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Taiwan Warm Current Water and its underlying mechanism 被引量:5
1
作者 齐继峰 尹宝树 +2 位作者 张启龙 杨德周 徐振华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5期1045-1060,共16页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observed data and the modeling results,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Taiwan Warm Current Water(TWCW)using a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and examined the contributions of th...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observed data and the modeling results,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Taiwan Warm Current Water(TWCW)using a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and examined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Kuroshio onshore intrusion and the Taiwan Strait Warm Current(TSWC)to the TWCW on seasonal time scales.The TWCW has obviously seasonal variation in its horizontal distribution,T-S characteristics and volume.The volume of TWCW is maximum(13746 km^3)in winter and minimum(11397 km^3)in autumn.As to the contributions to the TWCW,the TSWC is greatest in summer and smallest in winter,while the Kuroshio onshore intrusion northeast of Taiwan Island is strongest in winter and weakest in summer.By comparison,the Kuroshio onshore intrusion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s to the Taiwan Warm Current Surface Water(TWCSW)than the TSWC for most of the year,except for in the summertime(from June to August),while the Kuroshio Subsurface Water(KSSW)dominate the Taiwan Warm Current Deep Water(TWCDW).The analysis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local monsoon winds is the dominant factor controlling the seasonal variation in the TWCW volume via Ekman dynamics,while the surface heat fl ux can play a secondary role via the joint ef fect of baroclinicity and relie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变化 台湾暖流 暖流水 黑潮入侵 机制 聚类分析方法 观测数据 时间尺度
下载PDF
On the Taiwan Warm Current Water
2
作者 翁学传 王从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S1期500-514,共15页
Using our data from special observation in the source area of the Taiwan Warm Current from 19S2 to 1985) and historical data, the authors conducted studies to clarify the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characteristics, vari... Using our data from special observation in the source area of the Taiwan Warm Current from 19S2 to 1985) and historical data, the authors conducted studies to clarify the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characteristics, variability, and origin of the Taiwan Warm Current Water,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expanding direction of the Changjiang Diluted Water.The main results of these studies are briefly given below. (1) The Taiwan Warm Current Water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the Surface Water of the Taiwan Warm Current and the Deep Water of the Taiwan Warm Current; the former is formed due to the mixing of the Kuroshio Surface Water flowing northward along the east coast of Taiwan with the Taiwan Strait Water; the latter completed originates from Kuroshio Subsurface Water to the east of Taiwan. It is characterized by lower temperature and higher salinity in summer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are more stable. The maximum seasonal variational range and maximum secular variational range 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MASS the taiwan warm current water.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rmohaline and current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Zhejiang and Fujian waters in summer 被引量:3
3
作者 DU Panjun ZHANG Hui +2 位作者 XIAO Wenjun KANG Xing GUAN Qinle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5期71-83,共13页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rmohaline and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Zhejiang and Fujian waters,based on the cross-sectional thermohaline data and on current data (up to 30 d duration) at fixed-po...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rmohaline and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Zhejiang and Fujian waters,based on the cross-sectional thermohaline data and on current data (up to 30 d duration) at fixed-point moorings,collected in the summer of 2006.We also performed low-pass filtering and spectrum analysis on the mooring submersible buoy data.Based on that analysis,we discuss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frequency currents and time-variations in these waters.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1) There is a low salinity pinnate area near the Hangzhou Bay in summer,and outside the low salinity area,an obvious salinity front is present from surface to bottom near 123 E.There is also a temperature front below the surface at a corresponding position.(2) Bottom water of the Taiwan Warm Current comes from the subsurface of Kuroshio.(3) The direction of low frequency current at fixed anchor stations is N-NE or S,which mainly depends on the interaction of control currents in this waters.(4) Significant spectral peaks at all mooring stations are typically semidiurnal and diurnal tides.Semidiurnal tidal waves are the main ones in these waters,and have more energy closer to the shore.(5) Significant energy spectral peaks of middle period (3 to 8 d) of currents are responses to weather frequency.(6) Significant energy spectral peaks of long periods at the surface or bottom are probably responses to seasonal wind or bottom friction,while,the long period peaks of other depths can reflect cyclical changes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currents.We conclude that the pulsation period of the Taiwan Warm Current in these waters is 10-1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hejiang and Fujian waters thermohaline distribution low-frequency current spectrum analysis taiwan warm current Kuroshio subsurface water
下载PDF
The study on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masses in the western East China Sea shelf area 被引量:7
4
作者 ZHANG Qilong LIU Hongwei +2 位作者 QIN Sisi YANG Dezhou LIU Zhilia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64-74,共11页
On the basis of the CTD data and the modeling results in the winter and summer of 2009, the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 masses in the western East China Sea shelf area were analyzed using a cluster analysis ... On the basis of the CTD data and the modeling results in the winter and summer of 2009, the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 masses in the western East China Sea shelf area were analyzed using a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ributions and temperature-salin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 masses in the study area are of distinct seasonal difference. In the western East China Sea shelf area, there are three water masses during winter, i.e., continental coastal water(CCW), Taiwan Warm Current surface water(TWCSW) and Yellow Sea mixing water(YSMW), but four ones during summer, i.e., the CCW, the TWCSW, Taiwan Warm Current deep water(TWCDW) and the YSMW. Of all, the CCW, the TWCSW and the TWCDW are all dominant water masses. The CCW, primarily characterized by a low salinity, has lower temperature, higher salinity and smaller spatial extent in winter than in summer. The TWCSW is warmer, fresher and smaller in summer than in winter, and it originates mostly from the Kuroshio surface water(KSW) northeast of Taiwan, China and less from the Taiwan Strait water during winter, but it consists of the strait water and the KSW during summer. The TWCDW is characterized by a low temperature and a high salinity, and originates completely in the Kuroshio subsurface water northeast of Taiw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China Sea water mass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taiwan warm current water
下载PDF
影响长江口毗邻海域低氧区多种时间尺度变化的水文因素 被引量:20
5
作者 周锋 黄大吉 +3 位作者 倪晓波 宣基亮 张经 竺可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4728-4740,共13页
对2006年6月、8月和10月与1999年8月在长江口向东至125°E、27°30′—33°30′N之间海域(统称长江口毗邻海域)开展的4次多学科综合海洋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了解长江口毗邻海域低氧现象的季节变化、年间变化及其与水团变化的... 对2006年6月、8月和10月与1999年8月在长江口向东至125°E、27°30′—33°30′N之间海域(统称长江口毗邻海域)开展的4次多学科综合海洋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了解长江口毗邻海域低氧现象的季节变化、年间变化及其与水团变化的关系。研究再次发现该海域存在长江口和浙江近海2处低氧水体、且2处低氧水体具有不同的季节演替和年际变化特征:长江口附近海域低氧水体的溶解氧浓度低、覆盖的面积大,低氧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溶解氧浓度的季节变化较大;浙江沿海低氧水体面积较小、溶解氧浓度的季节变化较小、但持续时间较长(6—10月份);2处水体低氧现象的年际变化均很显著。长江口毗邻海域的多种水动力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导致了水团消长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并与该海域低氧现象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具有较好的关联。季节性跃层的成长是近底层低氧形成的必要条件,而水团迁移和消长过程及其季节和年际变动是导致低氧区不同时间尺度变化的重要物理因素。针对2006年与1999年夏季长江口低氧区的显著变化给出观测证据,提出该时期内长江口的水团结构发生了变化,是导致低氧核心区的位置偏北的主要动力原因。2006年和1999年夏季长江口附近低氧水体的年际变化与同时期叶绿素高浓度区的位置变动是一致的,也为此期间水团消长情况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冲淡水 台湾暖流 层化 水团 低氧
下载PDF
关于台湾暖流水的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翁学传 王从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S1期159-168,共10页
本文根据专题调查和历史资料,分析了台湾暖流水的温、盐特性,来源,变化特征以及对长江冲淡水的影响。
关键词 水团 台湾暖流水 台湾海峡水 黑潮
下载PDF
夏季长江冲淡水扩展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9
7
作者 朱建荣 肖成猷 沈焕庭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3-22,共10页
建立一个σ坐标系下三维非线性斜压陆架模式,研究夏季径流量、台湾暖流、黄海冷水团、风场对长江冲淡水扩展的影响。数值试验基本再现了夏季长江冲淡水低盐水舌伸向东北的现象和渤、黄、东海的环流结构。长江径流量只影响近口门附近冲... 建立一个σ坐标系下三维非线性斜压陆架模式,研究夏季径流量、台湾暖流、黄海冷水团、风场对长江冲淡水扩展的影响。数值试验基本再现了夏季长江冲淡水低盐水舌伸向东北的现象和渤、黄、东海的环流结构。长江径流量只影响近口门附近冲淡木朝东南方向扩展势力和整个冲淡水扩展范围的大小。台湾暖流深受底形的影响,流动路径稳定,且不受自身强度的影响,又主流远离长江口,对长江冲淡水扩展的影响不大。黄海冷水团产生的余流在长江口海区阻碍着冲淡水沿岸向南扩展,在远离长江口海区诱导冲淡水向东南运动。总的黄海冷水团的作用是使长江冲淡水低盐水舌伸向东北.黄海冷水团越强,这种作用就越明显。夏季风场在冲淡水转向东北的过程中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架模式 长江冲淡水 径流量 台湾暖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浙闽海域余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慧 堵盘军 郑晓琴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1-157,共7页
根据2006年8月—2007年12月期间在浙闽海域进行的连续观测长达40天的逐季海流资料,深入分析该海域余流的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为浙闽海域的物质输运做出铺垫。研究结果表明:浙闽海域南侧(以28°N为界)余流值大于北侧。近岸区域... 根据2006年8月—2007年12月期间在浙闽海域进行的连续观测长达40天的逐季海流资料,深入分析该海域余流的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为浙闽海域的物质输运做出铺垫。研究结果表明:浙闽海域南侧(以28°N为界)余流值大于北侧。近岸区域余流受长江冲淡水、浙闽沿岸流控制,余流分布季节特征明显;外海余流受台湾暖流控制,余流流向终年指向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闽海域 余流 长江冲淡水 台湾暖流 浙闽沿岸流
下载PDF
东海西北部中层冷水特征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7
9
作者 徐伯昌 王宗山 +1 位作者 邹娥梅 廖启煜 《黄渤海海洋》 CSCD 2000年第2期1-7,共7页
根据 1 959~ 1 996年 3~ 6月水温资料 ,按 30′× 30′方区统计计算了东海西北部中层冷水的 8个示性特征值 ,并绘制了平面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 ,东海西北部中层冷水于 3月出现 ,4月形成 ,5月达到盛期 ,6月消衰 ,其生消规律具有... 根据 1 959~ 1 996年 3~ 6月水温资料 ,按 30′× 30′方区统计计算了东海西北部中层冷水的 8个示性特征值 ,并绘制了平面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 ,东海西北部中层冷水于 3月出现 ,4月形成 ,5月达到盛期 ,6月消衰 ,其生消规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其出现的海区为 2 8°~31°N ,1 2 4°E以西 (即台湾暖流路径 )海域 ,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示性特征的时—空分布变化反映出 :在形成期 ,地域性表现充分 ;在消衰期 ,反映出中层冷水下方的台湾暖流对它的影响明显 ;而在盛期 ,示性特征则为上述的过渡型。这为探讨海洋热、动力因子对其生消机制的影响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层冷水 示性特征 台湾 暖流 时空变化 东海
下载PDF
2000年8月长江口外海区冲淡水和羽状锋的观测 被引量:72
10
作者 朱建荣 丁平兴 胡敦欣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9-255,共7页
采用CTD、多参数环境监测系统 YSI等仪器设备 ,于 2 0 0 0年 8月在长江口外海区对长江冲淡水结构、羽状锋等进行了现场观测。 2 0 0 0年 8月长江冲淡水出口门后 ,朝东北偏北流动 ,而当年 8月为长江径流量偏小的月份。通过动力分析指出... 采用CTD、多参数环境监测系统 YSI等仪器设备 ,于 2 0 0 0年 8月在长江口外海区对长江冲淡水结构、羽状锋等进行了现场观测。 2 0 0 0年 8月长江冲淡水出口门后 ,朝东北偏北流动 ,而当年 8月为长江径流量偏小的月份。通过动力分析指出了近口门段长江冲淡水分布类型与径流量的关系。长江冲淡水主流在近口门附近朝东北偏北扩展后 ,在科氏力作用下朝东南扩展 ,在转向区域为沿水下河谷北上的高盐台湾暖流水。高盐的台湾暖流水和长江冲淡水混合 ,生成口外羽状锋 ,强度大 ,阻挡了长江冲淡水向东扩展 ,并使冲淡水在当年径流量偏小情况下朝东北偏北运动。部分台湾暖流水在中下层能穿越长江口外而向北流动。羽状锋主要存在于长江口外 1 2 2 .6°E附近的 1 5m水层之上。在浙江沿岸、长江口外水下低谷西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0年8月 长江口 长江冲淡水 羽状锋 动力分析 径流量 分布类型 科氏力作用 上升流 台湾暖流
下载PDF
南日列岛西南部海区鱼类数量变化及其与水团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管伟 陈佳杰 徐兆礼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5-71,共7页
依据2009年冬季、2010年春季和夏季在南日列岛西南部海区3个航次的渔业资源综合调查资料,通过对南日列岛西南部海区鱼类资源密度及分布特征、体长、体重、幼体比、优势种、相对重要性指数以及优势种对鱼类总数量的贡献,讨论了南日列岛... 依据2009年冬季、2010年春季和夏季在南日列岛西南部海区3个航次的渔业资源综合调查资料,通过对南日列岛西南部海区鱼类资源密度及分布特征、体长、体重、幼体比、优势种、相对重要性指数以及优势种对鱼类总数量的贡献,讨论了南日列岛西南部海区鱼类数量变化及其与水团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夏、冬3季鱼类重量密度分别为601.26kg·km^(-2)、2599.60kg·km^(-2)和730.36kg·km^(-2);尾数密度分别为17.3×10~3尾·km^(-2)、255.00×10~3尾·km^(-2)和22.6×10~3尾·km^(-2);平均体长、体重和幼体比分别在春季、冬季和夏季为最高,分别为14.95cm、49.76g和81.72%。春季主要由产卵群体组成,多为规格较大的成鱼;夏季由索饵群体组成,多为规格较小的幼鱼。鱼类数量的平面分布与福建近海不同季节水团的变化有关,春季鱼类聚集在闽浙沿岸水和海峡暖水交汇的外侧海域,夏季鱼类多聚集在营养盐丰富,沿岸流控制的近海海域。各季节鱼类数量分布特征与优势种分布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暖水 闽浙沿岸水 鱼类 优势种 水团 饵料
下载PDF
舟山渔场的水温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侯伟芬 俞成根 陈小庆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13年第3期31-34,共4页
通过调查测得的数据分析了渔场水温的分布概况,结果发现:水平分布上,无论冬夏,渔场中北部始终存在1个低温区,台湾暖流处(位置冬季偏东,夏季偏西,平均位置在124°E附近)存在高温水舌指向偏北,冷暖水系交汇明显;垂直分布上,由于渔场... 通过调查测得的数据分析了渔场水温的分布概况,结果发现:水平分布上,无论冬夏,渔场中北部始终存在1个低温区,台湾暖流处(位置冬季偏东,夏季偏西,平均位置在124°E附近)存在高温水舌指向偏北,冷暖水系交汇明显;垂直分布上,由于渔场岛屿众多,海水混合作用强烈,水温垂直梯度终年都很微弱,即使在盛夏也很难形成强大的跃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渔场 水温 台湾暖流
下载PDF
夏季东海30°N断面的盐度分布类型 被引量:12
13
作者 浦泳修 《东海海洋》 2002年第1期1-13,共13页
以 1 975~ 1 999年夏季东海标准断面观测资料为据 ,把东海 30°N断面的盐度分布态势划分成 4个类型 ,并以 1 975~ 1 985年的大面资料为主 ,初步讨论了对应于这 4个类型的长江冲淡水扩散形态与台湾暖流水的强弱、位置等的关系。结... 以 1 975~ 1 999年夏季东海标准断面观测资料为据 ,把东海 30°N断面的盐度分布态势划分成 4个类型 ,并以 1 975~ 1 985年的大面资料为主 ,初步讨论了对应于这 4个类型的长江冲淡水扩散形态与台湾暖流水的强弱、位置等的关系。结果表明 :多数分布类型都具有代表性的冲淡水分布态势 ;长江冲淡水的扩散形态似与台湾暖流的北伸强弱、离岸远近、离表面的深浅有较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盐度 长江冲淡水 台湾暖流水 夏季 扩散形态
下载PDF
河流和暖平流对中国东部近海逆温层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郝佳佳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4,共14页
为定量化研究影响中国东部近海逆温层产生和发展过程的主要因素,基于Princeton Ocean Model(POM),通过进行河流和暖流的增减试验,对逆温层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显示,受海表失热影响,逆温层主要出现在9月至翌年3月... 为定量化研究影响中国东部近海逆温层产生和发展过程的主要因素,基于Princeton Ocean Model(POM),通过进行河流和暖流的增减试验,对逆温层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显示,受海表失热影响,逆温层主要出现在9月至翌年3月份,山东半岛北部及东部近海、闽浙沿海为三个主要逆温层发生区域,其中山东半岛北部近海逆温层范围和强度最大。当无河流输入时,整个研究海域无逆温层出现,而河流加倍或减半对逆温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长江口邻近海域,出现概率分别增高22%和降低15%。当暖流加倍或减半时,长江口邻近海域逆温层出现概率大幅增高23%和降低69%,山东半岛东部近海次之,分别增高34%和降低25%。当关闭暖流时,长江口外海逆温层消失,山东半岛东部近海逆温层出现概率降低约70%,且变浅76%。以上表明,河流淡水是中国东部近海逆温层形成的必要条件,在保持必要河流淡水输入条件下,暖流的变化对中国东部近海逆温层形成的影响比河流变化大,其中对长江口外海影响最大,山东半岛东部近海次之。暖流流量的增减可引起100 m以浅陆架区的海表面高度异常,影响跨40 m等深线海水交换和温盐锋面的形成,造成逆温层大范围的转移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冲淡水 台湾暖流 黑潮 逆温层 POM
下载PDF
基于个体的东海鲐鱼补充量年际变动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曰嵩 潘灵芝 +1 位作者 官文江 焦俊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7-95,共9页
东海鲐鱼(Scomber japonicus)是我国近海重要经济鱼种,年际资源量波动较大,物理环境对其资源量的丰歉影响很大。本文运用基于个体的东海鲐鱼生长初期生态模型,模拟1978-2013年东海鲐鱼资源补充量。模拟发现,物理环境的变化确实能导致东... 东海鲐鱼(Scomber japonicus)是我国近海重要经济鱼种,年际资源量波动较大,物理环境对其资源量的丰歉影响很大。本文运用基于个体的东海鲐鱼生长初期生态模型,模拟1978-2013年东海鲐鱼资源补充量。模拟发现,物理环境的变化确实能导致东海鲐鱼资源补充量的年际差异,并且在90年代后出现了较大的波动,资源补充量最多的2002年(1.8×10~9尾)与最少的1996年(6.5×10~8尾)相差1.15×10~9尾。产卵后的15~30d,即4月份鱼卵仔鱼所处的海洋物理环境对东海鲐鱼最终的资源补充量起到重要作用,4月底鱼卵仔鱼的存活量基本上决定了东海鲐鱼最终的资源补充量的多寡。4月份的水温是影响鲐鱼资源补充量的物理因素之一,4月份水温高有利于提高鲐鱼的资源补充量,相反,水温偏低不利于鲐鱼的资源补充量。4月份的台湾暖流的流速也是影响鲐鱼资源补充量的另外一个物理因素,4月份台湾暖流的势力强对东海鲐鱼最终资源补充量是有利的,相反,流速小对补充量较不利。4月份台湾暖流的水温、流速决定最终东海鲐鱼资源补充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个体模型 东海鲐鱼 水温 补充量 台湾暖流 年际变动
下载PDF
在闽东海域发现的石珊瑚的种类组成和分布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顺良 赵东波 +6 位作者 任岳森 杨璐 张加晋 姬厚德 罗美雪 孙芹芹 黄奖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期29-37,共9页
首次报道了闽东海域分布的3种石珊瑚,分别为造礁石珊瑚陀螺珊瑚(Turbinaria sp.)、非造礁石珊瑚猩红筒星珊瑚(Tubastrea coccinea Lesson)和1个珊瑚待定种,其中陀螺珊瑚和1个珊瑚待定种为中国新记录.珊瑚分布面积约3.24km2,... 首次报道了闽东海域分布的3种石珊瑚,分别为造礁石珊瑚陀螺珊瑚(Turbinaria sp.)、非造礁石珊瑚猩红筒星珊瑚(Tubastrea coccinea Lesson)和1个珊瑚待定种,其中陀螺珊瑚和1个珊瑚待定种为中国新记录.珊瑚分布面积约3.24km2,主要呈零星斑块状分布在岛礁周围水深2—25m近岸岩礁区.2012年5~8月对闽东台山列岛和星仔列岛4km2范围内的55个岛礁近岸海域进行4个航次的调查表明,珊瑚的分布总体上南部的台山列岛海域分布数量多于北部的星仔列岛,海岛东部海域略多于西部.研究认为,闽东海域发现陀螺珊瑚说明其分布主要受台湾暖流的影响,揭示我国大陆沿岸造礁石珊瑚分布北缘可能扩展到台山列岛和星仔列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学 闽东海域 石珊瑚 种类 分布 台湾暖流
下载PDF
闽浙沿岸海域春季溶解态稀土元素的分布和来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换新 何会军 张劲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0-77,共8页
通过2017年5月闽浙沿岸附近海域航次的温度、盐度和溶解态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REEs)的实测数据,对该海域溶解态REEs的分布、配分模式以及主要影响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盐度随着采样站位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通过2017年5月闽浙沿岸附近海域航次的温度、盐度和溶解态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REEs)的实测数据,对该海域溶解态REEs的分布、配分模式以及主要影响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盐度随着采样站位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增大。溶解态REEs则呈现近岸高而远岸低的分布特点。造成这种分布状况的原因:一是近岸陆源河流的输入导致近岸盐度低,REEs浓度高;二是受到高温高盐水(台湾暖流水和黑潮次表层水)的入侵,造成远岸盐度高而溶解态REEs元素浓度低。不同站位的溶解态REEs的配分模式有明显区别。近岸低盐站位由北向南,重稀土元素富集程度逐渐增大,反映了陆源不同河流的输入。通过溶解态REEs的配分模式发现,远岸高盐站位会受到台湾暖流和黑潮次表层水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配分模式 河流输入 台湾暖流 黑潮次表层水 闽浙沿岸
下载PDF
台湾海峡以北逆温层季节变化特征及机理分析
18
作者 郎咸瑞 许春艳 +1 位作者 王振峰 李子光 《海洋测绘》 2013年第2期49-52,共4页
基于实测的CTD资料,分析了台湾海峡以北海域一个逆温层结构的季节性变化。通过对逆温层垂向温盐的分布统计,温盐散点图的分析结果显示,在逆温层出现的站位,盐度的梯度很好的补偿了温度逆转,表明了在盐度层面研究逆温层现象的可行性。
关键词 逆温层结构 台湾暖流 长江冲淡水 海气热通量
下载PDF
夏季舟山海域水文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范黎明 刘鹏霞 +3 位作者 顾艳镇 刘子洲 李涛 于华明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11,共11页
基于2015年7月和2016年7月的舟山海域观测所得温盐深(CTD)剖面仪和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数据,通过Kriging插值法、潮流准调和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夏季舟山海域的水文特征及影响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海域表层存在高温... 基于2015年7月和2016年7月的舟山海域观测所得温盐深(CTD)剖面仪和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数据,通过Kriging插值法、潮流准调和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夏季舟山海域的水文特征及影响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海域表层存在高温低盐中心,主要受到长江冲淡水的影响,且2016年长江冲淡水的势力强于2015年.2015年观测区域内未发现台湾暖流水,2016年观测海域出现高盐的台湾暖流水,影响了20 m以深海水的温盐性质.D3连续站的等温线和等盐线在一天内呈现出上凸或下凹的趋势,推测受到潮汐涨落的影响.该站M2分潮占主,S2分潮次之,O1和K1分潮在表层较强,至底层迅速衰减且发生明显转向,表层表现为不规则半日潮流,底层为规则半日潮流.该站的表层余流主要受到向东扩展的长江冲淡水影响,底层余流主要受到沿陆架向北爬坡的台湾暖流水影响,风对余流的驱动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海域 温盐分布 连续站观测 长江冲淡水 台湾暖流水
下载PDF
S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density off the central Zhejiang coast in the spring of 2016
20
作者 Longqi Yang Zhaozhang Chen +1 位作者 Zhenyu Sun Jianyu Hu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175-182,共8页
In this study, the s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density off the central Zhejiang coast were analyzed using three sections of observational data in the spring of 2016.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 In this study, the s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density off the central Zhejiang coast were analyzed using three sections of observational data in the spring of 2016.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1) a cold water patch was observed in the middle layer of sections from 10 to 25 m, and a weak upwelling was observed at the upper layer near the central Zhejiang coast;(2) several thermoclines, inverted thermoclines, and haloclines were observed in the survey area;(3) the Taiwan Warm Current Water(TWCW) climbing from the slope towards the survey area affected the thermocline, making it thinner and intensified; however, the TWCW was not strong enough to break through the thermocline to reach the sea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ERATURE SALINITY taiwan warm current water CENTRAL ZHEJIANG COAS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