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实证研究——以“太行山大峡谷景区”为例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翠平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6-70,98,共6页
[目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是一种具有农业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为了优化现有国家标准对这一新型旅游资源评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需要建立新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才能做好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工作。[方法]文章以太行山大峡谷... [目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是一种具有农业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为了优化现有国家标准对这一新型旅游资源评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需要建立新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才能做好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工作。[方法]文章以太行山大峡谷景区为例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评价指标;其次,通过专家打分法计算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建立评价模型;再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得出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并计算太行山大峡谷景区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总体评价得分;最后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资源自身的美感度、独特性、环境的适宜性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是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所在;组合度、聚合度、区域内的经济条件及历史文化价值则是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劣势所在。[结论]资源的美感度和独特性是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指标;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是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保证;完善配套设施,加强与旅游的融合是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旅游 旅游资源 资源分类 评价体系 太行山大峡谷景区
下载PDF
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旅游资源开发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上官慧军 《凯里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22-125,共4页
壶关太行山大峡谷,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并重,旅游资源丰富.针对景区自然生态及区域文化特征,发展生态旅游,总体规划景区,定位旅游形象,进行保护性开发,并扩大客源市场,提高接待能力,以促进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当地经... 壶关太行山大峡谷,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并重,旅游资源丰富.针对景区自然生态及区域文化特征,发展生态旅游,总体规划景区,定位旅游形象,进行保护性开发,并扩大客源市场,提高接待能力,以促进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关 太行山大峡谷 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融合区域潜在落石源区识别的峡谷区落石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俞朝悦 成玉祥 +2 位作者 吕艳 占洁伟 彭建兵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83-1596,共14页
山西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景区为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但景区落石灾害频发,严重威胁景区安全运营。本文基于高精度地形信息与岩土体强度特性,采用坡度角分布方法开展区域尺度潜在落石源区识别,并引入岩体破坏敏感性指标定量描述潜在落石源... 山西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景区为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但景区落石灾害频发,严重威胁景区安全运营。本文基于高精度地形信息与岩土体强度特性,采用坡度角分布方法开展区域尺度潜在落石源区识别,并引入岩体破坏敏感性指标定量描述潜在落石源区失稳概率。然后,利用经验模型Flow-R模拟落石运动扩散过程,获取落石的传播概率与能量分布情况。最后,提出落石危险性双因子评价模型实现落石危险性定量评估。获得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区内潜在落石源区面积为25.7 km^(2)(35.7%),主要以条带状分布于峡谷两侧陡壁。其中岩体破坏高敏感性区为3.3 km^(2)。(2)研究区落石高危险区面积达3.22 km^(2),主要威胁景区内游客集散地与交通线路,尤其在S327荫林线红豆峡入口处落石危险性最高。(3)野外调查验证结果表明了应用坡度角分布方法识别潜在落石源区的高效性与准确性,提出的双因子评价模型可为峡谷区落石危险性评估提供快速解决方案。本文提出的“区域落石源区识别-源区失稳概率分析-落石危险性评估”的一整套技术方案能够为类似的高山峡谷区落石灾害早期识别及风险防控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大峡谷景区 落石 潜在落石源区 失稳概率 危险性评价
下载PDF
浅析太行山大峡谷景区的开发与对策
4
作者 常雪连 《太原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28-30,共3页
壶关县太行山大峡谷景区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已成为全国较为知名的景区,并在2005年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但在开发过程中也存在开发资金不足、保护与开发措施不当等多方面问题。针对景区现状,科学合理规... 壶关县太行山大峡谷景区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已成为全国较为知名的景区,并在2005年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但在开发过程中也存在开发资金不足、保护与开发措施不当等多方面问题。针对景区现状,科学合理规划、加大宣传力度、完善配套措施及管理制度已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大峡谷 开发 对策
下载PDF
关于开发太行山大峡谷生态旅游的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郭瑞娟 南江辉 《太原科技》 2008年第11期67-68,共2页
在太行山大峡谷发展生态旅游可行性分析基础上,探讨了太行山大峡谷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重点提出了太行山大峡谷生态旅游开发的战略构想。
关键词 太行山大峡谷 生态旅游 旅游经济
下载PDF
太行山大峡谷崩塌发育特征及成因模式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吕艳 陈天宝 +3 位作者 王祚鹏 赵俊彦 占洁伟 刘旋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04-1315,共12页
太行山大峡谷位于山西省壶关县境内的南太行山区,历经亿万年的沧海桑田形成了以峡谷群、峰林石柱、河流瀑布、溶洞等为典型景观的大型高山峡谷景观系统,大峡谷现已建设成为“国家地质公园”和“5A”景区。同时,太行山大峡谷因地处我国... 太行山大峡谷位于山西省壶关县境内的南太行山区,历经亿万年的沧海桑田形成了以峡谷群、峰林石柱、河流瀑布、溶洞等为典型景观的大型高山峡谷景观系统,大峡谷现已建设成为“国家地质公园”和“5A”景区。同时,太行山大峡谷因地处我国第二、三阶梯的地表突变带,构造活动强烈,地表侵蚀严重,在山地特殊气候作用下崩塌灾害频发,时常损毁道路桥梁、破坏生活设施,并危及居民和游客安全,制约景区建设发展。本文立足大峡谷景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查明大峡谷内发育崩塌达318处,以高位小型岩质崩塌为主,主要分布于海拔700~1100 m之间,崩落高度平均120 m左右,最高可达300 m以上;崩塌多发育在断层带附近和软弱岩层处,沿峡谷两侧呈带状分布,以倾倒式和坠落式的破坏方式为主,具有明显的“群发、多发、复发”的特点。基于对大峡谷景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体结构、地表营力及人类活动等崩塌孕灾环境的分析,依据发育区位和致灾效应将崩塌划分为陡壁崩落带、梯状崩石链、碎裂崩滑带和水岸崩塌带4种类型;结合崩塌运动轨迹和对承灾体的效应归纳出崩落滚石型、崩链型、碎裂溃散型、落石涌浪型4种典型成灾模式,并分析提出景区安全防控的对策和建议。研究成果可为高山峡谷区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太行山区的景区开发规划和建设及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大峡谷 崩塌 发育规律 影响因素 成灾模式
下载PDF
太行山大峡谷与长子木化石的地质时期气候现象浅探
7
作者 常丽 程玉斌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2年第10期129-131,共3页
在分析、介绍太行山大峡谷、长子木化石地质结构基础上,探讨了太行山大峡谷与长子木化石的地质时期气候现象,提出了大峡谷与木化石群形成时期基本一致的结论。
关键词 太行山大峡谷 长子木化石 气候现象 地质时期
下载PDF
山西壶关太行山大峡谷风景旅游区植物群落多样性
8
作者 周伶 马晓勇 《能源与节能》 2019年第9期56-58,86,共4页
基于野外样方调查数据,结合遥感调查,对山西壶关太行山大峡谷风景旅游区的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植物物种资源丰富,共记录野生维管植物391种,分属87科258属;采用双向指示种法将研究区植物群落分为10个群丛;受人为干... 基于野外样方调查数据,结合遥感调查,对山西壶关太行山大峡谷风景旅游区的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植物物种资源丰富,共记录野生维管植物391种,分属87科258属;采用双向指示种法将研究区植物群落分为10个群丛;受人为干扰、地形、水分条件等影响,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具有一定差异性,主要表现在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出现较大的波动,且波动趋势基本一致;研究区生态系统以森林生态系统和灌木生态系统为主,草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城镇生态系统面积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大峡谷风景旅游区 植物群落 生态系统 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