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ANDEM REPEATING OF THE EXPRESSIONCARTRIDGE──A NOVEL STRATEGY TOENHANCE THE EXPRESSION EFFICIENCY OFCLONED GENE IN ESCHERICHIA COLI
1
作者 林缨 卢圣栋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04-208,共5页
A novel strategy to enhance the expression efficiency of cloned target gene in Escherichia coli was developed. The whole expression cartridge , consisting of promoter. SD sequence , target gene and transcription termi... A novel strategy to enhance the expression efficiency of cloned target gene in Escherichia coli was developed. The whole expression cartridge , consisting of promoter. SD sequence , target gene and transcription terminator, was tandem repeatedly engineered into a expression plasmid. Consequently, the copy number of specific gene was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leading to the improvement of expression efficiency.Using this approach, a recombinant plasmid , designed as PLYD, was constructed and transformated into the Escherichia coli strain DH5α. Upon induction , the desired protein was synthesized in a considerable level and accumulated up to 63% of the total cell proteins. The present study revealed that tandem repeating of expression cartridge provided a convenient means to improve expression level efficie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ression cartridge tandem repeating: high-level expression copy number
下载PDF
Prokaryotic Expression of Gly-Gln Dipeptide and Its Bioactive Analysis: A Novel Method for Short Peptide Production
2
作者 XU Ping-wen FANG Xin-ling SHU Gang ZHU Xiao-tong LUO Zeng-fu JIANG Qing-yan GAO Ping ZHANG Yong-l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10年第5期736-744,共9页
Small bioactive peptides, with diverse biological functions, have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as physiologically beneficial substances in animal production. The main obstacle to wide application of small bioactive p... Small bioactive peptides, with diverse biological functions, have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as physiologically beneficial substances in animal production. The main obstacle to wide application of small bioactive peptides is a lack of costeffective methods for mass production. In this study, we mass-production method for small bioactive peptides. used glycyl-glutamine (Gly-Gln) as a test case to develop a novel The oligonucleotide encoding Gly-Gln pro-peptide (Gpp) wa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Gpp includes 3 Gly-Gln dipeptides and 2 enzymatic sites for pepsin and trypase, allowing direct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of Gly-Gln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The Gpp oligonucleotides were linked to generate an oligomeric oligonucleotide segment containing 12 tandem copies of Gpp. This 12Gpp segment was cloned and expressed in Escherichia coli vector pET32a. By optimizing culture conditions [0.1 mmol L^-1 isopropyl-β-D- thiogalactopyranoside (IPTG), 50 μg mL^-1 ampicillin (Amp), 30℃ for 12 h], the thioredoxin fusion peptides reached 40% of total bacterial protein. After purification, the fusion protein was fed to Kunming mice to determine its effect on mouse immune fun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imilar to Gly-Gln dipeptide, Gpp polymer protein could significantly suppress the proliferation of T and B lymphocytes in blood and spleen, and additionally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interleukin-2 (IL-2) and interleukin-6 (IL-6) secretion of blood and spleen lymphocytes. These effects were not observed in mice fed a 2 amino acids mix (glycine and glutamine). These evidences indicated that an efficient digestion of Gpp polymer protein could be achieved when ingested into the animal gut. The expression system in this study provides a potential production method for not only Gly-Gln dipeptide but also other short bioactive pept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YCYL-GLUTAMINE tandem expressio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下载PDF
四联鲎抗菌肽Tachyplesin Ⅱ毕赤酵母重组质粒构建及其表达
3
作者 曾臻 罗家英 +5 位作者 蔡依婕 上官雪茹 黄艺虹 李雅婷 李婉褀 谭强来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7期47-50,共4页
利用重组毕赤酵母表达四联鲎抗菌肽Tachyplesin Ⅱ以实现高效制备。根据鲎抗菌肽Tachyplesin Ⅱ的氨基酸序列,以及胰弹性蛋白酶和羧肽酶A的特异性裂解位点,设计四联鲎抗菌肽(4Tp Ⅱ)序列,按照毕赤酵母密码子偏好性进行优化,经EcoR Ⅰ和N... 利用重组毕赤酵母表达四联鲎抗菌肽Tachyplesin Ⅱ以实现高效制备。根据鲎抗菌肽Tachyplesin Ⅱ的氨基酸序列,以及胰弹性蛋白酶和羧肽酶A的特异性裂解位点,设计四联鲎抗菌肽(4Tp Ⅱ)序列,按照毕赤酵母密码子偏好性进行优化,经EcoR Ⅰ和Not Ⅰ双酶切后构建重组质粒pPICZαA-4Tp Ⅱ,电转至毕赤酵母X-33,利用Zeocin抗性筛选阳性转化子,经甲醇诱导表达后SDS-PAGE分析。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PICZαA-4Tp Ⅱ,并筛选出阳性转化子,经30℃、250 r/min、1%甲醇诱导表达5 d后,获得重组蛋白,可为高效制备鲎抗菌肽Tachyplesin Ⅱ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TachyplesinⅡ 重组毕赤酵母 串联表达
下载PDF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后差异蛋白质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4
作者 李翔 张永海 +6 位作者 杨凡 张玉 杨万吉 高冉 文岳 马少玲 马汉祥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571-576,共6页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定量分析静脉注射利多卡因(IVL)前后血清中差异蛋白质的表达。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5例,IVL 1.5 mg·kg^(-1)后再以3 mg·(kg·h)^(-1)持续泵注30 min。IVL前和IVL后1 h各采集静脉血5 mL,通过串联质谱...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定量分析静脉注射利多卡因(IVL)前后血清中差异蛋白质的表达。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5例,IVL 1.5 mg·kg^(-1)后再以3 mg·(kg·h)^(-1)持续泵注30 min。IVL前和IVL后1 h各采集静脉血5 mL,通过串联质谱标记及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鉴定IVL后差异表达蛋白,并采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论(GO)数据库分析鉴定差异蛋白的生物学信息。结果检测到IVL前后的血清中差异蛋白共15种,其中上调蛋白6种、下调蛋白9种。GO分析发现,大部分差异蛋白参与了细胞进程;亚细胞结构定位发现多数差异蛋白定位于细胞外区域及细胞质;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多数蛋白参与炎性反应调节、B细胞的活化调控和蛋白质加工。上调蛋白组KEGG通路富集到p53信号通路。通过对上调组和下调组差异蛋白分析,发现差异蛋白依托泊苷诱导的2.4号蛋白(EI24)参与p53信号通路且调控钙离子浓度。结论IVL可能通过调控依托泊苷诱导的EI24和上池蛋白(SBSN)抑制肿瘤细胞的发生与发展;EI24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参与IVL产生的镇静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蛋白 基因本体论 富集分析 串联质谱标签 利多卡因
下载PDF
柯乐猪异常乳腺组织的TMT蛋白组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春源 熊力 +4 位作者 杨红文 郭小江 张依裕 谭元成 杨酸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8,共10页
【目的】基于串联体量标记(TMT)定量蛋白组学技术探讨柯乐猪母猪乳腺发育的调控机制,为选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乳腺发育正常和异常的柯乐猪母猪各3头,采集乳腺组织,利用TMT定量蛋白组学技术探究正常和异常乳腺组织的差异表达蛋... 【目的】基于串联体量标记(TMT)定量蛋白组学技术探讨柯乐猪母猪乳腺发育的调控机制,为选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乳腺发育正常和异常的柯乐猪母猪各3头,采集乳腺组织,利用TMT定量蛋白组学技术探究正常和异常乳腺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筛选与乳腺发育相关的差异关键蛋白,并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从柯乐猪乳腺组织中共筛选出474个差异表达蛋白,包括245个上调蛋白、229个下调蛋白;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富集在上皮细胞分化、皮肤形成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分化等生物学过程中,主要分布在胞外区和细胞外空隙中,参与调节肽酶抑制剂活性和肽链内切酶活性;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富集在补体系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信号通路上;结合差异表达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筛选出10个核心差异表达蛋白[上调蛋白有P14287(骨桥蛋白)、F1RXF9(角蛋白25)、I3LDS3(角蛋白10)、Q75QW1(上皮细胞黏附分子)、A0A5S8KLN1(丛生蛋白)、F1RW75(桥粒素),下调蛋白有A0A286ZT13(白蛋白)、P06867(血纤维蛋白溶酶原)、F1SCC9(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结构域的蛋白)、P50447(α-1-抗胰蛋白酶)]。【结论】采用TMT定量蛋白组学技术能有效筛选出母猪正常和异常乳腺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乐猪 串联体量标记(TMT)技术 乳腺组织 差异表达蛋白
下载PDF
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模型大鼠机制的串联质量标签蛋白质组学分析
6
作者 黄惠敏 谢冰颖 +4 位作者 黄景文 黄小彬 谢丽华 李生强 葛继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505-2511,共7页
背景:目前关于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及作用靶点,仍需深入研究。目的:探究阿仑膦酸钠调节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代谢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差异表达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仑膦酸钠组、假手术组,... 背景:目前关于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及作用靶点,仍需深入研究。目的:探究阿仑膦酸钠调节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代谢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差异表达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仑膦酸钠组、假手术组,每组12只,前两组均采用去卵巢法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造模4周后阿仑膦酸钠组大鼠予阿仑膦酸钠灌胃;另外两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12周后测定胫骨骨密度,采用串联质量标签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联用技术对大鼠腰椎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并进行基因本体、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及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筛选出阿仑膦酸钠组与模型组组间上调/下调差异表达蛋白分别为32个/51个;②基因本体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结合、催化活性等分子功能以及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等生物过程;③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阿仑膦酸钠组/模型组组间差异表达蛋白功能主要参与泛酸和辅酶A的生物合成过程;④蛋白相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阿仑膦酸钠组/模型组组间共同差异表达蛋白中Hspa1l、Enpp3、Unc45a、Myh9、Cant1位于蛋白互作网络节点并与骨代谢密切相关;⑤结果显示,阿仑膦酸钠可能通过调控差异表达蛋白及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过程来调节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骨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仑膦酸钠 串联质量标签技术 骨质疏松 蛋白质组学 蛋白互作 差异表达蛋白 骨代谢
下载PDF
亚洲Ⅰ型口蹄疫病毒双拷贝VP1基因的串联表达及其免疫原性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克山 向敏 +2 位作者 吴斌 王勤刚 陈焕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3-387,共5页
口蹄疫病毒(FMDV)VP1基因含有T细胞和B细胞表位,是口蹄疫病毒的主要免疫原性基因。作者将亚洲Ⅰ型FMDV VP1基因首尾串联构建双拷贝的VP1基因(2VP1),实现双拷贝VP1基因的原核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GST2VP1)经Sephadex-G200分子筛层析纯化... 口蹄疫病毒(FMDV)VP1基因含有T细胞和B细胞表位,是口蹄疫病毒的主要免疫原性基因。作者将亚洲Ⅰ型FMDV VP1基因首尾串联构建双拷贝的VP1基因(2VP1),实现双拷贝VP1基因的原核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GST2VP1)经Sephadex-G200分子筛层析纯化后,Western blot证实其有反应原性,动物试验表明重组蛋白在加强免疫后能够产生和灭活疫苗相当的ELISA抗体和中和抗体;本试验结果为亚洲Ⅰ型FMDV免疫原性研究及GST2VP1蛋白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Ⅰ型口蹄疫病毒 2VP1 串联表达 免疫原性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Eg95s基因的串联表达及表达系统优化 被引量:8
8
作者 刘丹 贾红 +2 位作者 侯绍华 丁敏 朱鸿飞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3-37,共5页
为研制新型棘球蚴病基因工程疫苗,根据GenBank公布的细粒棘球蚴Eg95基因序列,针对其中一段348 bp高度亲水的优势表位序列设计引物,扩增Eg95s基因,利用同尾酶法基因同向串联方案,获得3拷贝Eg95s串联体。分别用两种表达载体pGEX-6p-1和pET... 为研制新型棘球蚴病基因工程疫苗,根据GenBank公布的细粒棘球蚴Eg95基因序列,针对其中一段348 bp高度亲水的优势表位序列设计引物,扩增Eg95s基因,利用同尾酶法基因同向串联方案,获得3拷贝Eg95s串联体。分别用两种表达载体pGEX-6p-1和pET-32a构建重组质粒,转化入3种大肠杆菌表达宿主BL21(DE3)、Rosseta(DE3)和Origami(DE3),对其进行IPTG诱导表达,经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均能正确表达具有免疫原性的Eg95s蛋白。通过重组蛋白的表达量、可溶性、纯化方法等方面的比较,对Eg95s重组表达系统的载体及宿主菌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3拷贝的串联Eg95s在以pET-32a为表达载体,Rosseta(DE3)为宿主菌的系统中表达最佳。最终获得了表达量高、可溶性好、纯化方便的Eg95s重组蛋白表达系统,为大规模生产棘球蚴病基因工程疫苗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95s 串联表达 表达系统 优化
下载PDF
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PI-2a菌毛岛屿辅助蛋白AP1、BP、AP2三基因的串联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布日额 王金良 +5 位作者 吴金花 锡林高娃 陈金龙 孙立杰 王华 朝洛蒙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8-141,共4页
为探究无乳链球菌菌毛岛屿3个亚基AP1、AP2、BP融合蛋白的抗原性,本研究根据该3个亚基基因的主要抗原结构域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通过重叠延伸PCR技术获得上述3个亚基的串联核苷酸片段,并插入pET-30a(+)载体,转化至BL21(DE3)感受态细胞... 为探究无乳链球菌菌毛岛屿3个亚基AP1、AP2、BP融合蛋白的抗原性,本研究根据该3个亚基基因的主要抗原结构域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通过重叠延伸PCR技术获得上述3个亚基的串联核苷酸片段,并插入pET-30a(+)载体,转化至BL21(DE3)感受态细胞后诱导表达,表达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后进行western blot鉴定和小鼠免疫实验。结果表明,AP1-AP2-BP融合抗原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无乳链球菌基于AP1-BP-AP2融合蛋白的致病机制、检测制剂及亚单位疫苗研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菌毛岛屿 AP1 BP AP2 串联表达
下载PDF
天蚕素A截短肽在大肠埃希菌中的高效表达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细媚 文阳安 +3 位作者 万祥辉 李朴 刘靳波 涂植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23,共4页
将构建好的含抗菌肽天蚕素A(cecropin A,CA)截短肽CA19(36、210)1~5倍串连体的pET-31b(+)载体进行诱导表达,其表达量比单体表达明显提高。将融合蛋白用亲和层析法将其纯化,其纯度达到90%以上。纯化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了其特... 将构建好的含抗菌肽天蚕素A(cecropin A,CA)截短肽CA19(36、210)1~5倍串连体的pET-31b(+)载体进行诱导表达,其表达量比单体表达明显提高。将融合蛋白用亲和层析法将其纯化,其纯度达到90%以上。纯化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了其特异的多克隆抗体。纯化串连融合蛋白用溴化氰切割成单体检测其活性,发现均具有抑菌活性。本研究为抗菌肽的基因工程制备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天蚕素A 串连表达 抑菌活性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人/鲑降钙素嵌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串联表达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一江 张学成 +1 位作者 王玉梅 臧晓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3-106,共4页
人工合成人/鲑降钙素嵌合基因,用同尾酶法构建多拷贝串联基因表达质粒pLEX-nCT(n=1,2,3,4,5)(单个降钙素基因之间用一段编码柔性连接肽的DNA连接),并在大肠杆菌GI724中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串联多肽具有人源降钙素的抗原性。
关键词 嵌合基因 降钙索 串联表达 连接肽 抗原性
下载PDF
牛冠状病毒S蛋白抗原表位基因的串联表达及抗血清制备 被引量:4
12
作者 程凯慧 沈付娆 +6 位作者 邹积振 朱彤 苗自利 张亮 解晓莉 杨宏军 何洪彬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9-61,66,共4页
为了构建牛冠状病毒(BCoV)抗原表位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基因合成技术获得BCoV S蛋白两段抗原表位(351 aa~403 aa、771 aa~784 aa)的基因串联体R,将其重组到pET-28a(+)质粒中,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 为了构建牛冠状病毒(BCoV)抗原表位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基因合成技术获得BCoV S蛋白两段抗原表位(351 aa~403 aa、771 aa~784 aa)的基因串联体R,将其重组到pET-28a(+)质粒中,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诱导表达抗原表位融合蛋白,用纯化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BCoV抗原表位基因重组表达质粒,获得了融合蛋白的抗血清,Western-Blot检测显示,该抗血清可与BCoV的融合蛋白特异性结合。表明成功构建了BCoV抗原表位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了BCo V抗血清,本研究为BCoV诊断试剂盒的开发和BCoV多表位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冠状病毒 抗原表位 串联表达 抗血清
下载PDF
串联表达马立克氏病病毒糖蛋白B主要抗原决定簇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的构建 被引量:3
13
作者 钱莺娟 张雪莲 +1 位作者 陈德胜 陈溥言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2-185,共4页
According to the data concerned and with the aids of DNA star software,the 250-460 amino acids of the glycoprotein B of Marek’s disease virus GA strain was selected as target fragment for tandem expression.Two pairs ... According to the data concerned and with the aids of DNA star software,the 250-460 amino acids of the glycoprotein B of Marek’s disease virus GA strain was selected as target fragment for tandem expression.Two pairs of primers were designed for amplifying the upstream fragment gB(U) and the downstream fragment gB(L/D).And an ATG GCG was added to the 5’ terminus of gB(U),a TAA was added to the 3’ terminus of gB(L/D) and a linker of nine amino acids was designed at the 5’ terminus of gB(L/D).Thus a complete ORF formed when gB(U) contacted with gB(L/D).PCR products were cloned by general molecular clone method.A transfer plasmid vector pEFMDgB(U/L/D) was constructed and then cotransfected with fowl poxvirus in CEF by calcium phosphate method and the recombinant virus was selected with MPA and its specificity was identified positive in infected CEF.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tandem expressing products have immunocompetence,and this will bring a prospect for developing a candidate MD vac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 病毒 抗原决定簇 串联表达 糖蛋白B 鸡痘病毒
下载PDF
牛瑟氏泰勒虫双拷贝p33表面蛋白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串联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兴 许应天 +2 位作者 张守发 沈岩 白雪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47-649,共3页
为串联融合表达牛瑟氏泰勒虫(Theileria sergenti)p33表面蛋白,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T.sergenti p33基因序列(D87198),在去掉信号肽的部分设计两对引物。PCR扩增出两段相同的p33基因(p331、p332),大小均为684bp,并将两个基因片段... 为串联融合表达牛瑟氏泰勒虫(Theileria sergenti)p33表面蛋白,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T.sergenti p33基因序列(D87198),在去掉信号肽的部分设计两对引物。PCR扩增出两段相同的p33基因(p331、p332),大小均为684bp,并将两个基因片段按顺序依次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pGEX-p331-p332(2p33)。将pGEX-2p33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中进行诱导表达。经SDS-PAGE电泳显示,该融合蛋白获得了高效表达,分子量约为80ku,表达产物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Western blot试验表明,融合蛋白可被T.sergenti阳性血清识别,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该蛋白的串联融合表达为T.sergenti新型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瑟氏泰勒虫 p33蛋白 串联表达
下载PDF
基因串联原核高效表达胸腺肽α1 被引量:10
15
作者 金明飞 徐伟东 +4 位作者 黄静 金丽 王嘉 叶海峰 吴自荣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5,共5页
人工合成含有SD序列、胸腺肽α1(Tα1)基因、纯化标签和酶切位点的DNA序列作为构建元件,利用同尾酶将其依次克隆到pET-32a(+)中,得到含有1~8个不同重复数目的含SD序列基因的串联表达载体,利用PCR初步鉴定和进一步的测序证实序列完全正... 人工合成含有SD序列、胸腺肽α1(Tα1)基因、纯化标签和酶切位点的DNA序列作为构建元件,利用同尾酶将其依次克隆到pET-32a(+)中,得到含有1~8个不同重复数目的含SD序列基因的串联表达载体,利用PCR初步鉴定和进一步的测序证实序列完全正确。进而利用lacZ基因作为指示基因,将带有SD序列的lacZ基因克隆到不同Tα1基因串数载体末尾,利用蓝白斑实验验证启动子后不同SD序列的效率,证实串联载体中的各个SD序列均能有效启动翻译。在此基础上对各串表达载体进行摇瓶发酵,SDS-PAGE电泳检测证实各串均可正确表达Tα1,且为可溶性表达,为小肽原核高效表达提出了新方法,有望成为小肽高效表达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序列-基因串联 高效表达 小肽 胸腺肽Α1
下载PDF
基于序列分析的天蚕素A串连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细媚 文阳安 +1 位作者 万祥辉 涂植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6-79,共4页
天蚕素A(Cecropin A,CA)是来源于惜古比天蚕(Hyalophoracecropia)的含有37个氨基酸的抗菌肽,在非极性环境中形成α螺旋型结构,具有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等特点。为降低天蚕素A对宿主的毒性及提高其表达丰度和稳定性,在序列分析的基础上... 天蚕素A(Cecropin A,CA)是来源于惜古比天蚕(Hyalophoracecropia)的含有37个氨基酸的抗菌肽,在非极性环境中形成α螺旋型结构,具有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等特点。为降低天蚕素A对宿主的毒性及提高其表达丰度和稳定性,在序列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3条天蚕素A氨基酸序列,分别为CA19、CA36和CA210。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的偏爱性分别合成相应的3对寡核苷酸链,并通过重叠PCR方法合成成熟肽CA。将含有CA19、CA36、CA210和CA1~5个拷贝基因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和BLR(DE3)PlysS,成功构建了串连融合表达载体,为下一步的抗菌活性及免疫表位的分析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CA 重叠PCR 串连表达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副结核分枝杆菌MAP0862、MAP1345基因的串联表达及其在间接ELISA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振 张阁 +5 位作者 彭永 彭小薇 孙翠丽 常维山 朱良全 丁家波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21,共6页
为探索副结核特异性蛋白MAP0862与MAP1345在牛副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的作用,将通过串联表达获得的融合蛋白MAP0862-1345纯化定量后包被酶标板,经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初步建立了基于融合蛋白MAP0862-1345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使用建立的E... 为探索副结核特异性蛋白MAP0862与MAP1345在牛副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的作用,将通过串联表达获得的融合蛋白MAP0862-1345纯化定量后包被酶标板,经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初步建立了基于融合蛋白MAP0862-1345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使用建立的ELISA方法对牛副结核病阳性血清、牛结核病阳性血清、牛布病阳性血清、卡介苗免疫牛血清、健康牛血清检测的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使用该方法与IDEXX副结核病抗体检测试剂盒共同对300份临床血清样本检测,总符合率为9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结核分枝杆菌 串联表达 间接ELISA
下载PDF
牛肉风味强化肽(BMP)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分泌表达 被引量:5
18
作者 白小佳 高文 王艳萍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X期26-28,共3页
牛肉风味强化肽(BeefyMeaty Peptide,BMP)是从牛肉的木瓜蛋白酶水解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种风味强化八肽,与食盐、MSG有较好的协同呈味的作用,能增强鲜味。将BMP串联基因整合在毕赤酵母GS115基因组中,获得工程菌株P.pastoris GS115-4BMP、P.... 牛肉风味强化肽(BeefyMeaty Peptide,BMP)是从牛肉的木瓜蛋白酶水解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种风味强化八肽,与食盐、MSG有较好的协同呈味的作用,能增强鲜味。将BMP串联基因整合在毕赤酵母GS115基因组中,获得工程菌株P.pastoris GS115-4BMP、P.pastoris GS115-8BMP、P.pastoris GS115-12BMP和P.pastoris GS115-16BMP。将工程菌在BMMY培养基中诱导表达后的蛋白抽提物利用Tricine-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表明:构建的工程菌可以高效表达4拷贝、8拷贝、12拷贝和16拷贝的BMP,为BMP的高效表达和制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风味强化肽 毕赤酵母 串联基因 表达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免疫活性串联片段FB的表达及免疫原性测定(英文)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静云 曹永长 毕英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38-442,共5页
将口蹄疫病毒 (FMDV)免疫串联片段FB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BAD/TOPO中 ,经鉴定后得到重组质粒pBAD FB ,将此重组质粒转化到受体菌TOP10中 ,用诱导剂阿拉伯醛糖分别以不同的浓度进行诱导 ,并在不同诱导时间进行采样 ,经处理后做SDS 聚丙烯... 将口蹄疫病毒 (FMDV)免疫串联片段FB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BAD/TOPO中 ,经鉴定后得到重组质粒pBAD FB ,将此重组质粒转化到受体菌TOP10中 ,用诱导剂阿拉伯醛糖分别以不同的浓度进行诱导 ,并在不同诱导时间进行采样 ,经处理后做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蛋白质印迹分析 .结果发现以终浓度为 0 0 0 2 %的阿拉伯醛糖进行诱导 ,4h后表达可达到高峰 ,其大小约为 2 6ku ,软件扫描结果显示 ,FB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占细菌总蛋白的 2 8 9% ,能与抗FMDV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和可溶形式存在 .将融合蛋白的可溶性组分用 5 0 %Ni NTA树脂过柱纯化并抽提融合蛋白的包涵体 ,经过洗涤后分别制成油乳剂疫苗 ,经皮下注射免疫豚鼠 ,用乳鼠中和试验测定豚鼠血清中和指数 ,并用口蹄疫病毒对豚鼠进行攻毒 .结果表明 ,用此融合蛋白的纯化产物和包涵体免疫豚鼠能诱导产生高滴度的中和抗体 ,对病毒的攻击提供 1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免疫活性串联片段 表达 免疫原性
下载PDF
苯丙氨酸生物合成途径关键基因的串联表达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越 芦佳 +3 位作者 黄坤央 徐琪寿 郭军 黄英武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2年第4期488-492,共5页
目的:改造大肠杆菌苯丙氨酸生物合成的中心代谢途径,优化关键酶基因pheA、aroF、ppsA、tktA的协同表达,进一步提高苯丙氨酸产量。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ZE12-AFPT,鉴定后通过SDS-PAGE观察其蛋白表达量,并转入缺陷菌大肠杆菌MGΔ中构建工程... 目的:改造大肠杆菌苯丙氨酸生物合成的中心代谢途径,优化关键酶基因pheA、aroF、ppsA、tktA的协同表达,进一步提高苯丙氨酸产量。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ZE12-AFPT,鉴定后通过SDS-PAGE观察其蛋白表达量,并转入缺陷菌大肠杆菌MGΔ中构建工程菌,发酵培养后测量苯丙氨酸产量,与本室保存的重组质粒MGΔpZE12-AF做对比;构建重组质粒pZE21-AF和pZA31-PT,将后者转入感受态pZE12-AF和pZE21-AF中,得到双抗性质粒,并比较转化前后苯丙氨酸的产量。结果:工程菌MGΔpZE12-AFPT的苯丙氨酸产量比对照菌株MGΔpZE12-AF提高了近1.6倍,并且实现了4个串联基因的协同表达;质粒pZA31-PT转入pZE12-AF和pZE21-AF后,苯丙氨酸产量比原质粒pZE12-AF和pZE21-AF分别提高了近0.6倍和2.8倍。结论:实现了4个关键酶基因的串联表达,改造了苯丙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使得苯丙氨酸产量有所提高,为进一步得到其高产菌株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氨酸 大肠杆菌 串联表达 甘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