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SP1在泌尿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龙军 陈林 +4 位作者 汪松 周鑫 杨进 吴金邦 吴波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609-614,共6页
TSP1是一种分泌型糖蛋白,具有多结构域和多功能的特性,在多种泌尿系统疾病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文章围绕TSP1的分子结构、与泌尿系统疾病的关系及TSP1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探寻敏感有效的分子靶点应用于泌尿系疾病的基础研... TSP1是一种分泌型糖蛋白,具有多结构域和多功能的特性,在多种泌尿系统疾病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文章围绕TSP1的分子结构、与泌尿系统疾病的关系及TSP1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探寻敏感有效的分子靶点应用于泌尿系疾病的基础研究以及临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疾病 Thrombospondin-1/tsp1/Thbs1 治疗靶点 综述
下载PDF
敲除TSP1通过氨基酸和糖代谢通路对阿霉素所致心肌损伤的作用
2
作者 占敏 卓丰 +3 位作者 吴敏 李科浩 张守华 杨豆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61-167,共7页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方法阐明敲除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通过调节小分子化合物的代谢,减轻阿霉素(ADM)致心肌损伤。方法以24只野生型C57BL/6小鼠和24只TSP1基因敲除(TSP1^(-/-))小鼠为实验对象,分为4组:WM组(n=12)、TSP1^(-/-)组(n=12)和WM...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方法阐明敲除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通过调节小分子化合物的代谢,减轻阿霉素(ADM)致心肌损伤。方法以24只野生型C57BL/6小鼠和24只TSP1基因敲除(TSP1^(-/-))小鼠为实验对象,分为4组:WM组(n=12)、TSP1^(-/-)组(n=12)和WM-ADM组(n=12)、TSP1^(-/-)-ADM组(n=12)。WM组和TSP1^(-/-)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WM-ADM组和TSP1^(-/-)-ADM组小鼠腹腔注射ADM以建立慢性心功能衰竭(CHF)模型。以血清生化[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心脏组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为指标评价注射ADM后小鼠心肌损伤情况,以基于核磁共振(1HNMR)的代谢组学技术来研究4组小鼠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结果血清生化和心脏组织HE染色显示,注射ADM后TSP1^(-/-)小鼠心脏组织损伤比野生小鼠明显减轻。代谢组学研究显示,敲除TSP1后明显影响小鼠体内的氨基酸代谢。野生型小鼠注射ADM后,血清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乳酸、丙氨酸、乙酸和丙酮酸等变化明显;TSP1^(-/-)小鼠注射ADM后上述血清代谢物水平明显回调。结论本研究发现TSP1^(-/-)小鼠可能通过调节氨基酸和糖代谢来减弱ADM造成的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p1 阿霉素 心肌损伤 代谢组学 氨基酸代谢
下载PDF
下调TSP1表达抑制宫颈腺癌HeLa细胞生长及促血管生成能力的研究
3
作者 张花 潘莹 何全中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768-773,共6页
目的研究调控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表达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迁移、凋亡、侵袭及促进内皮细胞成血管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表达TSP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SP1及siRNA-TSP1,转染宫颈癌HeLa细胞,实验共分为TSP1基因过表达组(pc... 目的研究调控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表达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迁移、凋亡、侵袭及促进内皮细胞成血管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表达TSP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SP1及siRNA-TSP1,转染宫颈癌HeLa细胞,实验共分为TSP1基因过表达组(pcDNA3.1-TSP1转染组)、TSP1基因低表达组(siRNA-TSP1转染组)和未转染组(阴性对照组)。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TSP1的表达,CCK-8、划痕实验、流式细胞术、Transwell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情况,体外血管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促血管生成能力。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cDNA3.1-TSP1组细胞TSP1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siRNA-TSP1组细胞TSP1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DNA3.1-TSP1组HeLa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体外促内皮细胞血管形成能力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凋亡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iRNA-TSP1组HeLa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体外促内皮细胞血管形成能力均降低,凋亡比则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调TSP1的表达可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促进内皮细胞成血管能力,促进细胞凋亡。上调TSP1则可促进He La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体外促血管形成能力,但对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血小板反应蛋白-1 过表达 小干扰RNA 成血管
下载PDF
贲门腺癌组织中TSP1高甲基化与TGF-β1及细胞免疫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郭炜 董稚明 +3 位作者 郭艳丽 杨植彬 邝钢 单保恩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98-1303,共6页
背景与目的:凝血酶敏感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是一种内源性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其在肿瘤中的高甲基化可导致其基因沉默。本研究探讨贲门腺癌中TSP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与TGF-β1含量及细胞免疫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 背景与目的:凝血酶敏感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是一种内源性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其在肿瘤中的高甲基化可导致其基因沉默。本研究探讨贲门腺癌中TSP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与TGF-β1含量及细胞免疫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贲门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的TSP1甲基化状况和TSP1蛋白表达情况,ELISA方法检测贲门癌患者血清中TGF-β1的含量,流式细胞术对贲门癌细胞免疫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贲门癌组织TSP1甲基化率为35.4%(34/96),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1%,P<0.01)。Ⅲ期和Ⅳ期贲门癌患者中TSP1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P<0.05)。贲门癌组织中TSP1的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且与其甲基化状态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贲门腺癌患者血清中总TGF-β1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Ⅲ期和Ⅳ期贲门癌患者血清中总TGF-β1的含量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P<0.05),贲门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于正常对照,TSP1发生甲基化的贲门癌患者其细胞免疫功能低于未发生甲基化的贲门癌患者(P<0.05)。结论:TSP1基因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可能参与了贲门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其高甲基化有可能影响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腺癌 DNA甲基化 tsp1基因 TGF-Β1基因 细胞免疫
下载PDF
TSP1基因G1678A和A2210G基因多态性与贲门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
5
作者 郭炜 刘盼 +4 位作者 董玉然 郭艳丽 杨植彬 邝钢 董稚明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基因第10外显子G1678A和第13外显子A2210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北方人群贲门腺癌(GCA)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检测145名GCA患者和... 目的探讨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基因第10外显子G1678A和第13外显子A2210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北方人群贲门腺癌(GCA)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检测145名GCA患者和198名健康对照的TSP1G1678A和A2210G多态性分布情况。结果 TSP1G1678A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频率在贲门腺癌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其总体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吸烟状况和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分层分析发现,与GG和GA基因型相比,携带AA基因型可能增加非吸烟个体贲门腺癌的发病风险(经性别、年龄和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校正后的OR为1.79,95%CI为1.46~2.11)。TSP1A2210G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在对照组人群中〈1%,它可能不是我国北方人群中的常见多态。结论 TSP1基因第10外显子AA基因型可能是影响我国北方人群中非吸烟个体贲门腺癌发病风险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p1 单核苷酸多态性 贲门腺癌 肿瘤易感性
下载PDF
ADAMTS13与TSP1在老年急性脑梗死中的相关性
6
作者 牛月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5434-5435,共2页
急性脑梗死是造成老年患者致残或死亡的重要疾病,约21%的老年患者导致死亡或瘫痪[1].动脉血栓是导致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2],近年来研究发现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是动脉血栓的主要诱发因素,影响vWF凝聚能力的酶主要有血友病因子裂... 急性脑梗死是造成老年患者致残或死亡的重要疾病,约21%的老年患者导致死亡或瘫痪[1].动脉血栓是导致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2],近年来研究发现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是动脉血栓的主要诱发因素,影响vWF凝聚能力的酶主要有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和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两者形成竞争关系[3].本研究通过测定患者血浆中ADAMTS13的活性和TSP1含量并对ADAMTS13调控基因C1423T的多态性进行检测,以期阐明ADAMTS13和TSP1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为临床干预和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MTS13 tsp1 C1423T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血清ADAMTS13、TSP1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肌损伤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9
7
作者 姚卓亚 包炳蔚 +5 位作者 钱少环 李正 路桥 闵生萍 李妙男 王洪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0-715,共6页
目的观察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及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在不同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水平及与临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入选405例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病史、造影结果和临床生化指标分为:不稳... 目的观察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及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在不同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水平及与临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入选405例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病史、造影结果和临床生化指标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n=215)、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n=96)和造影正常组(N组,n=94)。检测患者的血清ADAMTS13、TSP1水平;对两组患者进行约15月的随访,评估两组患者远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AMI组、UAP组患者血清ADAMTS13水平显著低于N组(P<0.001),TSP1水平显著高于N组(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ACS患者血清ADAMTS13与TSP1呈显著负相关(R=-0.577,P<0.001)。随访平均15月后发现MACE组患者血清TSP1水平与非MACE组有显著差异(P<0.05);Cox比例危险回归显示TSP1是影响ACS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因素;K-M生存曲线显示高TSP1组较低TSP1组远期MACE发生率更高。结论血清ADAMTS13水平的降低、TSP1水平的升高对ACS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TSP1可预测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MTS13 tsp1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临床预后
下载PDF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胎盘中TSP1及ADAMTS1表达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果 薛秀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5期1902-1904,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及含1型凝血酶敏感蛋白基序的解聚素样金属蛋白酶(ADAMTS1)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胎盘中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选自该院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7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自该院于2015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及含1型凝血酶敏感蛋白基序的解聚素样金属蛋白酶(ADAMTS1)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胎盘中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选自该院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7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自该院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行剖宫产结束妊娠的正常初产妇58例作为对照组。于孕产妇剖宫产胎盘娩出后即自胎盘母体面中央取绒毛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制成蜡块,切片、染色。应用生物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灰度定量分析。比较两组TSP1和ADAMTS1平均灰度值,及TSP1和ADAMTS1相关性。结果观察组TSP1平均灰度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DAMTS1平均灰度值低于对照组(P<0.05);胎盘组织TSP1和ADAMTS1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TSP1和ADAMTS1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胎盘中表达上升,且TSP1和ADAMTS1呈正相关,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p1 ADAMTS1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 相关性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TSP1_f基因转移对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 V304增殖的影响
9
作者 刘澎 李建勇 +1 位作者 陆化 韩忠朝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35-737,共3页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抗血管新生衍生物(TSP1f)基因转移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扩增TSP1fcDNA序列构建TSP1f重组腺病毒(ADV-TSP1f);Western blot方法...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抗血管新生衍生物(TSP1f)基因转移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扩增TSP1fcDNA序列构建TSP1f重组腺病毒(ADV-TSP1f);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DV-TSP1f介导TSP1f在K562细胞中的表达;台盼蓝拒染检测经ADV-TSP1f感染的K562细胞条件培养基对ECV30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K562细胞经ADV-TSP1f感染可高效表达/分泌TSP1f多肽;经ADV-TSP1f感染的K562细胞条件培养基可显著抑制ECV304细胞增殖,以ADV-LacZ及PBS作对照,抑制率分别为51.6%和53.8%。结论ADV-TSP1f可显著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增殖,可望成为有效的恶性肿瘤血管新生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敏感蛋白1 血管新生 基因治疗 腺病毒 ECV304细胞增殖 内皮细胞株ECV304 腺病毒介导 人脐静脉 基因转移 K562细胞
下载PDF
TSP1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才芳 曾秀琴 曾庆义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2期65-71,共7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及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以肾小管上皮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转染TSP-1 shRNA(shTSP-1),沉默TSP-1 基因,探讨下调TSP1 对高糖条件下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肾小管上... 目的探讨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及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以肾小管上皮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转染TSP-1 shRNA(shTSP-1),沉默TSP-1 基因,探讨下调TSP1 对高糖条件下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依次分为:对照组(以5.6 mmol/L 葡萄糖培养)、高糖组(以30 mmol/L 葡萄糖培养)、NC +高糖组(对照慢病毒转染,以30 mmol/L 葡萄糖培养)、干扰+高糖组(TSP1 shRNA 慢病毒转染以30mmol/L 葡萄糖培养)。 Realtime PCR 和Western Blot 检测高糖对细胞中TSP1 表达影响,同时检测TSP1 shRNA 干扰效果。DCFH-DA 法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培养液中丙二醛(MDA)含量,ELISA 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Annexin V-FITC/PI 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 法检测细胞中活化的Caspase-3(c-caspase-3)蛋白水平。两组均数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多组均数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 检验。结果高糖组细胞中TSP1mRNA 和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5)。干扰+高糖组细胞中TSP1 mRNA 和蛋白水平低于高糖组(P < 0.05)。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中ROS 水平升高,培养液中MDA、TNF-α、IL-8 含量升高[(2.36±0.21)nmol/ml、(45.91±2.87)ng/ml、(25.42±3.26) ng/ ml :(1.05±0.13)nmol/ ml、(20.14±1.36)ng/ml、(12.98±1.6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8.595,F =43.825,F = 21.155,P < 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 < 0.05),细胞中c-caspase-3 蛋白水平升高(P <0.05)。与高糖组和NC +高糖组比较,干扰+高糖组细胞中ROS 水平降低,培养液中MDA、TNF-α、IL-8 含量降低[(1.63±0.10)nmol/ml、(34.20±2.06)ng/ml、(18.75±1.62)ng/ ml :(2.36 ± 0.21) nmol/ ml、(45.91±2.87)ng/ml、(25.42±3.26)ng/ml 和(2.30±0.42)nmol/ ml、(46.32±5.24) ng/ml、(26.91±2.74)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 18.595,F = 43.825,F =21.155,P < 0.05);细胞凋亡率降低,细胞中c-caspase-3 蛋白水平降低(P < 0.05)。结论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中TSP1 表达,下调其表达可以减少细胞分泌炎症因子,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p1 肾小管上皮细胞 高糖 炎症因子 损伤
原文传递
TSP1/TGFβ与垂体瘤血管生成及侵袭性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伟 曲元明 +1 位作者 徐广明 韩韬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95-698,共4页
目的探讨TSP1/TGFβ及相关因子与垂体瘤血管生成、侵袭性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取46例垂体瘤手术标本,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TSP1及其受体CD36与TGFβ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检测TSP1/TGFβ及MVD,并分析TSP1/TGFβ表达与侵袭性、MVD等因素之间... 目的探讨TSP1/TGFβ及相关因子与垂体瘤血管生成、侵袭性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取46例垂体瘤手术标本,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TSP1及其受体CD36与TGFβ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检测TSP1/TGFβ及MVD,并分析TSP1/TGFβ表达与侵袭性、MVD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侵袭组TSP1表达明显低于与非侵袭组,而TGFβ表达则相反;两组间MVD、CD36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TSP1表达与侵袭性呈负相关,TGFβ与侵袭性及MVD呈正相关。结论TSP1/TGFβ在垂体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影响血管生成及侵袭性,有望成为治疗垂体瘤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垂体瘤 凝血酶敏感蛋白-1 转化生长因子β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急性肾衰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TSP1表达及凋亡的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小燕 曾嵘 +2 位作者 王俭勤 梁耀军 赵小辉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年第14期10-11,共2页
急性肾衰(acute renal failure,ARF)的发病机制尚不清.研究表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在多种肾脏病中发挥重要作用,TSP1的表达异常参与多种细胞凋亡的调控.但是ARF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TSP1的表达尚不清楚.为此,我们利用甘油诱导... 急性肾衰(acute renal failure,ARF)的发病机制尚不清.研究表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在多种肾脏病中发挥重要作用,TSP1的表达异常参与多种细胞凋亡的调控.但是ARF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TSP1的表达尚不清楚.为此,我们利用甘油诱导大鼠ARF,观察ARF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及TSP1的表达情况,并利用纯化的TSP1与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体外共同培养后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衰 肾小管上皮细胞 tsp1
原文传递
ADAMTS13与TSP1在老年急性脑梗死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彩凤 张峰 +4 位作者 姚庆民 刘彦霞 朱效娟 谢宁 徐健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及C1423T基因多态性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62例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和56例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用vWF:Ag和TSP1 ELISA试剂盒对两组血浆中的vWF:A...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及C1423T基因多态性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62例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和56例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用vWF:Ag和TSP1 ELISA试剂盒对两组血浆中的vWF:Ag和TSP1含量进行检测,同时残余胶原结合实验(R-CBA)检测两组血浆中的ADAMTS13活性水平,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并限制性酶切扩增产物测定ADAMTS13基因C1423T多态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vWF:Ag和TSP1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ADAMTS13活性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3例出现C1423T基因突变(4.84%),高于正常组(0%)。结论 ADAMTS13活性降低可能参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血浆中的TSP1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促进ADAMTS13对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裂解;中国汉族人群中基因C1423T突变可能降低ADAMTS13的活性水平,从而参与脑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 凝血酶敏感蛋白1 C1423T多态性
原文传递
血小板反应素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和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之间关系的研究
14
作者 连云宗 陈一峰 庄建良 《中国医学文摘(检验与临床)》 2006年第2期71-73,共3页
抗肿瘤血管生成是近10年抗肿瘤发生、发展及其转移研究的热点。血管生成有赖于诱导和抑制血管生成的许多分子之间的局部平衡,血小板反应素(TSP)是最强的肿瘤血管生成负性调节分子之一。最近研究证明,TSP的表达水平不仅与恶性肿瘤的... 抗肿瘤血管生成是近10年抗肿瘤发生、发展及其转移研究的热点。血管生成有赖于诱导和抑制血管生成的许多分子之间的局部平衡,血小板反应素(TSP)是最强的肿瘤血管生成负性调节分子之一。最近研究证明,TSP的表达水平不仅与恶性肿瘤的进展呈负相关,而且还能抑制内皮细胞的移行和新生血管的形成。我们采用逆转录多重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TSP1和TSP2 mRNA的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TSP mRNA和VEGF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甲状腺乳头状癌 血小板反应素 癌转移 蛋白表达 抗肿瘤血管生成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 抑制血管生成 tsp1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和血小板反应性蛋白-1的表达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云枫 连续 +1 位作者 郭常秀 李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51-1652,共2页
目的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VEGFR)-2和血小板反应性蛋白(TSP)-1的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48例2型糖尿病(T2DM)伴有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T2DM不伴有视网膜病变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1... 目的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VEGFR)-2和血小板反应性蛋白(TSP)-1的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48例2型糖尿病(T2DM)伴有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T2DM不伴有视网膜病变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15例体检证实为健康成人血清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3组血清VEGF、VEGFR-2和TSP-1的表达。结果 3组血清中VEGF、VEGFR-2和TSP-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VEGF、VEGFR-2和TSP-1的表达与是否为增殖期密切相关。观察组中VEGF和VEGFR-2正相关,其他指标间无相关性。结论血清中VEGF和VEGFR-2高表达、TSP-1低表达与糖尿病伴有视网膜病变患者病变的形成和进展有关。VEGF、VEGFR-2和TSP-1的检测可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VEGF受体-2 血小板反应性蛋白(TSP)-1
下载PDF
血小板反应素1在STZ诱导大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表达研究
16
作者 王剑勇 张晓明 张惠燕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1-437,共7页
探讨TSP1表达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和机制,为治疗和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新的实验和理论依据。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8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TSP1在早期链尿佐菌素诱导的... 探讨TSP1表达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和机制,为治疗和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新的实验和理论依据。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8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TSP1在早期链尿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SD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在早期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表面血管、神经节细胞层、内外核层中均有明显的TSP1表达,糖尿病视网膜组TSP1 mRNA表达要高于对照组,其中实时荧光定量PCR CT值的结果显示糖尿病组TSP1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要高约3.48倍,二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TSP1在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密不可分,TSP1表达的增加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链脲佐菌素 血小板反应素-1
下载PDF
脑苷肌肽联合甲氯芬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清MMP⁃2/9、TSP⁃1/2、神经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马雪 周世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7-512,共6页
目的探究脑苷肌肽与甲氯芬酯联用治疗急性脑出血(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ACH)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23例ACH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3组,每组41例,对照A组予以脑苷肌肽,对照B组予以甲氯芬酯,观察组予以脑苷肌肽与甲氯芬酯联合... 目的探究脑苷肌肽与甲氯芬酯联用治疗急性脑出血(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ACH)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23例ACH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3组,每组41例,对照A组予以脑苷肌肽,对照B组予以甲氯芬酯,观察组予以脑苷肌肽与甲氯芬酯联合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脑水肿体积、血清MMP⁃2/9、TSP⁃1/2、神经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A、B组(95.12%vs.75.61%、78.05%,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水肿体积低于对照A、B组,血清中MMP⁃2/9、TSP⁃1/2、NSE、NGF、GFAP水平低于对照A、B组,BDNF水平高于对照A、B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mRS低于对照A、B组(P<0.05)。结论脑苷肌肽与甲氯芬酯联用治疗ACH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清MMP⁃2/9、TSP⁃1/2水平、调节神经相关因子,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脑苷肌肽 甲氯芬酯 MMP⁃2/9 TSP⁃1/2 神经相关因子
下载PDF
冠心病并慢性心衰患者血浆ADAMTs-1、MMPs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朱海军 许法运 +3 位作者 朱兴雷 陈黎明 刘其伟 崔连群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并慢性心衰(CHF)患者血浆含TSP结构的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ADAMTs-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冠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89例,其中并CHF 68例(CHF组),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心功能...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并慢性心衰(CHF)患者血浆含TSP结构的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ADAMTs-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冠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89例,其中并CHF 68例(CHF组),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心功能正常21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ADAMTS-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其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SYNTAX积分法评价两组冠脉病变程度。分析ADAMTs-1、MMP-2、MMP-9与NT-proBNP、LVEDd、LVEF和SYNTAX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CHF组NT-proBNP、MMP-2、MMP-9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随心衰程度加重呈递增趋势(P〈0.05);其MMP-2与NT-proBNP、LVEDd、LVEF有良好的相关性,MMP-9与NT-proBNP、LVEDd、LVEF有良好的相关性(P均〈0.01)。CHF组ADAMTs-1无明显升高(P〉0.05),但其与SYNTAX积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浆MMP-2、MMP-9可能参与CHD并CHF的心室重构过程,检测CHD并CHF患者的MMP-2、MMP-9有助于其诊断和心衰程度评估;ADAMTs-1可反映CHD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慢性 含TSP结构的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 明胶酶类 SYNTAX积分
下载PDF
Th17 Cells and Tregs in HTLV-1 Infection
19
作者 Nafiseh Saghafi Elham Abdollahi Malihe Hasanzadeh Mofrad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2年第3期122-127,共6页
HTLV-1(human T-lymphotropic virus type 1)causes chronic infection ofhuman T lymphocytes.HTLV-1 infection is known to be related to multiple diseases,including neoplastic growth of HTLV-1-infected T cells(ATL)and neopl... HTLV-1(human T-lymphotropic virus type 1)causes chronic infection ofhuman T lymphocytes.HTLV-1 infection is known to be related to multiple diseases,including neoplastic growth of HTLV-1-infected T cells(ATL)and neoplastic inflammatory conditions,such as HTLV-1-associated myelopathy/tropical spastic paraparesis(HAM/TSP),Sjogren's syndrome with arthritis,polymyositis uveitis,and bronchoalveolitis.Regulatory T cells(Tregs)regulate inflammatory cells,such as Th17 cells.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regs and Th17 cells,as well as the expression of 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s(ROR-γ1 and FOXP3)and cytokines(IL-10,TGF-β,IL-6,and IL-17A)in HTLV-1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GS Th17 cells HTLV-1 HAMP/TSP
下载PDF
小续命汤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付雪琴 王漫漫 +6 位作者 兰瑞 张勇 邹旭欢 王玮玮 唐琛 刘双 李泓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5830-5837,共8页
探讨小续命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抑制剂氟代柠檬酸(FC)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小续命汤组、小续命汤+F... 探讨小续命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抑制剂氟代柠檬酸(FC)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小续命汤组、小续命汤+FC组、小续命汤+Vehicle组,观察各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的神经行为学变化和脑梗死情况,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星形胶质细胞亚显微结构,免疫荧光测定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荧光强度,免疫印迹法测定脑组织GFAP、TSP1的表达。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评分、脑梗死面积显著增加,小续命汤组、小续命汤+FC组和小续命汤+Vehicle组均可减轻大鼠神经行为学改变;模型组大鼠病理改变明显,小续命汤组、小续命汤+FC组和小续命汤+Vehicle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较轻;模型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亚显微结构肿胀明显,小续命汤组、小续命汤+FC组和小续命汤+Vehcile组可保护星形胶质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组GFAP、TSP1荧光强度及蛋白表达量较假手术组表达增加,小续命汤组、小续命汤+FC组和小续命汤+Vehicle组均可下调GFAP、TSP1的表达,小续命汤与FC联用效果更明显。以上结果表明小续命汤可以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并下调GFAP、TSP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续命汤 脑缺血再灌注 星形胶质细胞活化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