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 a Cultural and Spiritual Homeland:Pai Hsien-yung and His Kunqu Peony Pavilion:The Young Lovers’Version
1
作者 LIANG Yan-li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2年第7期345-351,共7页
As a Cultural and Spiritual Homeland,Pai Hsien-yung and His Kunqu Peony Pavilion:The Young Lovers’Version,the new version of The Jade Hairpin,how to be the most aesthetic version,cross-border version and young versio... As a Cultural and Spiritual Homeland,Pai Hsien-yung and His Kunqu Peony Pavilion:The Young Lovers’Version,the new version of The Jade Hairpin,how to be the most aesthetic version,cross-border version and young version,as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i Hsien-yung Kunqu peony pavilion The Jade Hairpin The Young Lovers’Version
下载PDF
Study on Thick Translation in Three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Peony Pavilion
2
作者 张娜娜 《海外英语》 2017年第14期116-117,共2页
Thick translation is a mode of translation in which the translator seeks with annotation and accompanying glosses to help readers better understand the rich culture and language of source tex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 Thick translation is a mode of translation in which the translator seeks with annotation and accompanying glosses to help readers better understand the rich culture and language of source tex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degree of thick translation in three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Peony Pavilion. In comparison, different translators have adopted different degrees of thick translation according to their translation purpose. But thick translation should be proper and helpful rather than arbitrary and superflu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peony pavilion thick translation footnotes
下载PDF
Abridged Edition of Kunqu Opera "Peony Pavilion
3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2000年第2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Abridged Edition of Kunqu Opera peony pavilion
下载PDF
变译理论视域下《牡丹亭》英译文本探析
4
作者 陈露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8-73,共6页
作为中国“四大名剧”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著名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的文学成就颇高。该剧讲述了官家小姐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之间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迄今为止,《牡丹亭》已经被译介为多种语言在国际舞台上... 作为中国“四大名剧”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著名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的文学成就颇高。该剧讲述了官家小姐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之间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迄今为止,《牡丹亭》已经被译介为多种语言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于海内外享有盛誉。文章运用变译理论探析《牡丹亭》的各种英语译介,研究发现变译的运用在该剧的翻译中特别常见,对中外译者皆是如此,变译为《牡丹亭》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变译理论 译介 文本分析 戏剧翻译
下载PDF
明清插图本《牡丹亭》中的“写真”图研究——以石林居士序刻本为中心
5
作者 李碧 吴强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15-222,共8页
明清插图本《牡丹亭》中的图像内容、构图版式和传播路径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功能与意义,而学界对《牡丹亭》中特定插图的研究并不多。文章以其中的“写真”图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版本的插图内容与其变化过程。研究发现:石林居士版的“写... 明清插图本《牡丹亭》中的图像内容、构图版式和传播路径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功能与意义,而学界对《牡丹亭》中特定插图的研究并不多。文章以其中的“写真”图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版本的插图内容与其变化过程。研究发现:石林居士版的“写真”图具有经典性和独创性,既体现在杜丽娘“三重画像”的独特图绘模式所蕴含的创作理念,又表现在后来的出版物对其不断模仿与翻刻;明清两代不同版本“写真”图的创作与改写,反映了特定时期的文化趣味和审美意识,以及不同群体对戏曲文本的接受理解;插图创作传统悠久,从同一系列的“写真”图比较中考察插图的演变规律与功能,可以进一步发掘古代戏曲插图的发展状况与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插图 石林居士序刻本 戏曲 经典性 视觉性
下载PDF
南曲【尾声】新论——以《牡丹亭》为例
6
作者 张静怡 《艺术探索》 2024年第1期112-120,共9页
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常用曲牌之一,【尾声】对于套数的完整和曲学的建构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三句十二拍”的【尾声】范式已然在明代南曲场域中成为定格。大量涌现的【尾声】理论彰显着曲家对于【尾声】的理论思考与曲体自觉。然曲师... 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常用曲牌之一,【尾声】对于套数的完整和曲学的建构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三句十二拍”的【尾声】范式已然在明代南曲场域中成为定格。大量涌现的【尾声】理论彰显着曲家对于【尾声】的理论思考与曲体自觉。然曲师在选词谱曲中常对不同宫调的【尾声】予以差异化处理,主要表现在调式、散板以及结音三个方面。南曲【尾声】无疑面临着曲家与曲师的抵牾,二者在根本上指涉的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张力。以辩证的精神去探寻理论与实践的平衡,在戏曲音乐的视野格局中既可明晰传统理论范式,亦可丰富南曲【尾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声】 《牡丹亭》 趋同 差异
下载PDF
“放逐”与“回归”--以《牡丹亭》“花园”的叙事功能为观照点
7
作者 王智超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4-128,共5页
作为与“家园”同义的“花园”在《牡丹亭》中并不纯粹是“符号化表征空间”,其承担着一定的叙事功能,表现为以“家园”空间为核心的“放逐—回归”叙事模式。然而,我们也应区分中西文论之哲学支点殊异,需对这一叙事模式进行本土化书写... 作为与“家园”同义的“花园”在《牡丹亭》中并不纯粹是“符号化表征空间”,其承担着一定的叙事功能,表现为以“家园”空间为核心的“放逐—回归”叙事模式。然而,我们也应区分中西文论之哲学支点殊异,需对这一叙事模式进行本土化书写。而对于“花园”叙事意义的分析,将涉及前人业已讨论的空间与权力、空间与性别、空间与存在等问题。因此,拈出“花园”为观照点具有以一总多的效果。游园是对父权话语的反抗、服从性空间的逃逸,同时也是人性自然化的手段。丽娘于“花园”这一“异托邦”中,实现了从“放逐”到“回归”的生命体验,回到“家园”完成了个体自由性的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学 文学空间批评 牡丹亭 权力话语
下载PDF
试论明传奇情鬼戏中多女鬼--以《牡丹亭》和《红梅记》为例
8
作者 樊智豪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9期10-14,共5页
明代是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年代,出现了戏曲史上继元杂剧之后的又一个创作高峰。明中叶后,传奇的创作呈井喷之势,情鬼戏则是明传奇鬼戏中的一种,受才子佳人小说影响,以人鬼相恋为主题。明传奇情鬼戏塑造的鬼魂形象又以女鬼为多,呈现出“... 明代是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年代,出现了戏曲史上继元杂剧之后的又一个创作高峰。明中叶后,传奇的创作呈井喷之势,情鬼戏则是明传奇鬼戏中的一种,受才子佳人小说影响,以人鬼相恋为主题。明传奇情鬼戏塑造的鬼魂形象又以女鬼为多,呈现出“阴盛阳衰”的特点。任何文化现象都有其历史渊源。该文以《牡丹亭》和《红梅记》为例,对情鬼戏的概念加以界定,随后以其中的女鬼形象为切入点,探究明传奇情鬼戏中多女鬼形象这一现象与传统鬼神文化思想以及明代中叶以后伴随资本主义经济萌芽而生的以“情”反“礼”的社会思潮的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传奇 情鬼戏 女鬼 人物形象 《牡丹亭》 《红梅记》
下载PDF
翻译伦理视角下《牡丹亭》英译本对比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谢世坚 梁琪婉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8-33,127,共7页
运用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理论,从再现伦理和交际伦理两个维度研究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牡丹亭》的四个英译本在处理典故、集唐诗以及人物情感台词的翻译时体现的翻译伦理。通过实例分析四个英译本所体现的翻译伦理观,以及各译本达到的... 运用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理论,从再现伦理和交际伦理两个维度研究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牡丹亭》的四个英译本在处理典故、集唐诗以及人物情感台词的翻译时体现的翻译伦理。通过实例分析四个英译本所体现的翻译伦理观,以及各译本达到的文化翻译效果,可见译者各有所长、各有所重,而当前各译本往往仅在局部符合个别翻译伦理观。在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当下,翻译伦理视角下的翻译研究可为中国戏剧经典作品的外译实践提供理论参考,为翻译研究开辟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伦理 《牡丹亭》 再现伦理 交际伦理
下载PDF
《牡丹亭》英译话语建构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邹素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72-77,共6页
译者的话语建构过程是发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借助自身资本来完成翻译活动,并产生一定效果的实践过程。选取汉学家白之(Cyril Birch)、国内学者汪榕培和华人译者汪班的《牡丹亭》英译本,对三者的话语建构环境、主体、载体和效果进行比较... 译者的话语建构过程是发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借助自身资本来完成翻译活动,并产生一定效果的实践过程。选取汉学家白之(Cyril Birch)、国内学者汪榕培和华人译者汪班的《牡丹亭》英译本,对三者的话语建构环境、主体、载体和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在相似建构环境和建构主体资本条件下,白之译本的建构效果优于汪榕培和汪班的译本。由此,在中国文化著作外译中,采用中外译者合译的模式,可以更好地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英译 话语建构比较
下载PDF
明代版刻插图中的园林景观复原设计——以万历四十五年七峰草堂本《牡丹亭还魂记》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邰杰 朱韦光 《创意与设计》 2023年第4期48-56,共9页
盛行于明代的木刻版画插图艺术记录了古人眼中的园林景象,亦成为当代人研究古人造园活动的珍贵资料。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中的版刻插图呈现的生机勃勃的园林氛围完美诠释了柳杜二人真挚美好的爱情故事,即以刊行于万历四... 盛行于明代的木刻版画插图艺术记录了古人眼中的园林景象,亦成为当代人研究古人造园活动的珍贵资料。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中的版刻插图呈现的生机勃勃的园林氛围完美诠释了柳杜二人真挚美好的爱情故事,即以刊行于万历四十五年七峰草堂本石林居士序的《牡丹亭还魂记》为例,对其插图中园林景观元素的创作运用以及氛围营造进行研究,旨在呈现明代刻工对园林景观塑造在图面表达上的精湛工艺与创作技法以及当时的造园风格倾向,亦以计算机虚拟表现技法进行设计性的、概念性的景观复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版刻插图 园林图像 景观复原 概念性设计 《牡丹亭还魂记》
下载PDF
主体意识的空间化表征:《牡丹亭》的空间转换与意识觉醒
12
作者 陈仕国 陈丹婷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4期85-88,共4页
《牡丹亭》是汤显祖借助空间转换的方式,以呈现主体意识及其觉醒过程的经典文本。剧作家以空间为基点,将晚明时期封建伦理社会对女性的桎梏进行空间化叙事,呈现出一种象征着女性失语的表征空间。同时,剧作家以主人公的活动轨迹为行文线... 《牡丹亭》是汤显祖借助空间转换的方式,以呈现主体意识及其觉醒过程的经典文本。剧作家以空间为基点,将晚明时期封建伦理社会对女性的桎梏进行空间化叙事,呈现出一种象征着女性失语的表征空间。同时,剧作家以主人公的活动轨迹为行文线索,阐述了杜丽娘在现实空间与虚幻空间进行场景转换的空间实践。此外,以过渡的客舍与赋权的朝廷为载体,剧作家还进一步呈现了连接表征空间与空间实践的象征性空间表征。多种形态的空间类型及其转换不仅使剧本的层次更为分明、空间感更为显著,也暗示了不同权力关系之间的博弈与交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表征空间 空间实践 空间表征 主体意识
下载PDF
江西抚州戏曲文化元素在文创设计中的推广与应用
13
作者 郑皓华 黄芷若 《丝网印刷》 2023年第13期13-15,共3页
研究赣剧《牡丹亭》中的抚州地域文化、风俗、风貌背景,分析并提炼抚州“戏曲”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城市文化设计符号元素,为增强抚州文化软实力,打造以“戏曲”为主题的城市文创品牌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 戏曲文化 牡丹亭品牌 文创包装设计
下载PDF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上昆全本《牡丹亭》观后 被引量:1
14
作者 傅谨 《中国文艺评论》 2023年第6期99-105,I0004,I0005,共9页
上海昆剧团的全本昆剧《牡丹亭》上演是值得关注的现象,它是传统经典高水平的舞台呈现,是体现上昆文化担当的壮举。《牡丹亭》全本搬演的文化与学术层面的价值意义要超过剧场和艺术层面,通过老艺人“捏戏”让此前没有传承的出目完美地... 上海昆剧团的全本昆剧《牡丹亭》上演是值得关注的现象,它是传统经典高水平的舞台呈现,是体现上昆文化担当的壮举。《牡丹亭》全本搬演的文化与学术层面的价值意义要超过剧场和艺术层面,通过老艺人“捏戏”让此前没有传承的出目完美地镶嵌进经典折子戏的缝隙,更应被看成是一次学术性展示。女主人公服饰上的满绣和天幕上满屏的杜鹃花,渲染了“遍青山啼红了杜鹃”的意象,转台和多媒体光影让观众获得了如身置苏州园林般的体验,但适宜于案头阅读的集唐和剧中配角的方言运用,是对观剧体验的妨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上海昆剧团 当代戏曲 捏戏
下载PDF
传统复兴与中国经验——海外视野下的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改编与传播
15
作者 赵博雅 张娟 《华文文学》 2023年第4期88-96,共9页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是由著名海外华文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的戏剧精品,自问世以来好评如潮。其成功与白先勇在海外视角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把握当下时代脉搏、重塑古典美学中国的文艺复兴理念息息相关。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汇聚...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是由著名海外华文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的戏剧精品,自问世以来好评如潮。其成功与白先勇在海外视角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把握当下时代脉搏、重塑古典美学中国的文艺复兴理念息息相关。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汇聚两岸三地艺术精英,打造了一个文艺复兴的舞台艺术精品。从《牡丹亭》的艺术改编来看,具有鲜明的琴曲书画、舞台空间等多种艺术形式跨界、现代和传统、高雅表达与底层文化相融合的特点,体现出了“昆曲新美学”的追求,这一艺术追求与白先勇横跨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澳门地区、游走大洋彼岸、对古典创新的深刻体察密不可分。从青春版《牡丹亭》的传播来看,团队坚持原班人马,借助国际化视角下的大学场域、公共空间、视觉文化设计、精准定位受众群体等手段,青春版《牡丹亭》成为继梅兰芳之后最盛大的中国戏曲事件,还传播到美国、英国、希腊、新加坡等国家,十多年来在国内外演出近400场,掀起了“昆曲热”“古典文化热”。青春版《牡丹亭》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为复兴中国民族文化、重塑古典美学中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先勇 青春版《牡丹亭》 海外视野 复兴古典美学
下载PDF
《牡丹亭》与《梨花梦》中的女性困境与情感救赎
16
作者 刘璐璐 蒋小平 《巢湖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7-93,共7页
汤显祖的一曲《牡丹亭》声震曲坛,其影响延续至清代徽州女性剧作家何佩珠之《梨花梦》。何氏对于《牡丹亭》的模仿不仅局限于剧情、人物的设定,而且继承了剧中浓郁的人文关怀,更深入地呈现出现实女性的复杂情感。汤显祖和何佩珠都从女... 汤显祖的一曲《牡丹亭》声震曲坛,其影响延续至清代徽州女性剧作家何佩珠之《梨花梦》。何氏对于《牡丹亭》的模仿不仅局限于剧情、人物的设定,而且继承了剧中浓郁的人文关怀,更深入地呈现出现实女性的复杂情感。汤显祖和何佩珠都从女性困境着手,展现出各自女性主人公杜丽娘和杜兰仙从“无所适从”到“救赎解脱”的复杂心路历程。由于故事风格和情节的差异,以及男女作家性别、情感需求的不同,杜丽娘和杜兰仙的形象各有风姿。对比男女作家笔下不同女性形象,不仅可以窥见女性形象的变化和发展,更是了解明清女性作家精神世界和情感追求的重要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梨花梦》 女性 困境 救赎
下载PDF
礼花与兰花——评说全本《牡丹亭》和青春版《牡丹亭》
17
作者 孙玫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4期81-84,共4页
1999年7月,全本《牡丹亭》首演于美国纽约的林肯表演中心艺术节,堪称是浩大的戏剧艺术制作。当年它曾先后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巡回演出,后来也在新加坡艺术节举行亚洲首演,可谓轰动一时。但是,全本《牡丹亭》出现了一些与昆曲无关的... 1999年7月,全本《牡丹亭》首演于美国纽约的林肯表演中心艺术节,堪称是浩大的戏剧艺术制作。当年它曾先后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巡回演出,后来也在新加坡艺术节举行亚洲首演,可谓轰动一时。但是,全本《牡丹亭》出现了一些与昆曲无关的内容:部分剧目用苏州弹词(即曲艺)而非用戏曲的方式来表演,一些表演者是地方戏演员而非昆曲演员,出现了不少跟昆曲无关的中国民俗场景。青春版《牡丹亭》则从编剧、导演、表演、到音乐、舞美等方面,形成了一条龙的精英创作团队,在每一创作环节上都是精益求精。同时,青春版《牡丹亭》也不像全本《牡丹亭》那样求全、求大,而是只采撷汤显祖《牡丹亭》中的精华部分,彰显了汤显祖原作中最精彩、最有生命力的部分。虽然青春版《牡丹亭》也有轰动的海外演出,但它更多地是在中华本土大面积地巡回演出,尤其是大学校园,从而使得昆曲扎根于年轻学子的心中,这一举措对于昆曲的薪火相传,无疑具有更加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 全本《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下载PDF
物的出席与潜在话语——阅读《牡丹亭》的另一种方式
18
作者 罗欣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3-31,共9页
当人文研究领域将目光投向物,文学叙事中物的存在就有了更多解读的可能,将物叙事引入戏曲文本,可以实现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对话。物叙事的机理与意象生成逻辑具有相似性,《牡丹亭》中“花”“月”“酒”等客观物象也存在“一物多... 当人文研究领域将目光投向物,文学叙事中物的存在就有了更多解读的可能,将物叙事引入戏曲文本,可以实现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对话。物叙事的机理与意象生成逻辑具有相似性,《牡丹亭》中“花”“月”“酒”等客观物象也存在“一物多意”与“一意多物”的意义指归。同时,《牡丹亭》之物是戏曲文本的另一套符号系统,物的显现与缺席、诱惑与幻灭、物的授受是参与戏曲叙事进程的方式,显示出作者的情思,反映出文化积淀的赋义。物在叙事过程中可以脱离脚色的掌控,在语言中作为施事主体出现,比如“酒”反映物的权威,“花”与“月”作句子的主语等,显示出在戏曲文本中物虽然不能脱离脚色语言,但依旧有影响叙事的主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物叙事 花、月、酒 叙事功能 自主性
下载PDF
《牡丹亭》与《香玉》中的“至情”之比较
19
作者 党月异 《蒲松龄研究》 2023年第4期81-94,共14页
清初《香玉》和晚明《牡丹亭》建立了一种明确的对话关系,《香玉》是对《牡丹亭》至情论的遥相呼应和进一步的情感书写,是对明晚情感话语的自觉延伸与有意回响。从文学史发展的角度,梳理从《牡丹亭》到《香玉》中至情文化谱系的传承与发... 清初《香玉》和晚明《牡丹亭》建立了一种明确的对话关系,《香玉》是对《牡丹亭》至情论的遥相呼应和进一步的情感书写,是对明晚情感话语的自觉延伸与有意回响。从文学史发展的角度,梳理从《牡丹亭》到《香玉》中至情文化谱系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香玉》 至情
下载PDF
《牡丹亭》翻译研究现状评述 被引量:7
20
作者 向鹏 陈凤 何树林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6,共6页
文章通过追溯《牡丹亭》英译的历程,对《牡丹亭》翻译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牡丹亭》译本众多、译者名家辈出而《牡丹亭》翻译研究却相对滞后的事实,希望翻译界有更多的研究者来关注《牡丹亭》的翻译研究,从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文章通过追溯《牡丹亭》英译的历程,对《牡丹亭》翻译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牡丹亭》译本众多、译者名家辈出而《牡丹亭》翻译研究却相对滞后的事实,希望翻译界有更多的研究者来关注《牡丹亭》的翻译研究,从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英译 《牡丹亭》翻译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