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频消融术后出现延迟性房室阻滞五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楚建民 谭琛 +7 位作者 马坚 曾志宇 方丕华 张奎俊 姚焰 浦介麟 华伟 张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6期460-461,共2页
报道5例射频消融后出现的房室阻滞及其临床转归和电生理特点。1219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行下位法消融慢径,208例右后间隔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行右后间隔消融,共有5例出现延迟后(>24h)的房室阻滞。慢径消融组的患者3例分别于术后第2,... 报道5例射频消融后出现的房室阻滞及其临床转归和电生理特点。1219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行下位法消融慢径,208例右后间隔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行右后间隔消融,共有5例出现延迟后(>24h)的房室阻滞。慢径消融组的患者3例分别于术后第2,3,5天出现Ⅱ度Ⅰ型房室阻滞,并于术后第4,9和14天消失。后间隔旁道消融的2例患者于第2天出现Ⅱ度Ⅰ型房室阻滞,并分别于第11,13天消失。射频消融放电20.6±8.7(11~31)次,能量30±17.2(20~50)W。放电过程中无快速的交界区心动过速或者>1个无逆传的连续交界区心律。5例在射频消融前后房室结前向和逆向传导功能均正常。结论:慢径和后间隔旁道消融均可出现延迟性房室阻滞,通常能在1~2周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旁道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房室阻滞
下载PDF
局部单极电图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建军 胡大一 +2 位作者 商丽华 杨新春 吴永全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999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在特殊情况下,单极电图能否代替双极电图运用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中弥补体表心电图中的不足。方法将冠状窦、希氏束及大头消融电极与胸导联相连,记录局部单极电图,运用于5例病人,观察心动过速、射频消融过程... 目的探讨在特殊情况下,单极电图能否代替双极电图运用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中弥补体表心电图中的不足。方法将冠状窦、希氏束及大头消融电极与胸导联相连,记录局部单极电图,运用于5例病人,观察心动过速、射频消融过程中心房波、心室波的关系,并与2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病人双极记录的特征相比较。结果(1)心动过速均显示出逆A呈向心性分布的特征(100%vs100%,P>0.05);(2)消融过程中单极电图可清楚显示交界心律时的传导情况(100%vs100%,P>0.05)。结论在特殊情况下,使用局部单极电图可代替双极记录,弥补体表心电图在诊断房室结双径路以及射频消融术中的不足,避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极电图 房室结折返性 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下载PDF
不同参数设置对植入型单腔心律转复除颤器不恰当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崔丽丽 蔡雪黎 +1 位作者 黄伟剑 李海鹰 《心电与循环》 2012年第3期155-156,184,共3页
目的 探讨单腔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不同识别参数设置对不恰当放电的影响.方法 A组入选25例2007年至2008年植入单腔ICD的患者,术后经验设置室性心律失常与室上性心动过速鉴别参数.B组入选25例2009年至2010年植入单腔ICD的患者,... 目的 探讨单腔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不同识别参数设置对不恰当放电的影响.方法 A组入选25例2007年至2008年植入单腔ICD的患者,术后经验设置室性心律失常与室上性心动过速鉴别参数.B组入选25例2009年至2010年植入单腔ICD的患者,术后开启稳定性、突发性和形态学标准.每例随访1年.观察两组室上性心动过速正确识别率和不恰当放电率.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对室上性心动过速正确识别率较高(68.0%、28.0%),室上性心动过速放电率较低(24.0%、76.0%),不恰当放电所致住院率较低(4.0%、20.0%).A组不恰当放电引发室性心动过速2例.结论 术后启用三项鉴别参数能减少ICD不恰当放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不恰当放电 室上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不同识别参数设置方法对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不恰当放电的影响
4
作者 崔丽丽 黄伟剑 +1 位作者 李海鹰 蔡雪黎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20期1635-163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识别参数设置方法对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不恰当放电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1年2月植入ICD患者84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A、B两组,各42例。A组出院前经验设置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与室上性心动过速鉴... 目的探讨不同识别参数设置方法对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不恰当放电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1年2月植入ICD患者84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A、B两组,各42例。A组出院前经验设置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与室上性心动过速鉴别参数;B组出院前进行ICD鉴别参数的标准设置。初级终点:死亡,起搏系统故障或为减少不恰当放电进行干预。次级终点:室上性心动过速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正确识别,第1次对室上性心动过速误放电时间。结果A组1例患者因精神抑郁自杀死亡。B组2例患者出现电极绝缘微破裂征象。通过射频导管消融术、胺碘酮、增加识别频率上限以及增加识别间期数目可使ICD治疗减少。B组与A组相比能减少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不恰当治疗(21.4%、61.9%,P〈0.05),增加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正确识别(59.5%、31.0%,P〈0.05)。B组在植入ICD第4个月后能延长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第1次不恰当治疗的时间(P〈0.01)。结论标准鉴别参数设置能减少ICD的不恰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不恰当治疗 室上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下位法和后位法房室结改良成功部位心内电图比较
5
作者 李毅刚 张桂芹 +7 位作者 胡大一 丁燕生 马长生 王乐信 李宜富 朱国英 张钧华 汪丽蕙 《临床心电学杂志》 1994年第3期100-102,共3页
我们对比了42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下位法(n=36)和后位法(n=14)慢径改良成功部位的心内电图。下位法比后位法A波较宽(P=0.01),交接区心律的出现率高(P=0.0068)。A波宽度≥60ms和交... 我们对比了42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下位法(n=36)和后位法(n=14)慢径改良成功部位的心内电图。下位法比后位法A波较宽(P=0.01),交接区心律的出现率高(P=0.0068)。A波宽度≥60ms和交接区心律出现在下位法消融时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8.8%和32.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7%和9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 心动过速 心电图 射频消融
下载PDF
持续性单形性室速转复28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王玲玲 周广福 王海昌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25-27,共3页
目的 总结急诊转复持续性单形性室速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 2 8例持续性单形性室速 ,根据其发病机制 ,有目的选择复律药物及方法进行转复。结果  2 8例中 ,第一次有效终止 2 3例 ,有效率 82 1%。结论 对持续性单形性室速 ,有目的选... 目的 总结急诊转复持续性单形性室速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 2 8例持续性单形性室速 ,根据其发病机制 ,有目的选择复律药物及方法进行转复。结果  2 8例中 ,第一次有效终止 2 3例 ,有效率 82 1%。结论 对持续性单形性室速 ,有目的选择复律方法 ,可尽快转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单形性室速 转复 治疗 心动过速
下载PDF
胺碘酮治疗宽QRS型心动过速即时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明 黄仕洲 邓斌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4年第7期815-816,共2页
目的 对比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宽QRS型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 阵发性宽QRS型心动过速发作 2~ 38h ,随机分为胺碘酮组 ( 2 5例 )和普罗帕酮组 ( 2 4例 )。胺碘酮组静脉注射胺碘酮 15 0~ 30 0mg或改为静脉滴注 ,普罗帕酮组静脉注射普... 目的 对比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宽QRS型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 阵发性宽QRS型心动过速发作 2~ 38h ,随机分为胺碘酮组 ( 2 5例 )和普罗帕酮组 ( 2 4例 )。胺碘酮组静脉注射胺碘酮 15 0~ 30 0mg或改为静脉滴注 ,普罗帕酮组静脉注射普罗帕酮 70~ 2 10mg。观察其复律情况、QT间期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胺碘酮组对VT的复律成功率明显高于普罗帕酮组 (P <0 0 1) ,SVT复律成功率、QT间期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复律时间普罗帕酮短于胺碘酮 ,普罗帕酮组出现 1例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宽QRS型心动过速的复律疗效胺碘酮高于普罗帕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治疗 宽QRS型心动过速 普罗帕酮 静脉注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