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明末竟陵派诗风中的“贾岛现象”
1
作者 张玉雪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2-88,共7页
中唐诗人贾岛、姚合是著名的“苦吟”诗人,他们在创作中对铸字炼句的刻意求工以及对幽僻诗境的醉心独好引得后世众多文人、尤其是封建王朝末世境遇坎坷的文人在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上的认同和共鸣,此种“贾岛现象”在明末竟陵派诗人中也... 中唐诗人贾岛、姚合是著名的“苦吟”诗人,他们在创作中对铸字炼句的刻意求工以及对幽僻诗境的醉心独好引得后世众多文人、尤其是封建王朝末世境遇坎坷的文人在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上的认同和共鸣,此种“贾岛现象”在明末竟陵派诗人中也具有突出的体现,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诗人尚“清”崇“静”,追求孤寂的诗境,具有典型的贾、姚特征,这既打上了明末社会的时代烙印,也与钟惺、谭元春等人的创作探索和审美追求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岛现象” 明末 竟陵派 钟惺 谭元春
下载PDF
竟陵派文学的发端及其早期文学思想趋向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广宏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6-108,共13页
钟惺、谭元春早年在家乡的文学活动,是竟陵派研究者较少关注的一个论题。本文通过钟、谭诗文之始习、才性之养成及其相互磨合,在家乡重要的文学交游活动以及早期创作成果与经验总结等方面的考察,试图对此作比较具体而全面的描述,并且在... 钟惺、谭元春早年在家乡的文学活动,是竟陵派研究者较少关注的一个论题。本文通过钟、谭诗文之始习、才性之养成及其相互磨合,在家乡重要的文学交游活动以及早期创作成果与经验总结等方面的考察,试图对此作比较具体而全面的描述,并且在一种历时性视角的观照下,探究他们在这一阶段所形成的文学立场、文学思想及趋向与以后各阶段文学观念与主张的内在联系,证实这一阶段对于竟陵派文学定型、发展的重要性。这种阶段性的分析研究,是将对一个文学流派有关诗学理论、创作风格等问题的探讨还原到历史过程中去的一种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竟陵派 钟惺 谭元春 早期文学活动 文学思想
下载PDF
谭元春启、祯间交游考述——兼论竟陵派发展后期影响的进一步拓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广宏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84-94,共11页
本文通过对谭元春于天启、崇祯间,在北京、江西、湖广三个地区独立开展的交游 情况的考述,反映了竟陵派进入后期在这些地区新的拓展及造成的实际影响,从一个侧面直 观地探悉了启、祯间文坛的基本面貌。
关键词 谭元春 竟陵派 交游考述 中国古代文学
下载PDF
谭元春与江西复社文人之关系考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曾肖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38-41,共4页
谭元春是竟陵派后期的领袖人物,同时也是复社成员,他与江西籍的复社人士交谊最为深厚。崇祯五年,谭元春在江西与万时华、陈宏绪、陈际泰等复社成员相游处,长达两月。双方的诗学思想和美学旨趣相似,都追求清远自得的风格,并相互影响。谭... 谭元春是竟陵派后期的领袖人物,同时也是复社成员,他与江西籍的复社人士交谊最为深厚。崇祯五年,谭元春在江西与万时华、陈宏绪、陈际泰等复社成员相游处,长达两月。双方的诗学思想和美学旨趣相似,都追求清远自得的风格,并相互影响。谭元春重新研读《文选》,探讨古诗的创作。江西复社人士也受谭元春和竟陵诗学理论的影响,万时华的《诗经偶笺》运用"以意逆志"法来解读,追求"玄致",贺贻孙的《诗筏》论"无厚"均脱胎于竟陵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元春 江西 复社 关系考察
下载PDF
晚明文学变奏的政治考察——钟惺、谭元春与晚明党争之关系平议
5
作者 陈广宏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21-131,共11页
本着对历史取同情之了解的宗旨,本文在发掘与重新梳理有关史料的基础上,对竟陵派作家钟惺、谭元春与晚明党争这一重大政治事件之关系,分别作比较全面而允当的探讨,以此作为对他们生存环境的一种考察,进而深入这个时代的精神状态,更好地... 本着对历史取同情之了解的宗旨,本文在发掘与重新梳理有关史料的基础上,对竟陵派作家钟惺、谭元春与晚明党争这一重大政治事件之关系,分别作比较全面而允当的探讨,以此作为对他们生存环境的一种考察,进而深入这个时代的精神状态,更好地把握晚明文学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惺 谭元春 晚明党争
下载PDF
评《诗归》
6
作者 毛洪文 鄢传恕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7-20,共4页
钟惺、谭元春选诗的特色是剔肥拣瘦 ,批豪纠俊。评诗的特色是抉隐阐幽 ,望道有见 ,触处洞然 。
关键词 钟惺 谭元春 诗归
下载PDF
谭元春诗歌创作初探
7
作者 严赛梅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4,共4页
谭元春诗歌的基调是幽深孤峭,但不同题材的诗,风格又稍有差异。具体表现为:家居诗于天真朴素之中寓凄清;交游诗于情浓意厚之中寓孤寂;山水诗于清微静笃之中寓苍寒;咏物诗于冷僻细微之中寓幽怨。
关键词 谭元春 诗歌 特征
下载PDF
竟陵派钟谭韵文用韵所反映的明代天门方音特点 被引量:1
8
作者 谢之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2-116,共5页
 当代汉语音韵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与方言研究相结合。文章以明代竟陵派代表钟惺、谭元春的韵文为研究对象,运用韵文用韵研究法,以《广韵》音系及明代通语韵系做参照系,联系现代天门方言,分析出明代天门方音的如下特点:"in、 n&q...  当代汉语音韵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与方言研究相结合。文章以明代竟陵派代表钟惺、谭元春的韵文为研究对象,运用韵文用韵研究法,以《广韵》音系及明代通语韵系做参照系,联系现代天门方言,分析出明代天门方音的如下特点:"in、 n"与"i 、e "不分;"i"与" 、 "有分离趋势;入声韵尾处于数而合一的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谭韵文 明代 天门方言 特点
下载PDF
竟陵派钟惺、谭元春小品的审美理性
9
作者 赵建军 闫雪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76-81,共6页
明代钟惺、谭元春的小品文是古代散文的精品,也是竟陵派作品的代表。钟惺、谭元春的小品,以独到的审美趣味和精致的审美形式,一反传统的审美路线,显示出独特、新颖、超前的审美意识。透过钟惺、谭元春小品解读其审美意识,主要表征为以... 明代钟惺、谭元春的小品文是古代散文的精品,也是竟陵派作品的代表。钟惺、谭元春的小品,以独到的审美趣味和精致的审美形式,一反传统的审美路线,显示出独特、新颖、超前的审美意识。透过钟惺、谭元春小品解读其审美意识,主要表征为以审美理性激发性灵意趣,在行文、音律及结构体式上贯彻了审美理性的"幽深独至"。钟惺、谭元春小品的审美理性是中国文学审美意识积累的必然结果,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学审美作出了历史贡献,而且对于推进当下文学审美意识的自觉也具有积极的启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竟陵派 钟惺 谭元春 小品文 审美理性
下载PDF
释家与老庄思想对谭元春创作的影响
10
作者 何佶颖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79-81,共3页
宗教发展到晚明,经过历朝的融合碰撞,已经达到了佛道不分家、三教合一的地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作为性灵派的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谭元春早年浸染佛教,晚年研习老庄,诗文受其影响亦深。因为明代佛教与道教的特殊关系,研究谭元春创... 宗教发展到晚明,经过历朝的融合碰撞,已经达到了佛道不分家、三教合一的地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作为性灵派的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谭元春早年浸染佛教,晚年研习老庄,诗文受其影响亦深。因为明代佛教与道教的特殊关系,研究谭元春创作受到的佛道思想的影响是非常有意思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道教 谭元春 虚无 生死
下载PDF
方志所见宋明文人诗文辑考
11
作者 朱春洁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7期13-18,共6页
今在《光绪严州府志》辑得宋代苏轼《过钓台》诗一首,并通过对《黄州府志》《大冶县志》的考证得苏辙佚诗《磁湖洲》,在《同治平江县志》得明代丘濬佚文《着存堂记》一篇,又于清同治六年的《大冶县志》得谭元春佚诗《游西塞山留别袁山客... 今在《光绪严州府志》辑得宋代苏轼《过钓台》诗一首,并通过对《黄州府志》《大冶县志》的考证得苏辙佚诗《磁湖洲》,在《同治平江县志》得明代丘濬佚文《着存堂记》一篇,又于清同治六年的《大冶县志》得谭元春佚诗《游西塞山留别袁山客》,在《同治攸县志》辑得吴伟业的一首佚诗《贲园夜集送刘杜三归楚》。这些诗文的发现,不但是对以上宋明文人著述的有益补充,同时为研究他们的生平和思想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志 苏轼 苏辙 丘濬 谭元春 吴伟业
下载PDF
谭元春诗文集版本源流考
12
作者 雷莎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18-122,共5页
谭元春的诗文集在晚明有众多刻本,然而由于刊刻时间大多不明,对掌握各版本间的传承授受造成一定困难。本文通过考察谭元春诗文集的各个版本,从相关文献入手,将目前可见的谭元春诗文集按时代分为明代单刻本和清代选本两个部分论述,对诸... 谭元春的诗文集在晚明有众多刻本,然而由于刊刻时间大多不明,对掌握各版本间的传承授受造成一定困难。本文通过考察谭元春诗文集的各个版本,从相关文献入手,将目前可见的谭元春诗文集按时代分为明代单刻本和清代选本两个部分论述,对诸版本的授受源流、刊刻时代、具体面目进行说明,并比较其优劣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元春 诗文集 版本 刊刻源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