前可追溯到南宋皇室南迁之前的中原汴洛音和南迁后的方言岛临安官话,包括北京在内的所有官话和非官话东南方言的见开二的文读均源于此,并对明代之后的北京音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开二 《中原音韵》 《洪武正韵》 官话方言 明清权威方言普通话字音规范
原文传递
明清南曲的正音观念与字音规范
8
作者 郑伟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49,共11页
南曲与北曲的正音规范,学界大都熟知明代沈宠绥“北叶《中原》,南遵《洪武》”的说法。但从元明以后各种戏曲理论家著述所揭观点与事实来看,南曲正音与《洪武正韵》并没有完全保持一致。这固然是因为南曲兴起于南方,受各地土音口语所影... 南曲与北曲的正音规范,学界大都熟知明代沈宠绥“北叶《中原》,南遵《洪武》”的说法。但从元明以后各种戏曲理论家著述所揭观点与事实来看,南曲正音与《洪武正韵》并没有完全保持一致。这固然是因为南曲兴起于南方,受各地土音口语所影响,规范字音的难度大于北方,同时南曲因与北曲颇相异趣,念字、押韵等习惯南、北正音又有不少分别。辨明南曲正音与吴中土音、南曲正音与北曲正音两个层面的异同,能够丰富学界对南北戏曲源流史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深化古典戏曲语言艺术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理论 明清南曲 正音观念 字音规范
原文传递
沈宠绥曲唱正音观念发微
9
作者 田语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9-159,180,共12页
晚明是曲学脱离诗学传统而独立为专门之学的重要时期,词与乐之间的关系向分体式发展过渡。晚明曲学家沈宠绥将曲唱之学提高到了理论层面,与彼时的研究趋势相耦合。他在前代音韵学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正音、辨讹、合俗的曲唱要求,具体为:... 晚明是曲学脱离诗学传统而独立为专门之学的重要时期,词与乐之间的关系向分体式发展过渡。晚明曲学家沈宠绥将曲唱之学提高到了理论层面,与彼时的研究趋势相耦合。他在前代音韵学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正音、辨讹、合俗的曲唱要求,具体为:规定宗韵方法以明确曲唱正音;建立口法系统以解决土音土腔;适当保留俗唱以顺应语音的自然流变。沈宠绥启发了后世关于曲唱、表演、舞台艺术等层面的讨论,带来了晚明曲学的转向。曲学家对曲唱的深度参与,使得昆腔南曲的精致化、标准化、文人化倾向越来越突出,最终带来了清代昆曲的全面兴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宠绥 曲唱 正音 晚明曲学
原文传递
近世唐音中的漳州音
10
作者 张照旭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59-67,共9页
在近世唐音的研究中,漳州音资料存世较为稀少,其相关研究也凤毛麟角。《唐通事唐话会》内含漳州音会话片段,为研究提供了良好素材。研究方法沿袭传统音韵学的分析方法,在中古音的框架内,从声母和韵母两个维度,逐一比较分析每个汉字的片... 在近世唐音的研究中,漳州音资料存世较为稀少,其相关研究也凤毛麟角。《唐通事唐话会》内含漳州音会话片段,为研究提供了良好素材。研究方法沿袭传统音韵学的分析方法,在中古音的框架内,从声母和韵母两个维度,逐一比较分析每个汉字的片假名唐音标注与其现代闽南语读音。通过研究发现,该资料基本如实反映了闽南语的语音体系,是典型的闽南语语音资料,必将在今后的闽南语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该资料在某些语音形态上表现了闽南语惠安话的语音特点,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世唐音 漳州音 唐通事唐话会 闽南语 惠安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