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的请托与治理
1
作者 孙旭 《怀化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4-70,共7页
中国古代以人情为交换凭据的请托行为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社会公平、公正,于是立法以惩处禁绝。汉武帝时出现了独立的请托罪法,在唐代达到成熟,其核心是请托行为一律要受惩处,请托者与受托者一体治罪。但这条法律在唐代一直没有被很好... 中国古代以人情为交换凭据的请托行为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社会公平、公正,于是立法以惩处禁绝。汉武帝时出现了独立的请托罪法,在唐代达到成熟,其核心是请托行为一律要受惩处,请托者与受托者一体治罪。但这条法律在唐代一直没有被很好地贯彻,与当时科考实行得不彻底、皇帝不重视甚至于有意破坏该法律执行有关。较之其他朝代,唐代的请托犯罪独具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请托 《唐律疏议》
下载PDF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历史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斌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8-82,共5页
分析中国古代立法的指导思想,应置之于中国古代德主刑辅的儒家治国方略的历史维度中进行。德礼教化作为一种伦理功能,其实效性必须依赖于法律保障,否则只能是虚有其表的抽象观念。唐律以刑罚为后盾不遗余力地推行伦理教化、加强礼教的... 分析中国古代立法的指导思想,应置之于中国古代德主刑辅的儒家治国方略的历史维度中进行。德礼教化作为一种伦理功能,其实效性必须依赖于法律保障,否则只能是虚有其表的抽象观念。唐律以刑罚为后盾不遗余力地推行伦理教化、加强礼教的合法性与强制性,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伦理教化在现实社会中的实际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律疏议》 德礼 刑罚
下载PDF
传统中国聘财制度的法文化解读——以《唐律疏议》为中心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祎茗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8-114,共7页
"聘财"无论是作为一种民间风俗,还是一种法律制度,在中国历史上都可谓源远流长。唐时聘财入律,这是聘财成为一种法律制度可供追溯的最早文本记载。时至今日,不论南北,每及嫁娶,"彩礼"依然是无法回避的话题。从古至... "聘财"无论是作为一种民间风俗,还是一种法律制度,在中国历史上都可谓源远流长。唐时聘财入律,这是聘财成为一种法律制度可供追溯的最早文本记载。时至今日,不论南北,每及嫁娶,"彩礼"依然是无法回避的话题。从古至今,在民间"彩礼"的交付都是婚姻成立的必经程序,而"彩礼"的多寡、具体的数目直接关乎婚姻男女双方家庭的颜面、婚后夫妻间的关系乃至婚后家族能否相处融洽。传统聘财的程序意义远大于其财产意义。因此,中国传统婚姻的性质亦不能以买卖婚一言以蔽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聘财 唐律疏议 唐令
下载PDF
死刑诸思——以唐代死刑为素材的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平原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25-32,共8页
唐律的死刑条文约占全部分则定罪条文的四分之一,适用范围与现代刑法差距并不大。统治者对自己统治地位的合法性、正当性高度自信,被统治者对陷自己于灾难的残酷刑罚深切痛恨,整个社会在经历大的社会动乱之后建立起了对犯罪的较高容忍度... 唐律的死刑条文约占全部分则定罪条文的四分之一,适用范围与现代刑法差距并不大。统治者对自己统治地位的合法性、正当性高度自信,被统治者对陷自己于灾难的残酷刑罚深切痛恨,整个社会在经历大的社会动乱之后建立起了对犯罪的较高容忍度,这些均是刑罚得以轻缓与死刑得以减少的重要因素。自《贞观律》之后,唐代关于死刑的立法基本停滞,但唐代死刑的实际状况却并不如立法那样确定。在通过立法减少或废除死刑难有大作为的情况下,应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司法来减少死刑。唐代虽有废除死刑的诏令,但实际司法中的"杖杀"则使其成为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律疏议 死刑适用范围 “八议”制度 以流贷死 杖杀
下载PDF
论《唐律疏议》中见危不救行为及其立法启示
5
作者 杨丛瑜 林萃春 《辽宁警专学报》 2012年第6期1-4,共4页
以广东小悦悦事件为代表的众多见危不救行为,在全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引发了社会对见危不救行为的关注。对见危不救行为是否可以纳入刑法处罚的范围、如果可以纳入刑法处罚的范围,我们应该在立法上注意什么样的问题成为当前刑法学界... 以广东小悦悦事件为代表的众多见危不救行为,在全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引发了社会对见危不救行为的关注。对见危不救行为是否可以纳入刑法处罚的范围、如果可以纳入刑法处罚的范围,我们应该在立法上注意什么样的问题成为当前刑法学界亟需解决的现实热点问题。本文试通过历史研究的方法,以《唐律疏议》中对见危不救行为的相关立法为切入点,并结合当今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议将见危不救行为入刑,并从犯罪客体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立法意见以及在立法中应注意的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律疏议 见危不救 立法启示
下载PDF
《唐律疏议》“食禁”思想述论 被引量:1
6
作者 安敏 徐鹏 《农业考古》 2018年第1期197-204,共8页
学术界在研究唐代食品安全问题时,多专注于唐律中"有毒脯肉"条文。但事实上,《唐律疏议》共有五条律文涉及食品安全,其内容涵盖了食物禁忌、食品卫生、食品质量和食品防毒等多种食品安全观念,并体现出礼法高度融合、科学性与... 学术界在研究唐代食品安全问题时,多专注于唐律中"有毒脯肉"条文。但事实上,《唐律疏议》共有五条律文涉及食品安全,其内容涵盖了食物禁忌、食品卫生、食品质量和食品防毒等多种食品安全观念,并体现出礼法高度融合、科学性与非科学性杂糅等特征。而法律所承载的食品安全观念也由于社会等级差异和贫富不均而难以均衡地适用于社会各个阶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唐律疏议》 食品安全观念 食禁
下载PDF
从《唐律疏议》看中国古代的孝亲思想 被引量:2
7
作者 任映艳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纵观中国历史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孝作为家族社会的精神基础,它一方面满足了维护家族制度稳定,协调父子关系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被封建统治者以“以孝作忠”引以为自己的专制统治服务,因此,在中国古代长期的封建社会受到了历代统治者与社... 纵观中国历史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孝作为家族社会的精神基础,它一方面满足了维护家族制度稳定,协调父子关系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被封建统治者以“以孝作忠”引以为自己的专制统治服务,因此,在中国古代长期的封建社会受到了历代统治者与社会民众的重视,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本文主要从《唐律疏议》的一些条文来探讨一下中国古代的孝亲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律疏议》 孝亲思想
下载PDF
论《唐律疏议》中的自首制度 被引量:2
8
作者 陆江宁 陆超楠 《辽宁警专学报》 2007年第2期8-12,共5页
《唐律疏议》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封建法典,其结构之严谨、内容之完备,影响及于古今中外。唐律中出现的自首制度的规定,深刻、系统和广泛地反映了中国封建刑法的立法精神和立法技术。唐律中对自首的规定,尽管带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 《唐律疏议》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封建法典,其结构之严谨、内容之完备,影响及于古今中外。唐律中出现的自首制度的规定,深刻、系统和广泛地反映了中国封建刑法的立法精神和立法技术。唐律中对自首的规定,尽管带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但对于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的,值得今天的法律史学者去分析和研究,以吸取其中有益的内容为我国当前的法治建设服务,以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律疏议》 自首 立法
下载PDF
唤起法律文化历史的记忆——从法律文化角度解读《唐律疏议》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国骞 林进文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1期32-35,共4页
从法律文化的角度对《唐律疏议》进行文本解读,指出其包含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即由礼所实现的道德法与实在法之间的统一性和古代律学在法律方法论上对于内部解释与外部解释的兼顾。
关键词 法律文化 《唐律疏议》 古代律学
下载PDF
由吴湘案管窥党争对唐律实施的影响
10
作者 刘政秀 《兰台世界》 2023年第1期150-152,共3页
吴湘案是牛李党争过程中影响最为深远、最具代表性的案件。通过将其审理判决全过程与《唐律》比照分析可见,唐后期法律实施因党争双方对司法主导权的攫取而呈现出用弃法律的政治目的性、利用罪名的明确趋向性等特点,党争成为影响法律实... 吴湘案是牛李党争过程中影响最为深远、最具代表性的案件。通过将其审理判决全过程与《唐律》比照分析可见,唐后期法律实施因党争双方对司法主导权的攫取而呈现出用弃法律的政治目的性、利用罪名的明确趋向性等特点,党争成为影响法律实施的重要力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湘案 法律实施 牛李党争 唐律疏议
原文传递
唐律中的“罪止”:通过立法技术表现的慎刑与官吏控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晓林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2-200,共9页
"罪止"是唐律中典型的表述形式,其出现于律文中皆与具体刑种、刑等连用,指示了立法针对犯罪行为所设之量刑上限。作为立法技术的表现形式,"罪止"之设将司法官吏针对具体犯罪行为的量刑限定于明确的范围内,即立法根... "罪止"是唐律中典型的表述形式,其出现于律文中皆与具体刑种、刑等连用,指示了立法针对犯罪行为所设之量刑上限。作为立法技术的表现形式,"罪止"之设将司法官吏针对具体犯罪行为的量刑限定于明确的范围内,即立法根据犯罪行为的不同情节规定了确定的刑种与刑等,并将刑等累加的计算标准一并规定于条文当中。律内涉及"罪止"的条文包括立法的直接规定与引述直接规定两类,未出现具体表述的条文中也通过技术性手段直接表现出立法意图。律设"罪止"表现出对于犯罪者的慎刑和对于司法官吏裁判权力的控制,两者统一于维护中央集权和专制皇权的基本逻辑,即维护"王法"的确定性与权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律疏议》 罪止 立法技术 慎刑 官吏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