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史记》“太史公曰”的文学特征刍议 被引量:3
1
作者 范爱荣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83-85,共3页
目前学界的《史记》研究已蔚然成风,且学术成果丰硕,但其中关于“太史公曰”文学性的研究,则篇籍甚少。本文不揣谫陋,揭示出《史记》“太史公曰”文学特征的三个方面,即抒情方式的多样化、丰富多彩的论断语言和富于杂文气息。
关键词 太史公曰 抒情性 论断语言 杂文气
下载PDF
孔子评价与文本生成——海昏侯墓“孔子衣镜”文与《史记·孔子世家》“太史公曰”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刚 《地方文化研究》 2018年第4期1-14,31,共15页
南昌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衣镜"文中,对于孔子评价的文字,来自于《史记·孔子世家》"太史公曰"部分。《孔子世家》应该是在刘贺为帝时所获得,而衣镜文的撰作,则在他获封海昏之初。比较两段文字,在"太史公曰... 南昌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衣镜"文中,对于孔子评价的文字,来自于《史记·孔子世家》"太史公曰"部分。《孔子世家》应该是在刘贺为帝时所获得,而衣镜文的撰作,则在他获封海昏之初。比较两段文字,在"太史公曰"的文本生成中,有着重要的文化关怀。太史公的"作"建立在"述"之上,其中最为关键的"作",就是"至圣"的提出。孔子地位由此高于帝王,从而在政治文化上剥夺了汉皇帝原有的至尊地位。作为反政治主潮的做法,它为刘贺所继承,但刘贺在引述"太史公曰"部分时,有些地方有所改动。除了文字习惯的问题,最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改动与承袭中,作孔子像,称其为"至圣",隐然有着对霍光型"周公像"的否定,和对宣帝成为"至圣"的抗议,在昭、宣政治的刺激下,其间充满了感怀伤世的"《春秋》笔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衣镜 《孔子世家》 "太史公曰" 刘贺 文本生成
下载PDF
《史记》“太史公曰”文化渊源考论 被引量:3
3
作者 侯文华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8-18,共11页
"日"字在史传论赞中具有神圣意味,以"日"领起的言论往往预示着是权威话语。殷墟卜辞中"王日"、"王占日"、"王卜日",金文、《尚书》中"王若日"、"周公若日",《... "日"字在史传论赞中具有神圣意味,以"日"领起的言论往往预示着是权威话语。殷墟卜辞中"王日"、"王占日"、"王卜日",金文、《尚书》中"王若日"、"周公若日",《左传》"君子日",《论语》"子日"形成一脉相承的言说传统。这一传统中,"日"的各种言说形式都是具有足够话语权的权威话语。《史记》"太史公日"以"日"字作为论赞的提示语,实是对这一传统的自觉承继。受"君子日"启发,《史记》以"太史公"作为论赞主体,是司马迁在史官传统极其微弱的大一统时代条件下,对曾经拥有相当话语权力的史官传统的回归,希冀从传统中汲取话语力量和批判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曰” “太史公曰” 史官传统
下载PDF
司马迁自叙生于建元年间——兼论张守节《史记正义》不可尽信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名岗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1期32-37,共6页
司马迁把自己的生年系于父亲的行年之下,就像把父亲的逝年系于君王的行年之下一样,况且自己之生就是父亲生平中的一件大事。所以他说:"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quo... 司马迁把自己的生年系于父亲的行年之下,就像把父亲的逝年系于君王的行年之下一样,况且自己之生就是父亲生平中的一件大事。所以他说:"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有子曰迁"之"有"是生的意思。《词源》"有"的第二个义项是"发生"的意思。从上下文看"有子曰迁"也是"生子曰迁"之意。"有子曰迁,迁生龙门"是司马迁明写自己生于建元年之后。张守节注《史记》之"正义"断章取义,自相矛盾体。说司马迁的家乡韩城在"河之北",不足为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正义》 建元 有子曰迁 太史公
下载PDF
“太史公曰”式论赞探源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名岗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3期82-88,共7页
太史公是司马迁对父亲司马谈的称呼,是其职务加父称,不是官职名,也不是尊称。冠有"太史公曰"的108篇评赞中,部分"太史公曰"的论赞,是司马迁在开头引用了其父的话,这些就成了最早的"太史公曰"形式的论赞... 太史公是司马迁对父亲司马谈的称呼,是其职务加父称,不是官职名,也不是尊称。冠有"太史公曰"的108篇评赞中,部分"太史公曰"的论赞,是司马迁在开头引用了其父的话,这些就成了最早的"太史公曰"形式的论赞。对这些,读者一看"太史公曰"就知道是论赞,而那些没有"太史公曰"的论赞则需认真读过后才明白。所以,"太史公曰"有了标明是论赞的作用。因此,东方朔"平定"《史记》时,在大部分论赞前加上了"太史公曰"。东方朔加的"太史公"是指司马迁。"太史公曰"这一形式便于读者区分本传和司马迁的论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史公 太史公曰 论赞 东方朔
下载PDF
从《太史公自序》看司马迁对集体身份的认同
6
作者 张杰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4-20,共7页
先秦秦汉社会是一个高度认同集体身份的时代。这一时期的集体身份主要表现为宗族身份、家族身份、社会身份三个方面。通过《史记》,尤其是《太史公自序》,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迁对这三重集体身份的高度认同,但对个人身份即个体主动性却相... 先秦秦汉社会是一个高度认同集体身份的时代。这一时期的集体身份主要表现为宗族身份、家族身份、社会身份三个方面。通过《史记》,尤其是《太史公自序》,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迁对这三重集体身份的高度认同,但对个人身份即个体主动性却相对忽略。司马迁重视集体身份、忽视个体主动性,既是他本人在晚年自觉痛苦的原因所在,也是其自序的重要特色,同时还是中国古代自序篇幅短小并且没有出现长篇自传体著作的重要原因。相比较而言,古代西方文化则在重视集体身份的同时,也不忽视个体主动性,这是古代西方能够持续产生具有重要影响的自传体著作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史公自序》 司马迁 集体身份 个人身份 认同
下载PDF
“太史公曰”与新闻评论倾向性
7
作者 刘景泰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09-111,共3页
《史记》中的“太史公曰”对所述人物、事件、故事等评论对象发表议论,以言简意赅、画龙点睛而成一家之言,司马迁的个人倾向性表露无遗。本文着重论述了“太史公曰”与新闻评论倾向性之间的关联。
关键词 太史公曰 新闻评论 倾向性
下载PDF
司马迁美学思想的时间解读
8
作者 崔康柱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7期23-28,共6页
司马迁的美学思想集中发表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对历史上著名文化人的述评中。里面涉及"舒愤懑"与"述往事,思来者"、"述往事"与"思来者"、"述"与"事"三个方面的关系。... 司马迁的美学思想集中发表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对历史上著名文化人的述评中。里面涉及"舒愤懑"与"述往事,思来者"、"述往事"与"思来者"、"述"与"事"三个方面的关系。历史时间、人生时间和叙事时间分别是这三个关系之间的中介,构成了司马迁自成一家的美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史公自序》 历史时间 人生时间 叙事时间
下载PDF
异史氏与太史公
9
作者 王秀亮 《淄博师专学报》 2006年第2期17-21,共5页
蒲松龄自称异史氏,是在著述目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诸方面与《史记》高度认同的一个标识。《聊斋志异》对于《史记》从体裁、题材、创作思想、价值观、艺术观到表现手法甚至作品编排形式的追寻是全方位的,都是以社会教化为己任追求立... 蒲松龄自称异史氏,是在著述目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诸方面与《史记》高度认同的一个标识。《聊斋志异》对于《史记》从体裁、题材、创作思想、价值观、艺术观到表现手法甚至作品编排形式的追寻是全方位的,都是以社会教化为己任追求立一家之言,都为后世留下了一道多采的人物画廊,都在文章取材与体式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特点,都具有通过编排形式传达创作主旨的良苦用心。而最为本质的特征是都通过艺术形象表达了内心深广的忧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史氏 太史公 高度认同 独创性
下载PDF
《史记》中“春秋笔法”与“史笔精神”的矛盾统一与超越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要华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5-18,共4页
"春秋笔法"与"史笔精神"在《史记》中的综合运用,表面看来它们所代表的叙事方式水火不容。可经过分析,我们发现,这两种叙述方式一属于史官之职,一属于史官之志。在叙事结构内部二者是没有冲突的。非但如此,两种方... "春秋笔法"与"史笔精神"在《史记》中的综合运用,表面看来它们所代表的叙事方式水火不容。可经过分析,我们发现,这两种叙述方式一属于史官之职,一属于史官之志。在叙事结构内部二者是没有冲突的。非但如此,两种方式相互统一,共同为表达主题思想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迁 春秋笔法 史笔精神
下载PDF
《史记·太史公自序》与《汉书·司马迁传》异文探析
11
作者 曾鸿雁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71-174,共4页
比勘《史记·太史公自序》和《汉书·司马迁传》重叠部分的字句,梳理出两篇文章的异文。具体而言,因时代的发展、文学风格的变化而产生语言方面的异文;书写对象的变化、作史目的的不同而产生体例方面的异文;儒家思想的发展、外... 比勘《史记·太史公自序》和《汉书·司马迁传》重叠部分的字句,梳理出两篇文章的异文。具体而言,因时代的发展、文学风格的变化而产生语言方面的异文;书写对象的变化、作史目的的不同而产生体例方面的异文;儒家思想的发展、外部力量的干预而产生思想方面的异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汉书 异文 太史公自序 司马迁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